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宿食(食積寒熱痢)
    

證治準繩·幼科:宿食(食積寒熱痢)

《傷寒論》人病有宿食,何以別之。師曰∶寸口脈浮而大,按之反澀,故知有宿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傷寒)。然同一發(fā)熱,而傷食者惟肚腹之熱為甚,且糞極酸臭,夜間潮熱,尤傷積之明驗也。小兒宿食不消者,胃納水谷而脾化之,兒幼不知撙節(jié)胃之所納,脾氣不足以勝之,故…

傷寒論》人病有宿食,何以別之。師曰∶寸口脈浮而大,按之反澀,故知有宿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傷寒)。然同一發(fā)熱,而傷食者惟肚腹之熱為甚,且糞極酸臭,夜間潮熱,尤傷積之明驗也。小兒宿食不消者,胃納水谷而脾化之,兒幼不知撙節(jié)胃之所納,脾氣不足以勝之,故不消也。神曲、麥芽之屬,皆腐化之物,昔腎已謂能傷胃中生發(fā)之氣矣,況進而三棱、莪術乎,況又進而牽牛、大黃、巴豆乎,脾氣一受傷于食,再受傷于藥,至于下之,而氣已一脫矣,所存幾何,故夫克食之藥不可多用,下積之藥,尤不可不審其證之可下與不得不下,而后用也。錢氏論食不消,脾胃冷故不能消化,當補脾益黃散主之。

保和丸 治飲食停滯,胸膈痞滿,噯氣吞酸,或吐瀉腹痛。(加白術一兩即大安丸)

神曲(炒) 山楂 半夏 茯苓(各一兩) 陳皮 連翹 蘿卜子(炒,五錢)

上為末,粥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湯送下。

愚按∶前方,行氣克滯之劑,若元氣無虧,暴停乳食而致斯證者,宜用此消導之。若元氣虛弱而乳食所傷者,必調補胃氣為主,而佐以消導。若乳食已消而作嘔者,乃胃氣被傷,當用異功散補之。不宜仍用前藥,重損胃氣,治者審之。

木香大安丸

木香(二錢) 黃連 陳皮 白術(各三錢) 枳實楂肉 萊菔子(炒) 連翹 神曲(炒) 麥 (炒) 砂仁(各一錢半)

上為末,神曲糊為丸。陳廩米湯下。

消食丸(又名消乳丸) 治宿食不消。

砂仁 陳皮(炒) 三棱(炒) 神曲(炒) 麥芽(炒。各半兩) 香附(炒,一兩)

上末,曲糊丸如麻子大。食后白湯送下,大小加減。

七圣丸

三棱 蓬術 川楝 青皮 陳皮 芫花 杏仁上件等分,先用醋浸芫花一宿,炒漸干,次入蓬、棱同炒赤色,又入陳、練等再同炒一處,令微焦,取出為末,前藥如各半兩,杏仁亦用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不用,細研入巴豆二十粒去油,和勻,醋糊丸如黍米大。一歲兒常服二丸,臨臥溫熱湯送下。使日間所飧之物,一夜而化,永無疳疾,能使黃瘦子頓作化生兒,今之小兒可去巴豆,只入杏仁,名七圣丸是也。

三棱散 主諸般停滯,疳積發(fā)熱,瀉痢酸 ,水谷不化,常服和脾胃,進飲食,長肌肉,益神氣。

人參(去蘆,七錢半) 三棱(炮,銼) 凈香附(各一兩半) 青皮(去白) 益智仁 陳皮(去白) 枳殼(去穣,銼片,麩炒) 神曲(炒) 谷芽(洗,焙) 半夏(制) 莪術(醋煮透,濾干,銼焙) 大黃(半生,半炮) 紫蘇(去老梗。各半兩) 甘草(半生,半炙,一兩二錢)

上碎,每服二錢,水一盞,三片,倉米百粒,煎七分。無時溫服。氣虛者,加白茯苓一兩。

莪術丸 和脾益胃,消進飲食,寬膈快氣,悅色清神。

莪術(炮,銼) 三棱(炮,銼) 凈香附(三味各四兩,醇醋浸七日,慢火煮干,再焙) 檳榔(一兩,薄銼) 生牽牛末(一兩,另研) 青木香(去蘆) 谷芽(凈洗,焙干) 青皮(去白。各半兩) 蓽澄茄 丁香 南木香(各四錢)

上除檳榔、丁香、木香不過火,及牽牛末,余七味銼焙,仍同檳榔、木香、丁香為末,臨入牽牛末和勻,水煮面糊丸綠豆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無時,用淡姜湯下,溫茶、溫酒皆好,兒小者,丸粟米大,粒數(shù)、下法如前。

丁香脾積丸

三棱(煨,去皮毛) 莪術(去皮,炒) 神曲(炒。各七錢) 青皮 巴豆霜 小 香(炒) 陳皮(各五錢) 丁香木香(各三錢)

上為細末,醋調神曲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七丸,生姜湯下。m.f1411.cn/zhuyuan/

三黃枳術丸 治傷肉、濕面、辛辣、味濃之物,致填塞悶亂不快。

枳實(麩炒,五錢) 黃連(酒浸,炒) 大黃(濕紙裹,煨) 白術(各一兩) 黃芩(五錢)

上為末,湯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臨時量所傷多少,加減服之。

《圣惠》訶梨勒散 治小兒宿食不化,少欲飲食,四肢消瘦,腹脅多脹。

訶梨勒皮(三分) 人參 白術 麥 (炒令微黃) 陳橘皮(去白) 檳榔(各半兩) 甘草(一分,炙微赤)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分減,溫服,日四五服。

〔朱氏〕木香丸 治小兒氣,開胃進食。

木香 人參 白茯苓 青皮 陳皮 肉豆蔻(各一分) 三棱(一兩,炮)

上為末,面糊丸,麻子大。每服十丸,姜湯下。

〔朱氏〕洗心散 治小兒乳食傷心作壯熱,喘息不調,咳嗽多睡。

甘草(一錢,生) 麥門冬(一分半) 皂角(半兩,入沙糖涂酥炙,后于盆下蓋良久出火毒,方用)

上爛杵,不羅,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八分。作五服,時時吃。

養(yǎng)脾丸

人參 白術 當歸 川芎(各一錢半) 木香 青皮 黃連 陳皮(各一錢) 砂仁 山楂肉神曲(炒) 麥芽(炒。各五分)

上為細末,水調神曲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陳倉米飲下。

食積寒熱

www.med126.com薛〕小兒食積者,因脾胃虛寒,乳食不化,久而成積,其證至夜發(fā)熱,天明復涼,腹痛膨脹,嘔吐吞酸,足冷肚熱,喜睡神昏,大便酸臭是也。有前證而兼寒熱者,名曰食積寒熱,若食在胃之上口者吐之,胃之下口者消之,腹痛痞脹,按之益痛者下之,下后仍痛按之則止者補之。夾食傷寒者,先散之用參蘇飲。熱甚便秘者,先利之用大柴胡湯。如無外感,但只傷食,不至于甚,保和丸調之。蓋脾為至陰之臟也,故凡脾病者,至夜必熱,熱而兼寒,則又見所勝者侮所不勝矣。食未消者,消之則寒熱自止。食既消者,補之則寒熱自痊。若手足并冷喜熱飲食,此中州虛寒也,宜溫之。大便欲去不去,脾氣下陷也,宜升之。若夜間或侵晨泄瀉者,脾腎俱虛也,用四神丸(瀉)。手足并熱作渴飲水者,脾胃實熱也,用瀉黃散(脾)。大便秘結用大柴胡湯(潮熱)。手足雖熱,口不作渴、大便不實者,用白術散(渴)。仍參腹痛腹脹,積痛積滯治之。

食積痢

〔曾〕有食飽傷脾,脾氣稍虛,物難消化,留而成積,積敗為痢,腹肚微痛,先調胃氣,次理積,卻止痢,則病根自除。和中散(吐瀉)理虛養(yǎng)胃。三棱散(見前)、烏犀丸(積)

助脾化積。沉香檳榔丸(積)、守中湯(瀉)進食止痢。仍忌生冷粘膩等物,不致復作。

《千金》治小兒食不知饑飽方用鼠屎二七枚,燒為末。服之。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