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hù)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xué)考研
醫(yī)學(xué)論文
醫(yī)學(xué)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shù)語標(biāo)準(zhǔn)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yīng)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xué)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xué)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教程 > 正文:幼幼新書 卷5 初生有病
    

幼幼新書教程:卷5 初生有病

卷第五 (初生有。┓彩唛T初生不作聲第一《千金》論云∶兒生落地不作聲者,取暖水一器灌之,須臾當(dāng)啼。又云∶兒生不作聲者,此由難產(chǎn)少氣故也?扇耗殠蛏韰s捋之,令氣入腹,仍呵之至百度,啼聲自發(fā)。亦可以蔥白徐徐鞭之,即啼。兒始生即當(dāng)舉之,遲晚則令中寒,腹…

卷第五 (初生有病)凡十七門

初生不作聲第一

《千金》論云∶兒生落地不作聲者,取暖水一器灌之,須臾當(dāng)啼。又云∶兒生不作聲者,此由難產(chǎn)少氣故也?扇臍帶向身卻捋之,令氣入腹,仍呵之至百度,啼聲自發(fā)。亦可以蔥白徐徐鞭之,即啼。兒始生即當(dāng)舉之,遲晚則令中寒,腹內(nèi)雷鳴,乃先浴之,然后斷臍。

《嬰孺》云∶凡小兒落地不作聲,便取冷水一器灌浴之,須臾作聲也。(《千金》用暖水,此用冷水既。

《千金》云∶由難產(chǎn)少氣,恐不宜用冷水也。)

《仙人水鑒》∶子初生七日以前不作聲者方。

胎風(fēng)生下不能啼,須使園中小葉葵。搗取汁調(diào)熊膽末,才交入口免傾危。
上用葵菜葉搗取自然汁,調(diào)熊膽末,滴三、兩滴入口,立便能作聲,神妙。

初生眼不開第二

《秘要指迷》論∶凡小兒生下才一七,目不開,此乃在母胎中受熱,食面毒,致令受患。用藥令母服,方可愈。

《惠眼觀證》∶凡小兒生下,中胎熱,眼閉口開,常作呻吟聲,因受胎中熱,只用涼五臟藥,天竺黃散(方見重舌門中)及與母吃,后以竹筒煎湯洗眼。

《惠眼觀證》洗眼方

黃連 秦皮 燈心 大棗(等分)
上用竹筒煎湯洗之,治小兒胎熱,眼不開。

初生輒死第三

《千金》論小兒初生輒死治之法,當(dāng)候視兒口中懸前,上 上有胞者(《千金翼》云∶赤胞。)以指取頭決,令潰去血(《千金翼》云∶以綿拭血凈,)勿令血入咽,入咽殺兒,急急慎之。

初生不吃奶第四

《巢氏病源》小兒難乳候∶凡小兒初生,看產(chǎn)人見兒出,急以手料拭兒口,無令惡血得入兒口,則兒腹內(nèi)調(diào)和,無有病疾。若料拭不及時,則惡血穢露兒咽入腹,令心腹痞滿短氣,兒不能飲乳,謂之難乳。又兒在胎之時,母取冷過度,冷氣入胞,令兒著冷,至兒生出,則喜腹痛,不肯飲乳,此則胎寒,亦名難乳也。

《仙人水鑒》∶子初生七日內(nèi)不開口,滴乳不下,宜服此方。

土蟲三個水研之,少許牙硝力莫欺。雄黃少使須宜上,一片金箔分四時。(用一角半。)不論四季調(diào)冷水,一滴入口命能追。此方自有仙人力,偏能立救小新兒。

《外臺》∶劉氏又療小兒初生不吃奶方。
上以乳兩合,蔥白一寸,和煎一兩沸,去蔥與吃,即能吃乳,立效。以蛤 灌之。

《圣惠》治小兒壯熱肚脹,不飲乳。龍膽散方

龍膽(去蘆頭) 川升麻(各半兩) 犀角(屑) 檳榔大黃(銼碎,微炒) 甘草(炙微赤,銼) 鱉甲(涂醋,炙令黃,去裙●。各一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分減漸漸與服之。

《圣惠》治小兒腹痛不食乳。人參丸方

人參 龍膽(各去蘆頭) 黃連(去須) 馬牙硝 甘草(炙微赤,銼) 枳實(shí)(麩炒微黃。以上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乳汁研二丸,灌口中,日四、五服瘥。

《圣惠》治小兒三歲以下,胃口閉,不吃乳。朱砂方。

朱砂 牛黃 麝香(并細(xì)研) 丁香 甘草(炙微赤,銼) 人參(去蘆頭。各一分) 犀角(屑) 黃耆(銼) 石膏(細(xì)研,水飛過) 靈脂(以上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熟水下三丸,日四、五服。

《圣惠》治小兒腹脹,不吃乳方。

茯苓 黃連(去須)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以上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三歲以下兒,以乳汁化三丸灌之,日四、五服。

《圣惠》治小兒腹痛,不肯哺乳方。

赤茯苓 甘草(炙微黃,銼) 黃連(去須。各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一丸研破,著奶頭上令兒吮奶,或研點(diǎn)口中亦得。

《孔氏家傳》∶新生小兒牙關(guān)緊,不食乳。
上以麝香一字,研細(xì),乳汁下。

《圣惠》灸法∶小兒初生二、七日內(nèi)著噤,不吮奶,多啼者。是客風(fēng)中于臍,循流至心脾二臟之經(jīng),遂使舌強(qiáng),唇痙,嗍奶不得。此疾若施方藥,不望十全爾,大抵以去客風(fēng)無過。灸承漿一穴七壯,在下唇棱下宛宛中是也。次灸頰車二穴各七壯,在耳下曲頰骨后,炷并如屎大。

《圣惠》又灸法∶小兒喉中鳴,咽乳不利。灸璇璣一穴三壯,在天突下一寸陷者中,炷如小麥大。

《莊氏集》俞穴灸法∶小兒喉中鳴,咽乳不利。灸璇璣三壯,在天突下一寸陷者中。

初生吐不止第五

錢乙論∶初生下拭掠兒口中,穢惡不盡,咽入喉中故吐。凡初生兒急須拭掠口中令凈,若啼聲一發(fā)則咽下,多生諸病。

《外臺》∶劉氏療小兒初生吐不止方。

人乳(二合) 篾(少許) 鹽(兩粟米大)
上三味,煎三、兩沸,牛黃兩米許,研和與服,即瘥止。

《仙人水鑒》∶小兒不能飲乳,氣喘,乳入口便吐,神效。

花 人參(務(wù)二分) 干棗 梔子 當(dāng)門子(各一枝) 白芷 元精 黃牙(各少許。黃牙即金牙也)黃鹽(少許。陶隱居云∶北海黃鹽草粒粗,以作魚 及咸菹)
上件同研令細(xì)勻,蜜丸如麻子大。煎生湯下二丸,神效。

《仙人水鑒》∶小兒百日內(nèi),多愛吐不止,兼不飲乳方。

乳鮒魚(一滴) 大腹頭(七個,用蒂頭) 干姜 香茂(各燒成灰) 黃鹽(以上各少許。陶隱居云∶北海黃鹽草粒粗,以作魚 及咸菹)
上同研令細(xì),空心一捻,水服之效。

《圣惠》治小兒生下十日至半月,嘔逆不止。藿香散方

藿香 紫菀(洗去苗土。各一分) 甘草(炙微赤,銼,半兩) 麥門冬(三分,去心,焙) 桂心(半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以綿點(diǎn)取滴口中,一日次第取盡。

錢乙治初生吐不止。木瓜丸方

木瓜 木香 檳榔(各末) 麝香 膩粉(各一字)
上同研,面糊為丸小黃米大。每服一、二丸,甘草水下,無時。

初生不小便第六

(初生不大便附)

《惠眼觀證》∶小兒生下中臍風(fēng),撮口。此因受胎后母食雞、豬、酒、面、姜、醋之毒,熱氣流入胎中,兒因飲血,是以生下肚膨脹,臍腎腫。所治以豆豉膏貼臍,(方見本門中。)及服牛黃丸。(方見風(fēng)熱門中。)如覺臍四邊青黑,口撮即死矣,不須用藥。豆豉膏(亦名蔥涎膏)貼初生兒臍下,治大小便不通。

《外臺》∶劉氏治小兒初生不小便方(《圣惠》兼治初生不飲乳,云∶服此即小便通及飲乳也。)

人乳(四合) 蔥白(一寸)
上二味相和煎,分為四服,即小便利,神效。

《嬰孺》治未滿十日不小便方。
上以蒲黃一升,以水和,封橫骨上立通。

《惠眼觀證》豆豉膏(亦名蔥涎膏)

黑豆(一勻) 田螺(十九個) 蔥(一大把)
上搗爛,用芭蕉汁調(diào),貼臍下。

《吉氏家傳》治小兒生下三、五日,臟腑不通,并六十日內(nèi)諸患。粉蜜膏

輕粉(一錢)
上用蜜少許,熟水解開。調(diào)粉時點(diǎn)在兒口中極少許,令瀉下一、二行,不可再服。

初生有懸癰病第七

《千金》論曰∶小兒出腹六、七日后,其血?dú)馐諗砍扇,則口舌喉頰里清凈也。若喉里舌上有物,如蘆籜盛水狀者,名懸癰。有脹起者,可以綿纏長針,留刃處如粟米許大,以刺決之,令氣瀉,去青黃赤血汁也。一刺之止消息,一日未消者,來日又刺之,不過三刺自消盡。余小小未消,三刺亦止,自然得消也。有著舌下,如此者名重舌。有著頰里及上 。如此者名重 。有著齒齦上者,名重齦,皆刺去血汁也。

初生有重舌第八

《巢氏病源》小兒重舌候∶小兒重舌者,心脾熱故也。心候于舌,而主于血,脾之絡(luò)脈,又出舌下。心火脾土二臟,母子也。有熱即血?dú)饩闶,其狀附舌下,進(jìn)舌根,生形如舌而短,故謂之重舌。

《千金》論曰∶小兒出腹六、七日后,其血?dú)馐諗砍扇猓瑒t口舌喉頰里清凈也。若喉里舌上有物,如蘆籜盛水狀,有腫起著舌下,如此者名重舌,皆刺去血汁也。

《惠眼觀證》∶凡生下中鵝口、重舌、重 、口瘡,皆上焦熱所致。此亦受胎時,大受極熱。急以內(nèi)金為末,干摻口內(nèi),及以朱砂膏、(方見驚熱門中。)地黃膏(方見本門中)。輪流摻之,仍以天竺黃散服之。(方見本門中。)

《惠眼觀證》地黃膏 治初生兒鵝口、重舌、重 方。

郁金皂莢水煮干,切細(xì),焙干用) 豆粉(各半兩) 甘草(一分,炙) 馬牙硝(研、一錢)
上用生地黃汁及蜂糖對合,入盞內(nèi)約二分許,熬成膏,和成藥。每服兩皂子大,香熟水含化;或鵝翎掃涂口內(nèi)亦得。

《惠眼觀證》金朱飲子 治驚、壯熱,傷寒伏熱,上焦虛熱;重舌,口鼻生瘡疹,致赤眼方。(本名天竺黃散。)

川郁金(銼碎,皂莢水煮干,細(xì)者如膽肚極佳) 天竺黃 甘草(炙) 牙硝(別研。各半兩) 朱砂(一分,研) 蟬殼(十四個,水浸去土) 麝香(少許)
上為末。每服半錢至一錢,以蜂糖熟水調(diào)下,此藥除煩退熱。

《葛氏肘后》治卒重舌方。
上燒蛇蛻皮為末,唾和,涂舌上瘥。(姚和眾方同。只干敷!秼肴妗贩酵,用醋調(diào),沾舌下。)

葛氏又法
上用釜下土,苦酒和,涂舌下。(《千金》、《嬰孺》皆云∶釜丹下土。)

《千金》治小兒重舌方。
上用田中蜂房燒灰,酒和涂喉下愈。

《千金》又方
上以衣魚涂舌上。(《千金翼》及《嬰孺》方皆燒灰,研,敷。)

《千金》又方
上用三家屠肉,切令如指大,摩舌上,兒立能啼。(《嬰孺》首用此方。)

《千金》又方
上用赤小豆末,醋和涂舌上。

《千金》又方
上燒簸箕灰,敷舌上。(《圣惠》簸箕尖燒灰,細(xì)研。)

《千金》又方
上用黃柏,以竹瀝漬取,細(xì)細(xì)點(diǎn)舌上良。

《千金翼》治重舌,舌強(qiáng)不能收乳方。
上取鹿角末如大豆許,安舌上,日三即瘥。

《千金翼》治小兒重舌,舌生瘡涎出方。
上以蒲黃敷舌上,不過三度愈。

《外臺》∶《古今錄驗(yàn)》療小兒重舌欲死方。
上以亂發(fā)燒灰,末之,敷舌上甚佳。(張渙用豬脂和,涂之。)

姚和眾治小兒重舌方。
上用馬牙硝涂舌下,日三度。

《子母秘錄》治小兒重舌方。
上用黃丹如豆大,內(nèi)管中以安舌下。

《子母秘錄》治小兒重舌方。
上用烏賊魚骨燒灰,和雞子黃,敷喉及舌上。

《子母秘錄》治小兒童舌方。
上用蜣螂燒,研未,和唾,敷舌上。

孟詵治小兒重舌方。
上用小豆煮汁,和鹿角灰,安重舌下,日三度。

日華子治小兒重舌、鵝口瘡方。
上用鹿角炙,熨之。

《圣惠》治小兒重舌,及口中生瘡涎出方。
上用白羊尿,涂少許口中,瘥。

《圣惠》又方
上用桑根上取汁,涂口中,瘥。

《圣惠》又方

桂心(一分) 白礬(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每用少許,干敷舌下,日三上。

《圣惠》治小兒重舌、口中生瘡涎出。蒲黃散方

蒲黃 露蜂房(微炙。各一分) 白魚(一錢)
上件藥都研令勻。用少許酒調(diào),敷重舌、口中瘡上,日三用之。

《圣惠》治小兒重舌、舌腫方。
上取牯牛乳,少許與飲之。

《圣惠》治小兒重舌方。
上以桂心半兩為末,生姜汁相和令勻。每用少許涂舌下,日再涂之。

《圣惠》又方
上用甑帶,燒灰細(xì)研,敷舌下。

《圣惠》又方
上用桑根白皮一兩,細(xì)銼,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漸漸以匙子抄少許,令兒吮之。

《圣惠》又方
上用釜底墨,水調(diào),涂舌下。

《嬰孺》治重舌方。
上取木蘭皮一尺,廣四寸,去皮皴,切細(xì),以苦酒一升煮半升。適寒溫浸兩手,食久小歇,須臾干,復(fù)漬兩足,干,復(fù)漬之,大良。(《子母秘錄》用醋一升煮木蘭皮取汁,注重舌上。)

《嬰孺》治小兒心極熱,口中生瘡、重舌、鵝口方。
上用柘根枝葉五升,以水一斗煮二升,去滓;煎五合,細(xì)細(xì)敷瘡上。無根柘弓材亦可。

張渙 烏魚散方 治重舌病。

烏魚骨(一兩,燒灰) 干蜣螂(燒灰) 蒲黃(研。各半兩) 枯白礬(一分,研)
上件同研為粉。每服半錢,以雞子黃調(diào),涂舌下,咽津無妨。

《千金》灸法∶治重舌。灸行間,隨年壯穴,在足大指歧中。

《千金》又灸法∶兩足外踝上三壯。

《千金翼》∶小兒重舌,灸左足踝七壯。(《嬰孺》方灸三壯。)

《外臺》∶《古今錄驗(yàn)》療兒重舌欲死。灸右足踝三壯,立愈。又灸左右并良。(《千金》云∶灸兩足外踝。)

《嬰孺》治重舌。以兒置其內(nèi),東向門中,灸其舌三炷。

初生有重重齦第九

《千金》論曰∶小兒出腹六、七日后,其血?dú)馐諗砍扇,則口舌喉頰里清凈也。若喉里、舌上有物,如蘆籜盛水狀,有腫起著頰里及上 ,如此者名重 。有著齒齦上者名重齦,皆刺去血汁也。

茅先生∶小兒生下有中重 、重舌形候。重 為上 肉濃者是,重舌為舌上更加一重白。滿口生瘡,此為心熱。此候乃心家大熱壅滯,遂如此。所治者先用朱砂膏(方見驚積門中)涂舌上,然用牛黃膏(方見膈熱門中)奶上吮下,一日下三服牛黃膏,如此調(diào)理,二日即愈。

張渙∶嬰兒初生六、七日間,胎毒上攻,血?dú)獠粩。?、重齦、喉舌上有物、如蘆籜盛水狀者名垂癰。有氣脹起者,急以綿纏長針,留刃處如粟米許以刺之,令兒氣瀉,出青黃血水。用鹽湯洗拭,急用如圣散。(方與《圣惠》牛黃散同。見本門中)。

《圣惠》治小兒重 ,重齦腫痛,口中涎出,宜服牛黃散。(張渙名如圣散。)

牛黃 白龍腦 朱砂(各一分) 太陰元精石(一兩) 霜(半兩)
上件藥同細(xì)研為散,每度用藥半錢。先于腫起處以鈹針鈹破出血,用鹽湯洗拭口,然后摻藥于口中,神效。

《圣惠》又方
上用乳、豬乳各一合,相和,煎至一合,時時與兒服之。

《圣惠》又方

元明粉 太陰元精石(各一分) 鉛霜(半分)
上件藥同研令細(xì),少少敷之。

《萬全方》小兒初生,口中有物脹起,有著頰里及上 者名重 。有著齒齦上者名重齦,皆刺去血汁。
上用蛇蛻皮燒灰,細(xì)研,敷之。

《萬全》又方
上用田中蜂房燒灰,細(xì)研,敷之。

《萬全》又方
上用 煤,水調(diào)涂之。(三方皆與《圣惠》同。)

初生口中有蟲第十

《外臺秘要》劉氏療小兒吃奶不穩(wěn),三日至七日以來,覺壯熱,顏色赤,及鼻孔黃,即恐作撮口。及孩子牙關(guān)里有蟲似蝸牛,亦似黃頭白蚌螺者方。
上燒竹取瀝半合,少許牛黃,與吃即便瘥。

《外臺》劉氏又方
上取豬肉少許拭口,即引蟲出或自消,便瘥。

初生著噤第十一

(犯風(fēng)噤附)

《巢氏病源》小兒噤候∶小兒初生,口里忽結(jié)聚,生于舌上如黍粟大,令兒不能取乳,名之曰噤。此由在胎時,熱入兒臟,心氣偏受熱故也。

《圣惠》論凡初生兒,須防三病。一曰撮口,二曰著噤,三曰臍風(fēng),皆是急病。就中撮口、著噤尤甚,過一臘方免此厄。但看面赤喘急,啼聲不出者,是撮口狀候已重,善救療者十不得四、五。若牙關(guān)緊急,吃乳不穩(wěn),啼聲漸小,口吐涎沫,是著噤。常人見大小便皆通,以為冷熱所得,殊不知病在喉舌之間,據(jù)狀亦極重矣,善救療者十不得三、四。但依將護(hù)法,防于事先,則必?zé)o此患。

《圣惠》又云∶夫小兒初生口噤,此由在胎之時,熱入兒心脾,心脾偏受于熱,故令口噤者也。

《千金》治噤,赤者心噤,白者肺噤方。
上用雞屎白棗大,綿裹,以水一合煮二沸,分再服。(《圣惠》治口噤方同用,如豆大三枚,以水下。)

《千金》治小兒口噤方。

鹿角(粉) 大豆(末)
上二味等分,和乳涂上飲兒。

《千金》又方
上用驢乳、豬乳各二升,合煎,得一升五合。服如杏仁許,三、四服瘥。

《千金》治小兒口噤,不能乳方。
上用雀屎四枚末之,著乳頭上飲兒,兒大十枚。

《外臺》治小兒初生,口噤不開,不收乳方。
上用赤足蜈蚣半枚,去足,炙令焦末,研之絹篩,以豬乳二合和之。三、四服,分與之差。(《圣惠》及《圖經(jīng)》同。)

《外臺》崔氏又兒著口噤體熱者方。

上暖竹瀝二合,分四、五服之。(《兵部手集》、《圣惠》同。)

《外臺》∶《古今錄驗(yàn)》療小兒著噤,其病在咽中如麻豆許,令兒吐沫,不能乳哺方。
上取水銀黍米大,與服,覺病無早晚,水銀下咽便愈。以意量之,不過小麻子許。(《圣惠》同。)

《食療》治孩子口噤方。
上以蛇莓研取汁,灌口中,死亦再活。(蛇莓生下濕處,莖端三葉,花黃子赤,似覆盆子。)

《簡要濟(jì)眾》治小兒口噤方。
上以晚蠶蛾二枚,炙令黃,為末,蜜和,敷兒口唇內(nèi)。

《圣惠》治小兒著口噤方。

上刮卻上 白●了,取雀兒飯甕子并蟲細(xì)研,和奶汁綿濾,點(diǎn)口中及涂兩頰、齒齦、上 、舌上下。

《圣惠》又方
上用新烏驢糞捩取汁,涂口中,咽亦無妨。

《圣惠》又方
上用川椒一大兩,搜面裹為三角●樣,燒令m.f1411.cn/shouyi/黃熟,以綿蓋兒口,掏去尖如箸頭許大,使椒氣入口即效。如未覺,即可作兩、三枚,時用一角,氣力即盛。

《圣惠》又方

看兒上 有白點(diǎn)子,火急以指甲刮卻,仍燒胡粉,紙燭子●之,瘥。

《圣惠》治初生兒口噤不開,舌不能吮乳方。

蜘蛛(一枚,去足及口,炙令焦,細(xì)研) 豬乳(一合)
上以豬乳和上件散,為三服。徐徐灌之,神妙。

《圣惠》又方
上用?凇癫荩〗g汁,涂上瘥。

《圣惠》又方
上用白牛尿,取涂口中瘥。

《圣惠》又方
上用東行?谀,取涂兒口及額上,即便效。

《圣惠》又方
上用葛蔓燒灰細(xì)研,以一字和乳汁,點(diǎn)口中即瘥。

張渙治小兒口噤立圣散方

蝎梢(七個,為末) 膩粉(末,一錢) 干蜘蛛(一個,去口足,先以新竹于火上炙,取竹油一蜆殼許,乃竹瀝也。浸蜘蛛一宿,炙令焦,取末)
上件并同研令極細(xì),每服一字。用乳汁調(diào),時時滴口中。

《萬全方》治小兒著口噤。
上凡遇兒初飲乳后,以發(fā)纏指沾清水點(diǎn)拭了,看齒根上有黃筋兩條,便以葦?shù)蹲痈顢,點(diǎn)豬乳便瘥。如兒口難開,但先點(diǎn)豬乳自開。

《秘要指迷》治小兒生下一月日內(nèi),牙關(guān)緊急,不能飲乳,口噤方。
上用木梳先于懷內(nèi)令暖,卻于耳門尖下腌一七次,其病即安。

《張氏家傳》治新生兒口噤方。

蜈蚣(全,一枚) 蝎梢(七個) 硼砂 朱砂(各三銖) 梅花腦 麝香(各一銖)
上件入乳缽研,嬰兒口噤以乳母唾調(diào),涂口唇四畔并牙關(guān)后,小兒以舌攪藥即是安。如有一切急驚,生姜蜜水調(diào)一字服。

附∶犯風(fēng)噤方

茅先生∶小兒生下一百二十日內(nèi),有犯風(fēng)噤候?卩溲坶_,啼聲漸小,吃奶不便,吐出白沫。此候?yàn)閮涸谔ノ匆娙赵孪仁艽瞬,本因母受胎有疾,故受毒瓦斯。生來血(dú)馕凑{(diào),又被風(fēng)邪所擊,故有如此候。所治者,先下奪命散與吐風(fēng)涎;(方見急慢驚風(fēng)門中。)后下醒脾散(有二方。一方見胃氣不和門中,一方見慢脾風(fēng)門中)夾勻氣散與服;(方見胃氣不和門中。)

又下雄朱散(方見驚癇門中)夾朱砂膏(方見驚積門中)常服即愈。如見手捉拳,噤口不開,死之候。

初生有鵝口第十二

《巢氏病源》小兒鵝口候∶小兒初生,口里白屑起,乃至舌上生瘡如鵝之口里,謂之鵝口。此由在胎時受谷氣盛,心脾熱氣熏發(fā)于口故也。

《千金》論曰∶凡小兒初出腹,有鵝口者,其舌上有白屑如米,劇者鼻外(外,一作中)亦有之。此由兒在胞胎中,受谷氣盛故也;蛉焉飼r嗜糯米使之。

茅先生論∶小兒生下有喉痹、木舌、鵝口候。喉中忽壅一塊肉瘤閉卻喉,此為喉痹。及身大熱,舌硬都不轉(zhuǎn)得,為木舌?诟_殊不合,滿口都黃如膏,此名鵝口。此三個候,皆因熱甚生風(fēng),風(fēng)盛壅熱毒,至此為實(shí)積實(shí)熱。得此候所治者,先用積實(shí)牛黃丸(方見實(shí)熱門中)微與通;吐惡涎后,用勻氣散;(方見胃氣不和門中。)然用天竺黃散(方見實(shí)熱門中)夾牛黃膏(方見膈熱門中)與服即愈。如見喉內(nèi)加空響似鋸及眼視面青黑,不下奶食,死候!陡鹗现夂蟆分涡律龈郭Z口方。
上以發(fā)纏箸,沾井華水拭之,三日一如此便脫去。不脫可煮粟茭汁令濃,以綿纏箸拭之。如春夏無粟茭,粟木皮亦得。用井華水法(《千金》作粟茯,治法皆與葛氏同。)

后徐王神效方 治小兒鵝口噤。

礬石 朱砂(末。各半分)
上二物合研極細(xì),敷舌上。藥烈,唯薄薄敷之,日三。以冷水洗舌,以發(fā)拭白垢也(《外臺秘要》方同。)

《千金》治小兒鵝口,不能飲乳方。
上用鵝屎汁瀝兒口中。(《圣惠》取白鵝糞,以水絞取汁。)

《千金》又方
上用黍米汁涂之。(《子母秘錄》用黍米汁。)

《千金》又方
上用取小兒父母亂發(fā),凈洗纏桃枝,沾取井華水,東向向日以發(fā)拭口中。得口中白乳以置水中,七過瀝洗,三朝作之。(《圣惠》云∶以指纏亂發(fā),蘸溫水揀之,三日勿絕,效矣。)

《簡要濟(jì)眾》治小兒鵝口方。
上用馬牙硝細(xì)研,于舌上摻之,日三、五度(《圣惠》云∶調(diào)于舌下涂之。)

《子母秘錄》∶小兒鵝口方。
上用桑白皮汁和胡粉敷之。

《子母秘錄》∶小兒鵝口不乳方。
上用雞 黃皮燒末,乳和服。

《千金》治小兒鵝口方。
上用柘根凈洗,細(xì)銼五升。無根,只以弓材亦佳。水一斗,煮取二升去滓,更煎取五合。頻頻拭齒口即瘥。

張渙∶嬰兒初生七日內(nèi)胎毒者,其舌上有白屑如米連舌上,下有膜如石榴子大,令兒語不發(fā)如鵝口狀,名曰鵝口。保命散方

朱砂(研細(xì),水飛,令干) 白礬(燒灰。各一分) 馬牙硝(半兩,細(xì)研)
上同再研細(xì),每服一字。取白鵝糞以水?dāng)嚾≈,調(diào)涂舌上、頜頰內(nèi)。未用藥時,先以手指纏亂發(fā)揩拭舌上垢,然后使藥敷之。

《孔氏家傳》治小兒鵝口方。
上以桑汁,用新綿惹之。(日華子用桑東行根研汁。)

初生有木舌第十三

《圣惠》論∶夫脾脈絡(luò)于舌,舌者,心之候。若臟腑壅滯,心脾積熱,邪熱之氣隨脈上沖于舌本,則令舌腫脹,漸漸粗大。若不早療,滿塞口中,故謂之木舌。小兒尤多斯疾也。

《千金》論云∶夫小兒木舌,其狀舌漸粗大,若舌大滿口,當(dāng)塞殺兒也。

《仙人水鑒》小兒百日內(nèi),口中有木舌方。

木舌要可待黃葵,更入鉛牙兩相知,(黃丹也。)點(diǎn)之七遍立便可,神方不暇藥多期。

《圣惠》治小兒木舌方。
上以鯉魚切作片子,貼于舌上,效。

《圣惠》又方
上用 煤,醋和,涂舌上。當(dāng)脫涎膜,又涂之,以涎膜盡,舌如故,即止。

《圣惠》又方

紫雪(一分) 竹瀝(半合)
上研紫雪為末,用竹瀝調(diào)下一字,日三、五服。

《圣惠》又方

衣中白魚(五枚) 川樸硝(一分) 鹽(少許)
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少少敷之。

《圣惠》治心脾熱毒,生木舌,腫滿妨悶。宜服大黃散方

川大黃(一兩,銼,微炒) 犀角(屑) 射干 川升麻 玄參 大青 絡(luò)石 木通(銼) 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三分)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jì)時候溫服。

《圣惠》治心脾壅熱,生木舌腫脹。宜服元參散方

元參 川升麻 川大黃(銼碎,微炒) 犀角(屑。各三分) 甘草(炙微赤,銼,半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大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jì)時候溫服。

《圣惠》治木舌熱腫,漸大滿口。宜含馬牙硝丸方

馬牙硝(三分,細(xì)研) 川大黃(銼碎,微炒) 大陰元精石 鉛霜 麝香(各細(xì)研) 寒水石(各半兩)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白礬(半分,燒灰)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丸如小彈子大。常含一丸咽津。

《圣惠》治熱毒攻心脾,致生木舌腫痛,兼咽喉不利。射干散方

射干 川升麻 木通(銼) 馬藺(微炒) 甘草(炙微赤,銼) 漏蘆(以上各三分) 當(dāng)歸 川大黃(銼碎,微炒) 桂心(各半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jì)時候溫服。

《圣惠》又方

犀角(屑) 黃芩 木通(銼。各一兩半) 漏蘆 川升麻 麥門冬(去心) 羊角(屑。各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jì)時候溫服。

《養(yǎng)生必用》治木舌方。

大青患魚膽(北方謂之青患,亦云謂濃魚,似鯉魚,頭尖,鱗青黑,身狹長。用膽一枚,入五銖。錢乙文∶在膽內(nèi)線扎定,外面墨涂三次,掛梁上陰干。)
上每用少許,冷水化開服。

張渙 川消散 治小兒木舌方。

川樸硝(半兩) 紫雪(一分) 鹽(半分)
上件研勻細(xì)。每服半錢,入竹瀝三、兩點(diǎn),白湯調(diào),涂舌上,咽津無妨。

初生有撮口第十四

《千金》論曰∶小兒初出腹,骨肉未斂,肌肉猶是血也。血凝乃堅(jiān),成肌肉耳。其血沮敗,不榮肌肉,則使面目繞鼻口左右悉黃而啼。閉目聚口撮面,口中干燥,四肢不能伸縮者,皆是血脈不斂也。喜不育,若有如此者,皆宜與龍膽湯也。

《圣惠》論∶凡初生兒,須防三病。一曰撮口,二曰著噤,三曰臍風(fēng),皆是急病。就中撮口尤甚,過一臘方免此厄。但看面赤喘急,啼聲不出者是也。撮口狀候已重,善救療者十不得四、五。但依將護(hù)法,防于事先,則必?zé)o此患矣。

《圣惠》又云∶小兒撮口者,由在母胞中挾于風(fēng)熱。兒生之后,氣血未調(diào),或洗浴當(dāng)風(fēng), 袍失度,一臘之內(nèi),遂有斯疾。但看面赤,啼聲不出,哺乳艱難,即是撮口。若過一臘,方免此厄,最為急疾,宜速療之。

茅先生∶小兒中撮口候。一來因在胞中受熱毒,又因在母胞挾于風(fēng)熱,又因兒生之后,氣血未就,洗浴當(dāng)風(fēng),有賊風(fēng)吹著。故受此癥,是為惡候。

漢東王先生《家寶》臍風(fēng)證候云∶孩兒生下三、四日之間,有臍風(fēng)、撮口者。蓋因生下之時,坐婆不諳看,掌剪臍帶不定,傷動臍帶,外風(fēng)入臍,故有臍風(fēng)、撮口。下乳不得,其候面青,啼聲不出,唇青撮口。若口出白沫,四肢逆冷,此是惡候。

張渙云∶嬰孩胎氣挾熱,亦因母有邪熱傳染,或生下洗浴當(dāng)風(fēng),襁褓失度,致令嬰兒啼聲不出,乳哺艱難,名曰撮口不開。病七日之內(nèi)尤甚。

《飛仙》論小兒生下有臍風(fēng)、撮口者,多是剪臍帶有所傷動,被賊風(fēng)入臍,撮口不開,下乳不得。其候面青,哭聲不出,多撮唇口。若是吐出白沫,四肢覺冷必死。

小兒宮氣方 治小兒撮口。
上用白僵蠶二枚為末,以蜜和,敷于小兒口內(nèi)即瘥。

《子母秘錄》治小兒撮口病,但看舌上有瘡如粟米大是也。
上用蜈蚣取汁,刮破指甲研,敷兩頰內(nèi)。如無生者,干者亦得。

陳藏器治小兒撮口方。
上先嫠小兒口傍令見血,碎雀甕,取汁涂之。又產(chǎn)育時,若開諸物,口不令閉,多使兒患撮口。

《圣惠》治小兒新生發(fā)噤撮口候。宜服鉤藤散方

鉤藤 川升麻 黃芩(各半兩) 蜣螂(二枚,去翅足,微炒)
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盞,入蘆根一分,煎至四分去滓,徐徐溫喂之。

《圣惠》治孩子風(fēng)熱,撮口。神效方

白米(五十粒) 樸硝(半錢) 豉(三十粒) 甘草(生切) 蔥白(各一寸)
上以童子小便一中盞,煎取三合。兒初生未吃奶前,便以綿濡,點(diǎn)藥口中二、七滴,逡巡兒腹中轉(zhuǎn),即利出臍糞,然后與奶吃。至七日以來,每日滴三、七滴,永無撮口。極經(jīng)效方。

《圣惠》治撮口。當(dāng)兩乳中高下,平以線量。灸之三壯,起死。仍用后方。

烏驢乳(一、二合)東引槐枝(十枚,各長三寸)
上以 火煨槐枝,入火一半,看不煨頭津出,即取拭卻;內(nèi)于乳中浸,須臾,便以槐枝點(diǎn)乳于口中,大驗(yàn)。

《圣惠》治小兒胎熱撮口方。

牛黃(細(xì)研,一錢) 竹瀝(一合)
上件藥調(diào)令勻。時時與少許服之。

《圣惠》又方

蝸牛子(十枚,去殼,細(xì)研如泥) 蒔蘿(末,半分)
上件藥同研令勻,用奶汁和,涂于口畔立瘥。

《圣惠》又方

麝香 朱砂(各一分,研) 蛇蛻(一尺,細(xì)切,微炒)
上件藥都細(xì)研如粉。每用半字,以津粘兒口唇上,日五、七上用之。

《圣惠》治小兒撮口及發(fā)噤方。
上用生甘草一分,細(xì)銼,以水一小盞,煎至六分去滓,微溫與兒服之。令吐出痰涎,后以豬乳點(diǎn)口中即瘥。

《圣惠》又方
上用壁魚子細(xì)研作末,每服少許,令兒吮之。

《圣惠》又方
上用鼠 蟲絞取汁,與兒少許服之。

《圣惠》又方

赤足蜈蚣(一枚) 雀兒飯甕子(不開口者五個)
上和燒為末,細(xì)研。每服以粥飲調(diào)下二字。

《圣惠》又方
上用初生豆茅爛研,以乳汁調(diào)與兒吃。或生研絞取汁,少許與服亦得。

《圣惠》又方
上用晚蠶蛾三枚,炙黃研為末,和蜜涂口即效。若凡兒患毒,必須防吐。用油麻一小升,去皮研,絞汁二合以來,用甘草半寸炙為末,和油微暖,日為五服。(《嬰孺方》與《圣惠》壁魚方,以下諸方皆同治撮口。)

《圣惠》又方
上用蝸牛子五枚,去殼,取汁涂口上,以瘥即止。

《圣惠》又方
上用棘科上雀兒飯甕子未開口者,取甕子內(nèi)物和奶汁研灌之。

《圣惠》又方
上用柏白皮穿作小孔子,安于臍上,以艾炷入柏皮孔中,灸之即瘥。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嬰兒因剪臍傷于外風(fēng),致唇青撮口,口出白沫。神妙定命散方

赤腳蜈蚣(半條,酒炙令干) 麝香(少許,別研) 川烏頭尖(三個,生)
上為末,同麝香研極細(xì)。每服半字。煎金銀薄荷湯調(diào)下。

張渙急風(fēng)散方 治撮口。
蛇蛻皮(微炒) 干蝎梢 鉤藤(各一分)
以上搗,羅為細(xì)末。次用∶

朱砂(一分,細(xì)研、水飛) 好麝香 牛黃(各半錢。并研極細(xì))
上件都拌勻,再研為細(xì)末。每服一字。取竹瀝一、兩點(diǎn),同乳汁調(diào)下。

初生中臍風(fēng)第十五

《圣惠》論夫小兒臍風(fēng)者,由斷臍后為水濕所傷;蛩 袍之中,乳母不覺,濕氣傷于臍中。亦因其解脫,風(fēng)冷所乘,遂令兒四肢不利,臍腫多啼,不能乳哺。若不急療,遂致危殆者也。

茅先生∶小兒生下三臘,有中臍風(fēng)候。腹臍腫滿,口撮身熱,不太故乳哺。此候因母受胎時,好吃豬、雞、酒、面,恣情餐啜,遂流熱毒聚在胞中,牙兒飲母熱,血脈五臟未成就,故受風(fēng)邪而得。若生下腹臍腫滿,所治者先以朱砂膏(方見驚積門中)用蜜化,奶上吮下。然后用豆豉膏(方見本門中)涂臍下四邊。十日之中下六服朱砂膏,其疾方愈。如見臍四邊黑,口撮不開,此為內(nèi)搐,不可治之,不在用藥。爪甲黑,當(dāng)日死。

茅先生∶小兒中臍風(fēng),本因在胎受風(fēng)熱,又因斷臍后水濕所傷,便是惡候。

《圣惠方》小兒臍病候∶古方小兒有臍風(fēng)候,有臍濕候,有臍瘡候,三者皆因斷臍之后,為風(fēng)濕所傷而成疾也。夫風(fēng)入臍,令兒四肢不利,多啼不能乳哺,謂之臍風(fēng)。其中濕,令臍腫濕,經(jīng)久不干,謂之臍濕。其風(fēng)濕相搏,令臍生瘡,久而不瘥,謂之臍瘡。三者有一不已,則入于經(jīng)脈,多變?yōu)榘B。其已成癇者,作癇治之。

《圣惠》∶小兒初生至七日以來,臍風(fēng)腫欲落。封臍雄鼠糞散方

雄鼠糞(七枚,微炒) 胡粉(半兩) 大棗(三分,去核) 綿帛灰 麝香(細(xì)研。各一錢)
上件藥搗,研為散?茨氂洳宦洌从盟幰苑笾,所以不令風(fēng)入故也。

《圣惠》治孩子才生下,斷了臍,便敷此散,冀免一臘內(nèi)臍風(fēng)撮口方。

亂發(fā)(雞子大,燒令煙,欲斷不斷即堪用) 蜈蚣(一寸許,燒灰) 羚羊角(燒灰,一錢) 麝香(一小豆大) 雀兒飯甕子(三枚)
上藥相和,細(xì)研令勻,割臍了,便用敷之,效。

《圣惠》又方
上以瓜蒂燒灰研,敷之良。

茅先生∶小兒貼臍風(fēng)。豆豉膏方

豆豉 南星 白蘞 赤小豆(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大錢,用芭蕉自然汁調(diào)涂臍四邊,一日只一次調(diào)涂,兩日兩次,涂即安樂。(注在前。)

《良方》治褓中小兒臍風(fēng)撮口法。每視小兒上下斷當(dāng)口中心處,若有白色如江豆大,此病發(fā)之候也。急以指爪正當(dāng)中掏之,自外達(dá)內(nèi)掏,令匝微血出亦不妨。又于白處兩盡頭,亦依此掏,令內(nèi)外斷,只掏令氣脈斷,不必破肉。指甲勿令大 ,恐傷兒甚。予為河北察訪使,日到趙郡,有老人來獻(xiàn)此法云∶篤老惜此法,將不傳,愿以濟(jì)人。詢之,趙人云∶此翁生平手救千余兒矣,環(huán)趙數(shù)邑人皆就此翁治,應(yīng)手皆愈。

《吉氏家傳》治臍風(fēng)鎖口。

金頭蜈蚣(一個) 青州蝎梢(四個) 白僵蠶(七個) 瞿麥(二字)
上為末。用一字許吹鼻內(nèi),啼時可醫(yī)。更用薄荷水下一字在口。

初生臍腫濕第十六

(氣臍、腌破臍附)

《圣惠》論曰∶夫小兒臍濕者,亦由斷臍之后,洗浴傷于濕氣,水入臍中,致令腫濕,經(jīng)久不干也。凡斷臍后,便多著艾濃裹,不得令兒尿濕著臍,切須慎之。往往中濕致腫,至百日以后,不可瘥也。

《嬰孺》論曰∶凡兒尿清者,冷與臍中水同,此當(dāng)令兒腹中疼痛,夭糾呼啼,面目青黑。此臍令至腫者,當(dāng)看臍腫輕重。重者,便即灸之八、九十壯。輕者,臍不大腫者,但出汗時啼呼者,搗當(dāng)歸、胡粉末敷之。仍灸粉絮,日日熨之,或至一日乃瘥,以啼呼止為候。

《顱囟》治孩子臍中不干。

白礬(一錢, 過) 龍骨(一分)
上為末,入麝香少許,每使拭臍干,摻之,用帕裹避風(fēng)。(《圣惠》方同,不用麝香。)

《千金》治小兒臍汁出不止,兼赤腫。白石脂散方
上用白石脂細(xì)研,熬令微暖,以粉臍瘡,日三、四度。

《外臺》∶《古今錄驗(yàn)》療小兒風(fēng)臍汁出。甘草散方

甘草(炙) 螻蛄(熬。各三分)
上二味搗散,以安臍中瘥止,甚妙。

《外臺》∶《古今錄驗(yàn)》療小兒臍汁不瘥。黃柏黑散方

黃柏(炙,一兩) 釜底墨(四分)
上二味搗,和作散,以粉臍中即瘥。

《外臺》∶《古今錄驗(yàn)》療小兒臍著濕。暖鹽豉熨方
上用鹽、豉等分,搗作餅如錢許。安新瓦上炙令熱用,熨臍上瘥止。亦用黃柏末以粉之,妙。

《外臺》∶《備急》治小兒臍赤腫方。

杏仁(二分,熬令紫色) 豬牙車骨中髓
上二味先研杏仁,入此髓和令調(diào),涂之臍上。(《千金》同。)

《外臺》∶《備急》急治兒生過月臍汁出方。
上用絳帛燒灰研,敷臍中。(《千金》同。)

姚和眾治小兒臍腫方。
上用桂心,炙令熱熨之,日可四、五度。

《子母秘錄》小兒臍風(fēng)濕腫,久不瘥方。
上用蜂房燒灰,末敷之。

《子母秘錄》治小兒臍赤腫方。
上用杏仁杵如脂,掌中相和,敷臍上。

《圣惠》治小兒臍腫濕,久不瘥。封臍散方

胡粉(一分) 雄鼠糞(七枚,燒灰) 甑帶(一圍,燒灰) 干姜灰 綿帛灰 白石脂(各半兩)
上件藥相和細(xì)研,加麝香末一錢?茨氂洳宦洌捶饽毐沭。如未患敷之即終不患。燒藥時不得令有別灰也。

《圣惠》治小兒臍濕腫,逾月不止方。

蝦蟆 皂莢子 白礬(并燒灰。各一分)
上件藥細(xì)研令勻,少少敷臍中。

《圣惠》治小兒臍中赤腫,汁出不止方。

蝦蟆 牡蠣(各一枚)
上件藥并燒為灰,細(xì)研如粉,每取少許敷臍中。日三、兩上即瘥。

《圣惠》治小兒臍濕不干方。

白礬(燒灰) 龍骨(各一分)
上件藥細(xì)研,敷臍中取瘥為度。(《頗囟經(jīng)》漢東王先生方同,皆有麝香少許。)

《圣惠》又方
上用白礬燒灰,細(xì)研敷之。

茅先生治小兒臍常濕不干方。
上用蠶蛻燒灰,入輕粉干貼。

錢乙柏墨散 治小兒斷臍后,為水濕所傷,或 袍濕氣傷于臍中,或解脫風(fēng)冷所乘,故令小兒四肢不和,臍腫多啼,不能乳哺,宜速療之。

黃柏(銼) 釜下墨煤 亂發(fā)(燒。各等分)
上為細(xì)末,每用少許敷之。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嬰兒因剪臍傷于外風(fēng),故臍瘡不干方。
上以綿不拘多少,燒灰,舊綿亦佳,為末。每用少許,干摻之。

張渙∶嬰兒臍瘡腫濕,經(jīng)久不瘥。若至百日,即危急方。

胡粉(細(xì)研) 干姜(燒灰,細(xì)研) 白石脂(燒存性,細(xì)研。各一錢)
上件同再研。用藥一字至半錢,敷臍中,時時用。

《良方》治小兒臍久不干出膿,赤腫及清水出。
上用當(dāng)歸焙干為末,研細(xì),著臍中,頻用自瘥。予家小兒常病臍濕伍十余日,貼他藥皆不瘥,《圣惠》有十余方,從上試之,至此方一敷而干。后因尿濕瘡復(fù)病,又一貼愈。

《莊氏家傳》∶小兒患?xì)饽,臍大如栗,虛腫而軟痛。
上用竹瀝涂之,日數(shù)上自消。

《莊氏家傳》治嬰兒 縛尿濕腌破。
上用屋爛草為末,頻摻效。

《圣惠》灸法∶小兒臍腫,灸腰后對臍骨節(jié)間三壯,炷如小麥大。

初生有臍瘡第十七

《巢氏病源》小兒臍瘡候∶臍瘡由初生斷臍,洗浴不即拭燥,濕氣在臍中,因解脫遇風(fēng),風(fēng)濕相搏,故臍瘡久不瘥也。臍瘡不瘥,風(fēng)氣入傷經(jīng)脈,則變?yōu)榘B也。

《葛氏肘后》治風(fēng)臍及臍瘡久不瘥方。
上用干蝦蟆燒為灰敷之,日三、四佳。(《千金翼》臍有汁,亦用此方,見裹臍法。)

《千金》治小兒臍中生瘡方。
上用桑汁敷乳上,使兒飲之。

《千金》又方
上用 羊乳及血令飲之。

《千金》治小兒風(fēng)臍,遂作惡瘡,歷年不瘥,汁出不止方。
上燒蒼耳子粉之。

《千金》又方
上用干蠐螬蟲末粉之,不過三、四度瘥。

《千金》治小兒臍不合方。
上用大車轄脂燒灰,日二敷之。

《千金》治小兒臍中生瘡方。
上用甑帶燒灰,和膏敷之。

《子母秘錄》小兒臍瘡不合方。
上用黃柏末涂之。

《圣惠》治小兒臍瘡,久不瘥方。

干蝦。ㄒ环郑瑹) 白礬(一分,燒灰)
上件藥合研令細(xì),以敷臍中。

《圣惠》又方

黃連(末) 胡粉(各半兩)
上件藥合研令細(xì),以敷臍中。

《圣惠》又方
上用馬齒莧,曝干為末敷之。

《圣惠》又方
上用龍骨燒,細(xì)研為末敷之。

《圣惠》又方
上用香豉,炒令黃焦,搗、羅為末敷之。

《圣惠》又方
上用伏龍肝,細(xì)研敷之。

張渙∶嬰兒臍瘡不瘥,風(fēng)氣傳于經(jīng)絡(luò),變?yōu)榘B疾者,宜急用金黃散方

川黃連(一分,別為末) 胡粉(別研) 龍骨(燒灰,別研。各五錢)
上件同再研,為細(xì)末。每用少許敷臍中,時時用。


點(diǎn)擊查看:<<幼幼新書>>目錄

...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xué)論壇 - 醫(yī)學(xué)博客 - 網(wǎng)絡(luò)課程 - 幫助
醫(yī)學(xué)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lǐng)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rèn)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yàn)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