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shù)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民間中醫(yī) > 正文:蕁麻疹辨證論治體會
    

醫(yī)師交流:蕁麻疹辨證論治體會

近年接診蕁麻疹多例,茲將臨證思辨過程及治療記錄于下,供同道參考。
   一、小柴胡湯加減治愈急性蕁麻疹一例
  楊**、男、13歲,2008年9月23日13時就診。
  患者遍身搔癢,風團此起彼伏兩周,加重兩天,服西藥治療無效,搔癢劇烈難以上課。伴納差(近兩月),煩燥易怒,便秘,時腹自痛。其面色萎黃,上唇干淡,下唇干紅,舌尖紅,中后白膩,雙寸稍浮數(shù),雙尺微沉,右關緊細,左關弦。
   處方如下:柴胡24 黃芩9 半夏(生)20 生20 炙甘草18 西砂仁18 陳皮15 石菖蒲20 葫蘆巴(碎)15 沉香5 大棗4枚(擘)  二劑
   患者當日服藥二次,至深夜,風團倍增,顏面浮腫,搔癢更甚,其母驚懼不已,半夜后風團漸減,至次晨而全消,搔癢也止。
   二劑盡,患者皮膚癥狀全消,食納漸増,其母請調(diào)其食欲,乃以半夏瀉心湯合理中湯加減:
    處方如下: 半夏(生)20  干姜18  黃芩9  黃連3  白曬參18  浙白術(shù)18  炙甘草18  西砂仁18  枳殼15  檳榔9   葫蘆巴(碎)15  沉香5  大棗6枚(擘)  二劑
   四劑盡,患者面色略顯紅潤,食納好轉(zhuǎn),大便暢,舌脈復常,囑其服香砂養(yǎng)胃丸半月以善后。
  臨證思辨過程(待續(xù))

[ 本帖最后由 陳利-1971 于 2010/6/9 22:34 編輯 m.f1411.cn/rencai/]
-----------臨證思辨過程如下:
      患者關脈緊而苔顯白膩、納差、面萎黃,此脾虛、中焦寒郁之象,當為夏日恣嗜寒涼所致,詢之果然。陰寒盛于中焦,少陽不升,則厥陰不暢,木氣郁也;土寒脾陽不掁,則陽眀胃氣不降,故納差、便難。中焦寒盛,則肝、脾、胃、腸血供大減,陽明不降則金不生水,少陰無所藏蓄,故腎、膀胱、骨髓氣血也少,于是大量氣血能量滯留于肌表與上焦,故煩燥易怒、臥睡不寧。當天氣炎熱,布于肌表與上焦的氣血能量可從太陽經(jīng)表而散,至入秋轉(zhuǎn)涼,金氣當令,肌膚收斂,相火被囚(金旺、水相、土休、火囚、木死),散之無門,降之無路,故大量氣血能量困于肌表與上焦,狼奔矢突,沖擊肌膚,戰(zhàn)于太陽之表,發(fā)為風團。究其發(fā)病時間,起于9月7日,值白露,重于9月22日,值秋分,正是氣血能量由表趨里、且斂且降之時,甚合運氣規(guī)律!
      觀其脈癥,標病固在太陽,根本卻在少陽、太陰、陽明,急當樞轉(zhuǎn)肌表與上焦的氣血能量,散之大違金令,重損其正氣,不可!故當溫脾疏土以降陽昍燥金,本例依脈證均有木(被寒)郁之象,且溫脾疏土也有賴少陽,但依五行生克制化規(guī)律,金氣當令(旺),木氣當死(極弱),升少陽是否有違金令?遣方時頗為躊躇,然慮木氣由夏至秋,了無舒展之日,被克太過則當救之,正合極反律而應病癥,故以小柴胡湯加減,而重在溫中土以降西方  。
      患者氣升浮,用藥后自然少陽先升而陽明后降,當其少陽已升而陽明未降之時,相火益盛,風團倍增,顏面浮腫,似有病重之勢,待土暖金降又迅速消退。然風團雖消,太陰、陽明之邪尚在,不一舉蕩平,恐有巻土重來之勢,故以半夏瀉心湯合理中湯治之,末以香砂養(yǎng)胃丸半月以善后。
      二、皮膚劃痕癥一例(待續(xù))

[ 本帖最后由 陳利-1971 于 2010/6/9 22:32 編輯 m.f1411.cn/shiti/]
-----------看到有人用人參敗毒散或九味羌活丸治蕁麻疹,是否說明蕁麻疹也有多種類型?不知該如何辯證?
-----------一般蕁麻疹初起多屬汗出當風,所以給予適當?shù)陌l(fā)汗藥大多可以改善,然而進入到慢性,汗法可以取得一時療效,根本還是要回歸中焦調(diào)整,而且要花相當?shù)臅r間與耐性
再者如果飲食引起,當下給予下法,可以立即改善
-----------我的蕁麻疹是因為其它病的時候吃大計量大熱的藥好的
比如附子,生姜,干姜那類的藥物
-----------敝人也治愈數(shù)例此類病,  每以銀翹桑菊二方加滋陰涼血藥出入治療.
...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