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疑難病證中醫(yī)辨治思路與方法
由于疑難病證的研究不是從縱的方面一個系統(tǒng)一個病證地去研究其證治規(guī)律,而是試圖從橫的方面去尋求眾多難辨難治病證的共同規(guī)律,因此,了解其共同的病因病機特點尤為重要。
疑難病證的病機往往有以下幾個特點:
① 病因互相交錯。疑難病證從發(fā)病學角度講,屬于單一病因者較少,大多是復合因素作用而成。如六yin中數yin同侵,痰飲瘀血水濕并見,或兼正虛,或挾情志,或有飲食勞倦因素,或誤辨誤治或新病引發(fā)宿疾,不一而足。
② 病情多變化。疑難病證中不少疾病由于病因交錯、醫(yī)者辨證不清、用藥不當或病程漫長,故而病情多變化不定。寒化為熱,熱證變寒,先實而后虛,瘀久挾痰,熱盛成毒。
③ 病機相反。有的疑難病證,雖為同一病人,卻表現出相反的病機,如
上熱下寒、上寒下熱,表寒里熱、表熱里寒,虛實并見、表虛里實、上實下虛、陰陽兩虛等等。
有學者提出疑難病證的診治要抓6點,即:①尋病因,②定病位,③辨病性,④審主次,⑤察趨勢,⑥明緩急。
國醫(yī)大師裘沛然教授通過對疑難病證的深入研究,歸納出8種治法:養(yǎng)正徐圖、反激逆從、大方復治、內外貫通、培補脾腎、斬關奪隘、隨機用巧、醫(yī)患相得。
張師通過畢生深入系統(tǒng)的研究與躬身臨床體悟,對如何進行疑難病證的診治,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令人耳目一新。
1 前車之鑒,認真借鏡
疑難病證乍得者固有,久病者尤多。很多疑難病證患者由于久病乏效,曾輾轉求醫(yī)于各大醫(yī)院,或遍求名醫(yī),廣搜良方,其中不乏具有真才實學及真知灼見的良醫(yī)高手,或辨證精準、用藥精當的療法方藥,然而終因療效不佳或以失敗告終。其病雖未愈,而前車之鑒卻很寶貴。前醫(yī)走過的道路,所用辨證思路和治則方藥,值得我們認真借鑒和參考。當接診一名疑難病證患者后,首當認真閱讀前醫(yī)辨證思想、治法方藥,治療反應和結果,努力從中尋找失敗原因或療效不佳的教訓,力求有所發(fā)現,以避免重蹈覆轍。若有一絲一點可用之理、可效之法、可用之藥,均當吸取其合理成分,這對于提高辨治疑難病證的療效非常重要。
2 中西匯參,廣開思路
對疑難病證的辨治,突出中醫(yī)藥優(yōu)勢和特色固然重要,但對于有些難證在一定條件下則應兼取中西醫(yī)之長以切實解決疑難。如癌瘤的病理切片檢查對指導中醫(yī)辨證并用藥等,很有參考價值。因此,我們認為凡一切對中醫(yī)辨證論治具有參考價值的現代科學檢查或診斷,概不排斥且應盡量加以利用。諸如“B超”、“CT”、“磁共振”以及各種化驗檢查等等,都應該為我所用。另外,中西匯參還體現在對中藥、方劑的現代研究成果的充分利用上。如
人參、
黃芪可提高機體免疫力;
川芎嗪可擴張心腦血管;六味
地黃丸具護肝、降血脂、防癌功效等等,在疑難病證的治療中,在辨證論治前提下,若能合理地利用這些現代研究結果,可望提高辨證論治水平和臨床療效。
3 辨證精準,深入細致
疑難病證之難不外兩個方面:一是辨證難,許多疑難病證病因錯綜,證情復雜,使醫(yī)者不易理出頭緒或抓不住主要矛盾,思想猶豫徘徊,終難取效;二是治療難,醫(yī)者搜尋方藥,竟無一對證者,臨時拼湊,心中無數,終無顯效。當此之時,筆者體會,不必貪多圖快,要認真辨析患者每一個癥狀,運用中醫(yī)理論,努力探求其產生原因,準確判斷其病性病位,抓住主要矛盾,分析各種癥狀的內在聯系,務求找出癥結所在,百思而力求其解,盡量使辨證精細入微,準確無誤,避免一絲一毫差池,則可提高有些疑難病證的療效。
4 知藥善任,精選良方
在疑難病證的治療中,以選方不當、用藥不準或組方不嚴、劑量失當等原因引起療效不佳者不在少數。因中藥和方劑太多,業(yè)醫(yī)者雖然畢生勤奮,然對某些方藥仍然認識不夠深刻,或僅停留于書本知識,或限于個人體會,在疑難病證的選藥組方上,往往所選方劑并非最佳方劑、最對證藥物或最佳劑量,因而治療乏效。張師認為治療疑難病證,首先要練好基本功,對常用方劑和藥物的性能作用、藥力強弱要有純熟深刻的認識,做到知藥如知兒女,用藥如用兵。在選方用藥上應提倡優(yōu)選法,一藥多用,比如補氣中之高麗參、
西洋參、
黨參、
太子參、黃芪、
白術、
甘草等,它們的藥力強弱、性質溫平、誰更切合病情、用多少劑量為最佳,都要認真下番功夫研究摸索,其間奧妙尤需深究。
5 廣涉偏秘,出奇制勝。
有的疑難病證,至今仍無理想方藥,然而民間流傳的一些秘方、單方、偏方,有時卻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俗話說“單方一味,氣煞名醫(yī)”,確有道理。近年來出版了不少《秘方大全》之類的書,收載秘方、驗方頗豐,其中不乏療效特佳之方和出奇制勝之法,關鍵在我們能否去實踐和推廣。當臨床上遇到一些疑難之病,用盡常法無取勝之望時,可以在秘方、單方、驗方中去尋覓一線之光,對此絕不可忽視。
6 創(chuàng)新理論,另辟蹊徑
有些疑難病證,現階段已被實踐證明確無良法,或用固有理論已難取效,則應廣開思路,大膽創(chuàng)新,另辟蹊徑,方有出路。金元四大家的滋陰、攻邪、理脾、瀉火等新理論的產生,使許多疑難病證為之消解;葉天士、吳鞠通等人所倡導的溫病學理論的建立,又使許多溫病難證迎刃而解。近年來在清熱解毒、通里攻下、活血化瘀、祛痰補脾、滋陰補腎等理論、治法方面都不斷有新理論新學說產生,不同程度地推動了中醫(yī)的進步,也使疑難病證的防治出現了新的曙光。
7 持恒久戰(zhàn),守方徐圖
疑難病證中,有相當部分病程很長,其病有一個緩慢的發(fā)展過程,如冠心病、
高血壓、腦血管疾病等類病證的病情一般變化不大,診斷不難,但不易收效。對這些久治不愈的疾病,只要辨證準確,用藥無誤,在思想方法上要有打持久戰(zhàn)的心理準備,堅持守方徐圖,切不可動輒改弦易轍,或大方重劑以圖速效。即使在治療過程中又出現新病,只要病機無大的變化,仍然要守法守方,堅持治療。俗話說“治病如抽絲剝繭,去了一層還有一層”。對于那些慢性難治病證,守方徐圖當不失為重要原則之一。
8 博采眾長,協同作戰(zhàn)
臨床中,大多數醫(yī)家多偏重于用傳統(tǒng)湯劑丸劑為主加減化裁,以一法一方治復雜病證,有時不免力不從心。張師認為,治療疑難病證應取各種中醫(yī)療法之長,協同作戰(zhàn),如內治外治結合、針灸藥物并舉氣功按摩同用,只要能互相配合,發(fā)揮協同作用者,皆可一試。當然,各種療法各有宜忌,應有所選擇,不可
盲目應用,一切皆視病情之需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