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hù)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xué)考研
醫(yī)學(xué)論文
醫(yī)學(xué)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shù)語標(biāo)準(zhǔn)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yīng)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xué)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xué)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一切癇第八
    

幼幼新書:一切癇第八

《外臺》∶《短劇》載《元中記》曰∶天下有女鳥,一名姑獲,又名釣星鬼也。喜以陰雨夜過飛鳴,徘徊人村里,喚得來也。是鳥淳雌無雄,不產(chǎn),喜落毛羽于中庭,置入兒衣中,便使兒作癇必死,即化為其兒也。是以小兒生至十歲衣裳不可露,七、八月尤忌之。張渙論小兒癇疾最惡…

《外臺》∶《短劇》載《元中記》曰∶天下有女鳥,一名姑獲,又名釣星鬼也。喜以陰雨夜過飛鳴,徘徊人村里,喚得來也。是鳥淳雌無雄,不產(chǎn),喜落毛羽于中庭,置入兒衣中,便使兒作癇必死,即化為其兒也。

是以小兒生至十歲衣裳不可露,七、八月尤忌之。

張渙論小兒癇疾最惡病。自古說癇止有三種,至?xí)x唐間,神仙、名醫(yī)、諸人方治講究一切諸癇。

《惠眼觀證》癇病形候大抵?jǐn)?shù)類,皆因積驚,過時而發(fā),邪氣傳歸心臟。每發(fā)時屈指如數(shù)物,良久眼直視,口嚼涎沫,腰背強直,忽然死,良久即蘇。一日之中,常三五次發(fā)。其候手足逆冷是也。醫(yī)者只作驚風(fēng)治之,必難得痊。此病驚,邪氣傳入筋骨,以睡驚膏重下數(shù)口白涎(方見急驚風(fēng)門中),次用朱砂膏(方見驚熱門中),夾用去風(fēng)藥調(diào)理。如吐后或不說話無妨,為吐?lián)p心氣。至來年此時,又恐再發(fā),復(fù)下前件藥即瘥。

《吉氏家傳》∶癇有八候,前曰仆,后曰僵,晝曰陽,夜曰陰,罵人曰顛,笑人曰邪,一日十?dāng)?shù)次發(fā)曰癇,小年有此患曰呆。

茅先生小兒初受癇病歌∶

渾身壯熱腰背強,兩眼瞪 是尋常。四肢抽掣多啼叫,時發(fā)時醒仔細(xì)詳。

又小兒癇病死候歌∶

四肢螈 脈還沉,身體如綿不暫醒,緊噤牙關(guān)難進(jìn)乳,更兼腹?jié)M轉(zhuǎn)虛鳴。汗出熱來時又至,渾身壯熱喜生驚,直饒便是盧醫(yī)手,手足蹤橫也不停。

《石壁經(jīng)》三十六種驚風(fēng)三發(fā)惡候歌∶

搐來三度便成癇,愛哭心中聚毒涎,曾被醫(yī)人頻為取,散入筋間病益?zhèn)。(鳳髓經(jīng)》云∶心脈傳。)

雙眼有如羊未睡,四肢軟弱不能安,(四十八候歌同此一句,乃云∶口生白沫不堪言!而P髓經(jīng)》云此一句云∶涎如膿白不能安。)涎生光泡無他事,卻請醫(yī)流仔細(xì)看。

此始初失治,則便有此候。本法當(dāng)散其風(fēng),須表之類。其目如羊眼,半開半合,手足皆軟。若色光明,并睡易覺,即易治;若睡重,面無光澤,其睛不轉(zhuǎn)者不治也。

《鳳髓經(jīng)》此歌亦同,仍有注云∶與白鶴丹(方見慢驚門中)、生銀(方見急慢驚風(fēng)門中。)

《小兒形證論》四十八候、驚風(fēng)三發(fā)惡候歌一同。后云∶此病驚風(fēng)后,醫(yī)人取散、驚涎入經(jīng)絡(luò)為癇。每發(fā)口生白沫如水泡光者,醫(yī)得;若同碎點者難除。若要患痊,宜久服 丸,此藥不吐不瀉,只磨經(jīng)絡(luò)驚涎。( 丸方見本門中。)

《本草》治小兒癇方。

烏鴉(一枚,臘月者)

上入瓦缶,泥煨燒,為灰飲下。

《子母秘錄》治小兒癇方。

鱉甲(炙令黃色)

上搗為末,取一錢乳服,亦可蜜丸如小豆大服。

《子母秘錄》治小兒癇方。

刮青竹茹(三兩)

上以醋三升,煎一升,去滓。服一合。兼治小兒口噤體熱病。一方只用竹瀝一合,溫與兒服之。

孟詵治小兒癇疾方。

牡鼠(一枚)

上取腹大貪食者可,以黃泥裹燒之,細(xì)揀去骨,取肉和五味汁作羹,與食之。勿令食著骨,甚瘦人。

葛氏方治小兒方。

卒得癇,刺取白犬血一棗許,合之,又涂身上。

《葛氏肘后方》治卒得癇。

鉤藤 甘草(炙)

上各二分,水五合,煮取二合。服如小棗大,日五夜三。

《葛氏肘后》又方

水銀(小豆許)

上先將水銀安一瓷盞中,沉湯煮之一食久。服時勿大仰兒頭,恐入腦。亦可以壓切熱矣。近世多不煮,只以紙裂過服。

《葛氏肘后方》小兒百日病癇。蛇蛻

蛇蛻皮(三寸,炙!妒セ荨酚梦宕) 鉤藤 黃 細(xì)辛 甘草(炙。各二分) 大黃(四分) 蚱蟬(去足,四枚,炙!妒セ荨啡ヮ^足) 牛黃(五大豆許)

上八味切,以水二升半煮取一升一合。百日小兒一服二合,甚良!锻馀_》∶《備急》云∶療少小百二十種癇病,胸中病,若窮地?zé)o藥,可一二味亦合,不可備用,然大黃不得闕。

《葛氏肘后》小兒二十五癇。大黃湯方

大黃 甘草(炙) 當(dāng)歸(各一兩) 細(xì)辛(二分)

上搗、篩,以一指撮著一升水中,煮取二合。一歲兒溫與一合,日二,得下即愈。

《葛氏肘后》江荔萬病湯 主小兒癇方。

當(dāng)歸 細(xì)辛 礬石(燒) 甘草(炙。各一兩)

上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去滓,納白蜜雞子。大分為五服,當(dāng)日令盡,則大良。

《葛氏肘后》療小兒癇極方。

茯苓 龍齒(各二分) 鉤藤 芍藥 黃芩(各一分) 甘草(半分) 蚱蟬(二枚,去翅足,炙) 牛黃(二大豆許)

上搗,細(xì)研末,入竹瀝一合研,候湯欲成下;以東流水二斗,銀器煮金銀各十兩,取五升,入藥煎取一升半,間乳細(xì)細(xì)與服。此療未出月小兒,若大即加藥。此方是張大夫家秘。

《千金》龍膽 治嬰兒出腹,血脈盛實,寒熱溫壯,四肢驚掣,發(fā)熱大吐 者,若已能進(jìn)哺,中食實不消,壯熱及變蒸不解,中客人鬼氣并諸驚癇,方悉主之。十歲以下小兒皆服之。小兒龍膽湯第一,此是新出腹嬰兒方。若日月長大者,以次根據(jù)此為例。若必知客忤及有 氣者,可加人參、當(dāng)歸,各如龍膽多少也。一百日兒加三銖,二百日兒加六銖,一歲兒加半兩,余藥皆準(zhǔn)耳。

龍膽 鉤藤(皮) 柴胡 黃芩 桔梗 芍藥 茯苓(《千金翼》作茯神) 甘草(炙。各六銖) (二枚) 大黃(一兩)

上十味 咀,以水一升,煮取五合為劑也。服之如后節(jié)度∶藥有虛實,虛藥宜減藥與水也。兒生一日至七日,分一合為三服。兒生八日至十五日,分一合半為三服。兒生十六日至二十日,分二合為三服。兒生二十日至三十日,分三合為三服。兒生三十日至四十日,盡以五合為三服。皆得下即止,勿復(fù)服也。

《千金》治少小癇,心腹熱。除熱丹參赤膏方

丹參 雷丸 芒硝 戎鹽 大黃(各二兩!肚Ы鹨怼犯魅齼)

上五味 咀,以苦酒半升浸四種一宿,以成煉豬肪一斤煎三上三下,去滓;乃納芒硝,膏成,以摩心下,冬夏可用。一方但用丹參、雷丸,亦佳。

《千金》∶小兒出胎二百許日,頭身患小小瘡,治護(hù)小瘥,復(fù)發(fā)。五月中忽小小咳嗽,微溫和治之,因變癇,一日二十過發(fā),四肢縮動,背脊KT KT ,眼反,須臾氣絕,良久復(fù)蘇,已與常。治癇湯得快吐下,經(jīng)日不間,爾后單與竹瀝汁稍進(jìn),一日一夕中合進(jìn)一升許,發(fā)時小疏,明日與此竹瀝湯,得吐下,發(fā)便大折。其間猶稍稍與竹瀝汁。竹瀝湯方

竹瀝(五合) 黃芩(三十銖) 羊角(鎊屑) 防己(各六銖) 大黃(二兩) 茵芋(三銖) 麻黃(去根節(jié)) 白薇 桑寄生 萆 甘草(炙。各半兩) 白術(shù)(炮,六銖,一方作白鮮)

上十二味 咀,以水二升半煮取藥減半,納竹瀝,煎取一升,分服二合,相去一食久,進(jìn)一服。(一方無萆 。)

《千金翼》治小兒癇方

上將馬絆繩煮,洗兒。

《外臺》∶《備急》又療少小二十五癇。大黃湯方

大黃 甘草(炙) 甘皮 當(dāng)歸(各一兩) 細(xì)辛(半兩)

上五味搗篩,以三指撮著水一升,煮取二合,一歲兒服一合,日二。《外臺》《古今錄m.f1411.cn/shiti/驗》赤湯 療二十五種癇,吐痢,寒熱百病,不乳哺方。

大黃(五兩) 當(dāng)歸 芍藥 黃芩 栝蔞 甘草(炙) 桂心 人參 赤石脂 牡蠣(熬) 紫石英 麻黃(去節(jié)。

各二兩)

上十二味搗篩令調(diào),盛以韋囊。八歲兒以干棗五枚,用水八合煮棗,取五合,兩指撮藥入湯中,煮取三沸,去滓。與兒服之,取利,微汗自除。十歲用棗十枚,三指撮藥,水一升,煮三沸,服之。此湯療小兒百病及癇,神驗。

《外臺》∶《備急》又療百日及過百日兒發(fā)癇,連發(fā)不醒及胎中帶風(fēng),體冷面青,反張。宜服麻黃五癇湯方

麻黃(去節(jié),二分,《嬰孺方》用一分) 羌活 干葛(各二分) 甘草(炙,二分。《嬰孺》用一分半) 枳實(曲炒,二分!秼肴娣健酚萌) 杏仁(二十枚,去皮尖,碎!秼肴娣健酚盟氖畟) 升麻 黃芩 大黃(各四分) 柴胡芍藥(各三分) 鉤藤皮(一分,《嬰孺方》用一分半) 蛇蛻(三寸,炙,《嬰孺方》用二分) 蚱蟬(二枚,炙,去足翅) 石膏(六分,碎)

上十五味切,以水二升并竹瀝五合,煎取六合。每服一合佳。(《嬰孺方》用水二升半、竹瀝二合,煮取六合半,為五服。

《圣惠》治小兒五種癇,手足動搖,眼目反視,口吐涎沫,心神喜驚,身體壯熱。朱砂散

朱砂 牛黃(并細(xì)研) 白蘞 露蜂房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各一分) 桂心(半兩)

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入研了藥令勻。每服以乳汁調(diào)下一字,日五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諸癇,驚惕掣 及中客忤。宜服牛黃丸方

牛黃(細(xì)研) 人參 防風(fēng)(各去蘆頭) 細(xì)辛 赤芍藥 栝蔞根 當(dāng)歸(以上各半兩) 蚱蟬(七枚,去翅足,微炙!秼肴妗酚枚)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炙) 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蛇蛻皮(五寸,炙令黃色!秼肴娣健酚萌) 麝香(一分,細(xì)研!秼肴娣健酚枚) 巴豆(三十粒,去皮心,研如膏)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巴豆研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麻子大。初生一月至百日兒,每服一丸;一歲至三歲服兩丸;四歲至五歲兒每服三丸;并用薄荷湯下,令快利為度。《嬰孺方》云∶若兒惕惕驚,及中人溫壯發(fā)熱,腹?jié)M有不調(diào),增服,令快利為度。量兒大小、虛實與服。

《圣惠》治小兒未盈月及出月,壯熱發(fā)癇。宜服鉤藤散方(《嬰孺方》用鉤藤湯,分兩并不同。)

鉤藤皮(一分。《嬰孺方》用二分半) 蚱蟬(二枚,微炒!秼肴娣健酚靡幻,去頭足,炙) 柴胡(去苗) 川升麻 黃芩(各半兩)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石膏(一分,細(xì)研。《嬰孺方》用二分) 蛇蛻皮(五寸,微炙。

《嬰孺方》用二寸) 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嬰孺方》用三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竹瀝半合,更煎三、兩沸。量兒大小分減溫服。《嬰孺》云∶得利,見湯色出者停。后服至五六十日,兒一服一合。若連發(fā)不醒者,加麻黃一分,去節(jié)。

《圣惠》治小兒初生百日內(nèi)發(fā)癇。蚱蟬散方

蚱蟬(微炙) 赤芍藥(各三分) 黃芩 甘草(炙微赤,銼) 黃 (銼) 細(xì)辛(各半兩) 鉤藤(半分!秼肴娣健酚枚) 蛇蛻皮(五寸,炙令黃色!秼肴娣健酚枚) 牛黃(一分,細(xì)研) 麝香(一錢,細(xì)研!秼肴娣健酚冒敕) 川大黃(一錢,銼碎,微炒)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分減,溫溫服之!秼肴娣健吩啤弥涡何迨瞻l(fā)癇,諸藥不愈者。又云∶五十日兒,麝香、牛黃不必兩用。十一物者,治百日兒也。

《圣惠》治小兒百日內(nèi)發(fā)癇,連發(fā)不醒。及胎中帶風(fēng),體冷面青,身體反張。麻黃散方

麻黃(去根節(jié)) 甘草(炙微赤,銼) 鉤藤(各一分) 羌活 柴胡(去苗。各三分) 川大黃(銼碎,微炒)

川升麻 子芩(各一分)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 葛根(銼。各半兩) 蛇蛻皮(五寸,炙令黃) 石膏(一兩半,細(xì)研) 蚱蟬(二七枚,微炙) 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更入竹瀝半合,煎三、二沸。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諸癇,宜用固囟大黃膏方。

川大黃(三分) 雄黃 丹參 黃芩(各一分) 生商陸(一兩) 豬脂(一斤) 雷丸 附子(去皮臍,生用。各半兩)

上件藥搗碎,以豬脂先入鍋中,以文火熬令熔,以綿濾過,然后下藥,煎令七上七下,去滓。細(xì)研雄黃下膏中,攪令至凝,于瓷器中盛。每用少許,熱炙手,摩兒囟及掌中、背脅,皆使遍訖,以蛤粉粉之。

《圣惠》治小兒癇及百病傷寒。雷丸膏方

雷丸(一分) 甘草(一兩。《嬰孺方》用五分) 莽草 川升麻(各一兩!秼肴娣健酚枚陡鞫䞍) 防風(fēng)(一兩,去蘆頭!秼肴妗酚梦宸) 桔梗(二分,去蘆頭) 白術(shù)(三分!秼肴娣健酚枚)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豬膏一片,先入鐺,慢火煎令熔,后下藥末,以柳篦不住手?jǐn)嚦筛啵d濾,入瓷合盛之。每有患者,摩其頂及背上。《嬰孺方》云∶東郡濮陽張子良不用針灸,只用此膏。小兒癇及腹中病,熱摩腹背令適,待干,粉之立愈。

《靈苑》金箔 治一切風(fēng)及大人小兒諸癇。解心胸壅熱,消痰墜涎。

銀箔(各一百片) 辰砂(一兩,研) 牛黃(研) 生犀(末) 丁香 沉香 真珠(末) 木香 腦麝 琥珀(末) 硼砂 烏蛇肉(酒浸,炙,去皮骨) 天麻(酒浸,炙) 雄黃(研) 蝎梢僵蠶 附子(炮,去臍皮)南星(炮) 防風(fēng) 白附子 甘草(炙。以上各一分) 香墨(半兩,燒)

上件二十四味杵,羅為細(xì)末,入研者藥同一處勻合,又將金銀箔入水銀三分,同研如泥,再同研令勻,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大人五丸,用薄荷酒下;小兒三丸,薄荷湯下。

《靈苑》治大人小兒一切風(fēng)及久患癇病。天烏散方(一名肝散)

臘月烏鴉(一只,去毛羽及嘴爪腸胃) 臘月野狐肝(一具,同前物入餅子內(nèi),固濟,燒為灰) 麝香(研) 天麻犀角屑(各半兩) 干蝎www.med126.com 白僵蠶 蟬殼 牛黃(研,更多益妙) 荊芥(取穗) 藿香 天南星(去心) 白附子膩粉(研) 桑螵蛸(須用臘月抹取 桑上者佳。各一兩) 烏蛇(二兩,酒浸,炙,去皮骨)

上件一十六味并精細(xì)杵,羅為末。每服半錢,用煎荊芥湯或豆淋酒調(diào)下,空心。小兒用薄荷湯調(diào)下一字。

《嬰孺》治五歲兒壯熱發(fā)癇疹,自下痢。五癇湯方

大黃(十二分) 鉤藤皮 蜂房 麻黃(去節(jié)。各二分) 柴胡 梔子知母 芍藥 升麻(各七分) 蚱蟬(三個) 石膏(十分,碎) 蛇蛻皮(五寸,炙) 杏仁(六分)

上水七升煮二升,去滓,稍稍如人肌暖,以拭身。

《嬰孺》治新生兒客忤、中惡、癇發(fā),乳哺不消,中風(fēng)反折,蹙口吐舌,并疰忤面青,目下垂,腹?jié)M,丁奚羸瘦脛交,三歲不能行。麝香雙丸方

麝香 牛黃 黃連(各二兩) 桂心 雄黃 烏賊魚骨(炙) 丹砂 附子(炮) 巴豆(六十粒,去皮,炒) 特生石(燒煉半日。各一錢) 蜈蚣(一個,去頭足)

上十一味,別研巴豆如脂,和末勻,蜜和,杵三千下,拍合,收勿泄氣。十日至一月兒服一米許;百日至三百日兒服二麻子許,以意增減。兒雖小病甚者,增大其丸,不必根據(jù)此。小兒病率多耐藥,服當(dāng)汗出。若不汗及不覺瘥,一日一夜四、五服,以汗出及瘥為限。為嬰兒中人亦為客忤。婦人月水來未盡了,觸兒子亦為客忤。若喜失子產(chǎn)生輒死者,兒落地啼聲未絕,便以指刮舌上,當(dāng)時銜血如薤葉者,便與二丸米大,一日一服,七日乃止,無不全者。若不全合一劑,當(dāng)合半劑者,用巴豆三十個。若三分合一者,用巴豆二十七粒,亦不隨余藥減。其然者,正以此為良爾。若無赤頭足蜈蚣者,只取赤者三條,斷其頭并項后二節(jié)用之。其余者,不堪用也。

《嬰孺》治小兒癇,時時發(fā)作,將成厥。宜服鎮(zhèn)心丸方

人參 桂心 蜀椒 茯苓 附子(炮。各三分) 細(xì)辛 干 半夏 牛黃(各二分) 桔梗(十分) 白薇(五分) 防葵(四分)

上為末,蜜丸小豆大,先食服。五歲、六歲三丸,日三。往來寒熱及虛熱者,可作知母丸。若胸上氣脹,可作杏仁煎。

《嬰孺》黃帝石室紫藥神丸 治小兒十二癇方。

丹砂(九分,別研) 大黃(六分) 桂心 半夏(洗。各四分) 牛黃 黃連(各五分) 云母(七分) 雄黃(二分) 特生 石(十二分,煉)

上為末,更入巴豆(二分,心去,炒) 雷丸(三分) 真珠(一分) 代赭(二分) 干姜(三分) 各為末,新絹袋盛,蒸如十斛米熟方取。牛黃、桂、姜、代赭別為末,與前相和勻,以蜜杵丸黍大。一歲兒乳頭上下一丸,十歲小豆大一丸,日三服。

《嬰孺》治少小百癇。崇命湯方

當(dāng)歸 細(xì)辛 龍骨 牡蠣(各二分) 石膏 大黃 芍藥 黃芩 赤石脂 桂心(各一分) 甘草(四分) 干姜(三分)

上十二味 咀,五歲兒五指撮,以水七合,大棗五個,去核,煮取三合。日三服,一服一合,若夏天二服。

自下者,用赤石脂。量兒大小增減。若有熱,若驚,加黃芩二分。以韋囊盛藥,大驗。

《嬰孺》治少小二十五癇,日數(shù)百發(fā)者,治之無不效。曾青湯方

曾青 甘草(炙,二分) 當(dāng)歸 細(xì)辛 芍藥 獨活 大黃 麻黃(去節(jié),各三分)

上八物,水三升,煮取七合。一月兒服如杏核;二月二杏核大小,以此為準(zhǔn)。湯訖,要當(dāng)抱兒令汗出。若先下者,勿令汗出。若自汗出,去麻黃,加麻黃根一分。若腹中急痛,加當(dāng)歸、芍藥一分。若縮口聚唾、夭者,加細(xì)辛一分。若中風(fēng)身強,戴眼反折者,加獨活一分。要當(dāng)消息,視病所苦,根據(jù)病增減藥,藥皆令精新;蚍治宸,日三夜二。小有癇候便可作服,無病候亦可服,令兒終身不病癇。日中數(shù)百發(fā)者,此湯治之,無不瘥者。

《嬰孺》治少小眾癇,乳哺不時,發(fā)溫壯,吐利驚掣,胎寒腹痛,一十五癇。四味大黃湯方

大黃(四分) 芍藥 當(dāng)歸 甘草(炙。各二分)

上四物,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一月兒服一杏核許,日三服;百日兒二杏核大小,以此為率。若發(fā)熱加麻黃二分,去節(jié),有毒當(dāng)切之,先煮數(shù)沸,去沫,納諸藥。若反折戴眼掣縮者,加細(xì)辛四分。若乳哺不消,壯熱有實者,增大黃令倍諸藥,不爾等分。大黃刀劈破,勿令有碎末,無其疾不須增益。兒有大小強弱,以意增減。一方諸藥等分。兒下痢者,減大黃三分之一。服湯令母抱之,令小汗出;病甚者,令大汗出,畢,溫粉粉之。下痢者,勿令出汗也。日夜可四服。兒夜啼,有微熱,口銜乳,若不安,皆可服。一方∶治下粗篩,盛以韋囊。欲合小劑,用水一升半煮,三指撮藥內(nèi)湯中,更三沸,令得六合,絞去滓,服之。皆當(dāng)取真新藥,方可用也。小兒氣弱,惡藥不精,非但無益,乃更損兒,可不慎乎?此方屢試有驗。王汝南方∶又戴眼中風(fēng),身體當(dāng)強,增獨活二分,大妙。便是《葛氏肘后》及《元和經(jīng)》四味飲子,但分兩不同及又有加減藥爾!吨夂蟆放c《元和經(jīng)》方已收溫壯門中。

《嬰孺》治少小癇,手足掣 ,十指顫,舌強。獨活湯

獨活 麻黃(去節(jié)) 人參(各二分) 大黃(四分)

上四物,水二升,煮麻黃減三合,去沫;納諸藥,煎九合,為三服,大有神效。

《嬰孺》治少小生七日已后患癇。茯苓鉤藤湯方

鉤藤 茯苓(各二分) 甘草(炙) 大黃(煨。各一分)

上四味,水一升,煮取三合,為五服,當(dāng)大驗。

《嬰孺》治少小發(fā)癇,經(jīng)日不解,諸治不瘥,口焦,面赤黑,胸中有熱。茵陳

茵陳 大黃 黃芩(各四分) 黃連 硝石(無以芒硝代之) 甘草(炙。各二分)

上六物,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內(nèi)硝石烊盡,為三服。

《嬰孺》治期歲至四歲兒,壯熱,大驚發(fā)癇。蚱蟬湯方

蚱蟬(二個,去足羽,炙) 石膏 柴胡(各八分) 子芩 升麻 知母 梔子仁(各六分) 龍齒 蛇蛻皮(炙。

各半分) 麻黃(去節(jié)) 甘草(炙。各二分) 生葛(五分) 大黃(十分) 鉤藤(皮,一分半)

上十四物,水三升半,竹瀝一升二合,為四服。

《嬰孺》治少小癇,眾醫(yī)不能治。神明還命十味牛黃湯方

牛黃(三大豆許) 白石脂 龍骨(各一兩半) 桂心 寒水石 大黃(各二兩半) 牡蠣 栝蔞(各二兩) 石膏(碎) 硝石(各三兩)

上為末,水二升,三指撮末煮五合,為三服,日三。牛黃為末,臨時入。

《嬰孺》治小兒癇方。

茯苓 牛黃(候湯成研入) 龍齒(各二分) 鉤藤 芍藥 黃芩(各一分) 甘草(半分,炙) 蚱蟬(二個,炙,去羽足) 竹瀝(一合,煮湯成下之)

上九物,東流水二斗,銀器中煮金銀各十兩,分五升汁煎藥,取一升半,間乳細(xì)細(xì)與服。此治未出月兒,若大者加少藥。此方是張大夫家用,神驗無比。

《嬰孺》治小兒諸癇,掣 吐舌。鉤藤湯方

鉤藤 當(dāng)歸 石膏(碎) 獨活 桂心 芍藥 甘草(炙) 黃芩 栝蔞(各二分) 麻黃(四分,去節(jié)) 蛇蛻皮(六寸,炙)

上十一物,水三升,煮取一升。百日兒服一合,二歲二合,三歲三合半,一日一夜令盡。乳哺如故。

《嬰孺》治小兒癇,螈 ,嘔吐方。

鉤藤 獨活 黃芩 麻黃(去節(jié)) 桂心 石膏 甘草(炙) 防風(fēng) 茯神 大黃(湯洗。各二分) 蚱蟬(二枚,炙) 蛇蛻皮(三分,炙)

上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一歲服一合,日三服。大小以意加減服之。

《嬰孺》治少小腹中有熱,有寒在胸上,逆吐,腹中雷鳴而滿,驚啼。甚即發(fā)癇掣縮,休作有時。十味白術(shù)湯方

白術(shù) 當(dāng)歸(各一兩) 濃樸(炙) 半夏(洗) 甘草(炙) 人參 芎 生姜(各二兩) 枳實(三十個,炙)

食茱萸(二合)

上十味,水七升煮取二升。溫服三合,日三夜二。

《嬰孺》治小兒驚熱癇,體羸,不堪余治。子母五癇煎方

鉤藤皮(一錢半) 子芩 知母(各四分) 甘草(五分) 升麻(三分) 寒水石(六分) 蚱蟬(二個,炙,去羽足) 蜣 (炒三個) 沙參 龍齒 柴胡(各二分) 蛇蛻皮(四寸,炙)

上為末,以清蜜和,使流行銅器中,置沸湯中煎,攪成飴糖狀,取收之。一月兒取棗核大,一呷二枚,日再,夜五六過,不甚妨食。五十日兒呷三枚、百日兒呷四枚,二百、三百日兒五枚,一歲六枚,三四歲七枚,五歲十枚,兼夜并六七過,不妨食也。

《嬰孺》療卒得癇方。

蚯蚓(七個,日死者。)

上取置新竹筒內(nèi),入水一升,并蚯蚓炭火內(nèi)煨,水沸消盡蚯蚓,去滓澄清。每發(fā)即飲之,不服三、兩度,立瘥。余當(dāng)舍諸兒服之,皆驗也。

《嬰孺》治百癇。八味固囟膏方

大黃(十六銖) 定粉(十八銖) 雄黃 黃芩(各六銖) 雷丸(八銖) 附子(一兩十二銖) 生商陸根(四兩,切)

上先煎豬膏三斤為油,去滓,下藥沸七上七下,去滓;研雄黃下之,攪至凝,以摩頂、掌中、背脅皆遍訖,治粉粉之。

《嬰孺》治少小心氣虛,或已發(fā)癇及未發(fā)。安五臟,定心氣。

鐵精 黃芩 芍藥 芫花(炒) 人參 甘遂(炙) 茯神(各三分) 硝石 牛黃(各二錢) 蛇蛻皮(二寸,炙) 甘草(一分,炙)

上為末,蜜丸小豆大。一服三丸,日再。不知加之,取微利為度,數(shù)試神效。

《嬰孺》治初得癇,雖時時發(fā),先服丹丸,后服此方。鉛丹方(與《圣惠》同,見癇瘥后發(fā)門中。)

鐵精 石膏 甘草(炙。各二分) 當(dāng)歸(三分) 麝香(半分)

上為末,蜜丸小豆大。一服二丸,日三。

《嬰孺》治少小痞癖結(jié)積,除癇止驚。硝石丸方

硝石(三分) 柴胡 細(xì)辛 當(dāng)歸 茯神 芍藥 甘草(遂。各二分) 大黃(十分) 黃芩(四分) 巴豆(三十粒,去皮心,炒) 牛黃(別研) 葶藶子(炒。各研一分)

上為末,蜜丸。一服胡豆大二丸。日一服,以微利為度。

《嬰孺》治小兒百二十癇,諸變蒸,腹中宿痞及飲食不節(jié),腹?jié)M溫壯,朝輕夕甚,大小便不通。胃氣弱,脾冷,使之服牛黃屎丸方。

牛黃 芍藥 甘草(炙) 巴豆(去心皮,炒,別研入。各三分) 雀屎白(炒) 干姜 當(dāng)歸 黃芩(各二分)芎人參(各四分) 黃 (一分) 面(一合,炒) 大黃(五分)

上為末,蜜丸胡豆大。一歲兒未食與二丸,三二歲小豆大二丸,日三。不知稍加之,微利為度,常服大良。初生兒及二日五日以上,腹中滿,口急不得取乳,大小便不通,通而胸中作聲者,服半黍大一丸。十日兒一黍大一丸。若頭身發(fā)熱,惕惕驚不安,腹脹滿;中惡,中客,中人,吐乳皆主之。百日見一丸。及寒熱往來,朝夕溫壯;或身體發(fā)熱,利久不斷,青黃五色;又已發(fā)癇及如欲戴眼,但欲眼上;或通夜轉(zhuǎn)急,不得須臾息;及傷寒,食飲脹滿;丁奚大腹,食不消化,吐逆皆主之。小兒有耐藥,有不耐藥,不止二丸,量兒大小服之,無不瘥也。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嬰孩小兒驚風(fēng)癇疾,喉閉,牙關(guān)緊急。開關(guān)散方

蟾酥(一小片) 鉛白霜(一字)

上同研令極細(xì),用烏梅肉蘸藥于口兩角揩之,良久便開。如不開,即用歸魄散一字許,吹入鼻中(方見驚癇忤是三候門中),候噴嚏,即關(guān)開,便下歸魂散一服。如驚風(fēng)癇再發(fā),須進(jìn)睡紅散一二服(方見急慢驚風(fēng)門中),后下調(diào)胃氣藥,看詳用之。

張渙三癇丹方 治癇疾潮搐,正發(fā)未分。

黑錫(一兩) 蝎梢 半夏(湯洗七遍) 天南星(炮裂) 防風(fēng) 木香 人參(去蘆頭) 白僵蠶(炒黃,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xì)末,次用水銀半兩同石腦油半盞,研極細(xì);入麝香一錢、龍腦半錢同研細(xì),與諸藥拌勻,棗肉和如黍米大。每服七粒至十粒,煎荊芥薄荷湯下,不拘時候。

張渙鐵粉丹方 治諸癇胸膈不利。

鐵粉(一兩,研) 干蟾(一枚,生姜汁浸少時,炙焦黃為末) 干蝎梢(七個,為末) 朱砂(半兩,細(xì)研,水飛) 牛黃(一分,研)

上件都拌勻,糯米飲和如黍米大。每服三粒至五粒,煎人參湯下。

張渙人參茯神湯方 治諸癇精神不定。

人參 茯神(銼) 羚羊角(屑。各一兩) 天門冬 棗仁 白蘚皮(各半兩) 天竺黃 甘草(炙。各一錢)

上件搗,羅為細(xì)末。每服一錢,水八分,入生姜薄荷各少許,煎四分,去滓,溫服。

張渙鉤藤飲子方 治諸癇啼叫者。

鉤藤 蟬殼(各半兩) 黃連(揀凈) 甘草(微炙) 川大黃(微炮) 天竺黃(各一兩)

上件搗,羅為細(xì)末。每服半錢至一錢,水八分盞,入生姜薄荷各少許,煎至四分,去滓,放溫服。

張渙露蜂房散方 治五種癇痰,手足抽掣,口吐涎沫。

露蜂房(洗凈,焙干) 遠(yuǎn)志(去心) 人參(去蘆頭。各半兩) 桂心(半兩) 石菖蒲(一寸九節(jié)者。各一兩)

以上搗,羅為細(xì)末,次用∶朱砂 牛黃(各細(xì)研) 杏仁(湯浸,麩炒,去皮尖,別研。各一分)

上件同諸藥拌勻。每服半錢,麝香湯調(diào)下。

《四十八候》治癇 丸方

全蝎 半夏 京墨( 。各半錢) 辰砂 鐵粉 人參 真珠(末。各一錢) 好茶(半錢) 春柳芽(半錢,干者;蛞诲X)

上為末,酒糊丸菜子大。每服七粒至十粒,薄荷姜湯下,一日三服。一月見效。

《三十六種》治驚風(fēng)三發(fā)成癇羌活膏

羌活 人參 桂心 防風(fēng)(各半錢) 蝎 朱砂 硫黃 茯苓 木香(各一錢) 腦麝(各少許)

上為末,煉蜜為膏,入金銀箔各十片、袞研,加減多少,用薄荷湯下。

《張氏家傳》五癇丸 治小兒五癇,驚悸狂叫,發(fā)搐,上盛涎潮等疾,如尋常涎盛,看緊慢并宜服之,不動臟腑。養(yǎng)小之家,宜預(yù)合,以應(yīng)倉卒。其驗如神方。

皂角(去皮,捶碎,水三、四升浸,取汁濾過,銀器重湯熬成膏) 白礬(枯過,細(xì)研。各四兩) 半夏(洗七次)

上等辰砂(別研) 天南星(炮。各一兩)蝎梢(炒) 白僵蠶(直者,炒) 上等雄黃(別研) 白附子(各半兩) 麝香(別研) 烏蛇(酒浸,去皮骨,焙干,炒。各一錢) 蜈蚣(大者一條,去頭足,酒浸,炙)

上件為末,先用皂角膏子和,未能就;次用生姜汁煮糊為丸,朱砂為衣。小兒六七歲,如綠豆大每服三四十粒,三四歲二三十粒;一二歲,如麻子大一二十粒,并用薄荷湯下,生姜湯亦得。

《孔氏家傳》治小兒急慢驚風(fēng),天 撮口搐搦;奶癇,壯熱。定命丹

蟾酥(一錢,干者酒洗一宿) 干蝎(七個) 天南星(一分) 白附子(末) 青黛(各半錢) 麝香(少許)

上件為末,以粟米粥和丸如綠豆大,別以青黛為衣。

湖南路鈐陳防御所傳扁金丹 治小兒胎風(fēng)諸癇,手足螈 ,目睛上視,頸項緊急強直;驌u頭弄舌,牙關(guān)緊急,口吐痰沫,反拗多啼,精神不寧,睡臥多驚,吐利生風(fēng),昏塞如醉方。

白花蛇(去骨,酒浸,焙干,秤) 防風(fēng)(去蘆頭,焙干,秤) 蜈蚣(要赤者,不去頭足,全用,炙) 乳香(研極細(xì)。各半兩) 蝎(一扁瘦全者,炙用) 朱砂(研極細(xì)。各一兩) 天南星(火燒存性) 大草烏頭(火燒存性。各一兩半) 麝香(一錢,研細(xì)) 牛黃(半錢、研細(xì))

上件十味除研者外并搗,羅為極細(xì)末;然后與研者藥一處再研勻,用水浸,吹餅,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捏扁。每服三餅子,用荊芥湯化如稀糊,抹入口中,漸漸咽下;候一時辰,更進(jìn)一服,神效。

《吉氏家傳》治暗風(fēng)癇疾,取涎積倒地不知人事。五星丸 此方神妙,取下病積。

白丁香 赤小豆(各三十個) 乳香(一分) 輕粉(半錢重) 巴豆(一十四粒,去油用)

上末,滴水為丸,分作十一丸。每服一丸,水半盞磨化下,臨發(fā)時服,取下積涎如青黑色。是應(yīng)如十年內(nèi),此一服便瘥,更無再作。以上者,半月日再一服,永除。次服朱砂鎮(zhèn)心藥。

《吉氏家傳》治一切驚癇。鐵彈丸

靈脂(四兩) 川烏頭(二兩,炮,去皮臍) 生烏犀 乳香 沒香(各一兩) 牛黃 麝香(各一分)

上七味各為細(xì)末,臘日重午日,人不得語,打井花水和丸如此○大,合時忌見雞犬婦人,收起藥方得語。

用牙隱破,荊芥湯下一丸。

《朱氏家傳》治因驚過發(fā)疳,但或受風(fēng)熱,積未洗除,心臟積熱壅毒。雖設(shè)湯散療治,日久不退。至熱過涎生,膈上壅塞,心胸氣亂,交橫變生癇疾。其候發(fā)來一日數(shù)次,變候轉(zhuǎn)頻吐瀉,氣弱未曾補治,宜服勝金丸方。

腦麝 蘆薈 牛黃 胡黃連(末)

上等分,研細(xì),熊膽汁為丸綠豆子大。每服三丸,米泔水研下。

東京石魚兒班防御扁金丹 治小兒胎風(fēng)諸癇,手足螈 ,目精上視,搖頭弄舌,頸項強直,牙關(guān)緊急,口吐痰沫,反拗多啼,精神不寧,睡臥多驚,吐利生風(fēng),昏塞如臥之疾。

天南星(炮) 白花蛇(酒浸三日,炙熱、去骨) 全蝎 麝香(并別研) 烏頭(燒灰存性。各半兩) 蜈蚣(一條,蘸酒炙熟) 乳香 朱砂(各別研一分)

上件為細(xì)末,酒浸蒸餅,和作餅子如此○大。每服三兩餅,薄荷湯化下,三歲以上服五餅(與陳防御方不同。)

班防御又方,全蝎散

全蝎(半兩) 白附子 朱砂(別研。各三分) 白僵蠶(二錢) 麝香(一錢,別研)

上件為細(xì)末。每服半錢,荊芥湯入酒少許,同調(diào)服。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xué)論壇 - 醫(yī)學(xué)博客 - 網(wǎng)絡(luò)課程 - 幫助
    醫(yī)學(xué)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lǐng)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rèn)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