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 | Huang fan
|
蒙藥名 | 協(xié)日-白邦
|
別名 | 斯口粗爾
|
考證 | |
中藥材基原 | 為硫酸鹽類礦物黃礬的礦石。
|
動(dòng)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 |
栽培與養(yǎng)殖 | |
采收加工 | 隨時(shí)采,采挖后,除去雜質(zhì)。
|
藥材鑒別 | 性狀鑒別 本品為小顆粒塊狀集合體或粉末狀。淡黃色,絹絲光澤,不透明。手捻有鐵銹氣,味咸微澀。
以色黃白、潔凈、無雜質(zhì)者為佳。
顯微鑒別 粉末黃白色。鏡下觀察:不規(guī)則的無色半透明和黃色不透明塊狀體,透明者呈顆粒狀堆積在一起,不透明者邊緣有針束狀晶體出現(xiàn),有的似掃帚狀,有的圣纖維狀。
理化鑒別(1)取本品一小塊,置具有小孔軟木塞的試管內(nèi),灼燒,有水生成,附于上部的管壁上。(檢查結(jié)晶水)
(2)取本品約0.5g,加水10m1,使溶解,濾過:①取濾液lm1,加亞鐵氰化鉀試液,即生成藍(lán)色沉淀;分離,沉淀在稀鹽酸中不溶,但加氫氧化鈉試液,即分解成棕色沉淀。(檢查鐵鹽)②取濾液lm1,加硫氰酸銨試液,即顯血紅色。(檢查鐵鹽) ③取濾液lm1,加氯化鋇試液,即生成白色沉淀。(檢查硫酸鹽)④取濾液lm1,加醋酸鉛試液,即生成白色沉淀。(檢查硫酸鹽)
|
化學(xué)成分 | 主要含硫酸鐵(Fe2O3·2SO3·10H2O),其中SO332%、Fe2O332%、H2O36%;自綠礬中揀取者,主要為堿式硫酸鐵或硫酸鐵[1]。
|
藥理作用 | |
炮制方法 | 制黃礬:取凈黃礬,加等量訶子湯(訶子1kg,加水2L),浸透,取出,晾干(每10kg黃礬,加訶子1kg的水煮液2L)。
|
性味 | 味酸、澀、咸,性平。有毒。
|
功效 | 止腐,破痞,止痛。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研未,入丸散。外用:研末與其他藥制成散劑,撒患處。
|
注意事項(xiàng) | 本品有毒,不宜多服久服。孕婦、體弱者禁服。
|
附方 | |
制劑 | |
藥物分類 | 礦物藥
|
參考文獻(xiàn) | 化學(xué)成分
(1)劉玉琴.礦物藥.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1989.166
|
蒙藥名出處 | 《無誤蒙藥鑒》、《認(rèn)藥白晶鑒》
|
參考 | 《中華本草》蒙藥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