脹者,心腹脹滿。實(shí)者脹起于驟然,便實(shí),脈滑而實(shí),宜散之,消導(dǎo)之,攻下之;虛者脹成于積漸,小便利,大便滑,脈澀小虛微,病在中焦,以參、術(shù)補(bǔ)之;病在下焦,以桂、附、吳萸溫之,或兼行滯之品,而標(biāo)本并治,亦有與腫癥相兼者,當(dāng)參看腫癥辨癥法。
脹而屬熱,脈實(shí)而滑者,廓清飲主之。
廓清飲
枳殼(二錢) 姜樸(一錢五分) 大腹皮(一錢) 茯苓(二錢) 白芥子(五七分或一二錢)萊菔子(生搗一錢,如中不甚脹,能食者,不必用) 澤瀉(一二錢) 陳皮(一錢)
水煎服。
脹而屬寒者,胃苓湯主之。兼小便不利者,四苓散以蒜為丸主之。(二方見腫癥)
脹而屬七情所致者,宜四七湯主之,逍遙散亦主之。
四七湯
半夏(三錢) 茯苓(三錢) 濃樸(二錢) 蘇葉(一錢) 生姜(三片)
水煎服。
此方妙在紫蘇葉一味。辛以散結(jié),香以醒脾,而順氣消脹行水,乃其余事。
逍遙散(方見《時(shí)方》)
此癥宜加半夏二錢,以降逆氣;加生麥芽二錢,以達(dá)肝氣。蓋麥先春而萌芽,得春生之氣最早也。
脹而屬虛者,脈微弱細(xì)小,喜摩按,二便利,氣衰言微,宜六君子湯、理中湯合八味丸服之。
單腹脹,死癥也;蚯嗄陦呀。鹩隗E然,若心下堅(jiān)大如盤者,以《金匱》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xì)辛湯,直搗其痰水氣血之巢穴。嗣以枳術(shù)散消補(bǔ)并施,可救十中之一。然此猶實(shí)癥m.f1411.cn/shiti/也。若虛癥難治,攻之則速其危,補(bǔ)之愈增其脹。
余家傳有消鼓丹,加白術(shù)一兩,試用四五劑,不增脹,方可議治。但消鼓丹方中陽起石無真,硫黃非從倭來,亦不能效,故方亦不列。又名鼓脹,以外實(shí)中空,其狀如鼓也。又名蠱脹,《易》曰,蠱,壞極而有事也。人病蠱者,脾土敗壞,身不即死,復(fù)有事也,事猶病也。
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xì)辛湯(方見《金匱》)
枳術(shù)散(方見《金m.f1411.cn/qixie/匱》)
白術(shù)(四兩) 枳實(shí)(二兩)
研末,每服三錢,谷芽湯送下。
喜浮大,忌虛小。余參看腫癥脈。
治五臌神方。
蘿卜子(四兩,用巴豆十六粒同炒) 牙皂(一兩五錢,煨,去弦) 沉香(五錢) 枳殼(四兩,火酒煮,切片,炒) 大黃(一兩,酒,焙) 琥珀(一兩)
上共為末,每服一錢。隨病輕重加減,雞鳴時(shí)溫酒送下。姜湯下亦可,后服《金匱》腎氣丸,調(diào)理收功。
蕉扇千金滑石散
治水臌。
陳巴蕉扇(去筋,燒灰存性,五分) 千金子(去油,殼,一分五厘) 滑石(二分)
共為細(xì)末。以腐皮包,滾水送下,一服痊愈。
黃牛糞散
治臌脹。
用四五月時(shí)黃牛糞陰干,微炒黃香,為末,每服一兩。煎半時(shí),濾清服之,不過三服即愈。
治中滿臌脹。
陳葫蘆(一個(gè),要三四年者佳) 糯米(一斗)
作酒待熟,用葫蘆瓢于炭上炙熱,入酒浸之,如此五六次。將瓢燒灰存性,為細(xì)末,每服三錢酒下。
治臌脹。
雄豬肚子(一個(gè)) 大蒜(四兩) 檳榔(研末) 砂仁(研末,各三錢) 木香(二錢)
砂鍋內(nèi)用河水煮熟,空心服豬肚,立效。
治肝氣脹。
烏梅(三個(gè)) 鮮橘葉(三錢) 青鹽(三分) 川椒(二錢)
水煎,空心服。
蛤蟆砂仁散
治氣臌。
將大蛤蟆一只破開,用大砂仁填滿腹中,黃泥封固,炭上 紅,冷定去泥研末。陳皮湯調(diào)服,放屁即愈。
蘿卜砂仁散
治氣臌氣脹。
蘿卜子二兩搗研,以水濾汁。用砂仁一兩,浸一夜,炒干。又浸又曬,凡七次,為末。
每米湯送下一錢。
田螺解脹敷臍方(俱見《種福堂》)
治一切臌脹,肚飽發(fā)虛。
大田螺(一個(gè)) 雄黃(一錢) 甘遂末(一錢) 麝香(一分)
先將藥末用田螺搗如泥,以麝置臍,放藥臍上,以物覆之,束好。待小便大通,去之。重者用此相兼,小便大通,病即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