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醫(yī)科大學生理學教研室講稿
教研室:人體生理學 教師姓名:宋士軍
第九章 感覺器官(SenseOrgans)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感受器與感覺器官的定義和分類
感受器:分布在體表或組織內部的一些專門感受機體內、外環(huán)境改變的特殊結構或裝置。
感受器官:有感覺細胞及其與之相連的神經組織、以及能提高刺激感受效率的一些附屬結構共同構成的器官。一般將分布于頭部與腦神經相連的感受器官稱做特殊感官。
按部位:內、外;按性質:物理、化學;…….
二、一般生理特性
1、適宜刺激:對特定形式的刺激最為敏感,感覺閾值最低。
2、換能作用:
3、編碼作用:除能量形式轉換外,包含的信息也在其中。
性質 ---- 通路 ---- 中樞部位; 強度 ---- 沖動的頻率、個數
4、適應:刺激仍然存在,但傳入纖維的沖動頻率減少或主觀的感覺減弱或消失的現象。
第二節(jié) 視覺器官
一. 眼的調節(jié)
(一) 晶狀體的調節(jié)
1.視遠物(6米外):不進行調節(jié)成像在視網膜上
2.視近物(6米內):如不進行調節(jié)成像在視網膜后“物近像遠”
此時:視網膜上模糊物像→視區(qū)皮層→中腦正中核→動眼神經有關核團→睫狀神經→睫狀肌收縮→睫狀小帶松弛→水晶體前凸→眼折光力增強→使近物成像又落在視網膜上
3.近點:(1)定義:眼在做最大調節(jié)后,所能看清楚物體的最近距離m.f1411.cn/hushi/
(2)規(guī)律:年齡增長近點變遠
(二) 瞳孔的調節(jié)
1. 瞳孔對光反射(1)定義:瞳孔隨視網膜光照強度而變化的反應,稱瞳孔對光反射。直徑可變動于1.5一8.0mm之間。
(2)意義:調節(jié)進入眼內的光量,保護視網膜
(3)特點:1~~3
(4)反射過程:光照→視網膜感光細胞→視神經→中腦→動眼神經→瞳孔括約肌。
2. 瞳孔近反射:類同瞳孔對光反射
(三)雙眼會聚:視近物時出現,防止復視。
(四)眼視近物時同時出現:(3空)
二·眼的折光異常(屈光不正):
[屈光不正]:在不經調節(jié)的情況(靜息狀態(tài))下,平行光不能聚焦于視網膜上,稱為屈光不正。包括近視,遠視和散光
(一) 近視:多數由于眼球的前后徑過長,遠物來的平行光線將聚焦于視網膜之前而視物模糊。近點移近。需用凹透鏡矯正。
(二)遠視:往往由于眼球前后徑過短,遠物平行光線將聚焦于視網膜之后而視物模糊,
所以看遠物時即需進行眼調節(jié)。近點移遠。需用凸透鏡矯正。
(三)散光:多數由于角膜表面不呈正球面所致。規(guī)則散光可用柱面鏡矯正。
(四)老光:由于水晶體隨年齡增長而彈性逐漸喪失所致?唇飼r眼調節(jié)力不足,需用適當的凸透鏡矯正。視覺器官
辨認光的強弱、物體或符號的大小和形狀、空間位置、物體的顏色。
三、眼的感光功能
(一)視網膜的結構與兩個感光換能系統(tǒng)
視網膜有10層結構,主要功能細胞有4層。
視桿細胞 視錐細胞
感光物質 視紫紅質 視錐色素
外段形態(tài) 桿狀 錐狀
主要分布 周邊部 中心部
功能 暗視覺 明視覺(空間、顏色)
神經聯(lián)系 多對一 一對一
數量 1.2億 600萬
黃斑:眼球后極偏外側的視網膜表面上存在的直徑2.25mm的黃棕色區(qū)域。
中央凹:黃斑的中央,直徑0.5mm。在此視網膜很薄,只分布有視錐細胞。
盲點:視乳頭,視神經的始端。無感光細胞,無視覺感受。
(二)視桿系統(tǒng)的感光換能機制
視紫紅質:視桿細胞的感光色素。最大吸收光譜500nm,與人在暗適應時的光譜曲線一致。分子量為40000,由視蛋白和視黃醛構成。
光量子 視紫紅質 視蛋白和全反型視黃醛。
視桿細胞感受器電位的產生機制:由視桿細胞外段細胞膜對鈉的通透性減小引起。
無光照時:cGMP控制的鈉通道與鈉泵平衡維持RP,30mV。
光照時:cGMP分解,鈉通道關閉,導致超級化,60mV。
超級化的大小隨光照的強度改變。
(三)視錐系統(tǒng)的感光機制
三種不同的視錐細胞,敏感波長分別為440、535和565nm。
視錐色素區(qū)分為紅、綠、藍三種。也由視蛋白和視黃醛構成,視黃醛與視紫紅質一樣,視蛋白與視紫紅質結構不同。三種視錐色素之間也有微小差異。感光機制基本上與視桿細胞相同。
四、與視覺有關的幾個現象
(一)暗適應與明適應
暗適應 指從亮處進入暗光下,起初什么東西都看不清楚,經過一定時間,視覺敏感
性逐漸增加的過程!ご伺c在暗處視網膜感光色素的再合成增強,感光色素的絕對量增加
有關,暗適應過程分二階段,第1階段主要與視錐細胞中感光色素合成增加有關(7~8min),第2階段則與視桿細胞中視紫紅質的合成增加有關(20~30min)。
明適應 指從明處初來到強光下,最初感到強光耀眼,不能視物,以后視覺敏感性
降低,才恢復視覺的過程。這是由于在暗處積蓄起來的視紫紅質在亮光下迅速分解,以
后視覺的恢復是視維系統(tǒng)的作用。
(二)視野
(1) 定義視野指單眼固定注視前方一點時,該眼所能看到的范圍。
(2) 規(guī)律:視野大小依次為白色,黃,蘭,紅,綠。
且顳側視野大于鼻側視野。臨床檢查視野可了解視網膜的普遍感光能力,診斷某些視網膜、視神經或視覺傳導通路的病變。
(三)雙眼視覺和立體視覺
人和高等哺乳動物的兩眼都在面部的前方,視物時兩眼可看到同一物體,兩眼視野
有很大部分重疊,得到單個物體的感覺,稱雙眼視覺。雙眼視物時,兩側視網膜各形成
一個完整的物像,但在主觀上不產生兩個物的感覺,這是由于從物體同一部分來的光線
成像千兩側視網膜的相稱點上。注視時,兩眼黃斑互為相稱點,一眼的顳側視網膜和另
一眼的鼻側視網膜也互為相稱點。雙眼視物的優(yōu)點之一是有立體感。
(四)視敏度(視力): 指在亮光下眼對物體細微結構的分辨能力,以兩點辨別的最小視角為衡量標準。
(五)色盲
紅、綠色盲多見
第三節(jié) 聽覺器官
一、傳音系統(tǒng) --- 外耳和中耳的功能
聲音的傳導:空氣傳導。骨傳導。
(一)外耳:收集、傳導聲波。判別方向。
(二)中耳:主要功能是聲阻抗匹配。由鼓膜和聽骨鏈完成。
1、增壓效應:可達22倍。接受投入能量的60%。
鼓膜:卵圓窗=17.2 聽骨鏈杠桿比=1.3
2、中耳肌的保護作用:鼓膜張肌、鐙骨肌收縮,抑制振動傳向卵圓窗。
3、耳咽管的平衡壓力作用;中耳引流。
(三). 聲波傳入內耳的途徑:
1·氣導:
(1)途徑:聲波→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聽骨鏈)→卵圓窗(前庭窗)→內耳
意義:是正常人聲波傳入內耳的主要途徑。
(2)途徑:聲波→外耳道→鼓膜→鼓室內空氣→圓窗(蝸窗)→內耳
意義:當聽骨鏈損壞時,發(fā)揮重要作用;但這條途徑在正常情況下并不重要。
2·骨導:
(1)途徑:聲波→振動顱骨→顳骨骨質中的內耳
(2)意義:對感受自己的發(fā)音有重要作用;可用于判斷病變部位。
3. 傳音性耳聾和感音性耳聾的鑒別:
(1)小結:
氣導: 聲波→外耳→中耳→
內耳→聽神經→大腦聽區(qū)
骨導: 聲波→
(2)兩個試驗:壬氏試驗和未氏試驗
(3)鑒別:
傳音性耳聾 感音性耳聾
正常
病變部位 外耳或中耳內耳或以上
壬氏試驗 氣導強于骨導 骨導強于氣導 氣導強于骨導(均弱)
未氏試驗 骨導兩側相等 患側強于健側 健側強于患側
二、感音系統(tǒng) --- 內耳耳蝸的功能
耳蝸的作用是感受聲音刺激和對聲音信息進行初步分析。
(一)耳蝸的結構要點
耳蝸的旋轉周數人的為2.75周,長度32mm,越往上越寬。
毛細胞分為內外兩種,內毛細胞成一列,3500個;外毛細胞成 3 - 5列,12000個。頂部由50 - 100根靜毛整齊排列。毛細胞的靜毛和螺旋器的蓋膜相連。
(二)耳蝸的感音換能作用
卵圓膜振動,引發(fā)基底膜的振動(向前庭階或鼓階),振動由底部向蝸孔方向行進,即行波。不同的聲音頻率在基底膜上最大振幅出現位置不同,頻率低的聲音產生的振動行進的較遠。
[小結 ]:低頻振動在耳蝸頂部的基底膜(寬度較大)產生最大振幅
高頻振動在耳蝸底部的基底膜(寬度較小)產生最大振幅
毛細胞的靜毛運動:
向外側 -- 去極化 向內側 -- 超級化
聲強與振幅相關、音調與位置相關
(三)耳蝸的生物電現象
1、耳蝸的靜息電位
相對于鼓階:蝸管為80mV,毛細胞內為 -70 --- -80mV。
毛細胞頂端于內淋巴為150 --- 160mV。
產生機制:血管紋細胞膜上的鈉鉀泵活動。
2、耳蝸微音器電位:耳蝸受到聲音刺激時產生的一種交流性質的電位變化,是全部毛細胞的感受器電位的總和。
特點:在一定的刺激強度范圍內,頻率與聲波一致;潛伏期短;沒有不應期;對麻醉和藥物不敏感。
機制:靜毛的彎曲使毛細胞頂部的阻抗改變。
向外彎曲,頂部表面的阻抗減小,電流增大,去極化。
向內彎曲,頂部表面的阻抗增大,電流減弱,超極化。
3、聽神經的AP:略
三、人耳的聽閾與聽域
聽覺的適宜刺激是聲波。頻率范圍為16 -- 20000Hz。
聲調 --- 頻率 聲強 --- 聲音強度
聽閾:人能聽到的最低聲強。
最大可聽閾:極限聲強,受檢者感受到壓迫感或疼痛。
聽力曲線:由各振動頻率的聽閾連接成的曲線。
最大可聽閾曲線:由各振動頻率的最大可聽閾連接成的曲線。
聽域:聽力曲線和最大可聽閾曲線之間所包含的面積。
四、前庭器官的功能
(一)概述
1.耳蝸:感音 聲波必須傳入耳蝸才能感音
2.前庭器官
① 半規(guī)管:感受器 :壺腹嵴
功能:感受旋轉變速,調節(jié)姿勢和平衡
②橢園囊和球囊:感受器 : 囊斑
功能:感受人體對運動狀態(tài)和頭部在空間位置
感受直線變速,調節(jié)姿勢和平衡
(二)前庭反應和眼震顫
來自前庭器官的傳入沖動,除引起運動和位置感覺外,還引起各種姿勢調節(jié)反射和
植物性機能的改變。前庭反應中最特殊的是旋轉運動引起眼球的特殊運動,稱眼震顫。
眼震顫由半規(guī)管受刺激引起。當人體頭部前傾30度而繞人體垂直軸旋轉時刺激了水
平半規(guī)管,例如,左旋開始時,由于內淋巴的慣性作用,左側半規(guī)管壺腹嵴中毛細胞受
刺激增強而右側減弱,此時慢動相向右而快動相向左。左旋停止時,刺激和效應均與左
旋開始時相反。臨床上檢查眼震顫以判斷前庭機能是否正常。前庭器官受到過強或過長
刺激時,常會引起惡心、嘔吐、眩暈、皮膚蒼白等現象,稱為前庭植物神經性反應。
第四節(jié) 嗅覺和味覺
一、嗅覺感受器和嗅覺的特點
嗅覺感受器是位于上鼻道及鼻中隔后上部的嗅上皮。感受細胞是嗅上皮中的嗅細
胞,其頂端有纖毛,底端有長突組成嗅絲。當毛細胞受到空氣中微粒或溶于水及脂質的
物質刺激時,有神高級職稱考試網經沖動傳向嗅覺中樞引起嗅覺。各種不同氣味是由四種基本嗅覺,"即
香、酸、糖味、腐臭等組合而成。嗅覺有明顯的適應現象。
二、味 覺
味覺的感受器是味蕾,它由味覺細胞和支持細胞組成,味覺細胞頂端有纖毛,是味
覺感受的關縫部位。各種味覺由四種基本味覺,即酸·甜、苦、咸組合而成。往人,舌
尖部對甜味、舌兩側對酸味、舌兩側前部對咸味、舌根部對苦味較敏感。食物溫度和血
液化學成分對味覺敏感度有影響。
尖甜,側酸,側前咸,根苦