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土貝、大貝母、地苦膽、草貝、藤貝母、壘貝、豬屢貝。 |
漢語拼音 | tu bei mu |
英文名 | Rhizome of Paniculate Bolbostemma |
藥材基原 | 為葫蘆科植物假貝母的鱗莖。 |
動植物形態(tài) | 攀援性蔓性草本。鱗莖肥厚,肉質(zhì),白色,扁球形或不規(guī)則球形,徑達3cm。莖纖細,無毛,具棱溝。葉柄纖細,長1.5-3.5cm;葉片卵狀近圓形,長4-11cm,寬3-10cm,掌狀5深裂,每裂片角3-5淺裂;側(cè)裂片卵狀長圓形,急尖,中間裂片長圓狀披針形,漸尖,基部小裂片先端各有1個顯著突出的腺體,葉片兩面無毛或僅大脈上有短柔毛。卷須絲狀,單一或2歧。雌雄異株。雌、雄花序均為疏散的圓錐狀,極稀花單生,花梗纖細,花黃綠以;花萼花冠相似,裂片均為卵狀披針形,先端具長絲狀尾;雄蕊5,離生,花絲分離或雙雙成對;子房近球形,疏散生不顯著的狀態(tài)凸起,花柱3,柱頭2裂。果實圓柱狀,長1.5-3cm,徑1-1.2cm,成熟后由果先端形裂,果蓋圓錐形,具6顆種子,種子卵狀菱形,暗褐色,表面有雕紋狀突起,邊緣的膜質(zhì)的翅,翅長8-10mm,寬約5mm,厚1.5mm,先端有膜質(zhì)的翅,翅長8-10mm;ㄆ6-8月,果期8-9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河北、山西、陜西、甘肅、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常生長于陰山坡,但現(xiàn)已廣泛栽培。 |
藥用植物栽培 | 生物學特性 喜濕暖濕潤氣候。耐嚴寒。對土壤適應(yīng)慕尼黑廣,但宜選擇肥沃、疏松的砂壤土栽培。 栽培技術(shù) 用種子和鱗莖繁殖法。種子直播:春播于3-4月,播前種子用濕水浸泡8-12h,按行距35cm開漢條播,覆土1-2cm,每1hm2播種量30-37.5kg。鱗莖繁殖:早春或晚秋將地下鱗莖挖出,選留小者作種,按行株距40cm×cm穴栽,每穴放鱗莖1-2個,施基肥適量,覆土2-3cm。 田間管理 出苗后及時間苗,定期中耕除草、追肥。苗高15-20cm時,搭設(shè)棚架,扦插竹枝,引期中耕除草、追肥。苗高15-20cm,搭設(shè)棚架,扦插竹枝,引藤蔓上棚攀援。 |
采收和儲藏 | 秋、冬兩季采挖,把鱗莖洗凈,在蒸籠上蒸透,曬干備用,用的打碎。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本品呈不規(guī)則塊狀,多角狀或三棱形,高0.5-1.5cm,直徑0.7-2cm。暗棕色至半透明的紅棕色,表面凹凸不平,多裂紋,基部常有一突起的芽狀物。質(zhì)堅硬,不易折斷,斷面角質(zhì)樣,光亮而平滑。稍有焦臭,味微苦。 |
中藥化學成分 | 鱗莖含三萜皂甙:土貝母糖甙(tubeimoside)Ⅰ、Ⅱ、Ⅲ、Ⅳ、Ⅴ[1-4]。還含△7,16,25,(16)-豆甾三烯醇(△7,16,25,(26)-(stigmastatrienol),麥芽醇(maltol([5],麥芽糖(maltose),蔗糖(sucrose)[6].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鑒定 | 理化鑒別 (1)取本品粗粉1g,加水20ml,煮沸10mm,濾過,取濾液1ml,置試管中,用力援搖,產(chǎn)生持久性泡沫。(檢查皂甙) (2)取本品粉末2g,加已醇10ml,加熱提取5min,濾過,取濾液1ml,蒸干。殘?zhí)都哟佐?滴,再加硫酸一醋酐(10:1)試液1滴,漸至污綠色。(檢查皂甙)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1.抗腫瘤作用1.1 土貝母粗粉用氯仿冷浸,濾過,殘渣用75%乙醇冷浸,乙醇提取液經(jīng)回收乙醇后用乙酸乙酯萃取,萃取后的母液用正丁醇萃取,萃取后母液室溫放置1wk,析出白色物質(zhì),抽濾后得白色粉狀物,經(jīng)硅膠層析,用氯仿-甲醇-水(70:35:10)洗脫,分別得C,DC結(jié)晶),E三部分。經(jīng)小鼠接種-180后作抑瘤試驗,ip給藥,正丁醇萃取后母液(7.5mg/kg),白色粉狀物(2.5mg/kg)結(jié)晶D(2.5mg/kg)均有明顯的抑痛作用,抑瘤率>30%,P<0·001。結(jié)晶D對帶瘤、、鼠的生存期有明顯作用;取健康、體重18-24g小鼠,腹腔接種艾氏腹水癌或S-180,接種24h后,治療組im結(jié)晶D生理鹽水溶液,每日1次,直至小鼠開始死亡為止,對照組給于生理鹽水。 1.2土貝母煎劑對小鼠宮頸癌的抑制作用 山西醫(yī)學院腫癌研究組用改進的Murphy氏法基礎(chǔ)上加以改良,建立小鼠宮頸癌模型。進行土貝母等的篩選。土貝母用水煎劑(1:1濃度)劑量100mgig給藥,連續(xù)15wk,土貝母治療組15只小鼠,實驗結(jié)束后處死。肉眼可見8只有腫瘤,位于子宮頸處,鏡檢:8只為宮頸鱗癌,余未見,誘癌率為53%,存活率為75%,與對照組比較P<0.05,差異顯著(對照組誘癌率為85%)。提示土貝母水煎劑對小鼠宮頸癌治療上不僅有一定的抑制率,且能提高其存活率。 1.3土貝母煎劑對小鼠前胃鱗癌的影響 土貝母對小鼠前胃鱗癌具有促進作用。土貝母經(jīng)山西省藥品檢驗所鑒定品種,制劑為水煎劑,每lml相當生藥2g,雌性小鼠誘癌方法采用肌氨酸乙脂鹽酸鹽2g/kg和亞硝酸鈉0.3g/kg,分別用0.01mol/L鹽酸配成20%和3%水溶液,等量混合ig給藥,每周2次,共10次;土貝母對照組用劑量為50mg/kg,每周ig4次,共20次,土貝母治療組在灌喂10次致癌物后,給土貝母50mg/kg,每周ig4次,連續(xù)20次,結(jié)果用X2檢驗,土貝母治療組與致癌組和土貝母對照組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從實驗結(jié)果表明,土貝母水煎劑對小鼠前胃鱗癌不但無抑制作用,且可能具促癌作用、實驗重復(fù)兩次,結(jié)果相同。與其他報道有抗腫瘤作用結(jié)果相反,可能劑型等不同對實體瘤和誘發(fā)瘤均有不同的影響。 1.4土貝母甙甲對動物腫瘤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抗病毒作用 土貝母皂甙(原文未注明是那一種皂甙),西安醫(yī)學院二附院制(批號820624)配制成每1ml含1mg的皂甙溶液。將皂甙溶稀成不同濃度(10-7-10-1mg/ml),同時將單純皰疹病毒I(HSV-I)TCLD50作10-1稀釋后進行擊。各項不同濃度藥液與稀釋的病毒各0.5ml混合后于37℃溫孵lh。每個稀釋度接種3管乳兔腎細胞,吸附30min,加維持液至1ml,置36℃溫箱培養(yǎng),3種材料均設(shè)對照管。結(jié)果土貝母皂甙稀釋濃度為10-4/10-5(即0.1ug)時對單純皰疹病毒I型仍有抑制作用。10-6濃度以下無抑制活性,濃度1O-3以上對細胞毒性較大。 3.溶血作用 西安醫(yī)學院二附院藥劑科從土貝母中用稀醇冷浸,水沉淀,氧仿、正丁醇萃取,氧化鋁柱層析分離精制而得的白色粉末,稱為土貝母總皂苷,按廣州藥品檢驗所《中草藥制劑檢驗技術(shù)》中的溶血試驗法測定,結(jié)果土貝母總皂甙的溶血指數(shù)為1:1.064x10?。 4.殺精子作用 西安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藥廠制備的土貝母總皂甙及其A、D成分均有較強的殺精作用,其瞬間殺精作用的有效濃度分別為0.04%,0.04%和0.03%,其殺精機理主要是破壞精子的生物膜系統(tǒng),用固定明膠底物薄膜法測定單個精子頂體酶變化的結(jié)果表明,3種成分在濃度0.05%時均可顯著降低單個精子頂體酶的活性。且作用后不活動的精子用生理鹽水洗去藥液后活動力未能恢復(fù),表明其損傷作用是不可逆的。 5.其他作用 本品曾用作為治療乳腺炎、毒蛇咬傷的解毒劑。土貝母甙甲、乙、丙具有助溶作用和包合作用,能增加脂溶性色素YellowOB,消旋-a-生育酚和無患子中的皂甙A等在水中的溶解度;土貝母甙甲還能增加苯胺-荼-磺酸鹽螢光素在水中的強度,可能是形成復(fù)雜的包合作用之故。 |
藥理學 | 1.結(jié)晶D的毒性 土貝母粗粉用氧仿冷浸,殘渣用75%乙醇冷浸,乙醇提取液經(jīng)回收乙醇后用乙酸乙酯萃取,萃取后的母液用正丁醇萃取,萃取后母液室溫效置1wk后,析出白色物質(zhì),再經(jīng)硅膠柱層析分得結(jié)晶D。結(jié)晶D小鼠im給藥,LD50為51.61mg/kg。亞急性毒性:選擇健康犬12只,分為實驗和對照兩組。劑量分別為0.3mg/kg,0.6mg/kg和1.2mg/kg,每組3只,每天im給藥1次,每周5次,共20次。對照給同體積生理鹽水。結(jié)果,劑量為0.3mg/kg和0.6mg/kg的兩組,在實驗過程中未出現(xiàn)不良反應(yīng)。血液學和肝腎功能檢查無異常改變。解剖時肉眼可見2只犬(2/6)的脾臟增大,色紫暗。劑量為1.2mg/kg的動物,在整個實驗過程中亦未見不良反應(yīng),化驗檢查發(fā)現(xiàn)白細胞計數(shù)增加。病理組織學檢查發(fā)現(xiàn),實驗組部分動物(4/9)的肝組織呈點狀壞死,脾臟出血(少量或大量含鐵血色素沉著),其它動物未見明顯的病理改變。 2.土貝母皂甙的毒性 小鼠ip給藥的LD50為31.9±0.234mg/kg。臨床治療劑量為0.04mg/(kg·d)。亞急性毒性試驗用健康家兔24只,體重2-3kg,按每日每1kgim給劑量0.08,0.8,1.2mg分為3組,另設(shè)對照組img葡萄糖液。連續(xù)給10d,給藥結(jié)束后次日處死一半動物,另一半觀察1wk后處死。結(jié)果在一般情況下,實驗過程中家兔表現(xiàn)及活動未見明顯異常,僅高劑量組出現(xiàn)食欲減退,體重略低于對照組。血液及生化檢查無顯著差異(P>0.05)。一般藥理研究表明,土貝母皂甙注射液(每1ml含1mg),對麻醉犬的呼吸、血壓和心率在分別使用0.08mg/kg、0.8mg/kg和8mg/kg時,iv給藥前后均無明顯差異(P<0.05)。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苦;性涼 |
歸經(jīng) | 歸肺;脾經(jīng) |
功效 | 清熱化痰;散結(jié)拔毒 |
功效分類 | 解毒藥 |
主治 | 乳癰;瘰疬痰核;瘡瘍腫毒;蛇蟲啼傷。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30g;或和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敷或敷膏貼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1.《本草從新》:治外科痰毒。2.《百草鏡》:能散癰毒,化膿行滯,解廣瘡結(jié)毒,除風濕,利痰,敷惡瘡斂瘡口。3.《陜西中草藥》:清熱解毒消腫。治淋巴腺結(jié)核,急性乳腺炎初起,癰腫。 |
考證 | 出自《本草從新》;貝母在《綱目》以前的歷代文獻,并無川貝、浙貝、土貝之分,明《本草正》曾載土貝母一條,系指浙貝母而言。至清《本草從新》始于貝母條下,分別附述象山貝母與土貝母(指本品)的性味功用,但據(jù)以前各家所述形態(tài)及附圖,早已包括本品在內(nèi),如陸璣《詩疏》謂葉如栝樓而細小,《本草圖經(jīng)》并有蔓生的貝母。參見川貝母、浙貝母條。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是 |
藥材拉丁名 | Bulbus Bolbostemmae Paniculati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Bolbostemma paniculatum(Maxim.) Franquet[Mitrosicyos paniculatus Maxim.] |
科屬分類 | 葫蘆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