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麻葛根湯】
治大人小兒時氣溫疫。頭痛發(fā)熱。肢體煩疼。升麻 甘草 白芍藥(各十兩) 葛根(十五兩)
上四味銼碎,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八分。稍熱服。不以時。日二三服。
【惺惺散】
治小兒風(fēng)熱瘡疹。傷寒時氣。頭痛壯熱。目澀多睡。咳嗽喘粗。鼻塞清涕。人參 細辛 栝蔞根 茯苓 白術(shù) 甘草 桔梗(各一兩半)
上七味為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入薄荷三葉,同煎。至四分,溫服,如要和氣。入生姜煎 服。不以時。
○一法加防風(fēng)、川芎各一分,同煎。
【人參生犀散】 醫(yī)學(xué)全.在線m.f1411.cn
解小兒時氣。寒壅咳嗽。痰逆喘滿。心忪驚悸。臟腑或秘或瀉。調(diào)胃進食。又主一切風(fēng)熱。服尋常涼藥即瀉而減食者。(錢氏方)
前胡(七錢) 杏仁(去皮尖。麩炒) 桔梗(各五錢) 人參(三錢)甘草(炙。二錢)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渣,溫服。食后。
【大青膏】
治傷風(fēng)吐瀉。身溫涼熱。(匕謂匙也。應(yīng)服藥多少。逐方說不盡,并臨時以意 加減之。錢氏方)天麻(一分末) 白附(生末。一錢半) 青黛(一錢。研) 蝎尾(去毒。半錢)天竺黃(一字) 烏梢蛇肉(酒浸焙末。半錢) 麝香(一字匕)朱砂(一字)
上再研細和勻。生蜜和成膏,每服半皂角子大至一皂角子大。月中兒粳米大,同牛黃膏、溫薄荷水化一處服之。五歲以上,同甘露散服之。
【天麻防風(fēng)丸】
治一切驚風(fēng)。身體壯熱。多睡驚悸。手足抽掣。痰涎不利。及風(fēng)溫邪熱。
干蝎(炒) 白僵蠶(炒,各半兩) 天麻 防風(fēng) 人參www.med126.com(各一兩) 朱砂 雄黃(各二錢半) 麝香(一錢)甘草(二錢半) 牛黃(一錢)
上十味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一丸至二丸。薄荷湯化下。不以時。
【涂囟法】
治傷寒。(錢氏方)麝香(研。一字) 牛黃(末一字) 青黛(末。一字匕) 蜈蚣(末。半字)蝎尾(去毒炒末。半字) 薄荷(半字匕)
上同研勻。熟棗肉劑成膏。新綿上涂勻。貼囟上四方?沙鲆恢冈S;鹕现耸譄。頻熨。百日里內(nèi)外兒?捎么送。
【浴體法】
(錢氏方)
青黛(三錢) 天麻(末。二錢) 烏梢肉(酒浸焙末。三錢) 蝎尾(去毒炒)朱砂(研,各半錢) 白礬(三錢) 麝香(一字)
上七味,同研勻。入白礬末三錢和勻。每用三錢。水三碗。桃枝一握,并葉五七枚同煎十沸。溫?zé)岬盟。浴之。勿浴背上?p>【紫霜丸】
治乳哺失節(jié)。宿滯不化。胸膈痞滿。嘔吐惡心,或大便酸臭。乳食不消。
代赭石(醋淬。細研) 赤石脂(各一兩) 杏仁(去皮尖炒別研。五十枚)巴豆(去皮心。出油炒研。三十粒)
上為末和勻。湯浸蒸餅。丸如黃米大。兒生三十日外?煞煌琛R粴q至三歲可服二丸至三丸。皂角子煎湯送下。米飲亦得。微利為度。未利再服。更量虛實加減。
【消積丸】
(錢氏方)砂仁(十二個) 丁香(九個) 烏梅(三個) 巴豆(二個去心膜。出油)
上為末。糊丸如黍米大。三歲以上三五丸,以下二三丸,溫水送下。無時。
【濃腸丸】
治小兒失乳,以食飼之。未有食腸。不能克化。而生腹脹,四肢瘦弱,或病色無常。蒼術(shù)(三錢。炒) 神曲(五分。炒) 大麥 (五分。炒) 橘皮(去白)半夏(湯洗) 枳實(炒,各三分) 人參 濃樸(姜制)青皮(各二分)
上為末。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二十丸,溫水送下,食前。忌飽食。
【瀉青丸】
治肝熱生風(fēng)。一名瀉肝丸。若斑后眼有翳膜。亦可服湯,使同微利為度。(錢氏方)
當(dāng)歸 川芎 草龍膽 羌活 山梔仁 川大黃(濕紙裹煨) 防風(fēng)(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雞頭大,每服一丸至二丸。煎竹葉湯同砂糖化下。
【錢氏導(dǎo)赤散】
治大人小兒。小便赤澀。臍下滿痛。木通 生甘草 生干地黃(各等分)
上 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竹葉少許,煎至六分,溫服。不以時。
【瀉黃散】
治脾熱目黃。口不吮乳。(一名瀉脾散。錢氏方)甘草(炙。三兩) 石膏(半兩) 山梔仁(一兩) 防風(fēng)(四兩)藿香(七錢)
上銼。用蜜酒微炒香。為細末,每服一錢至二錢。水一盞,煎至五分,溫服清汁。無時。
【瀉白散】
治肺熱盛。(一名瀉肺散。錢氏方。桑白皮。地骨皮各一兩)
桑白皮(炒黃。三兩) 地骨皮(一兩) 甘草(炙 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中盞。粳米百粒,煎至六分。食后溫服之。
【地骨皮散】
治虛熱潮作。亦治傷寒壯熱及余熱。(錢氏方)
人參 知母 赤茯苓(去皮) 柴胡 甘草(炙) 地骨皮 半夏(湯泡。七次。各等分)
上七味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姜三片,煎至六分,去渣,溫服。食后。量大小加減。
【生犀散】
治小兒骨蒸。肌熱瘦悴。頰赤口干。日晚潮熱。夜有盜汗。五心煩熱。(錢氏方)
生犀(鎊末。二錢) 地骨皮 赤芍藥 柴胡 干葛(各一兩) 甘草(炙 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一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渣。食后溫服。大小加減。
云岐子云:錢氏用宣風(fēng)散三味。俱無治風(fēng)之藥。惟有治風(fēng)之名。合加防風(fēng)一味。譬如用軍先鋒。辨證以大便飧泄為熱。大便散中有結(jié),以宣風(fēng)散下太過為寒。各認其寒熱而再詳合用藥耳。瀉白散三味。亦無瀉肺之理。合加黃連一味為瀉肺是也。內(nèi)經(jīng)云: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瀉之。由是錢氏自言兼煎入臟君臣藥,是包藏其法而言之也。
【奪命散】
肺脹喘滿。胸高氣急。兩脅扇動。陷下作坑。兩鼻竅張。悶亂嗽渴。聲嗄不鳴。痰涎潮塞。若不急治。死在旦夕。
川大黃 白牽牛 黑牽牛(各一兩 半生半熟)大檳榔(一個)
上為末。三歲兒服二錢。冷漿水調(diào)下。涎多加膩粉少許。利下涎為度。出楊氏極濟方。
【無價散】
治風(fēng)熱喘促。悶亂不安。
辰砂(二錢半) 輕粉(半錢) 甘遂(一錢半 面裹 微煮焙)
上為末,每服一字,溫水少許。滴下小油一點。抄藥在上。沉下去腳,以漿水灌之。立效如神。
小兒急慢驚風(fēng)者古無之。惟曰陰陽癇。所謂急慢驚者。后世名之耳。正如赤白痢之類是也。陽動而速,故陽病曰急驚。陰靜而緩,故陰病曰慢驚。此陰陽虛實寒熱之別。治之不可誤也。急驚由有熱。熱即生風(fēng)。又或因驚而發(fā),則目為連札。潮涎搐搦。身體與口中氣皆熱。及其發(fā)定或睡起。即了了如故。此急驚證也。當(dāng)其搐勢漸減時。與鎮(zhèn)心治熱之劑一二服。候驚勢已定須臾,以藥下其痰熱。利下痰熱。心神安寧。即愈。慢驚得于大病之余。吐瀉之后,或誤取轉(zhuǎn)。致脾胃虛損。風(fēng)邪乘之。似搐而不甚搐。此名瘈瘲 。似睡而精神慢,四肢與口中氣皆冷。睡中露睛,或胃痛而啼哭如鴉聲。此證已危。蓋脾胃虛損故也。
急驚、陽證。小兒咳嗽。痰熱積于胸膈。屬少陽諸腑受病也。謂熱即生風(fēng),或因聞大驚而作。謂東方震卦。得火氣而發(fā)搐;鸨静粍印Q骓氾L(fēng)而動。當(dāng)用利驚丸與導(dǎo)赤散、瀉青丸、地黃丸。搐止。服安神丸。慢驚、陰證。小兒吐瀉病久。脾胃虛損。大便下痢。當(dāng)去脾胃間風(fēng)。先以宣風(fēng)散導(dǎo)之。后用使君子丸、益黃散,其痢即止。若不早治。即成慢驚。瘈瘲 者、似搐而不甚搐。脾胃虛損。致被肝木所乘。屬諸臟受病也。用溫補羌活膏主之。
【利驚丸】
(錢氏方)
天竺黃(二錢) 青黛 輕粉(各一錢) 黑牽牛(生 頭末半分 一方用半錢)
上同研勻。煉蜜丸如豌豆大。一歲兒一丸。薄荷溫水化下。食后服。
【地黃丸】
治腎虛。(錢氏方)
熟地黃(八錢) 山藥 山茱萸(各四錢) 白茯苓(去皮)澤瀉 牡丹皮(各三錢)
上六味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三歲以下一二丸,或三丸,溫水化下,食前服。
【安神丸】
治心虛疳熱。面黃頰赤。壯熱驚啼。(錢氏方)
山藥 麥門冬(去心) 馬牙硝 甘草 白茯苓(去皮) 寒水石(研,各半兩) 朱砂(一兩。研) 龍腦(一字匕)
上為末。煉蜜丸如雞頭大,每服半丸。砂糖水化下。不拘時。
【妙香丸】
治小兒驚癇。
巴豆(三百一十五粒。去皮心膜。炒熟。研如面油) 牛黃(別研) 龍腦(別研)膩粉(研) 麝香(研 各三兩) 辰砂(九兩) 金箔(九十片)
上合研勻。煉黃蠟六兩。入白沙蜜三分同煉。令勻。為丸。每兩作三十丸。小兒驚癇急慢驚風(fēng)。涎潮搐搦。蜜湯下綠豆大二丸。
【小抱龍丸】
治小兒傷風(fēng)瘟疫。身熱昏睡。氣粗喘滿。痰實壅嗽。及驚風(fēng)潮搐。中暑。
天竺黃(一兩) 雄黃(二分) 辰砂 麝香(各半兩)
天南星(四兩。臘月釀牛膽中。陰干百日)
上為末。煮甘草膏子。和丸如皂子大,每服一丸,溫水化下。一法用漿水或新汲水。浸南星三日。侯透軟。煮三五沸取出。乘軟切去皮。只取白軟者。薄切焙干炒黃色。取末八兩。甘草一兩半。拍破,用水二碗。浸一宿。慢火煮至半碗,去渣。漸漸灑入天南星末。慢研之。令甘草水浸入余藥。亦治室女白帶。伏暑用鹽少許。細嚼一二丸。新水送下。(亦載錢氏方)
【鎮(zhèn)肝丸】
治小兒急驚風(fēng)。目直上視。抽搐。昏亂不省人事,是肝經(jīng)風(fēng)熱也。
當(dāng)歸 天竺黃(研) 生地黃 川芎 竹葉 龍膽草(去蘆) 防風(fēng) 川大黃(煨)川羌活(各等分)
上九味為末。煉蜜丸如雞頭大,每服二丸。砂糖水化下。無時。大人服鎮(zhèn)肝丸三五丸。次服天麻散。
【天麻散】
治小兒急慢驚風(fēng),其效如神。及大人中風(fēng)涎盛。半身不遂。言語難。不省人事。
半夏(七錢) 老生姜 白茯苓(去皮) 白術(shù)(各三錢)甘草(炙。三錢) 天麻(二錢半)
上銼,用水一盞。瓷器內(nèi)同煮。水干。焙為末,每服一錢半。生姜棗湯調(diào)下。無時。大人三錢。
【灸法】
治小兒急驚風(fēng)。前頂一穴。在百會前一寸。若不愈。須灸眉頭兩處、及鼻下人中一穴,各三壯。炷如小麥大。
【宣風(fēng)散】
(錢氏方檳榔用二個)
甘草(炙) 橘皮(各半兩) 牽牛(四兩。半生半炒) 檳榔(二錢)
上為末。二三歲兒每服半錢。蜜湯調(diào)下。年以上者一錢,食前服。(慢驚既謂吐瀉病久。脾胃虛損。復(fù)用牽牛之藥。似未穩(wěn)當(dāng))
【使君子丸】
治小兒五疳。脾胃不和。心腹?jié)M。時復(fù)疼痛。不進飲食。
使君子(一兩) 濃樸(去皮制) 陳皮(去白) 川芎(各一錢)
上為末。煉蜜丸如皂角子大。三歲以上一丸,以下半丸。陳米飲化下。大治小兒腹痛。
【羌活膏】
治脾胃虛。肝氣熱盛而生風(fēng),或取轉(zhuǎn)過多,或吐瀉后為慢驚者。用無不效。(錢氏方有防風(fēng)。無干葛)
天麻(一兩) 人參 羌活(去蘆) 川芎 赤茯苓(去皮) 白附子(炮,各半兩) 沉香 木香 母丁香 藿香 肉豆蔻(各三錢) 麻黃(去節(jié))干葛(一本有防風(fēng)。無干葛) 川附子(炮。去皮臍,各二錢)真珠末 麝香(研) 牛黃(研,各一錢半) 雄黃(研)辰砂(研,各二分) 干蝎(炒去毒) 白僵蠶(炒去絲) 白花蛇(酒浸焙,各一分)輕粉(一字。研) 龍腦(半字。研)
上同為末。入研藥和勻。煉蜜和成劑。旋丸如大豆大,每服一二丸。食后煎薄荷湯化下,或麥門冬湯亦得。實熱急驚勿服。性溫故也。
【鉤藤飲子】
治吐瀉。脾胃氣弱。虛風(fēng)慢驚。(錢氏方)
人參 蟬殼 蝎尾(去毒炒) 麻黃(去節(jié))防風(fēng)(去蘆) 白僵蠶(炒) 天麻(各半兩) 麝香(一錢。研)鉤藤(三分) 甘草(炙) 川芎(各一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六分,溫服。量大小加減。寒多者加附子末半錢。無時。
【異功散】
溫中和氣。治吐利不思食。凡治小兒虛冷病。先與數(shù)服以正其氣。(錢氏小兒方)
人參(去蘆) 茯苓(去皮) 白術(shù) 甘草(炙)陳皮(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姜二片。棗子二個,煎至七分,食前溫服。量多少與之。大人小兒口噤。牙關(guān)不開。服諸藥不效者。此藥用之立開,以生天南星末一錢。腦子少許。相和研勻。用指蘸生姜自然汁。 藥于左右大牙根上擦之。便開神效。
小兒慢驚風(fēng)。灸尺澤穴各七壯。在肘中橫紋約上動脈中。炷如小麥大。初生小兒臍風(fēng)撮口。灸然谷穴三壯。在內(nèi)踝前起大骨下陷中。針入三分。不宜見血。立效。小兒癲癇瘈瘲 。脊強互相引。灸長強穴三十壯。在脊底端趺地取之乃得。小兒癲癇。驚風(fēng)目眩。灸神庭一穴七壯。在鼻上入發(fā)際五分。小兒風(fēng)癇。先屈手指如數(shù)物,乃發(fā)也。灸鼻柱主發(fā)際宛宛中。灸三壯。炷如小麥大。小兒驚癇。先驚怖啼叫,乃發(fā)也。后灸頂上旋毛中三壯。及耳后青絲脈。炷如小麥大。
【燒青丸】
治小兒食癖乳癖。每日午后發(fā)寒熱?人浴C{下結(jié)硬,并皆治之。(錢氏方)
玄精石(燒赤) 輕粉(各一錢) 粉霜 砂(各半錢)
上先將 砂研細。入三味研勻。更入寒食面一錢半。研勻。滴水和成餅。再用面裹了。慢火內(nèi)煨黃。取出去面。將藥餅再研為細末。滴水和丸如黃米大。一歲五丸。二歲十丸。夜臥溫漿水送下。至天明。取下惡物是效,如不下漸加丸數(shù),如奶癖未消盡。隔三兩日又一服。癖消盡為度。
【三棱煎丸】
治小兒食飲過多。痞悶疼痛。食不消化。久而成癖也。此藥并治婦人血積血塊。
廣術(shù)(黑角者) 三棱(二味。濕紙煨香為末,各一兩) 大黃(去皮。八兩為末)
上將大黃銀石器內(nèi),以好醋漬。令平慢火熬可以二味為丸,如麻子大或綠豆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食后溫水送下。虛實加減。大人如桐子大,每服四十丸。
硫黃(三錢) 青礞石 五靈脂 鍋底墨(各一錢半)白丁香(一錢。去土)
上為末。米飯為丸如綠豆大。捻作餅子,每服三十餅子,溫水送下,食前。
【鱉甲豬肚丸】
治癖積發(fā)熱。柴胡(一兩) 黃連 鱉甲(九肋者。醋煮黃色。各七錢)枳實(麩炒) 木香 青皮(各半兩)
上入干青蒿七錢,同為末,以 豬肚一個。去脂盛藥蒸熟,同搗和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一二十丸。煎人參湯送下。食后。
【克效圣餅子】
治癖積。陳皮(去白。十兩) 巴豆(一百個。去殼切,同陳皮炒黃色。去巴豆) 香附子(炒。去毛)廣術(shù)(炮) 京三棱(炮,各半兩)
上為末。糊丸如綠豆大。捻作餅子,每服三十餅子,溫水送下。
【廣術(shù)化癖丸】
治乳食不消。心腹脹滿。壯熱喘粗。嘔吐痰涎。腸鳴泄利。米谷不化完出。下痢赤白。腹痛里重。及食癖、乳癖、 氣、痞氣,并皆治之。
朱砂(研。水飛) 當(dāng)歸(炒) 代赭石(醋燒淬) 枳殼(麩炒)廣術(shù)(炮) 京三棱(炮,各半兩) 麝香(研) 巴豆霜(各一分)木香(一兩)
上為末。入研藥勻。糊丸如麻子大。一歲兒二丸,溫米湯送下。食后。量虛實大小加減。
【橘皮丸】
治癖積堅硬不消。
陳橘皮(二兩) 巴豆(半兩。去皮)
上將橘皮銼碎,以巴豆同炒令重黃色。揀去巴豆不用。只搗陳皮為末。軟爛飯研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湯送下,食前。量兒歲數(shù)。旋丸大小加減。
【廣術(shù)潰堅丸】
治小兒癖積。腹脅滿。發(fā)熱?人源。不思飲食。
木香 青皮 陳皮 廣術(shù) 烏梅 京三棱(各一兩) 大椒 巴豆(去心膜,各半兩)
上八味為末。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七丸,溫米湯飲送下。食遠。量小兒大小為丸。加減服。
【圣效透肌散】
治小兒奶癖、食癖。時發(fā)寒熱、咳嗽。脅下堅硬結(jié)塊。
桑皮 荊芥(各三錢) 雄黃(研) 粉霜(研,各二錢半)蒺藜 當(dāng)歸 砂(研) 豆蔻 穿山甲(炮,各二錢) 輕粉(一字半研) 海金砂(一字)
上十一味。除研藥外。余揀凈為末。入研藥和勻。令將獨科蒜去皮。研如泥。入頭醋和如稀糊。調(diào)藥如膏。約癖積大小。攤在紙上貼病處。用新綿一葉覆之,以三 緊系。待一二時辰。覺疼痛無妨。只待口鼻內(nèi)蒜香為度,其效不可具述。癖消為度。趙黃姑十三歲。癖積甚大,以至危篤。予以此貼之。得效如神。中脘一穴。章門二穴。專治小兒癖氣久不消者。中脘從 下。取病兒四指頭是。章門在大橫骨外直臍季脅端側(cè)。臥屈上足。舉臂取之。各灸七壯。臍后脊中。灸二七壯。禹講師用灸之經(jīng)驗。脾俞二穴。治小兒脅下滿。瀉痢。體重,四肢不收。 癖積聚。腹痛不嗜食。痰瘧寒熱。又治腹脹引背。食飲不多。漸漸黃瘦。在第十一椎下兩旁相去各一寸五分?删钠邏。若黃膽者?删娜龎。
真定總管董公長孫。年十一歲。病癖積。左脅下硬如覆手。肚大青筋。發(fā)熱肌熱。咳嗽自汗日晡尤甚。牙疳臭惡。宣露出血,四肢困倦。飲食減少。病甚危篤。召太醫(yī)劉仲安先生治之。約百日可愈。先與沉香海金砂丸一服。(方在濕證門中)下穢物兩三行。次日。合塌氣丸服之。十日。復(fù)以沉香海金砂丸再利之。又令服塌氣丸,如此互換。服至月余,其癖減半。未及百日良愈。近年多有此疾。服此愈之者多。錄之以救將來之病者也。
【塌氣丸】
治中滿下虛。單腹脹滿虛損者。
陳皮 蘿卜子(炒,各半兩) 木香 胡椒(各三錢)草豆蔻(去皮) 青皮(各三錢) 蝎梢(去毒。二錢半)
上為末。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食后。日三服。白粥百日。重者一年。小兒丸如麻子大。桑白皮湯下十丸。日三服。大人丸如桐子大,每服四十丸,如陰囊洪腫冰冷。用滄鹽、干姜、白面為末,各三錢。水和膏子攤紙上。涂陰囊上。
【丹砂丸】
治小兒五疳八痢。
麝香(一錢。研) 朱砂(研) 青黛(各二分) 丁香(半錢)肉豆蔻(一枚) 沒石子(一個)
上用干大蝦蟆一個。去頭足。酥炙黃,同為末。糊丸綠豆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招姆。
【神效豆蔻丸】
治小兒脾疳瘦弱,或泄利無度。
神曲(炒) 麥 (炒,各半兩) 肉豆蔻(面裹煨。三兩) 黃連(半兩)蘆薈(二錢。半研) 使君子(十個。去皮)
上為末。 豬膽汁丸如黍米大或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米飲送下?招氖城。
【蘆薈丸】
治小兒脾疳瘦弱。面色痿黃。
蘆薈 蟾酥 麝香 朱砂 黃連 檳榔 鶴虱 使君子 肉豆蔻(各等分)
上為末。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溫水送下。空心食前。
【肥兒丸】
治小兒蒸熱。腹脅脹滿。面色痿黃。飲食遲化。大小便不調(diào)。
麥 (炒) 川黃連 大蕪荑 神曲(炒)胡黃連(各半兩)
上為末。 豬膽汁丸如麻子大。米飲送下三十丸,食前。乳母忌酒面生冷。
【橘連丸】
治疳瘦。久服消食和氣。長肌肉。(錢氏方)
陳皮(一兩) 黃連(一兩半。去須凈。米泔浸一宿)
上為末。另研麝香半錢。和勻。用豬膽七個。分藥入膽內(nèi)。漿水煮。候臨熱時以針微札破,以熟為度。取去。粟米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米飲下。量大小加減之。黃帝療小兒疳瘦脫肛。體瘦渴飲。形容瘦瘁。諸方不瘥者。尾翠骨上三寸陷中。灸三壯。炷如小麥大。岐伯云:兼三伏內(nèi)用柳水浴孩兒。正午時灸之。當(dāng)自灸之后。用帛子拭。見有疳蟲隨汗出。此法神效。不可具述。章門二穴。治小兒身羸瘦。賁豚腹脹,四肢懈惰。肩背不舉。依前禹講師灸癖處取之。
【辰砂半夏丸】
治小兒肺壅痰實?人源薄P仉跗M。心忪煩悶。朱砂 五靈脂(各一兩。微炒) 葶藶 杏仁 半夏(各半兩)
上為末。姜汁煮面糊為丸,如小麻子大,每服五七丸。淡姜湯下。食后。
【潤肺散】
治小兒寒壅相交。肺氣不利?人源。語聲不出。痰涎壅塞。胸膈煩滿。鼻塞清涕。咽喉干痛。
貝母 杏仁(各二兩) 麻黃(去根節(jié)) 人參(各二兩)阿膠 桔梗(各半兩) 陳皮 甘草(各一兩)
上粗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渣溫服。食后。
【人參半夏丸】
治肺胃受冷?人詺饧薄P仉跗M。喉中呀呷。嘔吐涎沫。乳食不下。
半夏 濃樸 丁香(各四兩) 陳皮 人參 細辛(各二兩)
上為末。姜汁糊丸麻子大。三歲兒每服二十丸。姜湯下。食后服。量兒大小加減。
【涂唇膏】
治襁褓小兒。咳嗽吐乳。久不愈。石燕子
上一味為末。每用一捻。蜜少許調(diào)涂兒唇上。日三五次。不拘。奶食前后。
【丁香散】
治胃虛氣逆。嘔吐不止。
人參(半兩) 丁香 藿香(各一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水半盞。煎五七沸。入乳汁少許,去渣。稍熱服。不以時。
【玉露散】
治小兒吐瀉。(一名甘露散。錢氏方)
石膏 寒水石(各半兩) 甘草(生。一錢)
上為末,每服一字,或半錢、一錢,溫湯調(diào)下。食后。立夏以后。立秋以前宜用。余月不可用。
【益黃散】
治小兒脾胃虛弱。腹痛泄痢。(一名補脾散)
丁香(四錢) 陳皮(二兩) 甘草 訶子 青皮(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七分盞,煎至五六分,食前服。
【豆蔻散】
治吐利腹脹煩渴。小便少。(錢氏方)
肉豆蔻 丁香(各五分) 桂府滑石(三分) 舶上硫黃(一分)
上為末,每服一字至半錢。米飲湯調(diào)下。無時。
【白術(shù)丁香散】
治小兒吐利不止。煩渴小便少。
丁香 白術(shù) 舶上硫黃 肉豆蔻(各三錢)人參(二錢) 桂府滑石(二兩)
上為末。大人每服二錢。小兒一錢,溫米飲調(diào)下,食前。
【立效散】
治一十六般風(fēng)。及熱吐不止。累經(jīng)效。
川甜硝(一錢) 桂府滑石末(三錢)
上二味研勻,每服半錢。漿水少許。生油一兩點。打勻同調(diào)服。極者三服必愈。大人每服一錢。忌生魚、果實。
【玉液散】
治小兒嘔逆吐利。霍亂不安。煩躁不得臥。及腹脹。小便赤。煩渴悶亂,或傷寒瘧病。
丁香(一錢) 藿香(半兩) 桂府滑石(四兩)
上為末,每服一錢。清泔水半盞調(diào)下。冷服。大人霍亂吐利。水打臘茶清下三錢。立效。
【如圣丸】
治冷熱疳瀉
胡黃連 川黃連 白蕪荑 使君子(各一兩。去皮)麝香(半錢。研) 干蝦。ㄎ鍌銼。酒熬成膏)
上為末。與蝦蟆膏子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一二丸。人參湯下。二三歲兒六七丸,以上十丸十五丸。中庭一穴。治小兒吐乳汁。灸一壯。在膻中穴下一寸陷中。炷如小麥大。
【豆寇香連丸】
治泄瀉不拘寒熱赤白。陰陽不調(diào)。腹痛腸鳴。此方用之如神。
黃連(三分炒) 南木香 肉豆蔻(各一分)
上為末。粟米飯丸如米粒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米飲下。日夜各四五服,食前。
【白附子香連丸】
治腸胃氣虛。暴傷乳哺。冷熱相雜。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腹中撮痛。日夜頻并。乳食減少。(錢氏方)
木香 黃連(各一分) 白附子尖(二個)
上為末。粟米飯丸如綠豆大,或黍米大,每服十丸至二三十丸,食前。清米湯送下。日夜各四五服。
【小香連丸】
治冷熱腹痛。水谷痢。滑腸。(錢氏方)
黃連(半兩) 木香 訶子肉(各一錢)
上為末。粟米飯丸如綠豆大。米飲下,每服十丸。至三五十丸,食前頻服之。
【沒石子丸】
治泄瀉白痢。及疳痢滑腸腹痛。(錢氏方)
木香 黃連(各二錢半) 訶子(去核。三個) 沒石子(一個)肉豆蔻(二個)
上為末。飯和丸如麻子大。米飲下十五丸。量兒大小加減,食前服之。
【赤石脂散】
治小兒因痢后努軀氣下。推出肛門不入。(錢氏方)
赤石脂 伏龍肝(各等分)
上為末。每用半錢。敷腸頭上。每日三次用之。
岐伯灸法。療小兒脫肛瀉血。秋深不效。灸龜尾一壯,如小麥大,乃脊端窮骨也。
小兒脫肛。灸臍中三壯。千金云:隨年壯。
小兒脫肛久不瘥。及風(fēng)癇。中風(fēng)。角弓反張。多哭。語言不擇。發(fā)無時節(jié)。盛則吐沫。灸百會穴七壯。在鼻直入發(fā)際五寸頂中央旋毛中。可容豆。炷如小麥大。
【黃 散】
治虛熱盜汗。
牡蠣(燒) 黃 生地黃(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一二錢。水一盞。小麥二三十粒,煎至七分,去渣。食后溫服。
【豬尾膏】
治瘡倒靨黑陷。用小豬尾刺血三五點。入生腦子少許。研勻。新汲水調(diào)下。立效。治斑后小兒眼有翳膜。煎竹葉湯同砂糖;聻a青丸三丸。微利為度。
【白菊花散】
治疹痘瘡后。眼內(nèi)生翳膜者。病淺二十日見效。深者一月必效。一日吃三服。
白菊花 綠豆皮 谷精草(去根。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干柿一個。生粟米泔一盞。熬米泔盡。將柿去蒂核。食之無時。
【黃連散】
治小兒眉癬。
黃連 大黃 黃芩 密陀僧 百藥煎(各等分) 輕粉(少許)
上為極細末。每用不以多少。油蜜調(diào)擦神效。(此山有木。工則度之)
【瀝青膏】
治小兒粘瘡。
黃蠟 瀝青(各一兩) 園葵子 黃丹(各三錢)
上為末。小油三兩。熬擦不須洗。
【絳玉散】
治小兒頭上并身上濕疳。時復(fù)癢痛。皮膚濕爛。久不愈。
黃丹(炒紅。二兩重) 綠豆粉(炒黃。三兩重)
上為末。清油調(diào)。雞翎掃于瘡上。后糝勝金散覆之。大有神效。
【勝金散】
石膏 黃芩(一兩)
上為末。先擦了絳玉散后。不以多少。覆之神效。
【千金膏】
治臘姑如神。一名螻蛄。又治多日諸般惡瘡。
瀝青(四兩) 黃蠟(三兩) 散綠(三錢。研)
上先用小油三兩熬溫。入瀝青、黃蠟化開攪勻。入散綠取下火。攪勻。濾入水中。瓷器內(nèi)收之。每用時將藥入水。捻作餅。于緋綿上貼之。
【軟青膏】
治一切風(fēng)熱瘡。又治小兒頭瘡。
瀝青 黃蠟 芝麻油(各十兩) 巴豆(十四個)
上先將瀝青、麻油、黃蠟熬成汁。次入巴豆。不住手攪。候巴豆焦黑。去巴豆不用。次入膩粉二錢。再攪極勻。放冷。敷瘡上神良。
【羊蹄散】
治小兒頑癬。久不瘥。
白礬(半兩) 羊蹄根(四兩制)
上二味爛研。入米醋小半盞,同擦。不住擦之。后覺癬極癢。至痛即止。隔日洗去。再擦。
【麝香散】
治小兒口疳。唇齒皆蝕損臭爛。砂(四錢) 砒(三字) 麝香(少許)
上各研細和勻。先以帛抹口。每用少許糝之。應(yīng)是口齒疳瘡皆可用。不可咽了。咽了只是吐入耳。用之無有不效。大人用一字。
一小兒身體蒸熱。胸膈煩滿。皮膚如漬橘之黃。眼中白睛亦黃。筋骨痿弱。不能行立。此由季夏之熱。加以濕氣而蒸熱。搏于經(jīng)絡(luò)。入于骨髓,使臟氣不平,故脾遂乘心。濕熱相和而成此疾也。蓋心火實則身體蒸熱。胸膈煩滿。脾濕勝則皮膚如漬橘之黃。有余之氣。必乘己所勝而侮不勝是。腎肝受邪。而筋骨痿弱。不能行立。內(nèi)經(jīng)言:脾熱者色黃而肉蠕動。又言濕熱成痿。信哉斯言也。此所謂子能令母實。實則瀉其子也。若脾土退其本位。腎水得復(fù)。心火自平矣。又內(nèi)經(jīng)曰:治痿獨取于陽明。正謂此也。予用加減瀉黃散主之。
【加減瀉黃散】
此藥退脾土。復(fù)腎水。降心火。
黃連 茵陳(各五分) 黃柏 黃芩(冬四分)茯苓 梔子(各三分) 澤瀉(二分)
上 咀,都作一服。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渣。稍熱服。后一服減半。待五日再服而良愈。論曰:內(nèi)經(jīng)云:土位之主,其瀉以苦。又云: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故用黃連、茵陳之苦寒。除濕熱為君。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故以黃柏之苦辛寒強筋骨為臣。濕熱成煩,以苦瀉之,故以黃芩梔子之苦寒止煩除滿為佐。濕yin于內(nèi),以淡泄之,故以茯苓澤瀉之甘淡利小便。導(dǎo)濕熱為使也。
點擊查看:<<衛(wèi)生寶鑒>>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