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xué)考研
醫(yī)學(xué)論文
醫(yī)學(xué)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shù)語標(biāo)準(zhǔn)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yīng)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xué)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xué)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吐利第六
    

幼幼新書:吐利第六

(但吐利而不霍亂)《巢氏病源》小兒吐利候∶吐利者,由腸虛而胃氣逆故也。小兒有解脫,而風(fēng)冷入腸胃,腸胃虛則泄利,胃氣逆則嘔吐。此大體與霍亂相似而小輕不劇,悶頓,故直云吐利,亦不呼為霍亂也。錢乙論小兒初生三日內(nèi)吐瀉壯熱,不思乳食,大便乳食不消,或白色,是…

(但吐利而不霍亂)

《巢氏病源》小兒吐利候∶吐利者,由腸虛而胃氣逆故也。小兒有解脫,而風(fēng)冷入腸胃,腸胃虛則泄利,胃氣逆則嘔吐。此大體與霍亂相似而小輕不劇,悶頓,故直云吐利,亦不呼為霍亂也。

錢乙論小兒初生三日內(nèi)吐瀉壯熱,不思乳食,大便乳食不消,或白色,是傷食,當(dāng)下之,后和胃。下用白餅子,(方見本門。)和胃用益黃散主之。(方見胃氣不和門中。)

錢乙論小兒初生三日以上至十日,吐瀉,身溫涼,不思乳食,大便青白色,乳食不消,此上實下虛也。更有兼見證∶肺主睡露睛、喘氣,心主驚悸、飲水,脾主困倦饒睡,肝主呵欠頓悶,腎主不語畏明,當(dāng)瀉。見兒兼臟,補脾益黃散主之。此二證多病秋夏也。(益黃散方見胃氣不和門中。)

錢乙論夏秋吐瀉,五月二十五以后吐瀉身壯熱,此熱也,小兒臟腑十分中九分熱也;蛞騻麩幔槭惩氯椴幌,瀉深黃色,玉露散主之。六月十五日以后吐瀉身溫,似熱,臟腑六分熱四分冷也。吐嘔乳食不消,瀉黃白色,似渴,或食乳,或不食乳,食前必服益黃散,食后多服玉露散。七月七日以后吐瀉身溫涼,三分熱七分冷也。不能食乳,多似睡,悶亂,哽氣、長出氣,睡露睛,唇白、多噦,欲大便,不渴,食前多服益黃散,食后少服玉露散。八月十五日以后吐瀉,止冷無陽也,不能食乳,干噦,瀉青褐水,當(dāng)補脾,益黃散主之,不可下也。(玉露散方見本門,益黃散方見胃氣不和門中)。

錢乙論吐瀉,爭上去∶廣親此宅,四大王宮五太尉病吐瀉不止,米谷不化,眾醫(yī)用補藥,言用汁調(diào)服之。

六月中服溫藥,一日益加喘吐不定。錢曰∶當(dāng)以涼藥治之,所以然者,謂傷熱在內(nèi)也。用石膏湯三服,并服之。眾醫(yī)皆言∶吐瀉多而米谷不化,當(dāng)補脾,何以用涼藥?王信眾醫(yī),又用丁香散三服。錢后至曰∶不可服此,三日外必腹?jié)M身熱,飲水吐逆。三日外一如所言。所以然者,謂六月熱甚,伏入腹中而令引飲,熱傷脾胃即大吐瀉。他醫(yī)又行溫藥,即上焦亦熱,故喘而引飲,三日當(dāng)死。眾醫(yī)不能治,復(fù)召錢至宮中。見有熱證,以白虎湯三服,更以白餅子下之,一日減藥二分,二日、三日又與白虎湯各二服。四日用石膏湯一服,旋合麥門冬、黃芩、腦子、牛黃、天竺黃,茯苓、以朱砂為衣,與五丸,竹葉湯化下,熱退而安。

錢乙論虛實下藥云∶馮承務(wù)子五歲,吐瀉壯熱不思食。錢氏曰∶目中黑睛少而白睛多,面色 白,此子必多病。面色 白神怯也,黑睛少腎虛也,黑睛屬水,本怯而虛,故多病也?v長成必肌膚不壯,不耐寒暑。易虛易實,脾胃亦怯,更不可縱酒欲,若不保養(yǎng),不過壯年。面上常無精神光澤者,如婦人之失血也。今吐利不食,壯熱者,傷食也,不可下,下之虛。入肺則喘,入心則驚,入脾則瀉,入腎則益虛,此但以消積丸磨之,為微有食也。如傷食甚則可下,不下則成癖也。實食在內(nèi),乃可下之,下畢,補脾必愈。隨其虛實無不效者。

錢乙有吐瀉問難云∶廣親宮七太尉,七歲,病吐瀉。是時七月,其證全不食而昏睡,睡覺而悶亂、哽氣、干嘔、大便或有或無、不渴。眾醫(yī)作驚治之,疑睡故也。錢曰∶先補脾后退熱,與使君子丸補脾,退熱石膏湯。

次日又以水銀、硫黃二物下之,生姜水調(diào)下一字。錢曰∶凡吐瀉五月內(nèi),九分下而一分補。八月內(nèi),十分補而無一分下。此者是脾虛瀉,醫(yī)妄治之,至于虛損,下之即死。當(dāng)只補脾,若以使君子丸即緩。錢又留溫胃益脾藥止之。醫(yī)者李生曰∶何食而 ?錢曰∶脾虛而不能食,津少即 逆。曰何瀉青褐水?曰∶腸胃至虛,冷極故也。錢治而愈。

錢乙附方,凡小兒吐瀉當(dāng)溫補之。余每用理中丸以溫其中,以五苓散導(dǎo)其逆,五苓最治小兒吐。連與數(shù)服,兼用異功散等溫藥調(diào)理之,往往便愈。若已虛損,當(dāng)速生其胃氣,宜與附子理中丸,并研金液丹末,煎生姜、米飲調(diào)灌之,唯多服乃效。(服至二、三兩無害)。候胃氣已生,手足漸暖,陰退陽回。然猶螈 ,即減金液丹一、二分,增青州白丸子一、二分,同研如上服。以意詳之,漸減金液丹,加白丸子,兼用異功散、羌活膏、溫白丸、鉤藤飲子之類調(diào)理至安。根據(jù)此治之,仍頻與粥,雖至危者,往往死中得生,十救八、九。

《嬰童寶鑒》∶小兒為乳母飲酒,yin 情亂,乳子為疾;其候吐瀉青黃水,身熱、啼叫如驚,不治。

《嬰童寶鑒》小兒吐利歌∶

小兒吐利早須醫(yī),只為腸虛逆氣為,更有中它湯藥毒,必加煩躁在心脾。

《千金》治少小吐利方。

亂發(fā)(半兩,燒) 鹿角(六銖)

上二味末之,米汁服一刀圭,日三服。

《千金》又方

上用熱牛屎合之。一作牛膝。

《千金》又方

上用熱特豬屎,水解取汁少少服之。

《外臺》∶劉氏療百日以下蓐內(nèi)兒吐利方。

面(一錢,炒) 乳汁(二兩) 龍骨(六分)

上三味煎龍骨,和炒面服之即瘥。

《圣惠》治小兒吐利,發(fā)熱不欲乳食。人參散方

人參(半兩,《嬰孺》用四兩) 干姜(炮,銼) 桂心(各一分,《嬰孺》各用三分) 甘草(一分,炙,銼,《嬰孺》用四分) 黃芩(二分,《嬰孺》用六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棗一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之。隨兒大小以意增減。

《圣惠》治小兒吐利,腹脅虛悶。訶梨勒散方

桂心(一分) 訶梨勒皮 人參 白術(shù) 甘草(炙) 濃樸(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陳皮(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之。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冷熱不和,吐利不止。白術(shù)散

白術(shù) 木香 丁香 陳皮(焙。各一分) 麥門冬(三分,去心,焙)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吐利兼胸脅脹滿豆蔻散方

草豆蔻(去皮) 木香 五味子 人參 白茯苓 陳皮(湯浸去白。各一分) 訶梨勒皮 甘草(炙,銼。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隨兒大小以意加減。

《博濟方》治小兒未及周 ,吐瀉不止,因乳母氣血勞神,或熱奶傷胃,致有痰涎。中和散方

雄黃(好者少許) 大黃 靈脂(各等分)

上件三味同研為細末。每服一字,磨刀水調(diào)下。

《譚氏殊圣》治小兒吐瀉方。

滑石 硫黃(各等分)

上細研,淘糯米泔調(diào)下一字。新生小兒未盈月及百日舌上生瘡,口中白膏濃如池紙,用坯子燕脂少許,兒病用女乳汁,女病用兒乳汁同調(diào),涂舌上一宿,立效。

《譚氏殊圣》治小兒吐瀉不止乳香丸方

乳香 朱砂(各一錢) 半夏(半兩,湯浸七遍,切破,用生姜汁炒令黃色)

上為末,面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二丸,如五歲以上五、六丸,米飲下。

茅先生∶小兒吐瀉丁香散方

丁香(二七粒) 肉豆蔻(一個) 木香(一錢)

以上三味研損,用醋面裹,熱灰煨,令面赤色取出,不用面,入后藥∶

藿香 桂心(各半錢)

上此二味和前三味拌合為末。每服一字半錢,用陳米飯煮飲調(diào)下。

《嬰孺》皇子湯 治少小痢下、吐逆,壯熱數(shù)日不止,不得乳哺,或但羸困欲死方。

甘草(炙) 牡蠣( 末) 芍藥 桂心(各三兩)

上為粗末。一歲兒水一升,內(nèi)四方寸匕,煮三合頓服,日再。小兒以意加減。此能除熱止痢,上下神驗。

《嬰孺》治少小驚,兼少小下痢,及吐十日以上。以意量之與服,二十日以上根據(jù)此方合服?嗥、八日以上倍加藥,過此以意消息增減。神妙方。

大黃(三錢) 鉤藤(六合) 黃 (二分) 細辛(半分) 蛇蛻皮(三寸,炙) 蚱蟬(二個,炙) 甘草(一分,炙)

上切,以水一升半煮五合,絞去滓,研牛黃五大豆許,入湯中。一服一棗許,日三夜一,亦同。灸兩耳前三炷,必瘥。無牛黃,以真麝香代之。

《嬰孺》治少小寒中吐利及客忤。溫白丸方

附子(炮) 桔梗(各二兩) 人參(一兩) 干姜(二分)

上為末,煉蜜丸。二十日兒麻子大一丸,五十日兒胡豆大一丸,百日兒小豆大一丸,不知加之。

《嬰孺》醋酒白丸子 治吐利寒中并客忤方。

半夏(洗) 人參(各三分) 桔梗 附子(炮去皮臍) 干姜(各四分)

上為末,以苦酒和丸小豆大。一服一丸,日三服。此是一歲服法。

錢乙異功散 溫中和氣,治吐瀉,思食。凡小兒虛冷病,先與數(shù)服,以正其氣方。

人參(切去頂) 茯苓(去皮) 白術(shù) 甘草(炒) 陳橘皮(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姜五片,棗二個,同煎至七分,食煎溫?zé)岱。量多少與之。

錢乙玉露散 一名甘露散方

甘草(生,一分) 寒水石(嫩而微青黑,中有細紋者是) 石膏(堅白而手不可折者,有墻壁堅白石膏是,如無,以方解石代之,敲段,段皆方是也。各半兩)

上同為細末。每服一字或半錢,一錢食后溫湯調(diào)下。

錢乙治壯熱白餅子方 又名玉餅子

滑石 輕粉 半夏 南星(二錢,湯浸七次,為末。同上各一錢) 巴豆(二十四個,去皮膜,水一升,煮水盡為度)

上研勻,巴豆后入。眾藥以糯米飯為丸,小綠豆大,捏作餅子。三歲以上三、五餅子,以下三餅子,煎蔥白湯臨臥服。

錢乙附方金液丹 治小兒吐瀉,虛實極最妙。沈存中《良方》論金液丹云∶親見小兒吐利劇,氣已絕,服之復(fù)活者數(shù)人。真不妄也,須多服多驗。

錢乙附方 治小兒脾胃虛寒,吐瀉等病及治冷痰。

齊州半夏(一兩,湯泡七次,切,焙) 陳粟米(三分,陳粳米亦得)

上 咀,每服三錢,水一大盞半,生姜十片同煎至八分,食前溫?zé)岱?/p>

張渙治小兒三焦不調(diào),停寒膈上,乳哺不消,胸膈痞滿,甚則喘逆,吐利,肌體痿黃。胃散

甘草(一分,炙) 藿香葉 白豆蔻 人參(去蘆頭。各一兩) 木香 干姜(炮) 濃樸(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丁香(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入生姜二片,煎至六分,去滓溫服。

張渙益中湯方 治嘔吐兼瀉利。

人參(去蘆頭) 青橘皮 丁香(各半兩) 桂心 訶梨勒皮(各一分) 草豆蔻(三枚,去皮炒)

上件搗,羅細末,每服半錢至一錢,米飲調(diào)下。量兒大小加減。

《嬰童寶鑒》治小兒吐利不止不二丸方

巴豆(三十個,去心膜細研,別用好黃連半兩水浸,染紙兩張裹豆,令出油) 朱砂(末,一錢重) 寒食面(一錢九)

上件研勻,滴水為丸如綠豆大。以新汲水磨下一丸。

《萬全方》治脾胃氣虛,止吐瀉。人參散

人參 白茯苓 白術(shù) 干葛 陳橘皮(去瓤) 濃樸(姜汁涂,炙。以上各等分)

上件為末,每服半錢,用沸湯點。量大小服之。

《惠眼觀證》沉香飲子 大治吐瀉方。

沉香 丁香 藿香(各半錢。劉氏各用一錢) 肉豆蔻(二個) 檳榔(二個。劉氏用一個) 甘草(炙,一錢。

劉氏各一分)

上為末。每服一大錢,水一小盞,入老姜一小指大,捶碎同煎三兩沸,去滓,溫服。

《惠眼觀證》醒脾散 治吐瀉,脾困多睡,不思飲食方。

人參 木香 茯苓 陳皮(去白) 甘草 草豆蔻(去皮) 濃樸(同 砂一錢,膽水一碗,入此二味煮,令干,都細切,焙。以上各一分) 白術(shù)(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以冬瓜子煎湯下。

《劉氏家傳》人參異功散 治小兒瀉利,止嘔逆,順氣補虛方。

人參(一錢半) 白術(shù)(半兩) 青皮 陳皮 茯苓 甘草(各一分) 豆蔻(三個,入訶子)

上末之。每服一錢,陳米飲調(diào)下。如秋間合則入訶子,春夏不用;蛴米咸K、木瓜煎五、七沸,半盞,末半錢,或加至一錢,逐日早服。如是小兒傷風(fēng),應(yīng)諸般傷寒,但以此藥正卻,氣候和然后以紅棉散(方見挾驚傷寒門中)治之,無有不效。

《劉氏家傳》醒脾散 治小兒吐瀉脾困方。

人參(二分) 丁香(二十粒) 白茯苓 白術(shù)(各一分) 藿香 甘草(炙。各一錢) 天南星(一個,七、八錢重,去心,用縮砂仁十個入在天南星內(nèi),面裹煨熟,面焦黃為度,去面不用)

上件同為細末。每服一錢,水六分,生姜三片,冬瓜子十四粒同煎,三分溫吃。不拘時候服。

《張氏家傳》降靈丹 一名來復(fù)丹,治小兒非時吐瀉(古方)。

舶上硫黃 雪白硝石(二味各一兩,并于沙石銚或銀器內(nèi)用文武火慢炒,溶令作珠子,無令火緊,太過即不中,須傾在紙上于冷收之,研細末,二味先成末乃妙) 蓮花青皮 年久陳皮(炒干) 上等無石五靈脂(以上各一兩)

上為細末,白面糊為丸豌豆大。每服十五丸,空心,食前溫米飲下。備小兒服食者,丸作麻子大,看大小加減之。二味配類,陰陽均平,有天地中和之氣。可冷可熱,可緩可急,治陰陽不調(diào),冷熱相制,榮衛(wèi)差錯,上下隔塞,心腎不升降,水火不交養(yǎng);丈夫、女人、老幼、嬰兒危證候,并可救治。但一點胃氣在,服者無不獲安。邪熱炎上煩躁者,一服定;冷熱攻注急痛者,并一服定。諸霍亂,吐瀉水谷,湯藥不住,一服定。

大般吐逆,唇口青色,手足厥冷,腳轉(zhuǎn)筋者,兩服定。著熱煩躁,昏塞倒地,不省人事者,兩服省。只時下不得吃水。若瀉利,不問赤白、冷熱,量深淺與服;或非時吐瀉,氣痞,食不下者,每服三十丸,甚者五十丸,輕者二十丸。小兒十丸、十五丸;嬰兒三丸、五丸;新生牙兒一丸、兩丸,化破令服。小兒因驚成癇,發(fā)歇多日,變成虛風(fēng),或作慢驚者,五、七丸并服,兩服定。慢驚本非風(fēng),胃氣欲絕故也。若已絕即難救,亦得時暫生爾。若胃氣稍在,雖困死亦可救也。大人亦然,但一切危急,不識證候并治之。此藥不問神圣通靈,救人之寶,其色不定,隨時變動,慎勿輕傳。

《張氏家傳》六神丹 定吐瀉方。

丁香 木香 肉豆蔻(面裹炮熟) 訶子肉 使君子仁(各一分) 蘆薈(二分)

上件為細末。薄面糊為丸如綠豆大,粥飲吞下。

《張氏家傳》小兒驚風(fēng)或吐或瀉,脾困不進飲食或傷風(fēng),潮熱或喘后出汗,宜服此調(diào)中六神散方

白術(shù) 茯苓 甘草 藿香葉 草果子(各一分) 丁香(二錢)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紫蘇、米湯煎下。應(yīng)氣不勻,疳瀉痢,神妙。

《張氏家傳》治小兒吐瀉紫霜丸方

代赭石 陳皮(去白,巴豆肉半錢同炒干,巴豆不用)。木香 杏仁(去皮尖研。各一分) 肉桂(去皮不見火) 丁香(各半錢) 藿香葉(二錢)

上為細末,粟米飯為丸小綠豆大。每服七粒,藿香湯吞下。吐瀉,炙藿香、橘皮湯吞下。吐,煎棗子湯吞下。

《張氏家傳》治嬰孩榮衛(wèi)虛,脾胃弱吐瀉,異功散方

人參 白術(shù) 甘草(炙) 白茯苓 白扁豆 陳皮(去白。各等分)

上件為細末。每服半錢,陳米飲調(diào)下。

《莊氏家傳》木香丸 治大人小兒吐利方。

木香 白茯苓(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和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米飲下。小兒量大小化服三、五丸。

《莊氏家傳》∶小兒吐瀉方。

舶上硫黃 藿香

上二味等分為末。每服半錢,生糯米泔水調(diào)下。

《莊氏家傳》羌活膏 治小兒吐瀉不止,煩渴悶亂,欲成脾風(fēng),手足微搐。但非次發(fā)熱不能辨認證候m.f1411.cn/kuaiji/,請于一時中并服,隨手有應(yīng)。冬末春初最宜頻服。(一方治小兒困驚,發(fā)熱涎漱,累徑痢病,因傷乳食吐瀉后,氣虛弱,精神昏倦,減乳食,手足厥冷,脈息微細,漸成慢驚,用藥亦同。

羌活 獨活(各去蘆頭) 人參(切) 白茯苓(去皮切) 天麻(微炙) 干蝎 青黛(研。各一分) 腦麝(各半分。研) 水銀 硫黃(各一錢。結(jié)砂子)

上為未研勻,煉蜜丸皂子大,捏作餅子。五、七歲每服三餅,三、二歲二餅,一歲半餅、一餅。如身發(fā)熱,煎荊芥乳香湯下。手足厥冷,人參生姜湯化下。家中舊傳方有丁香,而無龍、麝、青黛。今所合去三物,亦不曾入丁香。三、二歲小兒每服止一餅,不敢多與,恐大寒也。若吐甚,煎丁香湯化下亦佳(歐陽行之所傳方在前,少異)。

《莊氏家傳》秋深腹虛,吐瀉無時,吃食微細,面目黃腫方。

胡黃連 丁香 馬牙硝 陀僧 訶子(五分) 豆蔻(二個) 檳榔(一個) 麝香(少許)

上為末,用蒸餅酒浸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陳米飲下,日三服。五歲五丸,止吐用楠木湯下,止瀉用綠豆湯下。

《莊氏家傳》治吐瀉方。

丁香 白術(shù)(等分)

上末,糊為丸粟大,米飲下十丸至十五丸,臨時增減。

《王氏手集》大白術(shù)散 治脾胃氣虛,嘔吐、泄瀉;外熱里寒,手足厥逆,昏困嗜臥,面色青白,下利清谷,不思乳食方。

甘草(炙) 干姜(一兩半) 附子(一個,生用去皮,破作八片)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水六分盞,生姜二片,同煎至四分去滓,溫服。量兒大小加減服。

《王氏手集》治小兒吐逆,兼吐利不止方。

丁香 藿香(各一分) 木香(一錢) 硫黃(半兩,別研極細滑) 滑石(二錢,研如粉)

上為末。每服一錢或半錢,米飲調(diào)下,量大小與之。如瀉,即用附子一枚重半兩者,炮去皮臍為末;再用生姜汁搗成餅子,用白面裹之,慢火煨,面熟去面不用;只將附子切焙,再搗羅為末。每吐兼瀉,即入附子末少許,如藥三之一。更量虛實,以米飲調(diào)下神驗。吐如激水者亦定。吐利不止,多成慢驚,宜速療之。如已成慢驚,兼金液丹與之。

《趙氏家傳》治小兒吐瀉不止,溫胃消食。白術(shù)丸方

白術(shù) 木香 丁香 肉豆蔻 黃連(各等分)

上為末,面糊為丸,如黃米大。每服十丸,米飲下。

《吉氏家傳》治吐瀉藿香散方

藿香(一兩) 丁香(一錢) 木香 縮砂(各半兩)

上末。www.med126.com每服半錢,水五分,煎三分,通口服或續(xù)加陳皮、草果、甘草、人參,尤妙。

《吉氏家傳》治吐瀉方。

草果子 甘草(各一兩。炮)

上等分為末。每服半錢,米飲調(diào)下。

《吉氏家傳》治吐瀉,不進飲食。溫脾散方

蒼術(shù)(二錢,細銼,先以油蔥炒赤色) 陳皮(去白) 草果子(不炮,去皮用) 肉桂(不見火,各半錢) 桔梗甘草(各一錢) 僵蠶(少許)

上末。每服半錢,棗湯調(diào)下。

《吉氏家傳》治吐瀉參苓散方

人參 白茯苓 山藥 干葛 麥門冬(去心) 黑附子(炮去皮臍) 桔梗 甘草(炙。各半兩) 蓮子心 木香(不見火。各一錢) 藿香葉(一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紫蘇米飲調(diào)下。

《朱氏家傳》∶大止小兒吐瀉方。

郁金(一個,刮開心,入去殼巴豆一個在內(nèi),用面裹煨熟取出,候令去面與巴豆,只用郁金一味為末)。

上以米泔汁調(diào)下一字大,止小兒吐瀉。

《朱氏家傳》又方

龍骨(一分) 赤石脂 縮砂(去皮。各一兩)

上件為末。面湯下一字或半錢,大人一錢,若止吐即入丁香一分代縮砂。

長沙醫(yī)者李剛中傳小兒夏秋吐瀉藥方。

黃連(大者一兩,銼碎,去須、土砂,令深色冷,使入虢丹一兩,同黃連一處炒令虢丹焦赤色為度,傾出在紙上于地冷)

上二味共為細末,薄煮面糊為丸如芥籽大。每服二十粒,加至二十粒。用壁土生姜煎湯吞下,更量大小加以丸數(shù)服。亦不妨須連并二服,立效。

長沙醫(yī)者丁時發(fā)傳一捻散 治小兒滑泄,腹脹作瀉、吐逆,可思食方

陳皮 青皮 丁香(各一錢) 訶子肉 甘草(炙。各一分)

上為細末,米飲調(diào)下。

長沙醫(yī)者毛彬傳銀白散 治小兒胃氣不和、吐瀉不止;痰逆,不進奶食,平胃引行諸藥方。

半夏(一兩,湯洗七次,焙干為末,姜汁制為餅子) 白扁豆(微炒) 罌粟子 人參(洗,去蘆,銼) 白術(shù)(洗,銼焙) 山藥 白茯苓(以上各四錢)

上七味同為細末,每服二錢,水八分,生姜二片,棗子一顆,煎六分,溫服。

長沙醫(yī)者毛彬傳紅散小兒脾胃虛弱,乘冷吐瀉不定,不問冷熱可服方。

人參(去蘆,洗銼) 藿香(去梗用葉) 曲紅色(各二錢半)

上件同為細末。每服半錢,米飲調(diào)下,無時。量兒大小加減。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xué)論壇 - 醫(yī)學(xué)博客 - 網(wǎng)絡(luò)課程 - 幫助
    醫(yī)學(xué)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lǐng)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