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接骨藥、接骨丹、血管草、接骨木、苛草、紅山花、接骨草、珍珠麻 |
漢語拼音 | xue man cao |
英文名 | Herb of Adnate Elder |
藥材基原 | 為忍科科植物血滿草的口全草或根皮。 |
動植物形態(tài) | 血滿草 多年生高大草本或半灌木,高1-2m。根和根莖紅色,折斷后有紅色漿汁。莖草質,具明顯的棱條。奇數羽狀復葉對生;具葉片狀或條形的托葉;小葉3-5對,長橢圓形、長卵形或披針形,長4-15cm,寬1.5-2.5cm,先端漸尖或萇漸尖,基部不對稱,平鈍或闊楔形,邊緣有鋸齒,兩面均疏被粗毛,脈上毛較密,頂端一對小葉基部常沿柄相連,有時也與頂生小葉片相連;小葉的托葉退化成瓶狀突起的腺體。聚傘花序頂生,傘形式,長約15cm;具總花梗,3-5出分枝成銳角,初時必被黃色短柔毛,多少雜有腺毛;花小,有惡臭;花萼5裂,被短柔毛,裂片三角形,下部愈合成鐘狀;花冠白色,輻狀,5裂;雄蕊5,互生,著生于花冠筒口,花絲基部膨大,花藥黃色;子房3室,花柱極短,柱頭3-裂。漿果紅色,球形;ㄆ5-7月,果期9-10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陜西、寧夏、甘肅、青海、四川、貴州、云南和西藏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1600-3600m的林下或溝邊灌叢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季采收,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抗真菌作用 血滿草煎劑在試管內對紅色毛癬菌、石膏樣毛癬菌、絮狀表皮癬菌、羊毛狀小孢子菌和石膏樣小孢子菌等有抗真菌作用;但對白色念珠菌無抑制作用[1]。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辛;甘;性溫 |
歸經 | 歸脾;腎經 |
功效 | 祛風;利水;活血;通絡 |
功效分類 | 祛風藥;利水藥 |
主治 | 急慢性腎炎;風濕疼痛;風疹瘙癢;小兒單板機痹后遺癥;慢性腰腿痛;扭傷瘀痛;骨折 |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爛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1.《云南中草藥》:祛風活絡,散瘀止癢。 2.《西藏常用中草藥》:活血散瘀,強筋骨,祛風濕,利水消腫。治風濕性關節(jié)炎,慢性腰腿痛,扭傷,血腫,水腫。 3.《昆明民間常用草藥》:祛風濕,補血,活血,利尿。 |
考證 | 出自《云南中草藥》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Herba Sambuci Adnatae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Sambucus adnata Wall. |
科屬分類 | 忍冬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