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序
是集藥方十五卷草創(chuàng)于培蘭社,潘君華國,博采備纂,繼彙考輯增輯.總其成于靖邑梅林外翰魏景文先生而書遂大全.先生邃于經(jīng)學講究制義聲律皆有雕梨行于世.而歧黃之衍則尤精究而擅長.救人疾病無算.是集自醫(yī)宗金鑒外.凡一切已驗良方皆碎采備錄.
誠敬全集內科門
傷寒 癥候不一、兼有傳變,非單方可治也。今惟傳一外治妥效之法。凡醫(yī)藥不便,恃此急救。頗有奇功。
外治熨法:治傷寒胸膈不寬作痛、一切寒結、熱結、食結、痰結、痞結、水結等癥,并中氣虛弱、不堪攻擊內消者。須以此法熨之。滯行邪散。其效如神。
蔥白頭一大把 老生
姜二大塊 生
蘿卜四五個 如無時以子一合代之。三味共搗爛用布作兩包。輪換久久掩熨心胸脅下痛處。無不豁然自開。汗出而愈。如數(shù)次炒干則烹之以酒。且不宜太熱?峙诶与y受也。若大便結兼熨肚臍腹。
又犯內傷方:凡傷寒受內
傷食積蓄血小腹硬脹不能言語/神思欲脫/兩目直視手足強仆癥候極危難以下藥者,急用紫蘇半斤煎濃湯,將大手巾折數(shù)層.蘸透熱略絞干乘熱攤肚上至臍以下,用手在巾上旋摩冷則再換.數(shù)次候暖氣透入其宿塊糞硬塊自下而病愈.如肛門閉結不通不得下須以稠
蜂蜜和
豬膽汁熬煉成條插入糞門導之自通.此法屢驗.即下后須用藥調理.
傷寒狂走:有用新抱出
雞子的蛋殼煎湯服即安睡亦奇方也.
---學習一下。
---好好學習一下.謝謝.
---陰癥
此癥
腹痛肢冷,昏厥.或面唇青,手足紫黑.多因得于大吐大瀉之后.又或因房事而發(fā).男死為脫陽.女死為脫陰.方用蔥白一大束去根及青葉留白約二寸.以布條圍成餅.烘熱安放肚臍上以熨斗在臍上熨之.蔥爛再換.俟熱氣透入即愈.內以連須蔥
白七大根搗爛酒煎濃灌之.陽氣即回.
陰癥握陰取汗法:蜂房三錢燒存性和蔥白五寸同研為丸著手中.男左女右握于陰口.靜臥出汗即愈.
治陰癥肚痛欲死立刻見效.并治傷寒夾陰.
枯礬 火硝 胡椒 黃丹各一錢
丁香五分 共為細末陳醋調成團握在手心.男左女右以布帛絹扎緊手久之汗出即愈.
---外感風寒
神白散:治
感冒一切風寒。
白芷一兩
甘草五錢
淡豆豉五十粒 加
生姜三片 蔥白三個 水煎服出汗愈。
藥茶:治天行時氣
頭痛傷風、腹中飽悶、小兒
嘔吐、身熱等癥甚效。
枳殼 陳皮 神曲 麥芽 紫蘇
烏藥 厚樸 川
羌活 楂肉 石
菖蒲 右藥各二兩,炮制再將陳細茶一斤 同藥炒燥收貯。每用二錢煎湯服。頭痛加蔥頭、余引審病酌加可也。甚效。
傳家寶治風寒方:此癥頭痛
發(fā)熱脊強惡心遍身拘痛,用黃須蔥白六七根 生姜一兩 俱搗碎 陳
茶葉五六錢 紅糖半鐘。開水沖瓦罐中,乘熱服被蓋出汗即愈。壽世簡便方加豆豉一撮。
中寒
寒中三陰口禁失音、四肢強直。攣急疼痛,似乎中風者,或厥逆唇青囊縮者無脈、或卒倒尸厥。脫陰脫陽等癥。俱用蔥白一斤 微搗炒熱分二包輪換熨肚臍下。久久俟暖氣透入自愈。并以蔥白三寸搗爛酒煎灌之。陽氣即回。此華元華先師救卒方也。若病危甚者。再以艾丸如豆大。灸氣海穴、關元穴、各
三七壯、則脈漸見。手足漸溫?傻蒙。氣海穴在臍下寸半關元穴在臍下三寸。
中風
此癥卒中昏倒不省人事、牙關緊閉、痰涎壅盛、或口眼歪斜、或肢節(jié)不舉、或喑不能言、其外候也。皆未有不由虛而感者。顧有血虛氣虛之不同。中藏中腑之各異。有宜汗宜下。有可治不可治。非可執(zhí)一論者。茲惟舉通用便方以備倉卒救治。
開關散:中風卒急、先用此散開關。
皂角二錢
細辛五分 共研細末、吹入少許鼻中即醒。如買細辛不及皂角一味亦可。
又砭法:用鋒利碎磁片。刺少商穴,出血即解。少商穴在大指指頭指甲之內側,與出指甲之處相齊。只離指甲兩邊各一
韭菜葉寬是也。先從臂上抹至指間使血行下方刺從大指中指刺起。但得蘇醒。不必遍刺亦可。稀涎方:痰涎壅盛先吐其痰病即輕松。皂角四條
明礬一兩 共為細末、溫酒調下三錢。徐徐灌下。
又方:中風不省人事、得病之日即服此免成廢人。
側柏葉一把 蔥白連根一把 共搗如泥,用無灰酒一大碗。煎二十沸去渣,候溫灌服。不善飲者分數(shù)次服。
治暴仆痰涎壅塞(種福堂選方):
竹瀝一盞 姜汁五匙 調入
白礬末一錢灌下。
中風痰厥氣厥,心頭尚暖者,須急用多年古塔古殿上陳
石灰,用一合研末。水煎一盞。傾出澄清。竅口灌之。痰下自蘇。重者再灌自愈。
又方:治中風中痰及小兒驚風。
生
石膏一兩
辰砂五分 各研末和勻。大人每服三錢。若小兒一歲至三歲服一錢 以次遞加。用盛蜂蜜調下立效。此仙方也。傳方者若受謝及食病家茶酒則不效。
又方:治中風中痰中氣
中暑及干
霍亂等癥皆立效。老生姜自然汁一杯
童便一杯和勻灌下。
中風不語方(安海高世陶傳,其母染此癥傳此方果驗)不可即用姜湯灌。先用正
麻油一杯灌之。即能哼。后以姜湯灌之自愈。
又方出談錄人說極效:
荊芥穗為末以酒調下二三錢。立愈。
---這些方劑都是沒見過的,應該屬民間口口相傳的急救術。
---中暑
中暑者靜而得之,如避暑深堂大廈為陰寒所迫。暑不得越故也。外癥見熱身熱頭痛。煩躁不寧。或
咳嗽發(fā)熱汗出不止,然必熱有進退。脅下有汗方為
傷暑。若久熱不止。脅下無汗,便是暑月傷寒。癥雖少見不可不詳辨而妄投湯藥也。又腹痛嘔瀉為冒暑,宜涼解清利。四肢困倦不思飲食。為熱傷元氣,宜補。忽然昏仆不省人事為
暑風,宜清涼。而勿加風經(jīng)藥。不可一概從中暑治也。
中暑方:蒜頭二個研碎 取路上熱土日曬凈處,若淤泥不可用 攪新汲井水調勻服一碗甚效。
又方:黑麻炒 井水濾汁灌下即愈。
又方:
扁豆葉搗汁飲亦效。
又方:
滑石六兩飛 生甘草一兩 辰砂三錢飛 共研細末和勻。每服三錢 涼水調下。名曰
益元散。治伏暑瀉泄煩渴暑極。宜預服此。
傷暑中熱
傷暑出丹。凡暑月身熱昏沉,未明癥候?质浅龅。法以生
白扁豆數(shù)粒食之。如不腥吐,則以生扁豆水泡濕研汁一小杯。調水一盞服之愈。 中熱救法。中熱者動而得之。如行人酷日趕程,農(nóng)人炎天勞力。以致津竭汗盡 卒然昏倒名為中熱。亦名中暍。切不可誤食冷水及受寒涼蓋得冷則不可救。法宜用熱土搓碎調勻。涂圍肚臍外。使數(shù)人共尿其中。令溫氣入腹。久之自愈。此為道途倉猝無措者設。若可辦熱湯處。則用布蘸熱湯,更換熨之。熨臍與臍下三寸為要。醒后仍忌飲冷水。飲之復死。
又服方:皂角燒存性 生甘草各一錢 共為末。溫水調灌。如無藥處則用生姜汁或蒜汁一酒杯沖童便或熱湯一大杯灌之。無有不愈者。
生姜飲。凡中熱中暑霍亂中風中痰中氣數(shù)癥。俱宜用生老姜搗自然汁一鐘和童便一大鐘灌服。無藥處為簡便方。即有痰亦必如此方妥效。
中暑干霍亂方:用
吳萸一錢
木瓜一錢
食鹽五分 水二茶甌溫服。
---霍亂
得吐瀉者名霍亂。其病輕2不得吐瀉者,名干霍亂。其病危欲吐瀉不瀉,心腹脹痛、煩悶欲死、治不得法,皆能殺人。凡遇此癥斷不可與谷食。即米湯亦不可飲。一入口即不救。須俟愈后平定久久方可進食些少,亦不宜多。
腹中絞痛無論干濕霍亂:食鹽一撮放刀口上燒紅以陰陽水一鐘沖服。服后腹痛漸止、再服
藿香正氣散全愈。若無醫(yī)藥處則有一極效法。用鋒利碎磁片刺破少商穴 委中穴 二處,使出紫血。即時全愈。萬試萬靈。少商穴在大指頭刺法詳見中風門。委中穴在腿灣須手蘸溫水拍打,打出紫紅紋是也。
治痧脹腹痛方。凡痧脹夏月多患此癥,面色紫赤腹痛難忍。若飲熱湯便不可救。即溫湯亦忌。凡遇此癥速取生黃豆咀嚼咽下。約數(shù)口其痛立止。平人食生豆。最引惡心。只有痧脹人食之反覺甘甜。不知腥氣。此方即可醫(yī)病。亦可辨病。真奇方也。(種福堂方)
華元化仙師危病方治霍亂神效。白礬為末白滾湯調服。
外治方;魜y吐瀉將死,藥不可下者。用食鹽填滿肚臍。于鹽上置艾丸灸七壯。即愈。
霍亂轉筋:用木瓜煎湯服。外以布蘸熱湯熨之。凡轉筋。男子以手握其陰即愈。女子以手牽其乳向兩邊即愈。
急治方。霍亂吐瀉轉筋。鍋底煤 灶額上煤各五分 用百沸湯沖一盞。急攪數(shù)十下。以碗蓋之。稍定通口吞二三口立愈。以后戒食烏魚。
治干霍亂方。只一樣腹痛。絞痛不可忍者。切不可吃藥。并熱湯水。一吃即死。將冷水調食鹽吃下。吐則再吃。多吃多吐。則邪散而愈。(種福堂選方)
絞腸痧。腸肚絞痛上不得吐下不得瀉。用食鹽一兩炒赤泡滾水和童便服。(達生篇方)
霍亂吐瀉方(百一選方):藿
香葉五錢 廣陳皮五錢 水二鐘煎一鐘。溫服。垂死者服之回生。又應驗集用。黃土澄水服。又陰陽水服即安。又平和學鄭揚休老師方用
木鱉子三個置新瓦上焙干去殼用紅紙包裹數(shù)重搗去油。油須去極凈。
母丁香二十個同研勻。若無母丁香,公者亦可用。以上二味用好
燒酒二三匙拌勻。鐵勺上烘微熱。置臍窩用膏藥一貼蓋上一時辰即止。不拘男婦小兒。先吐后瀉先瀉后吐。皆可用。俱無不立效。
---
痢疾 痢疾多起于暑天之郁熱。而又感以水濕雨露之氣。紅白相間如血如膿甚者如屋漏水,如魚凍水里急厚重,崩追瘀痛。欲下而不能。欲不下而不得。一日夜數(shù)十次。甚至百余次。氣息奄奄。坐以待斃。此痢之概也。若驟止其邪。則死生頃刻。若不止其邪。則危絕如縷、欲補氣而邪氣轉加。欲清火則則下行更甚。此時惟有因勢利導之方可行;蛞扇艘
氣血虛敗,更加利導。恐其難堪不知邪氣一刻不去則正氣一刻不安。古人治痢無止法。信不誣也。方用:
白芍三兩
當歸三兩
蘿卜子一兩 枳殼三錢面炒
車前子三錢
檳榔三錢 甘草三錢 右水煎服。一劑即止。兩劑全安?娠嬍骋印4朔街婷。全在重用歸芍。蓋水瀉忌當歸之滑。而痢疾則正喜其滑也。
芍藥之酸以平肝木,使木不敢侮脾土。又有枳殼檳榔消逐其濕熱之邪。又加車前子分利其水濕。而又不耗其真陰之水。所以功勝于
茯苓也。又奇其蘿卜子一味,蓋蘿卜子味辣而能逐邪去濕。又能通達上下消食利氣。使氣行于血分之中。助歸芍以生新血。而祛蕩其敗污也。少加甘草以和中。則無迫烈之患。此奏功之神奇實有妙理耳。
經(jīng)年不愈者名休息痢。用
虎骨炙焦搗末米湯煎服二錢,每日三服。又抱退
雞子殼。。研極細末。每用一分白滾湯調下。
飲食不下者名禁口痢。用
五谷蟲于流水處洗極凈瓦上焙干為末。每服一二匙米湯或黃糖湯調下。便能思食。大有奇功。如湯水皆不能下。則用蘿卜切片,蘸蜜入口含化之咽汁味淡再換。久則自然思食。再進稀粥則下咽矣。
痢疾奇方不拘紅白久近皆治。有患痢日夜不止越二十八日夜不能睡。用此一服即安。三服全愈。蘿卜搗取自然汁二杯 老姜自然汁半杯 生蜂蜜一酒杯 細茶舊的濃煎一杯。和勻服。如無生蘿卜多用蘿卜子。冷水浸過搗取汁亦可。
又方:黃花地丁搗取自然汁一酒杯加蜂蜜少許服之神效。(香祖筆記)
人參黃連湯(陳瓊芳先生方)治禁口痢胃口熱甚者:人參一錢 黃連一錢 煎湯時時呷之。若吐再飲下咽自安。又用
田螺搗涂臍中引熱下行。
按人參黃連湯,治久痢禁口及產(chǎn)婦患痢為更效。若初起熱甚,當先用它方。以衰其氣然后用之。
治痢方(海上奇方):用鹽三錢鼎內炒極紅,右手拿水一碗左手拿陳茶三錢 水茶齊下即撈起用碗蓋著即吃下立愈 。
治禁口痢危重者(達生篇方)盧先生傳。
王瓜藤連葉要經(jīng)霜者。取來陰干燒灰存性。調香油如膏。納臍中一頓時即效。
治禁痢法:用大
粉草二兩將竹筒一個兩頭留節(jié)放甘草入筒。外邊箍合,以泥封之。入糞坑內浸七七四十九天取出曬干。待用。每用一錢煎服。立效。五月五日制更妙。此方愚誤服人言諸毒及痘麻毒重者亦可通用。(人言信石也)
---瀉泄
瀉泄初起神效方(驗方錄要):細陳茶一錢 核
桃五個燒枯 生姜二錢 紅砂糖三錢 右用水二碗煎八分。清晨服。
久泄丸(驗方錄要)治一切久瀉諸藥無效,服一劑即止。
黃丹一兩水飛 枯礬一兩
黃蠟一兩 用銅瓢溶化投入丹礬二味趁熱為丸。如黃豆大。每服只用二丸開水送服。
瀉泄不止方(傳家寶方)夏季暑熱因多食瓜果致成瀉泄者。用
橘餅切片開水沖服。神效。
脾瀉方(傳家寶方)用炒米碾末篩過紅糖開水調干些吃半飽切勿飲茶湯。饑再吃。最止瀉健脾。
虛弱瀉(壽世簡便方)此方已驗。色甚白服
香連丸無效者。宜食雞。并雞湯煮食物食之。立愈。
治暑瀉濕瀉方(出原始)
白術 車前子各等分炒為末空心開水調下二三錢立效。
治腹脹日夜吐瀉諸藥不效。此
氣脫也。用
益智仁一兩 濃煎湯飲之立愈。
立止水瀉方(壽世簡便方)車前子
澤瀉各一錢 厚樸一錢二分姜汁炒 共為末開水調服。
又方:龍眼干七枚 每枚針七孔煎茶服即愈。(已驗)
椒樸丸。治脾胃虛冷歲久不思飲食或發(fā)虛腫或日漸羸瘦,四肢衰倦吐痢無節(jié)。一應脾虛候狀皆可服。(蘇枕良方):
漢椒去目 厚樸
茴香 青鹽 右各三兩以水二升煮令干焙燥研為細末。面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四丸空心溫水服。
及鹽湯下。病深者日三服。余表徐君病脾年通身黃腫不能起。全不嗜食。日遣良醫(yī)治之不效。后有傅主簿傳此方。服十許日漸安。自此常服。肌膚充實。嗜飲食。年六十余日行數(shù)十里,強力如少年。椒樸丸博濟集方及諸集中多載有加
附子者。有加姜皮者。皆不快捷。此方得其精要。與病相當如神。慎勿增他藥以致不驗。(東坡志)
暴下方(蘇枕良方)用車前子為末米飲下二錢。此藥利水道而不動氣。水道利則清濁分糓臓自止矣。
健脾散。治胃
泄瀉老人臓泄更效。
烏頭炮三分 厚樸姜汁炙 甘草 炮
干姜以上各二分 右服一錢 水三合生姜三片 煎至二合熱服。并二服止。予家常貯此藥 治脾泄極驗。(沈存中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