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酸果藤、鋸子藤 |
漢語拼音 | mao che teng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夾竹桃科植物毛車藤的根。 |
動植物形態(tài) | 木質藤本。小枝圓筒狀;節(jié)間長3-18cm;腋間及腋內腺體不多,深紫色,線狀鉆形,長約lmm。葉對生;葉柄長1-3cm,上面有槽;葉片紙質,寬倒卵形或橢圓狀長圓形,長5-15cm,寬2-10.5cm,先端銳尖或具小尖頭,基部緊縮成耳形,葉面密被粗毛。聚傘花序腋生,二叉,近傘房狀,著花15-20朵;苞片和小苞片披針形,鈍尖,長約10mm,寬約3mm;花5數(shù);花萼基部內面約有腺體50個,裂片長圓形,長達9mm,寬約3mm;花冠紅色,近鐘狀,上部膨大,長達2.2cm,裂片卵圓形;雄蕊著生于花冠筒中部,花絲極短,花藥箭頭狀或狹朝形,銳尖,長達3mm;花盤環(huán)狀,端部有5個細圓齒;子房無毛,花柱絲狀,柱頭盤狀,端部棒狀,有毛。蓇葖果2枚并生,橢圓形,長8-10cm,直徑12-15mm;外果皮木質,有皺紋,被銹色柔毛,內果皮光澤。種子卵圓形,長達10mm,寬約3mm;種毛黃色絹質,輪生,長達4cm;ㄆ4-10月,果期9月至翌年1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云南南部。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800-1000m的山地疏林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全年均可采,挖根,洗凈,切片,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甘;性平 |
歸經(jīng) | |
功效 | 下乳 |
功效分類 | 下乳藥 |
主治 | 產(chǎn)后乳汁不下;乳汁稀少 |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6-9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Amalocalyx ynnanensis Tsiang |
科屬分類 | 夾竹桃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