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
《內(nèi)經(jīng)》曰∶風寒濕三氣,合而為痹。故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河間曰∶留著不去,四肢麻木拘攣也。經(jīng)又曰∶痛者,寒氣多也,有寒故痛也。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榮衛(wèi)之行澀,經(jīng)絡時疏,故不痛;皮膚不營,故為不仁。夫所謂不仁者,或周身或四肢唧唧然麻木不知痛癢,如繩扎縛初解之狀,古方名為麻痹者是也。
丹溪曰∶麻是氣虛,木是濕痰死血。然則曰麻曰木者,以不仁中而分為二也。雖然,亦有氣血俱虛,但麻而不木者。亦有虛而感濕,麻木兼作者。又有因虛而風寒濕三氣乘之,故周身掣痛兼麻木并作者,古方謂之周痹,治法宜光汗而后補也。醫(yī)者宜各以類推而治之,不可執(zhí)一見也。
脈法
脈浮而濡屬氣虛。關前得之,麻在上體;關后得之,麻在下體也。
脈浮而緩,屬濕,為麻痹。脈緊而浮,屬寒,為痛痹。脈澀而芤,屬死血,為木,不知痛癢。
方法
丹溪曰∶十指麻木,是胃中有濕痰死血,宜二陳湯加蒼術、白術、桃仁、紅花,少加附子行經(jīng)。
□
(以上丹溪方法凡一條)
□
人參益氣湯(東垣) 治兩手麻木,四肢困倦,怠惰嗜臥,熱傷元氣也。
黃 (二錢) 炙甘草 升麻(各五分) 五味子(三十粒) 柴胡(六分) 生甘草 人參(各一錢二分半) 白芍藥(七分)
上細切,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
導氣湯(東垣) 治兩腿麻木沉重。
黃 (二錢) 甘草(一錢五分) 青皮(一錢) 升麻 柴胡 當歸梢 澤瀉(各五分) 陳皮(二分半) 紅花(少許) 五味子(三十粒)
上細切,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溫服。
天麻黃 湯(東垣) 治素有風證,因連日醉飲,其證復來,右口角并眼牽引側(cè)視,及左手腳腿麻木疼痛。
天麻 芍藥 神曲(炒) 羌活(如肢節(jié)不痛不用) 茯苓(各三分) 人參 黃連(各四分) 川歸(五分) 黃甘草 升麻 葛根 黃柏 蒼術(各六分) 澤瀉(七分) 柴胡(九分) 或加豬苓(六分)
上細切,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溫服。
補氣升陽和中湯(東垣)一婦人病,診得六脈俱中得弦洪緩相合,按之無力,弦在上是風熱下陷入陰中,陽道不行。其證閉目則渾身麻木,晝減而夜甚,覺而升目則麻木漸退,久則絕止,常開目則此證不作,是以不敢合眼,致不得臥,身體皆重,時有痰嗽,覺胸中不利,煩躁氣短喘促,肌膚充盛,飲食不減,大小便如常。此非風邪,乃氣不行也,治宜補益肺氣自愈。如經(jīng)脈中陰火乘其陽分,火動為麻木者,當兼去其陰火則安矣。
生甘草(去腎熱) 黃柏(酒炒,除濕熱) 白茯苓(除濕導水) 澤瀉(除濕導水) 升麻(行陽助經(jīng)) 柴胡(以上各二分) 蒼術(除濕補中,三分) 陳皮 當歸身 白術(各四分) 人參 白芍藥(各六分) 佛耳草 炙甘草(各八分) 黃 (一錢) 草豆蔻(益陽辟外寒,三分)
上細切,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食遠服。
麻黃桂枝升麻湯(東垣) 治婦人先患渾身麻木,睡覺則少減,開目則已。其證愈后,又因心中煩惱,遍身骨節(jié)痛,身體沉重,飲食減少,腹中氣不轉(zhuǎn)運。
木香 生姜(各二分) 桂枝 半夏 陳皮 草豆蔻 濃樸(姜汁制) 黑附子(炮去皮臍) 黃柏(各三分) 炙甘草 升麻 白術 茯苓 澤瀉(各四分) 黃 麻黃(不去節(jié)) 人參(各五分)
上細切,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食遠服。
m.f1411.cn/hushi/神效黃 湯(東垣) 治渾身麻木不仁,或頭面手足 背腿腳麻木,并皆治之,及兩目羞明畏日,隱澀難開,視物昏花,睛痛,亦皆治之。
蔓荊子(二分) 陳皮(五分) 人參(八分) 炙甘草(一錢) 白芍藥(一錢) 黃 (二錢)
上細切,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臨臥稍熱服。如麻木不仁,雖有熱,不加黃柏,只加黃 一錢,通三錢。
如麻木甚者,加芍藥一錢,通二錢。如小便淋澀,加澤瀉五分,一服去則止。如有大熱證,加酒洗黃柏三分。
補氣湯 治皮膚麻木,神效。
黃 陳皮 甘草(各一錢二分) 澤瀉(六分) 芍藥(八分)
上細切,作一服,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溫服。
沖和補氣湯 治合眼則麻木,開則不麻,四肢無力,痿厥醋心,目昏頭眩,神效。
羌活(七分) 獨活 川歸 黃柏(各三分) 柴胡 神曲 木香 草m.f1411.cn/jianyan/豆蔻(各二分) 人參 白術 澤瀉 獵苓(各一錢) 甘草 升麻(各五分) 芍藥(一錢) 黃 (二錢) 蒼術 陳皮(各一錢) 黃連(二分) 麻黃(不去節(jié),二分)
上細切,分作二服,每服用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溫服。
□
(祖?zhèn)鞣?
三妙丸 治濕熱下流,兩腳麻木,或如火烙之熱。
黃柏(四兩,切片,酒拌略炒) 蒼術(六兩,米泔浸一、二宿,細切焙干) 川牛膝(去蘆,二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