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xué)考研
醫(yī)學(xué)論文
醫(yī)學(xué)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shù)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yīng)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xué)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xué)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提綱 一章
    

傷寒懸解:提綱 一章

少陰雖從君火化氣,病則還其本原,寒水司權(quán),有陰無陽。寒主蟄藏,藏氣當令,而無微陽以鼓之,是以脈微細而善寐。陽明之病,脈實大而不得臥者,少陰之負趺陽也,少陰之病,脈微細而但欲寐者,膚陽之負少陰也。蓋土旺則不眠,水旺則善寐,自然之性如此。少陰提綱揭此一語…

少陰雖從君火化氣,病則還其本原,寒水司權(quán),有陰無陽。寒主蟄藏,藏氣當令,而無微陽以鼓之,是以脈微細而善寐。陽明之病,脈實大而不得臥者,少陰之負趺陽也,少陰之病,脈微細而但欲寐者,膚陽之負少陰也。蓋土旺則不眠,水旺則善寐,自然之性如此。少陰提綱揭此一語,而少陰之性情體狀傳真如畫,則夫扶趺陽而瀉少陰,自為第一要義。于此而稍事滋潤,將使之千古不寤矣。少陰醒夢之關(guān),不可不急講也。

少陰經(jīng)提綱一 少陰一

【281】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

少陰,腎之經(jīng)也。陰盛于水,獨陰無陽,故脈微細。陽動而陰靜,靜則善眠,故曰欲寐。

脈法:浮為在表,沉為在里,數(shù)為在腑,遲為在臟,少陰之脈微細,必兼沉也。

少陰臟病連經(jīng)麻附細辛證一 少陰二

【301】少陰病,始得之,反發(fā)熱,脈沉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

少陰水臟,其脈自沉,乃始得病時,反發(fā)熱而脈沉者,是已傳腎臟,而猶帶表寒。內(nèi)有少陰,則宜溫里,外有太陽,則宜發(fā)表,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散太陽之外寒,附子溫少陰之內(nèi)寒,細辛降陰邪之沖逆也。

溫里以發(fā)表,少陰之汗法如此。此與太陰病,發(fā)熱頭痛,脈反沉章同。

〖麻黃附子細辛湯〗八十三。ǚ健87】)

【87】麻黃細辛附子湯

麻黃去節(jié),二兩 細辛二兩 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麻附甘草證二 少陰三

【302】少陰病,得之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fā)汗,以二三日無里證,故微發(fā)汗也。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fā)其汗,麻黃發(fā)太陽之表,附子、甘草,溫癸水而培己土。少陰禁汗,此微發(fā)汗者,以二三日內(nèi),尚無少陰之里證,故微發(fā)汗也。

此推原上章之義。無里證,何以知為少陰?是必脈已見沉。沉為在里,何以宜汗?是必發(fā)熱也。

〖麻黃附子甘草湯〗八十四。ǚ健88】)

【88】麻黃附子甘草湯

麻黃去節(jié),二兩 甘草炙,二兩 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黃一兩沸,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少陰臟病忌汗證三 少陰四

【285】少陰病,脈細沉數(shù),病為在里,不可發(fā)汗。

少陰病,發(fā)熱脈沉,猶可微汗,若身無發(fā)熱,而沉兼細數(shù),此為病已在里,不可發(fā)汗。蓋火旺土燥,寒水不能獨盛,水盛而寒作者,由火土俱敗也。再汗之以瀉陰中絲微陽根,則純陰而無陽,大事壞矣,故不可汗。

少陰臟病連經(jīng)者二章,麻黃附子二方是也。自此章之下,悉是臟病,并無一字言經(jīng)病者。臟寒水動,乃可曰少陰病,若五日經(jīng)傳少陰,未入腎臟,少陰諸里證絲發(fā)未形,而其時三陽、太陰經(jīng)證俱在,何得曰少陰病乎!曰少陰病者,少陰盛極,獨自為病也。陽明、三陰俱同。

四逆證四 少陰五

【323】少陰病,脈沉者,急溫之,宜四逆湯。方在太陰三(方【14】)。

陽消陰長則人衰,陽虛陰旺則人病,陽絕陰孤則人死。陽盛于火,陰盛于水,火性浮而水性沉。少陰水臟,病見沉脈,則經(jīng)陽卸事,臟陰司權(quán),死機攸伏,法當急溫,宜用四逆。遲則水動寒作,死證蜂生,溫之無及矣。

腎水有瀉而無補,凡人之死,死于水寒之盛也,仲景《傷寒》,少陰但有瀉水補火之法,而無瀉火補水之方。其余六經(jīng),以及《金匱》雜證,瀉火則有之,補水則未有。后世庸愚妄繆,乃有瀉火補水之法。俗子腐生,群而效之,著作紛紜,以為天下萬世禍。今日遂成海內(nèi)惡風(fēng),江河日下,不可挽也。

附子證五 少陰六

【305】少陰病,身體疼,手足寒,骨節(jié)痛,脈沉者,附子湯主之。

少陰水旺,陰凝氣滯,故骨節(jié)疼痛。土敗水侮,四肢失溫,故手足寒冷。水寒木陷,生氣欲絕,故脈沉細。附子湯,附子溫癸水之寒,芍藥清乙木之風(fēng),參、術(shù)、茯苓,培土而瀉水也。

【附子湯】八十五。ǚ健90】)

【90】附子湯

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二枚 茯苓三兩 人參二兩 白術(shù)四兩 芍藥三兩

上五味,m.f1411.cn/pharm/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附子證六 少陰七

【304】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當灸之,附子湯主之。

一二日中,背惡寒者,督脈之陽衰,太陽寒水之旺。當灸之以溫外寒,附子湯以溫內(nèi)寒也。后章口燥咽干者,急下之,此曰口中和,則純是濕寒,而非燥熱,互觀自明。

咳利譫語證七 少陰八

【284】少陰病,咳而下利,譫語者,被火氣劫故也,小便必難,以強責(zé)少陰汗也。

少陰寒水之臟,下利則有之,不應(yīng)譫語,咳而下利,譫語者,此被火氣逼劫發(fā)汗,耗其心液,陽隨汗泄,神明惑亂故也。其小便必難,以少陰陽弱,不宜發(fā)汗,火逼劫而強責(zé)之,瀉其血中溫氣,濕旺木郁,不能疏泄也。

發(fā)汗動血證八 少陰九

【294】少陰病,但厥無汗,而強發(fā)之,必動其血,未知從何道出,或從口鼻,或從目出,是名下厥上竭,為難治。

汗生于血而釀于氣,譬之釜水騰沸,氣蒸為露也。少陰病,氣虛血寒,但有厥逆而無汗,而強發(fā)之,必動其血。血之所以不上溢者,氣斂之也。氣根于水,強發(fā)其汗,瀉其陽根,衛(wèi)虛不斂,營血失統(tǒng),上走七竅。未知從何道而出,或從口鼻,或從目出,是名下厥上竭,最為難治。以陰盛于下,陽盛于上,下之陰盛,故見厥逆,上之陽盛,故見血脫。血中溫氣,絕根外亡,則陽竭矣。

發(fā)汗亡陽證九 少陰十

【286】少陰病,脈微,不可發(fā)汗,亡陽故也。陽已虛,尺脈弱澀者,復(fù)不可下之。

陽虛故脈微,脈微發(fā)汗,則陽根亦亡,是以不可發(fā)汗。陽氣已虛,而尺脈弱澀者,則血中之溫氣非旺,復(fù)不可下之也。

咽痛吐利證十 少陰十一

【283】病人脈陰陽俱緊,反汗出者,亡陽也,此屬少陰,法當咽痛而復(fù)吐利。

陰陽俱緊,陰陽即尺寸也。傷寒之脈,不應(yīng)有汗,反汗出者,陽亡于外也。則此之脈緊,乃里陰之內(nèi)盛,非表寒之外束矣。此屬少陰,法當咽痛而復(fù)吐利,水旺火盛則咽痛,水旺土濕則吐利也。

此提少陰咽痛吐利之綱,下分應(yīng)之。

甘草桔梗證十一 少陰十二

【311】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者,可與甘草湯,不差,與桔梗湯。

二三日,初覺咽痛者,可與甘草湯,以少陰水旺,君相皆騰,二火逆沖,是以咽痛,甘草泄熱而緩急迫也。不差者,與桔梗湯,甘草瀉熱而緩急迫,桔梗降逆而開結(jié)滯也。

【甘草湯】八十六。ǚ健93】)

【93】甘草湯

甘草二兩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溫服七合,日二服。

【桔梗湯】八十七。ǚ健94】)

【94】桔梗湯

桔梗一兩 甘草二兩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溫分再服。

半夏散證十二 少陰十三

【313】少陰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湯主之。

濁陰上逆,沖擊咽喉,因而作痛。半夏、桂枝,降其沖氣,甘草緩其急迫也。

【半夏散】八十八。ǚ健96】)

【96】半夏散

半夏 桂枝去皮 甘草

上三味,等分,各別搗篩已,合治之。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內(nèi)散兩方寸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半夏有毒,不當散服。

苦酒湯證十三 少陰十四

【312】少陰病,咽中傷,生瘡,不能語言,聲不出者,苦酒湯主之。

寒水下旺,火盛咽傷,故生瘡,不能語言。金被火刑,故聲不出。苦酒湯,苦酒敗結(jié)而消腫,半夏降逆而驅(qū)濁,雞子白清肺而發(fā)聲也。

【苦酒湯】八十九 (方【95】)

【95】苦酒湯

半夏洗,破如棗核,十四枚 雞子去黃,內(nèi)上苦酒,著雞子殼中,一枚

上二味,內(nèi)半夏,著苦酒中,以雞子殼置刀環(huán)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瘥,更作三劑。

苦酒即醋也。

豬膚湯證十四 少陰十五

【310】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者,豬膚湯主之。

寒水侮土,肝脾郁陷,而為下利。膽胃俱逆,相火炎升,故咽喉痛腫,胸滿心煩。豬膚、白蜜,清金而止痛,潤燥而除煩。白粉收泄利而澀滑溏也。

【豬膚湯】九十 (方【92】)

【92】豬膚湯

豬膚一斤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令相得,溫,分六服。

豬膚即豬皮,能清熱潤燥。白粉即(白粉即鉛粉 恐非也,鉛粉豈能炒香乎?當為米粉也。),能止泄斷利。

四逆證十五 少陰十六

【324】少陰病,飲食入口即吐,心中溫溫欲吐,復(fù)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此胸中實,不可下也,當吐之。若膈上有寒飲,干嘔者,不可吐也,急溫之,宜四逆湯。方在太陰三(方【14】)。

入口即吐者,新入之飲食,心中溫溫欲吐,復(fù)不能吐者,舊日之痰涎。此先有痰涎在胸,故食入即吐,而宿痰膠滯,故不能吐。溫溫者,痰阻清道,君火郁遏,濁氣翻騰之象也,手足寒者,陽郁不能四達也。陽衰濕旺,是以脈遲。土濕木郁,是以脈弦。此胸中邪實,不可下也,腐敗壅塞,法當吐之。若膈上有寒飲,干嘔,則土敗胃逆,不可吐也,當急溫之,宜四逆湯。

下利煩渴證十六 少陰十七

【282】少陰病,欲吐不吐,心煩,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屬少陰也,虛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陰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虛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心火上騰則生煩,腎水下旺故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此屬少陰也。利亡津液,于是作渴。津愈亡而陽愈瀉,口雖作渴,而實屬陽虛,陽虛津亡,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則少陰病形悉具矣。小便之白者,以下焦陽虛而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制水者土,土郁則克水,濕熱郁蒸而小便黃者,土色之下傳也,土敗陽亡,不能制水,故小便色白。

吳茱萸證十七 少陰十八

【309】少陰病,吐利,手足厥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方在陽明六十(方【81】)。

吐利厥冷,煩躁欲死,則中氣頹敗,微陽離根矣。吳茱萸湯,人參、大棗,培土而補中,吳茱萸、生、溫胃而回陽也。

真武湯證十八 少陰十九

【316】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疼,www.med126.com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不利,或嘔者,真武湯主之。

二三日不已,以至四五日,寒水泛濫,土濕木郁,風(fēng)木賊土,是以腹痛。土濕而木不能泄,故小便不利。濕流關(guān)節(jié),yin注四肢,故沉重疼痛。寒水侮土,故自下利。凡此諸證,為土病不能制水,有水氣停瘀故也。其人或肺氣沖逆而為咳,或木能疏泄而小便利,或土濕木郁而小便不利,或胃氣上逆而作嘔者,皆緣水氣之阻格。真武湯,苓、術(shù),瀉水而燥土,生姜止嘔而降濁,附子溫癸水之寒,芍藥清乙木之風(fēng)也。

〖真武湯〗九十一。ǚ健39】)

【39】真武湯

茯苓 芍藥 生姜切,各三兩 白術(shù)二兩 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

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細辛一兩,干姜一兩;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藥,加干姜二兩;若嘔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為半斤

五味、干姜、細辛,斂肺降逆,所以止咳。茯苓利水之劑,故去茯苓。利緣脾陽

之敗,去芍藥之瀉脾,加干姜以溫中。生姜降胃逆而止嘔吐也。

嘔利汗出證十九 少陰二十

【325】少陰病,下利,脈微澀,嘔而汗出,必數(shù)更衣,反少者,當溫其上,灸之。

脾陷則為利,利亡血中溫氣,是以脈澀。胃逆則為嘔,陽氣升泄,是以汗出。陽氣愈升,反則下愈寒而利愈多,必數(shù)更衣,乃利少者,是脾陽續(xù)復(fù)而胃陽欲脫也。當溫其上,灸之以回胃陽也。

豬苓證二十 少陰二十一

【319】少陰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豬苓湯主之。方在陽明六十五(方【77】)。

脾陷而為利,胃逆而為嘔,肺逆而為咳,火升而為煩渴,陽泄而廢臥眠,是皆水泛而土濕故也。宜豬苓湯,二苓、滑、澤、滲己土而瀉濕,阿膠滋乙木而潤燥也。

四逆散證二十一 少陰二十二

【318】少陰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寒水侮土,四肢厥逆,其人或肺逆而為咳,或木郁而為悸,或土濕木遏而小便不利,或寒氣凝滯而腹中痛,或清氣沉陷而泄利下重者,是皆土郁而木賊也。宜四逆散,甘草、枳實,培土而瀉滯,柴胡、芍藥,疏木而清風(fēng)也。

〖四逆散〗九十二。ǚ健100】)

【100】四逆散

甘草 枳實破,水漬,炙干 柴胡 芍藥

上四味,各十分,搗篩,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日,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內(nèi)湯中,煮取一升半,分溫再服。

五味、干姜,斂肺而止咳,升陷而止利,緣干姜溫中,則陷者自升,逆者自降也。土濕木郁,則為悸動,桂枝疏木而達郁也。茯苓利水。水寒木郁,賊傷脾土,則腹中痛,附子暖水而溫寒,榮木而舒肝。薤白散滯而升陷也。

通脈四逆證二十二 少陰二十三

【317】少陰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者,通脈四逆湯主之。其脈即出者愈。

下利清谷,里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陰旺陽虛。設(shè)見惡寒,則陽敗而無生望,若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見赤色,或風(fēng)木賊土而腹痛,或濁氣上逆而干嘔,或滯氣沖擊而咽痛,或下利雖止而脈微欲絕不出者,是陽弱而氣郁也。通脈四逆湯,姜、甘,溫中而培土,附子暖下而回陽。服之其脈即出者,是陽回而氣達,其病當愈,以其陽微欲絕,而實原未嘗絕也。

〖通脈四逆湯〗九十三。ǚ健99】) 此即四逆湯,而分兩不同

【99】通脈四逆湯

甘草炙,二兩 干姜三兩,強人可四兩 附子生,去皮,破八片,大者一枚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其脈即出者愈。

面色赤者,加蔥九莖;腹中痛者,去蔥,加芍藥二兩;嘔者,加生姜二兩;咽痛者,去芍藥,加桔梗一兩;利止脈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參二兩。病皆與方相應(yīng)者,乃服之。

陽郁不達則面赤,加蔥以達陽氣也。芍藥瀉風(fēng)木而止腹痛。生姜降濁止嘔。桔梗開結(jié)滯而利咽喉。人參補陽氣以充經(jīng)脈。

白通湯證二十三 少陰二十四

【314】少陰病,下利,白通湯主之。

少陰病,下利,氣虛陽陷,則脈絕不出。白通湯,姜、附回陽,蔥白達郁,陽回氣達,則利止而脈出矣。

〖白通湯〗九十四。ǚ健97】)

【97】白通湯

蔥白四莖 干姜一兩 附子生,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再服。

白通豬膽汁證二十四 少陰二十五

【315】少陰病,下利脈微者,與白通湯,利不止,厥逆無脈,干嘔煩者,白通加豬膽汁湯主之。服湯脈暴出者死,微續(xù)者生。

白通湯原為下利脈微,故以蔥白通其脈也。乃下利脈微者,與白通湯而下利不止,厥逆無脈,加以干嘔而心煩者,此以陰盛陽格,姜、附不得下達,愈增上熱,故下利脈微依然,而嘔煩并作。宜白通加豬膽汁湯,人尿、豬膽,清君相而除煩嘔,姜、附下行而溫水土,蔥白上達而通經(jīng)脈,脈應(yīng)出矣,而出不宜驟,服湯而脈暴出者,陽根已絕而外脫則死,脈微續(xù)者,陽根未斷而徐回則生也。

〖白通加豬膽汁湯〗九十五。ǚ健98】)

【98】白通加豬膽汁湯

蔥白四莖 干姜一兩 附子生,去皮,破八片,一枚 人尿五合 豬膽汁一合

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nèi)膽汁、人尿,和令相得,分溫再服。若無膽,亦可用。

花湯證二十五 少陰二十六

【307】少陰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

二三日以至四五日,水寒土濕,愈久愈盛,脾陷肝郁,二氣逼迫,是以腹痛。木郁不能行水,故小便不利。木愈郁而愈泄,水道不通,則谷道不斂,故下利不止。木郁血陷,寒濕腐敗,風(fēng)木摧剝,故便膿血。桃花湯,粳米補土而瀉濕,干姜溫中而驅(qū)寒,石脂斂腸而固脫也。

〖桃花湯〗九十六 (方【91】)

【91】桃花湯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篩末 干姜一兩 粳米一升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溫服七合,內(nèi)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桃花湯證二十六 少陰二十七

【306】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

少陰水臟,下利而便膿血,總是濕寒,萬無濕熱之理,桃花湯實為主方,不可易也。

下利膿血證二十七 少陰二十八

【308】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可刺。

《靈樞·脈度》:盛者瀉之,虛者飲藥以補之。桃花湯之治便膿血之虛者也,若稍盛而生熱者,可刺經(jīng)穴以瀉之。

身熱便血證二十八 少陰二十九

【293】少陰病,八九日,一身手足盡熱者,以熱在膀胱,必便血也。

少陰與太陽為表里,八九日,一身手足盡熱者,以熱在膀胱。膀胱,太陽之經(jīng),為諸陽主氣,總統(tǒng)皮毛,故腑熱一身俱熱,是必病便血!端貑枴の迮K別論》:五臟者,藏精氣而不泄,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腎,臟也,膀胱,腑也,腎溫則陽氣秘藏而血不流溢,腎寒則臟中之陽散于膀胱之腑,腑熱,故血海不秘,隨膀胱而輸泄,必便血也。

癸水上升,而化丁火,故少陰水火同經(jīng),而獨以君火主令。水升而化火,則癸水不寒。丙火下降,而化壬水,故太陽水火同氣,而獨以寒水司權(quán)。火降而化水,則丙火不熱。病則癸水不化丁火,故少陰腎善于病寒,丙火不化壬水,故太陽膀胱善于病熱,此其中有甲乙之木邪焉。肝以風(fēng)木而主疏泄,膽以相火而主秘藏,腎之溫暖而蟄封者,相火之秘藏也,膀胱之清涼而通利者,風(fēng)木之疏泄也。病而風(fēng)木不能疏泄,故水道不通,相火不能秘藏,故膀胱有熱。

足少陽自頭走足,病則上逆,手少陽自手走頭,病則下陷。膀胱之熱者,手少陽三焦之相火離腎臟而泄于膀胱,一身手足之熱者,足少陽膽經(jīng)之相火離腎臟而瀉于肢體也。肝木藏血,而其性疏泄,木陷于水,疏泄不行,怒而生風(fēng),愈欲疏泄。泄而不暢,其輕則為水淋,其重則為血淋。淋血之家,痛澀而頻數(shù)者,風(fēng)木強泄而不暢也。便血之證,熱在膀胱,而腎臟則寒。蓋腎寒不能生木,而后木郁而生風(fēng),風(fēng)性善泄,愈泄而愈陷,愈陷而愈泄,故血不上行,而病下脫。其膽火之逆于肢體者,風(fēng)木之疏泄也,其三焦之泄于膀胱者,風(fēng)木之郁陷也。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xué)論壇 - 醫(yī)學(xué)博客 - 網(wǎng)絡(luò)課程 - 幫助
    醫(yī)學(xué)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lǐng)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