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部位為隨處可生也。以其不按穴次故另分之。
夫癰腫生于背外者?从嵫ā6鴥(nèi)癰生于腹內(nèi)者。則看募穴矣。宜各隨募穴以分其經(jīng)。如其穴隱隱痛而不已。視其肉微起者癰也。肉不起者疽也。而本經(jīng)之脈必滿而實。
但疑似之間。以點陰膠法試之。(陰膠即久用甑中氣垢也)用少許于口中。即知臟腑所起。直達至住處。知痛足可醫(yī)也。
雷公云:知瘡所在?邳c陰膠;蛞陨?jié){飲之。不嫌生氣者。癰也;?qū)⒒既藘墒址銎疬^頭。忽然脅下吊痛過心者。癰也。再吐痰于水中。沉者是膿。癰也。
脈數(shù)身無熱。內(nèi)有癰也。浮緊在表。沉實在里。不浮不沉。知為在經(jīng)。緊則主痛。脈緊而數(shù)。其膿未成。緊去而數(shù)。其膿已成。又滑數(shù)實促者下之。芤遲虛弱者補之。長而緩者易治。為胃氣盛也。短散結(jié)代。補而不應者不治。
初起者。外兼灸法尤良。用獨蒜切片三錢。濃安穴上灸之。三壯一易。以灸至不痛為率。其毒自消。若內(nèi)毒已潰者。及肝膽部位者。生于臍者。惟宜服藥攻之。禁用針灸。
總治法 穴在心膈之分者。屬上焦氣分。宜神效栝蔞散之類。穴在腹肋之分者。屬中下二焦氣血之分。宜薏苡仁湯之類。肚中腫起只一點。痛而不移者。肚癰也。會膿散。腹痛如錐手不可近。六脈洪數(shù)者。陽 毒也。加味貴金湯。內(nèi)癰已久。敗膿腥穢。臍腹冷痛者。懷忠丹。心胸有孔。久不愈者漏也。補漏丹。
神效栝蔞散 治內(nèi)癰腦髭背腋諸毒。瘰癧 便毒。乳癰、乳疽、乳勞、乳巖等癥。悉效。
大栝蔞(一個子多者佳子少者用二個) 當歸(五錢) 甘草(四錢) 沒藥(三錢) 乳香(一錢)用黃酒二碗。煎八分服;蛉ギ敋w。加皂角刺一兩六錢半生半熟炒。名立效散。與原方兼服之。尤佳。服將愈。加參、耆、芎、術(shù)。以培其元。
薏苡仁湯 治內(nèi)癰腸癰。腹痛脹滿不食。小便澀滯。婦人產(chǎn)后多有此癥。但疑似之間便可服之。
薏苡仁(三錢) 栝蔞仁(三錢) 丹皮(二錢) 桃仁泥(二錢) 一加白芍一錢
水二鐘。煎一鐘。溫服。
會膿散 治肚癰內(nèi)癰。未潰自消。已潰者膿從便下。
黃 歸尾 穿山甲(炒) 大黃(各一兩) 白芷(六錢) 蜂房(一個重六七錢者酒浸瓦焙六次)連翹(二錢) 蜈蚣(大者七條酒浸瓦焙二次)
上為末。每服三五錢。無灰酒調(diào)服。再多飲以助藥力。如背疽加羌活。脅癰加柴胡。乳癥加升麻。各隨經(jīng)絡加引經(jīng)藥五七分。酒煎服藥。尤佳。
加味貴金湯 治陽 毒。腹痛如錐。手不可近。六脈洪數(shù)者。
懷忠丹 治內(nèi)癰久潰。膿血腥穢。臍腹冷痛。兼治婦人白帶。腥穢不堪者。立驗。
單葉紅蜀葵花根(四兩) 白芷(二兩) 枯白礬(一兩) 白芍(一兩)
為末。熔黃蠟四兩為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清米湯送下。推下膿血令盡。次服大補之藥。以培其元。忌發(fā)物。
補漏丹 治心胸有孔久不愈者。及胃癰、井疽、肝癰、心 等癥。
鹿茸(去毛酥炙) 大附子(炮去皮臍) 食鹽(等分)
為末。煮棗肉為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招狞S酒送下。
肺癰之發(fā)。必先中府穴隱痛不已。穴在乳上三肋間。初則寒熱咳嗽。項強不能轉(zhuǎn)側(cè)。脈滑而數(shù)。久則肢腫?刃瘸裟撎怠I鮿t胸膈脹滿。呼吸不利。食少脈洪。自汗。視其身涼脈細。膿血交粘。痰色鮮明。飲食知味者順。手掌皮粗。脈洪氣急。顴紅鼻 。嘔噦不食。污膿白血如米粒者逆。
脈洪滑身熱者難瘥。脈細身涼者易治。若潰后短澀者生。洪大者死。孟冬兩尺浮洪。孟春兩寸洪數(shù)。惟夏月可慮。
肺癰由外感風寒。未經(jīng)發(fā)瀉所致者多。故肺癰必先解表。宜參蘇飲。外受風寒?人源闭。小青龍湯。
胸脹氣喘。身腫面浮者。葶藶大棗湯。胸膈痛。脈芤者。瘀血也。四順散加丹皮、紅花。瘀血吐出。其痛自止。發(fā)熱。煩渴引飲。脈洪數(shù)而無力者。加減八味丸加麥冬。大劑服之。再以人參五錢。麥冬二錢五分。五味子二錢。水煎。代茶飲之。因房勞丹石。消爍腎水者。腎氣丸、金液戊土丹。勞傷夜熱。脈微數(shù)者。日飲童便三五次。朝服人乳。間服金鯉湯?人源睔舛。小便短澀者。參 補肺湯。體倦食少者。參術(shù)補脾湯。
蓋諸氣本乎肺。肺氣治則病已。再面白當補肺脾。面赤當補肺腎。若專攻其毒。脾腎愈虛。而有不誤者則鮮矣。
灸合谷穴七壯。再灸腎俞穴三七壯。
小青龍湯 此解表疏風行氣取膿之劑。
半夏(一錢二分) 干姜(炮) 細辛 麻黃 肉桂 芍藥 甘草(炙各一錢五分) 生姜 五味子
(蜜拌炒一錢)
水二鐘。煎八分。食遠熱服。
葶藶散 炙爆飲酒太過。喘急脹滿。不臥?韧聺崽。
甜葶藶 栝蔞仁 薏苡仁 桑白皮 桔梗 升麻 葛根(各一錢) 甘草(炙五分)用生姜三片。水二鐘。煎八分。食遠服。
四順散 治肺癰吐膿?人詺饧。心煩熱壅者。
貝母 紫菀 桔梗(各一錢五分) 杏仁(七分) 甘草(七分)
水二鐘。煎八分。食遠服。
金鯉湯 治肺癰已成未成。胸中隱痛?┩履撗。
金色活鯉魚一尾。約四兩重者。連鱗。剖去腸肚。勿經(jīng)水。摻貝母末一錢于肚內(nèi)。線扎。用白色童便半碗浸之。重湯頓。以魚眼突出為度。取起去鱗骨。將肉仍入便內(nèi)。頓熱。食之飲之。一日一枚。其功甚捷。
人參補肺湯 咳嗽喘急短氣。吐膿發(fā)熱作渴。小便短澀;蚰I水不足。虛火炎上。痰涎壅盛者。
人參 黃耆 白術(shù) 茯苓 陳皮 當歸(各一錢) 熟地(一錢五分) 山萸(二錢) 山藥(二錢) 丹皮(八分)麥冬(七分) 五味子 甘草(炙各五分)生姜三片。膠棗二枚。水二鐘。煎八分。食遠服。
參 補脾湯 治咳吐膿涎。中滿不食。由脾氣虧損者。
人參 白術(shù)(各二錢)黃耆(三錢五分) 茯苓 陳皮 當歸(各一錢) 麥冬(七分) 桔梗(六分)甘草(炙五分) 升麻(三分) 五味子(四分)用生姜三片。膠棗二枚。水煎。食遠服。
九制草靈丹 治肺癰肺痿。又能止嗽化痰。及腸風痔漏。
槐角子(十斤) 側(cè)柏葉(三斤冬至后取者佳) 陳皮(十斤) 枸杞(一斤)合一處。黃酒洗。入甑內(nèi)。蒸透。曬干。再用酒浸透。蒸之如式。九蒸九曬足。為末。煉白蜜為丸。梧桐子大。m.f1411.cn/yaoshi/
每服一二錢?招陌诐L湯送下。
肺癰單方太乙膏三五錢。水一茶鐘。頓化。通口服之。則膏入肺。三二服即愈。若為丸服。則入腸胃矣。故不驗。
腌芥菜鹵。貯壇內(nèi)。封固。埋地內(nèi)二十年。為佳。十年者亦效。每飲一小杯。三二次。立瘥。
蒲公英俗呼山芥菜。取根。瓷器刮去粗皮。石臼杵爛。絞汁。用無灰酒或白酒漿沖服。立效。
加減八味丸 腎氣丸(俱見首卷) 金液戊土丹(見脫疽)
小腸癰之發(fā)。必先關(guān)元穴隱痛不已。(穴在臍下三寸)初起發(fā)熱惡風。脈芤而數(shù)。腹急腫痛。大便墜。小便澀。久則腹脹下淋。轉(zhuǎn)側(cè)有水聲者。內(nèi)癰成也。
由飽食負重;蜃盹柸敕。或產(chǎn)難弩力;虮┘北甲。致令氣血壅遏。周旋失度。凝滯而成。如失治則流注關(guān)節(jié)。變?yōu)閿“Y矣。
初起小腹殷痛。儼似奔豚。小便淋澀者。薏苡仁東加大黃下之。如已成。腹痛脹滿不食。小便淋者。薏苡仁湯主之。如腹痛重按則止。時時下膿者。毒未解也。牡丹皮湯并太乙膏主之。如下后膿多者。梅豆湯和之。如面白食少。氣血虛也。加減地黃湯。十全大補東加丹皮、五味子補之。
腸癰宜灸兩肘尖各百壯。艾如綠豆大。則大便下膿血。立愈。腸癰為病不可驚。驚則腸斷。凡坐臥轉(zhuǎn)側(cè)。俱宜徐緩。飲食宜少宜軟爛。大宜滋補。固其元氣。脈則左寸洪數(shù)。又云:跗陽脈滑而數(shù)。知當屎膿。古為膿從臍出者不治。惟大補之亦有效者。
一人腸癰誤治。腹脹如鼓。診其脈細數(shù)而有力。視其腹。臍下一塊光亮大熱。腹內(nèi)不時腸鳴。知為癰也。
令備凈桶一個入滾水半桶。蓋之聽用。隨以薏苡仁東加酒大黃三錢。徐徐服之。待腹覺痛。扶坐桶上。膿下如涌。其痛立減。隨大補之而愈。
一人誤作脹治。致毒內(nèi)攻。腹痛連陰。陰器腐爛。色敗無膿。水流臭穢。燥熱口干。不治。果歿。
一婦腹如懷孕。疼痛不止。余用川芎、當歸、炒蒲黃、炒吳茱萸、炒五靈脂、紅花。水煎服。下血塊斗許而愈。
牡丹皮湯 治腸癰冷癥。腹濡而痛。重按則止。時時下膿者。
牡丹皮 桃仁泥 薏苡仁 白芷 人參 黃耆 茯苓 當歸 川芎 白芍(各一錢) 官桂 甘草(各五分)木香(三分)
水二鐘。煎八分。溫服。
加味地黃湯 治腸癰潰后。淋漓不已;蚓駵p少。飲食無味。自汗盜汗等癥。
熟地 山藥 山茱萸 白茯苓 丹皮 人參(等分) 黃耆(倍之)用煨姜三片。大膠棗二個。水二鐘。煎一鐘?招姆
梅豆湯 治腸癰下后。膿多者。
薏苡仁(二合) 黑豆(百粒) 烏梅(一個)水煎熟取湯一大鐘。入阿膠一錢。生蒲黃一錢。再煎服。
天丁散 治腸癰內(nèi)癰。已有膿者。
皂角刺(一兩)酒水煎服則膿下。
薏苡仁湯 (見前內(nèi)癰) 十全大補湯
大腸癰之發(fā)。必先天樞穴隱痛不已。(穴在臍旁二寸)右邊痛甚。脈則右寸洪數(shù)。治與內(nèi)癰及小腸癰同法。
胃癰之發(fā)。必先中脘穴隱痛不已。(穴在臍上四寸)令人咳吐膿血。寒熱如瘧。由寒氣隔陽。熱聚胃口所致。以寒氣逆于胃。故胃脈沉細。以陽氣不得上升。故人迎緊盛。
脈遲芤澀者瘀血也。牡丹皮湯下之。脈洪數(shù)者膿成也。赤豆薏苡仁湯排之。
膏粱之人初起者。宜清胃射干湯。體倦。氣喘作渴。小便頻數(shù)者。肺氣虛也。補中益氣湯。加山茱萸、山藥、五味子、麥門冬;蚣婕訙p八味丸。再夏月以生脈散。代茶飲之。是癥以壯氣助胃為主。佐以前藥。不可專攻其毒。
丹皮湯 治胃癰腸癰。腹腫痞堅。按之即痛。脈遲而緊者。膿未成也。宜此湯下之。
丹皮(一錢) 栝蔞仁(一錢) 桃仁泥(二錢) 樸硝(二錢) 大黃(五錢)
水二鐘。煎一鐘。去渣。入硝再煎數(shù)滾。不拘時服。
赤豆薏苡仁湯 治胃癰脈洪數(shù)者。膿已成也。宜此排之。
赤小豆 薏苡仁(炒) 防己 甘草(五分)
水二鐘。煎八分。食遠服。
射干湯 治癰瘡腫痛。脈洪實數(shù)者。
射干 犀角 升麻 玄參 黃芩 麥冬 大黃(各一錢) 梔子(五分) 加竹葉 芒硝(為竹葉芒硝肺胃二經(jīng)藥也)水煎服。以利為度。
補中益氣湯 生脈散 加減地黃丸
脾癰之發(fā)。必先章門穴隱痛不已。(穴在乳下右脅端與內(nèi)癰腸癰同法)
肝癰之發(fā)。必先期門穴隱痛不已。(穴在直乳二肋間不容旁一寸五分)令人兩 滿。臥則驚。不得小便。由憤郁氣逆所致。初宜栝蔞散。或柴胡清肝湯調(diào)之。潰后用六味丸、八珍湯。滋陰托里。此肝心火盛而虛中有熱也。禁用溫補藥。及針灸等法。
柴胡清肝湯 治肝癰初起脅痛。
柴胡(一錢五分) 黃芩(一錢) 人參(一錢) 梔子(一錢五分) 川芎(一錢) 連翹(一錢)桔梗(一錢) 甘草(五分)
水二鐘。煎八分。食遠服。
栝蔞散 (見內(nèi)癰) 六味地黃丸 八珍湯 (見潰瘍門)
心癰之發(fā)。必先巨闕穴隱痛不已。(穴在心窩下敝骨下一寸實胃經(jīng)之募也)發(fā)則寒熱身痛面赤。口干飲水。由酷飲嗜熱物所致。
清心丸黃連(一兩) 茯神(五錢) 赤茯苓(五錢)
為末。煉蜜為丸。梧子大。每服百丸。米飲送下。
腎癰之發(fā)。必先京門穴隱痛不已。(穴在脅下季脅間實膽之募也)發(fā)則脅下至小腹?jié)M。由房勞過度。外挾寒邪所致。惟八味地黃丸相宜。禁用寒涼等藥。
八味地黃丸 (見首卷)
三焦癰之發(fā)。必先丹田穴隱痛不已。(穴在臍下二寸實膀胱之募也)治與小腸癰同法。
大疔者釘也。如丁之釘也。其形小。其根深。隨處而生。不拘穴次。凡初起如疥形粉刺。如小泡疙瘩。癢痛發(fā)麻。游走不定。寒熱惡心。但其稍異于常者疔也。書云:見其小異。則當大驚。故宜虛心辨認。隨其形色緩急。用藥得法。庶保無虞。遲則走黃。變異莫測。俗云:走馬看疔。勢不容緩也。是癥多感于肅殺乖戾之氣;蛐髳菏柚儭9视谐l(fā)夕死。隨發(fā)隨死。五七日不死。一月半月而終死者。此在歲運之順逆。五臟虛實而然也。
再以形色而言之。如初起至四五日間。由白色而至青紫色。內(nèi)無七惡等癥者為順。初起似疔非疔。灰色。頂陷如魚臍。如蚤斑。青紫黑泡。軟陷無膿。至六七日間?咨畛舴x無膿。內(nèi)見七惡等癥者為逆。若疔瘡出膿。形如蜂窠者易愈。
再以部位而言之。生于頭項胸背者急。生于手足骨節(jié)間者緩。一疔之外。別生一小瘡。名曰應候。如疔之四圍赤腫而不散漫者。名曰護湯。如疔之四旁多生小瘡者。名曰滿天星。有此者緩。無此者急。
再以禁忌而言之。疔毒由蘊熱而生。忌投辛熱之藥。恐反助其邪。忌敷寒涼之藥?直贫竟(nèi)。又初起無頭及未潰時。忌貼膏藥。輕者聚毒成膿。甚者毒必攻內(nèi)。惟在已潰見膿時。用之呼膿長肉。以避風寒耳。初潰時。忌用生肌藥?侄疚闯t反增潰爛。再疔生于頭項之間。肝膽腎三經(jīng)部位。再火日火疔。俱不宜灸。犯之必為倒陷;驗樽唿S。再飲食忌酒。并雞魚海味冷水。起居忌氣怒房勞諸香。犯之必致反覆。若一月內(nèi)無房勞者。則瘡口平坦無 肉為征。
再以用藥次第而言之。如初起時。寒熱拘急。脈緊而數(shù)者。為在表。先服蟾酥丸。次用紺珠丹汗之。如發(fā)熱口干便閉。脈沉而實者。為在里。先服蟾酥丸。次服貴金丸下之。如無表里癥者。邪在經(jīng)也。先服蟾酥丸。次服無憂散清之。如煩熱神昏干嘔者。邪氣內(nèi)攻也。菊花煎湯。送蠟礬丸托之。如手足冷六脈絕者。
由毒瓦斯閉固元氣不能宣通也。先服蟾酥丸。隨服木香流氣飲宣之。如神昏煩躁腫黯不痛者。由敷涼藥所致也。服蟾酥丸托之。能追毒出腠理而為汗。疔毒誤灸。煩躁譫語者。逼毒內(nèi)攻也。解毒清火湯。疔毒走黃。頭面發(fā)腫。煩悶欲死者。疔毒復生湯。潰后余毒未盡。五心煩熱者。人參清神湯。針后出膿時。氣虛驚悸者。內(nèi)托安神湯。攻利太過。以致發(fā)渴。脈大而虛者。補中益氣湯。汗后汗不止。熱不退。瘡不疼。便不利者。及汗下后。口噤痰涌。自汗搐捺者。再有誤刺出血過多。沿腫 大不已者。皆為真氣虛也。俱宜十全大補湯倍用參、耆、歸、術(shù)。甚者加大附子。余按此癥初不解毒。后不大補。欲其得生者。鮮矣。
再以外治而言之。如疔毒有頭。紅腫熱痛者。用菊花根梗并葉。杵爛敷之。如漫腫無頭根活者。及疔毒走黃別處結(jié)腫者。俱用離宮錠子涂之。如疔頑惡推之而根不動者。必用挑法以斷其根。否則必致走黃。書云:疔瘡先刺血內(nèi)毒。宜汗瀉。禁灸不禁針。怕綿不怕鐵。誠挑疔之密訣也。
再以疔毒有名者而言之。如火焰疔發(fā)于心。多生于唇口手掌指節(jié)間。初起紅黃小泡。癢痛麻木。繼則寒熱頭暈。心煩。
紫燕疔發(fā)于肝。多生于手足肋脅間。初生紫泡。破流血水。三日后串臂潰筋。繼則眼紅甲青。神昏舌強。
黃鼓疔發(fā)于脾。多生于口角腮顴眼胞等處。初起黃泡。光硬麻庠。繼則寒熱。干嘔吐逆。
白刃疔發(fā)于肺。多生于手指鼻竅胸臆等處。初起白泡。癢痛腐爛。繼則咽焦氣急。毛聳鼻 。
黑靨疔發(fā)于腎。多生于耳竅腰腹軟處。初起黑斑紫泡。痛徹骨髓。繼以軟陷驚悸。目露指青。
上五疔。取形色部位而屬五臟也。
古書又有火疔。(形如灸瘡。) 水疔。(形如水泡。) 氣疔。(起泡而軟。) 石疔。
(堅硬如石。) 腐疔。(頂陷而潰。) 魚臍疔。(狀若魚臍。) 茱萸疔。(中凹而邊突。)鹽膚疔。(大如匙面。黑點起黍。) 爛疔。(大如匙面。潰流膿水。) 刀 疔。(狀如薤葉。形長寸許。)浮漚疔。(亦如薤葉。形長而曲。) 瓜藤疔。(延漫無數(shù)。) 芝麻疔。(形似芝麻。忌食麻油。) 麻子疔。
(似麻子稍黑。始末皆癢。) 三十六疔。(形如黑豆。日生一個。滿數(shù)者不治。) 釘腦疔。
(生太陽穴及眼邊。) 魚尾疔。(生小眼角外。) 眉疔。(生于眉。) 赤面疔。(生于顴。)頰疔。(生頰骨尖處。) 鼻疔。(生鼻內(nèi)。其痛連腦。) 黑疔。(生耳內(nèi)。腫痛連腮。) 髭疔。
(生于髭。) 龍泉疔。(生于人中。) 虎須疔。(生于唇下。) 反唇疔。(生于唇內(nèi)。)鎖口疔。(生于嘴角。) 牙疔。(生于牙根。) 豬疔。(圓小。瘡口有油。) 牛疔。(圓小。
瘡口無油。) 羊疔。(形長而白。) 狗疔。(形長而赤。) 驢馬疔。(三角形。頂有黑點。)蛇頭疔。(生于指頂。) 蛇眼疔。(生于甲旁。) 蛇背疔。(生于指背。) 蛇腹疔。(生于指肚。)蛇節(jié)疔。(生于指節(jié)。) 冷疔。(生于足根。正考見足部。) 此外又有
紅絲疔 生于手。有紅絲入腋。入腋者不治。生于足。有紅絲入腹。入腹者不治。生于唇。有紅絲入喉。
入喉者不治。宜于紅絲盡處刺斷。搽離宮錠子。次于原處挑之。搽拔疔散。內(nèi)服蟾酥丸。
暗疔 先發(fā)寒熱拘急。腋下堅腫無頭;蜿幠夷[痛。睪丸突兀如箸頭者是也。
內(nèi)疔 先發(fā)寒熱腹痛。數(shù)日間。忽然腫起一塊如積者是也。二癥不用挑法。先以蟾酥丸含化令盡。
涼水漱去毒涎。再用三丸。嚼蔥白三寸。裹藥。溫酒送下。蓋臥出汗。稍時無汗。再飲酒催之;蛴门Z火法佐之。必令大汗。次服紺珠丹和之;蛴觅F金丸下之。自愈。若牙關(guān)緊急者。取蟾酥丸三五粒。蔥頭研化灌之。俟稍蘇。治如前法。
羊毛疔 身發(fā)寒熱。狀類傷寒。但前心后心有紅點如蚤斑者是也。視其斑黑色者為老。淡紅者為嫩。取深紅者。用衣針于斑上挑出羊毛。前后心各挑五七個。用黑豆蕎麥粉涂之。即時汗出。而愈。
一法。用明雄黃二錢。青布包扎。蘸熱燒酒于前心擦之。自外圈入內(nèi)。其毛即奔后心。再于后心擦之。
其羊毛俱拔出于布上。埋之。忌茶水一日。
挑法密訣 用竹簽于毒頂上。十字剖開。其毒堅硬如鐵者為順。先出紫黑血。再挑至鮮血出。以知痛為止。填拔疔散令滿。以膏藥蓋之。過三二時。撥去舊藥。易以新藥。若藥干無水不痛者。此挑法未斷疔根也。再深挑之。必以上藥知痛。藥濕水流為率。若初起失治。以至走黃。則身面漫腫。原瘡無跡。神昏不食者險。急尋原起處挑之。如瘡口磁實。出紫血或鮮血。敷藥知微痛。服藥見稍效者。十中可保二三。若瘡口綿軟。刺之如瓜瓤。出淡血水而不知痛者。百無一生矣。此法有轉(zhuǎn)重就輕之功。起死回生之效。今人不識其癥。不知其治。妄以王道自居。反加訾毀。嗟嗟。誤人性命。可勝計哉。余痛惜此。特剖而明之。
蟾酥丸 治疔瘡、發(fā)背、腦疽、乳癰、附骨、臀腿等疽。一切惡癥。及瘡不痛;蚵槟;驀I吐。甚則昏憒。此藥服之。不起發(fā)者即起發(fā)。不痛者即痛。痛甚者即止。昏憒者即蘇。嘔吐者即解。未成者即消。已成者即潰。真有回生之功。乃惡癥中至寶丹也。
蟾酥(二錢酒化) 輕粉(五分) 枯白礬 寒水石( ) 銅綠 膽礬 乳香 沒藥 麝香(各一錢)雄黃(二錢) 朱砂(三錢) 蝸牛(二十一個)
上為末。秤準。于端午日午時。在凈室中。先將蝸牛研爛。再同蟾酥和研稠粘。方入各藥。共搗極勻。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用蔥白五寸。患者自嚼爛。吐于男左女右手心。包藥在內(nèi)。用無灰熱酒一茶鐘送下。被蓋。如人行五六里。出汗為效。甚者再進一服。
內(nèi)消散栝蔞(一個) 皂刺(一兩) 金銀花 大黃 生姜 甘草(各五錢) 白芷(二錢)用黃酒二碗。煎八分。服。
解毒清火湯 治疔毒誤灸。逼毒內(nèi)攻。煩躁譫語者。
玄參 桔梗 知母 石膏 升麻 梔子 麥冬 木通 大青葉 人中黃(各一錢) 便秘。
加大黃。悶亂。加燒人糞。
用淡竹葉、燈心各二十根。水煎服。
疔毒復生湯 治疔毒走黃。頭面發(fā)腫。毒瓦斯內(nèi)攻。煩悶欲死者。
牛蒡子 牡蠣 皂角刺 金銀花 梔子 天花粉 木通 地骨皮 乳香 沒藥 僵蠶 大黃(等分)脈實便秘者。加樸硝。
用磨刀針鐵漿水一鐘。黃酒一鐘。煎一鐘。服。行一二次即蘇。又出汗即生。無汗即死。
人參清神湯 治疔毒潰后。余毒未盡。五心煩躁。精神恍惚。睡臥不寧者。
人參 黃耆 白術(shù) 當歸 茯苓 遠志 陳皮 麥冬 骨皮(各一錢) 柴胡 黃連(各五分)糯米(一撮)
用水二鐘。煎八分。食遠服。
內(nèi)托安神湯 治針后出膿時。元氣虛弱。睡臥驚悸不寧;蚨疚幢M流入心竅。致生健忘者。
人參 黃耆 白術(shù) 茯神 麥冬 玄參 陳皮(各一錢)棗仁(炒研) 五味子 石菖蒲 遠志(各五分)
用水二鐘。煎八分。入朱砂三分。和勻。食遠服。
拔疔散 治疔毒甚者。挑后填此。真有回生之功。勿輕忽之。
朱砂 砂 白礬 食鹽(二味各用鐵銹刀燒紅 之等分)
上為細末。瓷罐收之。聽用。須擇丁日午時制之。
疔毒紅熱腫痛。杵鮮菊花葉敷之。其冷如冰;蚩矊m錠子涂之。若漫腫不赤。及走黃結(jié)腫者。用離宮錠子涂之。(二錠見敷治門)疔毒頭暈麻癢心煩者。用野菊花根。杵汁半碗。白酒沖服;蚧ㄈ~根梗。取四兩。白酒煎。送琥珀蠟礬丸三錢。一用生藍葉酒煎服。
心煩作嘔者。取生黃豆水浸磨漿。每服碗許。令吐之。得吐則心涼。
霹靂火 助內(nèi)疔出汗之法也。
鵝卵石燒紅。安鐵杓內(nèi)。杓安桶內(nèi)。以醋淬于石內(nèi)。令患者將患處覆桶上。衣蓋勿令泄氣。氣微再添。
紅石加醋淬之。以腫處汗出為度。
立應紺珠丹 貴金丸 蠲痛無憂散 琥珀蠟礬丸 補中益氣湯十全大補湯 離宮錠子 坎宮錠子 灸曲池穴(俱見首卷) 木香流氣飲(見流注門)
多骨疽一名剩骨。一名朽骨。由瘡瘍久潰。氣血不能榮于患處。骨從瘡口而出也。無論腮 牙床腿膊手足等處。但腫痛日久不潰。諸藥不應者。即此癥也細骨由毒瓦斯結(jié)聚;纱蠊。由受胎時精血交錯。乃三陰經(jīng)虧損之所致。蓋腎主骨。宜腎氣丸、十全大補湯、人參養(yǎng)榮湯。先補脾腎。次用艾附餅子灸之卻散寒邪。接補榮氣。則腐骨自脫。瘡口自斂矣。如骨已出。腫仍不消者。骨未出盡也。仍內(nèi)用大補。外以神燈照之。蠟餅灸之。則朽骨自出。出盡方愈。再膿白而清稀者。朽骨初脫。肉深難取。膿白而稠者。朽骨將出肉淺可取。取出之骨。 而存性。加入生肌散內(nèi)。以還其原。則收口甚速。
腎氣丸 十全大補湯 人參養(yǎng)榮湯 艾附餅子 神燈照法 黃蠟餅蒸法 蠟餅灸法 生肌散(俱見首卷)
流者行也。由氣血壯。自無停息之機。注者住也。乃氣血衰。是有凝滯之患。其形漫腫無頭。皮色不變。毋論穴次。隨處而生。此癥所受之因不同。則先后之治亦異矣。如腠理不密外邪客之者。立應紺珠丹汗之。房勞為寒氣所襲者。桂附八珍湯加木香溫之。郁結(jié)傷脾。榮氣不從者。歸脾湯加香附、青皮散之。跌撲損傷。瘀血凝滯者。散血葛根湯逐之。產(chǎn)后惡露不盡。流注經(jīng)絡者。通經(jīng)導滯湯導之。暴怒傷肝。胸膈不利者。方脈流氣飲調(diào)之。傷寒汗后。余邪未盡者。人參敗毒散解之。解后尚有潮熱。榮衛(wèi)返魂東加升麻、葛根、川芎、紫蘇、獨活。如無潮熱者。只加獨活。水煎和之。
上乃治初起將成之法也。外俱紺珠膏貼之。服藥一服至三四服。其中有可消者十中五六。如服前藥不得內(nèi)消者。法當大補氣血。培助脾胃。溫暖經(jīng)絡。通行關(guān)節(jié)。如木香流氣飲、調(diào)中大成湯、十全大補湯。
俱加熟附子、香附。培助根本。則未成者自消。已成者自潰。已潰者自斂。而終無殘敗破漏不斂之虞。且如腫處有膿。宜急開之。庶免內(nèi)壞。務使余腫俱要出膿。內(nèi)熱方退。慎用寒涼克伐內(nèi)消等藥。及火針之法。
起自缺盆。流于天樞穴者。為氣毒流注。有九個者不治。生于肩背。堅硬如石者。為之痰注。生腦后形似蜂窠者。為蜂窠流注。流于兩肩者不治。通用榮衛(wèi)返魂湯、千金指迷丸消之。
一切流注。宜灸梁丘穴七壯。
流注之癥。俗稱曰馬 。如走散流注。曰瓜藤馬 。骨節(jié)內(nèi)痛。曰嗍骨馬 。脊骨髀骨間三五枚者。曰過脊馬 。生于尾 骨者。曰殺著馬 。踝骨腫痛。曰鎖腳馬 。骨交接處腫痛。曰接骨馬 。入股者不治。
榮衛(wèi)返魂湯 治一切初起流注。
赤芍 木通 白芷 何首烏 枳殼 小茴香 烏藥 當歸 甘草水一鐘。酒一鐘。煎八分。服。
初起堅硬如石者。加川芎、獨活、麻黃、蔥頭汗之。胃寒生痰。加半夏。郁熱生痰。加桔梗。補。加附子。瀉。加大黃。食少。加白豆蔻。肺癰肚癰。加忍冬藤。
此乃內(nèi)癰之神藥也。五香連翹等藥。只調(diào)陽而不和陰。則氣耗血凝。肌必不活。內(nèi)托十宣等藥。只和陰而不調(diào)陽。則血旺氣衰。疾必再作。惟此方救壞癥。活死肌。弭患于未萌之前。拔毒于既愈之后。扶胃本而不傷元氣。惟在隨時加減之耳。
桂附八珍湯 房欲后陰虛受寒。致令腫塊;虮樯硗饶_疼痛。
肉桂(五分) 大附子 人參 白術(shù) 白茯苓 當歸 川芎 白芍(炒) 熟地(各一錢) 木香甘草(各三分)用生姜三片。紅棗二個。水二鐘。煎八分。食遠服。
散血葛根湯 跌撲損傷。瘀血凝滯。結(jié)成流注。身發(fā)寒熱者。
葛根 升麻 羌活 防風 川芎 半夏 桔梗(各一錢) 白芷 蘇葉 細辛 香附 紅花 甘草(各八分)蔥頭三個。生姜三片。水二鐘。煎八分。服。
通經(jīng)導滯湯 產(chǎn)后敗血流注經(jīng)絡。結(jié)成腫塊疼痛者。
香附 枳殼 陳皮 紫蘇 川芎 當歸 赤芍 熟地 丹皮 紅花 牛膝(各一錢) 獨活(五分)甘草節(jié)(五分)
水二鐘。煎八分。加酒二分。食遠溫服。
木香流氣飲 流注瘰癧。及郁結(jié)為腫。或氣血凝滯。通身走注作痛;蛐男仄灐Q枢刹焕。腹脅膨脹。
嘔吐不食。上氣喘急?人蕴凳;蛩闹婺扛∧[者。并效。
川芎 當歸 紫蘇 桔梗 青皮 陳皮 烏藥 黃 枳實 茯苓 防風 半夏 白芍(各一錢) 甘草節(jié)大腹皮 木香 檳榔 澤瀉 枳殼(各五分) 下部。加牛膝。
生姜三片。紅棗二個。水煎服。
調(diào)中大成湯 潰后膿水清稀。飲食減少。不能生肌收斂者。
人參(二錢) 黃耆 白術(shù) 茯苓 歸身 白芍 丹皮 陳皮 山藥(各一錢) 肉桂(八分) 大附子(八分)遠志 霍香 砂仁(各五分)煨姜三片。膠棗二個。水二鐘。煎八分。食遠溫服。
先天大造丸 風寒濕毒。襲于經(jīng)絡。初起皮色不變。漫腫無頭;蜿幪撏夂秩。初起筋骨疼痛。日久遂成腫痛。潰后膿水清稀。久而不愈。漸成漏癥者。
紫河車(一具酒煮搗膏) 熟地黃(四兩酒煮搗膏) 人參 仙茅(浸去赤汁蒸熟去皮搗膏) 何首烏
(去皮用黑豆同煮搗膏) 肉蓯蓉(去鱗并內(nèi)膜酒浸搗膏) 枸杞 白術(shù) 茯苓 歸身 牛膝 菟絲子黃精(各二兩) 巴戟肉 骨碎補(去毛微炒) 破故紙(炒) 遠志(各一兩) 廣木香 青鹽(各五錢)丁香(三錢) 黑棗肉(二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招臏鼐扑拖隆
此丸能補一切氣血虛羸。勞傷內(nèi)損。及男婦久無嗣息者。并有奇驗。
千金指迷丸 治一切結(jié)痰。
半夏(四兩姜制) 白茯苓(二兩) 枳殼(二兩麥麩炒) 風化硝(三錢)
為末。河水煮糊為丸。(詳見癥治粗評痰門)
流注串毒初起單方楊樹內(nèi)蟲。或桑樹內(nèi)蟲。絞汁。大人用無灰酒。小兒用白酒漿沖服。
琥珀膏 敷流注及瘀血頑痰。結(jié)成腫塊者。一次即消。
錦紋大黃為末。搗大蒜調(diào)敷。即痛一二時。無妨。至次日去藥。發(fā)斑或起泡。挑破流水。用月白珍珠散摻之即干。或用西圣膏貼之。以消余腫。
立應紺珠丹(見首卷) 歸脾湯(見瘰癧門) 紺珠膏(見首卷) 五香流氣飲(見結(jié)核)
夫癭瘤者。由五臟邪火濁氣。瘀血痰滯。各有所感而成。非正病也。且癭者陽也。色紅而高突;虻傩《麓。瘤者陰也。色白而漫腫。而無痛癢之苦。然癥而各有五。筋瘤屬肝。色紫而堅。青筋盤曲如蚓。治宜養(yǎng)血舒筋。如清肝蘆薈丸。血瘤屬心。皮膚纏隱紅絲。軟硬間雜。治宜涼血抑火。如芩連二母丸。
肉瘤屬脾。色不變。軟如綿。不寬不緊。治宜行痰開郁理中。如順氣歸脾丸。氣瘤屬肺。亦色不變。軟如綿。但其隨喜怒而消長。治宜清肺和榮。如通氣散堅丸。骨瘤屬腎。色黑皮緊。高堆如石。貼骨不移。治宜補腎行瘀。破堅利竅。如調(diào)元腎氣丸。
上五瘤。俱宜復元通氣散。兼以蠟礬丸。甚捷。
癭者。筋骨呈露。血癭者。赤脈交結(jié)。肉癭者。皮色不變。氣癭者。隨喜怒而消長。石癭者。堅硬不移。此五癭也。初起元氣實者。海藻玉壺湯、六軍丸。久而元氣虛者。琥珀黑龍丹、十全流氣飲。選而服之。自然縮小。
漸漸消磨。若久而膿血崩潰。滲漏不已者。不治。
癭瘤總訣 如初起者。根腳浮淺而不堅實。已成者。膿潰而腫消。已潰者。膿稠且根縮而皮緊。潰后者。
氣體平和。飲食如故。皆為順候。若初起時。則根散而陰痛。已成時。則堅強而痰嗽。已潰時。則流血水。腫仍不消。痛仍不止。皆為逆候。再潰后。腫硬更增。敗腐不脫。 氣惡心者。死。再生于耳后。有頭痛癥者。不治。
瘤者留也。毋論大小。不可妄取。不可輕去。不為無理故忌用刀針。多致危殆。然亦有可刺者。如粉瘤色如紅粉。多生于耳項前后及下體者。由痰氣凝結(jié)而成。宜鈹針破去脂粉。插三品一條槍數(shù)次。以內(nèi)膜凈。自愈。黑砂瘤多生于臀腿。腫突大小不一。以手攝起。內(nèi)有黑色是也。刺出黑砂有聲;蚝诜。軟硬不一。插藥如前。再以膠瘤、蟲瘤、蛔瘤、發(fā)瘤。隨處而生者。悉難枚舉。惟在認之的確。刺插同前。如有四五枚者。先刺一二枚。覺有昏憒。由泄氣之過也。余瘤停止。服補中益氣湯數(shù)劑。外以膏藥蓋之。五七日患者健。則漸漸破之補之。若前云瘤者不可去之。則又膠柱矣。
清肝蘆薈丸 治肝氣郁結(jié)為瘤。遇怒則痛。
川芎 當歸 白芍 生地(各二兩) 青皮 蘆薈 昆布 海粉 黃連 甘草節(jié) 牙皂(各五錢)
上為末。打神曲糊為丸。梧子大。每服八十丸。隨病上下。白滾湯送。
芩連二母丸 治心火妄動。逼血沸騰。外受寒涼所致。
黃芩 黃連 知母 貝母 川芎 當歸 白芍 生地 熟地 地骨皮 羚羊角 蒲黃(各等分)甘草(減半)
上為末。用側(cè)柏葉煎湯。打寒食面為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燈心湯送下;蜃骷鍎┯。亦佳。
順氣歸脾丸 治思郁傷脾。結(jié)為肉瘤。
陳皮 貝母 香附 烏藥 當歸 白術(shù) 茯神 黃 棗仁 遠志 人參(各一兩) 甘草(炙)木香(各三錢)
上為末。用合歡樹根皮四兩煎湯。煮老米糊為丸。梧子大。每服六十丸。食遠。白滾水送下。
通氣散堅丸 治憂郁傷肺。氣濁為瘤。
陳皮 半夏 茯苓 膽南星 貝母 人參 枳實 香附 石菖蒲 天花粉 川芎 當歸 桔梗海藻 黃芩(炒等分)
上為末。用荷葉煎湯跌丸。菀豆大。每服一錢。食遠。燈心、生姜泡湯送下。
調(diào)元腎氣丸 治房勞憂恐。腎氣虛衰。骨無榮養(yǎng)所致。
生地(酒煮搗膏四兩) 茯苓 山藥 山茱萸 丹皮(各二兩) 麥冬 人參 當歸身 地骨皮 澤瀉龍骨(各一兩) 木香 砂仁(各三錢) 黃柏(鹽炒)知母(童便炒各五錢)
上為末。用鹿角膠四兩老酒浸化。加蜂蜜四兩同煎。滴水成珠。和藥為丸。梧子大。每服八十丸。空心溫酒下。忌白蘿卜、燒酒、房勞。
海藻玉壺湯 治癭瘤初起。腫硬未破者。先斷濃味大葷。次宜清心絕欲。
海藻 昆布 陳皮 青皮 半夏 貝母 川芎 當歸 連翹 甘草節(jié) 獨活(各一錢) 海帶(五分)
水二鐘。煎八分。分上下服。
活血散癭湯 癭瘤日久。無痛癢者。氣血弱也。
川芎 白芍 當歸 熟地 陳皮 半夏 茯苓 人參 丹皮(各一錢) 紅花 昆布 甘草節(jié) 木香
(各五分) 青皮 肉桂(各三分)
用水二鐘。煎八分分上下服。服后飲酒一小杯。
六軍丸 治癭瘤已成未潰。不論新久。并效。
蜈蚣(去頭足) 蟬蛻 全蝎 僵蠶(炒去絲) 夜明砂 穿山甲(等分)
上為末。神曲糊為丸。粟米大。朱砂為衣。每服三分。食遠酒下。忌大葷煎炒。日漸可消。
琥珀黑龍丹 治癭瘤不問新久。但未穿破者。宜服。
琥珀(一兩) 血竭(二兩) 京墨 五靈脂(炒) 海帶 海藻 南星(姜炒各五錢)木香(三錢) 麝香(一錢)各為細末。研勻。煉蜜為丸。每丸重一錢。金箔為衣。曬干密收。每用一丸。熱酒一杯。隨病上下化服。
十全流氣飲 治憂郁傷肝。思慮傷脾。致脾氣不行。逆于肉里。乃生氣癭肉瘤。皮色不變。日久漸大者。
陳皮 赤茯苓 烏藥 川芎 當歸 白芍(各一錢) 香附(八分) 青皮(六分) 甘草(五分)木香(三分)生姜三片。紅棗二個。水煎。隨癥上下服。
消瘤神應散山茲菇 海石 昆布 貝母(各等分)
為末。每服五錢。白滾水調(diào)服。旬日可消。
灸癭瘤法灸肘尖二七壯。
一灸間使穴二七壯。
一諸癭灸肩 穴。男灸左十八壯。右十七壯。女灸左十七壯。右十八壯。
一面生贅瘤。以艾灸十壯。用硫黃醋磨涂紙上。剪如灸瘡大貼之。再以膏蓋。俟癢捻出膿汁。如綠豆粉即愈。
一人面瘤形如棋子。先以衣針微刺瘤頂分許。連刺三四針。次以生姜切片貼瘤上。貯艾于姜上灸七壯。隨出清水些須。即消少半。過一二日再灸三四次。全消。
消瘤二反膏 癭瘤、瘰癧、結(jié)核。通用。
先用甘草煎濃膏。筆蘸涂瘤四圍。待干再涂凡三次次以大戟、芫花、甘遂等分為末。以醋調(diào)。另用筆蘸藥涂其中。不得近著甘草處。次日則縮小些。又以甘草膏涂四圍。比先小些。中涂照前。自然漸漸縮小而消矣。
縛瘤法 治癭瘤根蒂小者用之。亦可扎痔。
桑白皮(刮細) 芫花(倍之)入罐內(nèi)。醋煮一炷香。取出搓線。扎一夜即落。次用龍骨、訶子、細茶等分為末。敷斂瘡口。
枯瘤方 治初起未破者。根蒂小者。
白砒 砂 硼砂 輕粉 雄黃 黃丹 乳香 沒藥(各一錢) 田螺(大者去殼三枚曬干切片)斑蝥(二十個)共為細末。用糯米粥調(diào)和。捏作小棋子樣。曬干聽用。先灸瘤頂三壯。以藥餅貼之。次以水調(diào)黃柏末敷。蓋藥餅。候十日外。其瘤自然枯落。次用斂口藥。
斂瘤方 治癭瘤枯落后。用此搽貼。自然生肌收口。
血竭 輕粉 龍骨 象皮 海螵蛸 乳香(各一錢) 雞蛋(十五個煮熟用黃熬油一小鐘)調(diào)前藥末聽用。先用甘草湯洗凈。以雞翎蘸藥涂之。膏藥蓋之。每日早晚各敷洗一次。
復元通氣散(見耳門) 三品一條槍(見瘰癧 門) 蠟礬丸(見首卷) 補中益氣湯(見首卷)
結(jié)核生于皮里膜外。如果中之核。堅而不痛。由火氣熱郁者。但令熱散。其腫自消。如連翹丸。由濕痰流注者。宜行氣化痰。如五香流氣飲、千金指迷丸。服之而反甚者。肝火血燥也。潰而不愈者虛也。俱宜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以滋化源。間用蘆薈丸。以清肝火。
婦人多由郁怒虧損肝脾;蛱ギa(chǎn)失調(diào)所致。如結(jié)于項側(cè)。耳之前后。胸脅部位。寒熱腫痛者。屬膽經(jīng)風熱。柴胡清肝湯。加鉤藤。倍用梔子。結(jié)于肉里。皮色不變。日晡發(fā)熱者。屬血虛肝火。加味逍遙散加膽草。
結(jié)于肢節(jié);蚶廴缲炛檎。亦屬肝火。由血燥筋攣所致。八珍湯加柴胡、梔子、鉤藤。再以六味地黃丸佐之。時發(fā)而時消者。氣滯而痰結(jié)也。宜歸脾湯、六君子湯。兼以海藻丸佐之。經(jīng)云:形傷痛。氣傷腫。是以忌用行氣破血等藥。以傷元氣。
小兒項側(cè)結(jié)核如 。堅而不潰者。三焦病也。忌用苦藥以通大便。宜柴胡通經(jīng)湯。如面黃肌瘦食少者。
無辜疳也。用金蟬丸。數(shù)服不消。按之轉(zhuǎn)動。軟而不痛者。內(nèi)有蟲如粉。急針出之。否則蟲隨氣化。內(nèi)蝕臟腑為不治。
海藻連翹湯 治諸般結(jié)核。痰核瘰癧。馬刀癭瘤。
陳皮(去白) 半夏 茯苓 膽星 連翹 黃芩(酒炒) 黃連(酒炒) 柴胡 升麻 僵蠶(炒)牛蒡子(炒) 三棱(酒炒) 莪術(shù)(酒炒) 昆布 海藻 羌活 防風 川芎 桔梗 夏枯草用生姜、薄荷水煎。食后服;蚣泳浦蟠簏S、皂刺。
五香流氣飲 結(jié)核痰核。及陰毒流注。
金銀花(二兩) 僵蠶 連翹 羌活 獨活 栝蔞仁 小茴(各一兩五錢) 藿香(五錢) 丁香(一錢)木香 沉香 甘草(各一錢)上分為十劑。水煎。隨上下服。如為丸。綠豆大。雄黃五分為衣。滾水下。
消核湯 治痰核。
金銀花 天花粉 山藥(各一錢五分) 蒲公英 夏枯草 海石粉 南蒼術(shù) 前胡(各一錢)
用水二鐘。煎八分。食遠服。
結(jié)核在于乳者。用南星、貝母、連翹、甘草等分。栝蔞倍之。青皮、升麻減半。水煎加酒服。
結(jié)核在于小腹下。痛不可忍者。由陽明濕熱傳入太陽也。必惡寒發(fā)熱。宜梔子、桃仁、山楂、枳殼等分。水煎。入姜汁服。
柴胡通經(jīng)湯 小兒項側(cè)結(jié)核。
柴胡 黃芩 牛蒡子 連翹 三棱 歸尾 甘草(各三分) 紅花 黃連(各少許)水煎熱服。
二白散 敷痰核消腫。
補中益氣湯 六味地黃丸 八珍湯 六君子湯(俱見首卷) 柴胡清肝湯 加味逍遙散 歸脾湯(俱見瘰癧 門) 蘆薈丸(見疳瘡門)
夫梅瘡言形也。和霉瘡言濕也。時瘡言時氣乖變。邪氣湊襲之也。綿花瘡言綿綿而難絕也。總由濕熱邪火之化。而有精氣二者之殊。精化由欲染者重。氣化由傳染者輕。精化者肝腎二經(jīng)受毒。其患先從下部見之。筋骨多疼。小水淋瀝。其形大而且硬。氣化者脾肺二經(jīng)受毒。其患先從上部見之。皮膚作癢。筋骨不疼。其形小而且干。精化者毒在骨髓。未透肌膚。宜金蟬解毒丸下之。以瀉骨髓之毒。氣化者毒在皮膚。未經(jīng)入里。宜紺珠丹蔥酒煎服。洗浴汗之。以解皮膚之邪。壯實者服一劑散。以解表裹之邪。次服加味遺糧湯調(diào)理。虛弱者服蟾酥丸三二服。使邪毒透于肌表。次用歸靈內(nèi)托散。如或誤用熏藥;饸庥舳綦y出。致令頭脹骨疼。紅點滿面者。先用黃連解毒湯二劑。以瀉其火。次服蟾酥丸如前法調(diào)理。服至筋骨不疼。瘡根淡白。內(nèi)毒已解。方用點藥。輕者百日。重則半載。方始全愈。又男犯房勞。女逢經(jīng)至。則服藥罔效。欲其速愈者。必內(nèi)服一劑散。以敗其勢。然須密室避風寒。忌冷水。犯之筋骨作疼。食宜淡。咸則血凝。難愈。食鵝生風。食牛生癬。不可不慎之也。如不遵此法。妄用熏條擦藥哈吸等法。而不成后患者鮮矣。
透骨搜風散 筋骨疼痛。未見形已見形。悉效。
透骨草(白花者陰干) 羌活 獨活 紫葡萄 生芝麻 白糖 六安茶小黑豆 核桃肉 槐子 生姜(各一錢五分) 紅棗(三枚)
用水三鐘。煎一鐘。露一宿?招臒岱。蓋臥出汗避風。三劑自愈。
楊梅一劑散 元氣壯者服之。一汗一下。其功甚捷。
麻黃(一兩) 大黃(七錢) 威靈仙(八錢) 金銀花 羌活 白芷 蟬蛻 皂角刺 穿山甲(各五錢)防風(三錢)共一劑。用山羊肉斤許。河水煮熟。取清湯二碗。黃酒一碗。煎一碗。令患者空心。先將熱羊肉同酒淡食之。令飽。隨服藥。蓋臥出汗避風。
加味遺糧湯 治楊梅初起。筋骨疼痛。及已潰未潰。延綿不已。并楊梅風毒誤服輕粉。癱瘓骨疼。不能動履。
川芎 當歸 防風 木瓜 薏苡仁 木通 金銀花 白蘚皮 威靈仙 蒼術(shù)(各一錢) 甘草(五分)皂莢子(五個切片微炒) 仙遺糧(二兩) 人參(瘡久氣虛者加)水二碗。煎八分。量病上下煎服。輕者一月可退。深者百日可痊。忌牛肉、燒酒、海腥、煎炒。
生下疳時。預服此藥。免其不發(fā)梅瘡。
歸靈內(nèi)托散 治楊梅瘡不問新久。但元氣弱者。即宜服此。
當歸 川芎 白芍 熟地 薏苡仁 人參 白術(shù)天花粉 白蘚皮 金銀花 木瓜 防己(各一錢) 威靈仙(六分) 牛膝(下加五分) 土茯苓(二兩)甘草(五分)
用水三鐘。煎二鐘。作二次隨病上下服之。其渣再煎服。
元氣虛者參、歸倍之。毒瓦斯盛者金銀花倍之。倍加蒲公英。
外以麥冬五錢。薏苡仁五錢。土茯苓一兩。煎湯常服以代茶。
筋骨痛酒方鬧羊花根皮(八錢) 五加皮 歸身(各四兩) 威靈仙(二兩) 玄參 牛膝(各二兩) 甘草(五錢)上各咀片。入絹袋內(nèi)。用干燒酒二十斤。封入壇內(nèi)。重湯煮三香。埋七日。任飲葷腥過口。
楊梅瘡熏洗方蓮房 瓦松 川椒 蒜瓣 陳艾 樸硝 槐枝 甘草
用水半桶。煎百十滾。傾入凈桶內(nèi)。令患者坐桶上。以被圍之。先熏后洗。汗出為度。
楊梅疹子熏洗方綠豆二升。水煮將熟。傾入凈桶內(nèi)。熏洗如前。
楊梅發(fā)于陰囊肛門等處熏洗方土堿十余塊。打碎入凈桶內(nèi)。沖滾水半桶。坐熏如前。立時清爽。三五次。結(jié)痂而愈。
婦人生于玉門。腫痛者。用燒煤土沖水。坐洗如前。
碧云散 楊梅瘡。已服藥至根腳不紅。瘡勢已退者。
石膏( ) 輕粉(各一兩) 銅綠 膽礬(各五錢)共為細末。罐收。濕瘡干摻。干瘡用公豬膽汁調(diào)點。一日一次。三日自干而愈。
又方 杏仁(四十九粒去皮尖去油為粉) 銀朱(二錢) 輕粉(五錢) 兒茶(四錢) 冰片(二分) 麝香(一分)
共為末。豬膽汁調(diào)搽。
一方只用紅粉摻之。
鵝黃散 梅瘡潰爛成片。膿穢多而疼甚者宜之。
石膏( ) 輕粉 黃柏(炒等分)
共為末。干摻即可生疤。再爛再摻。毒盡即愈。此解毒止痛收干之要藥。
瓊花膏 貼楊梅瘡。并結(jié)毒筋骨疼痛。及一切腰腿疼痛諸毒惡瘡。
鬧羊花根皮(一兩五錢) 五加皮 歸身(各二兩) 威靈仙(一兩) 防風 荊芥 玄參天花粉(各一兩五錢) 甘草(一兩)真麻油三斤浸煎如法。用鉛粉收膏。退火毒。七日。任用攤貼。(其煎膏火候見首卷膏藥門)
紫砂生肌散 治梅瘡腐凈時。用此生肌。
朱砂(四錢入銅杓內(nèi)安火上上蓋紅炭數(shù)塊炙朱砂紫色為度) 輕粉(二錢) 冰片(二分)
上為細末。每用些須。摻于患處。以前瓊花膏蓋之。
如瘡收至小孔而不收者。每藥末一錢。加陳壁土炒象皮末一分。
護面散 初發(fā)時服表藥?稚瞎ヮ^臉。服此則頭面不出。用自頂心發(fā)或女人發(fā) 存性。明雄黃。各九分。和勻。分三服。一日服完。每服用麻油半酒鐘調(diào)藥。黃酒沖服。服后服表毒藥。
護從丸 發(fā)瘡時令侍從人服之。不致傳染。
川椒(五錢) 雄黃(五錢) 杏仁(一百粒去皮尖)
共為末。燒酒打飛羅面糊為丸。桐子大?招姆嗤。白滾湯下。
救劫湯 楊梅瘡時誤用熏藥。毒瓦斯入內(nèi)。以致吐血不止。及成爛肉者。
用生姜半斤。取汁飲之即解。
凈肌湯 楊梅愈后。遍身發(fā)瘰如癩。癢不可忍者。及中粉毒。
側(cè)柏葉五錢。好醋一鐘。煎五分。服十六服。全愈。或神應養(yǎng)真丹。
如眉發(fā)脫落者。用側(cè)柏葉酒浸。九蒸九曬。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每日三服。黃酒下。百日愈。
醒皮湯 洗鵝掌風并多年頑癬。
防風 荊芥 金銀花 皂角刺 蛇床子 貫眾 芫花 白蘚皮 鶴虱草 苦參(各五分)
用水十碗。煎四碗。去渣湯洗。俟皮肉和軟。用后方搽之烘之。
透骨丹 治前癥用此烘之。
青鹽 大黃 輕粉 兒茶 膽礬 銅綠 雄黃 枯礬 皂礬(各五分) 杏仁(七個) 麝香(一分)冰片(五厘)共為細末。用蘇合油調(diào)勻擦患處。以炭火烘之。以透為度。五七次愈。
一方 木鱉子 蓖麻子 大風子 輕粉 斑蝥
為末。姜醋調(diào)搽。
白蘚皮湯 楊梅瘋癬及鵝掌風。
白蘚皮 海風藤(各三兩) 金銀花 白茯苓 肥皂子肉 苦參(各二兩) 五加皮 漢防己 鴨腳花根蟬蛻(各一兩) 豬牙皂角 皂角刺 薏苡仁(各一兩五錢) 土茯苓(四兩)上分十劑。水三鐘。煎一鐘服。每日空心食雄豬肉三四兩。忌發(fā)物。
角皂皮丸 楊梅瘋癬。及鵝掌風。
皂角樹根皮(四兩) 當歸(二兩)黃耆(一兩五錢) 陳艾(一兩) 人參(一兩) 麻黃(三錢)
共為末。煉蜜為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土茯苓湯下。
金蟬解毒丸 紺珠丹(見首卷) 蟾酥丸 黃連解毒湯(見疔瘡門) 神應養(yǎng)真丹(見股部)
夫楊梅倒發(fā)者。由初發(fā)時誤用水銀等劫藥之所致也。夫劫藥者。如擦五心。擦動脈。及吸氣觀燈。聞香熏被等法。并服輕粉、粉霜、靈藥等丸。如是等治。至三四日內(nèi)。則悍燥之性上攻齒齦。所以牙浮口臭。腥穢難聞。七日滿足。即瘡痂盡落。則僥幸而安矣。孰不究輕粉、粉霜、靈藥、銀朱等類。治雖殊皆水銀之。升煉者也。譬如麥而作種種面食。名雖殊皆麥之所造者也。令患者誤受此毒。含藏于骨髓之中。沉潛于關(guān)竅之內(nèi)。久之逢虛則發(fā)。發(fā)則筋骨疼痛。隨處結(jié)腫。次則破爛。甚則損筋傷者。塌腦崩梁。穿喉蝕目。手足拘攣?喑簧。遺毒數(shù)代。情關(guān)一錯。禍起百端;蛴性疲涸俜偃。更不悟愈劫愈重。嗟嗟乎。如是等治。非關(guān)患者之不明。實由醫(yī)者之所贈也。若夫以王道之法治之。必先審其受病之原。觀其發(fā)病之所。
壯實者以解毒為主。虛弱者必兼補為規(guī)。一切諸癥。各有次第。宜隨后方調(diào)理。雖至重者。百日自痊。永無后患。慎勿妄求速效。仍取自誤。
瓊花輔骨湯 治筋骨腫疼。新久悉效。
當歸 連翹 防風 威靈仙 五加皮 白蘚皮 皂角刺 豬牙皂角 白蘞 明天麻 牛膝(各一錢)白豆蔻(七分) 鬧羊花(三分) 木香(一分)共一劑。用土茯苓四兩。煎湯四碗。取湯二碗。煎藥八分。五更時服。渣再煎。臥時服。一月可痊。忌發(fā)物避風并房勞。
綿子乳香湯 治風毒疼痛不可忍者。
綿花子(炒研取仁倍用) 金銀花 何首烏 白蘚皮 薏苡仁 防風 荊芥 當歸 川芎 白芍茯苓 檳榔 牛膝 木瓜 防己 乳香 沒藥(俱減半) 甘草(少許) 土茯苓(量用)
用水煎服。三二服見效。十余劑霍然。
陰陽二氣散 治結(jié)毒筋骨疼痛。夜重晝輕。喜熱手揉捻者。
用出山黑鉛一兩。入杓內(nèi);鸹U溶。入杏仁四十九粒。炒焦去杏仁。入硫黃些須于鉛上。用槐枝攪之。俟硫煙盡。又入硫些須。攪炒如前。以硫黃三兩完為率。仍俟硫煙盡。其鉛成灰。每用鉛灰二錢。配干姜末二錢。和勻。用黃酒一大壺。入大蔥五七根煮蔥爛取酒。調(diào)藥服之。再盡量飲之。蓋暖出汗。一香盡。粉毒隨汗出。其痛即止。如未全愈。過三日再一服除根。避風寒
皂角樹皮湯 治結(jié)毒潰爛。筋骨疼痛。
皂角樹根皮(切片用炭灰同醋拌炒黃色每用一兩加) 金銀花 威靈仙 牛膝 草 木瓜(各三錢)防風 荊芥 連翹 白蘚皮 苦參 地骨皮 當歸(各二錢)用酒三碗。水二碗。煎三碗。聽用。土茯苓、羊肉各四兩。酒二碗。煎七分。露一宿。兌前藥內(nèi)。
每日空心服一碗。四日服完。十劑全愈。
加味五寶丹 治楊梅瘋毒。筋骨疼痛。破腦崩鼻。蝕陽爛嗓。肺傷口臭。及癩癬鵝掌風。身面出紅黑白斑。并小兒遺毒。
珍珠(豆腐煮三錢) 琥珀(三錢) 鐘乳石( 為細末人乳浸飯上蒸過用四錢五分) 辰砂(為末飛二錢五分) 冰片(一錢加) 牛黃(二錢五分) 山茲菇(二錢五分) 海參(二錢五分) 一加麝香(五分) 舊琉璃(多年璃璃燈燒存性為末用二錢)如補鼻祖。長陽道。前古方五味加制胎元一具。重生蟹腳焙末七分。服如法。
一每丹一兩。配飛羅面五錢。如下部。易真綠豆粉五錢。如中部。則飛面、豆粉各用二錢半。每服三分。
每日五服。土茯苓湯調(diào)下。
每日用土茯苓一斤。隨癥加飲。煎湯五碗。每服一碗為率。今人減用或只半斤。故治癥不驗。
傷鼻。加辛夷三錢。咽喉腐爛。加升麻三錢。桔梗二錢。玉莖腐爛。加真僵蠶三錢。牙皂二錢。
上部。加白芷一錢。胸腹。加白芍藥一錢。下部。加牛膝一錢。四肢。加羌活、金銀花、蒲公英各二錢。
服前丹作嘔者。生姜五錢取汁。煮鲗魚食之。以助胃氣。二便澀滯不通者。用百草霜二錢。井花水調(diào)服。即解。
制胎元法 干胎元大者一具。用粉甘草、人參各五錢。水三鐘。煎鐘半。涂抹胎元。炙汁盡為度。次用砂一個。入石膏末少半 。入胎元于中。再入石膏。以滿 為度。封口。用金粟火煨一宿。取出胎元。
如烏金紙色為佳。白色者不用。
補鼻祖法 用油紙。以甘草水煮過。于好人鼻子上。印一塑子。合患者鼻上。外以膏藥蓋之。俟長完。
去紙。用皮硝煎湯洗鼻三二次。則見風不痛。
通隘不二散 治結(jié)毒發(fā)于咽。腐爛疼痛。湯水難入者。
硫黃(一錢) 靛花(一分)
為細末。用涼水一酒鐘。調(diào)服即止。外吹紫粉人中白散。或用紅粉涂之。
甚者內(nèi)服前五寶丹。即以五寶丹吹之。
結(jié)毒入巔頂。致頭疼脹痛如破者。
鵝不食草 川芎(各一兩) 青黛(一錢)
為末。令患者噙水一口。以蘆筒取藥。吹左右鼻內(nèi)。取嚏為效。
內(nèi)服天麻餅子;蛴魚鰾 麻炒為末。每服三錢。煎蔥酒調(diào)服。
瘡毒塞鼻不通者。
葫蘆殼(燒灰) 鐘乳石 膽礬 冰片(等分)
為末。吹入鼻內(nèi)。出黃水。日吹三二次。三二日即通。
結(jié)毒破爛不收口者。
朱砂 雄黃 銀朱(各三錢) 水銀(一錢五分先取黑鉛一錢溶化入水銀于內(nèi)如泥)共研勻。用紅棗肉二十個。搗和為餅。分作十個。每日用一餅。安小口罐內(nèi)。燒煙。對患處熏之。周遭遮蓋。勿令泄氣。三日三丸。即愈。
紫金膏 結(jié)毒潰爛頑硬。膿水淋漓。及頑 等癥。
礬紅 松香(等分)
為末。香油調(diào)敷。
先用蒼術(shù)一兩。川椒三錢。水煎熏洗畢。敷藥蓋油紙。再以絹條扎緊。三日一換。
紫靈藥 治結(jié)毒。及咽喉唇鼻腐爛臭穢日甚者。
水銀(一兩) 朱砂 雄黃 硫黃(各三錢)共藥入罐內(nèi)。升打如常火候。(見首卷生肌門)腐爛諸癥。靈藥五錢。輕粉五錢。和勻摻用。咽爛者。用靈藥一錢。人中白二分。研勻吹用。
小兒遺毒 (見第四卷小兒門)
二子解結(jié)湯(見疳瘡門) 貝葉膏 紅粉(俱見首卷)
腫堅如石。癰則微紅。而疽則皮色不變。久不作膿。由深寒客于經(jīng)絡者。宜服黃 丸。初宜艾灸三五十壯。若生于面頰者。則不宜灸。用麥飯石膏敷之。由脾氣郁結(jié)榮氣不從所致者。宜致和丸服之。久服全消。
黃 丸 治因寒氣客于經(jīng)絡者。
黃 (炙二兩) 大附子(去皮臍姜汁浸透切片火煨炙以姜汁一鐘盡為度七錢) 菟絲子(酒浸蒸)大茴香(炒各一兩)
共為末。酒打糊為丸。每服一錢。每日二服。空心。食前黃酒送下。
致和丸 治因菀結(jié)不舒所致。
白術(shù)(二斤) 陳皮(一斤同炒)
共為末。用大棗二斤。生姜半斤。煮半日。去姜取棗肉。合原汁為丸。綠豆大或桐子大。每服一二錢。早晚各一服。米湯下或酒下。
麥飯石膏 治癰疽惡毒。消腫生肌。
麥飯石(二兩 醋淬十二次) 鹿角(四兩泥固 黃色) 白蘞(一兩)
為末。用陳米醋調(diào)如稀糊水。煙起魚眼泡。取起涂腫處。
痼發(fā)多生手足腰腿伸縮之處。其形漫腫。其色淡紅。憎寒發(fā)熱。由天時外感所致。初起者紺珠丹汗之。
已成者托里消毒散托之。已潰者如潰瘍補之。
紺珠丹 托里消毒散 (俱見首卷)
瘭疽一名蛇瘴。初出紅點。次變黑色。小者如黍如豆。大者如梅如李。腫痛應心。腐筋爛骨。膿如小豆汁。
今日去。明日復滿。愈而復發(fā)為異耳。此川廣煙瘴地面有之。初起蟾酥餅貼之。膏藥蓋之。寒熱者蟾酥丸汗之。紅腫游走者離宮錠子涂之。潰后食少干嘔者。補中益氣湯加黃連、麥冬補之。補而不應。出清水穢汁者。不治。南人呼為榻著毒。喜著十指。治與脫疽同法;蚓陌賶。內(nèi)飲藍青汁等以去其熱。紅絲游走者。于盡處灸三壯自愈。或用蠟礬丸加麝。冷酒下。多服取瘥。
消瘴膏 治瘭疽瘴疽。
鲗魚(一尾) 血余(雞子大一團) 豬汁油(一斤)煎枯去渣加黃蠟一兩。溶化成膏。涂之。
蟾酥餅 蟾酥丸 (俱見疔門) 離宮錠子 補中益氣湯 (俱見首卷)
疣一名枯筋箭。手太陽虛則生疣薛。又為疣屬肝膽少陽經(jīng)風熱血燥。或肝客yin氣所致。蓋肝熱水涸。
腎氣不榮。故精亡而筋攣也。宜地黃丸滋腎水生肝血為善。若用蛛絲纏螳螂蝕艾著灸。輕者可愈。重者必多致誤。此癥與結(jié)核相同。有大如黃豆。小若黍米。拔之如絲者。有觸碎如斷束縷。扯之則長?v之則縮。后兩鬢發(fā)白點者。有初如赤椹。用雜敷藥翻張如菌。又用腐蝕 大如瘤者。有腹內(nèi)一塊。攻擊作痛。凝為血鱉。治之后。手背結(jié)一塊。長寸許。形如鱉。再又肢節(jié)如豆大者。甚多泥鱉生子發(fā)于外者。有肛門周生小顆如鼠奶。大小不一者。有婦人患此月經(jīng)不行者。種種異類。惟六味地黃丸、補中益氣湯、逍遙散、歸脾湯等藥。益養(yǎng)榮氣。久之悉愈。
六味地黃丸 補中益氣湯 (俱見首卷) 逍遙散 歸脾湯 (俱見瘰癧 門)
點擊查看:<<外科大成>>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