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山東中醫(yī)雜志1990,9(5):27 |
劑型 | 注射劑 |
藥物組成 | 川芎15-3Og,白芷15g,白芍15-30g,白蒺藜15g,菊花10g,蟬蛻12g,地龍10g,黃芩10g,梔子10g,鉤藤15g,甘草6g。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冠心病、血管性頭痛、中心注漿液性視網(wǎng)膜病變等。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用本品80-160mg加5-10%葡萄糖液靜滴。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 | |
臨床應用 | 1.冠心。簠⒄1979年全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防治冠心病診斷參考標準,診斷為冠心病患者623例,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31例)。治療組用10%葡萄糖200-300ml加鹽酸川芎嗪注射液80-120mg(北京第四制藥廠出品)。療程1-2月。對照組用西醫(yī)常用冠心病治療藥物。療效按1979年修訂的“冠心病心絞痛、心電圖療效評定標準”評判。結(jié)果治療組心絞痛有效率及心電圖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 2.血管性頭痛:治療42例,女35例,男7例;年齡18-59歲;病程30日至21年;腦血流圖檢查:腦血管擴張24例,基底動脈供血不足18例。診斷標準:曾患2次以上反復發(fā)作性頭痛,除因發(fā)熱或其它全身性或局灶性病變所致頭痛。治療方法:將川芎嗪注射液80mg加入5%葡萄糖500ml靜脈滴注,14日為1療程。全部病例在治療前后測腦血流圖檢查。用藥12-28日。療效標準:治愈:頭痛及兼癥消失,腦血流圖恢復正常,追蹤觀察半年正常者;好轉(zhuǎn):頭痛及兼癥明顯改善,腦血流圖好轉(zhuǎn),追蹤觀察半年,病情穩(wěn)定者;無效:癥狀等無改善。結(jié)果:治愈38例,好轉(zhuǎn)4例,治愈率為91.48%。 3.中心性漿液性視網(wǎng)膜病變:本組46例均為單眼發(fā)病,右眼25例,左眼21例;男30例,女16例;年齡25-5O歲;病程14日至3月余。初發(fā)37例,復發(fā)9例;眼底熒光血管造影:治療前情況:擴散型32只眼,噴出型14只眼;1個滲漏點21只眼,2個滲漏點17只眼,3個滲漏點8只眼。治療方法;將鹽酸川芎嗪注射液16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 靜脈滴注,每日1次,10次1療程,3個療程為限,每個療程間隔3日。同時常規(guī)口服ATP、地巴唑、蘆丁。療效標準:治愈:癥狀消失,視力恢復;顯效:黃斑水腫及滲出基本吸收或遺留色素沉著,中心反射不見,視力接近5.0或提高5行以上;好轉(zhuǎn):黃斑區(qū)病變部分吸收,視力在4.5以下范圍提高1-4行;無效:癥狀無變化或加重。結(jié)果:治愈43只眼,顯效2只眼,好轉(zhuǎn)1只眼。平均治愈時間為2個療程,隨訪2年,7個月后復發(fā)1例,1年后復發(fā)2例,復發(fā)率7%。眼底熒光血管造影結(jié)果:治愈43只眼中31只眼眼底熒光血管造影無滲漏(余12例不愿接受造影),顯效2只眼眼底熒光血管造影滲漏明顯減弱,好轉(zhuǎn)1只眼眼底熒光血管造影滲漏輕度減弱[3]。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