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蕊木、老鴉檬果、梅桂 |
漢語拼音 | ke pu mu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夾竹桃科植物云南蕊木的果實、葉。 |
動植物形態(tài) | 喬木。樹皮灰褐色,具乳汁;葉腋間及葉腋內(nèi)有鉆狀腺體,淡黃色。葉對生;葉柄粗壯,長1-1.5cm;葉片堅紙質(zhì),橢圓形至長橢圓形,長12-17cm,寬3.5-5.5cm,先端短漸尖,基部楔形,無毛或幼葉略有微毛;側(cè)脈每邊約20條。聚傘花序復(fù)總狀,分二叉,著花42朵,總花梗粗壯,長達14cm;苞片與小苞片無毛;花萼5深裂,裂片雙蓋覆瓦狀排列,兩面無毛,僅邊緣有睫毛,外邊具1個黑色腺體;花冠白色,高腳碟狀,花冠筒近頂部膨大,內(nèi)被長柔毛,花冠裂片5,向右覆蓋;雄蕊5,著生于花冠筒喉部;花盤為2枚條狀披針形的舌狀片所組成,與心皮互生,長過心皮;心皮離生。花柱長約2.5cm,柱頭加厚,先端短2裂。核果橢圓形,成熟時黑色。種子2顆。花期4-9月,果期9-12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云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500-800m山間疏林中或山地路旁。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秋季收果實,葉全年可采,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從云南蕊木的果實中分離得到16種生物堿,鑒定了13種化合物:象牙仔欖樹寧堿(eburnamenine),柯蒲木酮堿(kopsanone),5,18-二氧代柯蒲烷(5,18-dioxokopsane),多果樹酰胺(kopsinilamine),柯蒲木寧堿(kopsinine),多果樹堿(pleio-carpine),柯蒲木胺(kopsamine),N-甲酯基-12-甲氧基柯蒲木那 林堿(N-carbomethoxy-12-methoxykopsinaline),N-甲酯基-11,12- 二甲氧基柯蒲木那林堿(N-carbomethoxy-11,12-dimethoxykop-sinaline),右旋異形蔓長春花胺(vincadifformine),N-甲酯基-11-羥基-12-甲氧基柯蒲木那林堿(N-carbomethoxy-11-hydroxy-12- methoxy-kopsinaline),N-甲酯基-11-甲氧基-12-羥基柯蒲木那林堿(N-carbomethoxy-11-methoxy-12-h(huán)ydroxykopsinaline),N-氧化柯蒲木胺(kopsamine N-oxide)[1]。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保肝作用 柯蒲木寧堿提前24h灌服200mg/kg兩次(間隔8h)對四氯化碳(CCl4)所致小鼠血清丙氨酸轉(zhuǎn)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轉(zhuǎn)氨酶(AST)升高均有顯著抑制作用,先以CCl4引起肝損傷后再灌服柯蒲木寧堿也具有明顯治療效果,可使ALT顯著降低,嗜酸性變、脂肪變性、炎細胞浸潤及氣球樣變等肝臟病理損傷也顯著減輕,但對肝三酰甘油的蓄積無拮抗效果,對于醋氨酚、硫代乙酸胺、潑尼松等所致小鼠肝損傷也均有明顯保護效果,其中對硫代乙酸胺所致三酰甘油升高也有一定降低作用。同劑量柯蒲木寧堿連續(xù)給藥7d對正常小鼠肝臟AIT和AST、醛縮酶以及血清ALT活性均無明顯影響。0.5μmol/L濃度的柯蒲木寧堿于體外對正常或CCl4中毒小鼠肝AIT活性也無明顯影響;但其20mg/kg灌服3d,即可使肝切除 小鼠再生肝重量明顯增加,整個肝臟的蛋白質(zhì)和DNA RNA含量明顯增加[1]。在體外1mmol/L。的柯蒲木寧堿能明顯抑制CCl4所致大鼠肝微粒體丙二醛(MDA)的生成,甲吡酮可明顯拮抗柯蒲木寧堿的抑制MDA生成作用,表明其抗CCl4脂質(zhì)過氧化作用可能是通過激活細胞色素P-450而實現(xiàn)的。提前24h灌眼可明顯降低CCl4。所致肝臟共軛雙烯物的升高,但柯蒲木寧堿對14CCl4與肝微粒體脂質(zhì)和蛋白質(zhì)黃價結(jié)合的抑制作用較弱,提示其抗CCl4肝損傷的作用機制可能主要是陰斷了CCl4對膜結(jié)構(gòu)的損傷作用[2]。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苦;辛;性平,有毒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消炎止痛;祛風(fēng)活絡(luò) |
功效分類 | 消炎止痛藥;祛風(fēng)活絡(luò)藥 |
主治 | 咽喉腫痛;風(fēng)濕痹痛;四肢麻木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6g;或泡酒飲。外用:適量,葉煎水洗。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Kopsia officinalis Tsiang et P.T.Li |
科屬分類 | 夾竹桃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