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wu ming mu pi |
英文名 | Bark of Common pistache |
藥材基原 | 為漆樹科植物無名木Pistacia vera L.的樹皮。 |
動植物形態(tài) | 阿月渾子 落葉小喬木,高5-7m。小枝粗壯、圓柱形,具條紋和小皮孔,被微柔毛或近無毛;幼枝常被毛。奇數(shù)羽狀復葉互生,通常具3小葉,稀5小葉;葉柄上面平,無翅或具狹翅;小葉無柄或幾無柄,葉卵形或闊橢圓形,長4-10cm,寬2.5-6.5cm,頂生小葉較大,先端鈍或急尖,具小尖頭,基部闊楔形、圓形或截形,側生小葉基部常不對稱,全緣,葉上面無毛,葉下面疏被微柔毛,革質(zhì)。花雌雄異株;圓錐花序長4-10cm,花序軸及分枝被柔毛,具條紋,雄花序寬大,密集;雄花花被3-5,長圓形,大小不等,雄蕊5-6;雌花花被3-5,長圓形,膜質(zhì),邊緣具卷曲睫毛;子房無柄,長圓形,長約lmm,花柱長約0.5mm。核果卵形或長橢圓形,果柄長約3cm,果較大,長約2cm,寬約1cm,先端急尖,具細尖頭,成熟時黃綠色至粉紅色;ㄆ3-5月,果期7-8月。 |
資源分布 | 產(chǎn)敘利亞、伊拉克、伊朗、前蘇聯(lián)西南部及南歐。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我國新疆有栽培。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季采收,剝?nèi)淦,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辛;溫 |
歸經(jīng) | 腎經(jīng) |
功效 | 溫腎;祛濕 |
功效分類 | 補腎藥;祛濕藥 |
主治 | 腎虛陽痿;陰囊濕癢 |
用法用量 | 外用:適量,煎水洗。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海藥本草》:主陰腎萎弱,囊下濕癢,并宜煎取其汁水浴。 |
考證 | 出自《海藥本草》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Pistacia vera L. |
科屬分類 | 漆樹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