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明·《壽世保元》。《北京市藥品標準》(1983年)。 |
劑型 | 丸劑 |
藥物組成 | 天麻、知母、黃芩、黃柏、熟大黃、枳實、當歸、白術(shù)、陳皮、茯苓、白附子、法半夏、膽南星、 天花粉、防風、甘草、海浮石。 |
加減 | |
功效 | 清熱化痰,止咳平喘。 |
主治 | 咳嗽痰多,痰色黃多白少,胸膈痞滿.喘促不安。用于治療急性氣管炎、咽喉炎等疾病所引起的咳嗽痰多、頭暈、目眩、口渴咽干、大便燥結(jié)等癥。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水丸:每袋18g,每次6g,日2次口服。 |
用藥禁忌 | 1.體虛便溏者勿服。2.孕婦忌用。3.慢性咳嗽、痰色由白轉(zhuǎn)黃,黃多白少者用之尤宜。 |
不良反應 | |
臨床應用 | |
藥理作用 | 主要有鎮(zhèn)咳,祛痰.平喘,鎮(zhèn)靜,鎮(zhèn)痛,抗菌抗炎等作用。 1.鎮(zhèn)咳、祛痰、平喘:膽南星、將應有祛痰作用,陳皮尚有解痙作用。半夏有明顯的鎮(zhèn)咳作用。 2. 鎮(zhèn)靜鎮(zhèn)痛:膽南星、天麻有鎮(zhèn)靜鎮(zhèn)痛作用;當歸、防風亦有一定的鎮(zhèn)痛作用。 3.抗菌、抗炎:黃芩、黃柏、大黃、知母、陳皮、當歸、白術(shù)、防風等對多種革蘭氏陽性及陰性細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附子、當歸、枳實有抗炎作用。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