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也是從本草經(jīng),難經(jīng),
黃帝內經(jīng)開始看,前期一開始看根本看不懂
傷寒論!后不看著也無味,就看別的中醫(yī)書籍了,像四圣心源也看過,但四圣心源里面的一氣周流理論非常好,個人認為方子不怎么樣哈哈!后來也看張錫純醫(yī)家的書,張是一位中醫(yī)大師,是近百年來難得的醫(yī)學奇材!每一方都是經(jīng)驗方病家有效方,有根有據(jù),而且大師會教你為什么要開這藥,教你很多他的東西!
后來看雜了所以有名的無名的都一起看,所以也就亂了!所以會碰到有問題不知道該用哪家的方子,自己都會沒把握了!
又回到傷寒論,其實蠻怕學的,萬方之祖,傷寒論里面的文字是又精又簡。有時候我會在想這張仲景也真夠小氣干嘛不多寫些描述我們一看就這么幾個字也不多,就這么個方子里面的藥就出來了!跟后世的時方完全兩回事!所以很
頭痛!
明天再接著寫吧
-----------樓主請繼續(xù),很想知道下回分解
-----------那么自己也是跟大家一樣都是在學習中,學中醫(yī)也有一年多了說到水平也真談不上好!我想只要有心你喜歡中醫(yī)你會有這個沖勁去學,現(xiàn)在網(wǎng)絡這么方便有時候不懂的都可以在網(wǎng)上找到,只是知識太浩瀚會學到有時候也忘的快只能是慢慢消化成為自己的東西記住那個思路!說到用藥的思路還真是傷寒論最好,自己也是最近剛開始學,只能當新手發(fā)表一下這方面的觀點大家可以聽聽!傷寒采用的是六經(jīng)辯證,三陽三陰,每經(jīng)都有它的幾個特點,剛開始學個人還是會去研究下十二條經(jīng)絡各在人體哪里,個人沒這個記性學起來也鎖然無味,只能是以臟腑來代經(jīng)絡,像足太陽就是膀胱經(jīng)、足少陽就是膽經(jīng),當然這不是正統(tǒng)的學習,只算是先學著試試看這樣學起來方便點!學習傷寒與運用經(jīng)方的大師很多,像倪海夏、郝萬山、胡希怒等,古代的那就更多了,所以他們其一生都有研究,對我們后世影響很大!學習還是要看他們的著作每家都有他自己的分析所以很精彩!像倪海夏說過,后世不學傷寒論都是學的不是正統(tǒng)的中醫(yī)難怪效果越來越差!學起來是很難學,要記的也很多,但明白傷寒論的思路就好了,特別是要把一堆一堆的方子分開來,比如苓桂劑、
桂枝湯劑、
瀉心湯劑
四逆湯劑等等一一去學,這個難度也很大!但很有意思的是每堆藥當中會有個基礎方,特別是
桂枝湯劑就非常多以桂枝湯為底方在上面加藥或去藥變成另一個方,像桂枝加
葛根湯、以桂枝湯加上葛根這藥,桂枝加桂湯,桂枝去
芍藥加
附子湯,
桂枝加附子湯!那么我們學起來會簡單點!
更深層的東西還是要長久成為自己所能理解的,那就是要多聽多學多記多思考了!
-----------我的感覺和樓主一樣,最初覺得傷寒論爲什麼這麼寫呢?一條一條的讀上來支離破碎的,爲什麼這樣用藥也很少講原因。用起來也十用九不效,要對書用藥的話,什麼
感冒流鼻涕,鼻塞這些書上沒有,只怪爲什麼不照著書生病呢?至於字數(shù)少我倒沒意見,一是竹簡,二是文言文方能流傳後世。
後來看了圓運動,欽安書,岳美中,返回看內經(jīng),輔行訣等,堅持理法方藥路線,後來再看傷寒,就明白些了,用經(jīng)方有效率也有些增加,發(fā)現(xiàn)醫(yī)理都在其條文中。
期待樓主續(xù)文!
-----------四圣心源里的方子有用的。我用里面的方子治好過別人的流鼻血,牙痛,感冒,
咳嗽,婦科等。結合麻瑞亭的書看看,更有意思些。
黃元御的一氣周流理論有用,那么方子反而沒用,這就不太合情理了。畢竟黃元御自己也是用里面的方子治療好過很多人,才成為名醫(yī)的。否則就是庸醫(yī)了。實際上他的家鄉(xiāng),當?shù)厝四昴昵迕鞴?jié)都還會去祭拜他,可見他的醫(yī)術影響力之深遠。他的方子也是需要對癥的。不是隨便拿來就用的。還得結合他寫的《長沙藥解》《玉楸藥解》《素靈微蘊》等書來參考看才可以明白很多東西。
我只是遺憾《四圣心源》寫的太簡單了。很多疑問都沒在書上找到答案,還得自己去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