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3歲,6月初開始患口腔炎、發(fā)熱等癥,醫(yī)院排除“手足口病感染”后,予以抗生素靜滴,獲愈,然口腔炎時常復發(fā)。11日開始體溫39.5℃,高燒不退,表現(xiàn)情緒激動、夜深3點必哭鬧,有汗味酸、粘膩,靜注輸水即時獲愈,可是6個小時后,體溫又復升39℃以上,再靜注輸水(驗血,不斷更換藥物)、退熱栓...如此反復至20日。父母無法忍受孩子輸太多水,另求診于本地某中醫(yī),斷為肝火旺盛,予以柴胡注射,另投:“桑葉5g 銀花5g 連翹4g 桔梗6g 黃芩4g 麥冬4g 蘆根5g 甘草3g 杷葉4g 大青葉3g ”服后得眠,但高燒依舊反復,再進二劑,高燒愈烈。22日復求助于西醫(yī),繼續(xù)驗血、吊水,日吊兩次,早上體溫得到控制,下午靜注尚未完成,體溫猛升至40℃,連用兩枚退熱栓,體溫又得以控制。折騰了半個月治療無效果,父母欲哭無淚,不知所措,于23日經人間接介紹于筆者診治。 分析:患兒沒有惡風、惡寒、流涕表證,即知邪已入里,由于是電話診治,診斷上有一定局限性,故以五運六氣依氣候分析為主要依據。 時值三氣太陰濕土主事,客運陽明燥金太過,然主氣少陽相火,客氣少陰君火司天來臨,二火交加,濕氣蒸發(fā),濕熱之重可想而知,陽明燥金必然遭克而郁,故此時段易出現(xiàn)濕熱困脾,大便不暢,或咳喘等癥狀;如果火挾濕反侮水,會小便赤痛或心痛目赤等。此例主要癥狀是反復高燒,汗味酸并粘膩,明顯是太陰濕土挾君相二火為患,濕熱困蒸脾胃,陽明燥金遭郁,熱積大腸故也,加上患兒乙酉年出生,亦是陽明燥金不及,即濕熱病也,試投蒼術白虎湯加減: 方藥:石膏15g 麥芽10g 葛根10g 花粉10g 夏枯草10g 滑石9g 黃芩8g 女貞子15g 青蒿8g 神曲10g 白薇10g 蒼術8g 此方主要是溫脾除濕,又清熱并佐生津救陰。 另,外洗藥:鬼箭、薄荷、蘇葉適量,黃泥一塊,煎水外洗引濕邪。 結果服一劑腹痛,馬上大便排出極多米糊狀黃色污物、腥臭,日排三次,當天體溫降至37.5℃保持不變,次日再進兩劑,依舊腹痛排出污物,體溫37℃不變,神爽。26日轉四君子湯加滋陰品善后。 喬元寫于醫(yī)林易海2008.06.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