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據庫中醫(yī)疾病數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據藥學下載
您現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麻疹
    

證治準繩·幼科:麻疹

麻疹浮小而有頭粒,隨出即收,不結膿 ,北人謂之糠瘡,南人謂之麩瘡,吳人謂之痧,越人謂之喑,古所謂麻,聞人氏所謂膚疹是也。與前所謂脾為疹者不同。小兒有出一二次者,出輕而日數少者名奶疹子,出稍重而日數稍多者名正疹子,又,出于痘前者名奶疹子,出于痘后者名正疹…

麻疹浮小而有頭粒,隨出即收,不結膿 ,北人謂之糠瘡,南人謂之麩瘡,吳人謂之痧,越人謂之喑,古所謂麻,聞人氏所謂膚疹是也。與前所謂脾為疹者不同。小兒有出一二次者,出輕而日數少者名奶疹子,出稍重而日數稍多者名正疹子,又,出于痘前者名奶疹子,出于痘后者名正疹子。初出亦與痘瘡相似,但痘發(fā)于臟,麻發(fā)于腑,臟屬陰,其病本深,故難出難收,而藥于溫平為宜。腑屬陽,其病本淺,故易出易收,而藥于清涼為宜。萬氏云∶痘大而 腫者,少陽三焦火也,陽道常饒,故大而腫。疹小而碎者,少陰心火也,陰道常乏,故小而密。三焦水谷之道路,脾胃主納水谷,治痘專以脾胃為主。心肺屬陽,而位乎上,心火旺則肺受之,治疹專以肺為主。觀其咳嗽者,火炎則肺葉焦舉也。鼻流清涕者,鼻為肺之竅,以火爍金而液自流也。目中淚出,肺熱則移于肝,肝之竅在目也;蚴制寄看奖羌懊嬲撸肺熱證也。按∶既是心火刑肺金,即是賊邪,其證當重,何反輕于痘,余每治麻疹,但據見證以瀉白散加減,大劑投之,即至危困之證無不愈者,其他時師用苦寒降火,辛溫發(fā)表,而阽于危亡者不可勝數,安在其為心火刑肺也。春溫、夏暑、秋清、冬寒,此四時之正氣也,冬應寒而反溫,陽氣暴泄,火令早行,人感之者,至于來春必發(fā)瘡疥,未出痘疹者,必感而出,雖曰胎毒,未有不由天行者,故一時傳染,大小相似,但見疹痘之出,即宜先服三豆湯、代天宣化丸(二方俱見前預防)以預解之。麻疹初出,全類傷風發(fā)熱,咳嗽鼻塞,面腫涕唾稠粘,全是肺經之證,有末傳泄利者,有一起即兼泄利者,肺與大腸相表里,表里俱病也,惟不可觸冒風寒,及于正蒸熱時啖食,能變輕為重,不可不慎。麻疹形證亦同,有如發(fā)風疹疙瘩,擁起如云頭,色赤成 ,隨見隨沒者。有如粟米頭糠,三番俱見而不沒,至三日后方收漸沒者。然皆謂之麻疹,其于欲出未出之際,當用發(fā)表之藥發(fā)之,則易出易愈也。麻疹,有發(fā)熱至十余日始見者,大抵主在發(fā)散肺經之熱毒者、始事也,調理補養(yǎng)病后之元氣者、終事也,其間或兼風,或兼痰,或傷食,并隨宜加對證之藥,其有變證,即隨病用對證之藥,要不亂投湯劑,則兒無事矣。疹喜清涼,痘喜溫暖,此法人皆知之,然疹子初出,亦須和暖則易出,所以發(fā)苗之初,只要發(fā)出得盡,則毒便解,非若痘必苗而秀,秀而實,而后毒解也,痘子成實之時,若大溫熱,則反潰爛不收,是痘之后,亦喜清涼也,故治痘疹者,無過熱,無過寒,溫涼適宜,陰陽自和,是為得之。

【初熱】痘疹發(fā)熱之初,多似傷寒,惟麻疹則咳嗽噴嚏,鼻流清涕,眼胞腫,其淚汪汪,面浮腮赤,或嘔惡,或泄利,或手掐眉目鼻面,此為異耳。輕者以瀉白散合三味消毒散主之,重者以金沸草散主之,兼泄利者,合升麻葛根湯,以白芷代葛根。此余創(chuàng)立治法,用之無不效者,即十分危證,守而勿失,終于必濟,每見諸書所定方,類皆苦寒辛涼發(fā)表之劑,不盡對證對經,恐有誅罰無過之失,用者詳之。大抵疹欲出已出之際,雖寒勿用桂枝。雖虛勿用參術。雖嘔而有痰勿用半夏、南星。大忌認作傷寒,妄汗妄下,汗之則增其熱,為鼻衄,為咳血,為口瘡咽痛,為目赤痛,為煩躁,為大小便不通。下之則虛其里,為滑泄,為滯下,多至不救,慎之慎之。〔萬〕如手足稍微冷,惡寒而無汗,面色青慘而不舒,左額有青紋者,傷寒之熱也。手足稍微溫,發(fā)熱有汗,面赤而光者,傷風之熱也,并宜惺惺散(痘初熱)發(fā)散之。目胞腫而右頰有青筋,發(fā)熱而頭額腹肚最甚,或兼嘔吐腹疼者,傷食之熱也,備急丸(痘初熱)下之。面色青紅,額正中有紋,手掌心有汗,時作驚惕,手絡脈微動而發(fā)熱者,此驚熱也,瀉青丸(肝)、牛黃清心丸(痘煩躁)主之。身熱而倍能食,唇紅頰赤,大小便秘,脅下汗者,此風熱也,宣風散主之(痘發(fā)熱)。以上諸熱,久而不去,內外感發(fā),則所m.f1411.cn蘊瘡疹之毒,亦能乘間而出矣。疹子只怕不能得出,若出盡,則便毒解,故治疹子者,發(fā)熱之時,當察時令寒暄,以藥發(fā)之,如時太寒,以桂枝葛根湯發(fā)之。太熱,以升麻葛根湯(俱痘初熱)合人參白虎湯發(fā)之(痘渴)。不寒不熱,以荊防敗毒散發(fā)之(痘夾疹)。如兼疫癘之氣,以人參敗毒散發(fā)之(痘初熱)。如盡一劑不出,再作本湯發(fā)之,外用胡荽酒(見形)以苧麻蘸酒遍身憂之,務令亟出。如三四作更不出,加腹中脹痛,氣上喘促,昏悶譫妄者,必死證也。

瀉白消毒散

白皮 地骨皮(二味、自采鮮者,各三錢) 牛蒡子(炒研) 荊芥穗(各一錢半) 桔梗 甘草(各一錢) 浮萍(曬干,二錢)

上為粗末。每服三五錢,水一盞,煎六分,濾清服。

加味金沸草散

旋復花(去梗) 麻黃(去節(jié),水煮去沫,曬干) 前胡(去蘆。各七錢) 荊芥穗(一兩) 甘草(炙) 半夏(湯泡七次,汁拌炒) 赤芍藥(各五錢) 鼠粘子(炒) 浮萍(各七錢)

上為末。每服三錢,生姜二片,薄荷葉三五片,煎。

防風解毒湯(如溫暖之時,以此辛涼之藥發(fā)之)

防風 薄荷 荊芥 石膏 知母 桔梗 甘草 牛蒡子 連翹 木通 枳殼竹葉

黃連解毒湯(如暄熱之時,以此辛寒之藥、發(fā)之)

防風 黃芩 黃連 荊芥穗 知母 石膏 黃柏(酒炒) 梔子大青 玄參 甘草 桔梗 木通

桂枝解毒湯(如大寒之時,以此辛溫熱之藥、發(fā)之)

桂枝 麻黃(酒炒) 赤芍藥 防風 荊芥 羌活 甘草 桔梗 人參 川芎 牛蒡子 生姜

升麻解毒湯(如時暖時寒,以此辛平之藥、發(fā)之)

升麻 干葛 荊芥穗 人參 柴胡 前胡 牛蒡子 桔梗 防風 羌活 赤芍藥 淡竹葉 連翹 甘草上方,雖曰因時制宜,亦不可拘泥,如冬月亦有不宜麻桂而宜石膏者,正當以脈證為主耳,若株守而不知通變,必有失,不如用首二方之為妥當也。

發(fā)熱六七日以后,明是疹子,卻不見出,此皮膚堅濃,腠理閉密,又或為風寒襲之,曾有吐利,乃伏也,急用托里發(fā)表之劑,麻黃湯調檉葉散發(fā)之,外用胡荽酒(見形)蘸麻刮之。如一向未更衣者,毒甚于里,伏而不出也,以七物升麻丸解之,發(fā)之解之再不出者,死證也。

麻黃湯

麻黃(去根節(jié),制過) 升麻 牛蒡子(炒) 蟬殼(洗凈,去足翅) 甘草(各一錢)

煩渴,加石膏末四錢。

上銼細。加臘茶葉一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服。

檉葉散

檉,亦名西河柳,亦名垂絲柳,青茂時采葉曬干,為末,每服一二錢,茅根煎湯調下。

疹子初發(fā)熱時,未見出現,咳嗽百十聲不止,上氣喘急,面浮目胞腫,宜甘桔湯、消毒散、瀉白散三方合用,內桑白皮,采鮮者多用,熱盛煩渴,加石膏末、知母、黃芩、天花粉。

疹子發(fā)熱,或自汗出,或鼻衄者,不須止之,亦發(fā)散之義,汗則毒從汗散,衄則毒從衄解,但不可太過,如汗太多,人參白虎湯(痘渴)合黃連解毒湯(痘煩躁),或黃連湯主之。衄太多,玄參地黃湯(失血)

茅花湯主之。

黃連湯

黃連 麥門冬 當歸 黃柏 黃芩 生地黃 黃水煎,去滓,調敗蒲扇灰服之。

茅花湯

茅花 真郁金 生地黃 梔子仁 黃芩水煎,調百草霜服。

疹子發(fā)熱吐利,乃火邪內迫,純是熱證,不可作寒論。上焦多吐,宜黃芩湯(痘泄利)加茅根、蘆根、枇杷葉。下焦多利,宜黃芩湯送下香連丸(大科泄瀉)。中焦吐利俱多,宜黃芩湯多加蘆根、茅根煎調六一散(痘初熱)。自利甚,則里急后重而為滯下,宜加味黃芩湯調六一散。大抵疹家吐利滯下,宜于疹家求之,不可作吐利滯下而治。

加味黃芩湯

黃連 黃芩(各一錢半) 白芍藥(三錢) 甘草(七分) 滑石末(三錢)

水煎服。若滑石不煎、調服,止于一錢。血痢,加地榆二錢。

銅璧山人黃芩湯

黃芩 黃連 赤芍藥 生地黃 木通 枳殼 甘草 當歸梢 人參水煎,去滓,調天水散服之。初加酒大黃微利之。

疹出之時咽喉腫痛者,乃毒火上熏而然,勿作喉痹治法,妄用針刺,喉痹、內作腫,故宜決去惡血。

痘疹只是咽干作痛,宜甘桔湯加玄參、牛蒡、連翹,或射干鼠粘子湯細細咽之,錢氏甘露飲子(俱咽喉)亦可。外用十全散、玉鎖匙點之。

十全散

黃連 黃芩 黃柏(各一錢) 苦參兒茶 雄黃(各五分) 硼砂 玄明粉(各三分) 乳香(一分) 片腦(少許,臨時入)

共為極細末。每用五厘吹之。

疹子渴喜飲水,純是火邪,肺焦胃干,心火內亢故也。初發(fā)熱渴者,前發(fā)散藥中多加石膏、花粉,或葛根麥門冬散。疹子出見渴者,人參白虎湯(痘渴)加天花粉、麥門冬,渴甚者,白虎湯合黃連解毒湯主之。

葛根麥門冬散

干葛 麥門冬(各一錢) 石膏 升麻 赤芍藥 甘草 茯苓 人參(各五分)

上銼細。加淡竹葉七片,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

白虎合解毒湯

石膏(研粗末,四錢) 知母 天花粉 黃芩 黃連 山梔仁(各一錢) m.f1411.cn/Article/生地黃 麥門冬(各二錢)入淡竹葉十片,水二鐘,煎一鐘,更磨入犀角汁,索湯水則與之。覺胃熱渴,甚宜以此方多與之,胃清乃止,庶免牙疳之害,直至疳成,而后清胃涼血解毒,往往噬膚無及,慈親仁人,宜早為之所,毋事姑息。

【見形】痘瘡,貴三四次出,謂出勻。麻疹,貴一齊涌出,謂出盡。麻疹只要得出,便輕減,以火照之,遍身如涂朱之狀,此將出之狀,出形細密,與痘瘡密者相似,但疹子隨出隨沒,非若痘子之以漸長大也。出形鮮紅與傷寒發(fā) 相似,但疹子粒粒成瘡,非若 之皮紅成片,如蚊蚤之跡也。

疹痘之色不可同論,大抵痘子怕太紅,皮嫩易破,必生瘙癢。疹子喜通紅,疹發(fā)于心,紅者火之正色也。

若色淡白者,心血不足,養(yǎng)血化 湯主之。色太紅殷,或微紫者,血熱也,或出太甚者,并宜大青湯主之。黑者,死證也。

養(yǎng)血化 湯

歸身 生地黃 紅花 蟬蛻 人參(各等分)

上銼細。水一盞,生姜一片,煎六分,去滓溫服,無時。

大青湯

大青 玄參 生地黃 石膏 知母 木通 甘草 地骨皮 荊芥穗(各等分)

上銼細。水一盞,淡竹葉十二片,煎七分,去滓溫服。

疹子出沒,常以六時為準,假如子后出者,午時即收,午后出者,子時即收,乃陽生陰成,陰生陽成,造化自然之數也。凡此旋出旋收者輕。若一出連綿,三四日不收者,乃陽毒太甚,宜大青湯解之,逡巡不出者,乃風外束,皮膚閉密也,宜荊防敗毒散主之(夾疹)。

瘡疹非熱不出,疹子欲出,則遍身發(fā)熱,或煩躁,或頭眩,或身拘急,及既出,則身便涼,諸病悉解,此一層疹子隨收矣。如疹子既出,熱甚不減,此毒壅遏,宜大青湯解其表。便澀者,以黃連解毒湯(痘煩躁)合白虎湯(發(fā)熱)解其里。大便不通者,四順清涼飲主之(發(fā)熱)。

加味地骨皮散 治疹出,發(fā)熱不退,飲食不進。

地骨皮(鮮者,三錢) 桑白皮(鮮者,二錢) 麥門冬(二錢) 銀柴胡 赤芍藥 干葛(各一錢)甘草 生犀屑(各五分)

水煎,調大小無比散五七分(方見痘初熱)。亦治喘急不止。

凡疹子,只要出得盡,則毒邪解散,正氣和平。如拂拂發(fā)熱,煩悶不寧,如蛇在灰,如蚓在塵之狀,或嘔吐,或注泄,此毒邪壅遏,尚未出盡。煩熱者,黃連解毒湯(煩躁)。嘔泄者,柴胡橘皮湯。并外用胡荽酒(見形)以苧麻蘸酒遍身戛之。待疹子出盡,則煩熱自去,嘔泄自止矣。俱可用大小無比散兼服。

柴胡橘皮湯

柴胡 橘皮 黃芩 半夏 人參 白茯苓(各等分)

上銼細。加竹茹一團,生姜三片,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疹子欲出未出之時,宜早發(fā)散,以解其毒,則無余災。若不預解使之盡出,以致毒蓄于中,或為壯熱,日久枯瘁,或成驚癇,或為瀉痢,或咳血喘促,或作疳 而死,此雖一時戾氣之染,未有不由于人事之未盡者。

【收后】疹子收后,身有微熱者,此虛熱也,不須施治,待氣血和暢,自然退去。

若熱太甚,或日久不減,以柴胡麥門冬散。甚則以黃連解毒湯(煩躁)合人參白虎湯(痘渴),與前方相間服之。如發(fā)枯毛豎,肉消骨立,漸漸羸瘦者,柴胡四物湯主之。

疹子初起,多瀉不妨,惟愈后最忌重熱,此不可不調治者。蓋疹子發(fā)熱,多至十一二日,少亦不下五七日,熱久元氣虛矣,加之疹出飲食不進,而復重熱,陰陽耗竭,不死何待。故再熱者必大補氣血可也。余見忽以為常,而死者屢矣。

柴胡麥門冬散

柴胡(五分) 龍膽草(三分) 麥門冬(八分) 甘草(二分) 人參 玄參(各半錢)

上銼細。水煎服。

柴胡四物湯

柴胡 人參 黃芩 當歸身 川芎 生地黃 白芍藥 地骨皮 知母 麥門冬 淡竹葉上銼細。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疹后熱不除,忽作搐者,不可與急驚風同論,用導赤散(心)加人參、麥門冬、送服安神丸(痘譫妄),小便清者可治,短少者不可治。

凡疹后牙齦黑爛,肉腐血出,臭息沖人者,曰走馬疳,馬鳴散主之(痘余毒)。若面頰浮腫,環(huán)口青黑,頰漏齒脫,唇崩鼻壞者,死證也。如唇口多瘡,其聲嗄啞者,曰惑,以化 丸主之(痘余毒)。更煩躁昏悶失聲者,死證也。

文蛤 麻毒入胃,牙肉黑爛出血,走馬疳證。

雄黃(五錢) 五倍子(二錢) 枯礬(五分) 蠶蛻紙(燒、存性,一錢)

上細末。米泔水洗凈,以藥搽之。

雄黃散 治同上。

雄黃(一錢) 黃柏(二錢) 麝香(一分)

先用艾湯凈洗,后搽藥。

疹退之后,微微咳嗽者,此余毒未盡也,瀉白散合消毒散主之。若咳甚氣喘,連聲不住,甚至飲食湯水俱嗆出者,此熱毒乘肺而然也,宜門冬清肺湯枇杷葉,見血,加茅根汁、阿膠珠主之。但見胸高如殼,肩聳而喘,血退場門鼻,擺手搖頭,面色或青或赤或白而枯者,皆不可治也。

門冬清肺湯

天門冬(去心) 麥門冬(去心) 知母 貝母 桔梗 款冬花 甘草 牛蒡子 杏仁(去皮尖,研) 馬兜苓 桑白皮 地骨皮(各等分)

上銼細。水一盞,煎七分,去滓,食后溫服。

疹出之時,曾作泄利,未經清解。至疹退之后,變?yōu)樾菹⒘。粏柍喟桌锛焙笾,日夜無度,此余毒在大腸也,以黃芩湯送下香連丸。虛者、加人參;摺⒓哟桓灼。俱于丸藥內加之,勿入煎藥。

疹子既收,其毒不解,邪火拂郁,渾身發(fā)熱,晝夜不退,發(fā)枯膚瘁,漸成疳瘵,以清熱除疳丸主之。若不早治,以致睡則揚睛,口鼻氣冷,手足厥逆,微微螈 ,變?yōu)槁L,不救者多矣。

清熱除疳丸

黃連 當歸(各二錢) 龍膽草 青皮 陳皮 蘆薈(各一錢五分) 川芎 干蟾頭(燒,各一錢)

使君子(一錢二分)

共為末。神曲糊為丸。米湯下。

如渾身壯熱,未至羸瘦,但多搐掣,煩躁不寧。此熱在心脾二經也,以當歸養(yǎng)血湯、黃連安神丸、間而服之。

當歸養(yǎng)血湯

當歸 川芎 生地黃 麥門冬(去心) 木通 甘草 淡竹葉 山梔仁 燈心便秘,少加大黃。

黃連安神丸

黃連 當歸 龍膽草(各二錢) 石菖蒲 茯神(各一錢五分) 全蝎(七個)

共為細末,湯浸蒸餅杵豬心血丸,朱砂為衣。燈草湯下。

幾見疹子收完之后,出入動止如常,忽然心腹絞痛而死者,還是元氣虛弱,曾受疫癘之氣,外雖無病,里實虧損,所以一發(fā)而死也,謂之中惡。間有用人參湯研蘇合香丸而蘇者。

【禁忌】疹家禁忌,比痘家禁忌尤甚,若誤食雞魚,則終身但遇天行之時,又令重出也。鹽醋食之,令咳不止。五辛食之,令生驚熱。所以通禁,必待四十九日之后,方無禁也。大熱未退,不可與食,與傷寒同。

一發(fā)之時,既表之后,切戒風寒、冷水、瓜果之類,如一犯之,則皮毛閉塞,毒瓦斯難泄,遂變紫黑而死矣。如極渴欲水,只宜少與蔥白,以滋其渴耳。必須使皮竅中常微汗?jié)櫇煽梢病S旨擅贰?a class="channel_keylink" href="http://m.f1411.cn/pharm/2009/20090113055715_95162.shtml" target="_blank">桃、魚、蜂蜜、香鮮之物,恐惹疳蟲上行。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