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些湯, 比如說,
四逆湯,
生化湯,請版主把這些湯整理下,如:藥類是什么,用途是什么!想了解![
Last edited by 洗盡鉛華 on 2005/8/11 at 13:22 ]
-----------生化湯 作用 補氣生精。 根據(jù) 內(nèi)經(jīng)《五常政大論》:土曰備化。內(nèi)經(jīng)《陰陽應(yīng)象大論》:精食氣;化生精。 構(gòu)成
黃芪,
黨參,
白術(shù),
茯苓,炙
甘草 服法 等分,隨水量多寡,按比例增減,每味1-5克均可。開水泡服,上午九時,下午三時各服一杯。第一次將水服盡,以免變質(zhì),下次加水再服。陰歷六月連服一個月。陰歷六月已過了。
-----------四逆湯: 【主要成分】
附子(制)、干
姜、甘草(蜜炙)! 拘浴 睢勘酒窞樽攸S色的液體。氣香,味甜、辛! 竟δ芘c主治】溫中祛寒,回陽救逆。用于陽虛欲脫之冷汗自出、四肢厥冷、下利清谷、脈微欲絕。 【用法用量】口服。10~20ml/次,3次/日或遵醫(yī)囑
-----------四逆湯《
傷寒論》 組成:熟附子9克
干姜9克
炙甘草12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回陽救逆。主治: 1.少陰證,陽氣虛衰,陰寒內(nèi)盛所致的四肢厥逆,惡寒倦臥,神疲欲寐,下利清谷,腹中冷痛,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脈沉弱等證。 2.誤汗或大汗所致的
亡陽證。 方解:方中以附子大辛大熱、溫發(fā)陽氣、祛散寒邪,為主藥;輔以干姜溫中散寒,協(xié)助附子回陽之力;佐以甘草溫養(yǎng)陽氣,并能緩和姜、附之過于燥烈,共成回陽救逆的方劑。 主治:(1)治三陰傷寒,身痛
腹痛,下利清谷,惡寒不渴,四肢厥冷。 (2)或反不惡寒,面赤煩躁,里寒外熱! (3)或干嘔,或咽痛,脈沉微細欲絕! 加 減:1.咽痛:陰氣上結(jié)也,加
桔梗一兩以利咽! 2.腹痛者:真陰不足也,加
芍藥二兩以斂陰! 3.利止脈不出:加
人參二兩,以助陽補氣血! 4.面赤者:格陽于上也,加?九莖以通陽! 5.
嘔吐:加
生姜二兩以散逆氣! 歸 經(jīng):此足少陰之藥也(腎) 方 義:(1)寒yin于內(nèi),治以甘熱,故以姜、附大熱之劑,伸發(fā)陽氣,表散寒邪。 (2)甘草亦補中散寒之品,又以緩姜、附上僭也! (3)必冷服者,寒盛于中,熱飲則格拒不納,經(jīng)所謂「熱因寒用」。又曰:「治寒以熱,涼而行之」是也! 變化方:(1)本方加白朮、
大棗,名朮附湯,治風濕相搏,身體煩疼,及中寒發(fā)厥
心痛。 (2)本方除甘草,名干姜附子湯,治下后復汗,晝躁夜靜,不嘔不渴,無表證,脈沉 微,無大熱者。又治中寒厥逆,眩仆無汗,或
自汗淋漓,及外熱煩躁,陰盛格陽! (3)姜附湯加
當歸、
肉桂,入蜜和服,名姜附歸桂湯。再加人參、甘草,名姜附歸 桂參甘湯。加姜煎! (4)本方除甘草,加?四莖,名白通湯。再加
人尿、
豬膽汁,名白通加人尿豬膽汁湯! (5)本方加人參一兩,名
四逆加人參湯,治惡寒,脈微復利,利止亡血。再加茯苓六兩,名茯苓四逆湯,治汗下后病不解而煩躁! (6)本方除干姜,加芍藥三兩,名芍藥甘草附子湯,治傷寒發(fā)汗不解,反惡寒者,虛 故也。 (7)本方除附子,用甘草四兩、干姜二兩,名甘草干姜湯,治傷寒脈浮,自汗,小便 數(shù),心煩,微惡寒,腳孿急,用
桂枝湯誤攻其表,得之便厥,咽中干,煩躁吐逆,與此 湯以復其陽。若厥愈足溫者,更作
芍藥湯以和其陰其腳即伸。芍藥、甘草各四 兩。 (8)本方加
吳茱萸,名茱萸四逆湯,治厥陰少陰腹痛! (9)本方加當歸、
木通,名
當歸四逆湯。治感寒手足厥冷,脈細欲絕,及男婦寒疝 ,臍下冷,引腰胯而痛! (10)本方加
茵陳,名茵陳四逆湯,治陰黃! (11)本方加
生脈散、
陳皮,名回陽返本湯,治陰盛格陽! (12)本方加
官桂、良姜、
半夏,名漿水散,治虛寒水瀉,冷汗,脈微,甚者嘔吐,此 為急病。
-----------
www.med126.com-----------
Originally posted by 洗盡鉛華 at 2005-8-12 10:58 AM:
不必客氣,歡迎有空來坐坐。
-----------
m.f1411.cn/zhicheng/-----------這里只上白開水,抱歉啊,開張那天就說了,茶水解藥性,呵呵。
-----------頂。
-----------
m.f1411.cn/san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