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藥有大毒,不可入口鼻耳目,即殺人者,一曰鉤吻,生朱崖;二曰HT ,又名 日,狀如黑雄雞,生山中;三曰陰命,赤色,著木懸其子,生山海;四曰海姜,狀如龍芮,赤色,生海中;五曰鴆羽,狀如雀,黑項(xiàng)赤喙,食蝮蛇,生海內(nèi)。但被此諸毒藥,發(fā)動(dòng)之狀,皆似勞黃,頭項(xiàng)強(qiáng)直,背痛而欲寒,四肢酸灑,毛悴色枯,肌肉纏急,神情不樂。又欲似瘴病,或振寒如瘧,或壯熱似時(shí)行,或吐或利,多苦頭痛。又言人齒色黑,舌色赤多黑少,并著藥之候也。
嶺南俚人別有不強(qiáng)藥,有藍(lán)藥,有焦銅藥,金藥,菌藥,此五種藥中人者,亦能殺人。
但此毒初著,人不能知,欲知是毒非毒者,初得便以灰磨洗好熟銀令凈,復(fù)以水楊枝洗口齒,含此銀一宿臥,明旦吐出看之,銀黑者是不強(qiáng)藥,銀青黑者,是藍(lán)藥,銀紫斑者,是焦銅藥。此三種,但以不強(qiáng)藥最急毒。若熱酒食里著者,六七日便覺異;若冷酒食里著,經(jīng)半月始可知耳。若含銀,銀色不異,而病候與著藥之狀不殊,心疑是毒,欲得即知者,可食鯉魚,食竟此毒即發(fā)。亦空腹取銀口含之,可兩食頃,出著露下,明旦看銀色,若變黑,即是藥毒。又言取雞子煮去殼,令病患齒嚙雞子白處,亦著露下,若齒嚙痕處黑,即是也。
又言覺四大不調(diào),即須空腹食炙雞、炙羸、鴨等肉,觸犯令藥發(fā),即治之便瘥;若久不治,毒侵腸胃,難復(fù)攻治。若定知著藥,而四大未羸者,取大戟長(zhǎng)三寸許食之,必大吐利,若色青者,是焦銅藥;色赤者,是金藥;吐菌子者,是菌藥。此外,雜藥利亦無定色,但小異常利耳。
又有兩種毒藥,并名當(dāng)孤草。其一種著人時(shí),脈浮大而洪,病發(fā)時(shí)嗇嗇惡寒,頭微痛,干嘔,背迫急,口噤,不覺嚼舌,大小便秘澀,眼匡唇口指甲顏色皆青是也。又一種當(dāng)孤草毒者,其病發(fā)時(shí),口噤而干,舌不得言,咽喉如錐刀刺,胸中甚熱,膊胛滿,不至百日,身體唇口手腳指甲青而死。
又著烏頭毒者,其病發(fā)m.f1411.cn/hushi/時(shí),咽喉強(qiáng)而眼睛疼,鼻中艾臭,手腳沉重,常嘔吐,腹中熱悶,唇口習(xí)習(xí),顏色乍青乍赤,經(jīng)百日死。
凡人若色黑、大骨及肥者,皆胃濃,則勝毒;若瘦者,則胃薄,不勝毒也。
凡藥物云有毒及有大毒者,皆能變亂于人為害,亦能殺人。但毒有大小,自可隨所犯而救解之。但著毒重者,亦令人發(fā)病時(shí)咽喉強(qiáng)直,而兩眼睛疼,鼻干,手腳沉重,常嘔吐,腹里熱悶,唇口習(xí)習(xí),顏色乍青乍赤,經(jīng)百日便死。其輕者,乃身體習(xí)習(xí)而痹,心胸涌涌然而吐,或利無度是也。但從酒得者難治,言酒性行諸血脈,流遍周體,故難治;因食得者易愈,言食與藥俱入胃,胃能容雜毒,又逐大便泄毒瓦斯,毒瓦斯未流入血脈,故易治。若但覺有前諸候,便以解毒藥法救之。
凡合和湯藥,自有限劑。至于圭、銖、分、兩,不可乘違。若增加失宜,便生他疾。其為病也,令人吐下不已,嘔逆而悶亂,手足厥冷,腹痛轉(zhuǎn)筋。久不以藥解之,亦能致死,速治即無害。
凡人往往因飲食忽然困悶,少時(shí)致甚,乃至死者,名為飲食中毒,言人假以毒物投食里而殺人。但其病頰內(nèi)或懸癰內(nèi)初如酸棗大,漸漸長(zhǎng)大,是中毒也。急治則瘥,久不治,毒入腹則死。
但診其脈,浮之無陽,微細(xì)而不可知者,中毒也。
凡可食之肉,無甚有毒。自死者,多因疫氣所斃,其肉則有毒。若食此毒肉,便令人困悶,吐利無度,是中毒。
凡食牛肉有毒者,由毒蛇在草,牛食因誤啖蛇則死;亦有蛇吐毒著草,牛食其草亦死,此牛肉則有大毒。又因疫病而死者,亦有毒。食此牛肉,則令人心悶,身體痹,m.f1411.cn/yaoshi/甚者乃吐逆下利,腹痛不可堪,因而致死者,非一也。
凡駿馬及馬鞍下肉,皆有毒,不可食之,食之則死。其有凡馬肉則無毒。因疫病死者,肉亦有毒。此毒中人,多洞下而煩亂。
六畜者,謂牛、馬、豬、羊、雞、狗也。凡此等肉本無毒,不害人。其自死及著疫死者,皆有毒。中此毒者,亦令人心煩悶,而吐利無度。
凡禽獸六畜自死者,肝皆有毒,不可食,往往傷人。其疫死者彌甚。被其毒者,多洞利嘔吐而煩悶不安。
郁肉毒者,謂諸生肉及熟肉內(nèi)器中,密閉頭,其氣壅積不泄,則為郁肉,有毒。不幸而食之,乃殺人。其輕者,亦吐利煩亂不安。
凡狗肉性甚躁熱,其疫死及狂死者,皆有毒,食之難消,故令人煩毒悶亂。
凡豬肉本無毒,其野田間放,或食雜毒物而遇死者,此肉則有毒。人食之,則毒瓦斯攻臟,故令人吐利,困悶不安。
射獵人多用射KT 藥涂箭頭,以射蟲鹿,傷皮則死,以其有毒故也。人獲此肉,除箭處毒肉不盡,食之則被毒致死。其不死者,所誤食肉處去毒箭遠(yuǎn),毒瓦斯不深,其毒則輕,雖不死,猶能令人困悶吐利,身體痹不安。
KT 藥者,以生烏頭搗汁,日作之是也。
鴨肉本無毒,不能損人。偶食觸冷不消,因結(jié)聚成腹內(nèi)之病。
凡諸肉脯,若為久故茅草屋漏所濕,則有大毒,食之三日,乃成暴癥,不可治,亦有即殺人者。幾脯,炙之不動(dòng),得水則動(dòng),亦殺人。
凡人食魚 者,皆是使生冷之物,食之甚利口,人多嗜之,食傷多,則難消化,令人心腹痞滿,煩亂不安。
凡食諸魚有中毒者,皆由魚在水中,食毒蟲惡草則有毒,人食之,不能消化,即令悶亂
此魚肝有毒,人食之中其毒者,即面皮剝落,雖爾,不至于死。
此魚肝及腹內(nèi)子有大毒,不可食,食之往往致死。
此蟹食水茛,水茛有大毒,故蟹亦有毒。中其毒則悶亂欲死。若經(jīng)霜以后,遇毒即不能害人,未被霜蟹,煮食之則多有中毒,令人悶亂,精神不安。
凡園圃所種之菜本無毒,但蕈、菌等物,皆是草木變化所生,出于樹者為蕈,生于地者為菌,并是郁蒸濕氣變化所生,故或有毒者。人食遇此毒,多致死,甚疾速;其不死者,猶能令煩悶吐利,良久始醒。
野菜芹荇之類,多有毒蟲水蛭附之,人誤食之,使中其毒,亦能悶亂,煩躁不安。
飲酒過多,酒毒漬于腸胃,流溢經(jīng)絡(luò),使血脈充滿,令人煩毒 亂,嘔吐無度,乃至累日不醒。往往有腹背穿穴者,是酒熱毒瓦斯所為。故須搖動(dòng)其身,以消散也。
凡酒性有毒,人若飲之,有不能消,便令人煩毒悶亂。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bǔ)養(yǎng)宣導(dǎo),今附于后。
《養(yǎng)生方》云∶正坐仰天,呼出酒食醉飽之氣。出氣之后,立饑且醒。
夫酒性宣通而不停聚,故醉而復(fù)醒,隨血脈流散故也。今人有榮衛(wèi)痞澀,痰水停積者,因復(fù)飲酒,不至大醉大吐,故酒與痰相搏,不能消散,故令腹?jié)M不消。
酒者,水谷之精也,其氣 悍而有大毒。入于胃則胃脹氣逆,上逆于胸,內(nèi)蘸于肝膽,故令肝浮膽橫,而狂悖變怒,失于常性,故云惡酒也。
酒性有毒,而復(fù)大熱,飲之過多,故毒熱氣滲溢經(jīng)絡(luò),浸溢腑臟,而生諸病也;驘┒緣褵幔傷寒;或?yàn)缾汉,有同溫瘧;或吐利不安;或嘔逆煩悶,隨臟氣虛實(shí)而生病焉。病候非一,故云諸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