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lái)源 | 安徽中醫(yī)學(xué)院學(xué)報(bào)1988,7(2):31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生曬參4-8g,麥冬15-20g,板藍(lán)根15-20g,大青葉15-20g,金銀花8-10g,連翹8-10g,生石膏30-50g,丹皮6-10g,知母6-10g,竹葉6-10g,生地10-20g,甘草2-5g。 |
加減 | 高熱者生石膏易為60g,加抗熱牛黃散1g,或紫雪散2g,每日2次;神昏者加石菖蒲、郁金各6-10g;抽搐驚厥加地龍10-15g,鉤藤、僵蠶各6-10g,或用止痙粉2-3g,鼻飼,每日3次;重者加用羚羊角粉1g,鼻飼,每日3次;氣陰欲脫者生曬參改用5-10g;若虛陽(yáng)外脫加附子2-6g;痰濁盛加膽南星、法半夏各4-6g;腹脹苔膩加藿香、厚樸、法半夏各4-6g;便秘不通加生大黃、玄明粉各3-6g。 |
功效 | |
主治 | 流行性乙型腦炎。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劑水煎服或鼻飼。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流行性乙型腦炎80例中,男45例,女35例;年齡最小2歲,最大12歲;病程最短10小時(shí),最長(zhǎng)4日。本組80例中,72例獲臨床治愈,5例因有后遺癥,3例死亡。有效率為96.25%,平均療程約8日。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yàn)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