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xué)考研
醫(yī)學(xué)論文
醫(yī)學(xué)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xué)全在線 > 執(zhí)業(yè)藥師 > 執(zhí)業(yè)中藥師 > 專業(yè)知識一 > 中藥學(xué) > 正文:利水滲濕藥介紹(二)—2015年執(zhí)業(yè)藥師中藥學(xué)考點詳解
    

利水滲濕藥介紹(二)—2015年執(zhí)業(yè)藥師中藥學(xué)考點詳解

 利水滲濕藥介紹(二)—2015年執(zhí)業(yè)藥師中藥學(xué)考點詳解

  【來源】菊科植物茵陳蒿或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歸經(jīng)】苦,微寒。歸脾、胃、肝、膽經(jīng)。

  【性能特點】本品苦能泄降,微寒清熱,且兼疏理,人脾胃與肝膽經(jīng)。善清利濕熱而退黃,為治濕熱黃疸之要藥。經(jīng)配伍,亦常用于寒濕陰黃。此外,治濕瘡、濕疹瘙癢,內(nèi)服外洗皆宜。

  【功效】清熱利濕,退黃。

  【主治病證】

  (1)黃疸。

  (2)濕瘡,濕疹瘙癢。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30g;或人丸散。外用:適量,煎湯熏洗。

  【使用注意】本品微寒苦泄,故脾胃虛寒者慎服。

  【藥理】本品有利尿、利膽、保肝、降血脂、抗菌、抗病毒、抗鉤端螺旋體、殺蛔蟲、解熱、抗炎、抗腫瘤等作用。

  【來源】多孔菌科真菌豬苓的干燥菌核。

  【性味歸經(jīng)】甘、淡,平。歸腎、膀胱經(jīng)。

  【性能特點】本品甘淡滲利,性平不偏,人腎與膀胱經(jīng)。專于滲利水濕而力強,為治水濕內(nèi)停之要藥。

  【功效】利水滲濕。

  【主治病證】

  (1)小便不利,水腫,淋濁,帶下

  (2)濕盛泄瀉。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5~12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甘淡滲利,有傷陰之慮,故水腫兼陰虛者不宜單用。

  【來源】木通科植物木通、三葉木通白木通的干燥藤莖。

  【性味歸經(jīng)】苦,寒。歸心、小腸、膀胱經(jīng)。

  【性能特點】本品苦寒泄降,通行經(jīng)脈,主人心與小腸經(jīng),兼入膀胱經(jīng)。上清心火,下利小便,導(dǎo)熱下行。善利水通淋、泄熱,能通經(jīng)下乳。既為治濕熱淋痛與水腫之要藥,又為治心火上炎、下移小腸之良藥,還為治乳汁不下及濕熱痹痛之佳品。

  【功效】利水通淋,泄熱,通經(jīng)下乳。

  【主治病證】

  (1)濕熱淋痛,水腫尿少。

  (2)心火上炎或下移小腸之口舌生瘡、心煩尿赤。

  (3)產(chǎn)后乳汁不通或乳少。

  (4)濕熱痹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6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泄降通經(jīng),故脾胃虛寒者慎服,孕婦忌服。

  【來源】報春花科植物過路黃的干燥全草。

  【性味歸經(jīng)】甘、淡,微寒。歸肝、膽、腎、膀胱經(jīng)。

  【性能特點】本品甘淡滲利,微寒清解。入腎與膀胱經(jīng),善利水通淋、排除結(jié)石,為治砂淋、石淋之要藥;入肝膽經(jīng),善除濕退黃,為治濕熱黃疸、肝膽結(jié)石之佳品。還能清熱解毒而消腫,為治瘡腫、蛇傷所常用。

  【功效】利水通淋,除濕退黃,解毒消腫。

  【主治病證】

  (1)熱淋,砂淋,石淋。

  (2)濕熱黃疸,肝膽結(jié)石。

  (3)熱毒瘡腫,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60g,鮮者加倍;或人丸散。外用:適量,搗敷。治熱毒瘡或毒蛇咬傷,可取鮮品搗汁服,以渣外敷。

  【使用注意】本品微寒,故脾胃虛寒者慎服。外用鮮品熏洗,有引起接觸性皮炎的報道。

  【來源】車前科植物車前或平車前的干燥成熟種子。

  【性味歸經(jīng)】甘,寒。歸腎、肝、肺經(jīng)。

  【性能特點】本品甘寒滑利,入腎、肝、肺經(jīng)。既利水清熱而通淋,治下焦?jié)駸峒八[兼熱;又利小便、分清濁而止瀉,治暑濕水瀉;還清肝明目、清肺化痰,治肝熱目赤及痰熱咳嗽。

  【功效】利水通淋,滲濕止瀉,明目,清肺化痰。

  【主治病證】

  (1)濕熱淋證,小便不利,水腫兼熱。

  (2)暑濕水瀉。

  (3)肝熱目赤腫痛,肝腎虧虛之目暗不明(配補肝腎藥)。

  (4)肺熱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5—15g,布包;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甘寒滑利,故陽氣下陷、腎虛遺精及內(nèi)無濕熱者禁服。

  【藥理】本品有保肝、降膽固醇、祛痰、鎮(zhèn)咳、預(yù)防腎結(jié)石形成、緩瀉、抗炎等作用。

  【來源】硅酸鹽類礦物滑石族滑石的礦石,主含含水硅酸鎂。

  【性味歸經(jīng)】甘、淡,寒。歸胃、膀胱經(jīng)。

  【性能特點】本品甘淡性寒,入胃與膀胱經(jīng)。內(nèi)服寒滑清解,既清膀胱濕熱而利尿通淋,為治濕熱淋痛之良藥;又清解暑熱,為治暑濕、濕溫之佳品。外用清熱收斂,治濕瘡、濕疹常用。

  【功效】利水通淋,清解暑熱;外用清熱收斂。

  【主治病證】

  (I)濕熱淋證,小便不利。

  (2)暑熱煩渴,濕溫胸悶,濕熱泄瀉。(3)濕瘡,濕疹,痱子。

  【配伍】滑石配生甘草:滑石甘淡性寒,功能清暑利尿;生甘草甘平偏涼,能清熱、益氣和中。兩藥合用,既清利暑熱,又利水而不傷津,主治暑濕身熱煩渴。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20g,塊者宜打碎先下,細(xì)粉者宜布包;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細(xì)粉外敷。

  【使用注意】本品寒滑清利,故脾氣虛、精滑及熱病傷津者忌服。

  【來源】澤瀉科植物澤瀉的干燥塊莖。

  【性味歸經(jīng)】甘、淡,寒。歸腎、膀胱經(jīng)。

  【性能特點】本品甘淡滲利,寒能清泄,入腎與膀胱經(jīng)。既善利水滲濕,又能清瀉腎與膀胱之熱,故為治下焦?jié)駸峒八[兼熱所常用。

  【功效】利水滲濕,泄熱。

  【主治病證】

  (1)小便不利,水腫,淋濁,帶下。

  (2)濕盛泄瀉,痰飲。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5-10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腎虛精滑無濕熱者禁服。

  【藥理】本品有利尿、降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抗脂肪肝、減肥、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抗炎等作用。

  【來源】科植物地膚的干燥成熟果實。

  【性昧歸經(jīng)】苦,寒。歸腎、膀胱經(jīng)。

  【性能特點】本品苦寒清利,人腎與膀胱經(jīng)。既利尿通淋,又祛風(fēng)止癢,為治熱淋及瘡疹濕癢之要藥。

  【功效】利尿通淋,祛風(fēng)止癢。

  【主治病證】

  (1)熱淋。

  (2)風(fēng)疹,濕疹,陰癢,濕瘡。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或人丸散。外用:適量,煎湯熏洗,或研末敷。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清利,故內(nèi)無濕熱,小便過多者忌服。

  【來源】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干燥成熟孢子。

  【性味歸經(jīng)】甘、淡,寒。歸膀胱、小腸經(jīng)。

  【性能特點】本品甘淡滲利,寒能清泄,人膀胱與小腸經(jīng)。善通利小便而止痛,并兼排石,為治淋證澀痛與水腫所常用,兼尿道澀痛者尤佳。

  【功效】利尿通淋,止痛。

  【主治病證】

  (1)熱淋,血淋,砂淋,石淋,膏淋。

  (2)水腫。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5—15g,布包;或研末,每次2~3g。

  【使用注意】本品甘淡滲利,故陰虛者慎服。

  【來源】石竹科植物瞿麥或石竹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歸經(jīng)】苦,寒。歸心、小腸、膀胱經(jīng)。

  【性能特點】本品苦寒清泄通利,人心、小腸、膀胱經(jīng)。善清利膀胱以通淋,治濕熱淋痛常用;能破血通經(jīng),治瘀血經(jīng)閉可投。

  【功效】利尿通淋,破血通經(jīng)。

  【主治病證】

  (I)熱淋,血淋,石淋。

  (2)瘀血經(jīng)閉。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5-15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湯洗或研末撒。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通利,故孕婦忌服,婦女經(jīng)期慎服。

  【來源】蓼科植物篇蓄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歸經(jīng)】苦,微寒。歸膀胱經(jīng)。

  【性能特點】本品苦能泄降,微寒清熱。善清利膀胱濕熱而利尿通淋,兼殺蟲而止癢,主治濕熱淋痛、蛔蟯蟲病、濕疹及陰癢。

  【功效】利尿通淋,殺蟲止癢。

  【主治病證】

  (1)熱淋,血淋。

  (2)蛔蟲病,蟯蟲病。

  (3)濕疹,陰癢。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或人丸散。外用:適量,煎湯洗,或絞汁涂。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泄降,有緩?fù)ù蟊阕饔,故脾虛便溏者慎服?/P>

  【來源】薯蕷科植物粉背薯蕷、綿萆薢或福州薯蕷的干燥根莖。前者習(xí)稱粉萆薜,后兩種習(xí)稱綿萆薢。

  【性味歸經(jīng)】苦,平。歸肝、胃、膀胱經(jīng)。

  【性能特點】本品味苦泄降,性平不偏,人肝胃與膀胱經(jīng)。既除下焦之濕而分清祛濁,為治膏淋、白濁及濕盛帶下之要藥;又祛筋骨肌肉之風(fēng)濕而通痹止痛,為治風(fēng)濕痹痛之佳品。

  【功效】利濕濁,祛風(fēng)濕。

  【主治病證】

  (1)膏淋,白濁。

  (2)濕盛帶下。

  (3)風(fēng)濕痹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味苦泄降,故腎虛陰虧者慎服。

  【來源】水龍骨科植物廬山石韋、石韋或有柄石韋的干燥葉。

  【性味歸經(jīng)】苦、甘,微寒。歸肺、膀胱經(jīng)。

  【性能特點】本品苦寒清泄,入肺與膀胱經(jīng),為清利涼血之品。既利尿通淋、涼血止血,治淋證澀痛及血熱出血常用,血淋、尿血尤佳;又清肺熱,治肺熱咳嗽等證。

  【功效】利尿通淋,清肺止咳,涼血止血。

  【主治病證】

  (1)血淋,熱淋,石淋。

  (2)肺熱咳喘。

  (3)血熱崩漏、尿血、吐血、衄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5~12g;或人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涂敷。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清泄,故陰虛及無濕熱者禁服。

  【來源】五加科植物通脫木的干燥莖髓。

  【性味歸經(jīng)】甘、淡,微寒。歸肺、胃經(jīng)。

  【性能特點】本品甘淡滲利,微寒清熱,入肺、胃經(jīng)。既利水清熱,治熱淋、濕溫及水腫尿少;又通氣下乳,治乳汁不下等證。

  【功效】利水清熱,通氣下乳。

  【主治病證】

  (1)濕熱淋證。

  (2)濕溫證,水腫尿少。

  (3)產(chǎn)后乳汁不下。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5g;或人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甘淡滲利,故氣陰兩虛、孕婦慎服

更多執(zhí)業(yè)藥師考試相關(guān)閱讀推薦:

2015年執(zhí)業(yè)藥師考試動態(tài)

2015年執(zhí)業(yè)中藥師中藥學(xué)知識點講解

醫(yī)學(xué)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2017320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rèn)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