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您現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理論教學 > 外科學 > 普通外科學 > 正文:3-2 腹股溝疝
    

腹股溝疝

 

 。ㄋ)修補術手術步驟(以常見的Bassini法為例)

  1.麻醉:多選用局麻,也可用腰麻,小兒宜用乙醚全麻。局部麻醉方法:1%普魯卡因溶液,約100毫升左右,首先在髂前上棘內側約2橫指處做皮內小丘,隨即浸潤腹內斜肌和腹橫肌之間組織,用來阻滯髂腹下神經和髂腹股溝神經。再在恥骨結節(jié)外側,即相當于外環(huán)的內上側,做皮下小丘,注入普魯卡因溶液于恥骨骨膜附近及精索周圍組織以阻滯局部神經。然后,在兩注射點之間,行菱形的浸潤麻醉(從皮膚、皮下組織、筋膜到肌層),必要時,再加沿切口作各層浸潤。

  2.切口:在腹股溝韌帶上2厘米,切口起自腹股溝韌帶中點稍外斜行至恥骨結節(jié)上方(相當于外環(huán)處),切口與腹股溝韌帶平行,切開皮膚與皮下組織,顯露出銀白色的腹外斜肌腱膜與外環(huán)。

  3.以手指找到外環(huán),用有齒鑷在外環(huán)處提起腹外斜肌腱膜,以彎血管鉗細心分開深層組織,推開在腱膜下面的髂腹股溝神經,沿著纖維方向用直剪刀將腱膜剪開。然后用鈍力將腱膜兩葉分離、推開,內側顯露腹內斜肌、腹橫肌及其腱膜弓(或為聯合肌腱),外側顯露腹股溝韌帶的內面。

  4.用牽開器將骼腹股溝神經和腹內斜肌、腹橫肌及其腱膜弓(或聯合肌腱)一起拉開,充分顯露提睪肌,沿肌纖維分開提睪肌,看到疝囊。有時,為了幫助辨識,囑病人用力咳嗽,可使疝囊沖動而鼓動起來。術者用有齒鑷輕輕提起疝囊,第一助手在離0.5cm處提起疝囊另一點,在此二點之間切開疝囊。將疝囊內的小腸、大網膜等內容物回納入腹腔,如有粘連,宜先分離。

  5.以血管鉗夾位疝囊切口邊緣幾點,術前左手提起疝囊,左示指伸進疝囊內頂住囊壁,右手示指裹以鹽水紗布,用鈍力將疝囊與其周圍組織和精索分離。精索動靜脈與輸精管位于疝囊外側,與疝囊粘連,宜細心推開,特別要注意不可損傷靜脈引起出血。大此處,不可盲目動力,以免切斷或誤傷輸精管。

  6.游離疝囊頸部一圈,然后在中間橫形切斷,分疝囊為近、遠兩部分。術前細心用鈍力或以剪刀分離近側囊壁,直至內環(huán)。然后將疝囊用血管鉗向四周牽開,再將探查疝囊內的內臟組織確已全部回納入腹腔后,用絲線在疝囊頸部(內環(huán)處)作荷包口或貫穿縫合(圖2-27)。剪去多余的疝囊壁,荷包口的遠端再以絲線貫穿縫合一次。將兩根縫合線分別以彎針從腹橫肌腱膜弓深面穿過腹橫肌、腹內斜肌兩肌淺面結扎,以期達到將疝囊殘端向高處移位,避免成為腹內壓直接壓住點的目的。如查得內環(huán)松弛寬大者,可將其附近腹橫筋膜縫合數針以修補加固。

 

圖2-27 疝囊頸部高位貫穿縫扎

  7.遠側疝囊應根據粘連程度,可以全部、部分剝離,或者全部不剝離。但需檢查剝離的邊緣以及疝囊與精索的剝離面、予以妥善和嚴密的止血。

  8.腹股溝管管壁修補(Bassini法):游離并以紗布條提起精索。在其深面用粗絲線將腹橫腱膜弓(或聯合肌腱)與腹股溝韌帶內側面作間斷縫合,自上而下縫合3~4~ 5針(圖2-28)。最后一針應將腹橫腱膜弓(或聯合肌腱)縫于恥骨結切的骨膜上,以防止最內端殘留三角形空隙,術后易引起疝的復發(fā)。近內環(huán)一針與精索間的距離可通過一小指尖為宜,避免過緊,引起精索血液循環(huán)障礙。

圖2-28 縫合聯合肌腱與腹股溝韌帶

  9.將精索放置于新位,再次檢查無出血后,以粗絲線間斷縫合腹外斜肌腱膜。分層縫合皮下及皮膚層。

  其它的腹沒溝斜疝修補術1~7和9的步驟均相同,僅在第8項腹股溝管壁修補有異。如Mc Vay法,在完成前7項后,將精索牽開,在恥骨上支的淺面切開腹橫筋膜,推開疏松組織,以顯示恥骨梳韌帶。術者左手示指沿恥骨梳韌帶由內向外側移動,直到觸到股靜脈,固定不動,以擋開股靜脈。此時將腹內斜肌、腹橫腱膜弓(或聯合肌腱)的游離緣縫穿一針于恥骨梳韌帶上。然后,在第一針縫合和恥骨結節(jié)之間,再縫合2~3針(圖2-29)。縫合完畢后,放回精索,在精索淺面縫合腹外斜肌腱膜。

圖2-29聯合肌腱恥骨梳韌帶縫合法

  二、腹股溝直疝

  腹股溝直疝系指從腹壁下動脈內側、經腹股溝三角區(qū)突出的腹股溝疝。其發(fā)病率較斜疝為低,約占腹股溝疝的5%,多見于老年男性,常為雙側。

  [病因] 腹股溝直疝絕大多數屬后天性,主要病因是腹壁發(fā)育不健全、腹股溝三角區(qū)肌肉和筋膜薄弱。老年人因肌肉萎縮退化,使腹股溝管的間隙變得寬大,同時腹內斜肌、腹橫肌和聯合肌腱的支持保護作用也減弱,當有慢性咳嗽、習慣性便秘或排尿困難而致腹內壓增高時,腹橫筋膜反復遭受腹內壓力的沖擊,造成損傷、變薄、腹腔內臟即逐漸向前推動而突出,形成直疝。沒有先天發(fā)生的。

  [臨床表現] 主要為腹股溝區(qū)可復性腫塊。位于恥骨結節(jié)外上方呈半球形,多無疼痛及其它不適。當站立時,疝塊即刻出現,平臥時消失。腫塊不進入陰囊,由于直疝頸部寬大,極少嵌頓。還納后可在腹股溝三角區(qū)直接捫及腹壁缺損,咳嗽時指尖有膨脹性沖擊感。用手指在腹壁外緊壓內環(huán),讓病人起立咳嗽,仍有疝塊出現,可與斜疝鑒別。雙側性直疝、疝塊常于中線兩側互相接近。

  [治療] 直疝多采用手術療法。手術要點:加強腹內斜肌和腹橫筋膜的抵抗力,以鞏固腹股溝管的后壁。直疝修補方法,基本上與斜疝相似(圖2-28、29)。常用Bassini法,如果在手術過程中,發(fā)現腹橫筋膜缺損很大,不能直接縫合時,可利用自身闊筋膜、腹直肌前鞘,以及尼龍布等材料,作填充缺損成形術。

  直疝屬繼發(fā)性疝。術前須考慮其發(fā)病原因(慢性咳嗽、前列腺肥大、便秘等),應予處理。若不能控制或另伴有嚴重內臟疾病者,則不宜手術,可使用疝帶治療。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2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2017320號
百度大聯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