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國外醫(yī)學(xué)中醫(yī)中藥分冊1982,4(1):51 |
劑型 | 散劑 |
藥物組成 | 鉤藤、石膏、陳皮、麥冬、半夏、茯苓、人參、防風(fēng)、生姜、菊花。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頑固性耳鳴,頭痛,肩痛,眼痛,高血壓。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早、晚各服2.5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1.頑固性耳鳴:用本方治療頑固性耳鳴34例,根據(jù)耳鳴的程度分為A、B、C、D四組。A:重度耳鳴;B:中度耳鳴:C:輕度耳鳴;D;無耳鳴。療效評定標準:A或B改變?yōu)镈定為顯效,A改變?yōu)镃或C改變?yōu)镈定為有效,A改變?yōu)锽或B改變?yōu)镃定為微效,其它為無效。結(jié)果:顯效2例,有效4例,微效11例,無效17例。顯效與有效例數(shù)占17.9%,如包括徽效則占50%。 2.慢性頭痛:用本方治療慢性頭痛42例,男15例,女27例;分為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組26例,其它疾患組16例。結(jié)果: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組顯效25例,無效1例;其它疾患組顯效2例,無效14例。 又有報道,用約藤、茯苓、菊花各15g,半夏、麥冬、黨參、防風(fēng)、川芎各10g,陳皮12g,石膏20g,甘草5g,生姜3片。每日1劑,水煎,早、晚2次分服。治療血管性頭痛44例,男13例,女31例;年齡在16-57歲;病程在半年至17年。療效標準:痊愈:服藥后頭痛完全消失,隨訪1年以上未復(fù)發(fā);有效:服藥后頭痛明顯減輕,持續(xù)時間縮短,腦血流圖正常,或服藥后頭痛雖止,但1年內(nèi)偶有復(fù)發(fā);無效:服藥后頭痛程度無改善,腦血流圖無改變。結(jié)果:痊愈29例,有效12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3%。 另有報道用約藤3g,陳皮3g,半夏4g,茯苓3.5g,人參2g,菊花2g,石膏8g,甘草1g,生姜1.5g,麥冬4g,防風(fēng)4g,制成散劑。平均服藥時間為7.4個月。治療頭痛、肩痛、眼病、高血壓182例中,男性64例,女性118例;年齡大多在40歲以上。疾病包括高血壓病、植物神經(jīng)功能紊亂、內(nèi)耳眩暈等,以高血壓患者為最多(88例,其中31例合并動脈硬化,20例合并高脂血癥)。結(jié)果:顯效32例,有效60例,微效75例,無效15例,有效率為91.5%。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