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全在線
搜索更多精品課程:
熱 門:外科內(nèi)科學婦產(chǎn)科兒科眼科耳鼻咽喉皮膚性病學骨科學全科醫(yī)學醫(yī)學免疫學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急診醫(yī)學傳染病學醫(yī)學影像藥 學:藥理學藥物化學藥物分析藥物毒理學生物技術制藥生藥學中藥學藥用植物學方劑學衛(wèi)生毒理學檢 驗:理化檢驗 臨床檢驗基礎護 理:外科護理婦產(chǎn)科護理兒科護理 社區(qū)護理五官護理護理學內(nèi)科護理護理管理學中 醫(yī):中醫(yī)基礎理論中醫(yī)學針灸學刺法灸法學口 腔:口腔內(nèi)科口腔外科口腔正畸口腔修復口腔組織病理生物化學: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病原生物學醫(yī)學生物學分析化學醫(yī)用化學其 它:人體解剖學衛(wèi)生統(tǒng)計學人體寄生蟲學儀器分析健康評估流行病學臨床麻醉學社會心理學康復醫(yī)學法醫(yī)學核醫(yī)學危重病學中國醫(yī)史學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精品課程 > 其它 > 刺法灸法學 > 正文:刺法灸法學作業(yè)習題
    

刺法灸法學-作業(yè)習題

刺法灸法學:作業(yè)習題:《刺法灸法學》試題庫《刺法灸法學》學科組 編河北醫(yī)科大學中醫(yī)學院針灸推拿系臨床教研室2002.6編寫與使用說明1.本試題庫是根據(jù)國家教育部頒發(fā)的《刺法灸法學》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河北醫(yī)科大學教務處關于考試命題的要求與規(guī)定而編寫的,命題覆蓋《刺法灸法學》的各個章節(jié),并突出重點章節(jié)。2.試題庫分為兩大部分,即試題部分和答案部分。3.試題形式有六種,每種試題中每一試題的分值相同,具體如下:一.名詞解釋(每小

  

 

 

 

 

 

《刺法灸法學》試題庫

 

 

《刺法灸法學》學科組   編

 

 

 

 

 

 

 

 

 

河北醫(yī)科大學中醫(yī)學院

針灸推拿系臨床教研室

2002.6

編寫與使用說明

 

1.本試題庫是根據(jù)國家教育部頒發(fā)的《刺法灸法學》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河北醫(yī)科大學教務處關于考試命題的要求與規(guī)定而編寫的,命題覆蓋《刺法灸法學》的各個章節(jié),并突出重點章節(jié)。

2.試題庫分為兩大部分,即試題部分和答案部分。

3.試題形式有六種,每種試題中每一試題的分值相同,具體如下:

一.名詞解釋(每小題2分)

二.填空題(每空1分)

三.是非判斷題(每小題1分)

四.單項選擇(每題有五個備選答案,請選其中一個正確答案,并將其代表字母填入題后的括號里,每小題1分)

五.多項選擇(每題有五個備選答案,請選出你認為正確的幾個答案,并將其代表字母填入題后的括號里,每小題2分)

六.問答題(每題5分)

4.按照回答試題的難易程度,將試題劃分為三個等級:容易題(無任何標志者)、中等(用*標志)、難題(用**標志)。

5.從該題庫中選題組成一套試卷的一般規(guī)定:

(1)每套試卷均按100分制定,并包括上述的六種題型。

(2)每種題型在一套試卷中所占分值的百分比:名詞解釋占1 0%;填空題15%;是非判斷題1O%;單項選擇10%;多項選擇10%;問答題35%。

(3)每套試卷選擇試題難易等級的百分比:容易題占35%;中等題占35%;難題占30%。

6.本試題庫將隨著教材和教學內(nèi)容的改變進行調(diào)整和修改。

 


試題部分

 

一.名詞解釋(每題2分)

1.砭石:

2.治神*:

3.灸之生熟**:

4.九刺*:

5.隔物灸:

6.九針**:

7.得氣*:

8.龍虎鳳法**:

9.天灸:

10.守神*:

11.針刺補瀉手法

12.十二刺*

13.著膚灸**

14.穴位磁療法:

15.電針刺激參數(shù)**:

16.單式補瀉:

17.瀉南補北**:

18.角法:

19.燈火灸:

20.官針**:

21.激光針:

22.藥錠灸**:

23.穴位埋線療法:

24.復式補瀉**:

25.脈沖電*:

26.陽中隱陰**:

27.齊刺*:

28.腕踝針法:

29.太乙神針:

30.五刺*:

31.行氣手法**:

32.徐疾補瀉*:

33.非化膿灸:

34.雷火神針**:

35.滯針:

36.留針侯氣:

37.分刺*:

38.穴位注射:

39.間接灸:


二.填空題(每空1分)

1.《素問·異法方宜論》云:”東方之域,……其病皆為____,其治

宜____。**

2.1963年在____出土了一枚砭石,其長為4,5厘米,一端扁平有

半圓形刃,可用來____;另一端有鋒呈錐形,可以作____用。**

3.金屬針具的應用,大約開始于____時代。

4.在針具的消毒方法中,高壓蒸汽滅菌法一般在____的高溫下,

保持____分鐘以上,才可達到滅菌的要求。**

5.古代九針中的第五種針具是____。*

6.頭針的暈聽區(qū)從耳尖直上____cm處,向前及向后各引____cm的水平線。

7.隔胡椒灸主要用于治療____。

8.呼吸補瀉法中,____為瀉;____為補。*

9.1963年在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頭道洼出土了一枚砭石,其長為____CM,一端扁平有____,可用來切割瘍;另一端有鋒呈____,可以作針刺用。**

10.針刺的深度,一般以____為原則。

11.陽中隱陰用于治療____,陰中隱陽用于治療____。**

12.左捻九、右捻六,用于鎮(zhèn)痛的針法是____。**

13.根據(jù)施灸材料可將灸法分為____和____兩大類。

14.頭針定位線之一的前后正中線,是從____至____的頭部正中連線。

15.被《幼幼集成》認為“幼科第一捷法”的針灸方法是____。*

16.常用的綜合罐法有____、____、____。

17.金屬針具的應用,大約開始于____時代。

18.進氣法用于治療____,留氣法用于治療____。**

19.陽中隱陰與陰中隱陽兩法的共同點是在淺層行____、在深層行____。**

20.頭針運動區(qū)相當于大腦皮質(zhì)____在頭皮上的投影,感覺區(qū)則相當于大腦皮質(zhì)____在頭皮上的投影。*

21.《靈樞·官針》“刺浮痹于皮膚”的刺法是____。*

22.皮膚針是在古代九針中____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

23.按耳穴的分布規(guī)律,內(nèi)臟的代表區(qū)在____、____。

24.在頭針的刺激區(qū)中,自暈聽區(qū)中點向后引4cm長的水平線的是____區(qū)。

25.不宜進行直接灸法的部位是____、____、____。

26.針法的起源可追溯到____時代;灸法大約起源于原始社會的____時期。

    27.徐疾補瀉法中,____為補;____為瀉。*

28.提氣法用于治療____,子午搗臼法用于治療____。**

29.龍虎交戰(zhàn)的操作方法可以簡單地概括為________。**

30.耳穴胸位于與____同水平的對耳輪上。

31.陽中隱陰與陰中隱陽兩法的共同點是在淺層行____、在深層行____。*

32.按排氣方法將拔罐法分為____、____、____三類。

33.孕婦的____和____不宜施灸。

34.《靈樞》官針篇中的多針叢刺法有____、____、____。**

35.考古工作者在____市(縣) ____時期的墓葬中發(fā)掘出醫(yī)用金針四根、銀針五根。**

36.《標幽賦》對得氣與否的現(xiàn)象描述為“氣之至也,如____,氣末

至也,如____! **

37.《金針賦》著于公元____年。*

38.古代九針中的第八種針具是____。

39.水針選穴的主要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0.耳穴的下腳端對____有解痙、鎮(zhèn)痛作用。

41.頭針的暈聽區(qū)從耳尖直上____cm處,向前及向后各引____cm

的水平線。

42.電針刺的強度,一般以____________為度。

43.應用電針時,當電壓大于40伏時,電流的強度應小于____。*

44.針刺的基本手法是____。

45.頭針療法主要治療____疾病。

46.腕踝針療法主要治療____疾病。

47.三棱針常用的刺法有____、____、____三種。

48.九針中應六律的針具是____。*

49.耳穴貼壓法常用的藥籽是____。

50.常用的耳穴探測方法有____、____、____。*

51.《<<靈樞·官能》說:“針所不為,____!**

52.火針的關鍵步驟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3.根據(jù)耳穴的分布規(guī)律,與上肢相應的耳穴多分布在____。

54.東漢畫像石的針灸行醫(yī)圖是帶________色彩的針灸行醫(yī)圖。*

55.灸治宜用陳艾的觀點,最早見于________。*

56.灸法除有治療作用外,還常用于________。

57.河北滿城出土了金針____根、銀針____根o

58.位于三角窩內(nèi)的耳穴有____、____。

59.九針中“上應七星”的針具是____。

60.常用火罐的扣罐方法是____、____。

61.《素問.寶命全形論》說:”凡刺之真,必________。

62. ________奠定了針法的基礎。**

63.腕踝針的分區(qū),以____將身體六區(qū)分為上下兩部分。

64.頭針擅長治療____性疾病。

65.穴位磁療,按磁片的表面強度分級,中劑量為____高斯。**

66.“白虎搖頭,似手搖鈴,退方進圓,兼之左右,________**

67.燒山火的主要操作步驟是________,而透天涼則是________。**

68.《難經(jīng)·七十六難》“當補之時,從__取氣;當瀉之時,從__置氣! **

69.《標幽賦》:”觀夫九針之法,____。七星上應,____。” **

70.位于耳輪腳消失處的耳穴是____。

71.針刺療法的消毒,包括____消毒、____消毒、____消毒三

個方面。

72.透穴刺法,常用的有____、____、____等三種透刺方法。

73.《針灸大成》,著成于公元____年。*

 

 

三.是非判斷題(每小題1分)

 

(  )1.火針的操作要點是將針燒熱后迅速刺入、迅速拔出。

(  )2.據(jù)《靈樞·背腧》記載,艾炷灸的補法是急吹其火、瀉法是毋吹其火。**

(  )3.《靈樞·官針》中的齊刺、揚刺、傍針刺、合谷刺均屬多針叢刺法類。*

(  )4.按耳穴的分布規(guī)律,上肢的代表區(qū)分布在對耳輪上。

(  )5.頭針的感覺區(qū)是自運動區(qū)后移1.5厘米的平行線。

(  )6.《內(nèi)經(jīng)》中的“導氣法”與目前所稱的“平補平瀉法”相類似。**

(  )7.灸治宜用陳艾的觀點最早見于《左傳》。

(  )8.《金針賦》下針十四法中無盤法。*

(  )9.暈針發(fā)生后不能再行針法,只宜用灸。*

(  )10.耳穴“腦”又稱為“交感”。**

(  )11.據(jù)《靈樞·背腧》記載,艾炷灸的補法是毋吹其火、瀉法是急吹其火。**

(  )12.子午搗臼與龍虎升降兩法均是由捻轉(zhuǎn)、提插兩法組合而成。**

(  )13.頭針的感覺區(qū)是自運動區(qū)前移1,5厘米的平行線。

(  )14.“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氣散;右手輕而徐入,不痛之因”一語出自

《標幽賦》。**

(  )15.恢刺與關刺均用于治療筋痹癥。**

(  )16.《內(nèi)經(jīng)》中的”導氣法”與《神應經(jīng)》中的“平補平瀉法”相類似。

(  )17.“灸”這個字最早見于《莊子·盜跖篇》。**

(  )18.進氣法主要是在深層行瀉法。*

(  )19.耳穴“屏間”又稱為“內(nèi)分泌”。 *  

(  )20.腕踝針的上2進針點即手厥陰經(jīng)的內(nèi)關穴。

(  )21.毛刺為《靈樞·官針》中“十二刺”之一。*

(  )22.頭針的舞蹈震顫控制區(qū)是自運動區(qū)前移1.5厘米的平行線。

(  )23.頭針的言語二區(qū)主治感覺性失語。*

(  )24.頭針的胃區(qū)在胸腔區(qū)與前后正中線之間。

(  )25.進氣法主要是在深層施行補法。*

(  )26.在軟組織損傷的局部不宜用水針。

(  )27.《金針賦》下針十四法中有盤法。*

(  )28.耳穴“腦”又稱為“皮質(zhì)下”。*

(  )29.火針可用作刺絡放血。

(  )30.針刺的補瀉效應取決于針刺手法。

(  )31.穴位磁療法既安全又無副作用。

(  )32.艾卷灸法興起于唐代。*

(  )33.抽添法用于治療癱瘓瘡癩。**

(  )34.楊氏提氣法的操作是:先用九陽數(shù),得氣后稍加捻轉(zhuǎn)并輕輕上提。**

(  )35.頭針的言語三區(qū)主治命名性失語。 

(  )36.耳穴“下腳端”又稱為“交感”。*

(  )37.電針尖波對痙攣性癱瘓不宜應用。

(  )38.習慣性流產(chǎn)患者不宜針刺治療。**

(  )39.按生成數(shù)分補瀉,奇數(shù)為補,偶數(shù)為瀉。**

(  )40.九針的尺度以周尺為度,一周尺等于33.1厘米。**

(  )41.頭針的胸腔區(qū)在胃區(qū)與前后正中線之間。

(  )42.輸刺為<<靈樞.官針>>中“十二刺”之一。**

(  )43.<<金針賦>>下針十四法中無提法。**

(  )44.頭針的操作宜提插、捻轉(zhuǎn)相結合。

(  )45.按<<內(nèi)經(jīng)>>的艾炷灸補瀉法,怠吹其火者為補;不吹其火待其自滅者為瀉。*

(  )46.短刺與半刺均屬淺刺法。*

(  )47.龍虎交戰(zhàn)是提插與捻轉(zhuǎn)相結合的針刺手法。

(  )48.楊繼洲把擔截法解為提法和按法。**

(  )49.皮膚病局部嚴禁拔罐。

(  )50.“平補平瀉”一詞最早見于明·陳會《神應經(jīng)》。*

(  )51.耳穴神門與坐骨均在三角窩內(nèi)。

(  )52.進氣法與龍虎交戰(zhàn)法均是鎮(zhèn)痛之法。*

(  )53.老人與小兒不適宜激光穴位照射療法。

(  )54.耳穴腦干在對耳屏的尖端。

(  )55.頭針的生殖區(qū)在胃區(qū)與前后正中線之間。

(  )56.面部嚴禁用火針。

(  )57.水針選穴的主要特點是按脊髓神經(jīng)結段分布的理論進行選穴。

(  )58.抽添法也可稱為多向刺法。*

(  )59.耳穴下屏尖又稱謂內(nèi)分泌穴。*

(  )60.子午補瀉與捻轉(zhuǎn)補瀉的手法基本相同。

(  )61.凡分層操作的手法均可稱謂大補法或大瀉法。**

(  )62.熱癥嚴禁使用灸法。*

(  )63.影響電針效果的因素主要是電針的刺激參數(shù),與針刺部位的選擇無關。

(  )64.老人與小兒不宜用化膿灸。

(  )65.腕踝針不要求得氣,得氣者反而療效差。*

(  )66.貯藥罐法可用投火法拔罐。

(  )67.激光針也可用作針刺麻醉。

(  )68.耳穴不能用灸法。

(  )69.刺激量小者為補法,刺激量大者為瀉法。

(  )70.運氣法與提氣法均有瀉法的成份。**

(  )71.臟腑虛弱的病癥不宜用長蛇灸法。**

(  )72.皮膚針操作時的著力部位主要在肘部。

(  )73.面部不能用火針。

(  )74.穴位注射療法不能將藥物直接注入到關節(jié)腔內(nèi)。*

(  )75.頭針主要治療神經(jīng)性疾病。

(  )76.“氣至而有效,效之信,如風之吹云,明乎若見蒼天”一語出自《靈樞》。**

(  )77.激光針是一種無痛性針法。

(  )78.報刺法用于治療筋痹。*

(  )79..耳穴蕁麻疹點在肩與肘之間。

(  )80.電針的正弦波可調(diào)節(jié)神經(jīng)肌肉的張力。*

 

 


四.單項選擇(每小題1分)

 

1.九針中用于按摩的針具是:(  )

A.堤針

B.圓利針

C.圓針

D.鈹針

E.以上都不是

2.隔鹽灸最早見于:(  )*

A.《靈樞》

B.《素問》

C.《針灸甲乙經(jīng)》

D.《肘后備怠方》

E.《千金要方》

3.“刺之要,氣至而有效,效之信,如風之吹云,明乎若見蒼天!闭Z出:(  )**

A.《靈樞·九針十二原》

B.《靈樞·小針解》

C.《靈樞·官針》

D.《標幽賦》

E.《金針賦》

4.《靈樞·官針篇》“十二刺”中治筋痹的刺法是:(  )*

A.恢刺

B.直針刺

C.報刺

D.短刺

E.偶刺

5.根據(jù)耳穴的分布規(guī)律,與頭面相應的耳穴分布在:(  )

A.耳垂

B.耳輪

C.對耳輪

D.耳舟

E.耳甲艇

6.耳穴胃位于:(  )

A.耳輪腳下方前2/3處

B.耳輪腳下方后1/3處

C.耳輪腳上方前1/3處

D.耳輪腳上方后1/3處

E.耳輪腳周圍

7.將耳垂分為九個區(qū),眼穴在:(  )

A.一區(qū)的正中

B.二區(qū)的正中

C.三區(qū)的正中

D.四區(qū)的正中

E.五區(qū)的正中

8.電針機最大輸出電壓在40伏以上者,最大輸出電流應限制在:(  )*

A.1毫安之內(nèi)

B.2毫安之內(nèi)

C.3毫安之內(nèi)

D.4毫安之內(nèi)

E.5毫安之內(nèi)

9.《靈樞》官針篇九刺法中無:(  )**

A.遠道刺

B.經(jīng)刺

C.分刺

D.陰刺

E.巨刺

10.頭針療法主要治療(  )

A.內(nèi)臟的疾病

B.四肢的疾病

C.神經(jīng)性疾病

D.腦源性疾病

E.血液性疾病

11.九針中,形如劍鋒的針具是:(   )

A.鈹針

B.鋒針

C.圓利針

D.讒針

E.堤針

12.拔罐法早期稱為:(  )*

A.排膿療法

B.吮血療法

C.角法

D.排氣療法

E.瘀血療法

13.“在育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語中的“攻”是指:(  )**

A.湯液峻劑

B.針刺療法

C.艾灸療法  

D.推拿療法

E.拔罐療法

14.《靈樞》官針篇中“刺大膿以鈹針”的刺法是:(  )*

A.巨刺

B.齊刺

C.恢刺

D.大寫刺

E.分刺

15.《難經(jīng)》“瀉南撲北”法用于治療:(  )**

A.肺實脾虛

B.肝實肺虛

C.肝實腎虛

D.心實腎虛

E.以上都不是

16.耳穴食道位于:(  )

A.耳輪腳下方前2/3處

B.耳輪腳下方后1/3處

C.耳輪腳上方前1/3處

D.耳輪腳上方后1/3處

E.耳輪腳上方中1/3處

17.下列哪組穴不宜用電針治療:(  )**

A.乳根 期門(左側)

B.中脘 天樞

C.雙側肝俞

D.曲池 合谷(同側)

E.腎俞 關元

18.腕踝針療法主要治療:(  )

A.肌肉萎縮

B.中風后遺癥

C.疼痛性疾病

D.皮膚搔癢

E.內(nèi)臟下垂

19.脊柱及其兩側屬腕踝針的:(  )

A.1區(qū)

B.2區(qū)

C.4區(qū)

D.5區(qū)

E.6區(qū)

20.患者肌力、肌張力基本正常但不能解扣、拾硬幣,頭針宜。海  )**

A.運動區(qū)上1/5

B.運動區(qū)中2/5

C.運動區(qū)下2/5

D.運用區(qū)

E.平衡區(qū)

21.九針中,針頭如黍粟形,圓而微尖的針具是:(  )

A.圓利針

B.大針

C.鈹針

D.讒針

E.堤針

22.耳穴十二指腸位于:(  )

A.耳輪腳下方前2/3處

B.耳輪腳下方后1/3處

C.耳輪腳上方前1/3處

D.耳輪腳上方中1/3處

E.耳輪腳上方后1/3處

23.將耳垂分為九個區(qū),牙痛點1在:(  )

A.一區(qū)

B.二區(qū)

C.三區(qū)

D.四區(qū)

E.五區(qū)

24.最常用電針機輸出電流的性質(zhì)是:(  )*

A.平滑直流電

B.脈動直流電

C.交流電

D.脈沖電

E.非純音、音頻電流

25.乳房屬腕踝針的:(  )*

A.1區(qū)

B.2區(qū)

C.3區(qū)

D.5區(qū)

E.6區(qū)

26.頭針療法中的眉枕線的位置是:(  )

A.眉頭內(nèi)側端至枕外粗隆尖端的頭側面連線

B.眉中點至枕外粗隆尖端的頭側面連線

C.眉上緣中點至枕外粗隆尖端的頭側面連線

D.眉下緣中點至枕外粗隆尖端的頭側面連線

E.眉梢至枕外粗隆尖端的頭側面連線

27.腕踝針須刺至的組織結構是:(  )*

A.皮下淺層

B.筋膜下層

C.肌肉淺層

D.骨膜

E.以上都不是

28.《靈樞》官針篇中“直入直出,數(shù)發(fā)針而淺之出血”的刺法是:(  )*

A.紋刺

B.半刺

C.贊刺

D.絡刺

E.毛刺

29.《靈樞》官針篇九刺法中無:(  )

A.遠道刺

B.經(jīng)刺

C.分刺

D.陰刺

E.巨刺

30.在穴位磁療禁忌癥中白細胞總數(shù)在什么情況下不宜應用:(  )**

A.7000以下

B.6000以下

C.5000以下

D.4000以下

E.3000以下

31.下列頭針刺激區(qū)中,除……外,都平行于前后正中線:(  )**

  A.視區(qū)

  B.言語二區(qū)

  C.言語三區(qū)

  D.足運感區(qū)

  E.生殖區(qū)

32.坐骨神經(jīng)痛宜取腕踝針進針點的:(  )

  A.下1

  B.下2

  C.下3

  D.下5

  E.下6

33.皮膚針的操作,其著力的部位是:(  )

  A.手指

  B.手腕  

  C.手掌

  D.前臂

  E.肘關節(jié)

34.在心穴的上、下和后方呈馬蹄形的耳穴是:(  )

  A.胃

  B.肺

  C.脾

  D.肝

  E.氣管

35.《靈樞》官針篇五刺法中治筋痹以應肝的刺法是:(  ) *

  A.恢刺

  B.關刺

  C.合谷刺

  D.輸刺

  E.豹紋刺

36.《靈樞》官針篇中治游走性疼痛的針法是:(  ) *

  A.輸刺

  B.陰刺

  C.報刺

  D.偶刺

  E.半刺

37.“輕滑慢而未來,沉澀緊而已至”語出:(  ) **

  A.《靈樞》

  B.《難經(jīng)》

  C.《標幽賦》

  D.《金針賦》

  E.《針灸大成》

38.耳穴十二指腸位于:(  )

  A.耳輪腳下方前2/3處

  B.耳輪腳下方后1/3處

C.耳輪腳上方前1/3處

  D.耳輪腳上方中1/3處

  E.耳輪腳上方后1/3處

39.九針中,長四寸,針身粗圓,后人用作火針的針具是:(  )

  A.鈹針

  B.鋒針

  C.圓利針

  D.大針

  E.長針

40.灸瘡化膿,一般是在灸后:(  )*

  A.3天左右

  B.5天左右

  C.7天左右

  D.9天左右

  E.11天左右

41.皮膚搔癢宜取腕踝針進針點的:(  )

  A.上1

  B.上2

  C.上3

  D.下1

  E.下3

42.頭針感覺區(qū)的位置在:(  )

  A.運動區(qū)向前移0.5厘米

  B.運動區(qū)向前移1.0厘米

  C.運動區(qū)向后移0.5厘米

  D.運動區(qū)向后移1.0厘米

  E.運動區(qū)向后移1.5厘米

43.在耳甲腔中心最凹陷處的耳穴是:(  )

A.肺

B.胃

C.心

D.肝

E.脾

44.腦血管意外后遺癥患者,理解語言能力障礙,答非所問,頭針治療宜。海  )*

A.言語一區(qū)

B.言語二區(qū)

C.言語三區(qū)

D.暈聽區(qū)

E.運用區(qū)

45.耳穴賁門位于:(  )

  A.耳輪腳下方前2/3處

  B.耳輪腳下方后1/3處

  C.耳輪腳上方前1/3處

  D.耳輪腳上方中1/3處

  E.耳輪腳上方后l/3處

46.附子餅的制作,一般是用____與附子粉末調(diào)和制成:(  )**

  A.黃酒

  B.陳醋

  C.麻油

  D.

  E.水

 47.化膿灸后,灸瘡自行痊愈脫落,一般在:(  )*

  A.2~3周左右

  B.3~4周左右

  C.4~5周左右

  D.5~6周左右

  E.6~7周左右

48.在耳甲艇中,位于對耳輪下腳下緣小腸穴直上的耳穴是:(  )

A.腎

  B.大腸

  C.膀胱

  D.闌尾

  E.輸尿管

49.從枕外粗隆頂端旁開3.5CM,向下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線的4CM

長的直線是:(  )

A.胃區(qū)

B.視區(qū)

C.足運感區(qū)

D.平衡區(qū)

E.胸腔區(qū)

50.肩胛屬腕踝針的:(  )

  A.1區(qū)

  B.2區(qū)

  C.3區(qū)

  D.5區(qū)

  E.6區(qū)

51.頭針言語二區(qū)用于治療下述腦源性疾患中的:(  )*

  A.稱呼“名稱”能力障礙

B.理解語言能力障礙

  C.能理解語言,但失去了語言能力

  D.統(tǒng)治一切語言障礙

  E.以上都不是

52.前牙痛宜取腕踝針進針點的:(  )

  A.上1

  B.上2

  C.上3

  D.下3

  E.下3

53.將耳垂分為九個區(qū),眼穴在:(  )

  A.一區(qū)的正中

  B.二區(qū)的正中

  C.三區(qū)的正中

  D.四區(qū)的正中

  E.五區(qū)的正中

54.下列哪項不宜用耳針治療:(  )*

  A.高血壓

  B.冠心病

  C.動脈硬化

  D.習慣性流產(chǎn)患者

  E.以上都不是

55.《靈樞》官針篇中“直入直出,數(shù)發(fā)針而淺之出血”的刺法是:(  )**

  A.豹紋刺

  B.半刺

  C.贊刺

  D.絡刺

  E.毛刺

56.脅痛、側腹痛宜取腕踝針進針點的:(  )

&nwww.med126.combsp; A.上1

  B.上2

  C.上]

  D.下1

E.下2

57.耳穴大腸位于:(  )

  A.耳輪腳下方前2/3處

  B.耳輪腳下方后1/3處

  C.耳輪腳上方前1/3處

  D.耳輪腳上方中1/3處

  E.耳輪腳上方后l/3處

58.最常用電針機輸出電流的性質(zhì)是:(  )

  A.平滑直流電

  B.脈動直流電

  C.交流電

  D.脈沖電

  E.非純音、音頻電流

59.皮膚針是在古代九針中____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  )*

  A.鈹針

B.鋒針

C.圓利針

D.大針

E.讒針

60.頭針舞蹈振顫控制區(qū)的位置在:(  )

  A.運動區(qū)向前移0.5厘米

  B.運動區(qū)向前移1.0厘米

  C.運動區(qū)向前移1.5厘米

  D.運動區(qū)向后移1.0厘米

  E.運動區(qū)向后移1.5厘米

61.將耳垂分為九個區(qū),牙痛點2在:(  )

  A.—區(qū)

  B.二區(qū)

  C.三區(qū)

  D.四區(qū)

  E.六區(qū)

62.患者肌力、肌張力基本正常,但不能解扣、拾硬幣,頭針宜。海  )*

  A.運動區(qū)上l/5

  B.運動區(qū)中2/5

  C.運動區(qū)下2/5

  D.運用區(qū) 

  E.平衡區(qū)

63.頭針前后正中線的標定線是:(  )

  A.從眉心至枕外粗隆下緣的連線

  B.從眉心至啞門穴的連線

  C.從前發(fā)際至枕外粗隆下緣的連線

  D.從上星穴至枕外粗隆下緣的連線

  E.上都不是

64.據(jù)耳穴的分布規(guī)律,與上肢相應的耳穴分布在:(  )

  A.耳垂

  B.耳輪

  C.對耳輪

  D.耳舟 

  E.耳甲艇

65.《金針賦》進氣法用于治療:(  )*

  A.渾身走注痛

  B.水臌膈氣

  C.癱瘓瘡癩

  D.痃瘕癖徵

  E.冷麻頑痹

66.為調(diào)節(jié)神經(jīng)肌肉的張力,電針的波形宜選:(  )

  A.單向尖波

  B.雙向尖波

C.雙向方相類似。

D.上尖下方波

E.正弦波

67.下列哪種手法不屬”楊氏下手八法”的手法:(  )**

  A.揣

B.搓

C.搖

D.盤

E.循

68.下列哪種刺法非“十二刺”中的刺法:(   )

A.輸刺

B.報制

C.短刺

D.經(jīng)刺

E.陰刺

69.痛經(jīng)宜取腕踝針進針點的:(  )

  A.上l

B.上2

C.上3

D.下1

E.下3

70.下列哪種手法不屬”楊氏下手八法”的手法:(  )*

A.揣  

B.爪

C.捫

D.彈

E.刮

71.下列哪種刺法非“五刺”中的刺法:(  )**

A.輸刺

B.半刺

C.關刺

D.合谷刺

E.絡刺

72.后頭及頸項部屬腕踝針的:(  )

A.1區(qū)

B.2區(qū)

C.4區(qū)

D.5區(qū)

E.6區(qū)

73.頭針“言語二區(qū)”用于治療:( )

  A.運動性失語

B.命名性失語

C.感覺性失語

D.失用癥

E.以上都不是

74.《金針賦》留氣法用于治療:(  )**

A.渾身走注痛

B.水蠱膈氣

C.癱瘓瘡癩

D.痃瘕癖徵

E.冷麻頑痹

75.電針機最大輸出電壓在40伏以上者,最大輸出電流應限制在;(  )

A.1毫安之內(nèi)

B.2毫安之內(nèi)

C.3毫安之內(nèi)

D.4毫安之內(nèi)

E.5毫安之內(nèi)

76.患者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脈微弱,宜選用:(  )*

A.隔附子灸

B.隔姜灸

C.隔鹽灸

D.隔豆豉餅灸

E.隔蒜灸

77.對已有中風先兆之人,宜選選用:(  )**

A.大灸

B.化膿灸

C.非化膿灸

D.太乙神針灸

E.隔鹽灸。

78.耳穴大腸位于:(  )

A.耳輪腳下方前2/3處

B.耳輪腳下方后1/3處

C.耳輪腳上方前1/3處

D.耳輪腳上方中l(wèi)/3處

E.耳輪腳上方后1/3處

79.將耳垂分為九個區(qū),舌穴在:(   )

A.一區(qū)

B.二區(qū)

C.三區(qū)

D.四區(qū)

E.五區(qū)

 

 


五.多項選擇(每小題2分)

 

1.穴位埋線或結扎后,應注意哪些異常反應:(  )**

A.劇烈疼痛

B.感染

C.出血不止

D.過敏

E.神經(jīng)損傷

2.押手的作用是:(  )*

A.固定穴位,有利進針

B.減少進針時的疼痛

C.可辨別虛實

D.輔助持針

E.調(diào)整和加強針刺感應

3.腰扭傷時,可用皮膚針叩刺:(  )

A.頸、胸夾脊

B.腰、骶部及其兩側

C.腹部

D.膽經(jīng)在下肢循行的敏感點

E.膀胱經(jīng)在下肢循行的敏感點

4.某患者左手解不開扣子,自己不能戴手套,稱“椅子”為“坐的”,**

  用頭針治療宜選用:(  )

A.左側運動區(qū)中2/5

B.右側運動區(qū)下2/5

C.言語二區(qū)

D.言語三區(qū)

E.運用區(qū)

5.屬楊氏針法的有:(  )**

A.龍虎交戰(zhàn)法

B.龍虎升降法

C.進水、進火法

D.抽氣法

E.提氣法

6.燒山火可由下列哪幾種手法組成:(  )**

A.迎隨補瀉法

B.提插補瀉法

C.赤風迎源法

D.徐疾補瀉法  

E.呼吸補瀉法

7.《難經(jīng)》中結合腧穴特性的針法是:(  ) **

A.補母瀉子法

B.分清營衛(wèi)法

C.瀉南補北法  

D.瀉井刺滎法

E.補井刺合法

8.某患者左手解不開扣子,自己不能戴手套,稱“椅子”為“坐的”,*

  用頭針治療宜選用:(   )

  A.左側運動區(qū)中2/5

  B.右側運動區(qū)下2/5

  C.言語二區(qū)

  D.言語三區(qū)

  E.運用區(qū)

9.穴位注射哪些藥物必須先作皮試:(   ) *

A.硫酸鎂注射液

B.青霉素

C.丹參注射液

D.鏈霉素

E.鹽酸普魯卡因

10.與其它刺激區(qū)部分重合的頭針刺激區(qū)是:(  )**

A.暈聽區(qū)

B.感覺區(qū)

C.運用區(qū)

D.足運感區(qū)

E.言語三區(qū)

11.屬取穴原則類的刺法有:(  )**

A.輸刺(十二刺之一)

B.報刺

C.遠道刺

D.偶刺

E.陰刺

12.隔鹽灸可用來治療:(  )

A.風濕痹證

B.暈針虛脫

C.腹痛痢疾

D.上吐下瀉

E.頭重腳輕

13.頭針運動區(qū)下2/5可治療:(  )

A.對側下肢癱瘓

B.對側中樞性面癱

C.流涎、發(fā)音障礙

D.命名性失語

E.運動性失語

14.透天涼可由下列哪幾種手法組成:(  )**

A.開闔補瀉法

B.提插補瀉法

C.迎隨補瀉法

D.徐疾補瀉法

E.呼吸補瀉法

15.頭針的操作方法是:(  )*

A.一般要求使用26~28號毫針

B.將針刺達骨膜層

  C.每分鐘捻轉(zhuǎn)200次左右

  D.針與頭皮星15°左右的夾角

  E.捻轉(zhuǎn)與提插相結合

16.屬淺刺類的刺法有:(  )*

A.短刺

B.半刺

C.直針刺

D.巨刺

E.浮刺

17.火針操作不正確的方法是:(  )

A.將針燒通紅、迅速刺入、迅速拔出

B.將針燒熱后迅速刺入、迅速拔出

C.將針燒通紅、緩慢刺入、迅速拔出

D.將針燒通紅、迅速刺入、緩慢拔出

E.一般淺刺1~2分、留針30分鐘

18.頭針運動區(qū)下2/5可治療:(  )

A.對側下肢癱瘓

B.對側中樞性面癱

C.流涎、發(fā)音障礙

D.命名性失語

E.運動性失語

19.在治療肝炎、胃腸功能紊亂等疾病時,若有腹脹脅肋脹滿

  等癥狀,不宜使用的耳穴是:(  )**

A.三焦

B.胃

C.神門

D.下腳端

E.腦

20.《難經(jīng)》對針法的貢獻有:(  )**

A.首次提出針刺的補瀉原則

B.創(chuàng)立撲瀉分清營衛(wèi)之說

C.重視押手的作用

D.創(chuàng)立多種熱補與涼瀉手法

  E.開行氣手法之先河

21.隔附子灸可用來治療:(   ) *

A.一切癰疽

B.瘺管竇道

C.官寒不孕

D.精虧血少

E.少腹冷痛

22.穴位注射時,不宜注入:(  )**

A.關節(jié)腔

B.脊髓腔

C.血管內(nèi)

D.神經(jīng)干

E.肌層

23.與屏上切跡同一水平線上的耳穴有:(  )

A.肝

B.膽

C.氣管

D.胸

E.肩

24.可分層操作的刺法有:(  )**

A.進火法

B.赤鳳迎源

C.運氣法

D.子午補瀉法

E.龍虎交戰(zhàn)法

25.常用挑刺工具有:(  )

A.鋒鉤針

  B.小針刀

  C.圓針

  D.三棱針

  E.圓利針

26.屬淺刺類的刺法有:(  )**

A.短刺

B.半刺

C.直針刺

D.巨刺

E.浮刺

27.針刺不得氣或針感弱時,可用下列哪些手法:(  )*

A.循法

B.爪法

C.揣法

D.搖法

E.搓法

28.下列哪些情況應該禁針:(  )*

A.有習慣流產(chǎn)史者

B.饑餓狀態(tài)

C.暈針之后

D.體質(zhì)虛弱

E.大失血之后

29.耳穴的病理反應表現(xiàn)為:(  )

A.變形、變色

B.小膿皰

C.脫屑、丘疹

D.壓痛、導電性能改變

E.痣、凍瘡

30.某患者右下肢活動不靈、小便頻數(shù)半年余,若用頭針治療,宜選用:(  )

A.左側運動區(qū)下2/5

B.右側運動區(qū)下2/5

C.左側運動區(qū)上2/5

D.右側運動區(qū)上2/5

E.雙側足運感

31.《難經(jīng)》對針法的貢獻有:(  )

A.首次提出針刺的補瀉原則

B.創(chuàng)立補瀉分清營衛(wèi)之說

C.重視押手的作用

D.創(chuàng)立多種熱補與涼瀉手法

E.開行氣手法之先河

32.針刺不得氣或針感弱時,可用下列哪些手法:(  )*

A.循法

B.爪法

C.揣法

D.搖法

E.搓法

33.隔附子灸可用來治療:(   )*

A.一切癰疽

B.漏管竇道

C.都宮寒不孕

D.精虧血少

E.少腹冷痛

34.與屏上切跡同一水平線上的耳穴有:(   )

A.肝

B.膽

C.氣管

D.胸

E.肩 

35.在治療肝炎、胃腸功能紊亂等疾病時,若有腹賬脅肋脹滿等癥狀,

不宜使用的耳穴是:(  )**

A.三焦

B.胃

C.神門

D.下腳端

E.腦

36.《難經(jīng)》中結合腧穴特性的針法是:( ) **

A.補母瀉子法

B.分清營衛(wèi)法

C.瀉南補北法

D.瀉井刺榮法

E.補井刺合法

37.某患者左手解不開扣子,自己不能戴手套,稱“椅子”為”坐的”,

用頭針治療宜選用:( )

  A.左側運動區(qū)中2/5

  B.右側運動區(qū)下2/5

  C.言語二區(qū)

  D.言語三區(qū)

  E.運用區(qū)

38.與其它刺激區(qū)部分重合的頭針刺激區(qū)是:(  )**

  A.暈聽區(qū)

  B.感覺區(qū)

  C.運用區(qū)

  D.足運感區(qū)

  E.言語三區(qū)

39.穴位埋線或結扎后,應注意哪些異常反應:(  )*

  A.劇烈疼痛

B.感染

C.出血不止

D.過敏

E.神經(jīng)損傷

40.具有全身鎮(zhèn)靜、鎮(zhèn)痛的耳穴是:(   ) **

A.上屏尖

B.下屏尖

C.神門  

D.腦干

E.腦


六.問答題(每題5分)

 

1.針刺的基本手法有哪幾種?為何稱謂“基本手法”?

2.何為行氣?有何臨床意義? *

3.“巨刺”與“繆刺”有何異同? **

4.何謂脈沖電?脈沖電有何作用?*

5.試述黃蠟灸、燈火灸、陽燧錠灸的適應癥。*

6.何謂腕踝針法?其操作特點如何?

7.何謂“飛經(jīng)走氣四法”?其作用是什么?**

8.針刺的輔助手法有哪幾種?有何作用?

9.何為暈針?發(fā)生暈針后如何處理?*

10.試述《金針賦》治病八法的名稱及其主治病癥。

11.針刺補瀉效應的產(chǎn)生主要取決于哪幾方面的因素?**

12.試舉出四種隔物灸法的名稱及適應癥。

13.試述耳針的處方選穴原則,并舉例說明之。

14.試述穴位磁療法的禁忌癥。

15.簡述龍虎交戰(zhàn)與龍虎升降的操作方法。

16.試述竇漢卿《針經(jīng)指南》十四字手法的名稱。*

17.何謂“刺衛(wèi)毋傷榮,刺榮毋傷衛(wèi)”?

18.何謂化膿灸、非化膿灸?其操作方法及適應癥各是什么?*

19.施灸材料有哪些?最常用的是什么?

20.何謂水針療法?其選穴特點如何?

21.常用的穴位磁療法有哪幾種?*

22.臨床上發(fā)生的針刺異常情況有哪幾種?

23.何謂“三才針法”?**

24.何謂留針?留針有何作用?

25.針挑療法挑刺點如何選擇?

26.簡述子午搗臼與子午補瀉的操作方法。*

27.何謂天灸?試舉出3種天灸法的適應癥。

28.艾卷灸法有幾種操作方式?并說明之。

29.何為“瀉滎刺井”法?試舉例說明之。**

30.三棱針刺法有幾種?分別簡要述之。

31.試敘述提插補瀉與捻轉(zhuǎn)補瀉的操作方法。

32.試敘述運氣法與提氣法的操作方法及主治病癥。**

33.試述隔鹽灸的作用、操作方及臨床適應癥。

34.何謂拔罐法?目前臨床所用拔罐法有幾種方法排氣方式?請說明之。

35.試述電針療法的選穴原則,并舉例說明之。*

36.試述拔罐法罐具的演進。

37.試總結楊氏補針要法的操作要領。

38.何為穴位埋線療法?其適用于哪些病癥? *

39.兩種長蛇灸在操作上有哪些異同? **

40.穴位磁療法,按人體對磁場強度的總接受量分級如何?

41.呼吸補瀉與開闔補瀉的操作方法如何?

42.《內(nèi)經(jīng)》在哪些方面對后世針法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43.水針的常用藥物分幾類?每類舉出2~3種藥物。

44.針挑療法的部位選擇有哪幾方面?并說明之。

45.針刺出現(xiàn)血腫后如何處理?*

46.簡述頭針的運針方法。

47.簡述太乙神針的操作方法及適應癥范圍。

48.磁療法中如何按人體對磁場強度的總接受量分級?*

49.簡述腕踝針上1~上6進針點的定位。

50.何謂行氣?試舉出6種行氣手法的名稱。**

51.何謂治神與守神?*

52.《官針》篇中多針叢刺法有幾種?各如何操作?

53.電針的選穴原則是仆么2舉例說明之。*

54.腕踝針的刺法有何特點?*

55.試說出四種天灸法的名稱及適應癥。

56.磁療法常用的磁體材料有幾種?請寫出材料的名稱。*


答 案 部 分

一、名詞解釋

 

1.砭石:為針刺療法的原始工具,起源于新石器時代。凡能夠刺入軟組織的醫(yī)療專用石器均可成為砭石。

2.治神:是要求醫(yī)生在針刺治療中,掌握和重視病人的精神狀態(tài)和機體變化。

3.灸之生熟:出自《千金》、《外臺》,生,即少灸;熟,即多灸。意思是要根據(jù)疾病的性質(zhì)、患者的年齡、體質(zhì)及施灸的部位來決定施灸壯數(shù)的多少。

4.九刺:是《靈樞》官針篇中針對九類不同性質(zhì)的病變而應用的九種不同刺法,即輸刺、遠道刺、經(jīng)刺、絡刺、分刺、大瀉刺、毛刺、巨刺、淬刺。

5.隔物灸:是指在艾炷與皮膚之間襯隔某種物品的施灸方法。

6.九針:九針是古代的九種醫(yī)療用具,包括長、短、大、小的針具和按摩用的圓棒及割治用的小刀。其具體名稱是饞針、圓針、堤針、鋒針、鈹針、圓利針、毫針、長針、大針。

7.得氣:是指進針后施以一定的手法,使針刺的部位產(chǎn)生的經(jīng)氣的感應,現(xiàn)代也稱針感。得氣時,病人在針刺的部位有酸、麻、重、脹的感覺,有時還出現(xiàn)不同的感傳現(xiàn)象;醫(yī)生持針之手也會感到針下有沉重、緊澀的現(xiàn)象。

8.龍虎龜鳳法:是青龍擺尾、白虎搖頭、蒼龜探穴、赤鳳迎源四種手法的簡稱。此四種手法均出自《金針賦》,屬行氣手法。

9.天灸:也稱自灸,是利用刺激性的藥物貼敷在穴位上以治療疾病的方法。因其貼敷后發(fā)泡如灸瘡,故稱天灸,現(xiàn)代也稱”發(fā)泡療法”。

10.守神:是要求醫(yī)生在針刺治療中,全神貫注、專心致志地體會針下感覺和觀察病人反應。

11.針刺補瀉手法:是有針刺的基本手法組合而成,對機體不同的虛實狀態(tài),具有調(diào)整作用的特殊技巧和操作方法。

12.十二刺:是《靈樞》官針篇為應合于十二經(jīng)病癥而設立的十二種刺法,即偶刺、報刺、恢朝、齊刺、揚刺、直針刺、輸刺、短制、浮刺、陰刺、傍針刺、贊刺。

13.著膚灸:也稱直接灸,是指將艾炷直接放置于皮膚上點燃施灸的一種治療方法。本法根據(jù)施灸程度又可分為化膿灸和非化膿灸。

14.穴位磁療法:是運用磁場作用于人體的經(jīng)絡穴位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又稱”磁穴療法”、“經(jīng)絡磁場療法“等。

15.電針刺激參數(shù):是指能夠體現(xiàn)出電針刺激量的一些應用參數(shù),它包括波形、波幅、波寬、頻率、節(jié)律和持續(xù)的時間等。

16.單式補瀉:是針詞基本手法的簡單組合,即將其操作形式完全相反的手法結合在一起,從而達到補瀉目的的操作方法。

17.瀉南補北:是《難經(jīng)》根據(jù)五行生克關系,對肝實肺虛癥采用的瀉心火、并腎水的治療法則。

18.角法:是拔罐法的早期稱謂。因拔罐法最早利用獸角作罐具,故名之。

19.燈火灸:也稱燈草灸、打燈火、十三元宵火,是用燈芯草浸漬麻油點燃后點灼穴位的一種治療方法。

20.芒針:是用特制的長針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因其針具細長如麥芒故名之。

21.官針:為《靈樞經(jīng)》中的一個篇名,其意為大家公認的針具和操作方法。

22.激光針:為穴位激光照射療法的簡稱,是指在傳統(tǒng)針灸療法的基礎上,利用微細激光束照射于穴位或患部,以治療疾病的方法。

23.藥錠灸:藥錠是將硫磺與藥物的粉末溶化后制成的片狀藥劑。將藥錠點然后施灸的方法稱為藥錠灸。

24.穴位埋線療法:是將羊腸線埋入穴內(nèi),利用羊腸線對穴位的持續(xù)制激作用以治療疾病的方法。

25.復式補瀉:是單式補瀉手法的進一步組合,即將操體形式完全不同而作用相同的手法結合在一起,來達到補瀉目的的操作方法。

26.脈沖電:是指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出現(xiàn)的電壓或電流的突然變化,即電量的突然變化構成了電的脈沖。

27.陽中隱陰:是一種先補后瀉、補瀉兼m.f1411.cn/wszg/施的針刺手法,應用時分淺、深兩層操作,先于淺層行補法,后于深層行瀉法,用于治療先寒后熱癥。

28.齊刺:為《靈摳》官針篇中“十二刺“之一。其操作方法是:先于患部中心直刺一針,再于該針兩旁各刺一針,三針齊用,故名齊刺。本法用于治療病變范圍小而部位較深的痹痛等癥。

29.腕踝針法:是在腕部或踝部的相應進針點用毫針進行皮下淺刺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30.太乙神針:是清代興起的一種特制藥物艾條,應用時將點燃的一端隔著幾層布或紙實按在穴位上,因其操作方式似針法故以針名之。

31.五刺:是《靈樞》官針篇中從五臟應合五體(皮、脈、筋、肉、骨)的關系設立的五種刺法。其具體名稱是半刺、豹紋刺、關刺、合谷刺、輸刺。

32.行氣手法:是指能夠激發(fā)經(jīng)氣運行、促使“氣至病所“的針刺手法。臨床常用的行氣手法有按截法、推氣法、逼針法、龍虎龜鳳法、運氣法等。

33.徐疾并瀉:是根據(jù)進進出針(或插針提針)的快與慢來區(qū)分補法與瀉法的一種單式并瀉手法。其操作方法是:徐進疾出者為補;疾進徐出者為瀉。

34.非化膿灸:又稱非瘢痕灸,是艾炷直接灸法的一種。因其施灸程度較輕,以輕微燙傷為度,灸后皮膚不起泡或起泡后不致發(fā)生灸瘡,灸后不留瘢痕,故名之。其操作方法是:將艾炷直接放置在穴位皮膚上,用火點燃施灸,當病人感到局部灼痛難忍時,立即將艾炷壓滅或除去,再另換1炷灸之,如此反復,灸滿規(guī)定的壯數(shù)為止。

35.雷火神針:是明代興起的一種特制藥物艾條,應用時將點燃的一端隔著幾層布或紙實按在穴位上,因其操作方式似針法故以針名之。

36.滯針:是指將針在穴內(nèi)進行捻轉(zhuǎn)、提插或出針時感到十分澀滯困難的針刺異,F(xiàn)象。

37.留針候氣:是指當進針后不得氣時將針置留在穴內(nèi)以待氣至的方法。

38.分刺:為《靈樞》官針篇”九刺”之一,是“刺分肉之間”的一種刺法,用于治療的肌肉痹癥、萎癥或陳傷。

39.穴位注射:又稱水針,是選用中西醫(yī)藥物注入有關穴位以治療疾病的方法。

40.間接灸:又稱隔物灸,是在艾炷與皮膚之間襯隔某一物品的一種施灸方法。

 

 


二、填空題

1.癰瘍  砭石

2.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多倫旗頭道洼 切割癰瘍 針刺

3.青銅器  

4.1.0—1.4kg/cm  115—123℃  30

5.鈹針

6.1.52

7.風濕痹痛及局部麻木不仁

8.呼進吸出吸進呼出

9.4.5 呈半圓形 呈錐形

10.既有針感而又不傷及重要臟器

11.先寒后熱癥先熱后寒癥

12.龍虎交戰(zhàn)(法)

13.艾灸法  非艾灸法

14.眉心  枕外粗隆

15.燈火灸(法)

16.針罐法  刺血罐法藥罐法

17.青銅器

18.渾身走注痛  痃瘕癖徵

19.補法  瀉法

20.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21.毛刺

22.饞針

23.耳甲艇  耳甲腔

24.言語三區(qū)

25.顏面五官部  陰部  大血管部。

26.石器  氏族公社

27.徐進疾出  疾進徐出

28.冷麻頑痹  .水蠱膈氣

29.左捻九而右捻六

30.屏上切跡

31.補法  瀉法

32.火力排氣  抽氣排氣  煮水排氣

33.下腹部  腰骶部

34.齊刺  揚制  傍針刺

35.滿城  西漢  劉勝

36.魚吞釣餌之沉浮  閑處由堂之深邃

37.1439

38.長針

39.結合經(jīng)絡、經(jīng)穴的觸診法選取陽性反應點

40.內(nèi)臟

41.1.5 2

42.病人能耐受

   43.MA(毫安)

   44.提插法捻轉(zhuǎn)法

   45.腦源性

   46.疼痛性

   47.點刺法  散刺法  瀉血法

   48.圓利針

   49.王不留行

   50.肉眼觀察法  按壓法  電阻測定法

   51.灸之所宜

   52.燒針

   53.耳舟

54.(濃厚)神話

   55.《孟子·離婁篇》

   56.預防保健

   57.四  五

   58.神門  子宮(精宮)

   59.毫針

   60.閃火法  投火法(貼棉法)

   61.治神

   62.《黃帝內(nèi)經(jīng)

63.橫膈線

64.腦源

65.1000—2000

66.搖而振之

67.三進一退  一進三退

68.衛(wèi)  營

69.毫針最微  眾穴主持

70.胃

71.醫(yī)生手指  針具  穴位皮膚

72.橫透  直透  多向透

73.1601

 

 

 

 


三.是非判斷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四.單項選擇題

1.C  2.D  3.A  4.A  5.A  

6.E  7.E  8.A  9.D  10.D

11.A12.C 13.C 14.D 15.B

16.A17.A 18.C 19.E 20.D

21.E22.E 23.A 24.D 25.B  

26.C27.A 28.C 29.D 30.D

31.C32.E 33.B    34.B35.B

36.C37.C 38.E 39.D 40.C

41.A42.E 43.C 44.C 45.B  

46.A47.E 48.A 49.D 50.D

51.D52.A 53.A 54.E 55.E

56.C57.B 58.C 59.D 60.E

61.C62.D 63.D 64.A 65.D 

66.A67.E 68.D 69.B 70.D

71.E72.E 73.E 74.B 75.D

76.A77.C 78.B 79.C 80.B

 

 


五.多項選擇題

1.A  B C  D  E

2.A  B C  D  E

3.B  E

4.C  E

5.B  C E

6.B  D E

7.A  C D

8.C  E

9.B  B E

10.A  E

    11.C  D  E

12.A  B C  D

13.B  C 0

14.A  B D  E

15.A  C

16.B  C  E

17.B  C  D  E

18.B  C  E

19.C  D

20.B  C

21.B  C  D  E

22.A  B C  D

23.D  E

24.A  B E

25.A  D  E

26.B  C  E

27.A  D  E

28.B  E

29.A  C  D

30.A  E

31.B  C

32.A  D  E  

33.B  C  D  E

34.D  E

35.C  D

36.A  C  D

37.C  E

38.A  E

39.A  B  C  D E

40.C  E

 

 

六.問答題

1.答:針刺的基本手法有提插法和捻轉(zhuǎn)法兩種。之所以將此兩種手法稱為針刺的基本手法有兩方面因親,一是此兩種手法是各種手法的基礎即各種手法均是以此兩種手法為基礎進一步演變而成。二是此兩種手法也是臨床最常用、最簡便的針刺手法。

2.答:行氣是得氣的繼續(xù),是酸、麻、重、脹等感覺沿著一定的路線傳導或擴散的現(xiàn)象,若沿著經(jīng)脈循行路線傳導者又可稱為循經(jīng)感傳。其臨床意義是:若遠端取穴,行氣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會取得更好的療效,特別是病位固定的疾病,氣至病所者,見效快,效果好。

3.答:二者的共同點是:均為交叉刺法,即患左刺右,患右刺左。不同點是:巨刺者刺大經(jīng),繆刺者制絡脈。

4.答:脈沖電是指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出現(xiàn)的電壓或電流的突然變化,即電量的突然變化構成了電的脈沖。

脈沖電的作用是:使組織中的離子發(fā)生定向運動,消除細胞膜極化狀態(tài),使離子濃度和分布發(fā)生顯著變化,從而影響人體組織的功能。低頻脈沖電流通過毫針刺激腧穴,具有調(diào)整人體功能,加強止痛、鎮(zhèn)靜,促進血液循環(huán),調(diào)整肌張力等作用。

5.答:黃臘灸用于治療頑瘡、臁瘡、發(fā)背、一切無名腫毒所致的潰瘡日久、臭爛色黑等。也可用于風濕痹證。

燈火灸主要用于小兒急性病癥,如:小兒驚風、昏迷、抽搐、竄視、痄腮(流行性腮腺炎)等病癥。

藥錠灸(陽隧錠灸)主要用于治療風濕痹證、癰疽瘰疬、痞塊等。

6.答:腕踝針是在腕部或踝部的相應進針點用毫針進行皮下淺刺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腕踝針的操作特點是:①呈30。角斜向刺入皮下⑦進入皮下后針體沿著皮下淺層刺入1.5寸左右,不能深刺至肌層③不要求出現(xiàn)酸、麻、重脹的感覺⑦不作提插、捻轉(zhuǎn)手法⑤針尖方向一般朝上,如病變在四肢末端者別針尖的方向一般朝下。

7.“飛經(jīng)走氣四法”是指青龍擺尾、白虎搖頭、蒼龜探穴、赤鳳迎源四種行氣手法。此四法出自《金針賦》,均屬“通經(jīng)接氣大段之法”。

飛經(jīng)走氣四法具有促使經(jīng)氣通關過節(jié)以達病所的作用,臨床上主要用于氣行至關節(jié)附近而不再前行,不能氣至病所之時。

8.答:針刺輔助手法有7種,即循法、刮法、彈法、搓法、搖法、飛法、震顫法。

針刺的輔助手法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是催氣作用,多于針刺不得氣或針感較弱或留針期間用之,以促使得氣、加強針感,如刮法、飛法、震顫法等;二是有一定的行氣作用,多于得氣后氣不行或氣行不遠時用之,可使氣至病所,如彈法能使氣速行,臥倒針身而搖的搖法可促使針感向一定的方向傳導。

9.患者在針刺過程中,突然出現(xiàn)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慌氣短、出冷汗、胸悶泛惡、精神萎倦、脈象沉細等情況,稱之為暈針。

暈針的處理方法:

(1)立即停止針刺,將針全部起出。

(2)采用平臥位或頭低腳高位,松開衣帶,注意保暖。

(3)給飲溫開水或熱茶。

(4)嚴重者可針刺人中、內(nèi)關、涌泉、足三里等穴,并可溫灸百會、氣海、關元等穴。

(5)必要時配合西醫(yī)急救措施。

10.答:燒山火主治寒癥(頑麻冷痹)

透天涼主治熱癥(肌熱骨蒸)

陽中隱陰主治先寒后熱癥

陰中隱陽主治先熱后寒癥

子午搗臼主治水蠱膈氣

進氣法(龍虎交戰(zhàn))主治渾身走注痛

留氣法主治痃瘕癖徵

抽添法主治癱瘓瘡癩

11.答:針刺的補瀉效應主要取決于以下三個方面的因素:

(1)機體當時的功能狀態(tài)。針刺具有雙相調(diào)節(jié)作用,當機體的功球狀態(tài)處于低下時(大多表現(xiàn)為虛證),針刺可起到興奮作用,以促進機體生理功能的旺盛,起到補益的作用;當機體的功能狀態(tài)處于亢奮時(大多為實證),針刺可起到抑制作用,以抑制過亢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反應;起到瀉邪的作用。無論興奮(補)與抑制(瀉),均使機體的生理功能區(qū)趨向平衡。

(2)腧穴的特性。某些腧穴在其作用與主治上有偏補或偏瀉的特點,如內(nèi)關穴、氣海穴對機體多具有補益作用,而針刺少商穴、中沖穴對機體多具有瀉邪的作用。

(3)針刺補瀉手法。長期的醫(yī)療實踐與現(xiàn)代實驗研究證明,針刺的補瀉手法具有不同的補瀉作用。

12.答:隔姜灸:適用于一切虛寒癥,如嘔吐、腹痛、腹瀉、慢性痢疾、遺精陽痿、不孕證、痛經(jīng)、寒濕帶下、及風濕痹證、面癱等。

隔鹽灸:急性腹痛、腹瀉、嘔吐、;脫證;陽萎,不育癥、不孕癥;風濕痹證;預防保健。

隔蒜灸:癰疽、瘰疬、蛇蝎毒蟲咬傷、腹中積塊等。

隔附子灸:各種陽虛病癥,如陽虛所致的前列腺肥大,陽萎、早泄、遺精、瘡瘍陰癥。

13.答:耳針的選穴原則有以下四個方面:

  (1)辨證選穴:即根據(jù)中醫(yī)的臟腑、經(jīng)絡學說,辨證選用相關耳穴,如皮膚病,按”肺主皮毛”的理論選用肺穴;失眠、多夢,根據(jù)“心藏神”的  理論選用心穴。

(2)對癥選穴:根據(jù)現(xiàn)代醫(yī)學的生理、病理知識,對癥選用相關耳穴。如月經(jīng)病取內(nèi)分泌穴;神經(jīng)衰弱取皮質(zhì)下。

(3)經(jīng)驗選穴:根據(jù)臨床實踐經(jīng)驗,選用有效耳穴。如耳中穴用于膈肌痙攣,又用于血液病和皮膚。晃秆ㄓ糜谙到y(tǒng)疾病,又用于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等。

(4)按病選穴:根據(jù)臨床診斷屬于某病,選用相應的耳穴。如眼病取目l、肝病取肝穴、婦女經(jīng)帶病取子宮穴。

14.答:(1)白細胞總數(shù)在4000以下者及嚴重血液病者。

(2)急性嚴重疾患:如急性心肌梗塞、急腹癥、出血、脫水等。

(3)體質(zhì)極度衰弱,高熱,新生兒。

(4)皮膚破潰、出血的局部禁用,孕婦的下腹部禁用。

(5)磁療后副作用明顯者。

15.答:龍虎交戰(zhàn):進針后先以左轉(zhuǎn)為主,即大指向前用力捻轉(zhuǎn)九數(shù);再以右轉(zhuǎn)為主,即大指向后用力捻轉(zhuǎn)六數(shù);如此反復行施多次,也可分淺、中、深三層重復進行。

龍虎升降:先將針用右手大指向前捻入穴內(nèi),再用左手大指向前捻針,得氣后左右轉(zhuǎn)動針體,并下按上提數(shù)次。

16.答:動  搖 進  退  搓 盤  彈  捻  捫、循  攝  按 爪  切

17.答:“刺衛(wèi)毋傷榮,刺榮毋傷衛(wèi)”是《難經(jīng)》根據(jù)營衛(wèi)之氣運行之深淺而提出的一種營衛(wèi)刺法。

“刺衛(wèi)毋傷榮”者,應臥針淺刺,以免損傷深層的營氣;“刺榮毋傷衛(wèi)”者,針刺前先掐按其穴,使淺層的衛(wèi)氣散開后,方可刺入,以免損傷淺表的衛(wèi)氣。

18.答:化膿灸與非化膿灸均為艾炷直接灸法。化膿灸,又稱瘢痕灸,

施灸的程度較重,以灸至局部起泡,并致局部化膿,結痂脫落后留永久性瘢痕,故名;其操作方法是:將艾炷直接放置在穴位皮膚上,用火點燃施灸,待艾炷燃盡后除去艾灰,再另換1炷,如此反復,灸滿規(guī)定的壯數(shù)。施灸過程中可用按壓、拍打或局部麻醉等方法,以減輕燒灼疼痛。灸后一般7天左右化膿,要注意保護與清潔灸瘡。若未化膿者,可根據(jù)實際情況用一些方法促使化膿。本法在古代應用范圍甚廣,現(xiàn)代多用于某些慢性頑固性疾病及預防保健等。

非化膿灸的施灸程度較輕,以輕微燙傷為度,灸后皮膚不起泡或起泡后不致發(fā)生灸瘡,灸后不留瘢痕,故又稱非瘢痕灸。其操作方法是:將艾炷直接放置在穴位皮膚上,用火點燃施灸,當病人感到局部灼痛難忍時,立即將艾炷壓滅或除去,再另換挨1炷灸之,如此反復,灸滿規(guī)定的壯數(shù)為止。因此法病人易接受,故凡適于灸法的病癥均可使用。

19.答:施灸最常用的材料是艾絨,其它材料還有:(1)易于燃燒的材料,如桑技、琉磺、燈心草竹茹的等。(2)具有制激性的藥物,如班蝥、白芥子、胡椒、甘遂大蒜等。(3)特制的成藥,如藥錠、藥捻、藥液、藥膏等。(4)輔助材料,如隔物灸所用的姜片、附子餅、豆豉餅。

20.答:水針,又稱“穴位注射”,是選用中西醫(yī)藥物注入有關穴位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水針選穴除可按一般針灸方法選用穴位外,作為水針的特點,臨床上常結合經(jīng)絡、穴位的觸診法選取陽性反應點進行治療。陽性反應點多在背俞穴、腹募穴、原穴、希穴及一些經(jīng)驗穴處尋找,通過手指指腹的按壓、觸摸、滑動等方法,以檢查其有無壓痛、條索狀物或結節(jié)的陽反應物,以及觀察皮膚的凹陷、隆起、色澤等變化。

21.答:常用的穴位磁療法有5種:

(1)穴位貼磁法:又分為直接貼磁法和間接貼磁法。直接貼磁法又有單置法、并置法、對置法的多種貼敷形式。

(2) 磁電法

(3)耳磁法

(4) 旋磁法

(5)電磁按摩法

22.答:臨床上發(fā)生的針刺異常情況有7種:(1)滯針(2)彎針(3)斷針(4)暈針(5)血腫(6)后遺感(7)刺傷臟器(包括刺傷胸膜腔;刺傷心、肝、脾、腎等內(nèi)臟;刺傷腦、脊髓;刺傷神經(jīng)干等)。

23.答:三才針法是將進針與行針的深淺分為淺、中、深三部進行操作的針刺手法,淺層為天部,也稱天才;中層為人部,也稱人才;深層為地部,也稱地才,故凡分三層操作的針法均屬三才針法的范疇,如燒山火、透天涼、楊氏補針與瀉針要法等。

24.答:留針是指進針、行針后,將針置留在穴內(nèi)的方法。

留針的作用有兩個方面:(1)留針本身及留針期間的間歇運針均可加強針刺的持續(xù)作用。(2)對針感較差者,留針可起到候氣和催氣的作用。

25.答:針挑療法挑刺點的選擇由以下四個方面:

(1)以背俞、夾脊穴為主作定點挑制:五臟病及身體各部位的病癥多在與其相應的背俞或夾脊穴尋找陽性反應點進行挑刺。

(2)以痛為俞找痛點挑刺:在病變體表局部區(qū)域內(nèi),找最明顯的壓痛點進行挑刺。  

(3)以脊髓神經(jīng)節(jié)段分布選點挑刺:這是運用“脊髓神經(jīng)節(jié)段”的理論,根據(jù)疼痛的部位選擇相應的挑刺點進行挑刺。

(4)選疹點挑刺:選用某些疾病在體表有關部位出現(xiàn)的疹點進行挑刺。

26.答:子午搗臼:進針得氣后,先緊按慢提九數(shù),再緊提慢按六數(shù),同時結合提插始轉(zhuǎn),反復行施。

子午補瀉:即捻轉(zhuǎn)補瀉,大指向前用力捻轉(zhuǎn)為補法;大指向后用力捻轉(zhuǎn)為瀉法。

27.答:天灸,也稱自灸,是指用刺激性藥物貼敷于穴位上以治療疾病的

一種方法。因其貼敷后起泡如灸瘡,故古人將此法歸屬于灸法中,現(xiàn)代也稱“發(fā)泡療法”、“穴位貼敷療法”。

蒜泥灸:貼敷涌泉穴治咯血、  血;貼敷合谷穴治扁體炎;貼敷魚際穴治喉痹。

斑蝥灸:選擇局部穴或壓痛點治關節(jié)炎、肩周炎;貼太陽穴治頭痛、三叉神經(jīng)痛;辨證選穴治胃痛、黃疸;用斑蝥酊擦患處治牛皮癬。

芥子灸:局部選穴貼敷可治寒濕痹痛、口眼歪斜;貼敷肺俞等穴可治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

28.答:艾卷灸法有以下三種操作方式:

(1)懸起灸:即將艾卷懸起距離皮膚一定的距離進行施灸的方法。懸起灸又有溫和灸、啄灸、回旋灸之分。 .

(2)實按灸:即將艾卷點燃的一端隔著幾層布或紙實按在穴位上以施灸的方法。傳統(tǒng)的雷火神針、太乙神針等即采用此種方法。

(3)隔物灸:在艾卷與皮膚之間襯隔某種物品以施灸的方法,如隔核桃殼眼鏡灸、隔蟾蜍皮灸等。

29.答:實熱證需瀉井穴時,《難經(jīng)》中指出可根據(jù)“實則瀉其子”的原則,改以榮穴代替,這就叫做“瀉井刺滎”。這是因為井穴在手足指(趾)端,此處皮肉淺薄,而氣藏于皮肉之內(nèi),則氣較為微小,不便使用針刺手法,故以滎穴代之。例如,胃經(jīng)實證當瀉其經(jīng)井大厲兌,可改為瀉其經(jīng)滎穴內(nèi)庭。

30.答:三棱針刺法有三種:

(1)點刺法:先將所刺部位局部常規(guī)消毒,然后左手拇中、三指夾緊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針,用拇食指捏住針柄;中指指腹緊靠針身下端,針尖露出1—2分,對準穴位快速刺入1—2分,并迅速將針退出,輕輕擠壓針空周圍,使出血少許即可。

(2)散刺法:本法是針對病變局部周圍進行點刺的一種方法,根據(jù)病變部位大小不同,可刺10~20針以上,由病變外緣呈環(huán)形向中心點刺。

(3)瀉血法:先用膠皮管結扎針刺部位的近心端,然后迅速消毒用左手拇指壓在被刺部位的下端,右手持針對準被刺部位的靜脈,刺入脈中0.5~1分,即將針迅速退出,使流出少量血液后,用消毒棉球按壓針孔。

31.答:提插補瀉:進針得氣后,重插輕提(緊按侵提)為補法;輕插重提(緊提侵按)為瀉法。

捻轉(zhuǎn)補瀉:進針得氣后,大指向前用力捻,然后輕輕退合者為補法;大指向后用力捻,然后輕輕退合者為瀉法。

32.答:運氣法:先進針直刺作提插或捻轉(zhuǎn)六數(shù),得氣后將針斜向病所,叫病人深吸氣五口,使氣至病所,可以止痛。

提氣法:運針時先用六陰數(shù),得氣后稍加捻轉(zhuǎn)并輕輕上提,可治冷麻頑痹之癥。

33.答:作用:溫陽補虛  回陽救逆  防病保健

操作:病人采取仰臥位,將細鹽末填平臍窩,把中等艾炷置于鹽上,用火點燃灸之,當病人感到灼痛時,另換1炷,如此反復,灸完規(guī)定的壯數(shù)為止。

適應癥:急性腹痛、吐瀉,痢疾,虛脫,陽萎,不孕癥,風濕痹證,產(chǎn)后身痛,產(chǎn)后宮縮無力等。平時常灸可強身健體。

34.答:拔罐法是以杯罐作工具,借熱力等排去罐內(nèi)空氣,產(chǎn)生負壓,使吸著于皮膚,造成郁血現(xiàn)象的一種治療方法。

拔罐法排氣方式有以下四種:

火力排氣法:是利用燃火排去罐內(nèi)空氣的拔罐法,是最早的排氣方法,目前臨床仍最為常用。

煮水排氣法:將特制小竹罐置于沸水(或煮沸的藥液)中,利用水蒸汽排去罐內(nèi)空氣的拔罐法。 

抽氣排氣法:多用特制的抽氣罐具,用注射器或抽氣囊將罐內(nèi)的空氣排去的拔罐方法。

擠壓排氣法:用特制的橡膠罐以擠壓的方式排去罐內(nèi)的空氣的拔罐方法。

35.答:電針的選穴原則有以下三個方面

(1)循經(jīng)選穴:根據(jù)病痛部位所屬經(jīng)脈循經(jīng)選取有關穴位,如上肢疼痛、麻木、癱瘓等疾病,可循經(jīng)選取手陽明大腸經(jīng)的合谷、曲池、肩隅等穴位;下肢癱瘓可選取足陽明胃經(jīng)的伏、足三里、條口、解溪等穴位。

(2)按神經(jīng)分布選穴:根據(jù)病痛部位選有神經(jīng)干通過的穴位及肌肉神經(jīng)的運動點,如三叉神經(jīng)痛,選取有三叉神經(jīng)通過的下關、陽白、四白、夾承漿等穴;上肢尺側痛,選取尺神經(jīng)通過的青靈、小海等穴。

(3)循經(jīng)選穴和按神經(jīng)分布選穴相結合:如坐骨神經(jīng)痛,按坐骨神經(jīng)通過的部位選取環(huán)跳、殷門等穴,又按疼痛部位選取委中、陽陵泉、昆侖等穴。

36.答:拔罐法最原始的罐具是獸角,以后采用陶罐、竹罐,近代特制出金屬罐具(銅罐、鐵罐)及玻璃罐,現(xiàn)代又制出橡膠罐,并有帶磁塊的有機玻璃罐。

37.答:楊氏補針要法的操作要領是:

(1)隨咳進針,呼進吸出;

(2)分天、人、地三部進行操作,每部均用捻轉(zhuǎn)或提插鈴法;

(3)每部操作前,均須留針片刻(針手經(jīng)穴留24息,針足經(jīng)留36息)

(4)結合了針向手法,使氣至病所,有利于提高療效;

38.答:穴位埋線療法是將羊腸線埋入穴內(nèi),利用羊腸線對穴位的持續(xù)刺激作用以治療疾病的方法。

本法臨床上多用于哮喘、胃痛、腹瀉、遺尿、面癱、癲癇、腰腿痛、萎癥以及脊髓灰質(zhì)炎后遺癥,神經(jīng)官能癥。

39.答:長蛇灸法有兩種:(1)圓錐形艾炷長蛇灸(2)長形艾炷長蛇灸

兩者的異同是:

相同點:①均屬隔蒜泥灸法蒜泥②均呈帶狀從大椎穴鋪至腰俞穴。

不同點:①前者只在大椎與腰俞二穴上用傳統(tǒng)的艾炷的形式施灸;后者則用長形艾炷從大椎灸至腰俞  ②前者蒜泥與皮膚之間不用藥;后者期用斑麝粉。

40.答:小劑量一一一—磁片的總磁場強度為4000高斯以下

中劑量一一一—殘片的總磁場強度為4000~6000高斯

大劑量一一一—磁片的總磁場強度為6000高斯以上

41.答:呼吸補瀉:呼氣時進針或插針;吸氣時出針或提針者為補法;吸氣時進針或插針,呼氣時出針或提針者為補法;簡單地說:吸進呼出為補;呼進吸出為瀉。

42.答:《內(nèi)經(jīng)》主要在以下四個方面為后世針法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1)提出的針刺的補瀉原則,一直成為針法臨床應用的準則。

(2)根據(jù)臨床需要,創(chuàng)制了九種不同形狀、大小及有不同用途的針具,為后世在針具上的改進、創(chuàng)新及臨床應提供了依據(jù)。

(3)“九刺”、十二刺”、“五刺”共計26種適應不同病癥的刺法及6種單式補瀉手法,為后世各種針刺手法及復式手法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其中許多手法一直延用至今。

(4)有關不同的病癥選用不同的針具、采用不同的制法及針刺宜忌、針刺劑量的掌握的論述等,均成為后世針法的理論基礎。

43.答:水針的常用藥物有以下三類:

(1)中草藥制劑:如復方當歸注射液、丹參注射液、魚腥草注射液(板藍根威靈仙、徐長卿、夏天無銀花等注射液)

(2)維生素制劑:微生素B1、維生素B6維生素B12等。

(3)其它常用藥物:葡萄糖注射液、生理鹽水、鹽酸普魯卡因等。

44.答:針挑療法挑刺部位的選擇有以下四個方面:

(1)以背俞、夾脊穴為主作定點挑刺:五臟病及身體各部位的病癥多在與其相應的背俞或夾脊穴尋找陽性反應點進行挑刺。

(2)以痛為俞找痛點挑刺:在病變體表局部區(qū)域內(nèi),找最明顯的壓痛點進行挑刺。

(3)以脊髓神經(jīng)節(jié)段分布選點挑刺:這是運用“脊髓神經(jīng)節(jié)段的理論,根據(jù)疼痛的部位選擇相應的挑刺點進行挑刺。

(4)選疹點挑刺:選用某些疾病在體表有關部位出現(xiàn)的疹點進行挑刺。

45.答:微量的滲血或針孔局部小塊青紫腫痛,一般不必處理,可自行消退。如局部青紫腫痛較重或活動不便者,要先冷敷止血后,再行熱敷,或在局部輕輕按摩,以促使局部淤血消散。

46.答:頭針之運針只捻轉(zhuǎn)不提插,為使針的深度固定不變及捻針方便起見,一般以掌側面和食指撓側面夾持針柄,以食指的掌指關節(jié)快速連續(xù)曲伸,使針身左右旋轉(zhuǎn),捻轉(zhuǎn)速度可達200次左右,持續(xù)捻轉(zhuǎn)2~3分鐘,留針5~l0分鐘,反復操作2~3次即可起。

47.答:大乙神針的操作方法是:將艾條的一端,在酒精燈上燃著,以白棉布數(shù)層包裹,趁熱按灸于穴位或患處,待冷再燒再灸,每次每穴約灸5—7度(次)。本法適應于治療風寒濕痹等各種疼痛及萎癥、偏枯等疾病。

48.答:小劑量:磁片的總磁場強度為4000高斯以下。

中劑量:磁片的總磁場強度為4000~6000高斯。

大劑量:磁片的總磁場強度為6000高斯以上。

49.答:上l~上6均在腕橫紋上二橫指(內(nèi)關、外關)一圈處。其中:

上1:在小指側的尺骨緣前方,用拇指端按壓覺凹陷處。

上2:在腕掌側面的中央,掌長肌腱與撓側腕曲肌腱之間,即內(nèi)關穴處。

上3:靠撓動脈外側。

上4:手掌向內(nèi),在拇指側的撓骨緣上。

上5:腕背的中央,即外關穴。

上6: 小指側尺骨緣背。

50.答:行氣是得氣的繼續(xù),是酸、麻、重、脹等感覺沿著一定的路線傳導或擴散的現(xiàn)象,若沿著經(jīng)脈循行路線傳導者又可稱為循經(jīng)感傳。臨床常用的行氣手法有按截法、推氣法、逼針法、龍虎龜鳳法(四種)、運氣法等。

51.答:治神:是要求醫(yī)生在針制治療中,掌握和重視病人的精神狀態(tài)和機體變化。

守神:是要求醫(yī)生在針刺治療中,全神貫注、專心致志地體會針下感覺和觀察病人反應。

52.答:《靈摳》官針篇中多針叢刺法有三種,其具體名稱及操作方法如下:

齊刺:“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氣小深者!(正中先刺一針,并于兩旁各刺一針,三針齊用,治療病變范圍較小而部位

較深的痹痛等)。

揚刺:“正內(nèi)一,傍內(nèi)四而浮之,以治寒氣之博大者也!毕仍谘▋(nèi)正中刺一針,然后在上下左右各淺刺一針,用于治療寒氣淺而面積較大的痹痛。

傍針刺:“直刺、傍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先直刺一針,再在近傍加刺一針,用于治療壓痛比較明顯,而且固定不移,久久不愈的痹痛。

53.答:電針的選穴原則有以下三個方面

(1)循經(jīng)選穴:根據(jù)病痛部位所屬經(jīng)脈循經(jīng)選取有關穴位,如上肢疼痛、麻木、癱瘓等疾病,可循經(jīng)選取手陽明大腸經(jīng)的合谷、曲池、肩隅等穴位;下肢癱瘓可選取足陽明胃經(jīng)的伏兔、足三里、條口、解溪等穴位。

(2)按神經(jīng)分布選穴:根據(jù)病痛部位選有神經(jīng)干通過的穴位及肌肉神經(jīng)的運動點,如三叉神經(jīng)痛,選取有三叉神經(jīng)通過的下關、陽白、四白、夾承漿等穴;上肢尺側痛,選取尺神經(jīng)通過的青靈、小海等穴。

(3)循經(jīng)選穴和按神經(jīng)分布選穴相結合:如坐骨神經(jīng)痛,按坐骨神經(jīng)通過的部位選取環(huán)跳、殷門等穴,又按疼痛部位選取委中、陽陵泉、昆侖等穴。

54.答:腕踝針的操作特點是:

(1)呈30 角斜向刺入皮下。

(2)進入皮下后針體沿著皮下淺層刺入1.5寸左右,不能深刺至肌層。

(3)不要求出現(xiàn)酸、麻、重、脹的感覺。

(4)不作提插、捻轉(zhuǎn)手法。

(5)針尖方向一般朝上,如病變在四肢末端者則針尖的方向一般朝下。

55.答:隔姜灸:適用于一切虛寒癥,如嘔吐、腹痛、腹瀉、慢性痢疾、遺精、陽萎、早泄、不孕癥、痛經(jīng)、寒濕帶下及風濕痹癥、面癱等。

隔鹽灸:急性腹痛、腹瀉、嘔吐;脫證;陽萎,不育癥,不孕癥;風濕痹證;預防保健。

隔蒜灸;癰疽、瘰疬、蛇蝎毒蟲咬傷、腹中積塊等。

隔附子餅灸:各種陽虛病癥,如陽虛所致的陽萎、早泄、遺精、前列腺肥大,瘡瘍陰證等。

56.答:穴位磁療法常用的磁體材料有;鋇鐵氧體、鍶鐵氧體、鋁鎳鈷永磁合金、市鈷銅永磁合金、釤鈷永磁合金、釹鐵硼永磁合金。(只列出中三種即可)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