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槐檽、槐菌、槐雞、槐鵝、槐蛾、赤雞 |
漢語拼音 | huai er |
英文名 | Jew's Ear on Pagodatree |
藥材基原 | 為多孔菌科真菌槐栓菌的子實體。 |
動植物形態(tài) | 槐栓菌子實體無柄,菌蓋半圓形,常呈覆瓦狀,木栓質(zhì),棕褐色,近光滑,有少數(shù)環(huán)紋,(2.5-7)cm×(3-4)cm,菌肉黃白色,干后有香味,厚4-300mm,菌管長約5mm,壁厚而光整,孔口黃白色,多角形,每1mm間5-6個,孢子無色,光滑,孢子印白色,常有囊狀體。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河北、山東、陜西等地。野生資源稀缺,近年來江蘇等地采用固體發(fā)酵法培養(yǎng)槐栓菌以供藥用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長于槐及洋槐、青檀等樹干上。 |
藥用植物栽培 | 槐耳野生資源稀缺,人工培育困難,生長周期長,生物效應(yīng)低。目前用固體發(fā)酵法生產(chǎn)槐耳菌質(zhì),液體培養(yǎng)法生產(chǎn)菌絲體。 固體發(fā)酵 菌絲體生長最低溫度5℃,最高溫度37℃,最適pH5.5。 液體培養(yǎng) 培養(yǎng)基:玉米粉2%,豆餅粉2%,pH5左右。溫度:27-28℃。種齡:96h。接種量:10%-15%。培養(yǎng)時間:6-7d。在上述適宜培養(yǎng)條件下,液體培養(yǎng)槐栓菌的菌絲干重基本穩(wěn)定在2g/100ml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季采。摘下洗凈,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主成分為槐耳蛋白多糖,其水解產(chǎn)物含L-巖藻糖(fucose),L-阿拉伯糖(arabinose),D-木糖(xylose),D-甘露糖(mannose),D-半乳糖(galactose),D-葡萄糖(glucose)等6種單糖,及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蘇氨酸(threonine),絲氨酸(ser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脯氨酸(proline),甘氨酸(glycine),丙氨酸(alanine),胱氨酸(cystine),纈氨酸(valine),蛋氨酸(methionine),異亮氨酸(isoleucine),亮氨酸(leucine),酪氨酸(tyros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賴氨酸(lysine),組氨酸(histidine),色氨酸(tryptophane),精氨酸(arginine)等18種氨基酸組成。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1.抗腫瘤作用: 用槐耳清膏進行荷瘤動物體內(nèi)抑瘤試驗,證實在一定劑量范圍內(nèi)槐耳清膏灌胃對小鼠肉瘤S180。抑瘤率25%-46%,腹水型S180生命延長率38%。多糖腹腔給藥抑瘤率37.1%-48%,生命延長率50%。均質(zhì)多糖蛋白(PS-T)灌胃抑瘤率38%。腹腔給藥為38%-40.1%(P<0.01)。說明清膏、多糖及PS-T對小鼠肉瘤S180、腹水型S180有根明顯抑瘤作用,并對荷瘤動物有顯著延長生命的作用。 2.增強免疫功能: 槐耳對巨噬細胞吞噬功能有非常顯著的促進作用,能增強溶菌酶活性,對臍血活性E玫瑰花結(jié)形成細胞(EaRFC)及移植物抗宿主反應(yīng)(GVIIR)有增進影響,對α,γ干擾素誘生,α干擾素促天然殺傷(NK)細胞活性有協(xié)同作用,可提高特異性抗體產(chǎn)生,促進小鼠脾細胞DNA合成,說明它可明顯促進機體免疫功能。 3.抗病毒作用: 槐耳清膏對小鼠血清干擾素誘生作用非常顯著,對鴨肝炎病毒DHBV在用藥后使鴨血清HBV一DNA水平顯著下降。 |
藥理學 | 毒性 動物急性毒性試驗表明,清膏對小鼠的最大給藥劑量相當于人臨床劑量的126.6倍;大鼠按95倍灌胃,均未能測出LD50,長期毒性試驗,大鼠按臨床劑量的95倍灌胃3個月,家犬小劑量組為臨床等效劑量,大劑量組為其24.7倍,連續(xù)灌胃6個月,動物生長正常,經(jīng)血象、生化等檢查分析,各組動物都未發(fā)生異常,也未發(fā)現(xiàn)由藥物引起的病理性改變。特殊毒理如小鼠微核及染色體畸變試驗等均為陰性反應(yīng)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苦;辛;性平 |
歸經(jīng) | 肝;脾;大腸經(jīng) |
功效 | 止血;止。豢拱 |
功效分類 | 止血藥;補益藥 |
主治 | 痔瘡出血;便血;崩漏;痢疾;肝癌;肝炎。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9g;或燒炭存性研末。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①治腸痔下血:槐樹上木耳, 為末, 飲服方寸匕,日三服。 (《肘后方》)②治大腸風毒,下血不止: 槐耳二兩(燒灰),干漆一兩(搗碎、炒令煙出)。上藥搗細羅為散。每于食前,以溫酒調(diào)下一錢。(《圣惠方》)③治婦人漏下,淋瀝不絕: 槐蛾不以多少,燒灰,細研為散。每服二錢匕,溫酒調(diào)下,食前。 (《圣濟總錄》槐蛾散)④治月水不斷,勞損黃瘦,暫止復(fù)發(fā),小勞輒劇者: 槐鵝(炒黃)、赤石脂各一兩。 為末。食前熱酒服二錢。 桑黃亦可。 (《圣惠方》)⑤治產(chǎn)后血疼欲死者: 槐雞半兩。為末,酒濃煎,飲服。(《婦人良方》)⑥治蛔蟲心痛: 槐上木耳(燒灰)末, 如棗大, 正發(fā)和水服,若不止,飲熱水一升。 (《隨身備急方》) |
臨床運用 | 槐耳沖劑: 采用固體發(fā)酵新工藝,將槐栓菌菌種在發(fā)酵基質(zhì)上發(fā)酵,形成含有槐耳菌絲體多糖等活性成分的槐耳菌質(zhì);倍|(zhì)再采用熱水、乙醇等提取清膏,進一步研制成為臨床用藥槐耳沖劑。每包含干清膏2. 64g。用于原發(fā)性肝癌、慢性乙型肝炎?诜看1包,每日3次。(莊毅《抗癌新藥槐耳沖劑的研究》) |
各家論述 | 1.《藥性論》:能治風,破血,益力。 2.《唐本草》:主五痔,心痛,女人陰中癢痛。 3.《本草圖經(jīng)》:治大便血及五痔、脫肛等。 |
考證 | 出自《唐本草》; 《唐本草》:槐耳,槐樹茵也,當取堅如桑耳者。炮燙止蝎毒。本品乃《本經(jīng)》"五木耳"之一,以往多將其定為木耳科真菌木耳 Auricularia auricula(L. cx Hook.)Underw.但據(jù)《新修本草》云:"槐耳,此槐樹上菌也,當取堅如桑耳者良。""桑、槐、楮、榆、柳,此為五耳,軟者并堪啖,楮耳人常食,槐耳治痔。"由此看來,堅硬的、作為藥用的槐耳可能并非膠質(zhì)的作為食用的木耳。近年將從產(chǎn)地有關(guān)單位及民間收集到的槐耳標本進行鑒定,認為槐耳屬于多孔菌科真菌槐栓菌。從槐栓菌的形態(tài)和生長基物來看,與古代槐耳相吻合。槐栓菌菌蓋半圓形,呈耳狀,生長于古中國槐上,故古稱"槐耳",它的整個子實體像一個蛾,并且又是木生菌,故又名"槐菌"、"槐蛾。"據(jù)此,歷代本草所記述的"槐耳",應(yīng)是生長在古老中國槐上的槐栓菌。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Trametes robiniophia Murr. |
科屬分類 | 多孔菌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