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yi ye lin shi jue |
英文名 | Different-leaf Lindsaea |
藥材基原 | 為鱗始蕨科植物異葉鱗始蕨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陸生蕨類植物,植株高約35cm。根莖短而橫走,密被赤褐色的鉆形鱗片。葉近生;葉柄暗栗色,長10-20cm,四棱形,光滑;葉片草質,闊披形或長圓狀三角形;羽片約11對,基部近對生,上部互生,遠離而斜展,披針形,長3-5cm,寬約1cm,基部對稱,不分裂或羽狀,邊緣有不整齊的短尖鋸齒;葉脈羽狀二叉分枝,沿中脈兩側各有1行不整齊的多邊形斜長網(wǎng)眼。孢子囊群線形,生于小脈先端的聯(lián)結脈上,除基部兩側外,近葉緣連續(xù)分布;囊群蓋線形,灰棕色,連續(xù)不斷,全緣。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云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120-600m的林下溪邊濕地。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季采取全草,去雜質,洗凈,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根狀莖圓柱形,粗約2mm,表面密生赤褐色鉆形鱗片。上方近生多數(shù)葉,下方有眾多褐色的須根。葉柄四棱形,暗栗色,光滑;葉片闊披針形或矩圓三角形,長15-30cm,寬5-15cm,一至二回羽狀,草質,淡灰綠色;葉軸有四棱,禾稈色,光滑,羽片披針形,長3-5cm,不分裂或網(wǎng)狀,葉緣有不整齊的短尖鋸齒,沿主脈兩側各有1行不整齊的多邊形斜長網(wǎng)眼,網(wǎng)眼外的小脈分離,單一或分叉。孢子囊群線形,生于小脈先端的聯(lián)結脈上,孢子囊蓋線形,棕灰色,全緣。氣微,味淡。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淡;苦;平 |
歸經(jīng) | 肝經(jīng) |
功效 | 利水;活血止痛 |
功效分類 | 活血藥 |
主治 | 小便不暢;瘀滯疼痛 |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9-15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利水、止痛,活血。 |
考證 | 始載于《蕨類名同及名樂》。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Herba Lindsaeae Heterophyllae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Lindsaea heterophylla Dry.[Schizoloma heterophyllum(Dry.)J.Smith] |
科屬分類 | 鱗始蕨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