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四川省衛(wèi)生高級主任醫(yī)師評審申報腫瘤學專業(yè)考試試題(五)
七、惡性骨腫瘤
(一)骨肉瘤
骨肉瘤是惡性的成骨性腫瘤,其組織學特點是腫瘤細胞直接成骨或產生骨基質。
骨肉瘤總體上可分為中心型和表面型兩大類,其中普通中心型骨肉瘤是最常見的、最早被認識的一型,目前在臨床上、文獻中仍習慣地將此型直稱為骨肉瘤,而其他亞型則必須冠以各自的亞型名稱。
骨肉瘤最突出的特點是轉移極早,在臨床上做出骨肉瘤診斷時,其中80%以上已發(fā)生肺的微小轉移,這也是單純截肢術不能提高生存率的原因。
骨肉瘤每年發(fā)病人數為2-3人/100萬人;颊吣挲g絕大多數在10-20歲之間。醫(yī).學全在線提供m.f1411.cn中年以后發(fā)生者多繼發(fā)于Paget病、骨巨細胞瘤和纖維性骨結構不良等。好發(fā)部位是長管狀骨的干骺端,股骨遠端和脛骨近端最多見,其次是肱骨和腓骨近端。主要癥狀是疼痛,夜間常加劇,影響睡眠。隨著疼痛,局部出現腫脹,就診時多已發(fā)展至可見的腫塊。血清堿性磷酸酶在多數病例有升高。
在X線片上,病變周圍骨小梁模糊或骨密度增加(腫瘤性成骨),并引起骨膜反應性成骨。腫瘤穿破骨皮質,進入軟組織形成骨外瘤塊,髓腔內松質骨和軟組織瘤塊內可見大小不等、形態(tài)不規(guī)則的瘤骨形成,常見有三角形骨膜成骨,稱Codman三角。胸片、骨肉瘤、CT和MRI用于判斷腫瘤有無遠處轉移、跳躍轉移、腫瘤對周圍侵犯及沿髓腔蔓延的范圍,都是進行外科分期不可缺少的檢查。
活檢是必須進行的一項檢查,從組織學表現進一步證實診斷,并做出分期診斷。
1970年以前,骨肉瘤的治療原則是高位截肢術,其五年生存率在15%以下。療效不佳的原因是在截肢術前80%以上的病例已經發(fā)生微小的肺轉移,并最終因此而死亡。
(1)化療:1970年開始的大劑量化療使骨肉瘤的治療取得突破性進展。醫(yī).學全在線提供m.f1411.cn至70年代后期化療已經規(guī)范化,強調遵循聯(lián)合用藥原則、新輔助化療原則和劑量強度原則。5年生存率提高到75%左右,無瘤生存率提高到60%左右;熡伤姆N主藥組成不同的化療方案。這四種藥物為:甲氨蝶呤、阿霉素、順鉑和異環(huán)磷酰胺。給藥途徑以靜脈為主。
(2)保肢術目前已成為主要術式,術前須規(guī)范化療6-8周,約兩個月,然后施行腫瘤切除術,切除緣需達到根治性或廣泛性。骨缺損多采用人工關節(jié)置換替代。在不適宜保肢或無條件保肢的情況下,應果斷施行截肢術,術前不必化療,但術后必須化療。
術后應定期復查,嚴密觀察腫瘤有無復發(fā)和轉移。
(二)軟骨肉瘤
軟骨肉瘤是惡性的成軟骨性腫瘤。患者年齡多在30-60歲之間,多發(fā)生于長管狀骨,尤其是股骨,其次是骨盆和肩胛骨。多數病例腫瘤生長緩慢,主要癥狀是疼痛。
X線片上的表現多為骨內的溶骨性破壞,其內常有鈣化,呈不規(guī)則的顆粒、結節(jié)狀。化療和放療無效。治療以手術為主,療效取決于腫瘤切除的廣度和組織學分級的惡性程度。
(三)尤文氏肉瘤
尤文氏肉瘤是由小圓細胞構成的惡性骨腫瘤;颊吣挲g多在5-15歲之間,好發(fā)于長管狀骨的骨干、干骺端和軀干骨。
臨床表現主要為疼痛及腫塊。有時出現發(fā)熱、消瘦等全身癥狀,化驗顯示貧血、血沉快、白細胞和血清乳酸脫氫酶升高,這些常提示預后不良。醫(yī)學.全在線m.f1411.cn此瘤早期即可轉移到肺和骨。某些病例的發(fā)病過程與骨髓炎不易區(qū)分,須結合影像學和病理學檢查,對此瘤做出綜合判斷。
X線片表現為多型性,呈現溶骨性破壞者較多見,骨外多有較大軟組織腫瘤塊陰影。腫瘤在長管狀骨髓腔內蔓延,界限不清、呈現骨質疏松、蟲蛀樣破壞。
尤文氏肉瘤對放療和化療都很敏感。目前的治療方案多主張新輔助化療聯(lián)合廣泛性或根治性腫瘤切除術,5年生存率達70%以上,化療用藥以ADM、IFO、CDP和VP-16為主。對于無法手術和手術僅為邊緣性或病灶內切除的病例,可行放療及化療。
(四)骨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
骨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MFHB)是一種來源于原始間葉細胞的高度惡性的骨腫瘤。多見于成人和老年人,多位于長管狀骨,尤其是股骨遠端和脛骨近端。醫(yī).學全在線提供m.f1411.cn常從干骺端向骨干侵犯。癥狀為疼痛和腫塊,X線片表現為純溶骨性破壞,邊界清楚。治療原則類似骨肉瘤,采用化療和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