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hù)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xué)考研
醫(yī)學(xué)論文
醫(yī)學(xué)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shù)語標(biāo)準(zhǔn)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yīng)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xué)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xué)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教程 > 正文:古今醫(yī)統(tǒng)大全 71 淋證門 上課筆記
    

古今醫(yī)統(tǒng)大全教程:71 淋證門

淋證門病機《內(nèi)經(jīng)》曰∶飲食入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diào)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jīng)并行,合于四時,五臟陰陽揆度以為常也。(此見膀胱者,以肺金為母,而資其化也。肺金清肅,則水道通調(diào)而滲于下耳。然肺金又藉脾土健旺,以資化源,而清氣…

淋證門

病機

《內(nèi)經(jīng)》曰∶飲食入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diào)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jīng)并行,合于四時,五臟陰陽揆度以為常也。(此見膀胱者,以肺金為母,而資其化也。肺金清肅,則水道通調(diào)而滲于下耳。然肺金又藉脾土健旺,以資化源,而清氣得以上升,歸于肺而營運也。故經(jīng)又曰∶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故清陽不升則濁陰不降,而淋閉之患斯成矣。)《巢氏病源》云∶諸淋者由腎虛而膀胱熱故也。膀胱與腎為表里,俱主水,水入小腸行于胞為溲便也。腎氣通于陰,津液下流之道也。若飲食不節(jié),喜怒不常,虛實不調(diào)則臟腑不和,致腎虛而膀胱津液之府熱,則小水下澀而且數(shù)不利,故謂之淋。其狀小便出少起數(shù),小腹弦急,痛引于臍。

《內(nèi)經(jīng)》曰∶血泄淋閉皆屬于熱!对∈健吩弧昧,小便澀痛也。熱客膀胱,郁結(jié)不能滲泄故也;蛟恍”銤煌闊幔遺尿不禁為冷,豈知熱甚客于腎部干于足厥陰之經(jīng),郁結(jié)極甚而氣血不能宣通,則痿痹而神無所用,故液滲入膀胱而旋溺遺失,不能收禁也。淋為熱證明矣。既曰冷淋,復(fù)用黃芩黃柏、梔子、榆皮、瞿麥、茯苓、通草、滑石、車前子之類寒藥治之而已。其說雖妄,其方則是。或曰有患淋而服茴香、益智、醇酒溫藥而愈者,然則非冷歟?殊不知此皆利小便之要藥也。蓋醇酒、益智之性雖熱,而茴香之性溫,滑石之性寒,所以能開發(fā)郁結(jié),使氣液宣通,熱散而愈也。

陳無擇云∶淋證古謂之癮,名稱不同也。癮者,罷也;淋者,濁也。古方皆云心腎氣郁,致小腸膀胱不利,復(fù)有冷淋、熱淋、濕淋皆屬外因。既言心腎氣郁,與夫驚、憂、恐、思皆內(nèi)所因,況食啖冷熱,房勞致傷,及乘急忍溺,此皆不內(nèi)外因也。

嚴(yán)氏曰∶淋五證,氣、石、血、膏、勞是也。氣淋為病,小便澀常有余溺是也。石淋莖中痛尿不得卒出。膏淋尿似膏出。勞淋勞倦則發(fā),痛引氣沖。血淋遇熱則發(fā),甚則溺血,候其鼻頭黃赤色,小便難也。大抵此證多由心腎不交積蘊熱毒,或酒后房勞,嗜食燥熱,七情郁結(jié)所致。癃閉、淋閉為一類也。

或謂淋證為寒,誤也,殊不知溲下淋瀝疼痛,忍之身必戰(zhàn) 而憎寒,故有似乎冷,遂以為冷。此不明夫運氣變化之機,亢則害,承乃制,戰(zhàn) 似寒,經(jīng)屬于火,反兼水化之象,乃熱甚而郁結(jié)不開;驘岢錾呈撸蛉缰嗾,亦非冷凝也,是皆熱在脬中煎熬日積。輕則凝如脂膏,甚則結(jié)如沙石,且如湯瓶煎煉日久,熬成湯咸,又如清水煎湯,熱甚則沸溢自然混濁也。甫見間有寒者,不過為淋之變證也,始初因熱或服寒涼通利之藥過多,以致脾氣下陷,膀胱之氣因而凝滯不清變成白濁,并無痛楚。

此用溫暖升提如縮泉丸、補藥升陽湯之屬是也,非此而言寒者誤也。

經(jīng)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此見膀胱津液出入皆以氣為本,氣行而水自化也。知熱病而不知氣病者,不足語于神也。然則知清心蓮子飲之制者,其氣之謂乎?知機其神乎?

脈候

《脈經(jīng)》曰∶少陰脈數(shù),婦人則陰中生瘡,男子則為氣淋,脈細(xì)而數(shù),熱結(jié)下焦,則令人淋閉不通。淋之為病,小便數(shù)如粟狀,小腹弦急,痛引臍中。左尺脈數(shù)為淋閉,脈芤為血淋。淋證脈盛而實大者生,虛細(xì)而澀者死。

治法

東垣云∶淋證當(dāng)分在氣在血而治之,以渴與不渴而辨之,如渴而小便不利,熱在上焦氣分,肺金主之,宜用淡滲之藥,以茯苓、澤瀉琥珀、燈心、通草、車前子、瞿麥、 蓄之類,而清肺金之氣,瀉其火以滋水之上源也。不渴而小便不利者,熱在下焦血分,腎與膀胱主之,宜用氣味俱陰之藥,知母、黃柏、滋腎丸是也,除其熱,泄其閉塞,以滋膀胱腎水之下元也。

淋證初作者,主于實熱,當(dāng)利之,八正散之屬是也。既利之而不愈,久久而氣下陷者,虛也,宜升其氣,氣升而水自下。升而不愈,必用吐法,吐之而氣自升也。痰多者用二陳湯,先服后吐,痰氣閉塞者,二陳加木通香附探吐。

丹溪治一男子,病小便不通,醫(yī)用通利藥而反劇。丹溪曰∶此積痰也。痰積在肺,肺為上焦,膀胱為下焦,上焦閉則下焦塞,譬如滴水之器,必上竅通,而后下竅之水出焉。

乃以吐法,大吐之,吐已病如失然。此可見癃淋又不獨主于經(jīng)病也。

治鄭憲使之子,年十六。生七個月后得淋病,五七日必一作,其發(fā)則大痛,水道下如漆如粟者一盞方定。脈之輕則澀,重則弦,視其形瘦而長,色青而蒼。意其必因其父服下部熱藥,熱在胎留于子之命門而然。遂以紫雪和黃柏末丸,梧桐子大,曬干。熱湯下百丸,半日又下二百丸,食物壓之。又半日痛大作連腰腹,水道乃行,下漆如粟者碗許,痛減十之八。后與陳皮一兩,桔梗、木通各半兩,又下一合許而安。父得燥熱尚能病子,況母得之者乎?治一年老人,因疝痛多服烏、附,患淋十余年,又服硝黃諸淋藥不效,項發(fā)一大疽,淋痛愈甚,叫號困憊。脈短澀左微似弦,皆毒所致,凝積滯血滿膀胱,脈澀為敗血,短為血耗,忍痛傷血,叫號傷氣,知其溺后有如敗膿者,詢驗果然。多取土牛膝濃煎湯并四物湯大劑與之,三日后痛愈。敗膿漸減,淋止瘡勢亦定。蓋四物能生陰血也。

治一產(chǎn)婦,因收生者不謹(jǐn),損破尿胞,而致淋瀝。因思肌肉傷破尚可補完,脈之虛甚,并難產(chǎn),皆是氣血虛,產(chǎn)后又虛,試與峻補以參、術(shù)為君,芎、歸為臣,仁、陳皮、黃耆、茯苓為佐,煎豬羊胞湯,令極餓飲之,一月而安。蓋是氣血驟長其胞,恐稍遲亦難成功。

一人年四十,口干溺數(shù),春末得之,夏求治。脈俱澀,右略數(shù)而不弦,重取似大而稍有力,左稍沉略弱而不強,然澀卻多于右,喜二尺皆不甚起,當(dāng)作飲食濃味生熱,此謂之痰熱。禁其濃味,降火以清金,抑肝而補脾。三補丸二十一粒,玄明粉五粒,阿膠五粒,湯吞下,一日六次。又以四物湯加參、術(shù)、陳皮、生甘草、五味、麥門冬煎服,一日三次,與丸藥間服之,一二日自覺清快,小便減三之二,口不干,止渴未消,頭運眼花,久坐則腰疼,遂以摩腰丹治腰痛,仍以四物減川芎加參、耆、白術(shù)、牛膝、五味、炒柏、麥門冬煎調(diào)六一散,反覺便多,遂去六一散,仍服丸藥。

丹溪云∶淋雖有五,皆屬于熱。(小便滴瀝澀痛者為淋,急脹不痛者謂之閉也。)治宜解熱利水炒山梔子之類,不可發(fā)汗,汗之必便血。

便血不痛者養(yǎng)血尿,尿血而痛者為血淋也。

血淋一證須看血色,若血鮮者,心與小腸實熱,若色瘀為積敗之血也。《丹溪心法附錄》云∶色瘀者乃腎與膀胱虛冷,誤也。服漢椒根,意蓋因瘀積特用辛味行其凝滯之瘀血耳。若謂虛冷而用熱藥。豈理也哉?此其熱因熱用之義也。丹溪既云五淋皆熱,附錄者何相戾焉?有瘀血作淋者,用牛膝膏,淋證有血因火燥下焦血氣不得升降,而滲泄之令不行也,宜補陰降火,四物湯加知母、黃柏,或用四物湯下滋腎丸。

痰熱隔滯中焦,淋澀不通,二陳湯煎頓服探吐之,以提其氣,小便熱郁成淋不通,用赤茯苓、黃芩、澤瀉、車前子、麥門冬、肉桂、木通、甘草梢,氣虛者加黃 、木香、淋痛加黃柏、生地黃,夏月煎調(diào)益元散。

陰莖痛乃厥陰氣滯兼熱,用甘草梢,蓋欲緩其氣耳。

有腎虛極而淋者,當(dāng)補腎精而利小便,不可便用利水藥。

老人氣虛淋閉,參、術(shù)中帶木通、梔子之屬。

淋證用諸通利藥而不通者,用木香流氣飲即通,或別用通氣香劑才愈者,此乃氣淋,出于冷熱淋之外也。

熱極成淋服藥不效者,宜減桂,五苓散加木通、滑石、燈心、瞿麥各少許為末,蜜水調(diào)服。

傷寒后脫陽,小便不通,用生姜自然汁調(diào)茴香末敷小腹上,又服益智茴香丸調(diào)益元散送下。

藥方

(《局方》)石韋 治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淋瀝澀不出,臍腹急痛,有時或倦則發(fā),或尿如豆汁,或出砂石。

芍藥 白術(shù) 滑石 葵子 當(dāng)歸 瞿麥(各三錢) 石韋 木通(各二錢) 甘草王不留行(各一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空心小麥湯送下,或煎服亦可。

(《濟生》)地膚子散 治諸病后體虛觸熱,熱結(jié)下焦,遂成淋病,小便赤澀。

地膚子 豬苓 通草 瞿麥 知母 黃芩 海藻 枳實(炒) 升麻 葵子(等分)
上咀,每服五錢,水盞半、燈心十根、姜三片,煎八分,空心服。

(《局方》)五淋散 治膀胱有熱,水道不行,淋瀝不止,臍腹急痛,或尿如豆汁,或如沙石,膏淋尿血,并皆治之。

茵陳竹葉 木通 滑石 甘草(炙,各一錢) 山梔仁(炒) 赤芍藥 赤茯苓(各二錢)
上咀,作一服,水二盞煎一盞,食前服。

車前子散 治諸淋小便痛不可忍。

車前子 淡竹葉 赤茯苓 荊芥穗(各二錢)上以新汲水二盞,燈心二十莖,煎一盞,食前服。

車前滑石散 治諸淋閉澀不通,大抵諸淋由腎與膀胱熱也。腎膀胱為表里,俱屬于水,水入小腸下脬中,行于陰為小便也。腎氣不通于陰,水液之道路不利,膀胱為津液之腑,津液內(nèi)涸流于腎,水道不通停積于脬,腎熱而氣澀,故水道不利,小便淋澀,故謂之淋。其狀小便數(shù)而出,以小腹引臍中痛。又有氣淋、石淋、血淋,形證殊異,治療不同,今以治之。

車前子 滑石(各一兩)為末,每服一錢,食前米飲調(diào),日三服。

通草湯 治諸淋。

通草 葵子 茅根 王不留行 蒲黃(炒) 桃膠 瞿麥 滑石(各一錢) 甘草(炙,五分)
上水二盞煎一盞,食前服。

金沙五苓散 治五淋痛澀。

海金沙 肉桂 甘草(炙,各二錢) 赤茯苓 豬苓 白術(shù) 芍藥(各三錢) 澤瀉(半兩) 滑石(七錢) 石韋(一錢)
上為細(xì)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燈心三十莖,煎七分,空心服。

葵子茯苓湯 治小便不通。

葵子 茯苓(去皮,各一錢)
水二盞煎一盞,食前服。

葵子石韋散能利小便。

葵子(半斤) 地榆(三兩) 滑石(二兩) 石韋(去毛) 石楠葉 通草(各一兩)為細(xì)末,飲調(diào)方寸匕,日三服。

清肺飲 治渴而小便不利,邪熱在上焦氣分也。

茯苓 豬苓 澤瀉(各一錢半) 車前子 琥珀 木通 瞿麥 蓄(各一錢) 通草燈心(各五分)
水二盞煎一盞,食遠(yuǎn)服。

木通湯 治小便不通,小腹痛不可忍。

木通 滑石(各半兩) 牽牛(頭末,二錢半)
上作一服,水二盞,燈心二十莖、蔥白一根,煎一盞,食前服。

二神散 治諸淋急痛。

海金沙(七錢) 滑石(五錢)為細(xì)末,每服二錢半,用燈心、木通、麥門冬,用新汲水煎,入蜜少許,食前調(diào)服。

淡竹葉湯 治諸淋。

淡竹葉 車前子 大棗 烏豆(炒,去殼) 燈心 甘草(各一錢)
水二盞煎七分,食前服。

(《圣惠》)蒲黃散 治心腎有熱,小便不通。

蒲黃(生用) 木通 荊芥 車前子 桑白皮 滑石 燈心 赤芍藥 赤茯苓 甘草(炙,各等分,為細(xì)末)每服二錢,食前蔥白湯調(diào)服。

瞑眩膏 治諸淋疼痛不可忍,及沙石淋皆治。

蘿卜切一指濃四五片,以好白蜜二兩浸少時,安凈鐵鏟上,慢火炙干,再蘸蜜再炙,番覆炙,令香軟勿令焦,待蜜盡為度,候溫細(xì)嚼,以鹽湯一盞送下效。

地髓湯 治五淋小便不利,莖中痛欲死。

牛膝(不拘多少) 濃煎汁飲之效。酒煎亦可。

一方以根煮服之。一方捶碎一兩,用水二盞煎一盞去渣日三服。

一人患血淋,流下小便,盆內(nèi)凝聚如,久而有變?nèi)缡螅珶o足耳,百治不瘥。

遇一明醫(yī)言服此藥,雖未愈而血色漸淡,久乃復(fù)舊。后十年其病又作,又服此藥即愈。

后數(shù)人息淋血及莖中痛者服之悉愈。及觀《本草》載之治小便不利及莖中痛欲死。故附醫(yī)案表其神效云。

參苓琥珀湯 治小便淋瀝,莖中痛不可忍,引脅下痛。

人參(五分) 茯苓(四分) 琥珀 當(dāng)歸身 柴胡 澤瀉(各醫(yī)學(xué)檢驗網(wǎng)二分) 玄胡索(各七分) 川楝子(去核炒) 甘草(各一錢)上長流水二盞煎一盞,食前服。

博濟方 治五淋。

赤芍藥(一兩) 檳榔(一枚,面包煨)為末,每服一錢,水煎空心服。

透膈散 治諸淋。

硝石(一兩,細(xì)研末)勞淋勞倦,虛損則發(fā),用葵子末煎湯調(diào)二錢。血淋熱淋井花水調(diào)服。氣淋木通湯調(diào)服。石淋研藥末入銚子內(nèi),隔紙炒至紙焦再碾細(xì),同溫水調(diào)下。小便不通,小麥湯調(diào)服。諸淋并空心冷水調(diào)亦可。

(《局方》)八正散 治大人小兒心經(jīng)蘊熱,臟腑閉結(jié),小便赤澀,癃閉不通,及熱淋血淋,并宜服之。

車前子 瞿麥 蓄 滑石(另研飛) 山梔子(炒) 木通 大黃(煨) 甘草(各等分)
上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燈心二十莖,煎七分,食前溫服。

導(dǎo)赤散 治心經(jīng)蘊熱淋證。(方見熱門。)(《和劑》)清心蓮子散 治上盛下虛,心火炎上,口苦咽干,煩渴微熱,小便赤澀,或欲成淋,并皆服之。

石蓮子 人參 黃耆(蜜炙) 麥門冬 赤茯苓(各一錢) 車前子 黃芩 地骨皮甘草(各五分)
水二盞煎一盞,食前服。

(《本事》)火腑丹 治心經(jīng)蘊熱,五淋疼痛。

木通 黃芩(各一兩) 生地黃(二執(zhí)業(yè)醫(yī)師兩)
上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湯下。

(秘方)郁金黃連心火上炎,腎水不升,使水火不得相濟,火獨炎上,水不既濟,膀胱受火制而成諸淋,俱是熱證,此藥悉治之。

郁金 黃連(務(wù)一兩) 黃芩 琥珀(研) 大黃(酒蒸,各二兩) 白茯苓 滑石(各四兩) 黑牽牛(頭末二兩)
上為末,水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沸湯下。

琥珀茯苓丸 治膀胱積熱,以致小便癃閉淋瀝。

琥珀 赤茯苓 川木通 知母 黃柏 蛤粉 赤芍藥 當(dāng)歸 澤瀉(各二兩) 人參桂府 滑石 山梔子 黃連 大黃(蒸) 黃芩 白術(shù) 瞿麥 蓄 豬苓(各一兩)木香(半兩)
上為細(xì)末,和勻滴水丸,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早晨白湯下。

瞿麥湯 治心經(jīng)蘊熱,小便淋澀赤痛。

瞿麥穗(三錢) 冬瓜子 茅根(各半兩) 黃芩(六錢) 木通(一錢) 竹葉(一握) 葵子(二合) 滑石(二兩,研末分四服)上除滑石外粗搗分四劑,每服水二盞煎一盞食前服。

麥門冬飲 治心熱氣滯成淋,臍下妨悶。

麥門冬(去心) 木通 赤芍藥 葵子 滑石(二兩) 芒硝(兩半)上每服四錢,水一盞、姜一片、蔥白二莖,煎六分,食前服。

四汁飲 治熱淋,小便赤澀疼痛。

葡萄汁 生汁 生地黃汁 白蜜(各五合)上和勻,每服七分,一盞銀石器內(nèi)慢火熬沸,食前服。

王不留行散 治熱淋不止疼痛。(即通草散,方見前。)

螺泥膏 治熱淋小便不通。

田螺(不拘多少)以凈水器盛養(yǎng),待螺吐出泥,澄去上面清水,以底下濃泥入膩粉(五分)涂臍上,尿立通,將螺放生。

白茅 治熱淋痛。

白茅根(切,四斤)上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每服一升,日三服夜二服,盡劑而愈。

沉香 治氣淋臍下妨悶,痛不可忍。

沉香 石韋 去毛 滑石 當(dāng)歸 王不留行 瞿麥(各半兩) 葵子 赤芍藥白術(shù)(各三錢) 甘草(一錢)
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食前大麥煎湯調(diào)服,以利為度。

檳榔散 治氣淋小腸急痛。

檳榔 木香 當(dāng)歸(炒,各半兩) 母丁香 桂心(各一錢) 冰片(一錢,細(xì)研)豬苓(去黑皮,一兩)
上為細(xì)末,每服一錢,食前生姜蔥湯調(diào)服。

沉香琥珀散氣淋諸淋不通皆可服。

沉香(不見火) 琥珀(各三錢) 通草 忘憂草根 蓄 小茴香(炒) 木通血竭 滑石 海金沙 木香(不見火,各半兩)上為粗散,每服十兩,水二盞燈心二十根,竹葉十個連根,蔥白三莖,煎七分空心服。如硬塊加大黃五錢,水道澀滯加車前子半兩,血淋加生地黃一兩,用長流水煎,極效。

木香湯 治冷氣凝滯,小便淋瀝作痛。

木香 檳榔 木通 舶上茴香(焙) 當(dāng)歸 青皮 澤瀉 赤芍藥 官桂 橘皮 甘草(炙,各五分)
上作一服,水二盞、姜三片,煎一盞,食前服。

瞿麥湯 治氣淋滯澀。

瞿麥 黃連 大黃(蒸) 枳殼(去穣炒) 當(dāng)歸 羌活 木通 牽牛 延胡索 桔梗大腹皮 射干(各兩半) 桂心(半兩)
上咀,每服四錢,水盞半、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

石韋散 治氣壅不通,小便淋滯,臍下疼痛。

石韋(去毛) 赤芍藥(各半兩) 白茅根 木通 瞿麥 川芒硝 葵子 木香(各一兩) 滑石(二兩)
上咀,每服四錢,水一盞煎六分,食前服。

澤瀉散 治氣淋小便澀痛脹滿。

澤瀉 雞蘇 石韋(去毛,炙) 赤茯苓(去皮) 蒲黃 當(dāng)歸(切焙) 琥珀(另研) 檳榔 枳殼(去穣,麩炒) 桑螵蛸(炒,各半兩) 官桂(去粗皮,五分)
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用冬葵子或木通煎湯調(diào)服。

茴香益元散 治氣滯尿淋疼痛。

茴香(二錢,微炒黃色) 益元散(三錢)為末水盞半煎八分,食前服。

(《濟生》)小薊飲子 治下焦結(jié)熱,尿血成淋。

小薊根 蒲黃 生地黃 藕節(jié) 梔子仁 木通 滑石 甘草 當(dāng)歸 淡竹葉(各咀等分)每服半兩,水煎空心服。

羊角 治血淋小便澀痛。

羚羊角屑 梔子仁 葵子(各一兩) 青葙子 紅藍(lán)花(炒) 麥門冬(去心) 大青大黃(炒,各半兩)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食前服。

琥珀散 治五淋痛澀,小便膿血。

琥珀 海金沙 沒藥 蒲黃(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三錢,食前通草湯調(diào)服。

柿蒂 治血淋。以干柿蒂燒灰,存性為末,每服二錢,糧米飲空心調(diào)下。

雞蘇飲子 治血淋不絕。

雞蘇(一握,切) 石膏(八分) 竹葉(一握) 生地黃(一升) 蜀葵子(四分為末)除葵子外,先將四味以水煮取二升,去渣,下葵子末和勻作二服。如人行五七里久,再進(jìn)二服。忌蕪荑、蒜、面。

黃金 治小便血淋疼痛。

大黃(煨) 人參 蛤粉 黃蜀 葵花(焙)上各等分為細(xì)末,每服一錢,燈心煎湯調(diào)服,日三次。

車前草 治小腸有熱血淋急痛。

鮮車前草(不拘多少)洗凈搗爛,少入井水調(diào)攪取汁,食前飲一盞。若沙淋加寒水石末一錢調(diào)。

發(fā)灰散 治血淋,若單單小便出如尿。

亂發(fā)(燒灰)入麝香少許,每服一錢,用米泔溫湯調(diào)下,治淋以葵子等分為末調(diào)。

犀角地黃湯 治小腸淋瀝血出,疼痛難忍,及治心血妄行鮮血等癥。(方見血癥門。)

如神散 治心臟有熱,乘于血分,血滲小腸,故尿血也。

阿膠(蛤粉炒,二兩) 山梔仁 車前子 黃芩 甘草(各二錢)
上為細(xì)末,每服一錢,井花水調(diào)下,日三次。

當(dāng)歸一物湯 治小便血極效。

川當(dāng)歸(四兩,銼)上以酒三升煮取一升,空心頓服,亦治小便澀。

鹿茸 治小便血尿日夜不止。

鹿茸(酒洗去毛酥炙黃) 生地黃(酒洗) 當(dāng)歸(酒洗) 蒲黃(一合) 冬葵子(炒,四兩)
上為極細(xì)末,每服三錢,空心溫酒調(diào)服。

一方 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錢,食前鹽湯下。

神效琥珀散 治石淋水道澀痛,頻下沙石。

琥珀 桂心 滑石 大黃(微炒) 葵子 膩粉 木通 木香(磨汁) 磁石(,酒淬七次細(xì)研水飛,各半兩)為細(xì)末,每服二錢,食前燈心煎湯調(diào)服。

如圣散 治沙淋。

馬蘭花 麥門冬(去心) 白茅根 車前子 甜葶藶 苦葶藶 檀香 連翹(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四錢,水煎服。如渴加黃芩,臨熟入鹽少許。

石燕 治石淋多因憂郁氣滯,下焦結(jié)熱,令人小便不通。

石燕(燒紅水中淬二次,搗研極細(xì),水飛焙) 石韋(去毛) 瞿麥穗 滑石(各一兩)
上為細(xì)末,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食前瞿麥湯送下,日三服。仍用石韋、瞿麥、木通各四錢,陳皮、茯苓(各三錢) 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服。

獨圣散 治沙石淋。

蜀葵花子(炒一兩)為末,食前米飲調(diào)下一錢。

鱉甲 治沙石淋。

九肋鱉甲(一個,酥炙黃)為細(xì)末,每服一匙酒調(diào)下,以去沙石為效。

麻黃牽牛湯 治石淋水道不通,頭痛昏悶,先宜服此。

麻黃(去節(jié)) 羌活 射干 荊芥穗 紫菀防風(fēng) 知母 蔓荊子 牽牛(各一錢)半夏(二錢)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熱服。

藥方

五淋二赤散 治諸淋,或如豆汁沙石,或血尿如膏。

赤芍藥(二錢) 赤茯苓(去皮) 山梔子(各半兩) 甘草 當(dāng)歸(酒浸,各三錢二分)作二服,每服水盞半,燈心廿莖煎,空心服。

沉香丸 治膏淋。

沉香 蓯蓉(酒浸) 荊芥穗 磁石(火 醋淬七次) 黃耆 滑石(各一兩)
上為細(xì)末,煉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不拘時溫酒送下。

鹿角霜丸 治淋閉,黃赤白黯如脂膏。

鹿角霜 白茯苓 秋石(各等分)
上為末,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白湯下。

磁石丸 治膏淋小便如膏。

磁石( 醋淬七次) 澤瀉 肉蓯蓉(湯洗焙) 滑石(各一兩)
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溫酒下。

菟絲子丸 治膏淋。

菟絲子(制) 桑螵蛸(炙,各半兩) 澤瀉(三錢) 蜜為丸,如前服。

海金沙散 治膏淋。

海金沙 滑石末(各一兩) 甘草(二錢半)
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燈心湯空心調(diào)下。

補中益氣湯 治勞淋傷損,元氣下陷。(方見內(nèi)傷門。)

茯苓調(diào)血湯 治酒色過度傷損成淋。

赤茯苓 赤芍藥 川芎 半夏曲(各一錢) 前胡 柴胡 青皮 桑白皮 枳殼(炒)桔梗 甘草 白茅根 燈心(各一錢二分)
上作二服,水二盞、姜三片,煎八分,空心服。

鹿角膠 治房勞傷損,小便血尿。

鹿角膠(半兩) 油發(fā)灰 沒藥(另研,各三錢)
上為末,茅根煎汁,打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湯下。

地黃丸腎氣虛憊,膀胱淋澀。

生地黃(焙) 黃耆(各半兩) 防風(fēng) 遠(yuǎn)志(制) 茯神(去木) 鹿茸(酥炙去毛)黃芩 栝蔞(各一兩) 人參 石韋(去毛) 當(dāng)歸(各半兩) 赤芍藥(四錢)
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食前米飲調(diào)下。

肉蓯蓉丸 治稟賦虛弱,小便淋數(shù)或不禁。

肉蓯蓉(八兩) 熟地黃(六兩) 五味子(四兩) 菟絲子(搗餅,二兩)
上為細(xì)末,酒煮山藥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酒下。

(《經(jīng)驗》琥珀散 治老人虛人小便不通淋澀。

琥珀(為末) 人參(煎湯)空心以人參湯調(diào)服琥珀末一錢。

八味丸、六味地黃丸俱治腎虛淋證。(二方見虛損門。)

五苓散合益元散 治一切淋證小便不利。(二方見傷寒門。)

《道藏經(jīng)》方∶治淋取土牛膝凈洗一握,水五盞煎一盞,去渣入麝香、乳香各少許,空心和勻服。

一方∶治淋用黑豆二百粒,粉草二寸銼,新水二盞煎八分,去渣,乘熱入滑石末一錢調(diào),空心服。

《修真秘旨》∶治淋用赤小豆三合,慢火炒熟為細(xì)末,每服二錢,蔥花酒熱調(diào)空心服。

一方∶治淋取雞肫內(nèi)黃皮五錢,取去沙石,陰干燒存性為末作一服,白湯調(diào)立愈。

《肘后方》∶治諸淋下血用火麻根十根咀,水三鐘煎一鐘,空心服。

《外臺秘要》∶治淋,取生續(xù)斷(即馬薊根)絞汁,每服空心半盞。

一方∶治血尿。升麻一兩銼,水二盞煎一盞,空心溫服。

《集驗方》∶治血淋用竹茹五錢,水二盞煎一盞,空心溫服。諸失血效。

一方∶治血淋以生地黃絞汁一盞,入生姜自然汁半杯,和勻服。不愈再服,必效。

一方∶虎杖根為末,每服一錢,米飲調(diào)下食前服。

一方∶治石淋,用石首魚頭中石枕磨水服,或燒灰,米飲調(diào)下。

一方∶治諸淋老人小便不利,用核桃肉一升,細(xì)米煮漿粥一升相合,空心頓服即瘥。

一方∶治諸淋小便赤澀,遺瀝疼痛,用三葉酸漿草搗取自然汁一合,酒一合,和勻蕩熱,空心服立通,一方入蜜少許同服。

一方∶治五淋用船底清苔一丸,如雞卵大,水一盞煎五分溫服。

一方∶治淋用鱘魚煮汁多飲之愈。

一法∶仰臥,令兩足膝頭,斜踵置尻,口內(nèi)氣,振腹,鼻出氣,去淋數(shù)小便。

一法∶蹲踞高一尺許,以兩手從外屈膝內(nèi)入,至足趺上,急手握足五指,極力一通,令內(nèi)曲入,利腰髖治淋。

一法∶偃臥,令兩足膝頭,斜踵置尻,口內(nèi)氣,振腹,鼻出氣,去石淋莖中痛。

一法∶以兩足踵布膝,除癃氣淋。

一法∶偃臥,令兩足布膝頭取踵置尻下,以口內(nèi)氣,腹脹自極,以鼻出氣七息,除氣癃,小便數(shù),莖中痛,陰以下濕,小腹痛,膝不隨也。


點擊查看:<<古今醫(yī)統(tǒng)大全>>目錄
...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xué)論壇 - 醫(yī)學(xué)博客 - 網(wǎng)絡(luò)課程 - 幫助
醫(yī)學(xué)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lǐng)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rèn)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