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北京中醫(yī)學院學報1990,13(5):34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當歸10g,白芍10g,天麻10g,雙鉤藤15-30g,茯神10g,旋覆花10g,代赭石15g,棗仁12g,遠志10g,甘草10g。 |
加減 | 若氣虛加黨參12-15g,黃芪12-15g;痰濁中阻加陳皮12g,半夏12g;肝膽火盛加龍膽草10g,夏枯草15g;肝腎陰虛加生地15g,元參25g,五味子10g,夏枯草15g;肝腎陰虛加生地15g,元參25g,五味子10g;寒凝血瘀加麻黃6g,桂枝10g,丹參25g;肝郁氣滯如柴胡10g,郁金12g。 |
功效 | |
主治 | 內(nèi)耳眩暈癥。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劑水煎服。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 | |
臨床應用 | 共治內(nèi)耳眩暈癥47例。根據(jù)療效標準(眩暈、惡心、嘔吐等癥狀消失者為治愈;眩暈等癥狀明顯減輕者為好轉;癥狀無改變者為無效)判定,結果:治愈41例,好轉4例,無效2例。平均治愈時間4.3日。90%的患者在停藥后一年內(nèi)未再發(fā)病。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