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san chi tie jiao jue
|
英文名 |
Three wing spleenwort
|
藥材基原 |
為鐵角蕨科植物三翅鐵角蕨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植株高20-35cm。根莖短而直立,頂部被棕褐色、狹披針形鱗片,全緣。葉簇生;葉柄長2-4cm,栗褐色,有光澤,除上面有2條寬翅外,下面棱脊上還有1條;葉片堅紙質(zhì),無毛,線狀披針形,長12-25cm,寬1-2cm,先端漸尖,基部漸縮狹,一回羽狀;羽片20-30對,下部的近對生,向上互生,長圓形或近長方形,中部的較大,長達1cm,寬約5mm,先端圓,基部上側(cè)略呈耳狀;葉脈羽狀,側(cè)脈二叉或單一;葉軸栗褐色,有光澤,有3條膜質(zhì)狹翅,先端常有1-3枚被鱗片的芽胞,行無性繁殖。孢子囊群線狀長圓形,背生于小脈上側(cè)分枝的中部;囊群蓋長圓形,灰白色,膜質(zhì),全緣。
|
資源分布 |
產(chǎn)于長江以南地區(qū),向北至陜西南部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800-1000m的山坡林緣、路旁濕石上。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季采收,洗凈,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微苦;平
|
歸經(jīng) |
肝;腎經(jīng)
|
功效 |
舒筋活絡(luò);利水通淋
|
功效分類 |
活絡(luò)藥
|
主治 |
腰痛;跌打損傷;小便淋痛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服10-20g;或浸酒。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味微苦,性平。有舒筋活絡(luò)的功能。用于跌打損傷以及腰痛。
|
考證 |
始載于《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Asplenium tripteropus Nakai
|
科屬分類 |
鐵角蕨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