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理真?zhèn)鳌房杏谕伟四?sub>(公元 1869 年),該書以理論指導臨床,從臨床來驗證理論,其卷一除約述祖國醫(yī)學基本理論知識外,有辨認一切陽虛癥法,辨認一切陰虛癥法二目,分辨陽虛、陰虛病情、病象各異,隨即于卷二、卷三分別列舉陽虛癥問答、陰虛癥問答各數(shù)十條實例,一一加以說明,卷四更就雜問及認病捷要總訣、用藥金針,一一指出,均極切實用而便于掌握。因其所長尤在治陽虛癥,屢用大劑量姜、桂、附治愈許多群醫(yī)束手的重病患者,被人們尊稱為“鄭火神”。今讀其書,陽虛、陰虛各m.f1411.cn/yaoshi/立專卷,病況不同,方藥亦異,而各盡其圓通之妙,故雖長于治陽虛癥,實亦不能以偏概全。北京中醫(yī)學院任應秋教授在研究《傷寒論》的流派中稱其與曹穎甫、惲鐵樵、陸淵雷等同為近代具有代表性的傷寒學家,肯定其在醫(yī)學史上的地位。西南地區(qū)名醫(yī)如云南中醫(yī)學院院長吳佩衡,成都中醫(yī)學院教授吳棹仙等俱受其影響。惟其書出版已逾百年,世變屢更,迄今很難覓得。值此文化科學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之盛世,競相整理古籍文獻以為今用,如此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至今仍有實用價值之名著,實有重印以廣流傳之必要。但原書文筆簡煉,義蘊尚待發(fā)揮,爰就平日學習所得及臨床經(jīng)驗,先對《醫(yī)理真?zhèn)鳌芬粫右渣c校,并為之闡釋。其中少數(shù)囿于時代、成見之論,不作刪改,以保持原貌,但加以說明。至于明顯的錯訛字句,則隨文予以訂正,以求其更易于閱讀而便于應用,但一般不出校語,以“( )”標明錯文,脫文或衍文,校改后之正字或補入者,則用“〔 〕”標出。又原文間有雙行小字夾注,今改用五號仿體單行,注文前后加圓括以示區(qū)分,原著價值早有定評,闡釋限于水平,疏誤自知不免,幸祈讀者不吝指正。
又本書在草創(chuàng)過程中,蒙成都中醫(yī)學院研究員、原副院長m.f1411.cn/wszg/侯占元親切關懷;四川華西中醫(yī)藥研究所所長吳傳先惠借資料;初稿完成后,經(jīng)成都中醫(yī)學院戴fo延教授,四川省文史研究館夏順均館員惠閱,提示許多寶貴意見,加以修改。定稿后,更承成都中醫(yī)學院郭子光教授于百忙中親自審閱,并為撰序;全國知名學者、北京大學教授王利器為原書作者鄭欽安撰傳;國務院古籍整理領導小組組長李一氓親為題簽;知名人士廖沫沙題寫扉頁,巴蜀書社編輯同志審核出版。均付出了辛勤勞動,謹在此并致謝忱。
唐步祺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