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中醫(yī)內(nèi)科臨床治療學(xué)》。
|
藥物組成 | |
加減 | |
功效 | 行氣活血,軟堅消癭。
|
主治 | 癭氣。頸部粗腫日久,赤絡(luò)顯露,按之硬痛,呼吸不暢,聲音嘶啞,嗆咳氣急,或吞咽障礙,舌質(zhì)暗紅,脈象沉澀。
|
制備方法 | 水煎服;或加倍研細,棗肉為丸,每丸6克。
|
用法用量 | 早、晚各服1丸。
|
用藥禁忌 | 虛弱患者,孕婦、哺乳婦均宜忌服。
|
臨床應(yīng)用 | |
藥理作用 | |
各家論述 | 三棱、青皮疏肝行氣;歸尾、丹參、莪術(shù)、山甲珠活血祛瘀,消腫通絡(luò);昆布、海浮石、生牡蠣化痰軟堅,散結(jié)消癭;棗肉為丸,既能補脾益氣,又能防止諸藥攻伐之峻猛,損傷脾胃。組合成方,共具行氣活血,散結(jié)消癭之功效。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