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據庫中醫(yī)疾病數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據藥學下載
您現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經方醫(yī)學 > 正文:葭杭文集《傷寒論條辯》摘錄
    

仲景原文:葭杭文集《傷寒論條辯》摘錄

????? 葭杭文集內容繁多,有《婦科》《條辯》(專題)(醫(yī)話)(病案)等,即日起我將陸續(xù)整理編輯部分文摘刊登。已刊登文略。因編輯者多接觸簡體字,很多繁體字作者書寫體字的辨析頗費時間,只能挑選眼觀較順的文字先行整理。本集重點編輯的《傷寒論辨析》,題目為編者自擬。
????傷寒論397條,葭杭文集只收入213條。將逐一整理部分發(fā)表。
???????????????????????????????? 編者-----XIAOZHENG

??
?


??? 婦人中風,發(fā)熱惡寒,經水適來,得之七八日,經水適來者,熱除而脈遲身涼,胸脅下滿,如結胸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也,當刺期門,隨其實而取之。148條

???“婦人中風,發(fā)熱惡寒,經水適來,得之七八日”今移“經水適來”于“得之七八日”下。

???“當刺期門,隨其實而取之”10字為后人追加。(刺其門有效,故保留)。

????三條論婦人病,注家紛紜,各執(zhí)一說,“血室”有曰子宮,有謂血分,有以為沖任脈,又有謂血道,更有強扯病理者,皆聞風捕影。血分,血道,沖任脈既是無稽,子宮也不具有說服力之根據。蓋本病不唯婦人,男子亦有之。血室究為何臟器組織尚是疑案。

??? 本條順文釋義,蓋言婦人感冒,發(fā)熱惡寒,七八日“經水適來”,“適”偶然,為巧相會合之詞,恰如其時(辭海),依此則“適”字乃對中風。義謂正值發(fā)熱惡寒七八日之際,恰如其時“經水適來”!盁岢}遲身涼”言發(fā)熱惡寒退,遲對數,蓋由六七至轉四五至,較前之數為遲緩,不必是二三至之搏動率低于正常!皼觥睂幔瑹o身熱,外熱之征,不是寒涼或冰涼之涼!靶孛{下滿如結胸狀”143條云:熱結在里,“復往來寒熱者,與大柴胡湯,但結胸無大熱,此為水結在胸脅也!薄!靶孛{下滿,譫語”往來寒熱當是大柴胡證,此熱型未備,而有結胸狀態(tài),實非結胸,乃“熱入血室”血室既不可解,就癥候論,蓋不出柴胡范疇。

?

????婦人中風,七八日,續(xù)得寒熱,發(fā)作有時,經水適斷者,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發(fā)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149條?

??
??? “此”熱入血室”下“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發(fā)作有時”13字刪。?本條再論婦人中風,經水適來其變不一者(七八日下略發(fā)熱惡寒,經水適來)“續(xù)得發(fā)熱,發(fā)作有時”續(xù)字承經水適來之變已成往來寒熱之型,雖不言胸脅下滿,就熱型,據主方,恐未必無!敖浰m斷”謂之非長然之斷,按常人行經,三日即畢,亦或有多至四五日者,此之偶然閉止,必是來潮一日半日即中止,此亦為熱入血室,可見兩條(前條與本條)病理相同而病癥稍異,殆不離事實。

婦人傷寒,發(fā)熱,經水適來,晝日明了,暮則譫語如見鬼狀者,此為熱入血室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必自愈。150條

“此為熱入血室”下“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必自愈”8字為后人語,刪。

?? “經水適來”與上條義同!皶內彰髁耍簞t譫語如見鬼狀者”不過是驚夢或夢中語而已,重則小柴胡,輕則不藥而愈,為常見者,此雖舉傷寒發(fā)熱,然亦有不因中風傷寒,經水來潮則發(fā)熱譫語,經期過體如常。蓋以其發(fā)熱形似外感,本條不舉日數,意或在此。

就上三條熱入血室,血室一詞雖不可解,若從門脈,肝臟考慮較諸子宮說。蓋據事實又近一步。


?????????
???

-------------------
《傷寒論條辯》和《傷寒論辨析》,那個才是書名?其中的“辨”和“辯”怎么區(qū)分?

蓋據事實又近一步——此處的“據”,是否“距”之誤寫?


-------------------
  謝謝一樓校對,“據”原文是這樣寫的,我也認為一樓網友說是對的,應當是“距”。暫不改動。
  《傷寒論條辯》與《傷寒論辨析》后者打錯了已改正。原文題目是《浪游雜記》(1)
  

-------------------
期待樓主繼續(xù)!

-------------------
????發(fā)汗吐下后,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復顛倒。心中懊濃,梔子豉湯主之;若少氣者,梔子甘草豉湯主之;若嘔者梔子生豉湯主之。(78條)
????虛煩:虛,非虛脫之虛,乃對實而言,煩,含熱義。
????反復顛倒:即輾轉反側義,不得眠之甚者。
????懊濃:與懊惱同,心中憒悶不可名狀。
????少氣:即所謂急迫,呼吸淺薄義。
????已經汗吐下,則毒害性物質在表者,從汗解,在上者已從吐解,在下者已從下解。但胸中煩熱,臥起不安,是余熱內伏之侯,是空虛性煩熱,非實熱可知,煩之極,就必輾轉反側地悶亂不寧,皆梔子豉湯所主治。要有呼吸淺薄證,方內加甘草,要有吐證,就要加生姜。
????干姜附子湯之煩熱不得眠(61條:下之后,復發(fā)汗,晝日煩躁不得眠,夜而安靜,不嘔,不渴,無表證,脈沉微,身無大熱者,干姜附子湯主之)茯苓四逆湯之煩躁(69條:發(fā)汗,若下之,病仍不解,茯苓四逆湯主之)皆所謂亡陽之虛煩,與本條伏熱虛煩不得眠絕異,不可混同。此虛煩是對實而言。實證參考:大論第106條大柴胡湯“郁郁微煩”第212條調胃承氣湯“不吐不下,心煩”第240大承氣湯“心中懊儂而煩”第354條瓜蒂散“心中滿而煩”等皆實證例。
[ 此帖被xiaozheng在2011-01-29 11:35重新編輯 m.f1411.cn/yaoshi/]

-------------------
發(fā)汗,若下之,而煩熱,胸中窒者,梔子豉湯主之。(79條)

胸中窒:胸中似有物阻塞之感覺。
   煩熱,即上條虛煩不得眠之互詞,未至反復顛倒,心中懊儂,而增了胸中阻塞覺的一證,雖然,亦梔子豉湯主治。
   前注家有釋胸中窒為隔噎,謂梔子湯能治輕癥隔噎,謂隔噎即食道狹窄病,不免有似是而非之嫌。蓋中醫(yī)書之所謂隔噎,故包括食道狹窄病,然而亦包括今醫(yī)尚不能治愈的食道癌,謂梔子豉湯能治食道狹窄或可,若食道癌初期盡管其證尚輕,梔子豉湯絕無抑制其發(fā)展效能。

-------------------
傷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熱不去,心中結痛者,未欲解也,梔子豉湯主之。(80條)
????傷寒據下證,用下法,雖不為逆,然而若采用之下劑不當,如該用鹽類下劑,而蠻用峻烈之巴豆劑,雖亦能消減些腹證狀,而引起變證是難免的,本條是其例,“傷寒五六日”必因有可下證而下,從“后”字看是下證已罷,而身熱仍在,且心中又出現郁結熱痛的變證,彼伏此起,因此說沒有向愈的象征。
????傷寒過程中,尤其少陽陽明期現肝臟.脾臟之疾患證是常然的,值此時柴胡承氣類為對癥方,若用巴豆劑,其作用反,炎癥必加劇,所以治肝炎離不開柴胡硝黃梔子配方,是實踐與理論的結合。

-------------------
傷寒下后,心煩腹?jié)M,臥起不安者,梔子厚樸湯主之。(81條)
 此亦下后變證,臥起不安可以視為不得眠之互詞。心煩腹?jié)M,前注家有以為心煩即虛煩,似不然。以方測證,煩熱固有,亦必有下后未盡的結毒在。枳實:逐停水,破結實《別錄》枳實主治結實之毒也《藥征》厚樸主治胸腹?jié)M也《藥征》,依此,本條之心煩腹?jié)M不能為是空虛之煩熱,亦不當視為氣體之腹脹滿。

-------------------
非常精辟,請繼續(xù)!

-------------------
傷寒,醫(yī)以丸藥大下之,身熱不去,微煩者,梔子干姜湯主之 (82條)
 傷寒用丸藥下之,幸不變壞,亦未必愈病,“身熱不去,微煩”乃梔子湯證之輕者,當清。以曾用劇烈下劑,雖無腹?jié)M下利胃腸虛寒等候可征,若再專力清肅,勢必致胃腸不堪,以證較輕(比之煩熱虛煩三條)故用梔清上,輔干姜以護中之兼顧法,非所謂寒熱交錯云,參前條下后“煩熱胸中窒”“身熱心中結痛”“心煩腹?jié)M”均有熱證,而又有“胸中窒”“結痛”“腹?jié)M”之個別癥候,本條無他候,但煩熱,惟顧其曾大下不能不有虛寒之虞,所以清肅藥之用又必輔以護品。

-------------------
一: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第1條)
  醫(yī)家A說:太陽之見證,莫確于頭痛惡寒,故首揭之。
  醫(yī)家B說:此條為太陽病之綱領也,太陽之脈證,劇易輕重,而無不皆出于此條之變,所以綱領也。
  醫(yī)家C說:此以后稱太陽者,指此脈此證一二見者,非單指脈證悉具而言。醫(yī)家D說:太陽指表而言,蓋傷寒以六經言之,古來醫(yī)家相傳之說,不可遽易也,夫人之常情。每信于其所習見,而疑于其所未常見者,故仲景亦不得已而習其舊名,實則非經絡之謂也,借此配表里脈證也。故論中無一及經絡者,可見此書以六經立名,猶數學家者以甲乙為記號。注家不察,解以靈素經絡之說,可謂不解事矣。太陽病,有惡寒,有中風,此條統(tǒng)而論之,故惟之脈浮,而未分其緊與緩,其所謂惡寒,并兼惡風言之,惡風輕,惡寒重,舍輕取重,所謂舉大而小從者也,其惟惡寒,而不言發(fā)熱者,以太陽傷寒之初證,有或已發(fā)熱,或未發(fā)熱之異也。后凡稱太陽病者,皆指斯條脈證而言。醫(yī)家E說:意謂(指本條)不論何種病癥,若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時,得以為之太陽病,而實示太陽之大綱也,脈浮者,為血液充盈于淺在動脈之侯頭項強痛者,頭部項部比于其他之部位充盈之度強,而為凝滯之所致。惡寒者,將欲發(fā)熱,而不能發(fā)熱之征,是以太陽病者,為病毒集中于上半身之體表。則治之者,用發(fā)汗解熱藥,而自汗腺排出。然病者之體質各不相同,則處方亦隨之各異,大凡人體之質,千差萬別,若窮稽之,則為二大別,其一皮膚粗疏而遲緩,有此稟賦之人,若患太陽病,則為脈浮弱,自汗等癥狀。以桂枝主藥之桂枝湯治之可也。其一為皮膚致密緊張者,若患太陽病則現脈浮緊,無汗等之征候,故以麻黃為主藥之麻黃湯療之可也。太陽病既有此二大別。醫(yī)家F說:六經篇第一條,相傳為該經之提綱,謂必具如此之證,乃得斷定為此經之病也,舊注以為風寒之邪由表入里,太陽主皮膚而統(tǒng)營衛(wèi),故為風寒所始之經。其解釋脈浮以下諸證,亦從皮膚營衛(wèi),及太陽經絡為證,所言即在可解不可解之間,證以今日科學知識,尤多錯誤。夫病有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者,事實也。用麻黃,桂枝諸方治此病而愈,亦事實也。事實則古今中外無異,若夫脈之所以浮,頭項之所以痛,乃以麻桂諸方之所以治愈此病,則屬病理藥理,而有待于研究矣。前賢注解,大抵依附五行四時   等當時通行之理想,而托之皇帝岐伯越人而已,且以當時條件所限,故此等舊注,類多失真。凡百學術, 莫不因其已知,從而推究試驗,以求其所未知,若已知之理論為謬妄,則推求所得知新知,將愈益失真此理甚明。葭杭按:湯本氏說以病者體質各不相同而現脈之浮弱浮緊而分麻桂二類方之主療,此局限性的認識只能是個別現象,余臨床經驗個別的外感,是有因年齡,體質不同而現證各異,治療方劑亦自各別,流行期如1957年流感,無論幼年成年老年染者皆葛根湯證,58年又皆大青龍湯證,若釋之為染此疾者皆“皮膚致密緊張”之體質,難通。流行期亦有個別見證者,多其人有宿疾,因外感所發(fā),不能視為一般的體質。

-------------------
待續(xù)

-------------------
二:太陽;發(fā)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  (第2條)
三:太陽病,或已發(fā)熱,或為發(fā)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為傷寒 (第3條)
  舊本{舊指宋金以來流傳本,非作者之舊,以下同)作“陰陽俱緊者”“陰陽俱”三字刪。
  醫(yī)家A說:脈緩對脈緊,其以脈勢言之,緩,言脈勢之平易。緊,言脈勢之駿劇。二者相對,可知邪氣之輕重。本條脈緩乃承上條脈浮而來,而言脈浮而無劇勢,故知或有脈浮數而勢緩者,或有脈浮大而勢緩者,已發(fā)熱,易認于太陽,未發(fā)熱,或不能無疑若里屬,故舉惡寒,以示尚在表位,體痛嘔逆乃以無汗故,緊對緩言其勢之別者。醫(yī)家B說:此二條,言太陽病又分中風,傷寒兩種,即所謂子目也。此中風絕非猝然倒地之中風。此傷寒亦非書名傷寒論之傷寒。此傷寒是狹義的,亦是外感熱病。B說:中風,傷寒之鑒別法,不在脈之緩.緊,不在熱已發(fā)未發(fā),不在惡風.惡寒之異,不在體痛嘔逆之否,而在病人有汗無汗。且緩脈常與自汗并見,緊脈無汗并見。中風條固明言汗出,傷寒條未言無汗而知其無汗者,以其言脈緊也。凡無汗之病人,其皮膚必干燥,若皮膚略覺潮潤,或時時微汗,即為有汗。
  B說:中風.傷寒發(fā)熱皆因抵抗病毒而發(fā)熱,發(fā)熱者體溫過高,不適于生活,于是汗出以放散其熱,是中風雖已發(fā)熱,而調節(jié)體溫之機能,猶未失生理常態(tài)也。傷寒發(fā)熱不汗出,此必因毒害物質影響,使皮膚汗腺失其調節(jié)之職,有以致之。故傷寒之毒,當盛于中風,臨床上傷寒之熱度,亦高于中風。然其預后,傷寒輒一汗逕愈,中風則傳變較多。此臨床醫(yī)生所不可不知者。
  葭杭按:陸淵雷說“中風.傷寒之鑒別法,在病人有汗無汗”是。說“不在惡風.惡寒之異”未盡是。通觀全書,惡風.惡寒通用,臨床現象區(qū)別似乎也不大,但是,就認為一種癥狀兩名詞,還是不對的,僅從現象上劃分惡寒常伴有戰(zhàn)栗,惡風則無,而輕度惡寒未現戰(zhàn)栗,又與惡風幾乎一樣。病人只能說怕冷。要不察其有汗無汗就無從判斷惡風還是惡寒。川越氏說:“惡風是惡寒之一輕證”是受了中西惟中的影響,也是論中兩詞互用為依據。山田正珍駁之謂:“人體象素有虛實之異,其所受邪每從其虛實而化,從虛而化者謂之中風,從實而化者謂傷寒”。雖比較的推進一步,仍是略一般而說個別。見中風或傷寒而定人體“素”虛或“素”實是不合辯證法的。從有汗無汗兩種現象看,一是汗腺暢開而不閉,一是緊閉而不開,二者機制不同表現出癥狀各異。進一步推究,前者當是汗水蒸發(fā)帶走熱量,后者,古人說邪正的搏斗(抗原抗體反應)日醫(yī)說毒害物質的刺激(細菌或病毒侵入血液釋出異物)雖是,然而還需補出由上述因素通常伴有周圍小動脈收縮,皮膚血液減少乃引起惡寒戰(zhàn)栗------體內溫度上升以補償下降的皮膚溫度。陸淵雷又說“中風雖已發(fā)熱,而調節(jié)體溫之機能猶未失生理常態(tài)”難是人相信的是:汗腺開放,汗水蒸發(fā),熱已散出,病人覺冷(惡風),而調節(jié)機能不速收汗腺,,調節(jié)機能一詞該怎樣解釋?既認識到傷寒汗腺緊閉而不開是異,F象,而中風汗腺暢開而不收說成未失生理常態(tài),于理論于事實都不符合的。桂枝湯證,麻黃湯證兩種病理機制雖尚不得盡知,而臨床經驗不能加大桂枝量以愈麻黃湯證,亦不能減少麻黃湯以療桂枝湯證。陸淵雷說“傷寒輒一汗逕愈,中風則傳變較多”確是?勺C輕重說之非。

-------------------
繼續(xù)啊

-------------------
引用第8樓經方中于2011-01-29 14:40發(fā)表的  :
非常精辟,請繼續(xù)! 700)this.width=700;" >

   最近有點忙,成天泡在實驗室,過一陣會補充的,只要還有同道喜歡,我會努力的。

-------------------
繼續(xù),期待中

-------------------
   五: 病有發(fā)熱惡寒者,發(fā)于陽也,無熱無寒者,發(fā)于陰也。發(fā)于陽,七日愈,發(fā)于陰,六日愈,以陽數七,陰數六故也。(第七條) 醫(yī)家A語:“發(fā)于陽,七日愈------陰數六故也!苯癫蝗。刪。
A說:此條三陰三陽大綱領,寒熱虛實之原本,不可不明。
葭杭按:此不過就病變屬性劃分上之概念,乃舍棄了偶然性而視其一般而論者。陰證不必絕對無熱,麻附細辛湯例(301)有“反發(fā)熱”。第三條云“太陽病,或已發(fā)熱,或未發(fā)熱,必惡寒”是說太陽病之初有未發(fā)熱而先惡寒者,不可誤認為“發(fā)于陰也”。

-------------------
六:太陽病,頭痛,發(fā)熱,汗出,惡風,桂枝湯主之。(第13條)
 柯琴說:此條是桂枝本證,辨證為主,合此證而用此湯,不必問其為傷寒中風雜病也,今人鑿分風寒,不知辨證,故仲景方置之疑窟,四證中,頭痛是太陽本證,頭痛發(fā)熱惡風,與麻黃證同,本方重在汗出,汗不出者,便非桂枝證。
 陸淵雷說:柯說是也,通觀仲景書,但教人某證用某方,論中桂枝柴胡癥之名,可知意在治療,不尚理論,中醫(yī)之療法有特長,其理論則多憑空臆想,仲景不尚理論,正是識見勝人處,后人斤斤于風邪寒邪傷衛(wèi)傷營之辨,而不于病證藥方上對勘,皆非善讀仲景書者。

-------------------
總共213條呢,盼xiaozheng續(xù)完。

-------------------
哈,慢慢發(fā)。

-------------------
七:太陽病,項背強幾幾,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14)

  醫(yī)家A說 :“余多年之研究,項背強幾幾者,乃自腰部沿脊柱兩側,向頭后結節(jié)處,上走肌肉群強直性痙攣之意”。
  醫(yī)家B說:“項強是太陽中一證,而及背者,特加一等之重矣”。
 醫(yī)家C氏說:“項背強幾幾者推之葛根湯,則當無汗,而今否,故曰反也”  醫(yī)家D說:“仲景之法,有一證用一藥,太陽病汗出惡風,桂枝證也,而有項背強幾幾之證,故于桂枝湯中 葛根以治之,項背何故強,因肌肉神經拘急急故也,肌肉神經何以拘急,因津液不達,失于濡養(yǎng)故也。肌肉神經遍于全身,津液不達而失養(yǎng),何故獨見一部,因項背之神經本自稀少,平時津液達于項背者,本自不多故也”葭杭按:“湯本求真釋第1條說,‘頭項強痛者,頭部項部,比于其他體部血液充盈度強,而凝滯之所致’。與陸淵雷說,'平時津液達到項背本自不多’似有部分的矛盾。說‘津液不達失于濡養(yǎng)’不如說‘凝滯之所’至比較可信,依此合山田說,則本條葛根之加特解較重一等之體液凝滯者。
葭杭按:陸淵雷說‘仲景之法,有一證,用一藥’乃指一病的幾個主要癥候,不是統(tǒng)計癥狀主客不分的一證一藥漫撒大網,市醫(yī)用藥往往集幾十味成一單,反洋洋自是以為得仲景之法。多用一味藥,必據主證或某一癥狀突出或病之進行的轉變。如桂枝加葛根湯。本條桂枝加葛根湯,乃因桂枝湯證又增一項項背強幾幾主候而加。若項不強而腳攣急甚,則桂枝湯提高芍藥量就不需加味了,臨床診斷和治療,辯清證群中之主客,施一方必要熟悉這一方組---效能,施之不效,大都是診斷問題,有時也會是藥的問題。桂枝湯的定義,治上沖頭痛發(fā)熱汗出惡風,而方組有芍藥甘草湯,則當認為攣急為本方主證之一。若臨床見桂枝湯證,患者訴腳攣急不能屈伸,就診為桂枝湯證又添一證------加味,又訴心悸不眠------
再加味,就不是仲景法了。

-------------------
因編輯者為80后
XIAOZHENG是相當不錯的八零后!

-------------------
八:太陽病,下之后,其氣上沖者?膳c桂枝湯,若不上沖者,不得與之。(第15條)
  “方用前法”是旁注語。當刪。
 醫(yī)家A說:此其始太陽病而勢及于里者,于是以承氣輩下之,其勢既拔,表里更無新病。但所存,氣液之不和而已。故曰“后”也,后者解后之辭也。桂枝湯療上沖,殊為一活用,故不曰“主”,而曰“可與”“與”者與謀之義。
 醫(yī)家B說:太陽病者,可專發(fā)表,不可下,誤下之,因反動而致氣上沖者,可與桂枝湯降其上沖之氣,非其候者不可與之。氣者,觸于五官而無形,然有活動力。此所謂氣,即神經作用之意。
  醫(yī)家C說:古醫(yī)書所謂氣,多指臟器作用,后人有氣分.血分之名。氣分為作用,血分為實質。氣上沖為正氣趨向上,向上即所以向外,以人體功能,上于外,下于內,常相聯系也。故上沖為表征,而為需用桂枝之候。又奔豚之病,氣從小腹上沖心,而治之以桂枝加桂湯。
 葭杭說:見不大便,不論太陽.少陽,概用下劑,有下而病愈者,川越說殆是,否則何以從下法。
 葭杭說:此證上沖若遷延失治,變?yōu)槁,西法科技檢查,無據可依,即定為“官能癥”西藥抑制諸劑,初或見效暫時,繼而須臾不頂,宣告束手,有醫(yī)聽說有關神經病變,動輒牛黃.馬寶.珍珠.辰砂,不能愈是常然的。

-------------------
九:太陽病三日,發(fā)汗,若吐,若下,若溫針,仍不解者,此為壞病,桂枝不中與之也,觀其脈癥,知犯何逆,隨證治之。(第16條)
注:“三日”當作二三日。
  醫(yī)家A說:既發(fā)汗之不得拆其中,其勢或氣可吐下.可溫針,于是或吐下或溫針之。然而非吐下溫針所宜,則其證犯亂而不解,必為壞病。隨日數尚在桂枝湯之上,而桂枝不中與!皦牟 闭哐园Y候犯亂,而以反對為參伍者。“觀其脈癥,知犯何逆,隨證治之!蹦搜灾螇牟≈嚼坝^其脈癥”辨其犯證之出于何逆,既辨之則棄其犯證,而隨定證處方!懊}證”之證,括定證于犯證,“隨證治之”但指定證。
  醫(yī)家B說:“壞病”者即變證,若誤汗,則有遂漏不止,心下悸,臍下悸等癥。妄吐,則有饑不能食,朝食暮吐,不欲近衣等癥。妄下,則有結胸痞硬,協熱下利,脹滿清谷等癥。火逆,則有發(fā)黃圊血,亡陽奔豚等癥。是規(guī)制證已罷,故不可更行桂枝湯也。桂枝湯以五味成方,減一增一,便非桂枝湯非謂桂枝竟不可用。
  葭杭說:余治一小兒,體健,因感冒,失治,五六日不解,日夜不得安眠,啼哭磨人,繼而煩躁,撕人嘴臉衣領,自己的臉也抓出血,余見面赤睛紅氣促?诖蕉嗪龢臃置谖;純杭议L介紹“前醫(yī)說小兒虛,需補------。服藥后病反加重!币来耍Y合癥狀,與瀉心湯,重黃連,服一次,安睡六小時許,醒后諸證消失。川越氏說“隨定證處方”就是依據臨床脈.證治療,前醫(yī)之誤,僅供參考。

-------------------
十:桂枝本為解肌,若其人脈浮緊,發(fā)熱汗不出者,不可與之也,常須識此,勿令誤也。(17)醫(yī)家A說:“解肌”解散肌表之邪氣,言桂枝雖為解肌之劑,“若其人脈浮緊,發(fā)熱汗不出者”不可與桂枝湯,當以麻黃湯解散其肌表之邪氣。
醫(yī)家B說:此條言桂枝證,麻黃證之鑒別法,在于脈緩自汗與脈緊無汗,脈緊無汗之傷寒,禁桂枝湯。
   葭杭說:前賢二說皆是。此是臨床醫(yī)家的基本常識,同是感冒,應用汗法,但須審清癥狀,是脈緩自汗,還是脈緊無汗,以別方劑。值得注意的是麻桂二證不是輕重兩級病。

-------------------
十一:太陽病,發(fā)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危急,難于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第21條)
醫(yī)家A說:所以汗漏不止,至于惡風者,由誤治而皮膚虛衰,乃半移于陰證故也。小便難者,因汗漏不止,失去多量液體之結果。四肢微急,難于屈伸者,亦由液體亡失,肌肉營養(yǎng)失調也。
  醫(yī)家B說:發(fā)汗之法,當使遍身漿漿微汗,不可令水流漓,遂漏不止,即汗出如水流漓也。凡發(fā)表藥失當,服不如法,或藥不對證者,則生兩種副作用,曰傷津,曰亡陽。傷津者,血漿被分泌過多,體內營養(yǎng)液因而不足也,。亡陽者,液體被蒸散過多,細胞之生活力因而衰減也。
 葭杭說:蓋此即所謂壞。ㄗ冏C)之一,“微急”蓋輕度拘急,因肌肉收縮而致手足項背拘攣不伸之現象。深究之,汗漏不止,想必是體內水分和電解質丟失太多而致,神經興奮致肌肉緊張亢進。

-------------------
xiaozheng:十一:太陽病,發(fā)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危急,難于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第21條)
??????醫(yī)家A說:所以汗漏不止,至于惡風者,由誤治而皮膚虛 ..?(2013-11-27 14:26)?700)this.width=700;" >

葭杭文集只收入213條。將逐一整理部分發(fā)表。

非常期待!

-------------------
十二:太陽病,下之后,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湯主之。若微惡寒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第22條)醫(yī)家A說:意即太陽病,當汗解,為醫(yī)誤下之,致氣上沖。“脈促胸滿”即心下膨滿者,以本方主治。然本方由誤治,腹力既脫弱,腹直肌不惟不攣急,且此腹力脫弱,使上沖增劇,并使脈促胸滿,故用桂枝去芍藥之本方以應之。
  葭杭說:本條與桂枝甘草條(64條)互參,二者雖各其致因不一,見證各異,而因內臟調節(jié)機能的平衡差大是相同的!靶貪M”陸淵雷釋“胸腔充血”是否,待考。湯本求真以為“上沖增劇”者,余意此之桂枝甘草證,“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對比不但不劇似輕一等!皾M”是自覺的,不必有膨滿現象。依山田正珍考證“促”即數小之脈。
“若微惡寒者,桂枝去芍加附子湯主之!贝顺猩隙f,即不但脈促胸滿又微惡寒。
  醫(yī)家B說:乃陽之于外而不能獲表之候,非表不解之發(fā)熱惡寒。
  醫(yī)家C 說:里氣不振之漸深,陷虛寒者,所謂發(fā)于陰位是也。
  醫(yī)家A說:此惡寒與表征之惡寒異,乃因誤治成陰證之惡寒。
  醫(yī)家D說:因誤下虛其陽,心臟衰弱,故前方加附子。
  葭杭說:以上四說,三說似與脈促抵觸,促雖釋為數小現象,而究竟是陽脈,說成陰證,說心臟衰弱,是不足據的。醫(yī)家B以為陽之于外,但“下之后”似無由陽之于外,附子之加,是否為興奮中樞調節(jié)周圍而輔助藥力,有待研究。

-------------------
十三:太陽病,得之七八日,如虐狀,發(fā)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fā),脈微緩者,為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fā)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得小汗出,身必有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第23條)
  醫(yī)家A說:“圊”即廁所,本論中“清便”“清谷”俱悉“圊”字假借,“清便”為大小便也。得病七八日,正當少陽期,“如瘧狀,發(fā)熱惡寒,”,亦似少陽之往來寒熱,然少陽有嘔證,今“其人不嘔”,明非少陽病,亦有不經過少陽,由太陽逕轉陽明者,則“八九日”正當陽明期,然陽明當惡熱,今則惡寒,,陽明當有里證,今則“清便自可”明非陽明,若是者,皆因桂枝證經日失治,故八九日尚未痊愈,又因本屬不傳之病,故始終太陽。
  醫(yī)家B說:“清便自可”“可”者許可也,其人大便自初至今不溏不硬,
  醫(yī)家C說:“脈微緩者”以下,謂服各半湯之后,“微緩”之“微”狄如瓜蒂散所謂微浮之微,是說脈緩者。既服各半湯而后脈如此,是好轉的跡象,所以說“為欲愈也”!懊}微而惡寒”乃內外已空,不可再用汗下.吐法,所以說“不可更發(fā)汗.更吐.更下也”此有兩岐之別,一別以飲食調養(yǎng),一則求治于少陰。
  葭杭按:醫(yī)家B說“輕者可與當歸甘草附子湯,重者可與干姜附子湯”。醫(yī)家A說“宜桂枝附子湯”后者恐非。

-------------------
十四: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先刺風池.風府,卻與桂枝湯則愈。 (第24條)“先刺風池.風府”六字,蓋針灸家之旁注。醫(yī)家A 說:太陽病謂中風,中風服桂枝湯,藥證相對,其病當解。今不解而加煩,此非桂枝湯之不當,乃病勢重,藥力輕,杯水車薪故也。
  醫(yī)家B說:煩者,苦悶之謂,而是瞑眩也,雖瞑眩,病未得除,故又用桂枝湯也。
  葭杭按:此“煩”釋作悶或是,不當認為瞑眩象,第57條云:“傷寒發(fā)汗,已解,半日許復煩,脈浮數者,可更發(fā)汗,宜桂枝湯!薄胺礋苯痂b釋為而反加煩,非是,“反”字,乃當解不解,故說“反”!皡s”猶還。

-------------------
十五: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似瘧,一日再發(fā)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第25條)
  醫(yī)家A說:若其瘧日再發(fā)如瘧狀者,一等深也,服桂枝二麻黃一湯,發(fā)其汗則愈,是乃各半湯之淺證,其形雖如瘧,惟日再發(fā),其淺證可知。醫(yī)家B說:“再發(fā)”同一日二三發(fā)稍輕,故不致二.三而再!霸佟辈贿^一.二之辭。醫(yī)家C說:此服桂枝湯以下18字蓋后條之文,錯亂而入者,衍文,可刪也矣!叭粜嗡啤币韵。直接前條句下,為一條也。論中洪大之脈無與桂枝之例。醫(yī)家D說:蓋“汗出”是桂枝白虎共有之證,“洪大”是白虎獨有之脈,唯白虎尚有以煩渴為主要證,今汗出.脈洪大而不煩渴,與桂枝則對證不對脈,與白虎,則對脈不對癥,是二湯皆非的當之劑,仲景意與桂枝,不從氣脈之洪大,而從其證不煩渴,可知診治之法,證重于脈。
葭杭按:醫(yī)家C說概是。舍洪大之脈,但從汗出一證,與桂枝湯,與實踐與理論均不合,如陸氏說則本論診治之法又漫無標準了。劉棟.惟忠二說,從現象說還許可以,蓋桂麻合劑,乃桂麻綜合征,其本質不以輕重論別,所以初服桂枝湯不解,再與桂枝湯仍不解,事實上即與麻黃湯亦不能解,此合劑才能解決。

-------------------
十六:服桂枝湯,大汗出后,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第26條)
  金鑒云:“大煩渴”“脈洪大者”是邪已入陽明,津液為大汗所傷故也。
  醫(yī)家說:凡白虎證,其人壯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脈洪大滑數,唇舌干燥,煩渴欲引冷者,是也;蛴惺种,背微惡寒者,則為例外。然按其胸腹,仍必灼熱,若白虎證而心下痞者,人參白虎所主也。
  葭杭按:金鑒說概是。本條加參之目的,正是因大汗傷津,人參起促進劑.保護劑作用。(參大論173.174.175條)

-------------------
十七:太陽病,發(fā)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發(fā)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湯。 (第27條)
  醫(yī)家A說:此論桂枝部位之極地者,“發(fā)熱惡寒”以綱言之,“熱多寒少”以目言之,蓋綱固以桂枝湯之準證,然其目“熱多寒少”則知已在桂枝部位之極地,而直接于里證,非桂枝湯能敵,故設桂二越一湯略而制之!懊}浮弱”以下,論服后之式此或舉奇而略正,何謂奇?曰:是陽不歸陽而轉陰,不常而變,故為奇。何謂正?曰:不轉陰而轉陽,不變其常,故曰正也!拔⑷跽摺蹦苏龤馑≈},此無陽,言無太陽證而括二陽。
  醫(yī)家B說:桂枝麻黃各半湯,桂枝二麻黃一湯,桂枝二越婢二湯,皆表虛經日不愈,以致邪郁者,其證輕重不均,故有三方之設。蓋桂枝證失汗數日,邪郁肌肉,故熱多寒少,其滯稍深,故如瘧狀,發(fā)作有時,但本是表虛,故有嫌麻葛之發(fā),今則邪甚,有桂枝之力不能及者,是以酌量痳桂二方。言二三發(fā)者,其邪稍重,言日再發(fā)者,其邪稍輕,不言發(fā)者,其邪尤重,且桂二越二,其力緊,桂二麻一其力慢,桂麻各半在緊慢之間,此三條其意互發(fā),各半湯其證特審,他二條則文甚明。
  葭杭按:此痳桂綜合征,熱型逐變陽明趨向者,A.B醫(yī)家二說皆似是而非,機械難從,就上三條方證說,皆原發(fā)病,非所謂皆表虛以致經日不愈,余初臨床多遇此證,與桂枝湯不解,或解而又發(fā),與麻黃湯亦然,再審證群,與合方而愈,才知是前查診不確。又當與桂枝湯與麻黃湯不能解,反之亦是,方知二方證各其本質不同,不可互易施治。

-------------------
十八: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強痛,翕翕發(fā)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主之。(第28條)“翕翕”熇熇然火烘熱!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主之”“去桂二字刪。
  醫(yī)家A說:去桂為去芍之誤,本去桂也,今從《金鑒》作去芍,歷觀此證,無去桂之理,此因氣水結滯,而心下滿微痛,頭項強痛,不逐心下水,則不得外發(fā),故雖服桂枝湯或下之,亦不解也。今加茯苓.白術以逐水氣,以桂枝散其滿,去芍藥欲去其力。
  醫(yī)家B說:本方為桂枝湯之去加方,于理當汗出,今翕翕發(fā)熱無汗者,此理自南涯說雖不能推究,但太倉氏所著《麻疹一哈》云:發(fā)熱之時,故無留飲凝結,腹氣和暢,表氣通透,則為疹子之候備,用藥宜表汗之。若留飲凝結而腹氣不暢合,則為疹子之候不備。蓋因他證先見故也,宜詳悉腹候以處之。留飲解散,腹氣和暢,則表氣通豁,疹子易從汗出矣。
  葭杭說:“仍頭項強痛”仍是乃指前證依然在,說者無異議,“或下之”想是以“心下滿微痛”誤認為腹?jié)M而痛,或因便燥,否則,但有表征而無里證,則無從用下法!靶”悴焕碑斒卿笏髦”泐l數,(參大論173----175條)。陸淵雷說;“桂枝不當去,則是。說芍之當去無疑則非,參苓桂術甘湯條:若吐若下若發(fā)汗(大論67條),五苓散條:(大論71.72.74條)一云“發(fā)汗后”一云“發(fā)汗已”一云“有表里證,乃就形似而言,就本條“仍”字看,去桂去芍皆不當,刪文中“去桂”二字,得。

-------------------
十九: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反與桂枝湯攻其表,此誤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煩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湯與之。以復其陽;若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即伸,;若胃氣不和,譫語者,少與調胃承氣湯;若重發(fā)汗,復加燒針者,四逆湯主之。 (第29條)
   舊作“甘草干姜湯”今改作干姜附子湯。依山田正珍說。
   “以復其陽”“其腳即伸”皆后人注語,宜刪。
   “若重發(fā)汗,復加燒針者,四逆湯主之”14字,刪。
 山田正珍說:“傷寒”二字,泛稱疫而言,非太陽傷寒也。“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即少陰,當知其汗出惡寒者,乃與附子瀉心之惡寒汗出者,因為陽虛之病,故此證雖有脈浮惡寒之似表者,決不可攻表,為宜干姜附子湯扶陽劑以溫之,今乃錯認其似表以發(fā)之,故有厥冷咽干,煩躁吐逆之變,因作干姜附子湯,以復其陽。
   陸淵雷說:“小便數”謂尿意頻數,尿量反少。
  葭杭按:本條“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與(大論21條)證近同,《金鑒》以為桂枝增桂加附子,蓋沿俗說任桂以止汗,自汗出究竟不等于汗漏不止,增桂雖不致有差,但是多余的,又山田氏謂四逆一段自胃氣不和以下六句,是他條錯亂而入者,刪之。陸氏謂四逆一段(14字)是后人注語,可刪,調胃承氣一段當是原文,不可刪。說凡陰證疊用干姜附子,回陽之后,往往轉胃燥------,故用調胃承氣湯。當依陸說。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