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姜”有關(guān)的中藥:
生姜 生姜皮 姜葉 廉姜 炮姜 姜花 干姜 姜黃 青姜 母姜 姜石 豆豉姜 辣姜子 木姜子 木姜子根 木姜子莖 木姜子葉 紅葉木姜子根 新木姜子 天目木姜葉 南亞新木姜 天目木姜子 絹毛木姜子 姜味草 土良姜 山姜 節(jié)鞭山姜 閉鞘姜 三七 姜三七 高良姜 大高良姜 姜花果實 黑心姜 光葉閉鞘姜 艷山姜 姜炭 滇高良姜 野姜 姜黃草 苦良姜 滇南木姜子 潺槁木姜子 路邊姜 山砂姜
本網(wǎng)頁地址:
m.f1411.cn/pharm/2009/20090113051926_91509.shtml
與“姜”有關(guān)的部分方劑:
生姜泄心片 姜沖劑 桑姜感冒注射液 仙豆姜泥 生姜半夏湯 姜蜜合劑 姜蜜湯 姜辛五妹子湯 姜黃九物湯 姜白軟膏 姜李汁蒜糊 桂香白姜膏 黃芪姜黃湯 桑姜感冒片 姜棗祛寒顆粒 椒姜湯 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 姜流浸膏 姜酊 辛芷姜蟲散 良姜胃瘍膠囊 生姜瀉心湯 生姜瀉心湯加味 姜芋糊劑 蛇膽姜粒 雙姜胃痛丸 姜顆粒 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 姜腦止痛搽劑 大柴胡湯合柴胡桂枝干姜湯
(方劑較多,更多內(nèi)容請使用網(wǎng)站的搜索功能)
與“姜”有關(guān)的部分文獻:
干姜、生姜藥用源流考辨
別名 | 白姜、均姜 |
漢語拼音 | gan jiang |
英文名 | Dried Ginger |
藥材基原 | 為姜科植物姜根莖的干燥品。 |
動植物形態(tài) | 姜,多年生草本,高50-80cm。根莖肥厚,斷面黃白色,有濃厚的辛辣氣味。葉互生,排成2列,無柄,幾抱莖;葉舌長2-4mm;葉片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15-30cm,寬1.5-2.2cm,先端漸尖,基部狹,葉革鞘狀抱莖,無毛;ㄝ阕愿o中抽出,長15-25cm;穗狀花序橢圓形,長4-5cm;苞片卵形,長約2.5cm,淡綠色,邊緣淡黃色,先端有小尖頭;花萼管長約1cm,具3短尖齒;花冠黃綠色,管長2-2.5cm,裂片3,披針形,長不及2cm,唇瓣的中間裂片長圓狀倒卵開,較花冠裂片短,有紫色條紋和淡黃色斑點,兩側(cè)裂片卵形,黃綠色,具紫色邊緣;雄蕊1,暗紫色,花藥長約9m,藥隔附屬體包裹住花柱;子房3室,無毛,花柱1,柱頭近球形。蒴果。種子多數(shù),黑色;ㄆ8月。 |
資源分布 | 我國中部、東南部至西南部各少廣為栽培。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
藥用植物栽培 | 氣候土壤:宜于地勢略帶傾斜,陽光充足,排良好的砂質(zhì)壤土。整地:2月中旬深翻40-50cm,清除雜草。4月初再翻耕1-2次,后整平開溝。種植:3月上旬將種姜曬2-3日,然后置溫室內(nèi)鋪于竹笆上,用爐火加溫,保持在20-30度左右,促進發(fā)芽,約經(jīng)3-4周,等芽長1-1、5cm時取出,分別近一芽一塊切成小塊,在清明到谷間栽種。行、株距45-50cm,穴深10-15cm,每次一塊,芽向上,種后即施糞尿,草木灰等肥料。 |
采收和儲藏 | 10月下旬至12月下旬莖葉枯萎時挖取根莖,去掉莖葉、須根,烘干。干燥后去掉泥沙、粗皮,揚凈即成。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根莖呈不規(guī)則塊狀,略扁,具指狀分枝,長3-7cm,厚1-2cm。表面灰棕色或淺黃棕色,粗糙,具縱皺紋及明顯的環(huán)節(jié)。分枝處常有鱗葉殘存,分枝頂端有莖痕或芽。質(zhì)堅實,斷面黃白色或灰白色,粉性和顆粒 性,有一明顯圓環(huán)(內(nèi)皮層),筋脈點(維管束)及黃色油點散在。氣香,特異,味辛辣。 以質(zhì)堅實、斷面色黃白、粉性足、氣味濃者為佳。 顯微鑒別根莖橫切面:木柱層為多列扁平木柱細胞。皮層散列多數(shù)葉跡維管束;內(nèi)皮層明顯,可見凱氏帶。中柱占根莖的大部分,散列多數(shù)外韌型維管束,近中往鞘處維管束形小,排 列較緊密,木質(zhì)部內(nèi)側(cè)或周圍有非木化的纖維束。本品薄壁組織中散有油細胞。薄壁細胞含淀粉粒。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干姜油含揮發(fā)性成分:α-姜烯(α-zingiberene),牻牛兒醇(geraniol),β-甜沒藥烯(β-bisabolene),橙花醇(nerol),1,8-桉葉素(1,8-cineole),α-松油醇(α-terpineol),龍腦(borneol),β-水芹烯(β-phellandrene),芳樟醇(linalool),甲基壬基酮(methylnonyl ketone),樟烯(camphene),檸檬烯(limonene),倍半水芹烯(sesquiphellandrene),α-姜黃烯(α-curcumene)及乙酸孟酯(menthylacetate)等70多種;辛辣成分:6-姜辣醇(6-gingerdione),6-姜辣酮(6-shogaol),8-姜辣烯酮,5-去氧-6-姜辣醇(6-paradol),6-辣辣二醇(6-gingediol),6-姜辣二醇-5-乙酸酯(6-gingediol-5-acetate),6-姜辣二醇-3-乙酸酯(6-gingediol-3-acetate),6-姜辣二醇雙乙酸酯(6-gingediacetate)及6-甲基姜辣二醇雙乙酸酯(6-methylgingediacetate)等;二芳基庚烷類成分:姜烯酮(gingerenong)A、B、C異姜烯酮B(isogingerenoneB),六氫姜黃素(hexahydrocurcumin),內(nèi)消旋-3,5-二乙酰氧基-1,7-雙-(4-羥 基-3-甲氧基苯基)-庚烷[3,5-diacetoxy-1,7-bis-(4-hydroxy-3-methoxyphenyl)-heptane],3,5-二乙酰氧基-1-(4-羥 基-3,www.med126.com5-二甲氧基苯基)-7-(4-羥基-3-甲氧基苯基)-庚烷[3,5-diacetoxy-1-(4-hydroxy-3,5-eimethoxyphenyl)-7-(4-hydroxy-3-methoxyphenyl)-heptane],(3S,5S)-二羥基-1-(4-羥基-3,5-二甲氧基苯基)-7-(4-羥基-3-甲氧基苯基)-庚烷[(3S,5S)-dihydroxy-1-(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7-(4-hydroxy-3-methoxyphenyl)-heptane],(3S,5S)-3,5-二羥基-1,7-雙-(4-羥基-3-甲氧基苯基)-庚烷[(3S,5S)-3,5-dihydroxy-1,7-bis-(4-hydroxy-3-methoxyphenyl)-heptane],5-羥基-7-(4羥基苯基)-1-( 4-羥基-3-甲氧基苯基)-3-庚酮[5-hydroxy-7-(4-hydroxyphenyl)-1-(4-hydroxy-3-methoxyphenyl)-3-heptanone],3,5-二乙酰氧基-7-(3,4-二羥基苯基)-1-(4-羥基-3-甲氧基苯基)-庚烷[3,5-diacetoxy-7-(3,4-dihydroxyphenyl)-1-(4-hydroxy-3-methoxyphenyl)-heptane],5-羥基-1-(4-羥基-3,5-二甲氧基苯基)-7-(4)-羥基-3-甲氧基苯基β-3-庚酮[5-hydroxy-1-(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7-(4-hydroxy-3-methoxyphenyl)-3-heptanone],5-羥基-7-(4-羥基-3,5-二甲氧基苯基)-1-(4-羥基-3-甲摒 在苯基)-3-庚酮[5-hydroxy-7-(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1-(4-hydroxy-3-methoxyphenyl)-3-heptanone],(3R,5S)-3,5-二羥基-1,7-二-(4-羥基-3-甲氧基苯基)-庚烷、(3S,5S)-3,5-二乙酰氧基-1,7-雙-(3,4-二羥基苯基)-庚烷[(3S,5S)-3,5-diacetoxy-1,7-bis-(3,4-dihydroxyphenyl)-heptane]及7-(3,4-二羥基苯基)-1-(4-羥基-3-甲氧基苯基)-4-庚烯-3-酮[7-(3,4dihydroxyphenyl)-1-(4-hydroxy-3-methoxyphenyl)-hept-4-en-3-one]等。 干姜還含6-姜辣磺酸(6-gingesulfonic acid),5-外-羥基龍腦-2-O-β-D-吡喃葡萄糖甙(angelicoidenol-2-O-β-D-glucopyranoside)及姜糖脂(gingerglycolipid)A、B、C。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理化鑒別薄層色譜:分取干姜1g,生姜5g磨碎,各加甲醇適量,振搖后靜置1h,濾過。濾液濃縮至約1ml,作供試液,以芳樟醇、1,8-按油素為對照品,分別點樣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用石油醚一乙酸乙酯(85:15)展開,以1%香草醛硫酸液里色。供試液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的相應(yīng)位置上,顯相同的斑點。品質(zhì)標(biāo)志(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5年版規(guī)定:本品含揮發(fā)油不得少于 0.8%(ml/g)。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干姜:揀凈雜質(zhì),用水浸泡3-6小時,撈出,悶潤后切片或切成小方塊,曬干。炮姜:取姜塊,置鍋內(nèi)用武火急炒至發(fā)泡鼓起,外皮呈焦黃色,內(nèi)呈黃色,噴淋清水少許,取出,曬干。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1.對消化系統(tǒng)的作用 1. 1生姜對大鼠胃粘膜細胞的保護作用 1.1.1生姜對0.6N鹽酸所產(chǎn)生的胃粘膜損傷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實驗大鼠分為①對照組②生姜組和③消炎痛加生姜組。首先,③組用消炎痛(5mg/kg,生理鹽水臨用時配制)ig,①、②組ig等量的生理鹽水。2h后②③組ig給于1ml10%的生姜煎劑,①組ig同量的生理鹽水(生理鹽水與生姜煎劑的pH均為6·0)。15分鐘后,3組動物分別ig1ml0.6N鹽酸,l小時處死動物,測量每個胃粘膜的損傷數(shù)量即總長度(mm,因胃損傷呈細條狀)及嚴(yán)重性(分0-4級)。結(jié)果:對照組(n=9),胃粘膜損傷數(shù)量為71.22±13.33(均值±標(biāo)準(zhǔn)誤,下同)損傷的嚴(yán)重性為2.11±0.42,生姜組(n=8):分別為23.75±8.39和0.83±0.30;消炎痛加生姜組(n=6):分別為106.60±11·56和2·83±0.30。無論損傷的數(shù)量或嚴(yán)重性,生姜組與對照組相比均相差顯著P<0.05。 1.1.2生姜對應(yīng)激性刺激所致胃損傷的作用 將大鼠分為3組,即①對照組、②生姜組和③消炎痛加生姜組。用棉繩將動物四肢捆綁在鐵絲網(wǎng)上,放入20℃冷水池中,水面平劍突處。③組動物于束縛水浸之前2小時給消炎痛(5mg/kg,ig),①②組ig等量的生理鹽水。www.med126.com②、③組動物在放入冷水之前和放入冷水后3、6小時,分別ig2ml10%生姜煎劑,1、組ig等量的生理鹽水,9h后處死動物,測量每個胃粘膜損傷的數(shù)量及嚴(yán)重性。結(jié)果:對照組(n=6):損傷的數(shù)量為17·16±3.20,損傷的嚴(yán)重性為4.00±0.00;生姜組(n=8):分別為7.37±2.67和2.75.49;消炎痛加生姜組(n=6):分別為37.49±6.96。生姜組與對照組相比較,差異顯著P<0·05。 1.1.3生姜對幽門結(jié)扎大鼠胃酸分泌的影響 為觀察生姜對胃粘膜的保護作用是否與抑制胃酸分泌有關(guān),將大鼠在乙醚麻醉下,剖腹結(jié)扎幽門,然后縫合腹壁,ig2mll0%生姜煎劑(生姜組)或生理鹽水(對照組),4小時后將動物處死,剖腹結(jié)扎賁門,將胃取出,在胃大彎靠近幽門處剪一小口,將胃液收集刻在度離心管內(nèi)。測定4h的胃液及總酸度,計算總酸排出量。結(jié)果表明,10%的生姜煎劑2mlig可刺激幽門結(jié)扎大鼠胃液的分泌,其胃液的總酸度和總酸排出量均比對照大鼠顯著增加(P<0.05)。 根據(jù)上述3種實驗表明,po10%生姜煎劑可顯著降低0.6N鹽酸和束縛水浸所致的大鼠胃粘膜損傷。其保護作用機理可能是由于生姜刺激胃粘膜合成和釋放具有細胞保護作用的內(nèi)源性PG所致。在使用消炎痛阻斷胃內(nèi)源性PG合成后,生姜對胃粘膜的保護作用即消失。10%的生姜煎劑還可刺激胃酸的分泌,可能是通過不依賴PG的機理,生姜的上述兩種作用表面上看來似乎相矛盾,但實質(zhì)上是統(tǒng)一的;刺激胃液分泌以促進消化機能、同時又保護胃粘膜免受胃酸的作用?赡苡捎诤铣傻腜G量較少,或合成對胃分泌無抑制作用的PG,所以未能顯示PG對胃分泌的抑制作用,而僅產(chǎn)生對胃粘膜的保護作用。因胃粘膜細胞保護作用所需的PG的量遠小于其抑制胃分泌所需的量。醫(yī).學(xué) 全在.線,提供www.med126.com 1.2生姜抗鹽酸-乙醇性胃潰瘍作用 動物給予生姜丙酮提取物1000mg/kg,可出現(xiàn)胃粘膜損傷抑制作用,抑制率為97.5%,有顯著意義。將丙酮提取物進一步用硅膠柱層析分離得到姜烯,po給予姜烯25.50mg/kg,即可出現(xiàn)胃粘膜損傷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別為80·3%、98.7%,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經(jīng)十二指腸給予姜烯25、50mg/kg,對幽門結(jié)扎性潰瘍未發(fā)現(xiàn)胃粘膜損傷抑制作用。在水浸拘束應(yīng)激試驗中經(jīng)po給予姜烯25、50mg/kg,也未發(fā)現(xiàn)胃粘膜損傷抑制作用。結(jié)果表明,生姜是治療鹽酸-乙醇性潰瘍的有效藥物,其有效成分為姜烯,具有胃粘膜細胞保護作用。 1.3生姜對酶類作用的影響 生姜對胰酶、2種淀粉酶表現(xiàn)出強大的阻礙作用。胰酶對淀粉、蛋白和脂肪有較強的消化力,而生姜可嚴(yán)重破壞胰酶中的淀粉酶,使胰酶對淀粉的消化作用顯著下降。生姜還可抑制淀粉酶中B淀粉酶,阻礙淀粉糖化。 1. 4生姜對肝損害的保護作用 1.4.1對大鼠四氯化碳肝損害的影響 取體重100-145g健康大鼠,隨機分成正常對照組、肝損傷對照組和實驗治療1、2組。后3組動物于實驗dl用15%四氯化碳茶油0.2ml/100gig1次,24小時后,正常對照組和肝損害對照組用1%吐溫一80生理鹽水ig;實驗治療1、2組分別用生姜精油0.32ml/kg;0.4ml/kgig,每日1次連續(xù)2日,于末次給藥后16小時,動物空腹時斷頭取血,分離血清,測谷丙轉(zhuǎn)氨酶(SGPT)含量。結(jié)果表明,四氯化碳中毒24小時后開始用生姜精油治療,僅用藥2d已能使受損肝細胞加速恢復(fù),表現(xiàn)在能降低四氯化碳中毒大鼠血清SGPT值。提示其對四氯化碳所致肝損害有治療作用。 1.4.2對小鼠四氯化碳肝損害的影響 用生姜精油,ig0.5mg/(kg·d)連續(xù)5d,然后于d5下午ip給0.1%四氯化碳茶油10mg/kg。16h后,空腹摘眼球取血,分離血清,測SGPT值。結(jié)果表明,生姜精油對四氯化碳所致肝損害有預(yù)防作用。 1.4.3對小鼠磺溴酞鈉(BSP)潴留量的影響 取小鼠30只隨機分成3組。第1組為正常對照組,2、3組分別為肝損害對照組及生姜精油組。實驗d1、d2,第1、2組用0.1%吐溫一80生理鹽水10ml/kgig;第3組用生姜精油0.25ml/kgig。各組均每日給藥兩次。D3上午,各組仍按上述劑量給藥1次。D3下午,第1組仍按前述給藥,2、3組用0.1%CCl4姜油10ml/kgip。于次日上午各組小鼠均ivBSP200mg/kg。20分鐘后,摘除眼球取血,分離血清。取0.1ml血清加0.1NHCl5ml,于520nm波長處比色,然后加2NNaOH一滴,再比色。以前后兩次吸收度讀數(shù)差值(OD?)代表BSP潴留量。www.med126.com結(jié)果表明,小鼠因CCl4中毒致BSP潴留量明顯升高。生姜精油則能顯著降低中毒小鼠的BSP潴留量,此結(jié)果進一步證實,給生姜精油組動物之肝損害較輕。 1.4.4生姜蜂蜜封存液對實驗損傷性肝臟修復(fù)功能的影響取等量市售蜂蜜和新鮮生姜,將鮮姜洗凈去皮后搗碎,用雙層紗布過濾,取汁與蜂蜜混勻,置于陶瓷罐內(nèi)密封,埋于地下約1m處,10d后取出備用。實驗動物大鼠分為正常對照組、肝損傷組和治療組。于實驗dl和d5上午分別給肝損傷組及治療組sc四氯化碳(0.5ml/100g體重)各一次。以同樣劑量和方法 給正常對照組注射生理鹽水。從實驗ld下午開始給治療組以姜蜜封存液(0.5ml/100g體重)ig,每日1次,連續(xù)7日,以同法用普通水給肝損傷組和正常對照組ig。于實驗8d取其眼血,測定血清轉(zhuǎn)氨酶,并進行形態(tài)學(xué)觀察。結(jié)果治療組與肝損傷組相比SGOT的下降,差異有顯著意義(P<0.05)。治療組的肝小葉結(jié)構(gòu)損傷程度較輕。另外姜蜜封存液對大鼠以60%乙醇所致實驗性肝操作亦有保護作用。 1.4.5生姜的利膽作用取Wistar大鼠(體重約250g),先用乙醚麻醉后再用烏拉坦麻醉,剖腹,用聚乙烯插管插進總膽管,每只大鼠保持l小時,使之穩(wěn)定30分鐘后從十二指腸給藥。別于給藥后0.5,1、1.5、2、3、4、5小時,測定膽法分泌的體積。結(jié)果生姜的丙酮提取液在給藥后3小時呈現(xiàn)顯著的利膽作用,而水提液無效。6-姜酚在給藥后30-60分鐘可使膽汁分泌顯著增加(類似于對比的參考藥物脫氫膽酸鈉的作用),在給藥4小時后仍很明顯,10-姜酚也呈現(xiàn)利膽作用,雖作用較弱,但仍有顯著性。 2.對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作用 大鼠iv姜烯酚500ug/kg后觀測到,血壓一過性降低后上升,以后又持續(xù)下降的三相性作用。一過性降壓作用能為切斷迷走神經(jīng)所抑制。心電圖所見,姜烯酚對刺激傳導(dǎo)系統(tǒng)的傳導(dǎo)有阻滯作用,這種作用可能與姜烯酚的降壓作用部分相關(guān)。姜烯酚的升壓作用不可能因迷走神經(jīng)切斷及特拉唑啉、利血平(5mg/kg,20小時)前處理及腎血管結(jié)扎而完全消失。若向腦池及腦室中給于姜烯酚(1-10ug/kg),則見血壓逐漸上升;在后肢血管床灌流實驗中,姜烯酚的升壓作用可能與中樞及末梢部分相關(guān)。另外在后肢血管灌流實驗中,亦有引起全身血壓上升的,因此采用iv內(nèi)給藥研究姜烯酚(l-10ug/kg)的作用時,有的見升壓作用,有的見降壓作用,這種升壓作用能為特拉唑啉所抑制,降壓作用能為切斷迷走神經(jīng)所抑制。這些結(jié)果表明,姜烯酚具有興奮迷走神經(jīng)及抑制心臟引起的降壓作用、末梢血管收縮作用、交感神經(jīng)興奮作用等部分地參與而引起升壓作用。正常人口嚼生姜1g(不咽下,可使血壓上升。其醇提物對血管運動中樞及呼吸中樞有興奮作用。對心臟也有直接興奮作用,還能使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huán)。 3.對中樞神經(jīng)的作用 3.1對鼠自發(fā)活動的影響 小鼠隨機分為3組。實驗系在夜間小鼠活躍時間用YSD-4型藥理生理多用儀計數(shù)。給藥前記錄各鼠5分鐘內(nèi)自發(fā)活動數(shù)。各實驗組小鼠分別ip生姜精油0.12、0.19ml/kg,對照組用等容量吐溫鹽水,于給藥后30、60分鐘分別測定5分鐘內(nèi)小鼠自發(fā)活動數(shù),生姜精油有非常顯著的抑制鼠自發(fā)活動。 3.2對戊巴比妥鈉睡眠時間的影響 各組小鼠分別ip生姜精油0.12、0.19ml/kg和等容量吐溫鹽水,給藥后30分鐘,各組動物再ip戊巴比妥鈉25mg/kg,以翻正反射消失至恢復(fù)時間為睡眠時間指標(biāo),生姜精油能顯著延長戊巴比妥鈉的睡眠時間。 3.3對中樞興奮藥致驚厥作用的影響 各組小鼠分別ip生姜精油0.24、0.3ml/kg和等容量吐溫鹽水。30分鐘后,各組再分別ip戊四氮100mg/kg,印防己毒7.5mg/kg,士的寧1.5mg/kg,記錄120min內(nèi)的驚厥數(shù)和死亡數(shù)。結(jié)果見表18。生姜精油能明顯對抗戊四氮驚厥,但對印防己毒素和士的寧的驚厥無對抗作用。 2. 4鎮(zhèn)痛作用 3.4.1扭體法 各組小鼠分別ig生姜精油0.3mg/kg、度冷丁40mg/kg和等容量吐溫鹽水,給藥后30分鐘各組小鼠均ip0.3%醋酸0.2ml/只,同時記錄20分鐘內(nèi)的扭體反應(yīng)次數(shù)。結(jié)果見表19,具顯著鎮(zhèn)痛作用,但較度冷丁40mg/kg為弱。 3.4.2熱板法 小鼠30只,分3組,于恒溫55±0.1℃條件下,以小鼠舔后足為痛反應(yīng)指標(biāo),給藥前測痛閥2次,每次間隔5分鐘,以其均值>3S<60s者供實驗用。各組小鼠分別ig生姜精油0.4ml/kg、度冷丁40mg/kg和等容量吐溫鹽水。給藥后30、60、90、120分鐘各測1次痛閥,若60s無痛反應(yīng)者按60s計算。結(jié)果見表20,生姜精油有顯著的鎮(zhèn)痛作用。www.med126.com 3.5對酵母致熱大鼠體溫的影響 實驗仿啤酒酵母混懸液法。大鼠24只隨饑分為3組,將鮮啤酒酵母用生理鹽水配成20%混懸液,按2ml/100g量sc,于注射5小時后測發(fā)熱肛溫,再分別按表20給藥,以后每隔1小時測肛溫1次,共測5次。給生姜精油0.375ml/kglh后即開始有解熱作用,持續(xù)5小時。 4.干姜及其提取物對腎上腺皮質(zhì)功能作用的影響 4.1對小鼠胸腺重量的影響 幼年小鼠體重10-12g,隨機分為四組,除氫化考的松sc給藥外,其余均為ig給藥,每日1次,連續(xù)7dd8處死,摘取胸腺,用扭力天平稱重,與空白對照組比較,進行t測驗,結(jié)果干姜在4.0g/kg時能顯著使幼年小鼠胸腺萎縮,僅為對照組的50.7%P<0.01。 4.2對大鼠腎上腺中維生素C含量的影響 干姜和干姜提取物對幼年大鼠100-120g)腎上腺中維生素C含量有明顯降低的作用。 5.干姜對缺氧和受寒小鼠的影響 干姜用沸程30-60℃石油醚提取2次,每次冷浸3d,回收石油醚,得黃褐色油狀干姜石油醚提取物(簡稱干姜醚提物)。藥渣中開水煮沸0.5小時,共2次,得1ml含1g生藥的干姜水提物。 5.1對小鼠常壓密閉缺氧耐受力的影響 小鼠60只,體重220±2.5g,分為6組,分別ig干姜醚提物和對照溶液后1小時,單個放入容量為145ml的廣口瓶內(nèi),測定瓶內(nèi)氧含量從21%降至l5%、10%和17%所需時間(即耗氧速度)、存活時間及死亡時瓶內(nèi)殘存的氧含量,干姜醚提物能減慢整體小鼠的耗氧速度,延長常壓密閉缺氧小鼠的存活時間。 5.2對斷頭小鼠張口動作持續(xù)時程的影響 小鼠60只,體重19.2±2.4g,分6組,分別ig干姜提取物和對照溶液后1小時,自頸部剪下腦袋,立即記錄斷頭小鼠張口動作持續(xù)時間,干姜醚提物能顯著延長張口動作持續(xù)時間。 5.3對亞硝酸鈉(NaNO2)中毒小鼠存活時間的影響 小鼠體重22·6±2.0g,分6組,分別ig干姜提取物和對照浴液后1小時,NaNO2800mg/kg,并立即記錄存活時間,結(jié)果醚提物劑量為1.5ml/kg、3.0ml/kg和水提物劑量為10-20g/kg時,與對照組無顯著性差別,不能延長存活時間。 5.4對受寒小鼠存活時間的影響 小鼠72只,體重19.5±1.3g,分6組,禁食禁水24小時后,分別ig干姜提取物和對照溶液后0.5小時,分裝在鐵皮小盒內(nèi),每盒6只,并將鐵皮盒放入18--20℃冰箱內(nèi),每上時觀察1次,取出死鼠,并合并成每盒6只左右,觀察到小鼠全部死亡為止,結(jié)果干姜醚提物和水提取物均不能延長受寒小鼠的存活時間。 6對血小板凝集作用的影響 6.1對于ADP(10umol/L誘導(dǎo)的兔的血小板凝集,6-姜醇僅在高濃度下才呈輕度抑制作用。但對花生四烯酸(160umol/L)誘發(fā)的血小板凝集,6-姜醇具有明顯抑制作用,抑制效果強于消炎痛對照品,其IC50值,6-姜醇為2.2umol/L,消炎痛為4.3umol/L,另外6-姜醇對胺原誘發(fā)的血小板凝集也具有抑制作用,其IC50值為24umol/L,比對花生四烯酸的效果弱1/10左右。 6.2姜水提物的抗聚集作用 姜水提物對于血小板中標(biāo)記AA的代謝作用影響的研究表明,TXB2及PGs顯著減少。姜水提物能降低PG-內(nèi)過氧化物的形成。姜水提物存在下TX和PGs減少是隨劑量而定。同時還發(fā)現(xiàn)大鼠主動脈中標(biāo)記AA合成6-酮-PGF1a的形成因姜水提物的存在而減少。水提物還能減低大鼠肺勻漿中標(biāo)記AA生成TXB2和6-酮-PGF1a的量。姜水提物能強烈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甚至用最小容量的水提物也能消除由AA誘導(dǎo)的聚集作用。姜水提物又能輕度抑制PG12的合成。 6.3對PGI2產(chǎn)生能力的影響 用ADP誘發(fā)兔血小板凝集為指標(biāo),研究了6-姜醇對大鼠大動脈片的PGI2產(chǎn)生的影響。溫孵大動脈片的液體對用ADP引起的血小板凝集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但把6一姜醇(36、360umol/L)與動脈片同時溫孵,則ADP引起血小板凝集與僅溫孵大動脈片的液體所得到的反應(yīng)相比呈明顯的促進作用,其結(jié)果隨濃度而異。另外,把阿斯匹林(560umol/L)與動脈片進行溫孵的液體也能促進ADP誘發(fā)血小板凝集的反應(yīng),比僅溫孵大動脈片的培養(yǎng)液體反應(yīng)更為顯著。 7.對PG生物合成的影響 CollierHOJ等報道,含有酚羥基的一些具刺激性的藥物,有刺激PG合成酶的作用。體外試驗表明,姜油酮(Zingerone)對PG生物合成的刺激作用,以PGE2作檢測標(biāo)準(zhǔn)計算,其SC50±se的濃度為0.041±0.002mmol/L,最大有效濃度為0.52mmol/L。 8.抗炎作用 8.1生姜精油0.25-0.4mlig小鼠,能明顯抑制組胺和醋酸所致小鼠毛細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對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炎癥和大鼠蛋清性足跖腫脹有顯著抑制作用,且能明顯抑制肉芽組織增生,減輕幼年大鼠胸腺重量,并能使腎上腺重量增加,具有抑制垂體一腎上腺皮質(zhì)系統(tǒng)的功能。 8.2對環(huán)脂氧合酶系統(tǒng)的影響 6-姜醇(3.6-360umol/L)對環(huán)脂氧合酶的活性呈現(xiàn)濃度依賴性地抑制。6一姜醇對TXB2的產(chǎn)生也呈濃度依賴性的抑制作用。對照品消炎痛(28-280umol/L)也對環(huán)氧合酶及TXB2的產(chǎn)生呈濃度依賴性的抑制作用。6-姜醇對大鼠大動脈微粒體環(huán)氧合酶及6-酮-PGF,a也樣呈濃度依賴性的抑制作用。其IC50和消炎痛相比,消炎痛為1時6-姜醇則為0.38。6-姜醇在0.3-100umol/L濃度下對5-脂氧合酶亦呈濃度依賴性的抑制作用,其IC50值為1.6±0.6umol/L。結(jié)果表明6-姜醇不僅對炎癥,而且對變態(tài)反應(yīng)亦可能有效。 9.抗菌、抗原蟲作用 生姜的水浸出劑對傷寒桿菌、霍亂弧菌、堇色癬菌及陰道滴蟲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生姜有防止血吸蟲卵孵化作用,特別是提取物中含有酮性成分時作用更強,用姜粉及姜水提物的片劑或姜酮類成分的片劑給于血吸蟲病患兒,可使蟲卵計數(shù)下降,表明對體血吸蟲有一定的殺滅作用。 10.其它作用 生姜中含的姜醇可使神經(jīng)末梢某些活性物質(zhì)釋放,如使神經(jīng)元釋放出P物質(zhì),生長抑素、腸促酶肽、血管活性腸肽等。用大鼠小腸還流法對磺胺脒的吸收促進作用進行研究,結(jié)果表明,生姜水提物有顯著的吸收促進作用,增強其生物利用度。生姜甲醇提取物抗亞油酸氧化作用的IC50(%)為TBAV(Thiobarbituricacidvalue)2.34x10-2,POV(Peroxidevalue)3.04x10-2。 |
藥理學(xué) | 生姜精油小鼠ip的LD50為1.23±0.11ml/kg(P=0.95),ig的LD50為3.45±0.28ml/kg(P=0.95)。小鼠死前曾先后出現(xiàn)活動減少、共濟失調(diào)、肌肉松馳、靜臥、頸腹部接觸籠底,最后因呼吸麻痹死亡。小鼠1次ig干姜石油醚(30-60℃)提取物觀察7d的LD50為16.3±2.0ml/kg(p=0.95),小鼠20只,ig干姜水提物120g生藥%,觀察7d,見動物死亡。干姜浸劑對小鼠SC給藥的LD50為33.5g/kg。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辛;性熱 |
歸經(jīng) | 脾;胃;心;肺經(jīng) |
功效 | 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 |
功效分類 | 溫里藥 |
主治 | 脘腹冷痛;嘔吐;泄瀉,亡陽厥逆;寒飲喘咳;寒濕痹痛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湯洗;或研末調(diào)敷。 |
用藥禁忌 | 陰虛內(nèi)熱、血熱妄行者禁服。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1.張元素:干姜本辛,炮之稍苦,故止而不移,所以能治里寒,非若附子行而不止也。理中湯用之者,以其回陽也。2.李杲:干姜,生辛炮苦,陽也,生用逐寒邪而發(fā)表,炮則除胃冷而守中,多用之耗散元氣,辛以散之,是壯火食氣故也,須以生甘草緩之。辛熱以散里寒,同五味子用以溫肺,同人參用以溫胃也。 3.朱震亨:干姜,入肺中利肺氣,入腎中燥下濕,入肝經(jīng)引血藥生血,同補陰藥亦能引血藥入氣分生血,故血虛發(fā)熱、產(chǎn)后大熱者,用之。止唾血、痢血,須炒黑用之。有血脫色白而夭不澤,脈濡者,此大寒也,宜干姜之辛溫以益血,大熱以溫經(jīng)。 4.《綱目》:干姜,能引血藥入血分、氣藥入氣分。又能去惡養(yǎng)新,有陽生陰長之意,故血虛者用之。凡人吐血、衄血、下血,有陰無陽者,亦宜用之,乃熱因熱用,從治之法也。醫(yī).學(xué) 全在.線,提供www.med126.com 5.《本草經(jīng)疏》:炮姜,辛可散邪理結(jié),溫可除寒通氣,故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出汗,逐風(fēng)濕痹,下痢因于寒冷,止腹痛。其言止血者,蓋血虛則發(fā)熱,熱則血妄行,干姜炒黑,能引諸補血藥入陰分,血得補則陰生而熱退,血不妄行矣。治腸僻,亦其義也。6.《本草正》:下元虛冷,而為腹疼瀉痢,專宜溫補者,當(dāng)以干姜炒黃用之。若產(chǎn)后虛熱,虛火盛而唾血、痢血者,炒焦用之。若炒至黑炭,已失姜性矣。其亦用以止血者,用其黑澀之性已耳。若陰盛格陽、火不歸元及陽虛不能攝血,而為吐血、衄血、下血者,但宜炒熟留性用之,最為止血之要藥。 7.《藥品化義》:干姜干久,體質(zhì)收束,氣則走泄,味則含蓄,比生姜辛熱過之,所以止而不行,專散里寒。如腹痛身涼作瀉,完谷不化,配以甘草,取辛甘合化為陽之義。入五積散,助散標(biāo)寒,治小腹冷痛;入理中湯定寒霍亂,止大便溏瀉;助附子以通經(jīng)寒,大有回陽之力;君參術(shù)以溫中氣,更有反本之功。生姜主散,干姜主守,一物大相迥別。......炮姜,退虛熱。 8.《本草崇原》:《神農(nóng)本經(jīng)》止有生姜、干姜,而無炮姜,后人以干姜炮黑,謂之炮姜。《金匱要略》治肺痿用甘草干姜湯,其干姜亦炮:是炮姜之用,仲祖其先之矣。姜味本辛,炮過是辛味稍減,主治產(chǎn)后血虛身熱,及里寒吐血、衄血、便血之證。若炮制太過,本質(zhì)不存,謂之姜炭,其味微苦不辛,其質(zhì)輕浮不實,又不及炮姜之功能矣。即用炮姜,亦必須三衢開化之母姜,始為有力。 9.《本草求真》:干姜,大熱無毒,守而不走,凡胃中虛冷,元陽欲絕,合以附子同投,則能回陽立效,故書有附子無姜不熱之句,仲景四逆、白通、姜附湯皆用之。且同五味則能通肺氣而治寒嗽,同白術(shù)則能燥濕而補脾,同歸芍則能入氣而生血,...... 10.《本經(jīng)》: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fēng)濕痹,腸僻下痢。生者尤良。 11.《胡錄》:治寒冷腹痛,中惡、霍亂、脹滿,風(fēng)邪諸毒,皮膚間結(jié)氣,止唾血。 12.《藥性論》:治腰腎中疼冷,冷氣,破血,去風(fēng),通四肢關(guān)節(jié),開五臟六腑,去風(fēng)毒冷痹,夜多小便。治嗽,主溫中,霍亂不止,腹痛,消脹滿冷痢,治血閉。病人虛而冷,宜加用之。 13.《唐本草》:治風(fēng),下氣,止血,宣諸絡(luò)脈,微汗。 14.《日華子本草》消痰下氣,治轉(zhuǎn)筋吐瀉,腹藏冷,反胃干嘔,瘀血,撲損,止鼻洪,解冷熱毒,開胃,消宿食。 15.《醫(yī)學(xué)啟源》:《主治秘要》云,通心氣,助陽,去臟腑沉寒,發(fā)諸經(jīng)之寒氣,治感寒腹痛。 16.王好古:主心下寒痞,目睛久赤。經(jīng)炮則溫脾燥胃。 17.《醫(yī)學(xué)入門》:炮姜,溫脾胃,治里寒水泄,下痢腸僻,久瘧,霍亂,心腹冷痛脹滿,止鼻衄,唾血,血痢,崩漏。 18.《長沙藥解》:燥濕溫中,行郁降濁,下沖逆,平咳嗽,提脫陷,止滑泄。 |
考證 | 出自《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是 |
藥材拉丁名 | Rhizoma Zingiberis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 |
科屬分類 | 姜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