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某某,男,20歲
【初診】
患者于9月15日開始發(fā)燒,已五日未退,體溫逐漸上升至39℃,脈搏7m.f1411.cn/wszg/6次/分,白細胞5400/mm3,營養(yǎng)發(fā)育中等,意識尚清,表情呆滯,反應遲頓,食欲減退,胸前見大小不等的3~4個玫瑰色紅疹,壓之退色,咽充血,扁桃體Ⅱ°腫大,余無異常改變。診斷:腸傷寒。于9月22日請中醫(yī)會診:
發(fā)熱,頭暈,微汗,腰部酸痛,前胸布紅疹5m.f1411.cn/sanji/~6粒,其中一粒呈泡疹,白(疒咅)透露于頸下及胸部,數(shù)量不多,狀如水晶,脈濡緩,舌苔薄膩。濕熱郁蒸氣分,治以清化濕熱,清氣透痞法加減。
杏苡仁各10克,淡竹葉4.5克,連翹10克,大豆卷12克,六一散10克(包),通草3克,云茯苓6克,荷葉一角,蘆根12克,佩蘭葉6克,西秦艽6克,二付
【復診】
藥后體溫已趨正常,諸癥均除,惟白(疒咅)繼續(xù)外布,精神較好,舌苔前半膩已退,濕化熱清,上方獲救,當以原方進退。
生苡仁10克,淡竹葉4.5克,光杏仁10克,藿佩蘭各10克,滑石10克(包),通草3克,豆卷12克,荷葉一角,云茯苓10克,神血10克,三付后痊愈出院。
【按】:白(疒咅)多見于濕熱證,外發(fā)于頸胸皮膚之上,呈白色小顆粒,晶瑩剔透,內(nèi)含水液。是濕熱證特有的征候,故見白(疒咅)外發(fā),其必為濕熱證。其病機為濕熱之邪郁蒸氣分。其自痦發(fā)出,則邪氣有外泄之機。若顆粒飽滿,如水晶色,是正氣尚足,氣液未傷,誠佳兆也;若形癟色枯,是氣液大傷為逆。治當困勢利導,用清氣化濕方法,常胃薏苡竹葉散加減,本案即是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