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22根塵不偶老師講藥象體會01:
藥象理論今天我們從象的角度講藥物,從以往的反饋看,大家對從象的方面理解中藥,還不是很熟悉,對具體中藥的藥性,藥效了解還是不很明確。作為一個基礎性的東西,藥物和中醫(yī)理論,每一個大夫必須要有一個過關的水平,離開了這個就離開了前進的方向,在臨床上離開了理論的指導,療效恐怕就不能很好的保障,所以今天呢第一次講藥物方面的講課,我沒有打算就某一具體藥物展開講,主要是想和大家交流一下理論上的東西。因為是講中藥,主要是從藥物的角度著手,順便也會把中醫(yī)理論體系整個梳理一遍,算是在理論上和大家交流一下,為大家打一個比較好的基礎,這樣在具體藥物具體方劑,具體的病的治療上比較好一些。
藥物方面的理論,《內(nèi)經(jīng)》講四氣五味,四氣就是寒熱溫涼,藥物的寒熱屬性,五味呢,辛甘酸苦咸,分屬五行,《內(nèi)經(jīng)》講五味是辛甘發(fā)散為陽,酸苦涌瀉為陰,當然還有淡味,淡味滲利,也屬陽。那么這個純粹理論上的東西,單純這么枯燥的講聽著好像沒有什么味道,所以咱們結(jié)合一些具體的東西吧,慢慢來體會。
我記得在北京的時候,在周末和家人朋友在西單去逛,有一家自助火鍋店比較便宜,那么火鍋呢,比較正宗的火鍋都是陶罐,現(xiàn)在好像都用不銹鋼鍋。瓦罐那種鍋,水開了之后,不管煮什么東西,都比較醇厚,比較可口,味道很好,這是什么原因呢,這個瓦罐,是用很細的土做的,這個土做的東西土氣比較醇厚,這個鍋里,這個小環(huán)境土氣比較濃郁,所有這里面煮出來的東西都帶有醇和的土氣,人本身也是屬土的,所以這就是同氣相應啊,所以我們用的陶瓷這個鍋啊,做火鍋吃味道更好。鄉(xiāng)下老白姓也有這方面的經(jīng)驗,瓦罐燉肉的話,就特別香。用高壓鍋壓出來那香味就差了很多。所以咱們中藥煎藥也是一樣的,煎藥為什么用砂鍋比較好啊,砂鍋主要是土做的啊,這個火,熱量傳過來好比經(jīng)過了土氣的加工比較溫和,藥物在這個環(huán)境里煎出來以后藥效相對來說也是比較平和的,更適合人體土氣的環(huán)境,所以自己喝中藥用瓦罐煎效果要比不銹鋼鍋,煎藥機效果要好一些。原因就是土氣的作用,先講了一下吃火鍋的鍋,講完鍋再看看吃的什么味,有的人喜歡吃酸的吃辣的啊,酸酸辣辣的很開胃啊,一吃滿口流口水,滿頭出汗,暢快淋漓,吃得很痛快很開心,所以有一種湯叫酸辣湯,如果感覺胃口不好,來上一碗,吃后感覺食欲就很好了,夏天有的人感覺上火了,吃一些涼拌
苦瓜之類的,這種清涼味苦的可以去火,去去火也比較舒服一些。象比較小的孩子都愛吃糖啊,甘甜可口,脾胃比較虛弱的人,大部分比較喜歡吃甜食。我們吃火鍋喜歡吃的辣一些,味道濃厚一些。也有的人喜歡吃的咸一些,象我喜歡吃清淡一些,通過這些不同的味道,個人有不同的愛好,各取所需,在火鍋快餐店都能得到滿足。
我們不能光想著吃啊,吃完以后就要思考一下,為什么酸辣的東西吃了就感覺胃口就比較好啊,有開胃的效果。為什么有點苦味的吃了能去胃里的火氣,為什么吃一個比較甜的,聞起來比較香的,吃起來很可口,感覺很好吃。那么咱們大家有沒有去思考一下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我記得我以前講過,
巴豆這個藥是一個辛溫瀉下作用比較強烈的藥,保存不好的時候,被
老鼠偷吃,跟吃花生豆一樣,就偷吃光了。咱們想老鼠一定會啦肚子,拉得爬不動了。實際卻不是這樣,它吃了非常舒服,不會啦肚子的。
大黃咱們都知道有瀉下的作用,大便不通的時候,吃點大黃通腹推陳出新的作用非常好。要是讓老鼠吃大黃,小老鼠吃了大黃會
便秘就不是通腑了。同樣巴豆和大黃,用在我們?nèi)松砩弦鸬男Ч赡苁墙厝幌喾吹。以前農(nóng)村家家戶戶都養(yǎng)豬,豬十二生肖里是排在最后了,亥豬。豬什么東西都吃,小孩的大便也吃。豬在五行屬水,水在味為腐臭,那么在豬的鼻子里,臭味是不是就跟咱們香味一樣呢。狗呢,在十二生肖跟豬是挨成塊的,一陰一陽,小狗的鼻子很靈敏啊,什么味道都能聞到。在農(nóng)村呆過的都知道,小狗對小孩的大便比較感興趣。所以對我們?nèi)藖碇v很臭穢不可入目的東西,對豬狗來講卻是可口的食物,那么這其中是什么道理?講這兩個例子是想和大家探討一下內(nèi)經(jīng)講的五味的作用。辛甘發(fā)散為陽,酸苦涌瀉為陰。這個理論是以咱們?nèi)藶闃藴蚀_立的,不是以老鼠,或小豬小狗確立的。人是屬土的,有一股中庸平和的這股氣。從這個角度作為標準來看,辛甘是發(fā)散的,酸苦是涌瀉。由此可見四氣五味屬性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是相對于我們?nèi)说倪@種相對中和的土氣而言的,而不是對所有動物都具有相同的作用。只是對我們?nèi)硕允沁@樣的。
不同的藥物有不同的氣和不同的味,藥物不同的氣味受藥物本性的作用是最主要的,藥物的本性決定了它有什么樣的氣味。不過藥物在最適合它生長的地方,它長成以后它的氣味也是最佳的,這樣就有了道地藥材的概念。大黃就是西部高原地區(qū)比較好一些。本身西部是一股收斂的金氣,比較清涼。大黃本身有降瀉的作用,秉受了這股西方地域之勢,這樣它的藥性就會有比較完美的表現(xiàn)。移到東部沿海去種植,我估計,就不會有良好的瀉下的作用。同樣的道理象遼
細辛,遼寧東北這邊的比較好一些。巴豆
附子四川的。
人參東北的好。
熟地山藥河南的比較好一些。
烏梅福建東南山區(qū)比較好一些。粉
甘草寧夏比較好,那地方土層比較深厚。之所以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藥材,就是因為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五行屬性。對當?shù)氐牡胤皆斐刹煌奈逍嘘庩枌傩裕瑥亩斐筛鞣N各樣各具特色的不同偏性的道地藥材。有一句話叫橘生淮南叫橘,橘生淮北叫枳,這個說法。雖然藥物的屬性跟它的本性是關系最大,但與外界環(huán)境也是非常密切的。所以咱們有條件用到道地藥材,質(zhì)量比較好的藥材對我們臨床上有比較好的幫助。
那么我們用幾味藥分析一下道地藥材,藥性偏性是怎么形成的,好在什么地方。比方說
麻黃吧,麻黃我們都知道是辛溫通散的藥,升達木氣,舒肝作用差不多是最強的
一味藥,正因為有這么好的舒肝的作用。所以《本經(jīng)》里面認為它可以破
癥瘕積聚。麻黃的綠色,它活著的時候,麻黃的綠色非常青翠,把它曬干以后,這股綠色也會保存的比較好。不像有些藥一曬干了,整個藥顏色都變了。麻黃的綠色保存比較長,放幾年以后還是比較好看的綠色。這一點和其他的藥是不一樣的地方。青綠色屬于木氣,所以麻黃的木氣保存比較足。比較辛烈,麻黃的形狀細細的,長長的,比較銳利,藥效來的比較快。反過來我們想麻黃這個藥,一個很細很長的莖,干燥的麻黃掰一下很脆,一下子就斷了,這同時還有一股收斂之象。收的很細,收的很結(jié)實,一掰就斷。從它本身結(jié)構(gòu)來看,它本身是一個收斂的非常緊的象。它的這種象,和它的辛溫宣散的象是否是矛盾的呢?完全不是,就因為麻黃有這種迅猛宣散之氣,如果沒有一種收斂的非常緊的象收住它,這股氣很快就散掉了。所以麻黃的這個結(jié)構(gòu)就是為了收住它的宣散之氣。一般新收的麻黃放一兩年后,它宣通的氣慢慢就減弱。新的一年之內(nèi)的麻黃用上3-5g效果就很好。如果麻黃用三年以上的,用上15g可能也沒有很大的宣散之力了。這股宣散之氣慢慢就揮發(fā)了,假設麻黃不是以這么緊的收斂之體,如果沒有這個結(jié)構(gòu)來收澀,也許麻
黃連半年都放不了,幾個月這個氣就散了。我們再來看
地黃,地黃用的是它的根,地黃的根很肥大啊,汁液飽滿,把它蒸熟之后是粘粘的,是一股滋潤之象,非常柔潤,所以地黃給人的感覺就是肥大,比較壅滯的感覺。就像一個大胖子走不動了,比較肉的感覺。所以中焦健運比較差的病人,用地黃就要慎重,用上之后中焦更壅更不動了。地黃的這股壅滯之象,它就沒有宣通之象,就沒有麻黃那種比較峻猛的宣通之象,所以它就不需要把自己收的很緊,很散漫的感覺。所以有時你想把
熟地黃啊,你想把它捏成什么形狀就是什么形狀,地黃的這股氣,也和具體的存在相吻合的。由此可見,一味藥,他隱藏的這股無形之氣,和他的具體形態(tài)完全是相輔相成,相克相制的。比如說,
白果是有毒的,
白果中毒用白果殼可以解毒;
荔枝吃多了,小孩肚子難受,用
荔枝殼煎水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這也正好說明了,藥物形態(tài)與功用之間的關系是類似的,它都是相輔相成,相克相制的。所以大自然是一個完美的體系。藥物的本性作用不是推導出來的,而是本身所具有的功力,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要是神農(nóng)寫的,那他也是對藥物的無形的功用和有形的形態(tài),都有很好的了解,洞徹輕靈,他把藥物深刻了解把藥物描寫的完美而確切。以前我也跟大家聊過烏梅,烏梅是未成熟的果實,生氣旺盛,一般生發(fā)之氣,勃勃生機,味又非常酸,所以用酸味來控制烏梅的勃勃生機,所以可以借用烏梅的酸味來調(diào)服肝氣,調(diào)理木氣。
對藥物的四氣五味五行屬性,在《內(nèi)經(jīng)》與《輔行決》里的說法,我記得是完全相反的,兩種說法其實都是對的,只不過《內(nèi)經(jīng)》是偏于從有形的味的層次來講的,而《輔行決講》是偏于從無形的氣的層次來講。而這兩個本身是相互克制的,所以給人的感覺是他們的五行屬性完全搞反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對比一下,其實從這個角度講,他們本身并不矛盾。藥物的功用與自身的形態(tài)關系,在不同的植物整個植株生長過程中也有明顯的表現(xiàn)。舉個例子來說,山藥、地黃用的是地下根莖,他的根莖很發(fā)達。農(nóng)村的孩子,見過種植山藥的,可能知道山藥地下的根莖粗粗的、很長,而地面上的莖則細細的、長長的繞來繞去,很細的莖葉,長出了一根很肥壯的根莖。地上的部分很弱,整個植物氣場保留在地下的根莖,這就是“下盛則上虛”這么一種情況。反過來說咱們平時吃的果實,如
西瓜、西紅柿都是地上的部分很茂盛而根系不是很發(fā)達,西瓜不知道有沒有這樣的現(xiàn)象,離根近的沒有離得遠的西瓜長的大,離根遠長得更大離得近的長的越小。在農(nóng)村,用把西瓜
嫁接到一個根系比較發(fā)達的植物上的辦法,能讓西瓜結(jié)出更多的西瓜,反過來說,西瓜的根系不是很發(fā)達,而地上的部分很發(fā)達,這種情況則屬于上盛則下虛。其實藥物的偏性隨處可見,而且都是相輔相成的,有時候我們對藥物的理解,就可以從它的形態(tài)、生長發(fā)育過程當中、生長發(fā)育的特點這些都是一些象,一些表象,都可以看到,從這些象去理解,就能更清楚藥物本身的特性,用藥時心里更有數(shù)些。
我們知道煎藥的時候,有先煎,有后下,有一些區(qū)別,實際上這種處理就是為了更好地運用藥物的偏性。先煎的話,就是為了先煎之后取其味,味是偏陰的,有些比較俊猛的藥,如麻黃附子細辛,久煎之后可緩其迅猛的藥性。而后下的藥,大部分是藥物比較輕,取其輕清之氣,像各種花呀,香味比較濃郁的、比較容易散發(fā)的,當然也有個別后下或者是煎得時間比較短,是為了取其銳利之氣,像是大黃黃連
瀉心湯,用開水泡一下就可也喝了,就是要取其迅猛之氣。
不同的藥物組成不同方劑,不同的方劑有不同的療效。
感冒喝上一劑
麻黃湯,發(fā)發(fā)汗就可以解決;陽明腑實證,大便不通來上一付承氣湯,通腑泄?jié),把大便通下去病就好了;中焦健運比較弱的病人,來上幾付理中湯健運中焦,病也就好了;這是常見的一些方藥。那么,這些藥物組成的方劑,只要我們用藥合適,能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對那些不了解中醫(yī)藥的人,特別是西方人,在他們眼里,西方人看來就是一包草和樹葉熬成了一碗茶,居然可以治病,在外國當做一碗很苦的中國茶,這對就是中醫(yī)完全不理解。我們自己必須了解搞清楚,藥物在身體里面到底是怎么起作用,《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只有藥物的功性,四氣五味,還有這個藥物主什么癥,并沒有歸經(jīng),藥物歸經(jīng)理論是后人加上去的。藥物歸經(jīng)理論,到底對不對,有沒有參考價值呢?咱們來慢慢分析一下。
我們知道中醫(yī)對藥物的認識,是從氣的層次。人身的一氣周流就是一股土氣,生命的運行就是如環(huán)無端,這樣來維持生命的運轉(zhuǎn)。藥物本身呢,具有不同的偏性,也是一股藥氣。所以藥物本身這股氣,他就從氣的層次影響人的氣的運轉(zhuǎn)。藥物的這股氣呢,不同的藥有不同的象。那么象,在臨證上咱們的課叫臨證辨象,在藥物上我講的課叫講藥象體會,主要是從象的角度上講,那么象是什么東西呢?
大家在大城市的人經(jīng)常碰到外國人,他們在中國旅游或者生活,我們不懂外語,我們要交流起來,就要打手勢,比手畫腳,搞半天才明白是怎么回事。但是有一點交流起來就比較簡單,打個比方,外國朋友很高興,哈哈大笑,朝著你微笑,給你一個笑臉,這就不用翻譯了,我們應該能夠看懂。有這么一個笑話,說鄉(xiāng)下有個老太太看電視劇,看的是外國電視劇,告訴他外國講的話都翻譯成中國話了。這個老太太就說,這個中國人翻譯的真好,連外國人怎么笑都翻譯得和中國人一樣。這是一個笑話了。這個說明什么呢?說明咱們?nèi)伺c人之間的交流,主要還是靠語言,打個比方,中國人講喝水叫喝水,外國人就不叫水了,英語叫water,這是名相,但是指的是同一個東西。象的背后是什么呢,是事物的氣,或者是事物的本質(zhì),如果我們能在事物的本質(zhì)層面進行交流的話,可能就不需要翻譯了,心有靈犀一點通。同樣的道理,我們喝藥的話,藥物對我們本身的作用,和我們?nèi)伺c人的交流有類似之處的。
《
黃帝內(nèi)經(jīng)》里面,有《五臟六腑十二官篇》,其中就講: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主明則下安,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一個人的心神、靈魂還是正常的,則五臟六腑各就各位,工作有條不紊,整個身體一氣周流和諧如一。一旦心神出問題麻煩可能就大了。我們對外界的一些反應和心神關系非常大,甚至可以說一個人的心神,或者叫元神,決定了人體一氣周流的態(tài)勢。在《三國演義》有一個叫張飛的,他在戰(zhàn)場上大喝一聲能把人嚇死,有這么一個典故。他大喝一聲也是一股氣,一種象,影響了對方心神的狀態(tài),這是影響比較深、比較厲害的程度了。講這個呢,就是要強調(diào)心神對人體的重要性。藥物這股氣的偏性其實也是通過心神這個層次起作用,進而影響身體的一氣周流。所以藥物這種象呢,或者藥物背后這股氣是通用的語言,是可以跨越物質(zhì)的,不光是人和人,人和動物、人和植物都是可以相互對話的?空l來做翻譯?靠象和氣,其實這時候也不用誰來做翻譯了,藥物這股氣,這種象,和人體這股氣、這種象,在一定層次上是可以直接相互溝通、相互交流的。像是有些雙胞胎,不用說話,一個想要干什么,另個馬上就知道了,是這種層次的交流。
藥物對人身的作用,并不是西醫(yī)講的藥物的有效成分在人體內(nèi)的藥物的代謝,半衰期多少呀,中毒量多少呀,不應該是這么簡單的,而是藥物本身這股藥氣,直接和人的心神相互作用。拿麻黃來說,麻黃就會勸你,趕緊振作起來,積極一點,跑起來,所以他就有發(fā)汗呀,加快心率,解表等這些作用,這些作用不是麻黃直接代替人體實現(xiàn)的功能,發(fā)汗解表是人體自己的作用,并不是麻黃的。人體之所以生病,病之所以好,完全是人自己一氣的作用。醫(yī)生也好,藥物也好,他不過是從人體氣的層次,在元神的層次,影響人的一氣周流氣的狀態(tài),進而起到化解疾病的作用。
假設從這個層次去講,大夫把病人的病治好了,當大夫的有沒有功勞呀?沒有呀!用的藥物沒有功勞呀?也沒有呀!功勞在哪里呀?都在病人自身那邊,都是他自己好的,但是假如病人的一氣不配合,那你用藥跟用到石頭上一樣,不可能有效果的。你把一劑麻黃湯煎好了,倒在石頭上,石頭可能發(fā)汗嗎?不可能呀!所以大夫給病人治好了病,可以替病人高興,但是不要居功,有些可以治病但治不了命,為什么呀?病人本身就這么個條件了。命是有定數(shù)的,從中醫(yī)的層次講,并不是所有病都能醫(yī)好的。當然了,一般的病只要辨證準確的話,還是都可以治好的。
關于人體一氣周流,行者老師已經(jīng)講得很透徹了,我再講就是啰嗦、重復了。但是在網(wǎng)上還是有很多人問我,我想今天再重復一下,希望以后沒有人再問我這個問題。對于人體的一氣周流,具體的過程或模型實際上就是中醫(yī)理論體系的模型,本來是想臨證辯像完全講完以后作為一個總結(jié)來講的,因為今天主要給大家講理論上的東西,這樣提前一塊講一下。
內(nèi)經(jīng)里面講:陰陽者,陰陽之中復有陰陽,數(shù)之可十,推之可百,就是說陰陽可以無窮無盡地分下去,一氣周流也具有類似的特點。一氣周流左升右降,中土斡旋,我們把它分成五段,就是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行之中復有五行,在水一段,仍然有木火土金水的五行,在木這一段,仍然有木火土金水的五行,也是可以無限制的分下去。如果我們把一氣周流分成五段,也可以把它分成十段,一百段,叫做十行,一百行都可以,但是五行是一個比較恰當?shù)姆诸,只是大家要知道這五行不是截然分開的,實際上它也是渾然一體,渾然一氣的。一氣周流的這一身土氣,作為中焦來講,體現(xiàn)一個中焦之氣,中焦的這一團土氣,它升降斡旋,由內(nèi)向外,就像一個漩渦一樣,慢慢就轉(zhuǎn)出來了,往上左升的這一段轉(zhuǎn)出來就是木火,右下的這一段往下轉(zhuǎn)就是金水,并不是說周圍有一圈,中間還有一塊這樣的結(jié)構(gòu),這個結(jié)構(gòu)類似太極的結(jié)構(gòu)。它實際上是渾然一體的,大家如果見過銀河系俯視圖,兩條斡旋臂,與那個結(jié)構(gòu)有些類似,就是說人體一團土氣,就好比有一個范圍一樣,這個范圍規(guī)定為土,在這個范圍內(nèi),最居中的這一部分定義為脾土或中焦土,偏于升發(fā)的這一部分叫做木火,偏于斂降的這一部分叫做金水,實際上都是土氣。人身的這個土氣,從臟腑的層面是脾升胃降,肝心主升,肺腎主降。如果把它具體在一個細胞的水平上,人體每一個細胞里面也有一氣周流,也有五行的升降回環(huán),這個模式,說模型不太準確,因為這不是一個模型,這是客觀存在的,大自然本身就是這樣一種結(jié)構(gòu)。中醫(yī)講天人相應,氣感比較好的朋友,有時候自己本身就能感受到左升右降中土斡旋的這股氣,天地是一樣的,所以天人合一,為什么天人能合一呢?因為天地本身也是這樣一種運轉(zhuǎn)規(guī)律,萬物并沒有什么區(qū)別,從氣的層次上來講,都是渾然一體的,那么五行的升降循環(huán)的這種結(jié)構(gòu),我們可以從不同的層面上去理解,去對照。
從fo的角度來講,fo經(jīng)講“成住壞空”,三千大千世界,每一個都有成住壞空的演變規(guī)律,這么一個過程,實際上也就對應了中醫(yī)的升降,升發(fā)收藏這個過程,也是完全對應的。如果把目光稍微拉近一點,歷史上的朝代興衰,研究歷史的朋友本身也會有這種感受,歷史的興衰交替,如環(huán)無端的這種規(guī)律在里面。從時間上來講,一年又春夏秋冬的更替,一天有日夜的交替,這也都是有升有降,一氣周流的一些或大或小的表現(xiàn)。從方位來說,南方屬火,北方屬水,東方屬木,西方屬金,中間屬土,也具有這種周流變遷,這是從外界來看。從機體內(nèi)部來看,人體的五臟六腑、經(jīng)絡,也是一氣的。從藥物的角度來看,有升發(fā)的藥物,麻黃、附子、細辛,有斂降的藥物,
石膏、大黃、
五味子,有中焦斡旋的藥物,干
姜、甘草,它也是組成一氣回環(huán)的運行規(guī)律,所以我們從無形之氣的層次,從這個廣大的范圍來理解一氣周流,它也是其大無外,其小無內(nèi)。這個系統(tǒng),黃元御老師非常概括的描述了,就是四圣心源里面的土樞四象一氣周流,彭子益先生在圓運動里面用一年四季陽氣的升發(fā)潛降,結(jié)合季節(jié)之氣的變化,也來描述這個規(guī)律,從不同層次上描述了同一個問題,這個層次,氣的運行規(guī)律,無處不在,對五行之內(nèi)所有的事物有相同影響。這個一氣周流的體系,我個人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做“中醫(yī)的多維次五行象數(shù)體系”。
剛才給大家講的一氣周流這個結(jié)構(gòu)體系,它是在不同層次上都存在的,如果懂高等數(shù)學的人知道有“分形”的概念,就是細節(jié)的里面有整體的信息,這種無限可分的圖形,由于按照這個原則無限分下去,形成一個無限復雜的圖案,中醫(yī)的一氣周流這個體系跟分形的這個體系是類似的,也就是說一氣周流,五行這五塊,也是無限可分,有無限個層次,并且雖無限可分,它所有的五行不同層次的一氣周流,全部都是渾然一體、完全如一。打個比方說,木氣郁滯了,那么肝臟從五臟的這個層次上來說是郁滯的,在經(jīng)絡的層次上,肝經(jīng)是郁滯的,從細胞的層次上,細胞里面的木氣這一部分也是郁滯的,在人所處的環(huán)境里,在房子里也有一股郁滯的木氣,它是其大無外,其小無內(nèi),完全貫通的,這個體系我不知道能否給大家講清楚,先這樣吧。就是說世間萬物,所有事物的一氣周流,都在咱們講的一氣周流如環(huán)無端的體系之內(nèi),這個一氣周流講的是天地之間所有事物大的一氣周流,不是咱們?nèi)松硇〉囊粴庵芰,這種一氣周流,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一氣的某一段出現(xiàn)郁滯,出現(xiàn)變化的時候,整個系統(tǒng)都要受到影響,這也就是五運六氣對人有影響,并且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當然我對五運六氣沒有一個具體的研究,現(xiàn)在科學不是說西方一只蝴蝶拍拍翅膀,東方就可能下一場大雨(原話是南美洲的一支蝴蝶煽動一下翅膀,就有可能在一定條件下,經(jīng)過逐級的反應放大導致美國干個月后的一場龍卷風),其實就是這個道理。我們搞綠化能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也能改善當?shù)厝说慕】禒顩r,這也是一樣的,所以一氣周流這種體系,它并不是簡單的轉(zhuǎn)了一圈,不是這么簡單的。它是在不同的維次上同時存在的,有我們能看得見的,也有我們看不見的,有我們感覺到的,也有我們暫時感覺不到的。所以為什么多維次五行象數(shù)體系,用了維次這個概念?因為我們的生活空間是三維的,有些東西是在三維之外的,一般人可能感覺不到,這種規(guī)律是依然存在的,所以人作為世間的一員,擺脫不了這種體系,任何事物都在這種體系當中生長壯老已。當然對這層次體系的感應,是靠心神來感應的,不是靠手來摸出來的,有些是不能看見的,是靠心來感應,正因為我們有這種分別心,這是好的,這是不好的,這是高的,這是矮的,這是香的,這是臭的,正因為有這種分別心,所以才能感覺到這些東西,人一旦在這種體系當中,就想進入關系網(wǎng)一樣,不管你是否愿意,就要不由自主的跟著一氣周流轉(zhuǎn)下去,過完自己一生。為什么人會有命運,這也是其中的原因。
那么這股一氣周流,這就跟密密麻麻的一張網(wǎng)一樣,什么東西都給網(wǎng)在里面,我們有沒有可能擺脫這個體系,活得更自在一些,我們來看一下黃帝內(nèi)經(jīng)《上古天真論》中有這么一句話“余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掣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贝蠹易⒁庾詈筮@句話,“壽敝天地,無有終時”,壽命跟天地一樣長久,沒有終結(jié)的時候,我們知道人正常壽命是百歲,為什么真人達到無有終時這么長一個壽命,怎么達到的呢?它是“提掣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是這樣達到的,我們看獨立守神這句話,獨立守神就是守住自己的意識,不要想外面的這些東西,不去想外面的這些東西就不會有分別心,就不會感覺到好壞,這個時侯你與天地五行氣息這張大網(wǎng)里面所有事物的關系就好比解除脫離了,就可以全身而退,就不用在循環(huán)里無有終時了,不用再循環(huán)里出不來了,就非常自在了,壽敝天地,無有終時,如果用fo經(jīng)的話來講,這是不是就成fo了呢?所以你看,要想成fo,要想達到中醫(yī)講的真人的狀態(tài),要用心去解脫,孫悟空不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嗎?只要還在五行中沒有跳出三界外,就要接受一氣周流的約束,改變不了這種運行規(guī)律。
所以中醫(yī)說到這里,中醫(yī)的理論確實是很廣博、很完美的,真正用在治病的這一塊,其實是中醫(yī)理論的一小部分,并不是中醫(yī)理論的全部,如果我們都能把一氣周流這個體系,不是理論模型,是真實的體系,如果有一個透徹的理解,我個人覺得讓我們成為一代名醫(yī)是綽綽有余的,因為它不只是指導我們看病這么簡單的一個東西。
當然對這個中醫(yī)理論體系這塊,相當于跟大家溝通了一下,這個也是我個人的理解,也許不對,或者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提出來跟大家交流一下,互相學習一下。
當然在這里特別感謝兩位老師,一位是鳳凰觀察員老師,一位是還原老師,這個都是黃元御學術(shù)小組里面的,這兩位老師對我在理論上給了非常無私的幫助,包括我講的東西,也有這兩位老師的觀點和認識,所以在此提出來,一并表示感謝,當然更應該感謝古人,黃元御等這些前輩,使他們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大的框架,使我們由此而得到了進入中醫(yī)的門徑,希望今晚給大家講的東西能夠?qū)Υ蠹乙院蟮膶W習有切實的幫助,正式講課內(nèi)容就到這了,從下一節(jié)課開始講具體的藥物。
本篇由昨是今渄、安時處順、大頭整理。安時處順統(tǒng)稿校對。
[
本帖最后由 根塵不偶 于 2009/10/25 17:40 編輯 www.med126.com]
-----------對老師有關分形的比喻非常贊同。自己也曾經(jīng)有過類似的體會,但是水平有限,不足為道。前幾天看過一個有關分形的紀錄片,里面有很多例子。比如人體的心電圖,如果把整段心電圖中的一個局部放大出來看,會發(fā)現(xiàn)它和整體的心電圖走勢很相似。數(shù)學上講,分形就是“自相似”。
關于維度,有個冒昧的想法。物理上經(jīng)常有坐標變換,選取合適的坐標系會使得問題大大的簡化。進一步說,研究問題的空間也可以相互轉(zhuǎn)換,比如我們熟悉的三維空間并不很適合研究晶體結(jié)構(gòu)的理論,物理學家經(jīng)常在所謂倒易空間中討論問題,而倒易空間確實看不到摸不著的。中醫(yī)也許能夠在“倒易空間”中思考問題,從而得到意想不到的妙處吧。
-----------根塵不偶先生是真正懂得醫(yī)道的人。多謝教誨,多謝分享
[
本帖最后由 根塵不偶 于 2009/10/25 17:41 編輯 m.f1411.cn/rencai/]
-----------非常感謝,
對一氣周流又有了新的理解.
讀來,仿fo佇立于宇宙之外,
心神超脫,望著所有的周而復始,
一氣周流,通行無阻也.
-----------贊嘆!得聞真正的醫(yī)道!阿彌陀fo!
-----------二位老師都有大醫(yī)之象!
這樣的緣分實在難得!大家珍惜!
-----------讀罷,收獲頗豐,感謝老師!
-----------對老師那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誠的謙虛非常令我感動,也非常值得每一個人學習.謝謝老師無私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