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您現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理論教學 > 基礎學科 > 醫(yī)學心理學 > 正文:心血管疾病中的心理社會問題
    

心血管疾病中的心理社會問題

  心血管功能改變作為情緒反應的整合部分已為人們所熟知。人們常把心臟稱為“焦慮的專門器官”。情緒應激參與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在文獻上早有報道,但由于情緒應激概念模糊,難以用單獨的量度來確定。Taggart等的研究表明,各種情緒應激都可以引起心動過速,主要是通過β-腎上腺素能機制;但在體驗,甚至預期疼痛發(fā)生的情境下,卻可引起心動過緩。這是由于在這種情境下明顯占優(yōu)勢的迷走神經活動可以掩蓋增強了的交感性活動。

  近二十年來,對冠心及高血壓病中的心理社會因素進行了廣泛的研究,積累了不少資料。近來來對致死性心律失常的心理因素也日益予以重視。

  專欄6-1 情緒對心臟的效應

  情緒應激與粥樣硬化病變有關,還涉及心絞痛、心律失常與猝死等心臟急癥。為探索這一關系,以心率、心電圖波形及血中兒茶酚胺濃度為指標來定量地評定不同類型和強度的情緒對心臟的影響。

  (一)輕度情緒(在城市中駕駛汽車)的影響

  在倫敦駕車可引起一定程度的心動過速,正常人與冠心患者相似。在高速公路上駕車,峰值心率在120-140次/分之間,口服β阻滯劑心得平使心動過速消失。

  3名正常人在實驗中呈現輕度ST-T改變(T波壓低或平坦)。曾報道一名21歲女性在倫敦公路上駕車時,因焦慮和害怕,引起心動過速,并有T波平坦,在給心得平后,T波轉為直立但仍有心動過速。

  (二)中度以上情緒(對公眾演講)的影響

  7名冠心病病人與8名正常被試者作兩次研究,一次服安慰劑,另一次服40mg心得平(均在演講前一小時服用))。未服β阻滯劑者,演講時均有一定程度的心動過速,最高可達180次/分,正常心臟組與冠心病組差別不顯著,用藥后兩組心動過速均受抑制。

 。ㄈ)強烈情緒的影響

  1.駕駛賽車 賽前15分鐘(10人)平均心率160±10.8次/分。比賽時,最小179±13.7次/分。在10分鐘到1.5小時的賽程中心率一直維持在高水平,比賽結束后一分鐘內就恢復正常。

  在另一組擬比賽中測得用安慰劑組的最大心率平均為160±13.1次/分,口服β阻滯劑組為102±8.1次/分。

  2.跳傘 15名不同經驗的被試者作26次觀察(每次15分鐘,包括跳傘前、后各5分鐘),其平均最大心率為:初學者(5人11次),183±6.0次/分;中間者(5人次),186±6.5次/分;有經驗者(5人次),159±14.3次/分;全體(15人26次)為175±15.3次/分。

  (四)血漿中兒茶酚胺的濃度

四種情緒應激前、后的血漿兒茶酚胺濃度(μg/L)

  人數 P值
城市駕車 8 0.84 1.04 <0.01
對公眾演講 21 0.90 1.20 <0.01
駕賽車比賽 7 0.97 1.44 <0.05
跳傘 8 0.93 2.20 <0.01

  (五)情緒與心動過緩

  一般認為,情緒喚醒引起心動過速,但在某些涉及到證實、體驗甚至期待疼痛的情景下,卻可引起心動過緩。如牙科手術病人,盡管血漿中腎上腺素水平明顯上升,但心率不快,提示此時迷走神經活動占優(yōu)勢而掩蓋了增強了的交感神經活動。有人對觀看暴力電影的被試者進行研究,也獲得類似結果。即在尿內腎上腺素含量增加的同時,其心率卻下降到安靜時的水平以下,這種現象在循環(huán)生理學上稱為“增強的拮抗性”(accentuated antagonism),即交感神經的背景水平愈高其迷走神經活動的抑制效應也愈明顯(Taggart等,1983。)

  一、冠心的心理問題

  (一)A型行為類型

  行為型式是一種特異的活動和情感的復合體。Friedman及Rosenman通過研究把人的行為型式分為A1、A2、Bx(M)、B3、B4五型。

  A型行為類型(type a behavior pattern,TABP)是指A1型(我國規(guī)定為A1及A2型),具有以下特征:①為取得成就而努力奮斗;②有競爭性;③易不耐煩;④有時間緊迫感;⑤言語和舉止粗魯;⑥對工作過度地提出保證;⑦有旺盛的精力和過度的敵意。B4型則不爭強好勝,做事不慌不忙,其余均為過度類型。Rosenman等(1975)發(fā)表了西方協(xié)作組(WCGS)隨訪長達8年半的大樣本(3,524人)前瞻性結果。發(fā)現患冠心病的病人中A型者2倍于B型者;脊谛牟〉腁型者繼發(fā)心肌梗塞的可能性約5倍于非A型的冠心病患者。西方協(xié)作組的這個材料有力提示,TABP與冠心病的發(fā)生有關。1988年著名醫(yī)學雜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對此發(fā)表社論,指出近年來研究陸續(xù)出現了相反的結果,未能重復西方協(xié)作組的結論,例如發(fā)現A型與冠心危險的關系受病人年齡、性別和職業(yè)的影響;A型與冠心病的患病率有關而與發(fā)病率無關;在已有其他冠心病危險因素的高危者中,A型與日后冠心病的發(fā)病無關。Ragland利用西方協(xié)作組數據庫資料的隨訪性研究結果(231例發(fā)生心肌梗塞而存活24小時以上的病人中:160例為A型,平均隨訪12.7年,冠心病病死率為19.1/‰人/年;70例為B型,平均隨訪11.5年,冠心病病死率為31.7‰人/年(P=0.04)。將病人分為年齡較輕和年齡較老的兩組,兩組A型者病死率均較低。兼有冠心病及A型者,日后死于冠心病的危險并不高于B型者),更說明將A型與冠心病聯在一起的簡單模型存在嚴重不足,不宜采用。兩者若有某種聯系,它只宜應用于某些人和某些冠心病人中。對此,美國一些研究者還在展開熱烈的討論。最近,Friedman (1989)對TABP的研究作了綜合性回顧,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

  我國的學者在人群普查中發(fā)現,冠心病的患病率:A型者為9.36%;B型者為3.70%;在冠心病患者中A型者75.73%(楊菊賢,1984)。另外,在2000例心病患中,A型及非A型(M+B型)行為的比例為3.08:1(楊菊賢,1985)。國內的其他材料也提示冠心病患者中A型者多于B型者。

  心理生理學的研究表明,在基礎條件下(指沒有激動的平靜狀態(tài))或與合適的對手作放松競賽時,血壓及血漿兒茶酚胺水平并無A-B型之間的差別(A-B差);只是在劇烈的對抗競賽時A型者的收縮壓升高與兒茶酚胺水平上升均明顯高于B型者;而心率及舒張壓的A-B差不明顯。其他可以呈現A-B差的情境為完成中等難度的作業(yè),包括可能失敗的工作,有外部鼓勵(物質刺激)的任務以及與一個不喜受的人共事時(Houston,1983;Matthews,1982)。

[1] [2] [3] 下一頁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2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2017320號
百度大聯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