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xué)考研
醫(yī)學(xué)論文
醫(yī)學(xué)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shù)語標(biāo)準(zhǔn)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yīng)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xué)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xué)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教程 > 正文:醫(yī)學(xué)正傳 26 肺臟門 上課筆記
    

醫(yī)學(xué)正傳教程:26 肺臟門

總論夫肺主魄。魄臟者任物之精也。為上將軍。使在上行。所以肺為五臟之華蓋。并精出入 謂之魄。魄者肺之藏也。鼻者肺之官。肺氣通于鼻。鼻和則能知香臭矣。循環(huán)紫宮。上出于頰。候于鼻下。而下覆乎諸臟。榮華于發(fā)。外主氣。內(nèi)主胸。與乳相當(dāng)。左乳庚。右乳辛。肺重三斤三…

總論

夫肺主魄。魄臟者任物之精也。為上將軍。使在上行。所以肺為五臟之華蓋。并精出入 謂之魄。魄者肺之藏也。鼻者肺之官。肺氣通于鼻。鼻和則能知香臭矣。循環(huán)紫宮。上出于頰。候于鼻下。而下覆乎諸臟。榮華于發(fā)。外主氣。內(nèi)主胸。與乳相當(dāng)。左乳庚。右乳辛。肺重三斤三兩。六葉兩耳。凡八葉。有十四童子七女子守之。神名鴻。主藏魄。號為魄臟。隨節(jié)應(yīng)會。故云肺臟氣。氣舍魄。在氣為咳。在液為涕。肺氣虛則鼻息利。少。氣實則喘喝。胸憑仰息。肺氣虛則夢見白物。見人斬血藉藉。得其時則夢見兵戰(zhàn)。肺氣盛則夢恐懼哭泣。厥氣客于肺。則夢飛揚見金鐵之器奇物。

凡肺臟象金。與大腸合為腑。其經(jīng)手太陰。與陽明為表里。其脈浮。相于季夏。王于秋。秋時萬物之所終。宿葉落柯。萋萋枝條。其KT 然獨在。其脈為微浮。衛(wèi)氣遲。榮氣數(shù)。數(shù)則在上。遲則在下。故名曰毛。陽當(dāng)陷而不陷。陰當(dāng)升而不升。為邪所中。陽中邪則卷。陰中邪則緊。卷則惡寒。緊則為 。寒 相博。故名曰瘧。弱則發(fā)熱。浮乃來出。旦中旦發(fā)。暮中焦有惡則見。有善則匿。陽氣下陷。陰氣則溫。陽反在下。陰反在巔。故名曰長而且留。秋脈如浮。秋脈肺也。西方金也。萬物之所以收成也。故其氣來輕虛而浮。來急去散故曰浮。反此者病。何如而反。其氣來毛而中央堅兩傍虛。此謂太過。病在外。其氣來毛而微。此謂不及。病在中。太過。則令人氣逆而背痛慍慍然。不及。則令人喘。呼吸少氣而咳。上氣見血。下聞病音。

凡肺脈來厭厭聶聶如落榆莢。曰肺平。秋以胃氣為本。肺脈來不上不下。如循雞羽。曰 肺病。肺脈來如物之浮如風(fēng)吹毛。曰肺死。真肺脈至大而虛。如以毛羽中人膚。色白赤不澤。 毛 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無胃曰死。毛而有弦曰春病。弦甚曰今病。 肺藏氣。氣舍魄。喜樂無極則傷魄。魄傷則狂?裾咭獠淮嫒。皮革焦。毛悴色夭死于 夏。 手太陰氣絕則皮毛焦。太陰者。行氣溫皮毛者也。氣弗營則皮毛焦。皮毛焦則津液去。 津液去則皮節(jié)傷。皮節(jié)傷者則爪枯毛折。毛折者則氣先死。丙篤丁死;饎俳鹨。 肺死臟。浮之虛。按之弱如蔥葉下無根者死。秋金肺旺。其脈微澀而短曰平。反得大而緩者。是脾之乘肺。母之歸子。為虛邪。雖病易治。反得沉濡而滑者。是腎之乘肺。子之乘 母。為實邪。雖病自愈。反得浮大而洪者。是心之乘肺;鹬私馂橘\邪。大逆。十死不治。 反 右手關(guān)前寸口陰絕者。無肺脈也?喽虤饪饶。喉中塞噫逆。刺手陽明治陽。右手關(guān)前 寸口陰實者肺實也?嗌贇狻P刂袧M膨膨與肩相引。刺手太陰。治陰。 肺脈來泛泛輕如微風(fēng)吹鳥背上毛。再至曰平。三至曰離經(jīng)病。四至脫精。五至死。六至 命盡。手太陰脈也。 肺脈急甚為癲疾。微急為肺寒熱怠惰。咳唾血。痛引腰背胸。若鼻息肉不通。緩甚為多 汗。微緩為痿漏風(fēng)。頭以下汗出不可止。大甚為脛腫。微大為肺痹。引胸背起腰內(nèi)。小甚為 飧泄。微小為消痹;鯙橄①S上氣。微滑為上下出血。澀甚為嘔血。微澀為鼠 。在頸肢 腋之間。下不勝其上。其能喜酸。 肺脈搏堅而長。當(dāng)病唾血。其濡而散者。當(dāng)病漏汗。至今不復(fù)散發(fā)。 白脈之至也喘而浮。上虛下實。驚有積氣在胸中。喘而虛。名曰肺痹寒熱。得之醉而使內(nèi)也。黃帝問曰:經(jīng)脈十二而手太陰之脈獨動不休何也(手太陰在寸口中)。岐伯對曰。足陽明胃脈也。胃者五臟六腑之海(胃脈在足趺上。大趾間上行三寸。骨解中是。)其精氣上注于肺。 肺氣從太陰而行之。其行之也。以息往來。故人一呼脈再動。一吸脈亦再動。呼吸不已。脈動不止。

黃帝問曰:氣口何以獨為五臟主。岐伯曰:胃者水谷之海。六腑胃居其大。五味入于口。藏于胃。以養(yǎng)五臟氣。氣口者太陰是也。臟腑之氣味。皆出于胃。變見于氣口。氣口屬腑臟主。即呼寸口者也。

曰:肺有病則鼻口張。實熱則喘逆。胸憑仰息。其陽氣壯則夢恐懼等。虛寒則咳息 下利少氣。其陰氣壯則夢涉水等。 肺在聲為哭。在變動為咳。在志為憂。憂傷肺。精氣并于肺則悲。味主秋。結(jié)滿而血者 病在胸。及以飲食不節(jié)得病者。取之合。故命曰味主合。 病先發(fā)于肺喘咳。三日之肝。脅痛支滿。一日之脾。閉塞不通。身痛體重。五日之胃。 腹脹。十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日出。病在肺。下晡慧。日中甚。夜半靜。 假令肺病南行。若食馬肉獐肉得之。不者當(dāng)以夏時發(fā)。得病以丙丁日也。宜服赤藥。 凡肺病之狀。必喘咳逆氣。肩息背痛。汗出。尻陰股膝攣。髀 足皆痛。虛則少氣不能報息。耳聾嗌干。取其經(jīng)手太陰。足太陽之外。厥陰內(nèi)。少陰血者。 肺脈。沉之而數(shù)。浮之而喘?嘞聪春疅。腹?jié)M腸中熱。小便赤。肩背痛。從腰以上汗 出。得之房內(nèi)汗出當(dāng)風(fēng)。 肺病其色白。身體但寒無熱。時時咳。其脈微遲為可治。宜服五味子大補肺湯瀉肺散。 春當(dāng)刺少商。夏刺魚際。皆瀉之。季夏刺太淵。秋刺經(jīng)渠。冬刺尺澤。皆補之。又當(dāng)灸膻中百壯。背第三椎二十五壯。 邪在肺則皮膚痛。發(fā)寒熱。上氣。氣喘汗出。咳動肩背。取之膺中外 。背第三椎之旁。 以形寒寒飲則傷肺。以其兩寒相感。中外皆傷。故氣逆而上行。肺傷其人勞倦則咳唾血。 其脈細(xì)緊浮數(shù)皆吐血。此為躁擾嗔怒得上。肺傷氣壅所致也。 肺中風(fēng)者。口燥而喘。身運而重。冒而腫脹。肺中寒者。其人唾濁涕。肺水者。其人身 體腫而小便難。時時大便鴨溏。肺脹者。虛而滿喘咳。目如脫狀。其脈浮大。 趺陽脈浮緩。少陽脈微緊。微為血虛。緊為微寒。此為鼠乳。 診得肺積脈浮。而手按之辟易。脅下時時痛逆。背相引痛。少氣善忘。目瞑。結(jié)。皮 膚寒。秋愈夏劇。主皮中時痛如虱緣之狀。甚者如針刺之狀。時癢。色白也。 肺病。身當(dāng)有熱。咳嗽短氣。吐出膿血。其脈當(dāng)短澀。今反浮大。其色當(dāng)白。而反赤者。 此 商音。人者主肺聲也。肺聲哭。其音磬。其志藥。其經(jīng)手太陰。厥逆陽明。則榮衛(wèi)不通。 陰陽反祚。陽氣內(nèi)系。陰氣外傷。傷則寒。寒則虛。則厲風(fēng)所中。噓吸戰(zhàn)掉。語聲嘶塞而散 下。氣息短憊。四肢僻弱。面色青白。遺失便利。甚則不可治。依源麻黃續(xù)命湯主之。 又言音喘急。短氣好唾。此為火克金。陽系陰。陰氣沉。陽氣升。升則實。實則熱。熱 則狂?駝t閉眼悸言。非常所說?诔喽鴱垺o嫙o時度。此熱傷肺。肺化為血。不治。若面 赤而鼻不欹可治也。 白為肺。肺合皮。白如豕膏者吉。肺主鼻。鼻是肺之余。其人金形。相比于上商。白色。 小頭方面。小肩背。小腹。小手足。發(fā)動身輕。精瘦急。心靜悍。性喜為吏。耐秋冬。不耐 春夏。春夏感而生病。主手太陰廉廉然。肩膺濃薄正疏則肺應(yīng)之。正白色小理者則肺小。小 則少飲。不病喘喝。粗理者則肺大。大則虛。虛則寒。喘鳴。多飲善病。胸喉痹逆氣。巨肩 反膺陷喉者則肺高。高則實。實則熱。上氣肩急咳逆。合腋張脅者則肺下。下則逼賁迫肝。 善脅下痛。鼻寒或壅而涕生息肉。好肩背濃者則肺堅。堅則不病咳上氣。肩背薄者則肺脆。 脆則易傷于熱。喘息鼻衄。肩膺好者則肺端正。端正則和利難傷。膺偏 者則肺偏傾。偏傾 則病胸偏痛。鼻亦偏疾。凡人分部陷起者。必有病生。大腸陽明為肺之部。而藏氣通于內(nèi)。 外部亦隨而應(yīng)之。沉濁為內(nèi)。浮清為外。若外病內(nèi)入。則所部起。內(nèi)病里出。則所部陷。外 入。前治陽后治陰。內(nèi)出。前治陰后治陽。實瀉虛補。陽主外。陰主內(nèi)。凡人死生休否。則藏神前變形于外。人肺前病。鼻則為之孔開焦枯。若肺前死。鼻則為之梁折孔閉。青黑色。 若天中等分。墓色應(yīng)之必死不治?瓷顪\。斟酌賒促。遠(yuǎn)不出一年。促不延時月。肺疾少 愈而卒死。何以知之?曰赤黑如拇指。 點見顏頰上。此必卒死。肺絕三日死。何以知之?口張但氣出而不還。面白目青。是謂亂經(jīng)。飲酒當(dāng)風(fēng)。風(fēng)入肺經(jīng)。膽氣妄泄。目則為青。 雖有天救。不可復(fù)生。面黃目白。如枯骨死。吉兇之色。在于分部順。順面見赤白入鼻。必 病不出其年。若年上不應(yīng)。三年之中禍必應(yīng)也。 秋金肺。脈色白。主手太陰脈也。秋取經(jīng) 。秋者金始治。肺將收殺。金將勝火。陽氣 在合。陰氣初勝。濕氣及體。陰氣未勝。未能深入。故取 以瀉陰邪。取合以虛陽邪。陽氣 始衰。故取于合。其脈本在寸口之中。掌后兩筋間二寸中。應(yīng)在腋下動脈。其脈根于太倉。 太倉在臍上三寸一分是也。 秋三月者主肺大腸。白氣貍病也。其源從太陽系手太陰。太陰受yin邪之氣。則經(jīng)絡(luò)壅滯。 毛 損肺傷氣。暴咳嘔逆。若臟實則為陽毒所損。體熱生班。氣喘引飲。故曰白氣貍病也。 扁鵲云。灸心肺二俞。主治丹毒白貍病。當(dāng)依源為療。調(diào)其陽。理其陰。則臟腑之病不 生矣。 夫六極者。天氣通于肺。地氣通于嗌。風(fēng)氣應(yīng)于肝。雷氣動于心。谷氣感于脾(谷素問 作谷)。雨氣潤于腎。六經(jīng)為川。腸胃為海。九竅為水注之氣。所以竅應(yīng)于五臟。五臟邪傷。 則


肺實(附論)

夫右手寸口以前脈陰實者。手太陰經(jīng)也。蓋肺實則生熱。熱則陽氣盛。病苦肺脹。汗出 若露。上氣喘逆。咽中塞如欲嘔狀。胸中滿膨膨與肩相引。名曰肺實熱也。 扁鵲云。肺實熱則喘逆。胸憑仰息。咽中不利。手太陰經(jīng)為熱氣所加。故為肺實之病。 甚則口赤鼻張。引飲無度。與背生瘡。以至股陰膝 脛皆痛。 右手寸口氣口以前脈陰陽俱實者。手太陰與陽經(jīng)俱實也。病苦頭痛目眩。驚狂。喉痹痛。 手

煮散方 治肺與大腸俱實。令人氣憑滿。

茯苓 麻黃(各六錢) 黃 大青 桂心(各三錢) 細(xì)辛 杏仁(各五錢) 石膏(二兩) 丹 包裹, 以井花水一升五合。煮取七合為一服。日再。

瀉肺散 治酒客勞倦;蚝钩霎(dāng)風(fēng)。喜怒氣舍于肺。面目黃腫。起即頭眩。咳逆上氣。時忽 五味子 百部(各二兩半) 茯苓 附子 蓯蓉 當(dāng)歸 石斛 遠(yuǎn)志 續(xù)斷(各一兩) 細(xì)辛甘草(各七分) 防風(fēng) 蜀椒 紫菀 桂心 款冬花 干(各一兩半) 仁(六十 枚) 杏仁(三十枚) 上搗篩。以酒煎服。方寸匕。早午晚。日三服后。稍加二匕。

黃 煮散 治肺氣盛實。其氣上蒸發(fā)多痰。心胸?zé)┰辍M┭?p>黃 (銼) 桑根白皮(銼) 杏仁(去皮尖雙仁炒) 紫菀(去苗土) 貝母(去心) 黃芩 (去黑心) 麻黃(去根節(jié)) 麥門冬(去心焙) 升麻 羌活(去蘆頭) 蛤蚧(酥炙各一分) 胡 黃連(一錢) 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生姜一大片拍碎。煎至九分去滓食后臨臥溫服。 若人

天門冬 治肺熱實咳嗽。涕唾稠粘。氣促急。不思食。

生天門冬(二兩去心以水一升煮爛候水盡細(xì)研) 紫菀(去土一兩) 貝母(去心三兩) 桔 梗白茯苓(去黑皮) 桑白皮根(銼) 木通(銼各一兩半) 白蜜(二兩) 土酥(一兩) 生地黃汁(四合) 汁 生麥門冬汁(各三合)
上為末。先下地黃、麥門冬、藕汁。煎五六 沸。 次下天門冬并蜜。煎五六沸。次下紫菀等末攪勻。次下酥。慢火煎攪如餳。傾于盒中待凝。 每服一匙。食后夜臥細(xì)細(xì)咽之。日三五服。

清肺飲 治渴而小便閉。邪熱在氣分也。

茯苓(三錢) 豬苓(三錢) 澤瀉(五錢) 琥珀(半錢) 燈心(二分) 木通(七 分) 通草(二分) 車前草(炒二錢) 醫(yī)學(xué)招聘網(wǎng)瞿麥(半錢) 蓄(七分) 白術(shù)(三錢) 桂(半錢)
上為細(xì)末。 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帶熱服;蜾S如豆。作湯煎服亦可。八正散或五苓散皆得用 之。一方無術(shù)桂。

麻黃引氣湯 治肺勞實。氣喘鼻張。面目苦腫。

麻黃 杏仁 生姜 半夏(各五分) 紫蘇(四分) 白前(亦作白術(shù)) 細(xì)辛 桂心 (各三 兩) 橘皮(二分) 石膏(八兩) 竹葉(切一升) 上羅勻。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 分三 服。

龍腦 治胸中郁熱肺喘嗽?诔艉硇。或口甜。丈夫衄。婦人熱血崩。并皆治之。

龍腦 薄荷(五兩凈葉) 真蒲黃(一兩) 麥門冬(去心二兩) 阿膠(一兩) 甘草(一兩) 人參(一兩) 川當(dāng)歸(一兩半) 黃 (一兩半) 木通(一兩) 生干地黃(三兩) 柴胡(好者 去苗半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病上焦。食后用熱水吞下。微嚼破更 好。病下焦?招姆。小兒加減與之。此藥大有奇效不可盡述。

葉氏清膈丸 治肺氣上壅。氣促迫塞。面赤痰實。咽嗝不利。頭昏目眩。胸背拘急。及治面 人參 赤茯苓 木通 黃耆(蜜炙) 生干地黃 桑白皮(蜜炙) 青皮(去白) 防風(fēng)(去皮) 甘草(炙各一兩) 枳殼(麩炒去瓤) 麥門冬 上為末煉蜜丸彈子大。每一丸。水 七分 煎六分。溫服。食后。日三服。一方作散。用蜜煎服亦得。

天門冬煎 治肺間熱咳喉塞。

天門冬(二兩去心) 麥門冬(二兩去心) 款冬花(一兩) 貝母(一兩) 紫菀(二兩) 茯苓(二兩)升麻(二兩) 生姜汁(三升) 蜜(一升) 酥(一合) 地黃汁(三升) 上 切。以水八 升 一服如彈子丸一枚。含咽。日夜三五丸。忌醋物蕪荑鯉魚等。顏仁楚處傳。

羊角(出千金方)治肺熱喘息。鼻衄血。

羚羊角 玄參 射干 雞蘇 芍藥 升麻 柏皮(各二兩) 生地黃(切一升) 梔子 仁 (四兩) 淡竹茹雞子大一枚) 上羅勻。以水九升。煮三升分三服。須利者。下芒硝二兩。 更煎三沸。

黃芩湯 治肺臟熱實。涕 稠粘。咽喉不利。

黃芩(去黑心) 黃耆(銼) 柴胡(去苗) 秦艽 赤茯苓(去黑皮) 人參 梔子 仁(各一兩) 升麻 地骨皮 甘草(炙銼半兩) 上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 食 后溫服

百部根飲 治肺氣客熱。暴傷風(fēng)寒。因嗽不安。

百部根(一兩半) 天門冬(二兩去心) 紫菀(一兩半) 貝母 干葛 白前 橘皮 (各一兩) 生姜(二兩) 蔥白(切三寸) 豉(三合) 上切。以水六升。煮取六升七合去滓。 分 服三服。疏數(shù)任情。亦可分四服。間食亦得。禁生冷、鯉魚、蒜。

桔梗(楊子建護命方)治肺氣盛實。上焦不通。面目浮腫。大便燥。又治肺氣盛實。痞膈中焦。大腸與肺表里。不能相通。毒熱之氣。上蒸于肺。因而生疾。若肺病診其脈氣脾肺洪 桔梗(炒) 大黃(銼炒) 麻黃(去根節(jié)) 枳殼(去瓤麩炒) 大腹皮(銼) 柴胡(去苗) 杏仁(去皮尖雙仁炒) 羌活(去蘆頭) 木香(各一分) 上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 生姜二 大片拍碎。煎至七分去滓。食后臨臥溫服。

地黃通音散(出千金方)治肺熱。言音喘急短氣。好唾膿血。

生地黃(切二升) 石膏(八兩) 麻黃(五兩) 杏仁(四兩) 升麻 羚羊角 芒 硝(各三 兩) 赤蜜(一升) 淡竹茹(雞子大一團) 上羅勻。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下蜜煮 兩沸。 分三

瀉白湯(出百一方)治大腸實熱腹脹不通。夾臍痛。食不化。喘不能。久喑生瘡。

橘皮 淡竹葉 黃芩 梔子仁 柏皮(炙各一兩半) 茯苓 芒硝(各一兩) 生地黃 (五 兩)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棗煎七分。空心服。

瀉白散(出永類鈐方)治肺臟氣實。心胸壅悶。咳嗽煩喘。大便不利。

桑白皮(炙) 桔梗(去蘆炒銼) 地黃皮(去木) 栝蔞子 半夏(湯泡七次) 升麻杏仁(去皮尖) 甘草(炒各等分) 上羅勻。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 食后溫

二母湯(出永類鈐方)治肺勞實熱。面目苦腫?人源。煩熱頰赤。骨節(jié)多痛。乍寒乍熱 知母 貝母(去心膜) 杏仁(去皮尖炒) 甜葶藶(略炒) 半夏(炮七次) 秦艽 (去蘆) 橘紅(各一兩) 甘草(炙五錢) 上羅勻。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瀉肺大麻仁(出圣惠方)治肺臟氣實。心胸壅悶。咳嗽煩喘。大腸不利。

大麻仁(一兩) 桑根白皮(二分銼) 檳榔(一兩) 天門冬(二分去心) 赤茯苓(三兩) 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 漢防己(三分) 甘草(半兩炙銼) 上搗篩為散。每服三錢。 以水 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炙爆熱面大蒜

麻黃湯 治肺實熱。喘逆胸滿。仰息急氣。

麻黃(去根節(jié)煮掠去沫炒) 半夏(湯洗七遍焙) 桑根白皮(銼各二兩半) 杏仁(去皮尖 雙仁炒三兩) 石膏(碎五兩) 赤茯苓(去黑皮二兩) 紫菀(去土二兩半) 上銼如麻 豆大。 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入生姜半分切。竹葉二七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橘皮湯(出千金方)治肺熱氣上。咳息奔喘。

橘皮 麻黃(各三兩) 柴胡(去苗) 干紫蘇(刪繁作干藍(lán)各二兩) 宿姜 杏仁(各 四兩) 石 瘥。 再服兩劑。

人參丸 治肺氣上攻。鼻塞不通。

人參 防風(fēng)(去草) 細(xì)辛 黃 甘菊花 木通 沙參(各半兩)
上為細(xì)末。煉蜜 和丸 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后溫水下。

羚羊湯飲 主肺熱胸背痛。時時干咳。不能食。

羚羊角(屑二兩) 貝母 生姜 茯苓(各三兩) 橘皮 人參 芍藥(各二兩) 上 切。以 水五升。煮取一升八合。去滓。分溫三服。每服如人行八九里久便服。禁生冷、蒜、面、醋。

清氣湯(出千金方)治肺熱飲酒當(dāng)風(fēng)。風(fēng)入肺。膽氣妄泄。目青氣喘。

麻黃(四兩) 甘草 五味子(各三兩)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雙仁炒) 母姜 淡竹 葉(切 一升)

枸杞(出千金方)治肺熱實。凡右手寸口氣口以前脈陰實者?嗝浐钩。氣喘逆。咽中塞 枸杞根皮(銼炒) 石膏(碎各四兩)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 白前(各二兩半) 杏仁(去皮尖雙仁炒一兩半) 白術(shù)(二兩半) 上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入蜜 半 匙。再煎令沸。食后溫服。日三。

人參湯 療肺客熱。并肝心家氣。

桂心 甘草(炙各三兩) 人參 干姜 防風(fēng)(各一兩) 白術(shù)(一兩) 上切。以水 八升。 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宜溫。忌桃、李、肉、生蔥、海藻菘菜

細(xì)辛湯(出本事方)治肺虛實不調(diào)。鼻塞多涕。咽中有涎而喘。項強筋急或痛。

細(xì)辛 半夏曲 茯苓 桔梗(各四錢) 桂枝(三錢) 甘草(二錢) 上為粗末。每服四 錢。水

瀉肺大黃煎(出圣惠方)治肺臟氣實。心胸?zé)┷?人源。大腸氣滯。

川大黃(二兩銼研微炒) 生地黃汁(三合)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生焙) 枳殼(一兩銼炒微黃去瓤) 牛蒡根汁(二合) 郁李仁(二兩湯浸去皮尖微焙) 上件搗羅為末。 用蜜 四兩。酥二兩。入前二味汁。同入銀鍋內(nèi)。入諸藥末攪令勻。慢火煎令成膏。收于磁合內(nèi)。 每服不計時候。以清粥調(diào)下。

清肺湯(出三因方)治肺實熱。肺壅汗出若露。上氣喘逆。咳嗽。咽中塞如嘔狀。短氣。客 薏苡仁 防己 杏仁 冬瓜子仁(各三分) 雞子白皮(一分)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 先 以石韋切半握。水二盞煎盞半。入藥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服。

地黃麥門冬煎 主肺氣熱兼咳嗽。

生地黃汁(三升) 生姜汁(一合) 酥(二合) 麥門冬汁(三升) 白蜜(二合) 上 先煎地黃、麥門冬、姜汁等。三分可減一分。納酥、蜜煎如餳。納貝母末八分。紫菀末四分。攪令 調(diào)。一服一匙。日二服。夜二服。忌蕪荑。

瀉肺散(出圣惠方)治肺臟氣實。上焦痰滯。不下飲食。

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 旋復(fù)花(半兩) 川芒硝(一兩) 前胡(三分去蘆頭) 川 大黃 (一兩銼微炒)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不計 時候

牽牛子(出圣惠方)治肺臟氣實。胸膈壅滯。大腸不利。

牽牛子(一分生用) 馬牙硝(一兩煉令汁盡) 雞 (半兩生陰干) 甜葶藶(半兩隔紙 炒令紫色) 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 不計時候。以溫酒下三十丸。

葶藶丸(出圣惠方)治肺臟氣實。心胸壅悶?人源。大腸氣滯。

甜葶藶(三分隔紙炒令紫色) 杏仁(二七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牽牛子(一兩微 炒) 漢防己(一兩) 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丸桐子大。 每服 不計時

地骨皮湯 治肺臟實熱。喘促上氣。胸膈不利。煩躁鼻干。

地骨皮(二兩) 桑白皮(銼一兩半) 紫蘇莖葉(一兩) 甘草(炙銼一兩) 上粗 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食后臨臥溫服。

百部湯 治肺臟實熱。喘嗽鼻塞。口干咽痛。

百部 款冬花 杏仁(去皮尖雙仁炒) 甘草(炙銼各一兩) 上搗篩。每服三錢。水 一 盞。入糯米少許。煎七分。溫服。不拘時候。

葶藶丸 治肺熱實喘嗽。

葶藶子(紙上炒一分) 大黃蒸(熟銼一分) 杏仁(二七枚去皮尖雙仁燈上燎熟)
上搗 研為

黃連阿膠丸 治肺熱或咯血。

黃連(凈二兩) 赤茯苓(二兩) 阿膠(炒一兩) 上黃連、茯苓同末。水調(diào)阿膠和。 眾手 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米飲下。黃連、茯苓能除心火。則肺得其清。

大黃五味子丸(出圣惠方)治肺臟氣實。心胸壅悶。咳嗽喘促。大腸氣滯。

五味子(一兩) 川大黃(一兩銼研微炒) 車前子(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末。煉蜜 和搗三 百杵。丸如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湯下三十丸。

治肺久積堅實如鼓。食即吐。臥不安。喘急方。(余居士選奇方) 白術(shù) 防葵(各六分) 郁李仁(八分) 訶子(七分) 茱萸(三分) 杏仁(三分) 大黃 (六分)檳榔(八分) 上羅勻。以水二升。煎白術(shù)、防葵、大黃等至一升。納諸藥更煎至半 升。濾去滓。分作三服。如人行五里久又進服。以泄為度。

治肺臟實熱。相刑于肝。肝即受病。先當(dāng)診其脈氣。若肺脈洪大。宜先服此方。

(楊 子建護 柴胡(去苗) 前胡(去蘆頭) 麻黃(去根) 貝母(去心) 紫菀 桔梗 杏仁(去 尖) 黃芩牡丹皮(去心) 蘇子(以上各一兩) 蒼術(shù)(半分) 上細(xì)搗羅為末。煮散。每服 二錢。 水一盞。生姜一片。同煎取八分。食后。除去滓。熱服。

治遠(yuǎn)年肺氣上攻。喘息急。涕稠粘。胸中痰實。大腑實熱。但喘急時。痰結(jié)氣悶。胸中痞滿 紫蘇(去苗土) 肉桂(去粗皮) 款冬花(各一兩) 麻黃(去根) 杏仁(去尖) 升麻羌活(各一兩) 上細(xì)杵羅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取九分。食后臨臥和滓溫和頓服。大 腑 虛

治肺氣盛實痞隔上焦。不能下生于腎。乏生氣。因而生疾。宜先吃此藥散肺氣。若人腎臟感 麻黃(去根) 杏仁(去尖) 桔梗 紫菀 丹皮(去心) 前胡 柴胡(各去蘆頭) 紫蘇 子(各一分) 枳殼(只使青三銖) 上杵細(xì)搗羅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姜二片。煎 取八 分


肺虛(附論)

夫右手寸口氣口以前脈陰虛者。手太陰經(jīng)也。名曰肺虛冷。蓋虛則生寒。寒則陰氣盛。 陰氣盛則聲嘶。語言用力。顫掉緩弱。少氣不足。咽中干。無津液。寒虛乏氣?植啦粯贰 咳嗽及喘。鼻有清涕。皮毛焦枯。診其脈沉緩。此是肺虛之候。虛則宜補也。 夫臟腑之精華。皆上注于肺。肺主于氣。氣為衛(wèi)。流行于諸陽之經(jīng)。榮華于皮毛。若其 氣不足。則胸膈短氣。咽中閉塞?饶嫣低。寒從背起?谥腥绾UZ言失聲。皮毛萎 落。皆肺不足之候也。右手寸口氣口以前。脈陰陽俱虛者。手太陰與手陽明經(jīng)俱虛也。病苦 耳鳴嘈嘈。時妄見光明。情中不樂;蛉缈植。肺與太陽俱虛也。

通音散(出千金方)治肺虛寒冷。聲嘶傷。語言用力。戰(zhàn)掉緩弱。虛瘠。風(fēng)入肺。

防風(fēng) 獨活秦椒 干姜 黃 (各四十二銖) 天雄 麻黃 五味子 山茱萸 甘草(各三十七銖) 秦艽 桂心 薯蕷 杜仲 人參 細(xì)辛 防己(各三十銖) 甘菊花 紫 菀(各一十四銖) 貫眾(三枚) 附子(七分) 上藥搗篩。以酒服。方寸匕早晚。日二 服。一方

補傷散(千金方)治肺傷善泄咳。善驚恐。不能動筋。不可以遠(yuǎn)行。膝不可久立。汗出。鼻干少氣。喜悲。心下急痛。痛引胸中。臥不安席。忽忽常喜夢。小便赤黃。目不遠(yuǎn)視。唾血 天門冬(一升) 防風(fēng) 澤瀉 人參 阿膠 栝蔞根 前胡 芍藥 白蘞(各一兩) 干姜 大豆卷(各二兩) 紫菀 石膏 桂心 白術(shù)(各四兩) 干地黃 甘草 薯蕷 當(dāng)歸(各二兩 半)

鐘乳黃 湯(出千金方)治肺氣不足。逆滿上氣。咽中悶塞短氣。寒從背起?谥腥绾 黃 (五兩) 甘草 鐘乳 人參(各二兩) 干地黃 桂心 茯苓 白石英 桑白皮 濃樸干姜 紫菀 橘皮 當(dāng)歸 五味子 遠(yuǎn)志 麥門冬(各三兩) 大棗(二十枚) 上羅 勻。 以水一斗四升。煮取四升。分五服。日三夜二。

大阿膠丸 治肺有熱。或因勞叫怒。肺胃致傷。嗽中有血。

葶藶(二兩炒) 人參(去蘆) 遠(yuǎn)志(去心) 防風(fēng) 白茯苓(去皮) 貝母(炒) 阿 膠五味子 熟地黃(洗) 杏仁(湯浸去皮尖) 山藥(各一兩) 丹參 麥門冬 杜仲(去皮銼炒令 黑) 柏子仁 甘草(炙) 百部(炙各五兩)
上為末。蜜丸如彈子大。瓷器收勿泄氣。 每服 一盞。研化煎六分。食后臨臥溫服。日二三服。張氏方無丹參、遠(yuǎn)志、防風(fēng)、葶藶、五味子。 加川芎、當(dāng)歸、細(xì)辛各半兩。通前十七味為末。蜜丸彈子大。(此病得之或因寒。治應(yīng)斟酌 損益。

濃樸湯(出千金方)治肺勞氣虛。冷痰 水氣。晝夜不得臥。頭不得近枕。上氣胸滿。喘 濃樸 麻黃 桂心 黃芩 石膏 大戟 橘皮(各三兩) 枳實 甘草 秦艽 杏仁 茯苓(各三兩) 細(xì)辛 半夏 生姜(十兩) 大棗(十五枚) 上諸藥以水一斗三升。煮取 四升。 分

紫蘇子湯(出千金方)治肺氣不足?饶嫔蠚。牽繩而坐。吐沫唾血。不能食飲。

蘇子(一升) 桑白皮(五兩) 半夏(六兩) 紫菀 人參 甘草 五味子 杏仁(各 三兩) 款冬花 射干(各一兩) 麻黃 干姜 桂心 細(xì)辛(各一兩半) 上羅勻。以水一斗二升。 煮 取三升半。分五服。日三夜二。

補肺湯 治肺氣不足?饶娑虤。寒從背起?谥腥绾Q哉Z無聲音而渴。舌本干燥。 五味子(一兩) 白茯苓(去黑皮一兩) 白石英 鐘乳(各三兩) 竹葉 橘皮(各二兩) 杏仁(去皮尖雙仁炒研一兩半) 紫菀(去苗土二兩) 桂(去粗皮) 款冬花 紫蘇子(炒) 麥門冬(去心焙各二兩) 上搗篩。與杏仁、白石英、鐘乳通研勻。每服三錢。水二盞。竹茹 彈子大。粳米半匙。姜一大片。棗二枚。同煎至一盞。去滓溫服。日再夜一。

人參益肺湯 治肩背痛。汗出。小便數(shù)而次者。風(fēng)熱乘肺。肺氣郁甚也。當(dāng)瀉風(fēng)熱則愈。

柴胡(一錢) 升麻(一錢) 黃 (一錢) 羌活(一錢) 防風(fēng)(半錢) 陳皮 人參甘草 (各。以水二 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食后。如面色脫。氣短。不可服。

參蘇溫肺湯 治形寒飲冷則傷肺。喘渴煩心。胸滿短氣。不能宣暢。

人參(二兩) 肉桂(二兩) 甘草(一兩) 木香(二兩) 桑白皮(二兩) 陳皮 白術(shù)半夏 (制各二兩) 五味子(二兩) 白茯苓(一兩) 蘇梗葉(二兩) 上件以水一盞半。 生姜三 片。每服五錢。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溫服。如冬寒。每服加不去節(jié)麻黃半錢。先煎去沫。下 諸

麥門冬丸 治肺虛咳嗽氣喘。經(jīng)久即生蟲在肺。令人咳逆氣促。氣膈所致。鐘乳養(yǎng)肺丸 治肺臟虛損?炔灰。漸致羸瘦。

鐘乳粉(一兩) 人參(去蘆頭) 紫菀(去土洗焙) 黃 款冬花(以上各半兩) 桑根白 皮(

補肺白石英散 治肺氣虛。惡寒咳嗽。鼻有清涕。喘息氣微。四肢少力。

白石英(一兩細(xì)研如粉) 五味子(一兩) 麥門冬(三分去心) 干姜(半兩炮制銼) 白茯苓(一兩) 附子(一兩制炮去皮臍)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桂心(一兩) 阿魏(一兩搗碎炒令黃燥) 人參(一兩去蘆頭)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上搗為散。每服三錢。以 水一 中盞。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生冷、油膩等物。

補肺人參散 治肺臟氣虛?人陨倭。言語聲嘶。吃食全少。日漸羸瘦。

人參(一兩去蘆頭) 紫菀(洗去苗土各半兩) 黃 (一兩銼) 鹿角膠(一兩搗研 炒令微黃) 桂心(一兩) 白術(shù)(三兩) 紫蘇莖葉(三分) 五味子(半兩) 熟干地黃(一兩) 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干姜(半兩炮制銼) 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 入 棗

補肺杏仁散(出圣惠方)治肺臟氣虛。傷冷咳嗽。怯寒無力。不思飲食。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桂心(一兩) 濃樸(二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 令香 熟) 人參(一兩去蘆頭) 訶黎勒(一兩煨用皮) 白術(shù)(三分)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干姜(三兩炮制銼)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白茯苓(一兩)
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補肺鐘乳丸(出圣惠方)治肺臟氣虛失聲。胸中痛。喘息鳴。

鐘乳粉(一兩) 麥門冬(三分去心焙) 桂心(一兩) 五味子(一兩) 桑根白皮(半兩銼) 白石英(一兩細(xì)研水飛去) 人參(一兩去蘆頭) 干姜(半兩炮制銼)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 瓤焙) 薯蕷(二分) 白茯苓(三分)
上為末。用棗肉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 以粥 飲下三十丸。

白石英湯(永類鈐方)治肺氣虛弱。惡寒咳嗽。鼻流清涕。喘息氣微。

白石英 細(xì)辛(洗去土) 五味子 陳皮(去白) 鐘乳粉(各兩半) 阿膠(銼蛤粉炒半兩) 紫菀(洗一兩) 桂心(不見火) 人參 甘草(炙各半兩) 上羅勻。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人參茯苓丸 治肺氣虛寒。咳逆不利。少氣。

人參 白茯苓(去黑皮) 白術(shù)(各二兩半) 桂(去粗皮) 干姜(炮) 甘草(炙銼) 芎 黃(銼各二兩) 當(dāng)歸(切焙二兩) 陳皮(湯浸去白焙一兩半)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招木葡。生姜湯亦得。稍加至五十丸。日二。若利甚。加濃樸去粗皮二兩半。

白石英散(圣惠方)治肺氣不足。煩滿喘咳。氣逆上沖。唾血。或自驚恐。皮毛自起;驀I 白石英(一兩細(xì)研如粉) 鐘乳粉(一兩) 款冬花 桂心(二兩) 天門冬(一兩去 心) 桑根白皮(一兩銼) 紫菀(一兩洗去苗土) 人參(一兩半去蘆頭) 五味子(二兩) 白 茯苓(一兩) 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子三枚。糯米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術(shù)散(圣惠方)治肺氣不足。胸中短氣?人詯汉

白術(shù)(三分) 紫菀(半兩洗裂銼) 人參(二兩去蘆頭) 熟干地黃(二分) 桂心 (一兩) 五味子(二分) 甘草(炙半兩微赤銼) 黃明阿膠(三分銼令黃搗研) 白茯苓(三分)
上為散。每

五味子散(圣惠方)治肺氣不足。心胸?zé)⿶?人源佟?/span>

五味子(一兩) 白石英(一兩細(xì)研如粉) 桂心 紫菀(三分洗去苗土) 鐘乳粉(一兩) 桑根白皮(一兩銼) 紫蘇子(一兩微炒) 麥門冬(一兩去心) 陳橘皮(一兩半湯浸去 白瓤) 杏仁(三十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為末。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 棗 三枚。糯米十五粒。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款花散(出千金方)治肺氣不足。心腹支滿?人源嫔蠚狻M倌撗。胸背痛。手足煩熱。惕然自驚。皮毛起。或笑或歌或怒。干嘔。心煩。耳中聞風(fēng)雨聲。面色白。

款冬花 桂心(各二兩) 桑白皮(一斤) 生姜 五味子 鐘乳(各二兩) 粳米(五 合) 大棗(十枚) 麥門冬(四兩) 上羅勻。以水一斗二升。先煎粳米棗令熱。入藥煎取二升。 分 三服。溫服之。一方用白石英二兩。

麻子湯(出千金方)治肺氣不足?韧倌撗舛滩坏门P。

麻子(一升) 桑白皮 餳(各一斤) 桂心 人參 阿膠 紫菀(各一兩) 生姜(三 兩) 干地黃(四兩) 上諸藥以酒一斗五升。水一斗五升。合煮取四升。分五服。一方棗煎。

五味子丸 治平肺氣。補虛消飲。

五味子(二兩) 大杏仁 桂心 青皮 細(xì)辛 人參 檳榔(煨各一兩) 干姜(炮) 附子 (各

補肺阿膠散(出圣惠方)治肺臟氣虛。胸中短氣。咳嗽聲微。四肢無力。

阿膠(炒令燥) 山芋 人參 白術(shù) 五味子 麥門冬(去心焙各一兩) 干姜(炮半兩)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 桂心(去粗皮各三分) 上為散。每服三錢。粥飲調(diào)下。不拘時。 日三服。

九味湯(楊子建護命方)治肺氣虛冷。胸中氣微。不能太息。形體怯寒。鼻多清涕。

黃 (銼一分) 濃樸(去粗皮生姜汁炙一分) 陳皮(湯浸去白焙) 白術(shù) 訶黎勒 皮防風(fēng)( 姜三片,煎至九分去滓?招臏胤。

桑白皮湯 治肺氣不足。胸中痛牽背。上氣失聲。

桑白皮(銼炙) 款冬花 麥門冬(去心焙) 甘草(炙銼) 干姜(炮各一兩) 桂 (去粗皮 二兩) 五味子 白石英(研各一兩一分) 上將七味粗搗篩。白石英同拌令勻。每服三錢。 水一盞。棗五枚擘破。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三。不拘時。

補虛湯 治肺虛寒咳嗽不利。少氣。

半夏(湯浸七次焙) 干姜(炮各三兩) 白茯苓(去黑皮) 濃樸(去粗皮姜汁炙) 甘草 (炙銼) 五味子(各二兩) 黃 (二兩半)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一兩半) 上銼如麻 豆大。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鐘乳丸 治肺虛失聲。胸中痛。上氣息鳴。

鐘乳(研一兩一分) 五味子(一兩半) 白石英(研) 款冬花 干姜(炮) 麥門 冬(去黑 心焙) 桂(去粗皮) 桑根白皮(銼炒各一兩) 上將六味為末。與鐘乳、白石英通研令 勻。 以棗肉研膏。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粥飲下。日三。不拘時。

補肺湯(出千金方)治肺氣不足。逆滿上氣。咽中塞悶短氣。寒從背起。口中如含霜雪。言 五味子(三兩) 干姜 桂心 款冬花(各二兩) 麥門冬(一升) 大棗(一百枚) 粳 米(二合) 服。

溫肺湯(出濟生方)治肺勞虛寒冷氣。心腹胸脅逆滿。氣從胸連背痛。飲食即唾。虛乏不足 人參 鐘乳粉 半夏(湯炮七次) 桂心(不見火) 橘紅 干姜(炮各一兩) 木香 (不見 火) 甘草(炙各半兩) 上羅勻。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 時。

補肺丸 治肺虛咳喘少氣。

鐘乳粉 人參 白石英(各半兩) 阿膠(炒令燥) 五味子(各一兩) 甘草(炙銼 三錢) 細(xì)辛(去苗葉二錢)
上為末。面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甘草湯下。

人參濃樸湯(一名半夏湯出千金方)治肺勞虛寒。心腹冷。氣逆游氣。胸脅氣滿。從胸達背 人參 濃樸(姜制炒) 甘草(炙各二兩) 桂心(四兩) 橘皮 麥門冬(去心各三 兩) 半夏 (

靜神丸(出本草)治肺氣。潤五臟。其功至多。亦能休糧。填人骨髓。甚有益于男子。以胡麻三升去黃黑者。微炒令香。研為末。下白蜜三升和調(diào)。煎杵三百杵。如梧桐子大丸。

地黃煎 治肺虛聲嘶氣乏。

生地黃汁(五兩) 生姜汁 蜜(各三兩) 砂糖(一兩半) 升麻(細(xì)銼綿裹同煎) 杏仁 (去皮尖雙仁研成膏各二兩) 人參(為末三兩) 上七味。先將六味于銅器中微火煎。頻 攪地黃等汁盡為度。乃去升麻。下人參末攪勻。候冷。收置瓷合中密蓋。每服一棗大。含化。日 夜各三服。

五味子湯 療肺氣不足。寒從背起?谌绾。語無聲音。劇者吐血?嗪。

五味子(三兩) 大棗(五十枚擘) 桑根白皮(一升) 本(二兩) 鐘乳(二兩 綿裹) 款 冬花(二兩) 雞蘇(二兩) 上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每服如人行八里進 一服。 不

人參湯 治肺虛短氣?人酝倌撗。不得臥。

人參 桂(去粗皮各二兩) 阿膠(炒令燥) 紫菀(去苗土各一兩) 桑根白皮(銼 炒八兩) 熟干地黃(切炒四兩) 上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姜、大棗。飴糖棗大。煎至八分 去滓。溫服。日三夜一。

杜仲湯 治肺虛寒損。腰背苦痛。難以俯仰。短氣唾稠如膿。溫中下氣。

杜仲(去粗皮酥炙銼) 白術(shù)(各一兩一分) 萆 桂(去粗皮各一分) 甘草(炙銼) 附子 滓。 溫服。食前后各一。

紫菀散 治肺氣不足。逆滿上氣。咽喉中閉塞。寒從背起?谥腥绾。言語失聲。甚者 紫菀(一兩洗去粗皮) 五味子(一兩) 款冬花(一兩) 桂心(一兩) 麥門冬(二兩去心) 桑根白皮(二兩銼) 上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粳米五十粒。 煎 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濃樸湯 治脾氣虛乏。不能生肺。而肺氣不足。多感風(fēng)邪。益脾補肺。

濃樸(去粗皮生姜汁炙一兩) 人參 草豆蔻(去皮各半兩) 干姜(炮一錢半) 甘草(炙銼一分) 上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八分去滓?招臏胤。

紫菀花湯 治肺臟寒虛。痰逆咳嗽。胸滿多涕。

紫菀(去苗土) 五味子(各一兩) 貝母(去心炒二分) 天門冬(去心焙) 升麻 (各一兩) 上

補肺湯

地黃(二斤生凈洗) 生姜(四兩) 杏仁(二兩) 蜜(四兩) 上搗如泥。瓦合盛。 釜上蒸 五七度。每日五更挑三匙咽下。

定喘款氣丸 治肺臟氣虛。觸冒風(fēng)冷。呼吸邪氣。喘促痞悶。眠睡不得。

葶藶(紙上炒二兩) 馬兜鈴根(一兩) 麻黃(去皮篩) 桑根白皮(銼各八分)
上搗羅為末。用蒸棗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煎阿膠、皂子湯下。

三味丸 治肺虛聲音不出。(一名出聲散) 桔梗(一兩切用蜜拌于飯上蒸三日) 訶黎勒(去瓤黑核四個二斤生炮趁熱搗) 甘草(半兩半生半炙)
上為末。每服二錢。用馬勃同沙糖少許和丸。含化咽津。一方用童子小便和 藥。煎五七沸。溫服。甚者不過五服。一方無馬勃。

沙糖補正湯 治肺虛通身汗出不止。

白藥(二兩) 甘草(銼炙) 芍藥(各一兩) 上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橘皮湯 治肺氣虛乏。胸喉中干。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 麻黃(去根節(jié)各一兩) 上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小麥 同煎 至小麥?zhǔn)。去滓溫服。日三。不拘時。

餳煎 治肺氣不足。咽喉苦干。

將餳任多少。取干棗一升去核。熟搗。水五升。和使相得。絞去滓。澄去上清。取濁者 內(nèi)飴中攪;鹕霞濉N鹆顖。令連連服。如雞子大。漸漸吞之。日三夜二。

潤肺氣。助五臟津液。

有以石蜜、棗肉及巨勝末丸。每食后含一兩丸。一方有甘蔗牛乳汁和。

小建中湯 治肺與大腸俱不足。虛寒少氣。小腹俱急。腰痛羸瘠百病。

大棗(十二枚) 生姜 桂心(各三兩) 甘草(二兩) 芍藥(六兩) 上羅勻。以 水八升。 煮取

治肺寒損傷氣?燃疤橥。鼻塞語聲嘶塞。喘憊。止氣嗽通聲。

棗肉(三升研作脂) 杏仁(一升熬研為脂) 酥 生姜汁 白糖 白蜜 生百部汁(各一升)

團參黃 散 治肺虛熱咳嗽氣急。胸中煩悸。肢體倦痛。口燥咽干。情思不樂。多唾涎沫。 好人參 好黃 (各二兩) 甘草(一兩)
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六分。 加 生姜三斤。棗肉一枚同煎。溫服不拘時。

平肺湯 治肺虛有熱。

黃 (一兩) 芍藥(一兩半) 半夏(一兩一錢) 人參 甘草(各半兩)
上為細(xì)末。每服 四

金露散(出十便良方)\x平順肺氣。

人參 白術(shù) 五味子(各三分) 甘草(一分)
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不以時。白湯 點下。

益肺散(出十便良方)\x調(diào)益肺胃。收斂營衛(wèi)。

糯米(炒) 阿膠 黃 (各一分)
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以鹿角膠煎湯調(diào)下。非時。

鐘乳丸(出十便良方)治肺虛寒嗽不已。

鐘乳粉(二兩) 人參 白術(shù) 干姜 甘草(各二兩) 紫菀 款冬花(各一兩)
上為末。 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含化。 利肺湯(出濟生拔粹方)\x脈中少有力。浮則似止。胸中元氣不足是也。

人參 麥門冬 沉香 白豆蔻 五味子 益智 丁香 川芎(各等分) 上諸藥 咀。 每服

款冬花膏(出楊氏家藏方)治肺氣虛寒?人圆恢。痰唾并多;蛲卵獎谒浴2⒔灾沃。

款冬花 紫菀 百部(以上三味各一兩) 人參(去蘆頭) 甘草(炙) 白術(shù)(三味 各一兩) 干

補肺湯(出危氏方)治肺虛寒逆滿上。咽中悶塞。寒從背起?谌绾。言無聲音。舌本干 款冬花(一兩) 桂心(一兩) 桑白皮(四兩) 人參(一兩) 紫菀茸(一兩) 白 石英(一兩) 五味子(一兩半) 麥門冬(二兩) 鐘乳(一兩半) 上為散。每服四錢。姜五片。 棗三枚。米一撮。煎。食前。 初病時右肩臂膊痛。無主持。不能舉動。汗多出。肌肉瘦。不能正臥。臥側(cè)痛甚。經(jīng)言 汗出偏沮。使人偏枯。予思內(nèi)經(jīng)云:虛與實鄰。決而通之。又言。留瘦不移。節(jié)而刺之。使 經(jīng)絡(luò)通。氣血和乃復(fù)。又言。陷下者灸之。為陽氣下陷入陰中。肩膊時痛不能運動。以火灸 之。火引而上補之溫之也。上證皆宜灸刺。謂皆先刺十二經(jīng)井穴。四月十二日。于右肩臂上 井穴內(nèi)。先針后灸六七壯。至氣發(fā)。微于枯瘦處添肌肉。汗少出。肩臂微有力。至五月初八 日。再灸肩井次灸尺澤穴,各二十八壯。引氣下行與正氣相接。次日臂膊又添氣力。自能動 搖矣。時值仲夏。暑熱微盛。以清肺飲子補肺氣。養(yǎng)脾胃。定心氣。

清肺飲子(出衛(wèi)生寶鑒方) 天門冬(去心三分) 麥門冬(去心三分) 人參(四錢) 甘草(二錢生) 白芍藥 (五錢) 陳皮(去白二錢半) 黃芩(二錢) 升麻 柴胡 甘草(炙) 黃柏 汗多加黃 (各三錢) 上 件搗篩。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食后。

審平湯(出衛(wèi)生家寶方)治肺氣不足。寒邪留滯。上氣喘急?人詿o時。

人參 木香 半夏(生用) 阿膠(炒成珠子) 栝蔞(連子炒熟) 紫菀(洗凈各一錢) 五味子(一兩炒) 款冬花(去皮梗) 真紫蘇子 苦葶藶(銼一錢) 陳皮(去白半兩) 甘草(炙) 桂心 干姜(炮裂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稱半兩。用水二大盞。入姜十片。慢煎至半盞。去滓。放溫。細(xì)細(xì)呷。不拘時候。

八物湯(出保命集方)\x心肺虛損。皮聚而毛落。血脈虛損。婦人月水愆期。宜益氣和血。

白術(shù) 人參 黃耆 茯苓 川芎 熟地黃 當(dāng)歸 芍藥(各等分) 上粗末。每服五七 錢。水

治肺虛寒(出本草) 以覆盆子取汁。作煎為膏。仍少加蜜;虬緸橄。點服。

治心肺虛熱并虛勞客熱(出本草) 取麥門冬作熱水飲。

利肺氣和中明目止痛(出本草) 用薺 菹蒸切。作羹粥食之。齏菹亦得。

潤肺

枇杷子食之。

潤肺治氣(出本草) 取著麻汁煮粥食之。

澤漆(出本草)治肺咳上氣。脈沉者。

澤漆三斤。以東流水五升。煮取一斗五升。然后用半夏半升。紫參、生姜、白前各五兩。 甘草、黃芩、人參、桂各三兩。八物研細(xì)。同內(nèi)澤漆汁中。煎取五升。每服五合。日三。至 夜盡服。

療丈夫心肺中虛。風(fēng)乃客熱膀胱間。連脅下時有氣煩悶。皮膚瘙癢。癮疹。飲食不多。日漸 此方春生莎草苗及花。陰干。入冬采根。切貯于風(fēng)涼處。有患前病者。取苗二十余斤。銼。以水二石五升。煮取一石五升。于浴斛中浸身令汗出。五六度浸兼浴。其肺中風(fēng)。膚癢 即止。每載四時常用。則癮疹風(fēng)永瘥。其心客熱膀胱間。連脅下氣痛。每日憂悶不樂。兼心 忪者。取根二大斤。切。熟令香。以生絹袋盛貯。于三大斗無灰清酒中浸之。春三月浸一日 即堪服。冬十月后。即七日近暖處乃佳。每空腹服一盞。夜三四服之。常令酒氣相續(xù)。以知 為度。若不飲酒。即取根十兩。加桂心五兩。蕪荑三兩。和搗為散。以蜜為丸。搗一千杵。 如桐子大。每空腹以酒及姜蜜湯飲汁等下二十丸。日再服。漸加至三十丸。以瘥為度。

助肺氣。去胃家風(fēng)。消谷不化者。(出本草) 以魴魚芥子食之。

治肺病

用丹黍米作粥飲食之。丹黍米是肺之谷。肺病宜食之。

卷二十七 肺臟門

肺勞論

夫凡肺勞病者。補腎氣以益之。腎旺則感于肺矣。人逆秋氣則手太陰不收。肺氣焦?jié)M。 順之則生。逆之則死。順之則治。逆之則亂。反順為逆。是謂關(guān)格。病則生矣。肺勞者; 因形寒飲冷。秋氣所致。其證短氣面腫。鼻不聞香臭。胸中結(jié)滯。氣乏聲嘶?人匝竭瓤┩ 稠粘;蛲倌撗;蜓屎砀赏床荒芡。上氣喘滿。漸至衰瘁。寒熱時作。飲食減耗。皆肺勞 之證。

紫菀湯 治肺臟虛勞。痰嗽不止。背膊并項筋痹疼。日漸羸瘦。

紫菀(去苗土) 貝母(去心) 黃耆(銼) 柴胡(去苗) 人參 白茯苓(去黑皮) 麻黃 (去根節(jié))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炙) 款冬花 桔梗 陳橘皮(去白炒) 當(dāng)歸(炙銼) 大 腹子(銼) 桑根白皮 五味子(炒) 甘草(炙銼) 生干地黃(焙各一兩) 桂(去粗 皮) 半夏 (洗去滑焙一兩半) 上銼。每服五錢。以水一盞半。入生姜半分切。大棗二枚。同煎取七 分。去滓

天門冬丸(出圣惠方)治肺勞痰嗽氣促。下焦虛損。上焦煩熱。四肢羸瘦。宜服。

天門冬(去心焙二兩) 牛膝(一兩去苗) 麥門冬(一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紫 菀(三分洗去苗土) 黃 (一兩銼)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黃) 白茯苓(一兩) 鱉甲(二兩涂 醋炙黃去裙 ) 薯蕷(一兩) 五味子 石斛(去根銼) 枸杞子 沉香 訶黎勒皮 肉蓯蓉 (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令黃各一兩) 熟干地黃(二兩)
上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 如梧桐子

桔梗湯 治肺勞咳嗽唾痰涎。上氣喘急時發(fā)寒熱。疼痛。亦治腸風(fēng)下血。諸氣羸弱。

桔梗(炒銼) 旋復(fù)花 好貝母(去心) 防風(fēng)(去叉) 陳橘皮(湯浸去白炒) 麥門冬(去 心焙) 枳殼(去瓤麩炒各半兩) 桑根白皮(銼) 人參 前胡(去蘆頭) 鱉甲 白茯苓(去黑 皮) 蒺子(銼去角) 甘草(炙銼) 黃耆(銼各一分) 天門冬(去心焙一兩半)
上為末。 每服三錢。沸湯調(diào)下。不拘時候。

天靈蓋散(出圣惠方)治肺勞羸瘦。四肢無力。至日晚即煩熱頰赤。痰嗽不利。骨節(jié)多痛;蛘Ш帷o嬍巢簧∧w。宜服。

天靈蓋(涂酥炙黃) 鱉甲(醋炙令黃去裙 各一兩) 訶黎勒(煨用皮) 柴胡(去苗) 桂心麥門冬(去心) 赤茯苓(各一兩半) 山梔子 人參(去蘆頭) 貝母(煨令黃) 地 骨皮 黃(銼各一兩) 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生干地黃(各二兩) 檳榔(半兩)
上為散。每服五錢。以童子小便及水各一小盞。入蔥白一莖。生姜半分。煎至一盞去滓。食前溫服。

柴胡湯(出圣惠方)治肺勞胸膈壅滯。痰嗽不止。四肢無力。少思飲食。宜服。

柴胡(一兩去苗) 白術(shù) 木香(半兩) 紫菀(三錢洗去苗土) 赤茯苓(三分) 赤芍藥 (一兩) 鱉甲(一兩半醋涂炙令黃去裙 ) 半夏(三分湯浸七次去滑) 前胡(三分去蘆頭) 訶黎勒(一兩煨用皮)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 人參(去蘆頭)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 麩炒微黃各三錢) 枇杷葉(半兩拭去毛炙微黃)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上為散。每服三錢。 用水 一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溫服。忌飴糖、米、肉、莧菜。

桃仁散(出圣惠方)治肺勞上氣。胸滿痰唾不利。右脅有疾。積聚發(fā)歇。肌寒體瘦。食少無 桃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訶黎勒(二兩煨用皮) 桂心 半夏(湯浸七 次去 滑) 五味子 檳榔 木香 赤芍藥(煨用) 人參(去蘆頭) 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 白術(shù) 京三棱(煨用) 郁李仁(湯浸去皮尖炒一兩) 鱉甲(二兩涂酥炙令黃去裙 ) 柴胡
上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溫服。

補氣黃 湯(一名補肺黃 散出圣惠方)治肺勞飲食減少。氣虛無力。手足顫掉。面浮喘嗽 黃 (銼) 人參 茯神(去木) 麥門冬(去心焙) 白術(shù) 五味子 桂(去粗皮) 熟 干地黃(焙) 陳橘皮(去白焙) 阿膠(炙燥各一兩) 當(dāng)歸(切焙) 白芍藥 牛膝(酒浸 切焙各三分) 甘草(炙銼半兩) 上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入生姜三片。棗二枚。同煎至六分 去滓。溫服。一方無阿膠。

補肺款冬花湯 治肺勞痰嗽。日漸羸劣。

款冬花(三分) 人參 升麻(各半兩) 桔梗(半兩)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一兩) 白 茯苓(去黑皮三兩) 甘草(炙銼五分) 干姜(炮一錢) 柴胡(去苗土一分半) 桑根 白皮(炙銼三錢) 天門冬(去心焙半兩) 鱉甲(去裙 酥炙一分) 黃耆(細(xì)銼半兩) 肉蓯蓉 (酒浸去 皺

五膈下氣丸 療肺勞熱損。肺生蟲。形如蠶。在肺為病。令人咳逆氣喘;驗閼n膈氣膈恚膈 麥門冬(十分去心) 椒(四錢炒) 遠(yuǎn)志皮 附子 細(xì)辛(各六分) 甘草(十分炙) 干姜 桂心 人參 百部 白術(shù) 黃 (各五分) 杏仁(四十枚炒去皮尖雙仁) 上搗篩。以白 蜜和 丸如彈子大。將一丸內(nèi)牙齒間含。稍稍咽其汁。忌豬肉、海藻、菘菜、生蔥、桃、李、雀肉 等。

青龍五生膏 治肺勞虛損致腸中生。名曰腸痔。肛門邊有核。寒熱得之。好挺出。良久乃 豬后懸蹄(三枚炙黃) 生梧桐白皮(四兩) 龍膽 生桑根白皮(五寸炙) 雄黃(研 各五 分) 蛇蛻皮(五寸炙) 露蜂房(炙) 蜀椒(各三分汗) 皮(燒) 附子(炮各四 兩) 生白 皮(七分炙) 杏仁(三十枚去皮尖) 生青竹皮(六分) 上細(xì)切。綿裹。以苦酒二斗半。 腌漬 一宿。于火上炙燥。搗。篩以膏三升和。微火上煎如薄糖。敷瘡。并酒服如棗大。

肉蓯蓉丸 治肺勞虛損。咳嗽唾血。下焦冷憊。腹脅疼痛。

肉蓯蓉(去皺皮酒浸炙令黃) 白術(shù) 龍骨 牡蠣( ) 杜仲(去粗皮酥炙銼) 胡 桃肉 (別研各三分) 附子(炮裂去皮臍) 巴戟天(去心) 遠(yuǎn)志 丁香 鹿角膠(炙令燥各半兩)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生用別研一兩)
上為末。入研杏仁、胡桃肉。再研令勻。以煮熟棗 肉 及熟

鱉甲(出圣惠方)治肺勞發(fā)歇寒熱。痰嗽喘促。坐臥不得。

鱉甲(一兩涂酥炙黃去裙 ) 人參(三分去蘆苗) 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 紫 菀(三分洗去土苗) 柴胡(一兩去苗) 露蜂房(半兩微炙) 檳榔(半兩) 桔梗(半兩去苗 頭) 五味子(半兩) 赤茯苓(半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為散。每服四錢。以童子小便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 豬肉、莧菜。

桔梗散(出圣惠方)治肺勞痰唾稠粘。日晚即寒熱。面色赤。脅肋妨滿。宜服。

桔梗(一兩去蘆頭) 知母一兩 柴胡(一兩去苗) 杏仁(一兩浸去皮尖雙仁炒) 人參 (一兩 尖微炒) 白前(一兩) 檳榔(半兩) 半夏(一兩湯浸七次去滑銼碎) 陳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
上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后溫服。

麻黃散(出圣惠方)治肺勞氣喘鼻張。面目苦腫。心胸不利。宜服。

麻黃(一兩去根節(jié)) 五味子(一兩) 前胡(一兩半去蘆頭)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 麩炒黃) 細(xì)辛(一兩) 桂心(一兩) 半夏(半兩湯浸七遍去滑) 紫蘇莖葉(一兩) 漢防己 (一兩)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焙) 桑根白皮(一兩半銼) 檳榔(一兩) 上為散。 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飴糖、生冷、羊肉

茯苓湯 治肺勞咳嗽。喘滿氣逆。痰唾不利。不思飲食。

赤茯苓(去黑皮) 大腹皮(銼) 枳殼(去瓤麩炒)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 半夏 (湯浸七遍曝干)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令黃) 檳榔(銼) 訶黎勒皮 桑根白皮(銼) 甘草(炙銼 各半兩) 人參(一兩) 上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不計 時候。

補肺飲 治肺臟因吐血后。四肢虛劣。氣乏無力。手腳振掉。飲食不得。

黃 (銼二兩) 人參 茯神(去木) 麥門冬(去心) 桂(去粗皮) 陳橘皮(去 白焙) 當(dāng)歸(炙銼) 天門冬(去心焙) 甘草(炙銼) 熟干地黃(焙) 五味子(炒各一兩)
上搗篩。分 作

黃 散(出圣惠方)治肺勞氣津液不通。皮毛枯燥。宜服。補虛思食助力。

黃 (一兩銼) 赤芍藥(一兩) 桂心(三兩) 五味子(一兩) 天門冬(一兩去 心) 白茯苓(一兩) 甘草(三兩炙微赤銼) 半夏(三分湯浸七遍去滑) 人參(一兩去蘆頭)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生干地黃(二兩) 上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生姜 半 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鯉魚、飴糖。

紫蘇子丸(出圣惠方)治肺勞氣喘咳嗽。食少脅痛。四肢寒熱。宜服。

紫蘇子(二兩微炒) 柴胡(二兩去苗) 桔梗(一兩去蘆頭) 赤芍藥 五味子 木香(各一兩) 鱉甲(二兩涂酥炙令黃去裙 ) 訶黎勒(一兩煨用皮) 人參(一兩去蘆頭) 桃 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 郁李仁(一兩湯浸去皮尖微炒)
上為

麥門冬丸(出圣惠方)治肺勞經(jīng)久即生蟲在肺。令人咳逆氣喘;蛑^憂恚氣膈寒熱所致。

麥門冬(二兩去心焙) 川椒(半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 遠(yuǎn)志(一兩去心)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干姜(半兩炮制銼) 人參(一兩去蘆頭) 細(xì)辛 桂心(一兩) 百部 (一兩銼) 黃 (一兩銼)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 杵。 丸如彈

調(diào)肺人參湯 治肺癆。形寒飲冷則傷肺。吸咽酒后吐血?人酝聺。時發(fā)寒熱。食物不得。 人參 附子(炮裂去皮臍) 知母(各三兩) 紫菀(去苗土) 白茯苓(去黑皮) 甘草(炙) 烏梅肉(炒) 柴胡(去苗) 秦艽(去苗土各半兩) 訶黎勒(面裹煨令面黃取皮一兩) 上銼如 麻豆。每服三錢。水一盞。生姜半分。棗二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鰻鱺魚煎湯 治肺癆咳嗽日久。

大白鰻鱺魚(三條用醋湯洗凈段截以凈無灰酒用銀鍋內(nèi)慢火煮熟濾出骨取肉細(xì)研再入酒 二升慢火煎成膏) 青蒿子 桔梗(銼炒) 秦艽(去苗土) 柴胡(去苗) 知母(焙) 甘草 鱉甲(九肋者去裙 醋浸三日后炙令黃熟) 附子(炮裂去皮臍) 人參(各一兩) 上為末。以 魚拌和勻。更搗五十杵。丸如梧桐子大;蚋。更入煉蜜少許。每日空心午后臨臥。用炒栝 蔞根酒下二十丸。

白虎湯 治肺氣勞傷。

龍骨(研) 白石英(研) 白茯苓(去黑皮) 桑根白皮(銼炒) 人參 百合 磁 石( 醋 淬十遍各一兩) 玄參(半兩) 大豆(一合) 上每服二錢。水一盞。煎取六分。更入酒 半盞。 煎

濃樸湯 療肺癆虛寒。腹脹膨滿。氣急小便少。

濃樸(四兩炙) 枳實(炙) 桂心 橘皮 大黃(各三兩) 甘草(二兩炙) 五加 皮生姜 (各五兩) 大棗(三十枚擘) 上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忌海 藻、 菘

五味子散(出圣惠方)治肺癆虛損。腸鳴切痛。胸脅逆滿氣喘。宜服。

五味子(一兩) 白術(shù)(一兩) 紫蘇子(一兩微炒)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桂心半夏 (半 為散。 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食米半匙。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鱉甲丸(出圣惠方)治肺癆痰嗽。氣急抽牽。五臟不安。宜服。

鱉甲(一兩涂醋炙令黃去裙 ) 五味子(一兩) 貝母一兩煨令微黃 紫菀(一兩洗 去泥 土苗) 皂莢(二兩去皮涂醋炙微黃去子) 木香(一兩)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 炒微黃) 訶黎勒皮(二兩) 紫蘇子(一兩炒)
上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不計時候。煎人參湯下二十丸。

溫中下氣湯 治肺虛勞損。寒則腰背痛難以俯仰。短氣唾如膿。

生姜(一斤) 大棗(三十枚) 杜仲皮(五兩) 萆 桂心(各四兩) 白術(shù)(五 兩) 甘草 (炙) 附子(炮三兩) 上切。以水九升。煮煎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忌肉、海藻、菘 菜、 生蔥、桃、李、雀肉等。

蛤蚧丸 治肺癆咳嗽。

蛤蚧(炙一對) 天門冬(去心焙) 麥門冬(去心焙) 生干地黃(焙各一兩) 貝母(去心 焙二兩) 款冬花(焙) 紫菀(取須焙各二兩) 杏仁(去皮尖雙仁焙一百枚研)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食后煎淡生姜湯下。

建中湯 治肺虛損不足。補氣。

黃 芍藥(各三兩) 甘草(炙二兩) 桂心(三兩) 生姜(六分) 半夏(五兩 洗) 大棗 (十 菘菜、 生姜。

附子湯 治肺虛勞損。腹中寒鳴切痛。胸脅逆滿氣喘。

附子(炮) 甘草(炙各二兩) 宿姜 半夏(洗破各四兩) 白術(shù)(三兩) 食米(半 升) 大棗( 菜、 羊肉、桃、李、雀、餳等。

人參丸 治癆咳嗽。

人參 桔梗(炒) 烏梅(搗碎) 麻黃(去根節(jié)) 甘草(炙銼) 杏仁(去皮尖雙 仁炒各一兩)
上先以童子小便五升。浸三宿。同煎小便盡。焙干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蜜湯下。臨時看患深淺加減。

紫金丸 治肺癆胸滿。氣急喘嗽。氣不升降。飲食減少。

羊脊骨(全一條以朱砂一分酒二盞化開浸脊骨一伏時取出炙黃研為末) 生地黃(十斤 研 絞取汁) 杏仁(五升去皮尖雙仁炒) 蜀椒(去目并合口者半斤炒去汗) 附子(炮裂去皮焙 半斤)
上為末。取地黃汁于銀器中。用炭火一斤以炭火罨四面煎之。勿令火急。便入諸藥末。以柳木篦攪三百下后。方入脊骨末。又?jǐn)囄鹱∈?聪〕砜赏。即丸如桐子大。每服?心酒下十丸。每服后良久以飯壓之。女子服亦得。

桑白皮散 治肺癆咳嗽。胸滿短氣。

桑根白皮(銼) 桔梗(銼炒各一兩) 紫菀(去苗土半兩) 木香 人參(各一兩)
上為散。每服三錢。用豬腰子一具批開。摻藥在內(nèi)。用麻纏定。水二盞同煎。令水盡為度。去麻 縷。細(xì)嚼米飲下。食后服。

五味子湯 治肺癆虛損胸腹痛。氣逆喘悶。

五味子(二兩) 白術(shù) 紫蘇莖葉 桔梗(銼各一兩) 半夏(湯洗七遍焙干半兩)
上粗搗 篩。每服三錢。水一盞。生姜五片。棗二枚。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不計時候。

蛤蚧散(出圣惠方)治肺勞咳嗽。

蛤蚧(一對用醋少許涂炙令赤色) 白羊肺(二兩分為三分) 麥門冬(半兩焙去心) 款 冬 花(一分) 胡黃連(一分) 上除羊肺。同搗羅為末。先將羊肺一分。于沙盆內(nèi)細(xì)研如膏。 以 無灰酒一中盞。煎令魚眼沸。下羊肺。后入藥末三錢攪令勻。今患者臥。去枕。用衣蓋腰。 仰面徐徐而服。勿令太熱。久患不過三服。

桑根白湯 治肺癆熱生蟲在肺為病。

桑根東引白皮(用三兩切) 野狼牙(一兩半) 茱萸根皮(五合) 上搗末。每以一兩 用酒三 盞。煎至一盞半。去滓溫服?招氖澈蟆R古P服之。

治肺受勞氣。夫五行本交相制伏。則火氣之盛者。必鑠金精。心病之極故傳之于肺。肺之受勞則涕唾膠粘。發(fā)嗽不止。耳目悚立。膠痰堅實。伏在胸中。唾中有血。凡人受勞至于心之未治。而傳之于肺。治之亦難矣。但脈氣輕浮而數(shù)。重手取之即無。是名有表無里。萬一而桔梗 麥門冬(去心) 茯苓 前胡 柴胡(各去苗) 黃 桑白皮 紫菀 天靈蓋 (酥 炙) 鱉甲 芎 羌活(各一分) 木香 甘草(各半分) 上杵細(xì)末。每服三錢。水一盞。 煎取八分。食后去滓吃。肺病之極必傳之于肝。肝病則常多嗔怒。及肝傳于脾。遂加泄瀉。 皆不治之候也。

黃 散 治因咯血成勞。眼睛痛。四肢倦。腳無力。

黃 麥門冬 熟地黃 桔梗 白芍藥(各半兩) 甘草(二兩半) 五味子 人參(各一兩)

桃仁散 治遠(yuǎn)年一切肺痰?┩倌撗。漸成勞證。

白茯苓(去皮) 靈脂(去土炒) 馬兜鈴(各半錢) 杏仁(三十枚去皮尖蛤蚧粉 炒) 桃 仁( 盞。去滓。入黃蠟一塊如皂子大。再煎至候蠟熔。通口服。食后臨臥。

治肺勞咳嗽。(斗門方出本草) 以黃蠟一兩。入瓦合之中。固濟。坐合子于地上。用灰焙之。周匝令實。可濃二寸。以 炭一斤簇定。頂以火 之。候至三分去一。退火待冷。出研如面。用蟾酥為丸如粟米大。每 日

補虛勞(出本草)治肺癆。止渴去熱風(fēng)。

用麥門冬去皮心入蜜煮之。食后服之。若曝干入蜜丸。尤佳。


肺臟壅熱(附論)

夫肺居膈上。為四臟之蓋。若將養(yǎng)過溫;蚨嗍任逍。熱氣內(nèi)搏。肺經(jīng)壅熱。則令人咽 干舌燥。膈上煩熱。咳嗽壅悶。鼻內(nèi)生瘡。是為肺壅熱之候。

斂肺湯 治肺臟壅熱?人远嗵。面色赤。口干。氣急煩滿。大腸不利。

知母(焙) 百部 百合 白前 芍藥 黃耆(銼) 款冬花 馬兜鈴 貝母(去心) 五 味 子前胡(去蘆頭) 青橘皮(湯浸去白焙) 防葵 大黃(生銼) 麻黃(去根節(jié)) 桃 仁(去皮尖雙仁炒黃) 白術(shù)(銼炒) 升麻 紫菀(去苗土) 大棗(去核焙) 檳榔(麩炒) 甘草(炙) 葛

地黃湯 治肺熱。上熱下冷。膊疼痛。痰涕多。

生地黃(一兩) 生姜(二兩) 蜜(二兩以上二味同搗取汁和蜜銀石器內(nèi)煎成膏) 柴胡 (去苗) 前胡(去蘆) 山梔子仁 百合 天門冬(去心焙) 百部 桔梗 木通 (銼) 甘草 (銼炙) 枳實 紫蘇子(各半兩) 人參 桂(去粗皮) 木香 芎 當(dāng)歸(切焙) 麝 香(各一

柴胡散(出圣惠方)治肺臟壅熱。胸膈煩悶。四肢煩疼。

柴胡(去苗) 桔梗(去蘆頭)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 麥門冬(去心) 地骨皮 生 干地黃 鱉 赤銼 以上各半兩) 上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溫服。忌熱面、炙 爆、莧菜等。

黃 散(出圣惠方)治肺臟壅熱。心悶不利。吃食全少。四肢煩疼。

黃 (銼) 赤茯苓 人參(去蘆頭) 麥門冬 枳殼(面炒微黃去瓤) 川升麻 前胡(去蘆頭) 百合 赤芍藥 紫菀(洗去苗土) 甘草(炙微赤銼) 玄參 知母(以上各一兩)
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溫服。

調(diào)肺丸(出圣惠方)治肺壅熱咳嗽痰涎。心胸?zé)⿶。咽膈不利?/span>

天門冬(去心焙) 麥門冬(去心焙) 人參 赤茯苓(去黑皮) 百合 桑根白皮(銼) 紫 菀(洗) 貝母(炒)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各一兩) 前胡(去苗) 五味子(各 三分) 甘草(炙半兩) 上搗羅為末。煉蜜丸如龍眼大。每服一丸。溫水嚼下。桑白皮湯亦可。食后。 一

防己湯(出圣惠方)治肺壅熱煩躁喘粗。不思飲食。

防己 赤茯苓(去黑皮) 白前 桔梗(炒) 大黃(銼炒)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 枳殼 (去瓤麩炒) 木通 紫菀(去苗) 蘇葉 天門冬(去心焙) 甘草(炙銼各一兩)
上粗搗 篩。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地黃煎 治肺臟壅熱。

生地黃汁 生杏仁(取油) 生紫蘇汁 生麥門冬汁 生天門冬汁(各一盞) 萊菔子 (炒 半兩) 五味子 桔梗 桑根白皮(炙銼) 旋復(fù)花 貝母(炒各二兩) 上將后六味為末。 用 煎汁和丸彈子大。食后臨臥含化一丸。

桑白皮飲 治肺氣壅熱。喘息咳嗽。不得安臥。咽嗌干燥。

桑根白皮(銼) 木通(銼) 紫蘇莖葉 桔梗(炒) 大腹皮(各一兩半) 款冬花 紫 菀 檳榔 旋復(fù)花(各一兩) 前胡(去蘆頭) 杏仁(各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搗篩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日三。

枳殼散(出圣惠方)治肺臟壅熱。心胸不利。少欲吃食。

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 前胡(半兩去蘆頭) 川升麻(半兩) 赤茯苓(半兩) 子 芩(半兩) 麥門冬(去心) 沙參(去蘆頭銼各三分) 玄參(半兩) 茅根(半兩銼) 甘草(半兩 炙微赤銼) 木通(半兩銼) 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溫服。忌炙爆、豬、雞、犬肉。

前胡湯 治肺氣壅熱。

前胡(去苗) 柴胡(去苗) 紫菀(去苗土焙) 赤茯苓(去黑皮) 桑根白皮(銼 炒各半兩) 百部(焙)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各一分) 白前(去苗三分) 栝蔞(銼炒一枚) 桔 梗(炒 半兩) 上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溫服。日三。

瀉肺丸(出圣惠方)治肺氣實。心胸壅熱。喘促咳嗽。面目浮腫。

馬兜鈴(一兩) 款冬花(半兩) 甜葶藶(三分隔紙炒微紫色) 赤茯苓(一兩銼) 杏仁 (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漢防己(三分) 甘草(半分炙微赤銼) 桑根白皮(一兩銼) 陳皮(湯浸去白焙干三分) 皂莢(四挺不蛀者去黑皮涂酥炙微黃焦去子)
上為末。煉蜜 和搗 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后溫水下。

柴胡湯(楊子建護命方)治肺壅熱上膈昏滯。頭面及鼻內(nèi)生瘡。精神不爽。胸中煩渴。

柴胡(去苗) 射干 防葵(去蘆) 牡丹皮 大黃(皂莢水二鐘煮干) 杏仁(湯浸 去皮尖 雙仁炒) 紫菀(去土) 葶藶子(隔紙炒) 紫蘇子(各二兩) 上搗篩。每服二錢。水 一盞。 生姜二片。同煎至八分。食后臨臥去滓溫服。若小便多減射干。

麥門冬散(出圣惠方)治肺臟壅熱。喘促心煩食少。

麥門冬(一兩去心) 柴胡(二兩去苗)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石膏(三分) 麻黃(一兩去根節(jié)) 赤茯苓(三分) 紫菀(三分洗去苗土) 吳藍(lán)(三分)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 計時候。溫服。

赤茯苓散(出圣惠方)治肺臟壅熱。喘逆胸滿。仰息不食。

赤茯苓(一兩) 石膏(一兩) 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旋復(fù)花(半兩) 半夏 (半兩湯浸七遍去滑) 紫菀(一兩洗去苗土) 麻黃(一兩去根節(jié)) 甘草(炙微赤銼半兩) 桑根白皮(一兩銼) 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 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犀角(出圣惠方)治肺臟壅熱。煩悶口干。

犀角屑(一兩) 川升麻(三分) 黃連(三分去須) 赤茯苓(三分) 梔子仁(半兩) 木通 (一兩銼) 子芩(三分) 玄參(三分) 天門冬(三分去心焙)
上為末。煉蜜和三二 百杵。丸 如

柴胡湯 治肺暴熱。大便不通。時咳嗽喘急。

柴胡(去苗) 桑根白皮(銼) 桔梗(炒) 鱉甲(去裙 醋炙) 檳榔(銼各一兩) 旋復(fù)花 甘草(炙各半兩) 大黃(銼炒二兩) 上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大盞。入生姜一棗大,煎至五分去滓。溫服。不計時候。

紫菀飲 治肺熱喘嗽。

紫菀 貝母(去心) 五味子(各一兩半) 木通(銼) 大黃(蒸三度各二兩) 白 前(一兩) 淡竹葉(三分)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二十一枚) 上粗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 至 八分去滓。溫服。日再。

順中散(出王氏博濟方)治肺臟壅熱毒。則胸膈壅血。與氣皆逆行上于肺。肺壅塞故令人吐 檳榔(一枚) 大黃(銼炒) 甘遂 木香 白牽牛子 香子(各半兩) 青橘皮(湯浸去 白瓤焙半兩)
上為末。每服半錢。木香湯調(diào)。如曾中藥毒嘔黑血者。亦能解之;蚰鞠憔 下亦得。如作常服。茶酒任下一字。

杏仁湯 治肺熱上氣息賁。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四兩) 石膏(碎八兩) 淡竹葉(切) 陳皮(湯浸去白焙) 干藍(lán) 葉(各一兩) 柴胡(去苗) 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各三兩) 上搗篩如麻豆大。每服 五錢。 水

百部飲 治肺熱。

百部根 百合 木通(銼) 赤芍藥(各二兩半) 枳殼(去瓤麩炒二斤) 白茯苓(去 黑皮) 柴 碎。 入藥再煎至七分。食后溫服。

桑白皮散 治肺熱。

桑根白皮 防風(fēng)(去苗) 麥門冬(去心焙各半兩) 防己 紫蘇葉 檳榔(面裹煨各一分) 甘

知母飲 治心肺客熱。頭疼氣痛。干嘔吐食。腹中結(jié)塊。四肢煩悶。

知母(焙) 麥門冬(去心焙) 赤芍藥 鱉甲(去裙 醋炙) 桃仁(去皮尖雙仁炒 各一兩 半) 檳榔(一枚) 升麻(一兩) 上搗篩。每服三錢。水一中盞。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溫服。 日三

紫菀散(出圣惠方)治肺臟壅熱。心胸悶。嗽逆食少。大腸不利。

紫菀(一兩洗去苗土) 桔梗(一兩去蘆頭) 蘆根(三兩銼)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川樸硝(一兩)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木通(一兩) 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

華蓋散 治肺氣壅熱。胸膈痞悶。痰唾咳嗽。

黃 (銼) 人參 桑根白皮(炙銼) 白茯苓(去黑皮) 防風(fēng)(去蘆各一兩) 甘草(炙三分)

白礬丸 治肺壅熱喘咳;迪。利胸膈。定煩渴。

白礬(枯) 玄參 知母(焙) 貝母(炒) 熟干地黃(焙) 訶黎勒皮(各一兩)
上搗篩為末。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三十丸。煎生姜棗湯下。食后臨臥時服。

地黃湯 治肺壅喘急短氣。唾膿血。

生干地黃(炒二兩) 芒硝 羚羊角(鎊各一兩半) 石膏(三兩) 麻黃(去根節(jié)湯 煮掠去 沫二兩半) 杏仁(去皮尖雙仁炒二兩) 上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入竹茹少許。同煎 至 七分去滓。納蜜半匙。再煎兩沸。食后溫服。

鐘乳丸 治肺虛壅喘急。連綿不息。

生鐘乳(五兩取長半寸以來明凈有光潤者用之細(xì)研如粉) 黃蠟(三兩銼)
上先取黃 蠟盛 于細(xì)瓷器。用慢火化開。投入鐘乳粉末。攪和令勻。取出令物蓋定。于飯甑內(nèi)蒸熟。研如膏。 旋

麥門冬湯 治肺熱氣滿。

麥門冬(去心焙) 赤茯苓(去黑皮一兩半) 人參 桑根白皮(銼炒各一兩) 陳橘皮(湯浸去白半兩) 上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入生姜一棗大。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日三。 不

蔓荊實散 治肺熱壅盛。痰嗽喘急。

蔓荊實(去白皮) 大黃(銼) 威靈仙(去土) 天麻(各一兩) 上為散。每服二錢。蜜酒 調(diào)下。

白金湯(出御藥仙方)治肺壅。解五勞。益肌肉。平常進服。

桑根白皮(炙銼) 桔梗(炒各半兩) 甘草(炙) 紫蘇子(各一兩) 上粗搗篩。 每服三錢。水

款冬花湯 治肺熱煩喘。

款冬花 山梔子仁(各三分) 甘草(炙半兩) 燈心(一小束) 上細(xì)搗篩。每服五錢。水 一盞半。入蜜半匙。同煎至八分去滓。溫服。食后。

梔子膏 治肺臟風(fēng)熱。鼻內(nèi)生瘡。

山梔子仁 苦參 木通(各三兩) 酥(四兩) 上將前三味為細(xì)末。用酥煎成膏。涂 鼻中。

蔥白湯 治肺氣壅熱久嗽。涕唾多。

甘草(炙) 大黃(炙) 桑根白皮(銼各一兩) 上粗搗篩。每服五錢。以童子小便 一盞半。 入

治肺熱悶不止。胸中喘急。驚悸。寒熱來去欲死。不堪服藥。泄胸中喘氣方。(出 千金方) 桃皮 芫花(各一升) 上羅勻。以水四斗。煮取二斗五升。去滓。放布手巾內(nèi)汁中。 薄 胸中。溫四肢。不盈數(shù)日即歇。

治肺臟壅熱煩悶(出圣惠方) 用新百合四兩。蜜半盞。和蒸令軟。時含一棗大。津咽之。

黃 散(出王氏博濟方)治肺臟壅塞。咳嗽唾稠粘。喉咽不利。

黃 (去蘆頭上粗皮蒸出擘皮于槐砧上銼一兩) 甘草(半兩炙) 人參(一兩) 柴胡(一兩去蘆頭拭去凈銼勿犯鐵器) 秦艽(一兩須是于腳下認(rèn)左文列者為真以布拭去毛) 茯苓 (赤 中水者以澄去浮者炒用一兩) 川升麻(半兩) 黃芩(一兩) 地骨皮(半兩) 山梔子 (一兩如 雀腦者去皮以甘草水浸一宿焙用) 上件一十味。同搗為末。以瓷器內(nèi)盛貯。每服三錢。水 一盞。同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于食后。

治一切遠(yuǎn)年肺疾。將欲發(fā)作。預(yù)先吃此。通利正氣逐邪散。于大腑常熱。方可吃此方。(出 防風(fēng) 羌活 甜葶藶 杏仁 紫蘇 牽牛(各一兩) 上使巴豆、皂角各一兩。安在一 瓶 內(nèi)實封固濟。猛火一 。放冷。取研如飛塵。所余眾藥。作一處杵為末。每服眾藥末二錢。 皂角、巴豆末一錢。合為三錢。食后臥煎蔥調(diào)下。

國老(一名如圣湯出十便良方)治肺經(jīng)積熱。外感寒邪。口干喘滿。咽燥腫痛。挾寒咳嗽

天門冬煎(出楊氏家藏方)治肺臟風(fēng)壅。咳嗽稠痰。咽膈氣塞。頭目不清。

天門冬(去心二兩) 麥門冬(去心二兩) 款冬花(去枝梗) 桔梗(去蘆頭) 紫 菀(去土) 白前(以上四味各二兩六味為細(xì)末) 生地黃汁(五合) 白蜜(五合) 杏仁(一兩去皮尖研如 膏) 上件前六味。將地黃汁、杏仁膏、白蜜三味。于銀石器內(nèi)同煎成膏。入前藥末搗和為丸。每一兩作二十丸。細(xì)嚼。溫?zé)崴拖。食后?p>姜汁丸(出楊氏家藏方)治肺氣壅盛。喘滿咳嗽。嘔吐飲食。便溺不利。

半夏(湯洗七次) 干生姜(各一兩) 巴豆(二錢半去皮心膜油取霜) 上二味為細(xì)末。入 霜再研勻。姜汁打稀面糊為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丸。生姜湯下。食后。

二母湯(出醫(yī)學(xué)切問)治肺氣壅熱咳嗽。

知母 貝母(各半兩用巴豆七枚去殼同炒黃色去巴豆不用) 上二味為末。以生姜切片。 夾藥末細(xì)嚼。淡姜湯下。干嚼亦可。

主肺氣壅。鼻畔赤色。上氣嘔逆方。(出余居士選奇方) 枇杷葉(十片去毛) 木通 紫菀 桑白皮 大黃 杏仁 款冬花(各等分) 上搗篩 為末。餳

夏丸(出嚴(yán)氏濟生方)治肺臟壅熱。痰嗽倚息。不得臥睡。

栝蔞子(出殼別研) 半夏(湯泡七次焙取末各一兩) 上件和勻。姜汁糊為丸如梧桐子 大。每

麥門冬散(出楊氏家藏方)治肺壅氣不升降。中脘有痰。口燥舌干。眼澀。面赤生 。神 麥門冬(去心) 桔梗(去蘆頭) 赤芍藥 甘草 前胡(去蘆頭) 防風(fēng)(去蘆頭) 旋復(fù)花 白蒺藜(炒去刺) 升麻(以上九味各半兩) 白術(shù) 半夏(湯浸七次生姜汁制) 杏仁(去皮尖 雙仁炒) 五味子 菊花 栝蔞根 蔓荊子 地骨皮(以上八味各一兩) 上搗羅。每服五錢。 水盞半。姜三片。煎至一盞去滓。食后。

三才丸(出楊氏家藏方)治肺氣不和。上焦壅盛。頭目昏重。

天麻(去苗) 人參(去蘆頭) 熟干地黃(洗焙) 上件各等分為細(xì)末。煉蜜為丸。 每一兩 作一十丸。每服一丸。臥含化。

治肺燥熱大腸秘(出本草) 以栝蔞實。九月十月間取瓤。以干葛粉拌。焙干。銀石器中慢火炒熟為末。食后夜臥以 沸湯點一二錢服。

治肺熱消渴(出本草) 以取濮瓜去皮。每食后嚼吃三二兩。五七度良。

治小便頻數(shù)。肝肺有熱。以此疼痛。宜服此化肝肺熱毒方。(楊子建護命方) 杏仁 牡丹皮(去心) 黃芩 虎杖 麻黃(去根節(jié)) 木香 芍藥 柴胡 升麻 紫 菀 貝母 荊芥連翹 羌活(各等分) 上件細(xì)杵羅為末。每服二錢許。生姜一二小片。同 煎 取八分。食后臨臥。去滓徐徐熱吃。服此藥后。當(dāng)暖蔥湯于腳盆內(nèi)。探手掬水洗谷道。使大 腸與肺氣交感。表里上下相通。引行水道。轉(zhuǎn)入大腸。漸次出后。通即便減。得小便并不疼 痛也。大腸既通。吃后方藥。便吃消積滯方。乃得全安。大腑若不通。即以牽牛半兩。皂角 半兩。杵為細(xì)末。舊筆管盛藥末二錢匕。內(nèi)在谷道中一寸。以末吹之即下。

治肺燥喘熱大腸秘。潤澤五臟。(出本草) 以杏仁去皮。研一升。以水一升半。翻復(fù)絞取稠汁。入生蜜四兩。甘草一莖約一錢。銀 石器中慢火熬成稀膏。瓷器盛。食后。夜臥入少酥沸湯點一匙服。如無上證。更入鹽點服尤 佳。


肺脹(附論)

夫肺脹者。手太陰經(jīng)是動病也。邪客于肺脈。氣先受之。其證肺脹滿膨膨而喘咳。缺盆 中痛。甚則交兩手而瞀。是為臂厥。經(jīng)謂肺脹者。虛而滿喘?饶嬉邢。目如脫。其脈浮是 也。

半夏飲 治肺氣脹滿。咳嗽喘痰壅。四肢痿弱。積漸虛羸。

半夏(生姜湯浸七遍去滑) 麥門冬(去心焙各一兩半) 升麻 前胡(去蘆頭各一兩) 檳 榔(銼二枚) 陳皮(湯浸去白焙) 大黃(蒸三度炒各半兩) 竹葉(三十片水洗) 生 地黃(三兩 再。

麻黃湯(出千金方)治肺脹咳而上氣。咽燥而喘。脈浮者。心下有水。

麻黃 芍藥 生姜(仲景用干姜) 細(xì)辛 桂心(各二兩) 半夏 五味子(各半升) 石膏 (四兩) 上羅勻。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仲景名此為小青龍加石膏湯。用甘草二兩 為

石膏湯 治肺痹。

石膏 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 桑根白皮(銼炒) 甘草(炙銼) 款冬花(去梗 焙) 熟 干地黃(炒各一兩) 麥門冬(去心焙) 桔梗(炒各半兩) 上搗篩。每服三錢。入竹葉 少許。 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三夜一。

檳榔湯 治肺氣脹。心腹?jié)M悶。

檳榔(二枚銼) 訶黎勒(二枚去核) 陳皮(湯浸去白焙三分) 甘草(炙半兩) 桑根白皮 (一兩三分) 豉(半合去皮) 上搗篩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二盞。入生姜一棗大。蔥 白五 寸

紫菀湯 治嗽喘肺脹不得眠臥。氣急欲絕。

紫菀(去苗土焙干一兩半) 甘草(炙銼二兩) 檳榔(七枚銼) 赤茯苓 葶藶子(炒 一兩) 上

半夏湯(出金匱方)治肺脹咳逆。倚息喘。目如脫。脈浮大。

半夏(半升湯浸七次去滑) 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六兩) 石膏(碎半斤) 甘草 (炙二兩) 上搗篩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二盞。入生姜五片。棗二枚。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日三。

杏仁丸 治肺氣喘急者。由肺乘于風(fēng)邪則肺脹。則肺管不利。經(jīng)絡(luò)澀。氣道不宣。則上氣逆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 馬兜鈴 蟬蛻(各半兩) 砒霜(研一分)
上為末。煮 棗二十 枚。

皺肺丸 治肺脹。

五靈脂(研二兩) 柏子仁(半兩) 胡桃(八枚去殼研) 上研成膏。滴水為丸如小 豆大。 煎香甘草湯下十五丸。

木通飲 治肺胸膈膨膨喘嗽。缺盆中痛。

木通(銼) 桔梗(炒) 桑根白皮 升麻 黃芩(去黑心各一兩半) 惡實(炒一兩) 上粗 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地黃分半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肺氣喘急(附論)

夫肺氣喘急者。肺腎氣虛。寒濕至陰氣所為也。肺為五臟之蓋。腎之脈入肺。故下虛上 實。則氣道奔迫。肺氣高舉。上焦不通。喘急不得安臥。又內(nèi)經(jīng)謂水病下為 腫大腹。上為 喘

馬兜鈴散(出圣惠方)治肺氣喘急。時坐臥不得。喉中鳴。心胸滿悶。

馬兜鈴(三分) 桑根白皮(三分銼) 漢防己(半兩) 麻黃(三分去根節(jié)) 白茯苓(一兩) 柴胡(三分去蘆) 白前(半兩) 大腹皮(三分銼)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桔 梗(三分 去蘆) 五味子(半兩)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紫菀(半兩湯洗去苗土) 杏仁(五十 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 時候。溫服。忌炙爆、熱面。

大腹皮散(出圣惠方)治肺氣喘急。不思飲食。

大腹皮(銼) 赤茯苓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 桔梗(去蘆頭) 人參(去蘆頭) 陳橘皮 (湯浸去瓤焙) 半夏(湯浸七次去滑) 川大黃(銼焙微炒)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 訶黎勒皮 桂心(以上半兩)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 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澤漆湯 治肺氣喘急。坐臥不得。

澤漆(一兩) 桑根白皮(銼) 赤茯苓(去黑皮各一兩半) 紫菀(去土一兩半) 木通(銼) 陳皮(湯浸去白焙各三分) 紫蘇葉(一兩一分) 甘草(炙半兩) 大腹(并子三顆) 上銼如麻 豆大。分六貼。水三盞。入生姜一分。煎取二盞去滓。三服一日盡。

紫菀湯 治肺氣喘急咳嗽。胸中塞滿。

紫菀(去苗土) 桑根白皮(銼各一兩半) 款冬花(一兩) 葳蕤(一兩一分) 柴胡(去苗 一兩半) 桔梗(炒一兩一分) 甘草(炙半兩) 升麻(一兩一分) 射干(一分) 上銼如麻豆 大。分六貼。水三盞。入生姜一分。煎至二盞去滓。分三服。一日盡。

黃芩湯(楊子建護命方)治久患肺氣喘急。喉中作聲。上焦壅熱。不能起動。先宜吃解上焦 黃芩(去黑心) 杏仁(去皮尖雙仁炒) 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焙) 羌活(去蘆) 人參 升麻 桔梗(炒各三分) 黃連(去須半分) 蛤蚧(酥炙半兩) 上搗篩。每服三錢。水 一盞。 煎五沸去滓。食后臨臥服。未愈。更服后葶藶丸。

葶藶丸(楊子建護命方) 葶藶子(隔紙炒半兩) 丹(細(xì)研) 砒霜(夜間露七夜細(xì)研日收) 半夏(湯浸去 滑焙) 羌活(去苗頭) 杏仁(去皮尖雙仁炒) 馬兜鈴(各一兩) 上件除砒霜、鉛丹二味研如 飛塵。 所余眾藥作一處杵羅為末。卻和在乳缽內(nèi)。爛研千百搗。令如飛塵。以棗肉丸如綠豆大。丹 砂為衣。食后蔥茶下三十丸。氣實者。加至五七丸。

紫蘇散(出圣惠方)治肺氣壅滯咳嗽。發(fā)即氣喘煩悶。

紫蘇莖葉 豬苓(去黑皮) 陳橘皮(各一兩湯浸去白焙干) 馬兜鈴(七枚細(xì)銼如皮 子) 桑根白皮(銼碎裎去粗皮) 麥門冬(去心) 大腹皮(銼) 赤茯苓(去皮) 枳殼(各一兩麩炒 黃去瓤) 上為散。每服四錢。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樸硝丸(出圣惠方)治肺氣喘急。不得臥。無問晝夜。長倚物坐。惟食稀粥。服此藥。其氣急當(dāng)日便減。更經(jīng)三五日。臥穩(wěn)頭著枕。小便通。心腸氣散。二十日外。平復(fù)如舊。兼治諸 樸硝 芒硝( 熱各二兩) 硝石(一兩與前二味同研) 犀角(鎊) 椒目(微炒同 搗為末 各一兩) 莨菪子(淘去浮者煮干炒黑) 甜葶藶(隔紙炒紫色各半兩)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 麩炒二兩與前二味搗如膏) 上各研勻。棗肉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棗湯下十 五丸。不拘時候。

水膠散 治肺久勞;即。坐臥不得。涎唾稠粘。

水膠 覆盆子 五味子 京三棱(炮) 香子(炒) 皂角子(炮) 桑椹(各一兩) 甘草 (

五味子丸(出圣惠方)治多年肺氣累療不瘥。心膈煩悶喘促。

砒霜(一兩以熱絹裹用大蘿卜一枚開一竅卻以綿線系內(nèi)鍋中以水入燈心五束煮半日出之 取砒霜研令細(xì)入后藥用之) 五味子(半兩搗末) 金箔(五十片研) 黃柏(半兩研末) 銀 箔 (五十片研) 綠豆粉(一兩) 陀僧(半兩研) 膩粉(一錢) 上件藥同研令勻。煮 棗肉和丸 如梧

通膈湯 治肺氣喘急煩悶;驎r時咳嗽。

射干 桑根白皮(炙銼一兩) 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 甘草(炙各一兩) 檳榔 (銼) 草豆蔻仁(各半兩) 郁李仁(麩炒去皮一兩) 上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入生姜一棗 大。 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溫服。

阿膠膏(出圣惠方)治肺氣喘急。下焦虛傷。

阿膠(三兩搗碎炒令黃燥為末) 白羊腎(二對去筋膜切細(xì)研) 杏仁(三兩湯浸去皮尖雙 仁麩炒微黃研如膏) 薯蕷(三兩搗為末) 薤白(一握細(xì)研) 牛黃酥(四兩) 羊腎脂 (四兩煮 去滓) 上件藥相和。于磁瓶內(nèi)貯之。蒸半日令藥成膏。每服不計時候。以暖酒調(diào)下一茶匙。

牛黃丸(出圣惠方)治肺氣。定喘嗽。

牛黃(半兩細(xì)研) 人參(一兩去蘆頭) 赤茯苓(一兩) 訶黎勒(三分煨用皮) 蛤 蚧(一 雙頭尾全者涂酥炙令黃) 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為末。入牛黃更研令勻。煉蜜蠟同丸。如芡實大。不拘時候。含一丸咽津。

雞 丸(一名救生丹)治肺氣喘急。坐臥不得。(出王氏博濟方) 雞 (二七枚湯洗焙) 半夏(一分湯洗七次去滑) 牽牛子(半兩瓦上爆干令焦) 甜 葶藶(半兩炒) 砒霜(半分露至七宿細(xì)研收于床下) 鉛丹(治如砒霜者半兩)
上為末。 用炊 棗肉和丸如綠豆大。丹砂為衣。食后臨臥蔥與臘茶湯下七丸。甚者加至十丸。一方為丸如干。 入

麻黃生姜湯 治肺氣喘急。

麻黃(去根節(jié)煮掠去沫焙一兩) 五味子 甘草(炙各二兩) 杏仁(去皮尖雙仁炒八 十枚) 淡竹葉(切一升) 石膏(研六兩) 上搗篩如麻豆大。每服六錢。水二盞。煎取一盞去滓。 溫服。日三。

麻黃散(出圣惠方)治肺氣喘急。腹脅疼痛。

麻黃(一兩去根節(jié)) 赤茯苓 桂心(各一兩) 桔梗(一兩半去蘆頭) 甘草(半兩 炙微黃銼) 杏仁(四十九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為散。每服四錢。水一中盞。煎至六分 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桔梗湯(出圣惠方)治肺氣喘急咳嗽。

桔梗(一兩去蘆頭) 桑根白皮(三分銼) 甘草(半兩炙微黃銼) 訶黎勒皮(三分) 花桑 葉(

調(diào)肺湯 治肺氣喘急。四肢乏力。飲食無味。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一兩) 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焙干二兩) 甘草(炙一兩) 紫蘇子(炒一分) 貝母(炒一兩去心) 上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入干柿一枚切。煎 至六分 去滓。溫服?招娜瘴缗R臥各一。

蜀椒丸 治肺氣喘急。坐臥不得。

蜀椒(青并閉口者炒出汗一兩) 干姜(炮半兩) 葶藶子(隔紙炒三分) 牙皂角 (去皮 涂酥炙一兩)
上為末。以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煎桑根白皮湯下。不拘時候。

如圣飲 治肺氣上喘。不以久新。

麻黃(去根不去節(jié)寸截沸湯掠去沫六兩) 甘草(炙一兩) 桂(去粗皮半兩) 杏仁 (湯浸 去皮尖雙仁四十九枚) 上銼如麻豆。以水五盞。銀石器內(nèi)慢火煎取三盞。澄清放溫。每服 半盞。服罷去枕且仰臥。其喘立止。余藥以凈瓶盛。外以溫湯養(yǎng)之。旋旋服。

防己丸(出圣惠方)治肺氣咳嗽喘促。坐臥不得。

防己(一兩) 陳皮(湯浸去白半兩) 甜葶藶(隔紙炒三分) 豬牙皂莢(去黑皮酥 炙一兩)
上為末。煮棗肉和搗三五百杵。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煎桑根白皮湯下。食后臨 臥。一方無陳皮用干姜。

四神湯 治肺喘。

麻黃(去根節(jié)湯浸去沫) 五味子(各一兩) 甘草(炙半兩) 杏仁(去皮尖雙仁麩 炒二十 五枚)

桂皮散 治肺臟喘急胸膈壅滯。大腸不利。

桂(去粗皮) 陳橘皮(湯浸去白炒各一兩) 白檳榔(銼一兩半) 牽牛子(半生半 熟二兩)
上為散。每服三錢。溫酒調(diào)下。空心食前服。日三。

葶藶丸 治久患肺氣喘急。痰壅悶亂。

甜葶藶(一兩隔紙炒紫色別研如膏) 貝母(一兩煨令微黃搗末)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 雙仁炒微黃研如膏) 皂莢(一兩炮碎以酒五合浸取汁熬成膏) 上都研令勻。以皂莢膏丸 如 梧桐子大。每服不拘時候。以桑根白皮湯下二十丸。

瀉肺湯 治肺癰。喘急坐臥不安。

桑根白皮(銼炒) 甜葶藶(隔紙炒各一兩) 上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六分 去滓。 食

豬KT 散 治肺氣遠(yuǎn)年不痊。

豬KT 一具(去脂細(xì)切) 膩粉(一兩) 上入磁瓶內(nèi)固濟。上留小竅。 煙盡細(xì)研。 每服二錢

清肺散 治肺喘氣短。

蒲頹葉(蒲頹葉微似棠葉大柔濃色白似熟羊皮經(jīng)冬不凋花如丁香萼極細(xì)如絲倒垂之風(fēng)吹 則搖然冬末生花至正月乃敷實一如山茱萸味酸可啖與麥齊熟其實不甚大吳人名半含春江南名 棠京師名曰紙錢棠球襄漢名黃婆奶)
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溫水調(diào)下。發(fā)時服。有人患喘 三十年者。服之皆愈。甚者服藥后。胸上生小癮胗癢者。其疾則瘥。一方用人參等分。

豬KT 酒 治肺氣喘急。睡臥不安。

大棗(百枚) 豬KT 上以酒五升浸之。秋冬七日。春夏五日出。布絞去滓。七日 服 盡。二七日亦得。忌鹽。羊KT 亦可。治咳嗽胸脅支滿。多喘上氣。尤良。亦治久嗽上氣 二十年治不

主肺氣喘息急。坐臥不得。

桑白皮(一兩) 地骨皮(一兩) 甘草(半兩) 上作飲子。水三升。煮取一升。食 后。分 二服。日只可兩劑。

治久患肺氣喘急至效。

以杏仁去皮尖二兩。童子小便浸。一日一換。夏月日三四換。浸半月。取焙干。爛研令 極細(xì)。每服一棗大。薄荷一葉。蜜一雞頭大。水一中盞。同煎取七分。食后溫服。甚者不過 三劑瘥。永不發(fā)動。忌腥物。

治肺壅。氣喘急不得臥。

以葶藶子三兩炒。大棗三十枚。水三升煮棗取二升。又煎取一升去滓。二服。

治肺氣上喘兼咳嗽。

以崖椒并野姜蓰為末。酒服一錢匕。甚效。忌鹽。


肺痿(附論)

夫肺痿寸口脈數(shù)。其人病咳中反有濁唾涎沫者何也?師曰:此為肺痿之病。何從得之。 師曰:病熱在上焦。因咳為肺痿;驈暮钩;驈膰I吐;驈南。小便利數(shù)。或從便難。 數(shù)被 藥下。重亡津液。故得肺痿。又寸口脈不出而反發(fā)汗。陽脈早索。陰脈不澀。三焦踟 躕入而不出。陰脈不澀。又寸口數(shù)而虛按之澀。身體反冷。其內(nèi)反煩。多唾唇燥。小便反難。 此為肺痿。傷于津液。便如爛瓜下如豚腦。但坐發(fā)汗故也。其病欲咳不得咳。嗽出干沫。久 久小便不利。其脈平弱。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心遺溺。小便數(shù)。所以然者。上 虛不能制下故也。此為肺中冷。必眩。師曰:肺痿咳唾咽燥。欲飲者自愈。自張口者。短氣 也。 肺為五臟華蓋。百脈取氣。運動血脈。衛(wèi)養(yǎng)腑臟。灌注皮毛。將理失宜。氣與血亂。則成肺痿癰矣。然五臟皆有痿癰而獨論此者。以肺屬金。數(shù)盡于陽九。位最高。內(nèi)為五臟長。 多致此病。故獨論此。

清燥湯(一名茯苓燥濕湯)\x六七月之間濕令大行。子能令母實而熱旺。濕熱大勝而刑庚大腸。故寒涼以救之。以天令言之。則清燥之氣絕矣。古人之法。夏月熱。以救熱傷天真元氣。燥金受濕熱之邪。絕寒水生化之源。源絕則腎虧。痿厥之病大作。腰以下痿軟。癱瘓不能動 黃 (一錢半) 黃連(凈一分) 蒼術(shù)(一錢) 五味子(九個) 白術(shù)(半錢) 橘皮(半錢) 人參(三分) 當(dāng)歸身醫(yī)學(xué).全在線m.f1411.cn(二分) 生地黃(二分) 曲(二分) 升麻(三分) 白茯苓(三分) 澤瀉 ( 分) 上搗篩 如麻豆大。每服半兩。水二盞半。煎至一盞去滓。稍熱空心服。

知母茯苓湯 治肺痿喘嗽不已。往來寒熱。自汗

茯苓(去皮) 甘草(各一兩) 知母 五味子 人參 薄荷 半夏(洗七次) 柴胡 白術(shù) 款冬花(各半兩) 桔梗 麥門冬 黃芩(各半兩) 川芎 阿膠(炒各三錢)
上為末。 每服 三錢。水一盞半。生姜十片。同煎至七分去滓。熱服。

天門冬丸 治肺痿經(jīng)年咳嗽不止。唾成五色。喘急促急。少食羸瘦。

天門冬(去粗皮二兩) 大麻仁 紫蘇子(炒別研入) 大黃(銼炒) 濃樸(去粗皮 姜汁炙) 貝母(煨去心各半兩) 升麻(銼) 麻黃(去根節(jié)) 甘草(炙銼) 桔梗(炙銼) 五味子 陳橘皮(湯浸去白炒各一兩) 紫菀(湯洗去苗土三分) 杏仁(四十九枚去皮尖雙仁炒研) 上 為末。

紫菀茸湯(出永類鈐方)治飲食過度。或叫呼走氣;蚴臣灞P盁醾巍?人匝拾W。痰 紫菀茸 經(jīng)霜桑葉 款冬花 百合(蒸焙) 杏仁(去皮尖) 阿膠(蛤粉炒) 貝母 (去心) 蒲黃(炒) 半夏(湯浸七次各一兩) 犀角(鎊) 甘草(炙) 人參(各半兩) 上羅 勻。每服四 錢。水一盞半。生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溫服。

竹茹湯 治肺痿勞吐血。

竹茹 赤小豆 麥門冬(各三兩) 大棗(一十個) 桔梗 北柴胡 川續(xù)斷(各二兩) 桑 白皮(二兩) 甘草(一兩二錢半) 麻黃(去節(jié)) 五味子(各一兩五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 水一盞。煎至七分。無時服。

杏仁半夏湯(出宣明論)治肺痿涎喘不定?人圆灰。及甚者往來寒熱。

杏仁(去皮) 桔梗 陳皮(去白) 茯苓(去皮) 漢防己 白礬 桑白皮(各二兩) 薄荷 葉(一錢) 甘草(二寸) 豬牙皂角(一錢)
上為末。作二服。水二盞。生姜三片。煎 至六分 去

人參平肺散(出濟生拔粹方)治心火刑肺。傳為肺痿?人源瓏I。痰涎壅盛。胸膈痞滿。咽 赤茯苓(四兩) 知母(七分) 桑白皮(一錢) 甘草(炙半錢) 青皮(二分) 地 骨皮(三分) 陳皮(三分) 天門冬(二分) 人參(三分) 五味子(三十個) 上羅勻。只作 一服。水 二盞

款冬花湯 治肺痿嗽唾如牛涎。日夜不已。坐臥不安。肋痛。

款冬花 赤茯苓(去黑皮) 紫菀(去苗土) 獺肝(炙碾末) 甘草(炙) 桔梗(銼 炒) 貝母(煨去心各一兩) 芍藥(一錢半) 桑枝(銼炒一兩半) 蛤蚧(炙研末三分) 上銼。 每服五錢

人參清肺湯(出仁存方)治肺痿勞嗽。唾血腥臭。干嘔煩熱。聲音不出。肌肉消瘦。倦怠減食。及治肺胃虛寒。咳嗽喘急。胸膈噎悶。腹脅脹滿。迫塞短氣。喜欲飲冷。咽嗌噫痛。

人參(去蘆) 地骨皮 烏梅(去核) 甘草(炙) 阿膠(麩炒) 杏仁(去皮尖麩 炒) 桑白 皮知母 罌粟殼(去葉蓋蜜炙各等分) 上羅篩。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烏梅、棗一枚。 同 煎至一盞。食后臥溫服。兩滓并煎。

紫菀湯 治肺痿咳嗽。涕唾稠粘。小便不利。

紫菀(去苗土) 桔梗(銼炒) 木通(銼) 白蒺藜(炒去角) 桑根白皮(銼) 赤茯苓(去 黑皮各二兩) 甘草(炙微赤銼) 茅根(銼) 旋復(fù)花(各半兩) 上搗篩。每服四錢。 水一盞。 煎

甘草湯 療肺痿涎唾多。心中溫溫液液者。

甘草(四兩炙) 生姜(三兩去皮) 人參(二兩) 地黃(一斤) 阿膠(三兩炙) 大 麻子仁 (半升) 大棗(四十枚擘) 麥門冬(半升) 桂心(二兩) 上切。以美酒七升。水八 升相和。 先

百部散(出圣惠方)治肺痿咳嗽。涕唾稠粘。胸膈煩壅。咽喉不利。心神煩熱。

百部(一兩) 桔梗(一兩去蘆頭) 射干(一兩) 川升麻(一兩) 天門冬(一兩 去心) 木通(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沙參(半兩去蘆頭) 川大黃(半兩微炒銼碎)
上為散。每服

桑根白皮散(出圣惠方)治肺痿咳嗽。涕唾稠粘。胸膈煩壅。咽喉不利。

桑白皮(半兩銼) 桔梗(三分去蘆頭) 木通(三分銼) 紫菀(三分洗去苗土) 檳 榔(三分) 旋復(fù)花(半兩) 款冬花(半兩) 前胡(半兩去蘆頭) 杏仁(半兩洗去皮尖雙仁 麩炒微黃) 上為

白前散 治肺痿咳嗽。日月久遠(yuǎn)。喘息促。肩胛高。臥仰不安。

白前 旋復(fù)花(半兩) 桑根白皮(一兩銼) 赤茯苓(一兩) 漢防己(半兩) 麻黃(去根 節(jié)半兩) 紫菀(一兩洗去苗土) 五味子(半兩) 白蒺藜(半兩微炒去刺) 上為散。 每服四 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紫菀散 治肺痿咳嗽。涕唾稠粘。小便不利。

紫菀 桔梗 木通(各半兩) 赤茯苓 白蒺藜 甘草 桑白皮 茅根(各三兩) 上 羅 勻。每服四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生冷、油膩、雞、豬。一方有旋復(fù)花。

杏仁湯 治肺痿四肢煩熱。涕唾稠粘。

杏仁(去皮尖雙仁炒) 升麻(各一分) 桔梗(銼炒) 紫蘇莖葉(三分) 馬兜鈴(一錢半) 五味子(炒) 麻黃(去根節(jié)) 芍藥(各半兩) 上細(xì)銼。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 去滓。 溫服。日再。

旋復(fù)花湯 治肺痿咳嗽。唾如稠涎。羸瘦。喘急盜汗。

旋復(fù)花 甘草(炙) 牡蠣(末各一分) 葳蕤 紫菀(洗去土) 桔梗(銼炒各一兩) 生地黃汁 生姜汁(各二合) 上八味。除地黃、生姜汁外。并細(xì)銼。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 盞去滓。次下地黃汁、生姜汁少許。再煎取八分。食后溫服。

白前湯 治肺痿咳嗽。日久喘急。仰臥不安。

白前 木通(銼各二兩) 防己 麻黃(去根節(jié)各半兩) 白茯苓(去黑皮) 濃樸(去粗皮 姜汁炙紫色) 桑白皮(銼各二兩) 紫菀頭(五十枚) 上銼。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 去滓。食后良久溫服。日三。胸中有膿者。當(dāng)?shù)猛鲁觥?p>赤芍藥散 治肺痿嗽唾如稠膠。日夜計升以上。坐臥不安。脅肋疼痛。

赤芍藥(三分) 赤茯苓(一兩) 桔梗(三分去蘆頭) 貝母(一兩煨令微黃) 甘草(半兩 炙微赤銼) 款冬花(半兩) 獺肝(半兩微炙) 紫菀(一兩洗去苗土) 上為散。每服 四錢。 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七寶散 治肺痿勞嗽。久嗽。

人參 款冬花 鐘乳石 鵝管石 明礬( 各二錢) 辣桂 甘草(各一錢) 上細(xì)末。 臨 臥。少許咽下。

紫菀湯 治肺痿唾膿血。多咳嗽。日漸羸劣。

紫菀(去苗土) 天門冬(去心焙) 桔梗(炒各半兩) 白茯苓(去黑皮) 知母(焙 各一分) 生百合(三枚) 生地黃汁(不拘多少) 上細(xì)銼。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入 地黃 汁少許。食后溫服。要利加樸硝少許。湯澄下。此疾利多。為肺與大腸合。故秘澀者少。

阿膠散 治肺痿損敗。氣喘咳嗽有血。

阿膠(一兩搗碎炒黃燥) 熟甘地黃(三分) 白茯苓(半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麥門冬 (半 每服不 計時候。以粥飲調(diào)下一錢。

犀角飲 治肺痿咳嗽氣喘。喉中有血。

犀角(鎊) 竹茹(各一兩) 桔梗(炒) 柴胡(去苗) 黃芩(去黑心兩半) 生 天門冬(去 心)

治肺破出血。忽嗽血不止者。

用海犀一大片。于火上炙令焦黃色。后以膠涂之。又炙再涂。令通透?赡霝槟。用湯 化三大錢匕。放冷服之。即血止。水膠是也。大驗。

地黃湯 治虛寒肺痿氣喘。

熟干地黃 芎 (各五兩) 桂(去粗皮) 人參(各三兩) 大麻仁(一升炒研為末) 桑根 白皮(銼炒二升) 上除麻仁外并細(xì)銼。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入麻仁少許。 更 煎數(shù)沸。溫服。日三。

杏仁煎 治肺痿久嗽。

杏仁(去皮尖雙仁炒黃研) 阿膠(炙燥各半兩) 栝蔞(一兩銼) 人參(一兩) 貝母(去 心焙) 丹砂(各一分研)
上為末。入瓷器中。同白餳三兩熬成煎。每服皂子大。食后夜 臥 時含化。

鹿髓煎 治傷中脈絕筋急。肺痿咳嗽。

鹿髓(半升) 蜜 酥(各一兩) 生地黃(取汁五合) 杏仁 桃仁(各三兩湯浸去皮尖雙 仁炒搗碎酒一升濾去汁)
上先煎桃仁、杏仁、地黃汁減半。次下鹿髓、酥、蜜煎如稀餳。 每服一匙頭。徐徐咽服。空心食前。日三。

桂枝去芍藥加皂莢湯(出千金方)治肺痿吐涎沫不止。

桂枝 生姜(各三兩) 甘草(二兩) 皂莢(一兩) 大棗(十五枚)
上 咀。以 水七升。 煮

人參散 治身熱頭痛。積熱黃瘦。肌熱惡寒。蓄熱發(fā)戰(zhàn)。膈熱嘔吐。煩渴。濕熱瀉;蚰砍 石膏 甘草(各一兩) 滑石(四兩) 寒水石(三兩) 人參(半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 溫

溫中生姜湯(出千金方)治肺虛寒羸瘦緩弱。戰(zhàn)掉虛吸。胸滿肺痿。

生姜(一片) 桂心 橘皮(四兩) 甘草 麻黃(各一兩) 上搗羅。以水一斗。煮 取二升 半。分三服。先煎麻黃沸去滓。然后入諸藥合煮。

半夏肺痿湯 療虛寒喘鳴多飲。逆氣嘔吐。

半夏(一升湯浸四破) 母姜(一斤) 橘皮(一斤) 白術(shù)(半斤) 桂心(四兩) 上 切。以 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忌羊肉、餳、桃、李、雀肉、生蔥。一方有桑白皮切一升。

四圣散 治咳嗽有血。

晉鹽 槐花子 干葛 山梔子仁 上為末。每服二錢。加烏梅、甘草少許同煎。水一盞。 煎

炙肝散 治咳嗽血不止。

栝蔞(不去皮用瓤瓦上焙干) 烏梅(大者五個去核同煎藥焙) 杏仁(二十枚去皮尖 熬炒 別研)
上為末。每一捻。豬肝一片切開。入藥在肝內(nèi);鹕现耸。放冷。嚼津液吞下。食 后及臨夜服。

上紅散 治心肺客熱?人酝卵。

北柴胡(去蘆一兩) 胡黃連 宣連(各半兩)
上為末。入生朱砂少許研勻。每服三錢。 水一盞。煎至半盞服。

阿膠散 治肺損嘔血。開胃。

阿膠(三個好者炒) 木香(二錢) 糯米(一合半)
上為末。每服一錢。百沸湯點。 不拘 時。

雄黃款冬花散 治肺痿喘嗽。痰涎壅盛。

款冬花(半兩) fo耳草(半兩) 明雄黃(一錢研)
上為末碗內(nèi)。;一鹕。鑠藥 熏。紙 蓋碗口留眼。吸煙咽了。頻嗅吸藥煙。其嗽即止。

桔梗散(出圣惠方)治肺痿咳嗽。胸中滿而振寒。脈數(shù)。干或渴。時出唾。又吐膿如米粥者 桔梗(三兩去蘆頭) 甘草(炙一兩微赤炒) 赤茯苓(二兩) 上為散。每服三錢。 以水一 中盞

人參甘草湯(出千金方)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

人參(一兩) 甘草(炙一兩三錢)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五片。棗五 個,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如圣湯(一名桔梗湯出千金方)\x咳而胸滿振寒。脈數(shù)滑。咽干不渴。時時出濁唾腥臭。久久 桔梗(一兩) 甘草(炙二兩)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不以 時服。 兼

防己散(出仁存方)治肺痿咯血多痰。

漢防己 黃葶藶 上各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糯米飲調(diào)服。食后。

甘草干姜湯(出千金方)治肺痿多涎唾。小便數(shù)。肺中冷必眩。不渴不咳上虛。其下不能制 甘草(四兩) 干姜(二兩集驗方有大棗十二枚) 上羅勻。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 分

補肺散 治肺痿勞傷吐血。

黃明膠(炙燥二兩) 花桑葉(陰干二兩)
上為細(xì)散。每服三錢。用生地黃汁調(diào)。糯 米飲 亦

甘草湯 治肺痿涎唾多出血。心中溫溫液液。(一名溫液湯) 用甘草二兩。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三服。

綿膠散 治肺損吐血。

新綿(燒灰研) 黃明膠(炙燥搗末) 上等分研勻。每服一錢。臨臥糯米飲調(diào)下。

治肺痿喘嗽。

用漢防己為末。每服三錢。漿水一盞。同煎至七分。和滓溫服。

治療肺痿時時寒熱。兩頰赤。氣急。亦治久嗽涕唾多。骨節(jié)寒熱。

用童子小便。每日晚取之。去初沫少許。小便可用五合。取上好甘草量病患中指節(jié)。男 左女右。長短截之。炙令熱破作四片。內(nèi)小便中。置于閑凈處露一宿。器上橫一小刀。明日 早旦去甘草。頓服之。每日一劑。其童子勿令吃五辛。忌海藻、菘菜、熱面。一方用甘草末 一錢。小便三合。攪令散服。

治口中血腥。吐紅咳嗽。

用熟地黃。干嚼酒下。又為末。酒調(diào)下。

治一切肺疾咳嗽膿血不止。

豬胰一具。削薄竹筒盛。于糠火中炮大極熟。食上吃之。

皂莢散 治肺痿吐涎沫。

皂莢(半兩去黑皮涂酥炙令焦黃去子) 桂心(一兩) 甘草(一兩半炙微赤銼)
上為散。 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服。

蛤蚧散 治患肺痿咳嗽及肺壅嗽。

蛤蚧(一對新好者用湯洗十遍慢火炙令香研為細(xì)末) 人參 茯苓(去皮) 知母 貝母 (各炙過湯洗) 桑白皮(以上各二兩) 大杏仁(六兩湯浸去皮尖爛煮令香取出研) 甘草(五 兩炙) 上件八味同研為細(xì)末。入杏仁拌勻。卻粗羅再篩過。唯細(xì)為妙。每服半錢。入生姜 二片。酥少許。水八分。煎熟服。如以湯點之。頻服亦妙。

四君子湯 治肺痿而皮聚毛落者。益氣可也。

白術(shù) 人參 黃耆 茯苓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至七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食遠(yuǎn) 溫服。

治痰上氣氣急。

上用 豬膏一合。暖酒和服。

治肺痿吐血。

鹿血和酒服之。良。

治肺痿咳嗽。鬼氣 病。

取溺久停臭者佳?掷。當(dāng)以熱物和溫服之。

治肺痰唾膿血。

薏苡仁十兩杵碎。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入酒少許服之。

治肺痿咳嗽。

蘿卜子半升。淘凈洗。焙干。于銚子內(nèi)炒令黃熟為末。以沙糖丸如彈。綿裹含之。

治肺痿吐血。

用蘿卜和羊肉、鲗魚煮食之。


肺痿咽燥(附論)

夫熱在上焦。因咳為肺痿。其脈則口寸數(shù)。其證則咳而口中有濁唾涎沫。甚者咽中干燥。 蓋

地黃湯 治肺痿咽燥。咳嗽吐膿血。胸脅脹滿短氣。羸不思飲食。

生干地黃(切焙) 赤茯苓(去黑皮) 柴胡(去苗各一兩) 射干 甘草(炙銼) 麥門冬 (去心焙各半兩) 紫菀(去苗土) 半夏(湯洗七次) 麻黃(去節(jié)) 黃芩(去黑皮) 桑根白皮 (銼) 五味子(各三分) 上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生姜一片。大棗二枚。煎至七分 去滓。 溫

天門冬丸 治肺痿咽干煩燥。痰壅咳嗽。小便赤澀。眠臥不安。咽喉腫痛。

天門冬(去心焙一兩) 甘草(炙銼一兩) 人參(三分)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 一兩) 貝母(去心焙) 五味子 阿膠(炙令燥) 桑根白皮(炙銼各半兩)
上為末。煉蜜和丸 如雞頭 大。每服一丸。食后臨臥時。溫人參湯嚼下。含化。咽液亦得。

地黃紫蘇煎 治肺痿喘嗽。涕唾稠粘。咽膈不利。

生地黃(切焙用三兩) 生姜(二兩與地黃和研絞取汁) 生天門冬(去心半斤) 生 玄參(一斤) 生麥門冬(去心一斤) 杏仁(去皮尖雙仁三兩研別入) 紫蘇子(炒研二兩) 生 牛蒡 (四兩細(xì)切與玄參至紫蘇子四味燥研以水少許拌勻布絞取汁) 上將兩等藥汁并杏仁和勻。 于 銀石器中慢火煎令稍稠。停火入白蜜五兩。真酥二兩和勻。于飯甑蒸少時。候冷。以凈器盛。 每服一小匙。含化。不拘時。日三。一方久服大益心肺;瑵櫦∧w。補助榮衛(wèi)。忌生冷、豬 肉。

柴胡湯 治肺痿久嗽不已。四肢煩熱。頰赤。咽燥。

柴胡(去苗) 竹茹 桔梗 紫菀(去土) 貝母(去心焙各一兩) 訶黎勒皮(一兩) 知母 (炒 滓。 溫服。日再夜一。

天門冬煎 治肺痿咳嗽吐涎沫。咽燥而渴者。

生天門冬(去心搗汁取) 醇酒(各一升) 紫菀(去土為末四兩) 餳糖 上同入銀 石器 中。重

卷二十八 肺臟門

肺痿小便數(shù)(附論)

內(nèi)經(jīng)曰:臟真高于肺。又曰。真氣奪則虛。今肺中冷則肺之真氣不足。而其人上虛則無 以制下。故上為肺痿。下為小便數(shù)。以至吐涎沫而欲咳不能咳者。皆其證也。治法當(dāng)以溫藥 和之。

白茯苓湯 治肺痿小便數(shù)甚者。吐涎沫欲咳不能者。

白茯苓(去黑皮) 桂(去粗皮) 附子(炮裂去皮臍) 白芍藥(各三分) 補骨脂 (炒) 黃 (銼各一兩) 蜀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四十顆) 肉蓯蓉(酒浸切焙一兩半) 上搗篩如 麻豆 大。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食前臨臥。日三。

黃 湯 治肺痿小便數(shù)。無力。不進飲食。

黃 (銼) 熟干地黃(焙各二兩) 桂(去粗皮) 白芍藥 當(dāng)歸(焙切各一兩) 麥門冬 (去心焙一兩半) 白龍骨 甘草(炙銼各半兩) 上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入生姜 五片。 大

龍骨湯 治肺痿小便數(shù)。漸覺氣弱。

龍骨 黃耆(銼) 肉蓯蓉(酒浸切焙各一兩) 白薇 牡蠣( ) 附子(炮裂去皮 臍各三分) 甘草(炙銼半兩) 上搗篩如麻豆大。每服三錢。水一盞。入生姜三片。大棗二枚。 煎 至七分去滓。溫服。空心食前。日三。

五味子湯 治肺痿小便數(shù)。

五味子 款冬花(去梗) 桂(去粗皮) 人參(各二兩) 麥門冬(去心焙) 桑根 白皮(各 三兩) 上搗篩如麻豆大。每服六錢。水二盞。入生姜和皮五片。大棗二枚。粳米三十粒,煎至一

熟干地黃 治肺痿小便數(shù)。

熟干地黃(焙) 芎 (各五兩) 桂(去粗皮) 人參(各三兩) 桑根白皮(二兩) 上搗碎 如

三味湯(出圣惠方)治肺痿多涎唾。小便數(shù)者。此肺中已冷。必多頭眩。

甘草(四兩) 干姜(炮) 白芍藥(各二兩) 上搗篩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一盞 半。煎 至一


肺臟痰毒壅滯(附論)

夫肺臟痰毒壅滯之病。其證目眩頭旋。胸膈痞滿。常多痰唾。不思飲食。鼻聞腥臭。蓋 肺主氣。居于膈上。為四臟之蓋。邪熱壅熏散胸膈。津液相搏。故郁結(jié)成痰也。

半夏散(出圣惠方)治肺臟久積痰毒。在于胸膈不散。少思飲食。

半夏(一兩湯洗七次去滑) 木香(半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檳榔(三分) 桔 梗(半兩 去蘆頭) 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焙) 前胡(一兩去蘆頭) 赤茯苓(二兩) 桂心(半兩) 旋復(fù)花(半兩) 麥門冬(一兩去心) 枇杷葉(三分拭去毛炙微黃) 細(xì)辛(三分)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枳殼(二兩麩炒微黃去瓤) 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 至 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爆熱、面、豬犬肉等。

人參防己湯 治肺臟壅熱咽喉腫痛。頭目昏重。煩飲食。客熱痰毒。大小便閉澀。

人參(半兩) 防己(一兩) 羌活(去蘆頭) 芎 檳榔(銼) 連翹 天麻 玄參防風(fēng) 犀角(鎊) 木香(各半兩) 惡實(微炒) 甘草(炙各一兩) 上羅勻。每服三錢。水 一盞。入 生姜三片。蔥白一寸煨熱。同煎六分。不拘時候。去滓溫服。

甘菊花散(出圣惠方)治肺臟痰毒胸膈壅滯。

甘菊花 人參(去蘆頭) 大腹皮(銼) 半夏(湯洗七次去滑) 木香 白術(shù) 威靈仙 桔梗(麩炒微黃去瓤) 肉桂(去皺皮) 訶黎勒皮 赤茯苓 郁李仁(湯洗去皮尖炒) 甘草 (炙微赤銼各一兩) 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 時候。溫服。

人參散(出圣惠方)治肺臟痰毒壅滯。氣逆咳嗽。不思飲食。

人參(一兩去蘆頭) 麻黃(三分去根節(jié)) 甜葶藶(三分隔紙炒令紫色) 枳殼(三分麩炒令黃去瓤) 木通(三分炒) 烏梅(七枚用肉微炒) 桔梗(三分去蘆頭) 紫菀(三分 去蘆頭) 桑根白皮(三分銼)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赤茯苓(半兩) 款冬花(三分) 上為散。 每服三錢。水一中盞。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旋復(fù)花散 治肺臟痰毒壅滯。頭旋目眩。

旋復(fù)花(半兩) 人參(半兩去蘆頭) 枇杷葉(半兩拭去毛炙微黃) 赤茯苓(一兩) 蔓荊子(一兩) 前胡(一兩去蘆頭) 桔梗 防風(fēng)(各半兩去蘆頭)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枳殼 (一兩麩炒微黃去瓤) 半夏(三分湯浸七次去滑) 上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 生姜 半分

射干散(楊子建護命方)治肺臟積熱。才食辛酸熱毒之物。即咽中痰壅。

射干 杏仁(去皮尖雙仁炒) 麻黃(去根節(jié)煮去浮沫) 紫蘇子(炒) 羌活(去蘆頭) 甘草桔梗 牡丹皮 柴胡(去苗) 枇杷葉(去毛) 上等分。粗搗篩。每服二錢。水一盞。 生姜二片。同煎取八分。食后臨臥服。

柴胡湯 治肺壅熱痰毒。頭眩嘔逆。

柴胡(去苗) 甘草(炙各一兩) 芎 獨活(去蘆頭) 羌活(去蘆頭) 貝母(去 心) 款 冬花(各半兩) 麻黃(去根節(jié)) 桑根白皮(銼各一兩半) 上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煎 至七分去滓。溫服。不計時候。

桑白皮散 治肺臟痰毒滯心胸滿悶。肩背煩疼。不欲飲食。

桑根白皮(一兩銼) 半夏(半兩湯浸七次去滑) 赤茯苓(一兩) 前胡(一兩去蘆頭) 大 腹皮(三分銼) 白術(shù)(半兩) 木香(半兩) 甘草(炙一分微赤銼) 川大黃(一兩炙微銼碎)
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前胡湯 治肺熱咳嗽。痰壅氣喘不安。

前胡(去蘆頭一兩半) 貝母(去心) 白前(各一兩) 麥門冬(去心焙一兩半) 枳殼(去 瓤麩炒一兩) 芍藥(赤者) 麻黃(去根節(jié)各半兩) 大黃(蒸一兩) 上諸藥銼如麻豆 大。每服三錢。以水一盞。煎取七分去滓。食后溫服。日二。

貝母飲 治肺臟熱。咽喉及口干咳嗽。氣促痰壅。

貝母(去心) 百合(各一兩半) 紫菀(去苗) 桑根白皮 桔梗(炒各一兩) 麥門冬(去 心焙一兩半) 大黃(蒸七錢半) 甘草(炙半兩) 上粗搗如麻豆大。每服三錢。以水一盞。 煎取七分去滓。食后溫服。日二。

潤腸丸 治肺壅盛心胸滿悶?人詿┐。咽膈痰滯。不欲飲食。大便多秘。

桑根白皮(銼) 甜葶藶(隔紙微炒) 防己 天門冬(去心焙) 枳殼(各半兩麩炒去瓤) 檳榔(銼一分) 牽牛子(白者炒香搗羅取細(xì)末一兩)
上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 十丸。煎人參湯下。不拘時服。

木通湯 治久嗽肺熱?韧俪頋。胸滿痛悶。

木通 桔梗 桑根白皮 升麻 黃芩(去黑心各一兩半) 牽牛子(炒一兩) 地黃(生 切 三兩)

六神散 治肺臟痰毒壅滯。

人參 百合 白術(shù) 山芋 白茯苓(去黑皮各一兩) 甘草(炙半兩) 上為散。每服 二錢。白

紫蘇子散(楊子建護命方)治肺臟多熱。面上生瘡。胸中積滯;蛱低俪碚;蛩锌趦(nèi)有紫蘇葉 桔梗 麻黃(去根節(jié)煮去浮沫) 羌活(去蘆頭) 牡丹皮 連翹(各一兩)
上搗 篩。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溫服。日三。一方為末。

黑神丸 治肺臟壅實。痰嗽秘滯。

皂莢(不蛀者一斤切長一寸于銚于內(nèi)炒令煙盡后作次序下杏仁以下四味俱炒) 杏仁(去 尖) 半夏 知母 貝母(各一兩) 上同炒令黑色。便入酥一兩攪勻。后入巴豆霜半兩糝 在 藥上。更得攪動。急著器物蓋令不得煙出?p以濕紙固濟。候冷。出于地上以紙襯攤勻。蓋 覆出火毒一宿。杵羅為末。以醋面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至五丸。生姜湯或茶湯酒任下。 臨臥

款冬花丸 治肺氣不調(diào)。上膈痰滯。喘滿氣促。語聲不足。

款冬花(半兩焙) 馬兜鈴 杏仁(去皮尖雙仁炒各一分) 桂(去粗皮一錢) 苦葶藶(膈 紙炒半兩)
上為細(xì)末。煮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后臨臥以溫水下。

栝蔞湯 潤肺化痰利咽膈。

大栝蔞(五枚去殼取瓤并子點剁令勻細(xì)微以白面同作餅子焙干搗羅為末稱三兩) 山芋 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令黃入盆內(nèi)研令極細(xì)末各三兩) 甘草(炙取末一兩) 上將山芋與 栝 蔞。同于銀石器中慢火炒令香熟。取出與甘草杏仁末和拌勻。更用鹽花三分細(xì)研。同和勻。 每服一錢。沸湯點服。

前胡湯 治肺喘毒壅滯心膈昏悶。

前胡(去蘆頭) 紫菀(洗去苗土) 訶黎勒皮 枳實(麩炒微黃以上各一兩) 上為散。每服一錢。不計時候。以溫水調(diào)下。

硝石半夏丸 治肺熱胸中痰實。咽喉不利;怠

硝石 半夏(湯浸七次去滑焙各半兩)
上先搗半夏為末。次入硝石。同研令細(xì)。再入 白 面一兩。三味拌勻更羅過。滴水丸如綠豆大。老兒風(fēng)痰逆上。大腑熱不識人。姜湯下二十丸。 常吃


肺臟傷風(fēng)冷多涕(附論)

夫肺臟虛弱氣血不足。則風(fēng)冷之氣傷于肺也。肺主氣。氣之所行循環(huán)經(jīng)絡(luò)。若氣虛則外 邪入侵。真氣與邪氣相搏。故令咳逆惡寒。語聲散失。目眩頭旋。鼻多涕也。

桂心散(出圣惠方)治肺臟外傷風(fēng)寒。頭目不利。多涕。

白術(shù)(三分) 濃樸(一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赤茯苓(三分) 人參(三分 去蘆頭) 桂心(三分)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半夏(半兩湯浸七遍去滑) 附子(三分炮裂去皮 臍) 五味子(三分) 麻黃(三分去根節(jié)) 干姜(半兩炮制銼) 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麩炒微黃) 細(xì)辛(半兩) 甘草(半兩炙微黃銼) 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 棗 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忌生冷、油膩、豬、魚肉等。

細(xì)辛散(出圣惠方)治肺臟外傷風(fēng)冷時有咳嗽。頭目不利。多涕。

細(xì)辛(三分) 芎 (半兩) 干姜(半兩炮制銼) 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赤茯苓(三分) 白術(shù)(三分) 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臍) 前胡(半兩去蘆頭)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濃樸(一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桂心(半兩)
上為散。每服二錢。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忌生冷、油膩、濕面。

前胡散(出圣惠方)治肺臟因傷風(fēng)冷痰嗽不止。心膈煩滿;驎r嘔逆。鼻中多涕。

前胡(一兩去蘆頭) 桔梗(半兩去蘆頭) 半夏(半兩湯洗七次去滑) 白術(shù)(三分) 人參(三分去蘆頭) 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 桂心(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細(xì)辛(半兩) 枇杷葉(半兩拭去毛炙微赤銼) 濃樸(一兩去粗皮涂 生姜汁 炙令香熱) 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人參散(出圣惠方)治肺臟傷風(fēng)冷咳嗽多涕。心膈痰逆。不欲飲食。

人參(三分去蘆頭) 半夏(半兩湯浸七次去滑) 干姜(半兩炮制銼) 白茯苓(半兩) 白術(shù)(半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五味子(半兩) 肉桂(半兩去粗皮) 黃 (半兩銼)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訶黎勒(三分煨用皮) 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入生姜 半分。 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當(dāng)歸人參湯(出圣惠方)治肺傷冷鼻中多涕。四肢疼痛。不思飲食。

當(dāng)歸 人參 干姜 白術(shù) 白茯苓(去黑皮) 甘草(炙銼) 芎 陳橘皮(湯浸去 白焙) 細(xì)辛(去苗葉) 白芍藥(各半兩) 桂(去粗皮七錢半) 上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 入生姜 一片。大棗三枚。煎至七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白術(shù)散(出圣惠方)治肺臟傷風(fēng)冷。頭目昏重。常多清涕。少思飲食。

白術(shù)(半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肉桂(半兩去皺皮) 桔梗(半兩去蘆頭) 細(xì)辛(半兩) 甘 瓤焙) 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黃) 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濃樸散(出圣惠方)治肺臟傷風(fēng)冷?人灶^疼不可忍。及多涕。

濃樸(一兩半去粗皮用生姜汁炙令香熟) 前胡(一兩去蘆頭) 桂心(一兩) 石膏 (一兩) 赤芍藥(一兩) 貝母(一兩煨令微黃)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 雙仁麩 炒微黃) 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 稍熱服。

麻黃湯 治臟感風(fēng)冷多涕。

麻黃(去根節(jié)先煮掠去沫焙一兩) 前胡(去蘆頭) 白前(去苗各三分) 甘草(炙 半兩) 桑根白皮(銼炒一兩) 紫菀(去土一兩)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半兩) 上搗 篩。每服三錢。水一盞。入蔥白三莖。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服。日三。

桂心丸 治肺寒。內(nèi)外合邪。清涕多。語聲不出。

桂(去粗皮) 細(xì)辛(去苗蘆) 白芷 防風(fēng)(去叉) 干姜(炮) 甘草(炙) 芎 (各一兩)
上為細(xì)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水飲下。食后服。

紫菀湯 治肺寒痰逆。鼻多清涕。

紫菀(去土) 升麻 天門冬(去心焙) 貝母(麩炒黃各一兩) 上搗篩。每服三錢。 水一盞。入生姜三片。大棗二枚。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計時候。

杏仁麻黃湯 治肺冷多涕。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一兩) 麻黃(去根節(jié)先煮掠去沫半兩) 五味子(炒) 甘草(炙銼各一兩) 上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入生姜一棗大。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肺臟傷風(fēng)冷聲嘶不出(附論)

夫腑臟皆受氣于肺。肺主于氣。氣為陽。陽氣平和則聲通暢也。若形寒飲冷。兩寒相感 則傷于肺。是以風(fēng)冷為陰。陰邪搏于陽。陰陽不調(diào)。氣道不通。故令聲嘶不出也。

半夏散 治肺臟外傷風(fēng)冷。聲嘶言不能出。胸膈氣滯。

半夏(半兩湯浸七次去滑) 細(xì)辛(三分) 桔梗(半兩去蘆頭) 桂心(二兩) 杏仁(三分 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微黃) 陳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麻黃(三分去根節(jié)) 前胡(半兩 去蘆頭) 紫菀(半兩洗去苗土) 枳殼(半兩麩炒去瓤微黃) 桑根白皮(半兩銼) 木通(半兩銼) 貝母(半兩煨令微黃) 柴胡(半兩去苗)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訶黎勒皮(半兩)
上為散。 每服四錢。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忌生冷。 熱面

生地黃煎 治肺臟氣壅外傷風(fēng)寒。語聲嘶不出。咽喉干痛。

生地黃汁(一升) 生姜汁(二合) 生麥門冬汁(半斤) 牛酥(五兩) 白蜜(半 斤) 棗肉(三 桂心(一兩) 貝母(一兩煨令微黃) 細(xì)辛(一兩) 菖蒲(一兩) 皂莢子仁(一兩微炒)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研如膏)
上為細(xì)散。入前地黃煎中。攪令勻。不計時候。 取

麻黃散 治肺臟傷風(fēng)冷。語聲嘶不出。喘促痰逆。

麻黃(三分去根節(jié)) 五味子(三分) 桂心(半兩)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半夏(半兩洗 去滑) 人參(三分去蘆頭) 干姜(半兩炮制銼) 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 不

紫菀湯 治肺臟傷風(fēng)冷。語聲嘶不出。喘息不得。

紫菀(三分洗去苗土) 五味子(半兩)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麻黃(半兩去根節(jié)) 赤茯苓(三分) 木通(半兩銼) 陳橘皮(三分洗去白) 杏仁(一兩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為散。每

貝母丸 治肺臟傷風(fēng)冷。喘促咳嗽。言語聲嘶。咽喉不利。

貝母(半兩煨令微黃) 細(xì)辛(三分) 桂心(一兩) 菖蒲(三分) 甘草(一分炙銼) 百合(半兩) 紫菀(三分洗去苗土)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 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 麩炒微黃)
上為末。煉蜜和丸。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綿裹一丸。含化 咽津。

附子散(出圣惠方)治肺臟傷風(fēng)冷。語聲嘶不出;虺允澈虛喘。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麻黃(一兩去根節(jié))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杏仁(一兩 洗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菖蒲(半兩) 肉桂(一兩去粗皮)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赤茯苓(三分) 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 稍熱

五味子散(出圣惠方)治肺臟風(fēng)冷。背寒語聲嘶不出。咳嗽氣喘急。

五味子(半兩) 桂心(一兩)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款冬花(半兩) 桔梗(半兩去苗) 雞蘇莖葉(一兩) 干姜(半兩炮制銼) 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入棗三枚。煎至六分 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菖蒲煎 治肺臟傷風(fēng)冷。聲嘶。宣肺順氣通聲。

菖蒲(一兩末) 桂心(一兩末) 生姜(半斤絞取汁) 白蜜(十兩) 上件藥。先 以水一大 盞。煎菖蒲、桂心取五分。次入姜汁并蜜。煉成煎。不計時候。取一茶匙。含化咽津。


肺氣面目四肢浮腫(附論)

夫肺氣面目四肢浮腫。其候咳嗽脹滿。狀如水氣。蓋肺主氣。氣為陽。陽體輕虛。為寒 所折。攻發(fā)于外。散于皮膚。氣逆浮腫。內(nèi)經(jīng)論久嗽不止則三焦受之。三焦咳狀?榷?jié)M 不欲飲食。此皆寒聚于胃關(guān)于肺。使人痰飲結(jié)聚。多涕唾。而面目浮腫氣逆也。

澤漆散(出圣惠方)治肺氣壅盛。攻頭目四肢浮腫。胸膈痰逆不下食。

澤漆(一兩) 羌活(三分)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旋復(fù)花(三分) 貝母 (一兩炮令微黃) 半夏(二兩湯浸七次去滑) 豬苓(一兩去黑皮) 前胡(三分去蘆頭) 大腹 皮(三分銼) 漢防己(一兩) 桑根白皮(三分銼) 甜葶藶(一兩隔紙炒令紫色)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干) 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

郁李仁湯(出圣惠方)治肺氣面目浮腫?人詿。心腹壅滯。胸膈氣促。

郁李仁(湯浸去皮尖炒二兩) 赤茯苓(去黑皮) 貝母(炒) 防己 商陸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 紫蘇莖葉 木香 桑根白皮(銼)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 檳榔(銼各一兩) 上搗篩。每服四錢。水一大盞。入生姜一片。大棗三枚。煎至七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忌生冷、雞、魚、蒜。

大腹皮散 治肺臟氣壅滯。關(guān)膈不通。四肢浮腫。喘息促急。坐臥不得。

大腹皮(三分銼) 漢防己(半兩) 桑白皮(三分銼) 木通(三分銼) 赤茯苓(一兩) 郁 李仁(一兩湯浸去皮尖令微炒) 甜葶藶(一兩半隔紙炒) 澤漆(三分) 桂心(半兩銼) 百合(三分)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 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 煎

赤茯苓散(出圣惠方)治肺氣攻注四肢。遍身虛腫。按之沒指。心腹氣滯。大小便澀。狀如 赤茯苓(一兩) 漢防己(一兩) 川大黃(一兩半銼碎微炒) 檳榔(三分) 柴胡 (一兩去苗) 紫蘇莖葉(三分) 桑白皮(一兩銼) 甜葶藶(三分隔紙炒令紫色)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 白瓤

杏仁散 治肺臟積壅。氣滯不通。痞把上焦。忽背上心前有一處疼痛。背膊勞倦。面目浮腫 杏仁 葶藶(隔紙炒) 馬兜鈴 柴胡(去苗) 麻黃(去根節(jié)煮去沫) 射干 貝母 (去心 各一分) 皂莢(半兩燒存性) 甘草(炙一錢半)
上為末。每服二錢。食后。以綿裹含 化咽 津。

馬兜鈴散(出圣惠方)治肺氣咳嗽。喘急煩悶。面目浮腫。

馬兜鈴(一兩) 桑根白皮(一兩銼) 漢防己(半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天 門冬(三分去(三分)
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陳橘皮散(出圣惠方)治肺氣攻四肢。腫滿疼痛。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射干(三分) 漢防己(半兩) 赤茯苓(一兩) 大 腹皮(一兩銼) 澤瀉(三分) 澤漆(半兩) 桑根白皮(三分銼) 上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 中盞。 入黑豆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漢防己丸(出圣惠方)治肺臟氣壅。面目四肢浮腫。喘促咳嗽。胸膈滿悶煩熱。

漢防己(一兩) 商陸(一兩) 麻黃(一兩去根節(jié)) 赤茯苓(一兩) 桑根白皮(一兩半銼) 甜葶藶(一兩隔紙炒令紫色) 蛤蚧(一對頭尾全者涂酥炙微黃)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 雙仁 麩炒微黃)
上為末。煉蜜和丸。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生姜湯下 二十丸。粥飲下亦得。

葶藶丸(出圣惠方)治肺氣喘促煩熱。面目浮腫。大腸不利。

甜葶藶(一兩炒紫色隔紙)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令微黃) 馬兜鈴(一兩) 漢防己(一兩) 郁李仁(一兩湯浸去皮尖微炒) 皂莢(無蛀者入小便浸二宿后去黑皮涂酥 炙焦 黃搗末一兩) 雞子黃(五枚瀉紙上焙干為末)
上為末。煮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 計 時候。以生姜湯下二十丸。

大黃葶藶丸(出圣惠方)治肺氣咳嗽。頭目虛腫。大便秘澀。

甘草(煨令微黃半兩) 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 甜葶藶(半兩隔紙炒紫) 前胡(三分去蘆頭) 巴豆(一兩研紙裹壓去油)
上為末。煉蜜和搗三百杵。丸如綠豆大。每服空心以 粥 湯下三丸。

葶藶丸(出圣惠方)治肺氣咳嗽。面目虛腫。大便秘澀。

甜葶藶(隔紙炒二兩) 郁李仁(去皮炒二兩) 防己(半兩) 桑根白皮(銼炒二兩)
上為末。煮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湯下。不計時候。

葶藶丸 治肺氣喘息。面目浮腫。

葶藶子(隔紙炒) 陳橘皮(湯浸去白) 柴胡(去苗) 棗肉(研各一兩)
上先搗 前三味細(xì) 羅為末。煉蜜以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煎杏仁湯下二十丸。日二。

馬兜鈴湯 治肺臟虛實不調(diào)。痰滯咳嗽。面目浮腫。頰赤虛煩。

馬兜鈴 麻黃(去節(jié)) 五味子(炒) 甘草(炙各一兩) 上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入 沙糖少許。同煎至六分。食后臨臥去滓溫服。

獨圣餅 治肺喘嗽。面腫。四肢浮。

蛤蚧(一對雌雄頭尾全者凈洗可用法酒和蜜涂炙熟) 人參(紫團參一株如人形者良)
上搗羅為末。熔蠟四兩濾去滓。和藥末作六餅子。每服空心用糯作薄粥一盞。投藥一餅。趁熟 細(xì)細(xì)呷之。

瀉白散(出楊氏家藏方)治肺氣上奔咽膈。胸膈隘滿。喘急不止。甚者頭面浮腫。腹脹小便 桑白皮 紫蘇葉 人參(去蘆頭) 漢防己 甜葶藶(微炒) 半夏(湯浸七次) 麻黃(去根節(jié)以上七味各一兩) 甘草(半兩炙) 陳橘皮(去白二分) 吳茱萸(湯浸七次焙干三分) 上件

皂莢丸 治肺氣喘急。面目浮腫。

皂莢(如豬牙者去黑皮涂酥炙) 防己(各一兩) 葶藶(隔紙微炒一分)
上為末。 用棗肉 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煎桑根白皮湯下。不拘時。

主肺氣上逆急喘無度。面腫唇焦方。(余居士選奇方) 百部(二兩) 丹參 桑白皮 紫菀 女菀 杏仁(各半兩) 五味子(一分) 人參 甘草 木


肺臟風(fēng)毒生瘡(附論)

夫肺主于表。榮于皮毛。若熱毒結(jié)伏在于肺腑。積蓄日久。不宣通則攻于表也。觸冒風(fēng) 冷。腠理開疏。風(fēng)邪客于肌肉。真氣散失。邪氣與衛(wèi)氣并行。風(fēng)熱相搏。流走皮膚之間。則生瘡疼。甚則癢痛。搔之成瘡也。

牛黃散 治肺臟風(fēng)氣;迪选3。皮膚生瘡。骨痛急?诿 斜。

牛黃 苦參 丹砂(研水飛) 麝香(研各一分) 羌活(去蘆頭) 當(dāng)歸 人參 獨 活(去蘆頭) 秦艽(去苗土) 前胡(去蘆頭) 枳殼 桂(去粗皮) 茯苓(去黑皮) 白術(shù) 白 附子 玄參 丹參 防風(fēng)(去叉) 蔓荊子 干姜 沙參 防己 白芷 半夏(湯浸七次姜制) 干葛 (酒浸一宿炒) 南星(炮各半兩) 牛膝(酒浸一宿切焙) 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一兩) 黃 (銼一分) 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去沫焙一兩) 芎 仙靈脾 烏蛇(一條酒浸去皮骨炒)
上為散。每服一錢。溫酒調(diào)下。不拘時候。如欲作丸。即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丸分作六服。豆 淋酒

羚羊角散 治肺臟風(fēng)毒。皮膚生瘡。心煩熱。腫痛。

羚羊角(鎊) 赤茯苓(去黑皮) 防己(去叉) 麥門冬(去心焙) 犀角(鎊) 蒺藜子(微 炒去角) 苦參(銼) 秦艽(去苗土) 黃芩(去黑皮) 升麻 地骨皮 惡實(微炒) 桑根白 皮(銼) 枳殼(去瓤麩炒) 黃耆(銼) 柴胡(去苗) 大黃(銼炒) 玄參 梔子仁 (各半兩) 甘草(炙半兩) 上為散。每服二錢。溫漿水或酒調(diào)下。不拘時候。忌雞、豬、毒物。

牛黃散 治肺風(fēng)皮膚搔癢。搔之成瘡。心神虛煩。頭目不利。

牛黃(細(xì)研) 犀角屑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微黃) 防風(fēng)(去蘆頭) 細(xì)辛 天 竺黃 (細(xì)研) 茯苓 白蘚皮 川大黃(碎炒) 羌活 黃芩 麥門冬 白僵蠶 檳榔 羚羊角 (屑) 甘草(炙銼以上各半兩) 麝香(細(xì)研一分) 上為散。入牛黃、麝香更研令勻。每服不計 時候。 以

楓香散 治肺臟風(fēng)毒壅滯。皮膚及面上 或如麻豆?喟W。搔之即赤痛;蚱茷榀彙

楓香 景天花 薺 貝母(煨令微黃) 甘草(炙微赤銼) 天麻 防風(fēng)(去蘆頭) 細(xì)辛 蔓荊子 甘菊花 羌活 川升麻 本 白蘚皮 荷葉 紫菀(洗去土) 石膏(研細(xì)) 枳實 (

薺 散 治肺臟風(fēng)毒。遍身生瘡。皮膚瘙癢。

薺 (一兩半) 白花蛇(酒浸去骨皮炙二兩) 天麻 槐子(炒) 獨活(去苗) 防風(fēng)(去 叉) 晚蠶砂(炒) 蔓荊子(去萼) 人參 威靈仙 枳殼(去瓤麩炒) 甘草(炙) 赤 箭(各一兩) 牛蒡子(半兩) 白蘚皮(一兩) 沙參(三分) 上為散。每服二錢。溫酒或漿水 調(diào)下。 不計時候。

人參楓香丸 治肺臟風(fēng)毒。皮膚生瘡瘙癢。

人參 天南星(炮) 楓香 羚羊角(鎊各一兩) 赤箭(三分) 黃耆(銼) 白茯苓(去黑 皮) 防風(fēng)(去叉) 零陵香葉 天麻 白蘚皮 木香 馬牙硝 龍腦 麝香(研) 秦艽 (各半兩)
上為末。入研藥和令勻。煉蜜和丸如雞頭大。每服一丸。薄荷湯嚼下。不計時候。

犀角丸(出圣惠方)治肺臟風(fēng)毒。皮膚遍生瘡 。頸額生結(jié)核。

犀角(屑半兩) 連翹(三分) 麥門冬(三分去心焙) 子芩(半兩) 川升麻 地 骨皮(一 分) 防風(fēng)(三分去蘆頭) 秦艽(一分去苗) 川大黃(半兩銼碎炒) 梔子仁(半兩) 漏 蘆(一 分) 烏蛇(二兩酒浸去皮骨炙微黃) 牛蒡子(三分微炒) 苦參(一分銼) 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 白蒺藜(三分微炒去刺)
上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 溫

玄參丸(出圣惠方)治肺臟風(fēng)毒。皮膚生瘡疼。

玄參(三分) 羚羊角(屑三分) 木香(三分) 羌活(三分) 白蘚皮(三分) 沙 參(三分 去蘆頭) 零陵香(三分) 檳榔(三分) 人參(三分去蘆頭) 赤茯苓(三分) 黃(三分銼) 白芷(三分) 馬牙硝(三分) 龍腦(研一分) 麝香(一分研) 鉛霜(一分研)
上為末。入龍 腦等同研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薄荷湯下十丸。

白花蛇丸(出圣惠方)治肺臟風(fēng)毒。皮膚瘙癢。瘡疥癮疹。

白花蛇(一兩酒浸去皮骨炙微黃) 人參(一兩去蘆頭) 玄參(一兩) 沙參(一兩 去蘆頭) 丹參(一兩) 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 白蒺藜(半兩微炒去刺) 苦參(一兩銼) 黃芩(半兩) 甘草(半兩炙赤銼) 防風(fēng)(半兩去蘆頭) 漏蘆(半兩) 川大黃(半兩碎微銼炒) 秦艽(半兩去苗) 白蘚皮(半兩)
上為末。煉蜜丸。搗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 溫

天麻丸 治肺臟風(fēng)毒攻皮膚瘙癢。搔之成瘡。或生風(fēng)疹。鼻塞。頭目昏悶。煩熱。

天麻(三分) 防風(fēng)(半兩去蘆頭) 烏蛇肉(一兩酒浸炙微黃) 人參(半兩去蘆頭) 羚羊 角( 分微炒) 麥門冬(三分去心焙) 黃芩(半兩) 麻黃(一兩去根節(jié)) 羌活(三分) 苦參(三分銼) 秦艽 (

五參丸 治肺臟風(fēng)毒。皮膚赤癢生瘡腫疼痛。

人參(半兩去蘆頭) 丹參(一兩) 玄參(一兩) 苦參(一兩銼) 沙參(一兩去蘆頭) 茯神(三分) 秦艽(三分去苗) 白附子(三分炮制) 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 羌活(三分) 川大黃(三兩銼碎微炒) 細(xì)辛(三分) 白蘚皮(三分) 防風(fēng)(三分去蘆頭) 烏蛇(一兩酒浸 去

五參散 治肺臟風(fēng)毒。皮膚生瘡。欲似大風(fēng)者。

人參(一兩去蘆頭) 沙參(一兩去蘆頭) 玄參(半兩) 苦參(一兩) 丹參(一兩) 赤箭(一 研細(xì)末) 桑根白皮(一兩) 白楊皮(一兩) 地骨皮(一兩) 槐白皮(一兩) 上件桑根白皮等 四味并細(xì)銼。用姜汁煮三二十沸。取出焙干。搗為細(xì)散。與前九味相和令勻。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 調(diào)下一錢。

麻黃湯 治肺臟風(fēng)熱。頭目昏眩。皮膚瘙癢。夜臥身體如蟲行。或如螻蟻。

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去沫) 羌活(去蘆頭) 芎 射干 荊芥穗 山梔子仁 紫蘇葉 杏仁 各半兩)
上為散。每服三錢。入姜二片。水一盞。同煎取七分。去滓溫服。食后臨臥和滓吃。

獨活散 治肺臟風(fēng)毒。鼻塞。面癢生瘡。

獨活(一兩) 蔓荊子(半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黃芩(三分) 玄參(三分) 秦艽(三 兩去苗) 沙參(三分去蘆頭) 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 羚羊角屑(三分) 白蘚皮(三分) 防風(fēng)(

白花蛇散(出圣惠方)治肺臟風(fēng)毒。遍身生瘡;蛏尊;蛏唿c。及皮膚皴裂。

白花蛇(二兩酒浸去皮骨炙微黃) 天麻(一兩) 槐子(一兩微炒) 羌活(一兩) 防風(fēng) (一兩去蘆頭) 晚蠶砂(一兩微炒) 蔓荊子(一兩) 白蘚皮(一兩) 威靈仙(一兩) 枳殼 (一兩麩

烏蛇丸(出圣惠方)治肺臟風(fēng)毒。皮膚瘡癬。心神煩燥體熱。

烏蛇(二兩酒浸去皮骨炙微黃) 秦艽(三分去苗) 犀角屑(一兩) 川升麻(三分) 黃芩(三分) 牛蒡子 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 防風(fēng)(三分去蘆頭) 川大黃(一兩銼研 微炒) 苦 丸。

黃連丸(出圣惠方)治肺臟風(fēng)毒。攻皮膚生瘡。

黃連(去須) 川大黃(碎銼微炒) 苦參(銼) 防風(fēng)(去蘆頭) 枳殼(麩炒微黃 去瓤) 川 升麻 牛蒡子(微炒) 木通(銼) 秦艽(去苗) 黃芩(以上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 和搗三二 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溫漿水下三十丸。

皂角煎丸(出圣惠方)治積年肺臟風(fēng)毒。遍身生瘡。大腸壅滯。心神躁煩。

不蛀皂角(二斤一斤生搗水浸一宿絞汁一斤去黑皮涂酥炙) 大鵝梨(二十枚) 生薄 荷葉 生荊芥穗(各一斤皂角水內(nèi)揉洗極爛生絹絞取汁) 防風(fēng)(去叉) 威靈仙 獨活(去苗頭) 羌活(去苗頭) 甘菊花(各二兩) 上除取汁外。 搗羅為末。一半入前汁。納銀石器中慢 火熬 稀稠如餳。入余藥。一半同搗和丸。如梧桐子大。不拘時候。溫漿水下二十丸。人虛實加減。

鵝梨煎丸(王氏博濟方)治肺風(fēng)攻皮膚。瘡癬瘙癢;迪选=廑諟。

鵝梨(大者十個去皮核) 薄荷葉(一兩) 不蛀皂角(肥大者十挺與上二味漿水內(nèi)同 搗取 自然汁濾去滓) 天麻(炙令黃各二兩) 甘草(炙各一兩) 蒺藜子(炒去角) 威靈仙 (去土各一兩) 防風(fēng)(去苗頭二兩) 杏仁(去皮尖雙仁四兩爛研入銀石器內(nèi)同煎以微火熬成膏入 后 藥)
上為末。入前膏攪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溫漿水下十五丸至二十丸。食后臥服。

麻仁丸(出圣惠方)治肺臟風(fēng)毒。皮膚結(jié)硬。及遍身瘙癢生瘡。大腸不利。

火麻仁(二兩別研如膏) 防風(fēng)(一兩去蘆頭) 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 旋復(fù)花 (一兩) 川大黃(三兩銼碎微炒) 木香(一兩) 檳榔(一兩) 川升麻(一兩) 杏仁(一兩湯洗去皮尖 雙仁麩炒微黃)
上為末。不蛀皂莢二十挺。槌碎。用水四升揉取汁。慢火煎成膏。入前藥末。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水下三十丸。

玄參湯 治肺風(fēng)熱鼻內(nèi)生瘡。煩悶脅滿。

玄參 紫蘇葉 木通(銼各三分) 防風(fēng)(去叉半兩) 枳殼(去瓤麩炒) 麥門冬(去 心炒 一兩一分) 羚羊角(鎊一兩半) 生干地黃(三兩) 上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 去滓。食后溫服。日再。

仙靈脾散 治肺風(fēng)皮膚瘙癢生 。

仙靈脾 防風(fēng)(去叉) 蔓荊子 枳殼(去瓤麩炒) 何首烏(去黑皮各一兩) 苦參(半兩) 荊

枇杷葉丸 治肺氣面上生瘡。

枇杷葉(去毛皮尖) 杏仁(漿水浸一宿去皮尖雙仁炒) 半夏(漿水浸一宿炒各一兩 半) 丁香(大者) 木香(各一分) 皂莢(肥者一尺大一挺去皮酥炙)
上為末。煉蜜和丸如 梧桐子 大。別用杏仁半升。去尖炒研膏。食后取杏仁膏一匙。水一盞。煎一二沸。下七丸至十丸。

白蘚皮湯 治肺臟風(fēng)熱毒瓦斯。攻皮膚瘙癢。胸膈不利。時發(fā)煩燥。

白蘚皮 防風(fēng)(去叉) 人參 知母(焙) 沙參(各一兩) 黃芩(去黑心三分)
上為散。 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六分。溫服。食后臨臥。

木乳散 治肺臟風(fēng)毒。

木乳(皂角根皮是秋冬開采者取皮如羅絞陰干炙黃) 蒺藜子(炙去角) 黃耆(銼) 人參 枳

枳實散(出圣惠方)治肺臟風(fēng)毒壅熱。鼻塞干燥。大腸秘澀。

枳實(一兩炙黃) 川大黃(一兩半銼微炒) 川樸硝(一兩半) 郁李仁(一兩半湯浸去皮尖雙仁炒) 芎 (三分) 牛蒡子 上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蜜水調(diào)下一錢。

樺皮散 治肺臟風(fēng)毒。遍身瘡疥及癮疹。癢瘙成瘡。面上風(fēng)刺。

松刺 樺皮(四兩燒灰) 枳殼(四兩去瓤用炭火燒灰放于濕紙上令干) 荊芥穗(一兩) 杏仁(二兩去皮尖用水一碗于銀器內(nèi)煮水去一半取出放冷干用) 甘草(炙半兩) 上件除 杏仁 外。余藥為末。將杏仁別研。與諸藥和勻。瓷盒內(nèi)放之。每服三錢。食后溫水調(diào)下。一方用 溫酒調(diào)下。

皂莢丸 治肺風(fēng)成面瘡。鼻赤爛。

皂莢(十挺去皮子酥炙黃) 苦參 晚蠶砂(各一兩) 干薄荷葉(一兩)
上為末。 別用皂 莢五挺。椎碎。以湯二升浸。揉濾取汁。銀石器中熬成半。杏仁四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研爛。 入水濾取汁一盞。與皂莢汁同藥末熬。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后溫水下。日三。 仍用后硫黃膏涂瘡。

硫黃膏涂瘡

硫黃(研一錢) 上以蔥白三寸。童子小便二合。浸一宿。研絞取汁涎作膏。臨臥漿水 洗 面

牡荊子(出圣惠方)治肺臟風(fēng)毒。皮膚生瘡疥。

牡荊子(三分) 防風(fēng)(三兩去蘆頭) 皂莢(一十挺去皮涂酥炙) 桑螵蛸(三兩微 炒)
上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荊芥湯下。

天麻丸 治肺臟風(fēng)毒。外攻皮膚瘙癢生瘡。

天麻(一兩) 蟬殼(一兩) 皂莢(去皮酥炙令黃焦去子三兩)
上為末。用精羊肉 研爛和 搗。

緣云散(一名平肺緣云散肘后方)治肺臟風(fēng)毒瘡。熱瘡大風(fēng)疾。

用桑葉好者。凈洗過。熟蒸一宿后,日干為末。水調(diào)二錢。每服熱湯下。

治肺風(fēng)瘡。及胸面上瘡。(本草) 以枇杷葉去毛。煮汁飲之。


肺中寒(附論)

內(nèi)經(jīng)曰:肺惡寒。形寒飲冷則傷肺。蓋肺脈之循環(huán)胃口。茍為寒邪所中。則有咳而鼻塞。 唾

白石英丸 治肺感寒邪。補益元氣。

白石英(研) 磁石( 碎研) 陽起石(研) 肉蓯蓉(湯浸切焙) 菟絲(酒浸爛 軟搗焙) 熟干地黃(各一兩半) 石斛(去根) 白術(shù) 五味子 栝蔞根(各三兩) 巴戟天(去心 一兩一 分) 蛇床子(半兩) 防風(fēng)(去叉一兩一分) 桂(去粗皮) 人參(各一兩)
上為末。 煉蜜和 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即可服十五丸。空心溫服。米飲下亦得。加至三十丸。日二。

紫蘇子湯 治肺感寒氣。咳唾濁沫。語聲不出。有妨飲食。神思倦怠。

紫蘇子 麻黃(去根節(jié)煮掠去沫焙) 杏仁(去皮尖雙仁炒) 百合(一兩) 甘草(炙 半兩) 陳皮(去白焙) 桑根白皮(銼) 赤茯苓 神曲 桔梗(焙各一兩) 上搗篩。每服三錢。 水一盞。煎至七分。以綿濾去滓。通口熱細(xì)呷。臨臥再服。

麻黃湯 治男婦遠(yuǎn)年肺氣。輕感寒時。先覺發(fā)噎相似。加之喘急氣促即便發(fā)作。但初感寒打 麻黃(去根節(jié)洗煮掠去沫) 陳橘皮(去白焙各半兩) 桔梗(焙) 防風(fēng)(去叉) 芎 紫 菀(去苗土) 羌活(去蘆頭) 杏仁(湯浸去皮雙仁麩炒) 甘草(炙) 細(xì)辛(去苗土 各一兩) 上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生姜三片。同煎取七分去滓。稍熱徐服。不拘時候。

款冬花湯 治肺中寒咳。嘔濁唾不止。

款冬花 桑根白皮(銼) 人參 前胡(各去蘆頭) 甘草(炙) 杏仁(去皮尖雙仁 麩炒) 半夏(湯浸七次去滑) 細(xì)辛(去苗葉各半兩) 陳橘皮(湯浸去白三分) 桔梗(炒半兩) 上搗 篩。每服四錢。以水一盞。入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橘皮湯(楊子建護命方)治肺臟本熱。因傷于風(fēng)。寒熱相交。痰唾稠濁。發(fā)而成咳。服冷藥其咳愈加。清涕不止。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 麻黃(去根節(jié)先煮去沫) 羌活(去苗頭) 防風(fēng)(去叉) 芎 紫菀(去苗土) 桔梗(各一兩) 細(xì)辛(去苗葉一兩半) 甘草(二錢炙) 上搗篩。每服二錢。 水一盞。生姜二片。同煎取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一方空心吃。

參附散 治肺氣虛弱。中風(fēng)寒咳唾不止。

人參(一兩半) 附子(炮裂去皮臍) 麻黃(去根節(jié)先煮掠去沫焙) 干姜(炮) 細(xì)辛(去苗葉) 防風(fēng) 甘草(炙各一兩) 五味子 獨活(去蘆頭一兩半)上為散。每服一錢。溫 酒調(diào) 下。

華蓋湯(王氏博濟方)治肺感寒氣?韧俪硖怠>茂煵火。

紫蘇子(炒) 麻黃(去根節(jié)煮掠去沫焙)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 陳皮(湯浸 去白焙) 桑白皮(細(xì)銼) 赤茯苓(去粗皮各一兩) 甘草(半兩炙) 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食后。

五味子湯 治肺寒涕唾稠濁。

五味子 紫菀(去苗) 桂(去粗皮) 麻黃(去根節(jié)) 甘草(炙各一兩) 細(xì)辛(去苗葉) 干姜(炮各半兩) 上為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入生姜一片。大棗二枚。煎取七分。食后溫服桂心湯。

治肺中寒咳唾喘息。

桂心(去粗皮二兩半) 麻黃(去根節(jié)煮去沫二兩) 甘草(炙) 杏仁(湯浸去皮尖 雙仁炒) 款冬花(焙各一兩) 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三。

麻黃飲 治肺中寒氣頭疼咳逆。涕唾稠濁。鼻塞短氣。

麻黃(去根節(jié)煮去沫) 前胡(去蘆頭) 白前 桑白皮(銼) 杏仁(去皮尖各一兩)
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盞。蔥白三寸切。煎取七分去滓。溫服。

人參荊芥散(嚴(yán)氏濟生方)治肺感寒邪。或感風(fēng)熱。痰多咳嗽。頭目不清。言語不出。咽干痰實;蝽棻硰娪。皮膚不仁。

荊芥穗 麻黃(去節(jié)) 細(xì)辛(洗去土) 桔梗(去蘆炒碎銼) 陳皮(去白) 半夏 (湯泡七 次) 杏仁(去皮尖) 人參 通草 甘草(炙各半兩) 上粗杵。每服四錢。水一盞半。 生姜 五片。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溫服。

護命方 治遠(yuǎn)年肺氣。發(fā)作有時。涕唾稠粘。上氣喘促。臨發(fā)咳嗽喘急時。先聞痰與氣。附在心下起。上沖于肺。即發(fā)嗽喘急。甚者。則悶絕不醒人事。此緣久服涼藥。大腑虛弱。正氣不定。此疾感寒而作。如此危困。但一切遠(yuǎn)年肺疾之人。若久服冷藥體氣虛弱。大腑虛冷。只就寸口。脈氣微數(shù)。宜服此方。

防風(fēng)(一分) 芎 (一分) 枇杷葉(半兩拭去毛令凈) 甘草(三株) 上細(xì)搗羅 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取九分。用硫黃丸五十丸。空心服。

人參紫菀湯(出楊氏家藏方)治肺感寒邪?人源。胸膈痞悶。肢體煩疼。

人參(去蘆頭) 紫菀 百合 貝母(炮) 款冬花 杏仁(湯浸去皮尖炒) 甘草 桔 梗 (上八味各一兩) 細(xì)辛(去苗土半兩) 上件為細(xì)末。次研杏仁令細(xì)。同前藥和勻。煉蜜 為丸。 每一兩作一十五丸。細(xì)嚼。溫?zé)崴拖。食后臨臥。

九珍散(出楊氏家藏方)治肺臟乘寒?人源。喉中有聲。

細(xì)辛(去葉土) 射干 半夏(湯浸七次) 麻黃(去根節(jié)) 黃芩 白芍藥 五味子 款 冬 花甘草(炙) 上件九味各等分。粗搗。每服三錢。水一盞。生姜煎至八分。溫服。

大五味子丸(出楊氏家藏方)治肺胃受寒。咳嗽不已。嘔吐痰沫。脅肋引痛。喘滿氣短。睡臥不安。

五味子(一兩) 干姜(一兩炮) 肉桂(去粗皮三分) 甘草(一錢半炙) 款冬花(二錢) 紫菀(一錢半) 上件為細(xì)末。煉蜜為丸。每一兩作十五丸。用熱湯化下?招姆。食后。

八味蘇香散(出楊氏家藏方)治肺感風(fēng)寒。咳嗽不已。痰涎喘滿。語聲不利。面目浮腫。脈 紫蘇葉 半夏曲 紫菀 五味子 陳橘皮(去白) 甘草(炙六味各半兩) 杏仁(二兩湯浸去皮尖炒) 上粗杵。每服四錢。水一盞。生姜三片。煎至七分。食后臨臥服。

姜椒湯(出楊氏家藏方)治肺胃虛中寒。氣道不順。呼吸冷氣。

白茯苓(一兩) 肉桂(一兩不見火) 桔梗(一兩去蘆頭) 白芍藥(一兩生) 橘 紅(二兩) 川附(一兩炮去皮臍) 甘草(半兩炙) 蜀椒(半合去目隔紙炒傾磚上出汗) 上件羅勻。 每服 約三錢重。水一盞半。入生姜自然汁一蛤殼許。同煎七分去滓。不拘時候。老婦常服此。頗 覺少病。

養(yǎng)肺湯(出衛(wèi)生家寶)治肺感寒邪。上氣喘急?人詿o時。聲音不出。痰唾稠。

紫菀(去土半兩) 款冬花(半兩) 杏仁(半兩) 五味子(半兩) 白茯苓 半夏 (一兩湯洗十余次) 桂(半兩去粗皮) 桔梗(半兩微炒) 紫蘇子(半兩微炒) 上件為末。每服三錢。 水


皮虛實(附論)

夫五臟六腑者。內(nèi)應(yīng)骨髓。外合皮毛膚肉。若病從外生。則皮毛膚肉關(guān)格強急。若病從 內(nèi)發(fā)。則骨髓痛疼。然陰陽表里。外皮內(nèi)髓。其源不可不詳之也。皮虛者寒。皮實者熱。凡 皮虛實之應(yīng)主于肺大腸。其病發(fā)于皮毛。熱則應(yīng)臟。寒則應(yīng)腑。

梔子煎(出千金方)治皮實。主肺病熱氣。

梔子仁 枳實(炒) 大青 杏仁 柴胡 芒硝 生地黃 淡竹葉(切各一升) 生玄參 (五兩)

蒴 蒸湯(出千金方)治皮虛主大腸病。寒氣關(guān)格。

蒴 根葉(切三升) 桃葉皮枝(切升) 菖蒲葉(切三升) 細(xì)糠(一斗) 秫米(五升) 上 以水一石五升。煮取米熟為度。大盆器貯之。于盆上作小竹床子罩盆。人身坐床中。四面周 回。將席薦障風(fēng)。身上以衣被蓋覆。若氣急時。開孔對中泄氣。取通身接汗?傻脙墒尘迷S。 如此三日。蒸還。溫藥足汁用之。若盆里不過熱。盆下安炭火。非但治寒。但是皮膚一切勞 冷。悉皆治之。


氣極(附論)

夫氣極者主肺也。肺應(yīng)氣。氣與肺合。又曰以秋遇病為皮痹。皮痹不已。復(fù)感于邪。內(nèi) 舍于 傷風(fēng)邪之氣。為肺風(fēng)。風(fēng)之狀多汗。若陰。傷則寒。寒則虛。虛則氣逆咳?葎t短氣。暮則甚。陰氣至。濕氣生。故甚。陰畏陽氣。晝?nèi)談t瘥。若陽傷則熱。熱則實。實則氣喘息上胸 臆。甚則唾血也。然陽病治陰。陰是其里。陰病治陽。陽是其表。是以陰陽表里衰王之源。 故知以陽調(diào)陰。以陰調(diào)陽。陽氣實則決。陰氣虛則引。善治病者。初入皮毛肌膚筋脈則治之。若至六腑五臟。半死矣。 扁鵲云。氣絕不治。喘而冷汗出。二日死。氣應(yīng)手太陰。太陰氣絕。則皮毛焦。太陰者。 行氣溫于皮毛者也。氣不榮則皮毛焦。皮毛焦則津液去。津液去則毛節(jié)傷。毛節(jié)傷則爪枯。 毛折則氣先死。丙篤丁死;饎俳鹚乱。 夫六極者。天氣通于肺。地氣通于嗌。風(fēng)氣應(yīng)于肝。雷氣動于心。谷氣感于脾。雨氣潤 于腎。六經(jīng)為川。腸胃為海。九竅為水注之氣。所以竅應(yīng)于五臟。五臟邪傷。則六腑生極。 故曰五臟六極也。

鐘乳丸(出圣惠方)治氣極肺臟虛寒。胸脅脹滿。呼吸短氣?饶胸痛。四肢淅灑。毛皮干 鐘乳粉(二兩) 五味子(三分) 桂心(三分) 石菖蒲(二分) 鹿角膠(一兩搗 碎炒令黃 燥) 白茯苓(一兩) 黃 (一兩生) 干地黃 川椒(五分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 白術(shù)(三分) 訶黎勒(一兩半用皮) 木香(三分) 人參(一兩去蘆頭) 天門冬(一兩半去心 焙)
上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水酒下三十丸?招募笆城胺<甚庺~、 牛血

甘露丸 治肺臟氣極。風(fēng)熱所傷。津液不通。

甘草(炙銼) 生地黃 大黃(蒸銼焙) 天門冬(去心焙各一兩) 防風(fēng)(去叉) 遠(yuǎn) 志(去 心) 羌活(去蘆頭) 桑白皮(銼焙) 秦艽(去苗土) 地骨皮(各三分) 玄參 羚 羊角(鎊) 胡黃連(各半兩) 金粉(一兩)
上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后姜、 蜜湯 送下。

鐘乳散(出千金方)治氣虛極。皮毛焦。津液不通。加之腹脹。甚則喘急氣短鼻塞。晝差夜 鐘乳粉煉成 干姜(炮) 桔梗 茯苓 附子(炮去皮臍) 細(xì)辛(去苗) 桂心 人參(各一兩一分) 白術(shù)(一兩) 防風(fēng) 牡蠣( ) 栝蔞(各二兩半)
上為末。每服二大錢。 溫酒 調(diào)下。食前服。

前胡散(出千金方)治肺急胸膈不利?饶。頭痛。嘔吐不下食。

前胡(二兩去蘆頭) 半夏(一兩湯洗七次去滑) 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 赤芍藥(二兩) 麻黃(一兩去根節(jié)) 人參(一兩去蘆頭) 赤茯苓(一兩) 陳皮(一兩洗浸去白 瓤) 白術(shù)(一兩) 濃樸(一兩去粗皮生姜汁制) 甘草(三兩炙微赤銼)
上為末。每服三錢。 以水一 中盞

黃 湯 治肺極虛寒。皮毛枯燥。津液不通。

黃 (銼焙) 人參 白術(shù) 桂(去粗皮) 赤茯苓(去黑皮) 附子(炮裂去皮臍) 麻黃 (去節(jié)) 柴胡(去苗) 半夏(湯洗去滑焙) 甘草(炙銼) 桔梗(銼焙各一兩) 上銼如麻豆 大。每服

天麻丸 治肺極虛寒皮痹。

天麻(酒炙銼炒) 干姜(炮) 桂(去粗皮) 桔梗(切銼) 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二兩) 木香獨活(去苗頭各三兩) 白術(shù)(炒) 訶黎勒(煨去核) 麻黃(去根節(jié)) 細(xì)辛(去苗葉各半兩)

黃 散(出圣惠方)治肺極虛熱。皮毛干焦。津液不通。四肢無力。

黃 (一兩銼) 人參(一兩去蘆頭) 桂心(一兩) 紫菀(一兩洗去苗土) 杏仁 (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五味子(一兩) 陳橘皮(三分浸去白焙) 柴胡(一兩去苗) 甘草(半兩炙微黃銼) 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 桑白皮(一兩銼) 上為散。每服四錢。水 一中盞。 入

五味子散 治氣極寒傷于肺?人远虤獠坏孟ⅰP刂衅燃。

五味子(一兩) 訶黎勒(一兩半煨用皮) 紫菀(一兩洗去苗土) 桂心(一兩) 麻黃(去根節(jié)一兩) 干姜(半兩炮制銼) 前胡(一兩去蘆頭) 細(xì)辛(一兩炙微赤銼) 木香(半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款冬花(一兩) 上為散。每服四錢。水一中盞。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

訶黎勒丸 治氣極呼吸短氣。臟虛腹脹。

訶黎勒(一兩半煨用皮) 干姜(一兩炮銼) 桂心(一兩) 桔梗(一兩去蘆頭)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木香(一兩) 五味子(一兩) 白術(shù)(半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沉香(一兩) 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
上為末。煉蜜和丸。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 二 十丸。

麻黃散 治氣極肺虛。上氣喘急。

麻黃(一兩去根節(jié))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桂心(半兩) 五味子(三分) 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 細(xì)辛(半兩) 訶黎勒(一兩半煨用皮)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紫蘇 子(半兩焙) 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 計 時候。溫服。

竹葉飲子 治氣極傷熱則氣喘急。甚則唾血。氣短乏。不欲飲食。口燥咽干。

竹葉(二升) 麥門冬(半兩去心) 小麥(半合) 生地黃(半兩) 地骨皮(一兩 搗碎) 黃 (一兩銼) 麻黃(半兩去根節(jié)) 甘草(一分炒微赤) 石膏(一兩搗碎) 上為散。 每服五錢。水一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食后溫服。

五味子湯 治氣極寒喘嗽。短氣胸迫急。

五味子(炒) 甘草(炙銼) 紫菀(去苗土) 桂(去粗皮) 麻黃(去根節(jié)) 干姜(炮) 芎 細(xì)辛(去苗葉各一兩) 上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棗二枚。煎至七分?招姆。 夜 臥各

前胡湯 治肺氣實極。胸膈不利。咳逆短氣。嘔吐不下食。

前胡(去苗) 半夏(湯炮七次) 杏仁(去皮尖麩炒) 紫蘇子(炒) 枳實(去瓤 麩炒) 橘皮(去白) 桑白皮(炙) 甘草(炙各等分) 上羅勻。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五片,煎至八 分

紫菀湯 治肺虛極。皮毛焦。津液不通。四肢無力;虼睔舛。

紫菀茸(洗) 干姜(炮) 黃 (去蘆) 五味子 人參 鐘乳粉 杏仁(去皮尖麩 炒) 甘草(炙各等分) 上杵羅。每服四錢。水一盞。生姜五片。棗子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不

麻黃湯 氣極傷熱。肺虛多汗。唾嗽上氣喘急。

麻黃(四兩去節(jié)) 甘草(二兩炙) 桂心(二兩) 生姜(二兩) 紫菀(一兩) 石膏(六兩 碎) 半夏(五十枚姜汁制四破)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雙仁) 上切。以水九升。煎麻黃 兩沸。 去上

前胡湯 治氣實急。喘息沖胸。常欲自恚。心腹?jié)M痛。內(nèi)外有熱。煩嘔不安。甚則唾血。氣 前胡(八兩) 半夏(湯浸七次去滑) 麻黃(去節(jié)) 芍藥(各六兩) 黃芩(三兩) 枳實 (麩炒去瓤一兩)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二盞。生姜七片。棗二枚。煎至七分去滓。不以 時候服

麥門冬竹葉湯 治氣極傷熱氣喘。甚則唾血。氣短乏。不欲食。口燥咽干。

麥門冬(去心二兩) 小麥(一合) 麻黃(去根節(jié)一兩半) 甘草(銼一兩) 石膏 (碎三分) 上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入生姜一片。大棗一枚。竹葉五片。生地半分銼碎。同煎至一盞去滓。分服?崭挂古P各一。

麻黃湯 治氣極熱。肺虛多汗?韧偕蠚獯。

麻黃(去根節(jié)二兩) 甘草(生銼) 桂(去粗皮) 芎 (各一兩) 杏仁(十五枚 湯浸去皮尖雙仁生研) 上搗篩四味。入研杏仁拌勻。每服五錢。以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分溫 二服?崭挂古P各一。

黃 湯 治氣虛寒。皮毛焦。津液不通。虛勞百病。氣力乏損。

黃 (銼二兩) 人參 白術(shù) 桂(去粗皮各一兩) 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入 生姜 半分。棗二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崭挂古P各一。一方加附子一枚。炮制去皮臍。


點擊查看:<<醫(yī)學(xué)正傳>>目錄
...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xué)論壇 - 醫(yī)學(xué)博客 - 網(wǎng)絡(luò)課程 - 幫助
醫(yī)學(xué)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lǐng)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rèn)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