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湖北中醫(yī)雜志1980,(2):45 |
劑型 | 丸劑 |
藥物組成 | Ⅰ號丸:黃芩50g,白芨50g,海螵蛸50g,甘油適量。Ⅱ號丸:0.1%黃連素30ml,白芨50g,海螵蛸50g,甘油適量。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創(chuàng)傷性出血(拔牙后出血)。 |
制備方法 | Ⅰ號丸:先將黃芩、白芨、海螵蛸研磨成粉狀,過100目篩,取細未加適量甘油調(diào)成干膏狀,作成直徑約0.5-1cm的藥丸,放入消毒搪瓷杯內(nèi),高壓消毒15分鐘即可備用。Ⅱ號丸:將篩出的白芨、海螵蛸細末先用黃連素調(diào)勻,再加適量甘油調(diào)成干膏狀,做成直徑0.5-1cm的藥丸,同上消毒后備用。 |
用法用量 | 拔牙消創(chuàng)后,放1丸Ⅰ號丸或Ⅱ號丸于傷口上,稍加壓即嵌入齒槽內(nèi),一般1-5分鐘即可完全止血。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 | |
臨床應用 | 治療創(chuàng)傷性出血(拔牙后出血)146例中,男61例,女85例;年齡7-73歲,有192個拔牙傷口,一次拔牙數(shù)1-5只,種類為齲齒、殘根冠、阻生齒、錯位齒、多生齒、滯留乳牙等。結果:用藥后1-5分鐘即止血者96例,6-10分鐘即可止血者46例,15分鐘止血者2例,無效2例。傷口追查2個月,末發(fā)現(xiàn)合并癥者144例,僅2例繼發(fā)出血,有效率達98.6%。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