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方脈痛風五痹合參(附麻木虛癢)
    

馮氏錦囊秘錄:方脈痛風五痹合參(附麻木虛癢)

《經》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風氣勝者為行痹,行痹者,行而不定也,今稱為走注疼痛,俗名流火及歷節(jié)風。寒氣勝者為痛痹,痛痹者,疼痛苦楚,關節(jié)浮腫,世稱為痛風及白虎飛尸。濕氣勝者為著痹,著痹者留著其處而不移,世稱為麻木不仁,或痛著一處,始終不移者…

《經》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風氣勝者為行痹,行痹者,行而不定也,今稱為走注疼痛,俗名流火及歷節(jié)風。寒氣勝者為痛痹,痛痹者,疼痛苦楚,關節(jié)浮腫,世稱為痛風及白虎飛尸。濕氣勝者為著痹,著痹者留著其處而不移,世稱為麻木不仁,或痛著一處,始終不移者是也。凡風則陽受之,故為痹行,寒則陰受之,濕則皮肉筋骨受之,故為痹著而不去,皮膚不仁,是以夫痹從風寒濕之所生也。

《經》又曰∶以冬遇此者為骨痹,以春遇此者為筋痹,以夏遇此者為脈痹,以至陰遇此者為肌痹,以秋遇此者為皮痹,此以所遇之時。所客之處命名。以時令配五臟所合而言也,至陰者六月也。又曰∶其入臟者死。其留連筋骨間者疼久,其留皮膚間者易已。又曰∶痛者寒氣多也,有寒故痛也。其不痛不仁者,痛久入深,營衛(wèi)之行澀,經絡時疏,故不痛,皮膚不營故為不仁,蓋痹在于骨則重,在于脈則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則屈不伸,在于肉則不仁,在皮則寒,故此五者則不痛也。凡痹之類,逢寒則急,逢熱則縱,皆由內虛為本,可以風名,不可以作風治也。

統(tǒng)旨曰∶風痹者,游行上下,隨其虛邪,與血氣相搏,聚于關節(jié),筋脈弛縱而不收也。寒痹者四肢攣痛,關節(jié)浮腫。濕痹者留而不移汗多,四肢緩弱,皮膚不仁,精神昏塞。熱痹者臟腑移熱,復遇外邪客搏經絡,留而不行,陽遭其陰,故HT 痹 然而悶,肌肉熱極,體上如鼠走之狀,唇口反裂,皮膚色受。(《經》言∶止有風寒濕三痹,此更有熱者,蓋郁久成熱,熱在三氣之內變生者耳。)三氣合而為痹,則皮膚頑濃或肌肉酸痛,此為邪中,周身搏于血脈,積年不已則成癮疹風瘡,搔之不痛,頭發(fā)脫落,治宜疏風涼血。

總由營衛(wèi)舍虛,外邪留居,血氣凝結而成也,太抵濕多則腫,熱多則痛,陰虛則脈弦數(shù),而重在夜,陽虛則脈虛大則重在日。

痹者,閉也。五臟六腑正氣,為邪氣所閉,則痹而不仁。痹雖有五,多由體虛之人,腠理空疏,為風寒濕三氣侵入于皮脈肌筋骨,不能隨時驅散,留滯于內,久而為痹。其為病也,寒多則掣痛,風多則引注,濕多則重著。然風寒濕三氣客于經絡,為病不一,或為痛或為癢,或為麻痹不仁,或為手足緩弱,所以然者,有新久輕重之分,有濕痰死血之異耳。治以攻補兼施,而標本兼顧也。薄桂味薄,能橫行手臂∶領南星蒼術等藥至痛處成功;葳靈仙治上體痛風;漢防己治下體痛風。然虛弱人并當以氣血藥兼之。方能有力營運藥勢。

痛風者,古名痛痹,俗謂之白虎歷節(jié)風,即四肢骨節(jié)走癥也。夫氣行脈外,血行脈內,晝行陽,夜行陰,各二十五度,得寒則行遲而不及,得熱則行速而太過,內傷外感則疾作矣。彼痛風者,因血受熱已自沸騰,或再涉冷受濕取涼,熱血得寒,污濁礙澀,榮衛(wèi)難行,堅牢閉礙,邪正交戰(zhàn),所以作痛,夜痛甚者,行于陰也。治當以辛烈暴悍之劑,流散寒濕開郁行氣,破瘀豁痰,舒風和血,開發(fā)腠理,則怫郁開,而血行氣和自愈,大約有余則發(fā)散攻邪,不足則補養(yǎng)氣血,然亦有數(shù)種治法不能無異。或因風熱,或因痰,或在風濕,或因血虛,或濕痰濁血,流注為病,在下焦而道路遠者,非烏附氣壯者不能行,故用為引經。若以為主治,非徒無益也,總肢節(jié)腫痛,因經絡感受風寒,郁久成為濕熱流注,肢節(jié)之內痛者火也。腫者,濕也。其治宜疏風燥濕,佐以調補氣血以助藥力營運,終以滋養(yǎng)肝腎,以壯筋骨堅強,此其治也。然痛要在勢如刀割,尚屬邪正相爭之象,若至全然不痛,則邪正混為一家,相安于無事矣。

《內經》論痹,四時之令,皆能為邪,五臟之氣,各能受病,六氣之中,風寒濕居其半,所謂雜至與合,則知非偏受一氣,可以致痹。又云∶風勝寒勝濕勝者,則知但分邪有輕重耳。m.f1411.cn/yaoshi/皮肉筋骨脈各有五臟之合,初病在外,久而不去,則各因其合,而內舍于臟,在外者祛之猶易,入臟者攻之實難,治外者散邪為亟,治臟者養(yǎng)正為先。治行痹者散風為主,御寒燥濕仍不可廢,大抵必參以補血之劑,蓋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也。

治痛痹者散寒為主,疏風燥濕仍不可缺,大抵必參以補火之劑,非大辛大溫,不能釋其凝寒之害也。治著痹者利濕為主,祛風解寒亦不可缺,大抵必參以補脾補氣之劑,蓋土強可以勝濕,而氣足自無頑麻也。病退之后,內節(jié)欲以保精髓,慎寒冷以祛外邪,戒酒面以杜濕熱,服補養(yǎng)以生氣血,則病不復發(fā)矣。

痹之為證,有筋攣不伸,肌肉不仁,與風癥相似,但風則陽受之,痹則陰受之,故多重著沉痛。其三氣之中,風氣者為行痹,故走而不守,不拘上下,左右關節(jié)之間,流走而痛,或三日五日,又移一處,俗名流火,又名白虎風,言其往來而痛,一如虎咬之狀,日輕夜重也。寒氣勝者為痛痹,因血脈寒凝,痛在一處而不移,俗名白虎飛尸。

濕氣勝者為著痹,上下脈理滯塞不通,致令肌肉先麻而后木,木而不知痛癢,即所謂不仁,《經》又以所遇之時,所客筋骨皮肉脈之處而命名,非行痛著三者之外,另有骨筋之諸痹也。崔紫虛曰∶風寒濕氣合而為痹,浮緊兼澀,三脈乃藥,則緊澀之脈,重痛沉著之癥,皆純陰也。當助陽溫散之劑,方為對病。

《靈樞》曰∶衛(wèi)氣不行,則為麻木。丹溪曰∶麻是氣虛,木是濕痰死血。然則曰麻,曰木者,以不仁中分而為二也。雖然亦有氣血俱虛。但麻而不木者,亦有虛而感濕,麻木并作者。又有因虛而感風寒濕三氣乘之,故周身掣痛,麻木并作者。古方謂之周痹;治法宜先汗而后補也。當以類而推治,然麻木者,不仁之漸也。麻為木之微,木為麻之甚,古方名為麻痹!对∈健吩弧寐檎咭嗒q澀也。由水液衰少而燥澀,氣血壅滯而不得滑澤通行,氣強攻沖而為麻也,俗方治麻多用烏附者,令氣行之暴甚,沖開道路,得以通利,則中氣行而麻自愈也。然烏附止能溫行,更必須兼以補益,蓋麻木未有不由于氣血兩虛也;蛑^麻木為風,雖三尺之童,皆以為然,然如久坐而起,亦有麻木,假如以繩縛系釋之,亦覺麻木,久則自已者,此非因風邪,乃氣不行也,故不須治風,當補其肺中之氣,則麻木自去。亦有因陰火乘其陽分,火動于中而麻木者,當兼治陰火則愈,不必去火補陰,而火自息也。大抵諸脈有余,痹在表,諸脈不足痹在里。

風者四時八方之氣,從鼻而入乃天之氣也。痰者五谷百物之味,從口而入,脾胃之濕所結乃地之氣也。故風勝者先治其風,痰勝者先治其痰,風與疾相等,則治風兼治痰,此定法也,《經》云∶風之傷人也,先從皮毛而入,次傳肌肉,次傳筋脈,次傳骨髓,故善治者,先治皮毛,次治肌肉,由此觀之。乃從右而漸入于左也。皮毛者右肺主之,肌肉者右胃m.f1411.cn/wsj/主之,筋脈者左肝主之,骨髓者左腎主之,從外入者轉入轉深,故治皮毛治肌肉不使其深入也。又曰∶濕之傷人也,先從足始,此則自下而之上,無分左右者也。從外入者,以漸而驅之于外,從下上者,以漸而驅之于下,此其治也。

十指麻木,丹溪云∶是乃胃中有濕痰死血,宜二陳湯加蒼術、白術、仁、紅花附子。

有或腿足或肩背,一塊肌肉木者,此陽氣不足,不能周及,以致陰寒凝泣也。

身上虛癢者,是血不榮于腠理也。用四物湯黃芩煎,調浮萍末服之。

五痹湯

治風寒濕之氣,客留肌體,手足緩弱麻頑不仁。

片子黃(一兩) 羌活 白術 防己(各二兩) 甘草(微炙,五錢) 每服五錢,姜水煎。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

羌活湯

治白虎歷節(jié)風毒,攻注骨節(jié)疼痛,發(fā)作不定。

羌活(二兩) 附子 秦艽 桂心 木香 川芎 當歸 牛膝(酒浸) 甘草(炙,各五錢) 桃仁(去皮、尖,麩炒) 防風 骨碎補(各一兩) 每服四錢,姜水煎溫服。

虎骨

治白虎風,肢節(jié)疼痛,如虎嚙狀。

虎骨(酥炙,二兩) 甘草(炙) 全蝎(去毒,各五錢) 麝香(一分) 天麻 防風牛膝(酒浸) 僵蠶(去絲、嘴,炒) 當歸(酒浸) 乳香(另研) 白花蛇(酒浸,取肉,二兩) 桂心(不見火,各二兩) 為末,每服三錢,豆淋酒調服。

續(xù)斷

治風濕流注,四肢浮腫,肌肉麻痹。

當歸(炒) 川續(xù)斷 萆 (各一兩) 川芎(七錢五分) 天麻 防風 附子(各一兩) 乳香沒藥(各五錢) 為末,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四十丸,溫酒米飲任下。

三痹湯

方見前中風門。

麝香丸

治白虎歷節(jié),疼痛游走,晝靜夜劇。

川烏(大者三個,生用) 全蝎(二十一個,生用) 黑豆(二十一個,生用) 地龍(五錢) 為末,入麝香少許,研勻,糯米糊丸綠豆大。每服七丸,甚者十丸,夜臥須令膈空,溫酒下,微出冷汗一身便瘥。

虎骨丸

治經絡凝滯,骨節(jié)疼痛,筋脈攣急,遇陰寒愈痛。

乳香 沒藥(各另研) 赤芍藥 熟地 當歸 血竭(五錢) 虎脛骨(酥炙黃)

為末,用木瓜一枚,切破去核,入乳香末在內,以麻線纏定,勿令透氣,以好酒六升,煮酒盡,取木瓜,去皮,研如泥,入熟蜜少許,杵和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看病上下服。

治白虎風歷節(jié)風腫痛,以釅醋五升,熱煎三四沸,切蔥白二三升,煮一沸,濾出布帛色裹患處熨之。以搓為度。

活血丹

治遍身骨節(jié)疼痛如神。

地黃(三兩) 當歸 白術 白芍 續(xù)斷 人參(各一兩) 為末,酒糊丸,桐子大,或作五劑,煎服更效。

二妙散

治筋骨疼痛因濕熱者。有氣加氣藥;血虛加血藥;痛甚者加生姜汁熱辣服。

黃柏(炒) 蒼術(米泔浸,炒) 為末,沸湯入姜汁調服,二物皆有雄壯之氣。表實者加酒少許佐之。若痰帶熱者先以神芎丸下之,次以趁痛散類調治。

治酒濕痰痛風。

黃柏(酒炒) 威靈仙(酒炒,各五錢) 蒼術 羌活 甘草(三錢) 陳皮 芍藥(各一錢) 為末,每服一二錢,沸湯姜汁調服。

活絡丹

見前中風門。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