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yixing妙善 于 2013/2/12 07:12 編輯 m.f1411.cn/wszg/熟
地黃重劑應用探討
□ 仝小林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廣安門醫(yī)院
●
熟地黃主滋陰養(yǎng)血,善補真陰,可治療諸勞虛損,陰虛陽虛俱可應用。依張景岳之言,則對于外感表證、
嘔吐、
泄瀉、
痢疾、水氣、痰飲、腫脹、反胃等病皆可應用。
●今人不敢用大劑量熟地黃,恐其滋膩礙胃,殊不知對于急危重癥,只有大劑量用之,使陰血充足,陽氣才能有所依附,才不至于脫陷。只要對證,即可放膽用之,亦可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加量,少則30克,多則90克、120克不等。
應用概要
大補真陰,熟地黃最宜。張景岳善用熟地黃治療多種疾病,不論外感、內傷、寒熱、虛實,每多應用熟地黃,極大程度地擴大了其應用范圍。如
左歸飲、右歸飲治腎之真陰真陽不足,
金水六君煎滋腎健脾化痰治肺腎不足之痰喘;三氣飲治風濕痹證;濟川煎治老年虛性
便秘;固陰煎治陰虛滑瀉;胃關煎治脾腎虛寒之久瀉;化陰煎治小便
癃閉、淋濁等癥;五物煎或決津煎治婦人
血證;胎元飲治婦人胎動不安;贊玉丹治男子
陽痿不育;六物煎治小兒痘發(fā)不暢;理陰煎、大溫中飲治真陰虛弱、外感風寒之證;六味回陽飲治元陽之將脫;
當歸蒺
藜煎治外科瘡瘍邪毒等。
然而,對于熟地黃的應用,尤其是對于景岳治療痰涎痞滿、虛寒泄瀉之證仍重用熟地黃,有許多醫(yī)家提出了異議,指出熟地黃滋膩礙脾,有痰濕者不宜。如《本草蒙荃》云:“夫補血劑,無逾地黃、當歸,若服過多,其性纏滯,每于胃氣亦有虧爾。”《本草述鉤元》引繆仲淳語曰:“凡胸膈多痰,氣道不利,升降窒息,藥宣通者,湯液中禁用熟地!痹谂R床上受此影響而畏用熟地者更眾。
對于熟地黃之“滋膩”、“膩膈生痰”,張景岳認為,“脾主濕,濕動則生痰”,“痰之化無不在脾,而痰之本無不在腎”,“治痰者,求其本,痰無不清”。所以景岳之金水六君煎,以熟地黃滋補腎陰為主,以治痰之本,合二陳湯健脾化痰之源以消痰。
清代陳士鐸也糾正了這個論點,給予了相應的論述:“或謂熟地至陰之藥,但其性甚滯,多用之而膩膈生痰,萬一助痰以生喘,亦甚可危也。此正不知熟地之功力也……夫痰有五臟之異。痰出脾、肺者,用熟地則助其濕,用之似乎不宜。倘痰出于心、肝、腎者,舍熟地又何以逐之耶!鼻宕t(yī)王旭高則明確指出熟地黃能消虛痰:“虛者乃平素肺腎內虛,肅降攝納無權,脾胃氣弱,不克化飲食精微,即痰飲之類……夫熟地最能消虛痰,以其能填補腎氣而化無形之痰也!睂μ荡站糜心I虛者,不論是否夾有痰濕,即使有“舌苔黃濁不化”,熟地黃亦在所不忌,且大劑重投,認為“肝腎之虛大著,當以攝納為要”,并且告誡后學“勿嫌膩膈而畏之”。因此熟地黃不僅能滋陰養(yǎng)血,補腎強精,更能納氣歸元,消虛痰餌。張景岳的貞元飲即以熟地黃為主藥大補腎中元氣,治“氣短似喘,呼吸急促,提不能升,咽不能降,氣道噎塞,勢急垂危”之癥,而金水六君煎更是開補腎化痰、治上實下
虛喘癥之先河。
熟地黃真的膩膈嗎?熟地黃味厚,質黏膩,礙胃助濕,確有其事,但不能籠統(tǒng)言之,即使古人言此也是指胃虛或痰飲內盛等特別情況而言。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張成銘先生認為,對脾胃濕盛、中虛氣滯者,熟地黃的確會滯氣呆運,助濕生痰,反增腹脹納呆之弊,而對痰濁在肺、脾胃運化正常者,則無此弊端。而就“虛痰”來說,則非熟地黃不能消,再者臨證對虛實夾雜之痰喘患者,常補腎化痰并舉,潤燥同進,故而并不見熟地黃膩膈礙胃、助濕生痰之弊。
筆者認為,熟地黃主滋陰養(yǎng)血,善補人身之真陰,可治療諸勞虛損,陰虛陽虛俱可應用。依景岳之言,則對于外感表證、嘔吐、泄瀉、痢疾、水氣、痰飲、腫脹、反胃等病皆可用。氣機阻滯、痰濕水泛、脾虛成泄、外邪束表等證,也絕不是忌之慎之,只要合理配伍,便可化弊為利。
重用理論依據(jù)
張景岳堪為善用熟地黃之第一人。他從維護人體元陰與元陽之理,推崇熟地黃。提出人體“陽非有余,陰本不足”,并強調了“陽虛多寒,宜補而兼溫;陰虛有熱,宜補而兼清”,且景岳有“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的著名論斷。唯熟地黃“味厚氣薄”,“陰中有陽”’“能補五臟之真陰、補腎中之元氣”,又因其屬陰性緩,故倡“非多,難以奏效”。景岳不論溫陽或益陰時每多重用熟地黃,或用熟地補虛以治形,或陰中以求陽。
近現(xiàn)代善用熟地黃如裘沛然先生,用之治療多種疑難雜癥。裘沛然認為疑難雜癥的病機較為復雜,而在許多情況下都有正氣虛弱,或虛實夾雜的情況。因此,培補正氣是一個重要治則。熟地黃能救陰,補精血,為治療一切精血虧損之證的要藥。故裘先生治療疑難雜癥,不忘扶正固本,多在方中加入熟地黃,扶正以祛邪,在疑難雜癥中可獲良效。
用量與注意事項
善用熟地黃,深諳運用熟地黃之法者,多主張應重用。景岳用熟地黃,常用至一二兩甚至二三兩,如滋陰補腎之左歸飲,熟地黃用量為1~2兩;溫補腎陽之右歸飲,熟地黃用至1~2兩;大補氣血的
兩儀膏,熟地黃用至一斤。
清初名醫(yī)陳士鐸在《本草新編》中論述熟地黃應當大劑量應用,“或問熟地宜多用以奏功,抑宜少用以取效乎?熟地宜多不宜少也。然而用之得宜,雖重用數(shù)兩不見多;用之失宜,雖止用數(shù)錢未見少。用之于腎水大虧之日,多用猶覺少;用之于脾土大崩之時,少用亦覺多;用之于腎火沸騰之病,用多而殊欠其多;用之于胃土喘脹之癥,用少而殊憎其少。全在用之得宜,而多與不多,不必計也!薄笆斓叵稻,可由一兩以用至八兩。……補陽之藥,可少用以奏功,而補陰之藥,必多用以取效。以陽主升而陰主降。陽升,少用陽藥而氣易上騰;陰降,少用陰藥而味難下達。熟地至陰之藥,尤與他陰藥有殊,非多用之,奚以取勝。”
對于熟地黃的使用劑量,筆者認為,只要對證,即可放膽用之,亦可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加量,少則30克,多則90克、120克不等。對于急危重癥,只有大劑量用之,使陰血充足,陽氣才能有所依附,才不至脫陷。
但熟地黃性靜味厚,不可亂服久服,久服必礙于陽氣的升發(fā)。服滋陰藥后,若口渴咽干癥狀已消除,舌苔已生,不欲飲水,當停止滋陰;食欲恢復正常后,又開始減退,當停止滋陰;大便由干燥轉為濕潤后,又變得稀溏而黏滯,當停止滋陰;睡眠恢復之后,又變得
嗜睡,身體重,腿無力,當停止滋陰。
延伸閱讀
古今醫(yī)案摘錄
吐瀉虛脫證——養(yǎng)陰回陽(張錫純醫(yī)案)
候某之子,5歲,因涼瀉之藥太過,致成慢驚,
胃寒吐瀉,常常瘛疭,精
神昏憒,目睛上泛,有危在頃刻之象。為處方,用熟地黃二兩,生
山藥一兩,干
姜、
附子、
肉桂各二錢,凈
萸肉、野臺參各三錢,煎湯一杯半,徐徐溫飲下,吐瀉瘛疭皆止,精神亦振,似有煩躁之意,遂去
干姜加生杭芍四錢,再服一劑痊愈。
蓋陰者陽守之,血者氣配之。熟地黃大能滋陰養(yǎng)血,大劑服之,使陰血充足,人身元陽之氣,自不至上脫下陷也。正如張景岳《類經附翼》所言:“不知此陰字,正陽氣之根也……陽不可以無陰,非形無以載氣也,故物之生也,生于陽,物之成也,成于陰,此所謂元陰元陽,亦真精真氣也!比松碇枤飧谡骊幘枤馓撁撌恰瓣柺ш幎x”,且“非補陰何以收散
亡陽之氣”?
重用熟地黃治療不安腿綜合征(病例摘要)
任某,男,78歲。因“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不安腿”就診。患者患糖尿病10余年,一個月前雙下肢腓腸肌至足心出現(xiàn)燒灼感、不適感,夜間尤甚,拍腿、走動后癥狀緩解,伴頭暈、心慌,體重一個月內下降4千克?滔掳Y見:乏力,腰酸,雙下肢
抽搐伴燒灼感、不適感,左臂至指尖麻木,手指顫抖,手足心熱,
咳嗽咯痰,痰色白,量多,
耳鳴,咽干,眠差多夢,尿頻,大便略干,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西醫(yī)診斷: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不安腿。中醫(yī)診斷:
消渴,血痹。
中醫(yī)辨證:肝腎不足,絡脈瘀滯。治法:滋補肝腎活血。
處方:
六味地黃丸加減 。藥用熟地黃120克,
山萸肉30克,
丹參30克,
雞血藤30克,
全蝎9克,
葛根30克,酒
大黃6克,海
浮石30克。
服上方14劑后,二診訴雙下肢灼熱感明顯減輕,抽搐減輕,腰腿酸痛減輕,無咳痰,耳鳴減輕,飲食正常,睡眠好轉。再服上方14劑后,三診訴雙下肢灼熱感基本消失,雙手麻木明顯好轉。繼予湯藥調理后,改服水丸控制血糖,定期復診。
本案系肝腎不足所致血脈瘀阻之證;颊吣昀,腎臟虧損,陰精不足,陰血澀滯,下肢脈絡瘀阻,加之肝血不足,血不榮經,筋脈失養(yǎng)而發(fā)病。本方重用熟地黃為君,滋陰補腎,填精益髓,配以山萸肉養(yǎng)肝澀精,助熟地黃以充復腎中陰精,又佐以活血通絡之品通暢血脈,加強滋補陰血之功。此方中重用熟地黃至120克,取其甘溫入腎,重補肝腎,腎水足、肝木養(yǎng),則肌肉筋脈得用、氣暢血足,“不安”之狀自消。
-----------李可在引火湯中用熟地90克與
砂仁3克同搗后入藥,可防其礙脾之弊。
-----------不敢信
-----------陰中求陽。
-----------本人親身經歷,贊同:“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張成銘先生認為,對脾胃濕盛、中虛氣滯者,熟地黃的確會滯氣呆運,助濕生痰,反增腹脹納呆之弊”
用之,請辯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