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相關性結腸炎是使用抗生素所引起的大腸炎癥。
許多抗生素能改變腸道細菌種類和數量的平衡狀態(tài),使某些致病性細菌生長繁殖。最常見的致病菌是難辨梭狀芽胞桿菌,能產生兩種毒素損傷有保護功能的大腸表面。
最常引起本病的抗生素有氯林可霉素、氨芐青霉素和先鋒霉素類,如先鋒霉素Ⅰ。其他引起本病的抗生素類還有青霉素類、紅霉素、甲氧芐啶-磺胺甲噁唑、氯霉素和四環(huán)素。不管是口服,還是注射給予上述藥物,都可能引起難辨梭狀芽胞桿菌的過度生長。雖然青壯年和兒童也可發(fā)生本病,但老年人具有更高的患病危險性。
在輕癥病例中,腸腔表面只有輕度的炎癥。在重度結腸炎病人,其腸壁炎癥廣泛而嚴重,還有潰瘍形成。
【癥狀】
通常在病人使用抗生素時,即開始出現癥狀,但是,1/3病人其癥狀是在停用抗生素后1~10天才出現。在一些病人,其癥狀m.f1411.cn/job/甚至在停用抗生素6周以后才出現。
在典型病例,癥狀從輕度腹瀉到血性腹瀉、腹痛和發(fā)熱。最嚴重病例,可出現致命性脫水、低血壓、中毒性巨結腸和小腸穿孔。
【診斷】
一般通過乙狀結腸鏡檢查發(fā)現大腸的炎癥,可以診斷結腸炎。如果病變位置較高,在乙狀結腸之上,則必須作結腸鏡檢查。
當糞便標本在實驗室培養(yǎng)中確定有難辨梭狀芽胞桿菌或從糞便中檢測出毒素,都可明確抗生素相關性結腸炎的診斷。在20%的輕度抗生素相關性結腸炎病人和80%的重度病人中,可探查出這種毒素。
病情較重時,實驗室檢查還可顯示血中白細胞數異常升高。
【治療】
如果患有本病的病人出現嚴重腹瀉,除非此抗生素為治病所必需,否則立即停用正在使用的抗生素。因為引起腸運動減弱的藥物如苯乙哌啶,可延長致病毒素與大腸的接觸時間,故通常應該避免使用。沒有并發(fā)癥的抗生素所致腹瀉一般在停用抗生素后1m.f1411.cn/zhicheng/0~12天即可自行停止。如已恢復,則不需要進行其他治療。但是,如果還有輕微的癥狀持續(xù)存在,用消膽胺治療可能有效,因為該藥可與毒素結合而減弱其毒性作用。
對大多數抗生素相關性結腸炎病例,滅滴靈是治療難辨梭狀芽胞桿菌的有效藥物。萬古霉素則可用于治療最嚴重的病例和其他治療無效的病例。
多達20%的病人會出現癥狀復發(fā),需要再作治療。對腹瀉反復發(fā)作者,可能需要長療程的治療。一些病人需要口服乳酸桿菌制劑或從肛門直腸給予類桿菌,使腸道正常菌群得以恢復。但是,這些方法不是常規(guī)治療手段。偶爾,抗生素相關性結腸炎病情急而危重,必須住院治療,接受靜脈輸液,輸入電解質和輸血。偶爾作為挽救生命的措施,可作暫時性回腸造瘺術或大腸切除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