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小葉薄荷 |
漢語拼音 | xin ta hua |
英文名 | all-grass of Smallleaf Ziziphora |
藥材基原 | 為唇形科植物新塔花的地上部分。 |
動植物形態(tài) | 新塔花,多年生芳香半灌木。莖高12-30cm,密被下曲的微柔毛。葉具短柄;葉片狹披針形至卵狀針形,稀卵形,長0.5-1.5cm,近無毛或被極短毛,具腺點。輪傘花序密集成頂生頭狀花序;花具短梗;花萼筒狀,長5-7mm,外密被短柔毛,具不明顯的腺點,內(nèi)面喉部具白長毛,13脈,齒5,近等長,長三角形,花后稍靠合;花冠長約8mm,花冠筒伸出或不袋子早出萼外,上唇直伸,先端微凹,下唇開展,3裂,中五角星睛較狹長,先端微凹;雄蕊僅前對發(fā)育,后對退化,很短或無;花柱先端極不等2裂。小堅果卵圓形;ㄆ8-9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新疆。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礫石坡地及半荒漠草灘上。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8-9月采收,洗凈,切段,陰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莖呈方柱形,長10-35cm直徑1-3mm;表面黃綠色,帶有紫紅色或棕褐色,具短柔毛,上部毛較多。葉對生,多脫落,完整者展平后呈披針形、卵狀披針形或卵形,長1-1.8cm,寬3-6mm,有明顯的腺點;葉柄短,被短柔毛。輪傘花序頂生,球形或半球形;花多脫落,花萼筒狀,長5-6mm,密被短柔毛,花冠唇形,粉紅色或帶藍紫色,長約8mm,內(nèi)外被短柔毛。堅果圓形。氣芳香,味辛,具清涼感。 顯微鑒別,莖橫切面:呈四棱形,表皮細胞1列,淺黃棕色,外被毛茸。木栓細胞8-10列,淺黃棕色。皮層細胞3-5列,四角棱脊處有厚角細胞,內(nèi)皮層凱氏點明顯。韌皮部較狹,形成層不明顯,木質(zhì)部較寬,導(dǎo)管單徑徑向排列。髓部薄壁細胞較大,中央常形成空隙。 粉末特征:黃綠色。1.花萼表皮細胞壁波狀,有腺毛和非脾毛。 2.花粉粒多為六溝型,少為三溝型,壁光滑,直徑約30μm。 3.氣孔直軸式,長軸約15μm,短軸約13μm。4.腺鱗直徑23-70μm。5.腺毛為單細胞頭單細胞柄,呈橢圓形,長23-33μm。6.非腺毛腺毛為單細胞頭單細胞柄,呈橢圓形,長15-200μm。7.花瓣表皮細胞具乳狀突起。此外,有螺紋導(dǎo)管、草酸鈣方晶及油滴。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全草含揮發(fā)油約2%,主要成分有α和β-蒎烯(pinene),右旋的檸檬烯(limonone),左旋的薄荷酮(methone),右旋的異薄荷酮(isomethone),新異江荷醇乙酸酯(meoisomenthyl acetate),新異薄荷醇(neoisomenthol),右旋的胡薄荷酮(pulegone),β-香茅醇(β-citronellol),β-丁香烯(β-caryophyllene),β-古蕓烯(β-gurjuinene),衣蘭烯(ylangene),芳-姜黃烯(ar-curcumene),辣薄荷烯酮(piperitenone),辣薄荷酮(piperitone)及百里香酚(thymol)。還含咖啡酸(caffeic acid),阿魏酸(ferulic acid),新塔花酸(bungeolic acid)。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理化鑒別,取本品粗粉2g,加乙醇10ml,浸漬30min,濾過。取濾液1ml,加蒸餾水0.3ml,然后分別加入5%亞硝酸鈉溶液,5%硝酸鋁溶液各3滴,再加10%氫氧化鈉溶液4-6滴,溶液顯櫻紅色。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1.抗心肌缺作用,給家兔耳靜脈注射20%新塔花全草注射液10ml,可顯著拮抗垂體后葉素引起的家兔心電圖T波升高,說明它對垂體后葉素引起的家兔冠狀動脈痙攣收縮和心肌缺血缺氧有顯明保持和疏防作用。 2.抑Na+-K-ATP酶活性,新塔花水提了物可抑制犬腦微粒體制備的Na+-K+-ATP酶活性。這種作用是非競爭性的,也沒有毒毛花苷G作用強。抑制作用與其含有黃酮甙有關(guān)。 3.毒性,新塔花全草水煎醇沉提取的流浸膏給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95%可信限)為22+-1.8g/kg,顯示本品幾乎無毒。小鼠給藥后都出現(xiàn)安靜、活動減少或出現(xiàn)嗜睡狀態(tài),提示本品對中樞可能有鎮(zhèn)靜作用。以相當于LD50的1/2、1/14和1/275劑量分別連續(xù)腹腔給藥1月,受試小鼠未見死亡,給藥前后的白細胞總數(shù)、白細胞分類、血紅蛋白和血小板等6項血液指標和空白對照組無顯著差異提示長期使用本品也是安全的。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辛;性涼 |
歸經(jīng) | 心,腎經(jīng)。 |
功效 | 疏散風(fēng)熱;清抻頭目;安神強壯 |
功效分類 | 安神藥;補益藥 |
主治 | 風(fēng)熱感冒;頭痛;咽痛;失眠;多夢;軟骨;陽痿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9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新疆中草藥手冊》:治失眠,心慌,軟骨病,陽萎。 |
考證 | 出自《新疆中草藥手冊》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Herba Ziziphorae Bungeanae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Ziziphora bungeana Juz. |
科屬分類 | 唇形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